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成都望江楼公园景观设计(成都望江楼公园景观设计招标)

    发布时间:2023-03-14 08:57:28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112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成都望江楼公园景观设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成都望江楼公园景观设计(成都望江楼公园景观设计招标)

    一、需要一份成都旅游攻略,谢谢

    成都旅游攻略

    成都是正牌的天府之国,美景美食美人皆多!请看鄙人的游记。

    【行程】

    第一天

    中午12点到的成都,成都机场出来,可以直接坐303大巴,到成都的中心地区;303大巴停在岷山饭店附近,离成都旅游集散中心(汽车站很近),打的6块钱的起步价就能到;建议在这个汽车站附近找个商务宾馆或青年旅社什么的住,比较好;

    然后去锦里、武候祠、青羊宫、杜甫草堂;从锦里去青羊宫、杜甫草堂可以乘82路公交,一路经过;

    晚上可以去春熙路步行街、总府路,这可是成都最繁华的街道了;(注意,可以坐在春熙路中间的椅子上,看看成都的美眉,皮肤五官俱佳,真的是个个养眼又惹人爱啊!嘿嘿!!!)

    第二天

    一早到新南门汽车站(成都旅游集散中心)坐车赶去乐山的大巴。大约每人45元的车票。差不多2个小时就能到乐山的肖坝子客运中心。在肖坝子客运中心有13路车可以到乐山大佛。但是我去的时候被一个冒牌的13路带到了东方佛都,这个请大家一定要注意。因为正宗的13路车是没有人售票的。1元投币。假冒的13路有人在上面卖地图。还有导游模样的女孩子让大家上车。坐车坐到大佛山门下就可以了。如果只游览大佛就只需70元每人的门票,如果你买套票(就是也可以去东方佛都的票就要120,个人感觉没这个必要了)。大佛很值得一看。乘船游个人感觉没这个必要。如果有需要的朋友自已可以另行游览。大佛很雄伟。那个什么乌尤寺看不看无所谓。大佛里面的苏东坡的园林,碑林都可以观赏一下。

    差不多下午3点左右就可以浏览完。然后坐13路公交回到肖坝子客运中心。最好在4点30分前回到肖坝子,这样就可以赶最后一趟去峨嵋山的班车为第二天游览峨嵋山做准备。

    到峨嵋山的报国寺就好了。每人门票20元好像是的不太记得了。到峨嵋山大酒店下,边上有一家当地人的小酒店。我住在那里。感觉不错。一个单人间80元一晚。挺实惠。而且方便第二天一早乘车。

    第三天

    一早就在峨嵋山饭店的汽车站坐巴士赶往峨嵋山的雷垌坪,差不多要两个小时。全是山路。到雷垌坪建议不要乘缆车,而是登山上金顶比较好。下山乘缆车。这样就可以慢慢体会登山的乐趣了。登山可看到峨嵋的猴子。

    我是乘缆车上去,自己下的山,可是下山对小腿和膝盖有比较大影响,第二天会很酸痛。而登山就好很多。当然也可以上下都乘缆车,那样就没什么乐趣了。差不多登山上去要2个小时。我下山花了一个半小时。景色不错。然后到金顶后看看“十方普贤”佛像,看看金殿、银殿,看看云海,日出是比较难看到的。一般7、8月份赶早上山可看到日出。由于山上海拔较高比较冷,最好带一两件厚衣服。当然当地也有可租的,20元一件。11点左右乘缆车下山,乘车到万年寺车场。吃中饭。上万年寺,先乘缆车,这一段缆车距离长,风景好。

    万年寺门口的石级上就有峨嵋猴。由于入寺要另收门票,所以我没去。金顶都去过了,这个庙去不去也无所谓。一路就沿下山路回五显岗停车场。路上一边欣赏风景,一边观看沿途景点。差不多4点左右就可以到五显岗了。从五显岗车场回报国寺车票20。然后在报国寺可乘车回成都。如果是一日游,这条线就最精典了。如果是想全面了解峨嵋山,在峨嵋山可以呆三天。那样就全面了。

    【购物】

    到成都购物决不会让你失望,有许多特产能让你尽兴选购。

    “中国四大名锦”之一蜀锦和“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蜀绣都是你的好选择,还有泸州老窖等名酒,还有烹调正宗川菜必不可少的主要佐料郫县豆瓣。

    成都的购物街集中在春熙路、总府路、骡马市一带,从大型百货、超市到摊贩以及旅游纪念品一应俱全。

    特别介绍一家做银饰的小店。

    约在双楠小区附近吃饭,朋友打电话说塞车晚点到,于是在附近随便溜达,想买点东西回去送老婆。没走几步就看到一家叫“偶数银饰”的小店,立刻就被店面的装饰吸引住了,因为本人是做景观设计的,对漂亮的东西有职业病。小店的装修主要是黑色调,橱窗、陈设等全是店主自己设计的,非常民族又非常时尚,一看就知道水平不凡。果不然,进去一聊才知道:店主是专业油画出身,现在自己设计制作银饰,很多东西出自店主之手,也就是说,你买的是限量版的。呵呵,我老婆可不喜欢跟别人戴一样的东西,最后选了一个店主自己打的戒指。后来到家拿给老婆,老婆喜欢的不得了,戒指上高高长起两朵花蕾,枝叶交织在一起。据店主说,这个戒指的设计灵感来自舒婷的诗《致橡树》。 最后说明:店主是个美女,气质型的,嘿嘿!!!(差点忘了写这家店的地址:双楠街116号)

    【吃喝】

    到了成都吃的东西很多,味道好,我几天吃的小吃基本没有重样。精华区有攻略专门介绍了著名的小吃,太多了难以取舍,因此就告诉同学,成都现在什么流行和著名就去吃什么,他开车带我到处吃,我并没有记得多少店名。就记得鱼头火锅、鳝鱼火锅、花溪牛肉粉.....

    印象深刻的是琴台路,一路都是吃饭的场所,晚上灯火辉煌。我们去的一家是皇城老妈,成都人比较认可,环境也不错,但吃得感觉不爽,因为火锅提供的牛羊肉类经过特别加工,

    却不是我喜欢的方式(而且很贵)。而且竟然不提供便宜的素菜,比如豆腐和土豆。

    其他几次火锅都不错,便宜而且味道好。

    【住宿】

    成都有各个档次的宾馆、饭店、旅馆、招待所等百余家,可满足所有中外游客的住宿需求。 例如: 五星级:锦江宾馆, 四星级:岷山饭店, 三星级:成都大酒店。我觉得最好住在一些全国连锁的商务酒店里,像锦江之星、如家,干净卫生也不贵。

    【其他】

    成都比较潮湿,经常下雨,应该拿上伞。成都城市不很大,许多地方都适合自己走走看看,也可更加深入的了解民风

    【总结】

    成都,一个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哈哈,这是成都市政府的宣传号子,我拿来用了。

    二、成都的旅游景点线路

    如果只是成都市区的话,可以乘坐901或902路公交车,几乎包含失去内所有的景点,并且价格便宜.

    武侯祠坐落在成都市郊,占地56亩,是国内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主要胜迹,也是成都市主要的旅游参观点。武侯祠建于唐,唐朝大诗人杜甫曾有诗写到它:“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现在的武侯祠是清康熙年间重建的。它同先主庙、刘备墓相毗连。武侯祠主体建筑分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严格排列在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上。

    一进大门,浓荫丛中,矗立着六通石碑,其中最大的一通唐代“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被称为“三绝碑”。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书法家柳公绰书写,名匠鲁建刻字。都很精湛,因此被称为三绝碑。碑文对诸葛亮短暂而悲壮的一生,作了重点褒评;竭力赞颂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文治武功,并以此激励唐代的执政者。碑文特别褒奖诸葛亮的法治思想,马谡因失街亭被诸葛亮依法处斩,临刑,马谡哭着表示自己死而无怨。李严与廖立,两人都是被诸葛亮削职流放的罪人,但他们也自甘服罪。当他们得知诸葛亮病逝,“闻之痛之,或泣或绝”。这些均属史实,裴度据史褒评,令人信服碑文通篇辞句甚切,文笔酣畅,使人百读不厌。诸葛亮之所以为后人所敬仰,还因为他有着高尚的思想和作风,不利用职权谋私。他死后葬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他在遗嘱里要求依山造墓,墓穴能容下棺材就行了,入殓时穿平常的衣服,不需要随葬器物。

    步入二门,一座气势雄伟、宽敞的刘备殿呈现眼前。正中有刘备贴金塑像,左侧陪祀的是他的孙子刘谌。为什么儿子刘禅在这里没有位置?据说,由于刘禅昏庸无能,不能守基业,他的像在宋、明两代几次被毁,后来就没有再塑。两侧偏殿,东有关羽父子和周仓塑像,西有张飞祖孙三代塑像。东、西廊房分别塑有蜀汉文臣、武将坐像各十四尊。出刘备殿,穿过挂有“武侯祠”匾额的过厅,便到了诸葛亮殿。殿内正中有诸葛亮头戴纶巾、手执羽扇的贴金塑像,像前的三面铜鼓相传是诸葛亮带兵南征时制作,人称“诸葛鼓”。鼓上有精致的图案花纹,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出诸葛亮殿往西可到刘备墓,史称“惠陵”。出“惠陵”是“武侯祠文物陈列室”,由郭沫若书题。陈列有出土的蜀汉文物复制品和三国历史图片。武侯祠的字画、对联甚多,其中以宋代爱国名将岳飞书写的《出师表》,现代书法家沈尹默书写的《隆中对》最引人注目。

    望江公园位于成都市九眼桥锦江南岸。为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明清两代先后在这里建起了崇丽阁、濯锦楼、浣笺亭、五云仙馆、流杯池和泉香榭等建筑。民国时辟为望江公园,成为市内著名的风景点。

    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茂盛的竹林,因薛涛一生爱竹,后人便在园中遍植各类佳竹,其中有不少为名品,如人面竹、弥勒竹、方竹、观音竹、鸡爪竹等,是成都观竹最佳处。

    望江公园最宏丽的建筑是高39米的望江楼,又称崇丽阁,其名取义于晋代文学家左思的《蜀都赋》中的“既丽且崇,实号成都”一句,因其直矗立在锦江岸边,民间称之为“望江楼”。共4层,上两层平面为八角形,下两层为四方形。每层的屋脊、雀替都饰有精美的禽兽泥塑和人物雕刻。吟诗楼是依据薛涛生前的吟诗楼修建的,三叠相连、四面敞轩的楼身掩映在江边柳荫竹影之中,波光云影相衬,显得格外秀丽飒爽,颇具画意诗情。五云仙馆、泉香榭、枇杷门巷、清婉室、浣笺亭等纪念性建筑群,布局精巧,题咏碑刻、匾联书画甚多。一阁两楼与毗连的五云仙馆,构成极富四川风格的园林建筑群。

    崇丽阁南面的薛清井,是明代蜀藩王仿制薛涛笺处,“薛涛井”三字,是清康熙六年,成都知府翼应熊手书。据说薛涛用这里一口古井的水制作了一种红色的小笺,其色彩绚丽且又精致,唐著名诗人韦庄还曾向她乞求呢。

    薛涛塑像位于园中幽篁深处,1984年建成。塑像高3米,由汉白玉雕成,四周碧水环绕、地面绿草如茵。薛涛墓1994年10月恢复修建。由墓碑、墓体、墓基平台组成,墓碑上题有“唐女校书薛洪度墓”。墓四周由青砖砌成矮墙围护,配置有草坪、小桃花、翠竹。读竹苑1995年始建,为公园的品种竹区。苑内翠竹丛丛,叠石配景,汉白玉石碑上刻有薛涛和历史名人咏竹画竹的佳作,构成一幅幅的竹石图景,寓意深邃。

    薛涛一生有竹,赞颂竹“虚心能自持”,“苍苍劲节奇”。为纪念薛涛,后人在园中遍种各类佳竹,荟萃了国内外一百五十余种竹子,其中不少品种是很名贵的。这些竹子姿态万千,各有妙趣。如粉箪竹,通身粉白,好似冰肌玉骨的婷婷少女;人面竹,在接近根部的竹干上重重叠叠地布满奇节,就像一张张人的面孔;佛肚竹的节间光滑凸出,犹如笑罗汉的便便大腹。还有质地坚韧的方竹,躯干高大的鸡爪竹,飘逸潇洒的凤尾竹,文雅娟秀的观音竹……它们各逞丰姿,而又和谐相处,或互抱成丛,或交织成廊,或夹成浓荫幽径……人们把这幽篁如海,情趣无穷的园林,誉为“竹的公园”,中外游客、诗人常来此寻幽访古,流连凭吊。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二十岁起,漫游吴越、齐赵。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逃往风翔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759年弃官西行,经天水同谷入蜀,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写诗两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滞留二年。出三峡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会景象。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留传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诗史”。他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

    成都杜甫草堂现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倾毁不存。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至宋代又重建,并绘杜甫像于壁间,始成祠宇。此后草堂屡兴屡废,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是在明弘治十三年(1500)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1952年,杜甫草堂又经全面整修后,正式对外开放。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

    草堂总面积有240多亩,其建筑为清代风格,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这座草堂象征着杜甫的茅屋,令人遐想,已成为成都市的著名景观。1997年2月,政府又拔出专款,借鉴川西民居的特点,重建了杜甫的茅屋。茅屋故居位于碑亭北面,占地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0平方米。主体建筑5开间,4座配房,竹条夹墙,裹以黄泥,屋顶系茅草遮苫,再辅以竹篱、菜园、药圃,使整个建筑古朴中透露出浓浓的文化色彩。游人漫步其中,既可发思古之幽情,又可享受悦目清心的乐趣。

    杜甫草堂景点:南大门 大廨 诗史 堂柴门 水槛 花径 工部祠 少陵碑亭

    茅屋景区 草堂寺 浣花祠 梅 园

    杜甫诗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草堂联选:

    成都杜甫草堂联(一)

    高升之

    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

    成都杜甫草堂联(二)

    何绍基

    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

    成都杜甫草堂联(三)

    沈葆桢

    地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

    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成都杜甫草堂联(四)

    何宇度

    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

    千秋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

    成都杜甫草堂联(五)

    谢无量

    侧身天地更怀古,独立苍茫自咏诗。

    成都杜甫草堂大廨联

    顾复初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注:廨--古代官署;流寓--漂泊。

    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联(一)

    朱德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联(二)

    陈毅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联(三)

    郭沫若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成都杜甫草堂古柏亭联

    顾复初

    柯如青铜根如石,花为四壁船为家。

    成都杜甫草堂花径联

    何宇度

    背郭堂成,锦里溪山千古在;

    缘江路熟,青郊草木四时新。

    成都杜甫草堂亭联

    佚名

    至今斑竹临江活,无数春笋满林生。

    位于今成都市中心西区的永陵,迄今已有近1100年历史。它是我国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公元907———925年)皇帝王建的陵墓,发现于1940年,于1942年经著名考古学家、人类学博士冯汉骥先生组织发掘确认为王建永陵,系我国现代第一座正式科学发掘的帝陵。发掘之初,郭沫若给予了高度评价:“王建墓的发掘,的确是件值得注意的事情,这件事如是在和平时代,如是在欧美,想必早已轰动全世界了”。因永陵及其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早在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永陵即与武侯祠、杜甫草堂并列为成都的三大国保单位,如同三颗璀璨的明珠,给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沉甸甸的含金量。

    建筑经典

    王建(公元847———918年)是我国五代十国时期一位有作为的封建君主。他出身于河南舞阳一个平民家庭。青年从军,智勇兼备,曾任宫廷禁军将领。在唐末军阀混战中,逐步据有今四川大部及重庆市、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以及湖北西部一带地区。公元907年唐亡,王建称帝,建都成都。公元918年病逝,安葬永陵。

    永陵属积土为陵,陵冢呈圆形,直径约80米,高约15米。陵冢底缘有9层堡坎;地下4层,地上5层,每层间以锁口相联结,紧紧扣住冢土以免流失。这种陵墓堡坎的作法此前并不多见,后世多所采借。就陵冢的形态而言,自先秦至唐宋,我国帝王陵均“以方为贵”,陵冢多作覆斗式,而永陵陵冢呈圆形,已开后世明、清帝陵陵冢为圆形之先河。

    永陵墓室建筑为纵列式券拱顶砖石结构(内石外砖)。其筑法:平地起券14道,上铺石板,再上为青砖护拱,以上再层层夯土形成圆形陵冢。墓室修筑于地面而不挖掘于地下,估计是当时考虑到盆地中心的成都地下水位高,担心墓室被水淹。1989年对陵墓进行“大揭顶”维修时,发现墓室外部有14道大型青砖护拱。在这之前,因墓室长年渗水,人们对永陵的稳固性十分担心,已将其视同危建。大揭顶之后,才深深叹服古代建筑师匠的良苦用心:墓室两侧各达6米厚的直墙和北面3米厚的金刚墙以及顶部14道厚重的护拱,皆由罕见的巨型青砖砌筑,形成宏工巨制的陵墓保护体系,陵冢庞大的土垄压力几乎全为护拱承载,其核心部分即墓室可谓固若金汤。永陵能历经千年而完好无损,正得益于这种符合建筑力学的科学结构,堪称中国古代建筑中陵墓建筑的典范之作,同时也是目前所知惟一一座墓室修筑在地表之上的地上陵。

    永陵墓室平面布局分前、中、后三室,全长23米余,高、宽均在6米多。三室之间以木门作间隔,前室为羡道,中室设棺床,上置棺椁,后室石床上安放王建石像及谥宝、谥册、哀册等葬仪法器。墓室整部空间显得高大宽敞,威赫森严,室内布置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石刻“二十四乐舞伎”与“十二神”聚集一堂,亦文亦武,刚柔相济,簇拥着端坐于龙床御座上的九五之尊。墓室顶、壁施彩,石刻贴金着色,棺椁上悬灵帐帷幔,五彩绚烂,焕丽恢宏,虽为幽冥世界,却俨然一派人间宫殿之生动气象。

    石刻精品

    说起永陵石刻,首先要提到棺床四周的浮雕“二十四乐舞伎”。其中乐伎22人,舞伎2人,乐伎演奏乐器共20种23件。乐器可分为弹拨、吹奏、打击三大类。弹拨乐器有琵琶、竖箜篌、筝等3种;吹奏乐器有�篥、笛、篪、笙、箫、吹叶、贝等7种;打击乐器有拍板、正鼓、和鼓、齐鼓、毛员鼓、答腊鼓、羯鼓、革兆牢、鸡娄鼓、铜钹等10种。其中有汉民族的传统乐器,也有少数民族的乐器,还有来自外国的乐器。其乐舞性质一般认为属唐代龟兹乐系统,亦有认为当属佛乐或西凉乐。

    在我国同时代的各类文物中,永陵石刻乐舞的场面最大,表现的乐器种类最多,且最为写实、最具神韵,完美地显现出晚唐五代宫廷乐舞的盛大规模及壮阔场景。精美绝伦的永陵乐舞,是中国本土音乐与外来音乐相互融合的集大成作品,是极为罕见的文物奇珍,对研究唐五代音乐文化具有很高的价值。

    从乐器的配置情况看,打击乐占了相当大的成分,可以想见其乐声效果远非宁静悠扬的传统“丝竹之声”,而类似于现代激烈躁动的“迪斯科”或“摇滚乐”吧,这是当时外来“胡乐”对本土“清乐”的重大影响而形成的新乐种。20种乐器中,除部分乐器为本土自产外,有相当部分属当时引进的外来乐器,经过改造,演变为唐人的乐器,从而大大丰富了中国音乐。从永陵石刻乐舞的混成编制体系,可以领会到大唐社会兼收并蓄、容山涵海的时代精神。

    在同时代各类文物反映的乐舞场面中,永陵石刻目前仍保持着第一:乐舞场面最大及乐器种类最多。大凡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者,无不以此为第一手权威性资料。就艺术造诣而言,永陵石刻乐舞亦颇为人称道,其雕造手法极为写实,刻画细致入微,神形兼备、精美绝伦,生动地再现了唐五代时期的宫廷乐舞场面。整部石刻伎乐宛若一曲流动的史诗,吟诵着生命之歌,余音袅袅,千年不绝。永陵石刻乐舞,一部凝固了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千年前历史的瞬间,成为了艺术的永恒。

    永陵石刻的另一杰作是石刻王建像。王建像为红砂石圆雕,通高86厘米。身著锦袍,头戴幞头,腰束玉带,足蹬皮靴。其形象隆眉广颡、状貌伟然,神态睿智神勇、端庄安详,与史书所载王建之形象颇为吻合。石像雕刻手法写实逼真,雕造技艺精湛传神,人物形象刻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目前所知我国历代陵墓中仅见之帝王写真肖像,被评定为国宝级文物。

    与道教文化有关的永陵“随斗十二神”造像亦属石刻精品,古代无名匠师写实主义的手法结合浪漫情调的想象,创造出了十二神既是人间勇士又是天上神将的威武猛悍的艺术形象。

    文物重宝

    永陵虽早年被盗,但仍遗存了一大批银器、玉器、漆器和鎏金铜器等皇家宝物。首先要提到的是又一件国宝级文物———玉大带。出土时,发现玉大带已被盗墓者装进银钵内,所幸或因盗墓仓促等缘故未被窃走。大带由皮带两段、银扣一对、玉钅夸七方、玉铊尾一块构成。其玉质温润洁白、光亮澄澈,做工优良、镂刻精微。玉钅夸上雕刻三趾飞龙,造型矫健生动,铊尾除龙纹外,另镌有大段文字,记述了此玉之来源等,可补正文献有关史实错误。作为唐五代皇帝身佩之物鲜见的遗存,永陵玉大带闻名遐迩,而大带上之龙形图案,也具有考古学上所称的标准器之意义。

    谥宝是封建帝王身前传国玉玺的象征,随葬陵墓,表示墓主在阴间亦如人世一般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现代考古发掘中,仅有西汉南越王墓和明神宗定陵等出土过很少几枚相关文物,而永陵谥宝又以其独具之特色最显突出。永陵白玉谥宝高、宽均在10厘米左右,印文镌“高祖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谥宝”14字,中间8字为王建之谥号。其印钮兔头龙身之怪异造型,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哀册是永陵皇家文物中的又一至宝,其所载文字相当于今天所说的“悼词”,这在出土文物中甚为罕见。哀册由51简珉玉串联而成,每简各长33厘米、宽3.5厘米、厚约2厘米。册上镌刻的700字左右的文章基本保存完整,从王建的逝日、葬期,到前蜀的年号、永陵的陵号以及继位人等等,无不与史书所载相关史实合符,发掘者依此确定永陵的葬主而绝无异词。哀册珍贵的文物价值自不待言,在此要特别提到它的书法造诣,其书体略近初唐四大家中之虞世南,端庄峻整,流丽舒展,大唐气度,宛然在焉,是为五代书法之代表作品。

    永陵值得一说的千年文物珍宝还有许多,如有不少代表当时金银器制作工艺最高水平的银器,极其罕见的银平脱漆器等等。

    于1978年成立的王建墓文管所在1990年晋级为博物馆,近年来改名为永陵博物馆。经过20多年的建设,昔日的皇家陵园,已成为民众参观文物与休闲娱乐的绝佳场所。如今,位于市中心的永陵博物馆拥有56亩园地,高大的帝陵在典雅的仿唐式建筑大门的衬映下更显巍峨壮观,召引人们重回千年一睹皇家陵园风采。馆内苍松翠柏、浓荫蔽日,亭台水榭、曲径回廊,鸟语花香、四时风物,一派川西园林胜景,被人们誉为繁华闹市中的“都市绿洲”。博物馆精心设计并制作的地宫陈列和“前后蜀历史陈列”颇受世人好评,300余件(组)文物展品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四川及成都历史上的一页辉煌。进入新世纪以来,永陵博物馆更加强了保护与发展的力度。

    宽巷子、窄巷子是成都 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两条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宽巷子与窄巷子是成都这个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往昔的缩影,一个记忆深处的符号。当游人伴着夕阳,望着炊烟,走在黄昏中的巷子里,一种久违的老城区市民化生活得场景一一浮现在眼前。

    大慈寺本名大圣慈寺,据《通志》的记载,它是唐代至德年间(公元757年)修建的。庙门前的匾额,“大圣慈寺”是唐肃宗李亨御笔亲题。但据近代杨口谷考证,认为寺内现存佛像的形象,并不像唐代造像风格,而近于六朝塑像,相传[唐代]名僧玄奘法师曾在这里受戒,但是据唐僧的传记所载,只说他在成都受戒,而没有说是在哪一个庙宇。是否在此受戒,只好存疑了。

    唐代大慈寺占地极广,相传成都鼓楼洞街就是大慈寺钟鼓楼所在地,北门红石柱街就以大慈寺庙门的两根红石柱而得名。拥有九十六院和二万多间房屋。

    自唐以来,大慈寺就是成都的名胜,四时八节,常聚万千游人,历代的地方官吏和名流学士都喜欢到这里宴饮游赏。留下很多咏物叙怀的诗篇。

    到了宋代,寺门前便成为市场,每年二月十五日卖花木蚕器,称为蚕市;五月卖香药,称为药市;冬月卖用具器物,称为七宝市。宋代成都太守田况作有《大慈寺前蚕市诗》:

    高阁长廊门四开,新晴市井绝纤埃,

    老农步信忧民意,又见笙歌入寺来。

    可见当时蚕市的盛况。

    大慈寺内保存的历代文物极多,最著名的是壁画。据历代文献记载:大慈寺共有壁画一百多幅,都出自名家手笔。其中有唐代最著名的画家吴道子的画十幅。北宋时,画竹子的名家文与可,在寺内读过书,对唐朝名画家李夫人画的竹子很感兴趣。寺内和尚告诉他:李夫人根据月夜时竹子映在窗上的影子,悟得画竹方法,于是,文与可天天在寺内临摹李夫人画的竹子,终于创出了“攒三聚五”的画竹技法,为后世画竹,开创了一条学习途径。苏东坡和文与可是表兄弟,他画竹就是跟文与可学的。寺内碑石书法墨迹也甚多。

    大慈寺中还藏有唐明皇和唐僖宗的画像,据《蜀寿杌》的记载:五代后蜀主孟知祥明德元年(公元934年)六月到大慈寺避暑,观明皇僖宗御容,并宴群臣于华严阁下。

    唐武宗崇信道教,反对佛教。会昌年间(公元841~846年),下圣旨尽毁天下佛寺。在历史上称为“会昌灭法”。而大圣慈寺却因为庙额是他的祖先肃宗皇帝亲题的,他不敢独犯祖先“在天之灵”,因此大慈寺才得以幸存下来。在《通志》上记载:“大慈寺……旧有肃宗书大圣慈寺四字。故会昌不在除毁之例。”

    到了明代末年,大慈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仍然保持着常住和尚二万多人的记录,崇桢年间(公元1682~1644年)张献忠率领的农民起义军第一次攻打成都,[明代]官军抵挡不住,而大慈寺的僧众却拿起武器与张献忠义军相杀,并把义军赶走了,据传现在东郊的猛追湾,就是当年和尚追赶张献忠的地方。随后,张献忠二次攻进成都,怀着被和尚追杀过的仇恨,放火把大慈寺烧毁,寺内保存的文物壁画也随之付之一炬。清代康熙年间,佛教徒们募款重修大慈寺,规模很小,已不能与从前相比了。残存文物也只有两尊铜铸的药又神将像,一尊铜铸的药师佛像,和一尊铜铸的所谓“镇压海眼”的阿弥陀佛立像了。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币制变动,铜元通行。四川军阀李家钰的部队驻扎在大慈寺内时,见两尊药又神将像,分量不轻,便把它毁掉铸了铜元。那尊阿弥陀佛像分量更重,为什么李家钰没有毁掉铸铜元呢?原来这尊阿弥陀佛铜像,全身金晃晃的,号为“丈六金身”。佛背上刻有小篆文“李冰铸”三个字。每个字约有五寸高,四寸多宽,三个字连在一起大约长一尺五寸左右。民间传说,李冰在四川治水,降服了孽龙,开都江堰灌溉川西田土,又铸阿弥陀佛铜像镇压海眼。海眼就在铜像下面,夜深人静,伏在铜像足下,还可以听见海潮之声。如果这尊铜像被毁,成都就要被洪水淹没。这个传说,自然是带有迷信色彩的无稽之谈。其实,这“李冰铸”三个字也是假托的。李冰是战国时代的秦惠王(公元前337~310年)派来四川的太守,而小篆则是一百多年后,秦始皇的宰相李斯所创造(公元前221年)。李冰竟会把百年之后才创造出来的小篆,镌刻在佛像上,岂不是个大笑话。况且,佛教在东汉明帝(公元58~75年)时,才传入中国。三百多年前的李冰,又怎会异想天开地铸造阿弥陀佛铜像呢?据考证,这尊佛像是南北朝时候的造像,在[南北朝]时候,梁武帝萧衍(公元1502~1548)崇信佛教,普天下大造佛寺,大慈寺可能就建造于此时。我记得在这尊佛像前,还悬了一个“法侔宝志”的横匾,“宝志”是梁武帝的国师志公的法号,那么这尊佛像也就是梁武帝时铸造过的。它“托福”于“李冰铸”和镇压海眼的传说,使封建军阀如李家钰所怒而未敢轻易毁掉。因此这尊佛像,解放后仍巍然立于大慈寺中。

    作为成都名片的“成都第一商业老街”——春熙路,早年只是一条窄街小巷。那时的商业中心分两处:一处是东大街,另一处便是劝业场,即现在的商业场。1924年,为让两个商业中心贯通起来,时任四川督理的军阀杨森着手拓建春熙路。为给这条路取个好名,杨森专门请来饱读诗书的双流县前清举人江子鱼老先生,援引老子《道德经》里“熙来攘往,如春登台”之语,名为“春熙路”,自此扬名天下。

    春熙路建成后,聚集了银楼金店、钟表眼镜、绸缎布匹、百货图书、银行报馆、像馆药店等30余个行业约200余家商户,成为成都当时一个新兴的商业中心。只可惜40年代末,兵荒马乱,经济崩溃,通货恶性膨胀,春熙路商业一片萧条,濒临灭绝。

    建国后的春熙路逐渐恢复了商机。春熙路的“老字号”更是名声在外。成都市第一家专营“文房四宝”的“胡开文文具店”、久负盛名的古籍书店,

    珍藏不少历朝历代的文史资料和古旧典籍;“龙抄手”、“钟水饺”、“赖汤圆”等成都名小吃也是市民津津乐道的;“漱泉茶楼”、“饮涛茶楼”每天座无虚席。1992年开市的夜市深受市民和各地游客的青睐。

    地理范围 现在的春熙路商圈,系指东大街以北,南新街、中新街、北新街以东,总府路以南,红星路以西的区域,面积约300亩。云集了太平洋百货、王府井百货、百盛、伊藤洋华堂等大中型商家,奠定了春熙路在成都的商业中心地位。

    发展前景 春熙路改造2、3期将完成步行街向周边的延伸。向北跨过总府路,直至华兴街,形成商圈的餐饮娱乐区;向西将贯通荔枝巷、青年路,与成都市中心另一个核心商圈盐市口商圈连为一体;向南覆盖东大街与青石桥区域形成专业市场贸易区;向东直接与大慈寺相连。改造后的春熙路,将初步建成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步行商业区。

    我们成都的古迹及文化沉淀太多太多,只有亲临的人,用心感受的人,才能够体会到美好~

    三、成都市内自助旅游攻略(吃住行)

    超级实用的成都旅游攻略

    读书时有个成都的同学,每每说起成都一脸安逸舒适的表情;我们几个向往只是穷学生没路费,去不成。今年和老婆去了趟,总的感觉,四个字形容:不虚此行!下面是我们的游记,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下。

    【住宿】成都干净又便宜的旅馆很多。7天连锁、如家这些很多,就是本地的小旅馆也很干净。价格也公道,基本上100多块搞定。

    【交通】

    从成都机场出来,可以直接坐303大巴,到成都的中心地区;303大巴停在岷山饭店附近;如果乘火车站到成都,公交车就更多,火车北站在北一环,去哪里也都方便。成都公交四通八达,但是外地旅游者最方便的方法还是打车,节省时间。成都的出租车8 元起步,每公里一块二。特别提下成都旅游客运集散中心(原新南门车站,在临江路57号),这里有发往各个旅游景点的大巴,很方便,如果是自助游成都周边的景点,强烈不建议跟旅行社,最好自己搭乘正规大巴去景点。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游览,又很安全,不要坐个人的车去。

    【景点】

    市内的主要景点有:锦里、武候祠、宽窄巷子、青羊宫、杜甫草堂、文殊院、昭觉寺;从锦里去青羊宫、杜甫草堂可以乘82路公交,一路经过;

    重点说下武侯祠旁边有一条街叫“锦里”,晚上很热闹,建议下午进武候祠,出来以后可以在周围的饭馆里吃晚饭。晚上就去锦里逛逛吧。也可以不吃饭,锦里很多卖小吃的地方。天黑以后里面有许多茶馆和酒吧, 有室内也有露天的,感觉不错。价格上锦里的小吃会比外面贵一点,但是由于成都物价偏低,都还可以接受,比较划算。与“锦里”味道差不多的还有另外一个地方,叫“宽窄巷子”,小店和小吃差不多。不过那边的茶馆和酒吧更多些。也值得一去。

    逛玩锦里如果时间尚早,可以去春熙路步行街、总府路,这可是成都最繁华的街道了;(注意,可以坐在春熙路中间的椅子上,看看成都的美眉,皮肤五官俱佳,真的是个个养眼又惹人爱啊!嘿嘿!!!)

    武候祠就在“锦里”旁边,门票60。为纪念诸葛亮建造,内有些碑文,喜欢文化历史的 游客进门后一定要跟着导游听讲解,光看是没有意义的。大概2个小时就可以游玩完毕。个人觉得武侯祠是骗人的景点,文物很少,没什么意思。不建议花这个冤枉钱。如果你的确喜欢历史,强烈建议去两个地方:1是金沙博物馆,在青羊大道上;古蜀人的很多国宝级文物都在那里,包括你可能已经知道的太阳神鸟。不过门票贵点80元。2是四川省博物院,里面包罗万象,从石器、青铜器到张大千徐悲鸿的真品都在那里,最主要的是这里是免费的!!注意:周一是不开放的。

    另外,成都周边一天可以来回的景点有: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四大古镇、还有西岭雪山等。个人觉得峨眉山比较好,峨眉山要玩好需要2天时间。

    【小吃】

    成都的小吃太有名了。武候祠和杜甫草堂旁边都有许多吃小吃的地方。武候祠旁边有一个吃火锅的地方,(不好意思名字忘了,门店很大很明显,比较好找)。杜甫草堂旁边有一个小吃连锁店叫“钟水饺”,(有点象狗不理包子连锁店,呵呵),里面小吃种类很多也很便宜,20多块钱一个人的全套餐能吃到撑死。味道就看大家喜好了。最普遍的小吃就是钟水饺、龙抄手、担担面、麻团、醪糟汤元等等,成都人还比较爱吃“兔丁”,就是卤的兔肉拉,很好吃哦。骡马市附近还有个“成都名小吃”,也是很多种小吃凑在一起的套餐,很便宜,组合较多,但个人感觉味道一般,也可尝尝。最有特色的是夏天路边的火锅摊,那是最成都的;不过卫生状况你就不能考虑太多了呵呵,为了口腹之欲有时管不了那么多。

    【购物】

    到成都购物决不会让你失望,有许多特产能让你尽兴选购。 “中国四大名锦”之一蜀锦和“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蜀绣都是你的好选择,还有泸州老窖等名酒,还有烹调正宗川菜必不可少的主要佐料郫县豆瓣。成都的购物街集中在春熙路、总府路、骡马市一带,从大型百货、超市到摊贩以及旅游纪念品一应俱全。

    这里特别介绍一家做银饰的小店。给我和老婆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推荐给喜欢首饰的朋友。

    和朋友约在双楠小区附近吃饭,朋友打电话说塞车晚点到,于是就在附近瞎溜达,想买点东西送老婆。没走几步看到一家叫“偶数珠宝设计”的小店,立刻就被店面的装饰吸引住了,因为本人是做景观设计的,对个性好看的东西有职业病。小店的装修主要是黑色调,橱窗、陈设等全是店主自己设计的,既民族又时尚,一看就知道水平不凡。果不然,进去一聊才知道:店主是专业油画出身,现在自己设计制作银饰,很多东西出自店主之手,也就是说,你买的是限量版的。呵呵,我老婆可不喜欢跟别人戴一样的东西,最后选了一个店主自己打的戒指。老婆喜欢的不得了,天天戴着!戒指上高高长起两朵花蕾,枝叶交织在一起。据店主说,设计灵感来自舒婷的诗《致橡树》。 最后说明:店主是个美女,气质型的,嘿嘿!!!(地址:双楠街116号)

    【茶馆】

    到了成都不得不说茶馆,成都人有两大爱好,泡茶馆摆龙门阵和打麻将,到了那里你会觉得成都人的生活非常休闲,难怪全国调查各个城市的幸福指数时,成都排名第二。有句笑话形容成都人打麻将:飞机从成都上空飞过, 都能听到下面一片搓麻声:)

    成都到处都是茶馆,从便宜到贵的都有,最便宜的有1块钱一杯的茶,贵的就不好说了。这里推荐一个比较著名的茶馆吧-顺兴老茶馆(老店在沙湾路,新店在高新南区的新会展中心旁边),这个地方可谓成都茶文化博物馆,左边是吃饭的地方,右边可以喝茶,(多少钱一碗忘了),关键是可以看川剧和各种表演。大家可以在左边用餐,也有许多小吃可以点,这里的东西绝对辣,我曾经辣到我感觉耳鸣,呵呵,还有老师傅提供按摩,有兴趣可以试试哦。周围环境古香古色,可以顺便参观茶文化, (那里竟然在中间池子里养着活鹅)。吃完饭就到右边的茶馆看节目啦。

    【总结】

    成都,一个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哈哈,这是成都市政府的宣传号子,我拿来用了。

    四、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谁那有资料?

    中国园林的悠久历史

    中国的造园艺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受到许多国内外建筑师、园艺师、美术家和广大旅游者的赞赏。根据历史文献推断,远在五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自然的山泽、水泉、林木、花草、鸟兽、鱼虫等进行初期的造园活动。相传在帝尧的时候,就设了称作“虞人”的官职来掌管山泽、苑囿、田猎之事。舜的时候曾封伯益为“虞官”,专管草木、鸟兽之事,这是一种专职的园林之官。当然这时候由于生产力不发达,人们主要还是利用自然的条件,人工造园的成分不多,但是作为造园这一活动已经开始了。在公元前十一世纪的周朝,周文王营建了一个方圆35公里的囿,里面有灵台、灵沼、灵囿等著名建筑物和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大型的建筑和动植物综合园林了。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帝王和达官显宦、富贾豪绅们无不花费巨资营建园林,并且与皇宫、府第相结合,规模之大,动辄数十、百里。如秦始皇的上林苑,宫殿、园池、台榭蔓延三百里。汉武帝把秦的上林苑扩大充实,在苑中建离宫七十余所,名花异草、珍禽异兽莫不具备。汉武帝又经营了规模更为宏大的甘泉苑,周围五百四十里,苑内宫殿楼台百余处。他还在建章宫内开辟了太液池,在池中布置海上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开创了此种三神山的造园手法,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到了汉代后期,不仅帝王、诸侯、卿相显贵们造园,富户豪绅也争相经营园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东吴建业(今南京)在大道之旁种植青槐,河流绿水,浓荫铺地,流水潺潺。南北朝时有不少佛寺是由帝王、贵族舍宫舍宅而成的,皇家园林和宅园也舍入了寺中,促进了佛寺的园林化。大同的北魏云岗石窟,一开始就把庙宇修成为园林的形式,有“山堂水殿、烟寺相望”的景色。隋唐时期,不仅帝王宫苑大为发展,更重要的是私家园林的崛起,并出现了许多由诗人画家所经营的园林,被称为“诗画、山庄园林”。如唐代著名诗人兼画家王维所经营的“辋川别业”和诗人白居易所营“庐山草堂”就是他们以诗画意境所设计的园林。宋、辽、金、元时期,园林艺术的突出成就是叠石堆山艺术的兴起,尤以宋徽宗的万寿山艮岳最为著名。为了修建这一园林,从江南搬运花石的“花石纲”,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可惜不久就被破坏了。金、元时的琼华岛(今北京北海琼岛)等,也是在宫苑中堆叠山石,把叠山艺术推到了新的水平。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又一高峰,也是古典造园艺术的一个大总结。这时期撰成了明代计成所著《园冶》、文震亨的《长物志》、清代李渔《一家言》等专书和专论。与此同时还出现了米万钟、计成、张琏、张然等造园叠石名家和工匠,“山子张”成了叠山的世袭家族。明、清时期的另一大成就是集景式园林的发展和对外来因素的吸收,如北京的圆明园、清漪园,承德避暑山庄等,都争把全国各地的名园胜景、著名建筑仿建于园内。圆明园中的西洋楼再现了西洋园林建筑,为中国园林增添了新的内容。现在全国所保存的皇家宫苑,私家园林大多是这一时期的遗物。

    2.造园理论与技法

    中国古代园林的巨大成就和特殊风格,来源于独特的造园理论与技法。这些技法有如下一些特点:第一,古代园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古代文学、艺术的高水平直接影响到造园理论的发展,使园林的布局与造景达到了很高的境界。第二,中国古代园林布局以曲折变化,层次幽深为主要特色,这有别于整齐对称的欧洲形式。第三,模仿自然,接近自然,在经营建造时,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第四,小中见大。在很小的地盘上,用分隔、转换等手法达到感觉上的广大和深远的效果。第五,移天缩地,集景奇观。从秦、汉时期的仿海上神山发展到明、清时期的集景园林,使园林景观的丰富达到了高峰。第六,借景。这是中国造园艺术中的一项特有技法,《园冶》一书中把它称为“巧于因借”。它的成功之点是把园外之景借入园内,扩展了某一园林的景区,利用园内外的景点环境,丰富景色内容,使园林艺术达到了高超的境界。第七,动植物的配合。中国古代园林除了建筑、山石之外,也十分注重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的配合。许多园林的鸟兽都养放于自然山林之中,保存其野生的特点。园中的花草树木,均按四时配合种植,并注意其野生趣味。

    3.丰富的古代园林遗物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不少古代园林杰作不幸毁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是至今仍有大量的遗物保存了下来。其中以明、清时期为多。它们分布于北京和全国城乡。按这些古园的地位和功能以及造园艺术的特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1)宫苑,即皇家园林。它们大多与帝王的宫殿相结合,如北京的北海、中南海、圆明园、静宜园、静明园,承德的避暑山庄以及故宫中的御花园、乾隆花园等。它们都是集中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能工巧匠精心营建的,是古代园林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2)宅园,是属于某一大型住宅、府第的园林。有些大型的宅园,把住宅居处建于园中,被称之为“园居”。宅园分布于全国各地,数量很多,其中有不少艺术价值很高的作品。如北京明代米万钟所营漫园、勺园、湛园,清代李渔半亩园等。江浙一带这种园林尤多,如苏州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扬州个园、何园,南京瞻园,山东曲阜铁山园等等。(3)庭院与缀景,这种形式并非单独的园林,而是在庭院广场空地或是天井之中布置点缀一些山石、水池、花木之景,以美化庭院。有些十分狭小的住宅在檐前阶下,房前屋后点缀一些山石花木,以美化房舍。(4)寺观园林,在中国古代园林中也占了不少的数量。寺观不仅本身有园林,而且它的楼台殿阁、宝塔也成为大型园林风景中的重要部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组成了一幅优美的昔日金陵风景图画。现存的寺观园林很多,如北京碧云寺、潭柘寺、承德殊像寺、须弥福寿之庙等等,都有精美的园林。苏州戒幢寺西园、扬州大明寺西园、杭州灵隐寺、成都文殊院等等也堪称佳作。(5)坛庙祠馆园林。古代京城和各州、府、县都建有坛庙和祠堂、会馆,在这些建筑物中也多附有园林。如北京的社稷坛(今中山公园)、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孔庙,四川成都的杜工部祠(草堂)、眉山三苏祠等。(6)名山胜景园林。在中国广大地区,蕴藏着许多珍贵奇特的水泉、山石、名花异木,千百年来无数的造园艺术家、诗人画家相继经营,成了公共游览和集会之地的园林。如北京的樱桃沟、陶然亭,浙江绍兴兰亭,安徽滁州醉翁亭、丰乐亭,昆明大观楼,成都望江楼,宜宾流杯池,济南趵突泉等等。(7)大型湖山园林。这种园林属于开敞式的,往往与城市或村镇融为一体,由许多组风景点、寺观、楼台亭阁、堤、桥等所组成。虽然事先并未有全面的布局,历代的经营者在前人营建的基础上,相宜布置,逐渐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布局。如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济南大明湖、北京西山、安徽黄山、四川峨眉山、广西桂林漓江、桂平西山,五岳泰山、华山、嵩山、衡山、恒山等等,都是经过上千年不断经营、逐步完善的大型湖山园林。

    八、民居住宅

    民居、宅第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数量最大的一种类型。由于中国疆域辽阔,自然环境相差很大,建筑材料的多样,以及多民族共居所形成的风俗习惯的差异,使得民居住宅的形式、结构、装饰艺术、色调等等都有所不同,各具特色。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1.四合院民居

    这是在汉族广大地区和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广泛采用的形式,延续了几千年一直在使用。四合院布局的特点是,造成一个封闭性的庭院,自成一个单位,环境安静,居住舒适。院子由门、廊子、厅堂、寝室、厢房、耳房、倒座、花园等相互配合组成。这些建筑的功能分明,主次有序。也可以由许多进、许多排的四合院组成一座大型的四合院,成为大宅院——四合院组群,以供昔时的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等子孙众多的大家族居住。四合院的结构,大多是采用木构架的方式,北方多为抬梁式结构,南方常用穿斗式结构。也有用两种结构混合式和“硬山搁檩”的结构的。(图1)

    图1 北京典型四合院鸟瞰、平面图

    2.蒙古包

    主要是蒙古族在蒙古草原上的住宅,其形状似拱包,所以被称之为蒙古包。在新疆的维吾尔族、哈撒克族牧民以及甘肃、青海等省区的牧民也常采用这种居住形式。蒙古包最大的优点是便于拆卸搬迁,是一种非常方便的活动房屋,所以很适合草原牧民的需要。蒙古包的结构是以木条编扎为骨架,外面包以羊毛毡,所以又称之为毡包。一般的毡包高约2至3米,圆形,直径约4至6米不等。在包的顶部装有圆形的天窗,以供通风和采光之用。有些半牧半农地区的牧农所建造的半固定式住宅,外面也用毡包裹,较之墙壁更为方便。

    3.窑洞

    这是在西北、华北等黄土地带常见的民居住宅形式。它们的建造方式是在黄土崖壁上挖出拱洞,在洞口安设门窗。结构比较简单,因为窑洞均在原生土上挖出,所以被称为生土建筑。窑洞挖掘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沿土崖挖掘的,单层或多层成排,也有单独的。另一种是在黄土平地上向下挖出大坑,然后在大坑的四壁挖掘窑洞,有如一个地下的村落。这种窑洞式住宅还保留了早期穴居的形式。其优点是建造技术简单,节省建筑材料,保温较好,冬暖夏凉,所以一直被沿用了下来。

    4.碉房

    在西藏、青海、甘肃及四川等省市自治区的藏族大多采用这种形式的住宅。因它由巨大的石块砌墙,门窗较小,外观坚固厚实,俗称碉房。其内部以密梁构成楼层和屋顶,高二、三层不等,而以三层为多。底层为牲畜房及草料房,二层为卧室、厨房、储藏室等,三层则为经堂、晒台、厕所等。此种房屋保温性强,外观朴实。

    5.干栏式住宅

    在广西、云南、贵州、海南岛等南方地区,因气候炎热,雨水较多,空气潮湿,为了通风防潮以及避虫蛇之害,很多地方采用了下部架空的干栏式住宅,俗称之为吊脚楼。其下部空敞部分往往作为牲畜和堆积杂物之所,上层前为廊及晒台,后为堂屋与卧室。两层之间有楼梯上下。此种住宅的结构大多为木构,不仅梁柱,连墙壁也以木板装制。有的高达三层,十分壮观。在广西、云南傣族的住宅中,以竹为楼,也作干栏式,不仅梁柱以竹构架,连墙壁也以竹编而成,俗称竹楼,显得轻巧美观。

    6.井干式住宅

    这种住宅用木材层层叠构为四壁,形如井状,故称作“井干式”,仅见于云南和东北一些森林地区。它的形式比较简单,仅一间或两开间,偶有二层者。

    7.土坯房

    在新疆吐鲁番、喀什、和阗等地区,有用土坯外墙、木架、密肋结构的房屋。前廊列拱,开朗明快。因气候乾燥炎热,一般不开窗,而用天窗采光。在拱廊、墙面、壁龛、火炉、天花等处的砖木部分,常有精美的雕刻、绘画装饰。

    此外,在广东、福建还有大型的高层圆楼、方楼形式的集居围房、水上住宅等,都是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和民族生活习惯所形成的,充分反映了中国多民族国家丰富多采的生活方式。

    九、城市规划与城防建筑

    城市是人口最为集中的地方,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被称作人类文明的焦点。城市还是各种类型建筑物荟萃之区,它本身即是一个建筑的综合体。中国城市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约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就已经有了城市的雏型。史书上记载,夏有万邦,这个“邦”就是一个个小城堡。在河南登封发现的公元前两千年前的一处小城遗址,就是这时期的遗迹。

    正因为城市是一个综合体,是各种建筑类型汇集之地,如果没有周密的建筑规划,就会杂乱无章,相互扰乱,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各种活动的需要。所以中国很久以前就已经有了城市规划。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中国在公元前一千年前就有了完整的城市规划理论。公元前5世纪左右成书的《考工记》上,专门记载了周初(前11世纪)关于城市规划的内容。书上说:“匠人营国(国指都城),方九里,旁三门。国中(城内)九经九纬,经涂(涂即道路)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两千多年来,这一城市规划的理论不断在各个朝代的都城建设中得到体现。明、清北京城的规划就是反映这一王都规划理论的例证。与此同时,还有一个与这一理论相对应的、按照自然地形布局的城市规划理论,即《管子》一书上所记的:“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这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城市规划的理论,由于适应中国广大地区不同自然环境的需要,在两千多年来的城市建设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采用。

    中国的许多古代城市,一直被沿用下来,成为今天的历史文化名城。经过调查研究和评审,国务院已公布了第一、二两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名单,有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大同、上海、重庆等62座。也有不少在历史上曾经是重镇名都,但早已成为废墟遗址了的古城,如西周丰镐、洛邑,郑州商城、安阳殷墟,春秋战国时期的齐临淄、楚纪南、鲁曲阜、赵邯郸、燕下都以及秦咸阳、汉长安、隋唐长安、宋东京、南诏太和城、辽上京、中京等等。这些古城遗址不仅反映了历代城市规划的情况,而且遗址内容丰富,反映了历代人民生产、生活和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在学术研究上有很高的价值。许多古城遗址也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不少的历史文献和图画也反映了古代城市的面貌。如一幅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北宋东京部分街市繁华景象的写照。

    自城市出现,就产生了城防的问题。中国古代城市,从天子的帝京到郡、州、府、县以及一些镇、乡都有城墙和护城河。城墙上有城门、城楼、角楼、墙台(亦称马面)、敌楼、宇墙、垛口(亦称雉堞)等防御工事,构成了一整套坚固的城防体系。我国古代的城垣建筑,不仅工程坚固,而且具有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险固的城墙,高耸的城楼、宽广的护城河(亦称城濠或隍)显示出雄伟森严的气势。现在保存较为完整的城墙有辽宁兴城、湖北江陵、山西平遥、福建诏安、广西永福等处,尤其以陕西西安城墙规模最大而又完整。它是明王朝初期封藩秦王的城郭,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结构的城垣,如山东蓬莱戚继光所筑备倭水城,是用以操练水军和停泊战舰以防御倭寇入侵之用的。还有北京卢沟桥头的明代“拱极城”,是专为防守卢沟桥的桥头堡(现称宛平城,是民国时才将县署移此的)。其布局也与一般城市不同,有重大的研究价值。

    我国还有一项特殊的城防工程,即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它自成一套完整的城防体系,修筑时间之久,规模之宏大,世界罕有,因此在很久以前就已被列为中古的世界7大奇迹之一。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七世纪前后的春秋战国时代。当时诸侯争霸,为了互相防御,便在各自的领地上,根据防御的需要筑起了高大的城墙。由于这种城防与京城、州郡等的城墙不同,它的周圈不封闭,而且很长,动辄上百里、上千里,所以称之为长城或长墙、长垣。长城自公元前七世纪前后开始修筑以来,到17世纪才基本停止,延续修筑了两千多年,总共有二十多个朝代和诸侯国家修筑过长城。若把每次修筑的长城长度相加起来,大约有十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的长城都超过了1万里,所以被称之为万里长城。现在有16个省、自治区保存了不同时代长城的遗迹。长城不仅是一道万里长墙,而且是由千百座雄关隘口、城堡墩台所组成的严密防御体系。它凭借着上万座峰火台,以白天燃烟、夜间放火的方式,把万里防线的军情迅速地传递到附近的郡、县、州城和关防卫所,直到王朝的首都。在古时以冷兵器为主要作战武器的情况下,长城确实发挥过很大的防御的作用。

    长城不仅是坚固的工程,而且在建筑技术与艺术上也有着巨大的成就。远在两千多年前秦始皇修筑长城的时候,军事学家、建筑工匠们就总结出了“因地形、用制险塞”(《史记·蒙恬列传》)的规划建筑原则,使之既能控制险要,便于防守,又能达到节约人力物力的目的。在建筑材料和施工上创造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经验。凡在山岭多石地区就开山取石修筑,若当黄土地带就利用黄土夯筑,就是砖瓦木料也都尽量就近烧制伐取。最令人惊叹的是,在无土无石的戈壁砂滩上,古代建筑工匠和士兵们巧妙地利用了沙漠中所产的红柳枝条和芦苇与砂砾石子相间层层铺筑的方法,建造起高大城墙和烽燧高台。在今甘肃玉门关、阳关附近还保存了这种两千多年前西汉长城、烽燧结构的遗迹。长城挺拔的雄姿、宏伟的气势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为了保护这一历史奇迹,国家早已把全部长城作为文物来保护,并将山海关、居庸关八达岭、嘉峪关、玉门关等处也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成都望江楼公园景观设计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推荐阅读:

    成都周边景观设计项目(成都周边景观设计项目推荐)

    成都轻生活景观设计(成都轻娱)

    成都绿化景观设计图(成都绿化景观设计图高清)

    职中电子商务以后干什么

    硬盘一般可以用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