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浙江杭州文琦简介(杭州文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3-03-03 00:33:34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1442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浙江杭州文琦简介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浙江杭州文琦简介(杭州文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著名现代诗歌作家有谁?

    1、艾青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 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

    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浙江杭州文琦简介(杭州文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戴望舒

    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1950年2月28日),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

    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1950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

    浙江杭州文琦简介(杭州文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3、卞[biàn]之琳

    卞[biàn]之琳(1910年12月8日—2000年12月2日),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祖籍南京市溧水区,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曾用笔名季陵、薛林等。

    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和胡适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诗《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浙江杭州文琦简介(杭州文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4、王辛笛

    王辛笛,原名馨迪。诗人。(1912~2004.1.8)祖籍江苏淮安,生于天津。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1936年至1939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英国语文系进修。回国后,任暨南大学、光华大学教授,中华全国文艺协会上海分会秘书,诗歌音乐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负责人。

    1948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建国后,历任上海烟草工业公司、上海食品工业公司副经理,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著有诗集《珠贝集》、《手掌集》、《辛笛诗稿》。妻子徐文绮是民国名媛。三女儿王圣珊也是英语翻译。

    5、余光中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浙江杭州文琦简介(杭州文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余光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辛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卞之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戴望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艾青

    二、中国著名现代诗诗人和作品

    潘正伟,笔名大理潘正伟,当代中国著名现实主义伟大诗人,籍贯云南祥云,70后,1995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大理市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网络作家分会理事,云南省生态经济学会理事,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会员,云南省教育后勤协会会员,2008年在杂志上发表第一首诗,得稿费95元人民币,现居大理古城。

    《大理文艺》首席主稿人,《西南文学选刊》特约撰稿人,作品众多,创作了当代中国最悠闲、最释怀的作品《南诏重游》,创作了当代中国藏头诗巅峰之作《王者之音》,创作了当代中国最悲愁的诗作《千秋余愁》;代表作品《永平霁虹桥怀古》与北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并称为“古今惊涛骇浪四大名作”。“人生终极非名利,千年流芳唯正气”是诗人毕生为人处世的座右铭。

    前些年主要作品:

    《那年梨花开满枝头时 》、《践行无涯》、《博南古道踏寻》、《幽径寻香》、《古街叹息》、《遇友唯欢》、《水映残月》、《四十之惑》、《踏寻状元足迹》、《故地新貌》、《无为将军千秋吟》、《情驻东庄》、《岁月无声》、《故土离愁》、《翠湖之恋》、《逼上梁山》、《洱海游记》、《匆匆那年》、《致离别》、《风中杨柳》、《西湖泛舟》、《异乡问寻》、《执着人生》、《杯酒解愁》、《千秋余愁》、《知音万岁》、《故土当年》、《江湖永在》、《乡关回眸》、《伤心的人民路》、《取舍人生》、《王勃之歾》、《赠东庄兄弟》、《人生世界》、《夜行》、《无聊火车》、《另类丰碑》、《中秋思绪》、《巅峰人生》、《伊人难忘》、《初上井冈山》、《大理无为寺吟颂》、《风华岁月》、《找寻那些逝去的幸福》等。

    近年来主要作品:《初心寻觅》、《人生的转变》、《滴水归途》、《龙龛古渡游记》、《古城印象》、《苍洱礼赞》、《庚子六一忆童年》、《生如夏花》、《庚子年再进永平东庄》、《沉默是金》,《净土找寻》、《洱海往事》、《真爱永恒》、《滴血盆景》、《蚍蜉撼树》、《人做事》、《人说话》、《悠悠筇竹林》、《寻梦樱花谷》、《流金岁月》、《屠夫状元》、《南诏重游》、《又是稻花飘香季》、《霸王别姬》、《故乡情浓》、《悠悠乡愁》、《重回丁字坡》、《初心无悔》、《乡关恋恋》、《毕业季畅怀》、《问心有愧》、《奈何人生》、《九鼎山回眸》、《不忘初心》、《花样年华》、《情迷花开时》、《似水流年》、《李煜之恨》、《陋石命运》、《一路前行》、《永平霁虹桥怀古》、《故土情牵》、《大理潘正伟祭屈原》、《游巍山古城》、《雁儿北归时》、《博达天下》、《滇皂荚之爱》、《诗人的先知》、《苍山动容》、《古栈醉影》、《山河灿烂》、《文学青春》、《乡关旧梦》、《和平记忆》、《高考江湖》、《一切随风》、《底线守候》、《忆东庄村脱贫攻坚》、《己亥春节感怀》、《故地缘聚》、《梦里依稀》、《沧海横流》、《双廊赏荷》、《悠悠同窗》、《春节记忆》、《桃花岛游记》、《那年那月那西湖》、《花月之幸》、《痴狂诗人》、《残阳断桥》等。

    大理潘正伟不仅在诗歌方面潜心研究,而且在词作方面创作创新上更是成绩斐然。

    由大理潘正伟饱含深情写就的《虞美人· 悠扬坦荡慰清风》、《虞美人·晨曦微露之皂角米树》、《临江仙· 花前月下忆缠绵》、《声声慢·烟云消散处》,显示了大理潘正伟在古诗词创新创作方面的深厚功底,这四首作品放眼过去、展望未来、投之四海、比较古今,都能够展示出熠熠生辉的耀眼夺目的光芒。

    《虞美人· 悠扬坦荡慰清风》、《虞美人·晨曦微露之皂角米树》、《临江仙· 花前月下忆缠绵》、《声声慢·烟云消散处》这四首词被誉为大理潘正伟四大成名经典词作。

    大理潘正伟十大名句赏析

    大理诗人潘正伟创作了众多的作品,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善于把情融入事、融入境,以其丰富的感情、曲折的人生经历、百折不挠的心态、细腻的笔端,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别具一格的文学世界。

    潘正伟的作品,为中华文学的绚丽多姿增添了一朵灵动的浪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朵浪花在大浪淘沙的历史长河中必将大放光彩,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自古以来,在文学领域里,一个诗人作家终其一生,能够为人们留下一两句独具匠心的话语,那便是一生荣幸了,便可成为千秋奇谈,便可流芳百世,而大理潘正伟别具一格创作了那么多清新怡人、横贯古今的宏伟诗篇,不能不说是当今的一个奇迹。

    我们说了,大理潘正伟作品丰富,题材广泛,立意高远,名句众多,几乎潘正伟的每一部作品里都能找出几句名言警句,都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因此,要从潘正伟作品里选出十大名句来说那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但既然要选,编者也就勉为其难,以编者的水平及能力理解进行选择,欢迎读者朋友们也能加入选择队伍,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NO.10

    “平凡世界多辛酸,幸福路遥隔重山。”

    ——《路遥记忆》

    【注解】:

    一个人,生活在平凡的世界里,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迈向幸福的道路可能会更加漫长,但只要有坚守,总有一天会找到人生的真谛。

    NO.9

    “重回佳人寻觅处,物是人非泪朦胧。”

    ——《匆匆那年》

    【注解】:

    回到当年追梦的地方,已经是时过境迁,心已不是当年的心,人也不是当年的人,一切都已经过去了。

    NO.8

    “有心留香香远去, 无意争春春自来。”

    ——《落花成泥》

    【注解】:

    古人云:“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有一些事,不必一味强求,上帝为你关了一道门,必定为你另开一扇窗,今天的困难与挫折,也许会成为明天前进的基础与动力。

    NO.7

    “今有几多洒脱者,能为正义把命舍?”

    ——《大理潘正伟祭屈原》

    【注解】:

    古代有屈原为了追求正义而纵身一跳,滔滔汨罗江水至今涛声依旧,屈原的理想、决绝、事迹成为千古奇谈;而今天的人,又有几人能够为了理想信念,挺身而出与坏事坏人作斗争呢?

    NO.6

    “卑劣行径千夫指,浩然正气垂青史。”

    ——《不忘初心》

    【注解】:

    用小人行径的卑鄙手段获得的成功,不是真正的成功,总有一天要遭到万人指责,会遭到天打雷劈;用光明正大手段获得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这样的成功,会得到人们的祝福与敬意,这样的人,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人们铭记于心。

    NO.5

    “俗媚俯首事贵权,愧对祖辈羞为人。”

    ——《仰望星空》

    【注解】:

    一个人,不能有傲气,但不能没有傲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初心,哪些要坚守,哪些要放弃,要知道取舍,要学会选择,如果低三下四地活着、卑躬屈膝地活着、违背道义地活着、没有灵魂地活着,那无异于行尸走肉,上对不起天,下对不起地,中间对不起祖宗。

    NO.4

    “生死眨眼一瞬间,碧血丹心献青天。”

    ——《蚍蜉撼树》

    【注解】:

    生有生的价值,死亦有死的意义,圣贤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为正义而生,为正义而死,虽死犹生,千古不朽,与世长存,与天地共荣。

    NO.3

    “回眸一笑泪流归,奈何岁月无情催。”

    ——《翠湖之恋》

    【注解】:

    大理潘正伟读大学时,翠湖是诗人课后饭余常到的一个地方,多年以后,谈及那一段苦涩的求学时光,诗人往往意犹未尽、沉思不已、感叹嘘嘘。每个人都有不堪回首的时候,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停留在昨天是痛苦无助的,只有把不幸与痛苦全部忘记,我们才能轻松快乐地走向明天、拥抱未来。

    NO.2

    “人生起落寻常事, 花开花谢皆是春。”

    ——《生如夏花》

    【注解】:

    人生前行如航行,大海有深有浅,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波涛汹涌;人生前行如爬坡,坡度有大有小,方向有东有西,有时海阔天空、阳光明媚,有时又前途渺茫、血泪交织,只有看破一切,傲视一切,我们的心灵才能找到安放之处。

    NO.1

    “人生终极非名利,千年流芳唯正气。”

    ——《永平霁虹桥怀古》

    【注解】:

    一个人,奋斗一生,不是为了虚名浮利,虚名浮利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真正为人们记住的、千古流芳的是感天动地的浩然正气。古有文天祥《过零丁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有大理潘正伟的“人生终极非名利,千年流芳唯正气。”一古一今,交辉相映,成为中华民族千年来正气正能量世代相传的千古绝唱,是中华儿女人生价值取向的引航明灯。

    大理潘正伟代表作品(按要求提供3篇)

    第一篇:《千秋余愁》

    原创作者 大理潘正伟

    凄寒夜不眠,举目望冷月。

    四周皆寂静,残月弯如钩。

    秋风凉瑟瑟,寒意侵袭人。

    感悟千万般,群山遍无语。

    岁月逝如梭,愁绪塞满怀。

    豪情与壮志,日消复月磨。

    道路远曲折,何日能释怀。

    一杯浑浊酒,寄解千古愁。

    附注:

    在人生命运、家国情怀的跌宕起伏中,中国诗人往往以其对局势的独特视角,凝炼出别致的见解,用自身的内心感悟生活的内涵,或以奔放的风格;或以婉约的形式;或以豪迈的姿态;或以悲壮的流露,给世人带来了一个别具魅力的诗的世界。

    人们在欣赏诗人的佳作时,往往会以一种仰慕的态度,去赏读作品,常常会被诗人的作品感动,获得启发,达成共识,引起共鸣。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看到诗人在作品创作后面的艰辛与汗水、痛苦与无奈。

    在中国,诗人又被称为骚人,骚人最早指的是屈原,但从屈原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称呼的悲壮性,屈原虽忠心耿耿、小心翼翼服侍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其作品在中华文化传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理诗人潘正伟说,屈原是最伟大的诗人,也是最悲壮的诗人。自屈原以后,人们往往把诗人称为骚人,潘正伟认为,其实这是在人们的印象中,诗人往往是穷困落泊、怀才不遇的一个群体,骚人就是爱发牢骚的人,人们大都认为诗人是爱发牢骚的人,所以诗人都是骚人,骚人成了诗人的代名词。

    潘正伟认为,人们说诗人是发牢骚的人,这是对诗人的一种狭隘的理解,其实诗人往往是以成就全天下人幸福为己任的先驱者,也正因为诗人们的先知先觉,用喜笑怒骂皆成文章的独特方式,指引启迪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成为社会前进的中坚力量。潘正伟说,不论过去,还是未来,诗人的贡献永远是彪炳史册的,永远是人类历史文明前进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第二篇:《永平霁虹桥怀古》

    原创作者 大理潘正伟

    兰津古渡大桥头,咆哮江水滚滚流。

    万流奔涌相激荡,无风自起惊涛浪。

    花开花谢日永恒,秋尽冬去春还来。

    人生终极非名利,千年流芳唯正气。

    附 注:

    永平霁虹桥,位于云南省保山市与大理州永平县交界处的澜沧江上的铁索桥,飞架在悬崖绝壁之上,1986年前霁虹桥是我国最古老的铁索桥。霁虹桥的建造地点是西汉时的兰津古渡口,东汉曾流传“渡博南,越兰津”的歌谣。丝绸之路出现之前的200年,从四川省西昌起,经云南省姚安、下关、保山,进入缅甸、印度等国的“西南丝道”就已形成,永平霁虹桥就是这条古驿道上的咽喉。

    霁虹桥西岸绝壁上刻有历代文人墨客经过大桥时被震撼而书写的“西南第一桥”、“悬崖奇渡”、“金齿咽喉”等石刻艺术作品,这些石刻伴随着永平历史的发展而更显沧桑宝贵,是博南古道千年历史的一个缩影,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到过此桥,明代杨升庵状元途经永平县时,在此写就了名传千古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永平霁虹桥是历代政权开发西南、管理经营西南、确保中央政权在西南政令畅通必经的关隘要道,在地理位置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桥上曾设有税所和办案机构。在抗日战争期间,大量的抗战物资经过马帮托运,及时地满足了前线的需求,有力地阻止了日军侵略的步伐。1942年5月,日本侵略军30余架飞机轰炸霁虹桥,因地势险要,古桥毫发无损,日军飞机无功而返。

    1986年,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雨突然而至,苍老的古桥被巨大洪水冲毁。2007年,新桥建成。

    2008年,小湾电站建成蓄水,水位高涨,霁虹桥汇聚了历代名家聪明才智的摩崖石刻从此消失在一望无际的江水之下。

    第三篇:《翠湖之恋》

    原创作者 大理潘正伟

    那年春暖花开时,翠湖岸边遇君日。

    碧波荡漾意涌动,唱尽青春人生梦。

    今朝又逢花开时,游人如织似当日。

    回眸一笑泪流归,奈何岁月无情催。

    注释:

    大理诗人潘正伟读大学时,翠湖是诗人课后饭余常到的一个地方,多年以后,谈及那一段苦涩的求学时光,诗人往往意犹未尽、沉思不已、感叹嘘嘘。

    三、梁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梁姓起源梁姓来源主要有五:

    一、是出自嬴姓,为帝颛顼裔孙伯益之后据《元和姓纂》所载,嬴姓伯益传至第十六世孙非子,因善于畜牧而出名,周孝王很高兴,就封他在秦谷为附庸国,让他恢复赢姓,称为秦赢。其曾孙秦仲为周宣王大夫,征讨西戎时不幸被杀。秦仲的五个儿子征得周宣王的同意,率兵七干,再战西戎。终于获胜,恢复了被侵占的疆土。周宣王大喜,便给秦仲的五个儿子一一加官封地,封二儿子康在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县南),立国为吕,称梁康伯。春秋时,梁康伯的后人梁伯喜欢大兴土木,老百姓承受不了繁重的劳役和赋税,纷纷逃亡国外。秦穆公便以拯救梁国人民的名义,于公元前641年攻灭梁国,其子孙便以国为氏,称梁氏,史称梁姓正宗。是为陕西梁氏。

    《沈隐侯集·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云:“梁氏出自少昊,至伯翳佐禹治水,赐姓赢氏。周孝王时,封其十六世孙非子于秦。其曾孙秦仲为宣王侯伯,平王东迁,封秦仲少子于梁,是为梁伯。汉景帝世,梁林为太原太守,徙居北地乌氏,遂为郡人焉。”由此可知,少昊氏——伯翳——非子——秦仲——梁伯,血脉相承,在春秋时期形成梁姓。据《山海经》等神话传说记载,少昊氏是传说中东夷部落的首领,名挚(一作质),号金天氏。他的母亲名叫皇娥,父亲是白帝之子,即太白之精。有一次,太白之精光临人间,降落在西海之滨,在水的一方遇上了花容月貌的皇娥。两人一见钟情,彼此相爱,于是就玩起了美妙的游戏,奏起了动听的音乐。他们尽情地游玩,放纵地嬉戏,一直玩到日落西山,晚霞烂漫,方才感到又饥又饿。他们二人便来到森林中采摘桑葚,解渴充饥。没想到这西海之滨的孤桑之葚,叶红葚紫,万岁一实,吃完之后可以长生不老。二人吃饱之后,以桂树为表,结薰茅为旌,刻玉为鸠,置于表端,以此作为爱慕之情的永恒纪念。然后,二人泛舟海上,“抚桐峰梓瑟,唱清越之歌”,度过了一段风流而浪漫的岁月。不久,皇娥有了身孕,生下了他们的爱情结晶,他便是少昊氏。

    少昊氏能听百鸟之语,辨百兽之音,因而能与各种禽兽自由对话,驯服牲畜,成为部落德高望众的首领。在少昊氏做首领的部落之中,人们以小鸟作为自己的图腾,以鸟命名自己的官员,设有工正和农正,管理手工业和农业。

    少昊氏有八个儿子,天下之人谓之“八凯”。“八凯”的后嗣又有皋陶,皋陶的儿子是伯翳。伯翳“能议百姓,以佐舜禹抚驯鸟兽,舜赐姓赢”。伯翳的后代有仲衍,长得是鸟身人头,担任夏帝的“大戊御”。仲衍生费仲,费仲生恶来、季胜。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杀死了恶来。另一个儿子季胜接续赢姓的香火,生下造父,造父在周穆王身边做官。周穆王游览西海之际,徐偃在国内犯上作乱,造父率领周穆王的军队,一日千里,讨伐徐偃,最终平息叛乱。为表彰造父的战功,周穆王封造父于赵城,因以为氏。不久,赵城失守,他又逃到赵夙,担任了晋卿大夫。这一支赢姓,以国为氏,改姓赵氏,就是赵武灵王那一族系。

    恶来虽死,却有后代非子活在人世。他继承了祖先善长驯服牲畜的一技之长,被周孝王封为侯伯。当时,强大的西周政权已经是到了强弩之末,国力江河日下,少数民族乘机入侵周朝边界,掠夺周朝的财富和人口。特别是好战而强悍的西戎,更是掠夺成性,变本加厉,烧杀不止,成为西周朝的心腹大患。

    国难当头,秦仲作为侯伯非子的曾孙,又被周宣王封为侯伯,并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只可惜秦仲“出征未捷身先死”,刚一与西戎交战,就命丧黄泉。

    好在秦仲身后还有五个能征善战的儿子,为了给父亲报仇雪恨,他们主动向周王室请战,要求率兵西征,剿天西戎,收复失地,解除国家的心腹大患。周宣王很快就批准了秦仲五个儿子的请求,拨给他们7000匹良种战马,反击西戎。

    秦仲五子果然没有辜负周宣王的一片苦心,奋勇杀敌,大败西戎,威名远扬。西周王朝为表彰五兄弟的赫赫战功,封秦仲的长子为西陲大夫,封二儿子秦康为梁伯,封邑在夏阳梁山(今陕西省韩城市附近),定为梁国。梁伯好大喜功,经常在封邑内大兴土木,修建宫室,搞得百姓怨声载道,痛苦不堪。公元前641年,秦穆公率大军进攻梁国,梁国土崩瓦解。梁伯的子孙为怀念故土先祖,就以梁为姓,形成梁氏。宋人郑樵《通志》也认为:“梁氏,赢姓,伯爵伯益之后秦仲,有功于周平王,封其少子康于夏阳梁山,今为同州县,犹有新里城。新里,梁伯所城者。《乐史》云:新里在澄城,僖十九年,秦取之,子孙以国为氏。”这部分梁氏,在后来移居河东的不少。

    二、是出自姬姓据《路史》等所载,东周时,平王有儿子唐被封在南梁,治汝(今河南汝州市西南),后被楚所并,其子孙以国为氏姓梁。安定梁氏出此。是为河南梁氏。

    《潜夫论·志氏姓第三十五》云:“昔者,圣王观象于乾坤,考度于神明,探名历之去就,省群后之德业,而赐姓命氏。”这说明,姓氏是君王依据自然天象,而对王公子弟赋予的特殊称号,以此来表彰他们的功德。《国语·晋语》记载:“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简、僖、姑、儇、依是也。”姬姓原本是黄帝的姓氏,只有黄帝的嫡传之子有资格继承这个姓氏。所以,黄帝正妻嫘祖所生的两个儿子玄嚣、昌意,就成为姬姓的合法继承人。玄嚣,又名青阳,居于江水一带。昌意居若水,娶蜀山氏之女昌仆,生高阳氏。高阳氏就是颛顼,他生于若水,居于帝近(今河南濮阳东南),担任过北正之官,主要管理民事。高阳氏之后在商朝末年建立西周,实行分封制,将姬姓子孙分封到神州各地。周平王的儿子姬唐封于南梁(今甘肃陇西一带),其后代就以梁为姓。所以,邵思《姓解》、《广韵·路国记》都认为:梁姓直接由姬姓演变而来,是黄帝的正宗传人河东之梁氏——土生土长的又一支梁姓。

    三是以邑命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有梁益耳、梁弘、梁由靡,因晋有解梁城,高梁、曲梁等地,故以邑为姓。是为山西梁氏。

    河东梁氏也是由地名得姓。“晋有解梁城,高梁、曲梁之地,此则以邑命氏者也。”(郑樵《通志》)故夏阳梁氏产生之前的梁姓人物,有一部分是河东梁姓。西周的梁鸯,春秋之时的梁弘、梁由靡、梁五、梁婴父等等,皆为河东梁氏,这一点从多种典籍上的记载可以证明。

    梁鸯是周宣王牧正的役人,能够驯服各种禽兽,因而被周宣王招至园庭之内,饲养虎狼之类动物,无不驯顺。周宣王向梁鸯请教驯兽的技巧,梁鸯说:“我不违背动物的要求使动物发怒,也不迎合动物的需求使它们欢乐,我的内心没有顺逆,则就被禽兽视为同类,所以能彼此沟通。”言外之意是向周宣王传达治国的方略。梁鸯在世时,夏阳梁姓还没有形成,这个生活在秦晋交界地带上的梁氏人物,泰半可能是晋人,也有一部分来自黄河对面的夏阳。

    这些来自晋国的梁姓人物,不是出谋划策的士大夫,就是率兵打仗的赳赳武夫,文武双全,在春秋战国之际,颇有威名。晋国有两位梁弘,一个是曲沃武公的战车军官,曾在汾水之滨大败晋哀侯,并俘获晋哀侯与栾共叔,此事发生在桓公三年(公元前709年)春。另一个梁弘是襄公的大夫。据《左传》记载: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27年),秦国的军队讨伐郑国,没有成功,于是便顺手牵羊,灭掉了滑而班师回朝。此举激怒晋国的军队,他们兴师动众,讨伐秦军,在觳(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大败秦军,俘获了秦国丞相百里奚的儿子百里孟明,给秦军以沉重的打击。

    梁由靡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献公在位时,跟随里克讨伐狄人,驾御战车,败狄于采桑(今山西宁县境)。梁由靡认为狄人没有廉耻,放纵他们必然遗患无穷,不如乘胜追击,彻底打败他们。里克却认为不可,遂止。后来狄人果然又来侵晋。

    由于河东梁姓人氏能征善战,人相出将,闻名遐迩,后来被朝廷迁往甘肃和宁夏一带,形成最著名的安定乌氏梁姓。

    四、源自魏国、魏文侯少子毕的后裔是据《通志·氏族咯》所载,战国初年,赵、魏、韩三国分晋后,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在今河南开封市),从此魏国亦被称为梁国,后亦有梁氏。是为河南开封梁氏。

    “魏”是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姬姓,位于现在的山西省芮城县。晋献公攻灭魏之后,把它改成毕万的封地。毕万的后代魏斯与韩、赵三家分晋,列为诸侯,定都安邑(今山西运城一带),国号“魏”。为躲避秦国的威胁,魏迁都大梁,又称梁。大梁即今天的河南开封,到了魏文侯少子毕统治的时候,魏国为秦所灭,毕之后代以国为姓,形成开封梁姓。

    五、少数民族改姓梁氏鲜卑族《魏书·官氏志》也说,北魏时的鲜卑人中有一支姓拔列,在孝文帝改姓时被称为梁。由此可知,当今梁姓人中还有一些是当年鲜卑族拔列氏的后裔。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的长城内外,活跃着不少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无疑要算匈奴、鲜卑、羯、氐、羌。由于匈奴族在两汉时期,多次与刘姓皇族通婚,他们的后代便放弃胡姓,改为汉族刘姓。像十六国时期的刘渊、刘聪、刘曜等人,他们就是改姓汉姓的匈奴人。北魏孝文帝入主中原,大力推行汉化改革,一大批鲜卑贵族开始说汉话、穿汉服、姓汉姓。身份较高的鲜卑人分别被赐为元氏、长孙氏、穆氏、陆氏、贺氏、刘氏、楼氏、嵇氏、尉氏等十大贵姓。地处代北的拔列兰氏,在这次汉化活动中被改为梁姓。所以,王圻《续文献通考》认为“梁氏有二,伯益之后,封于梁,以国为氏。又有拔列兰氏改为梁氏,魏姓也。”在这一时期,也有一部分胡人改姓梁氏,像梁国儿等人就是如此。清朝时期,世代居住在铁岭一带的满族良佳氏又改姓梁氏,给梁姓氏族增添了不少新鲜血液。

    蒙古族在河南省汝阳县的陶台堡,那里生活着一支与众不同的梁姓氏族,他们就是由蒙古族皇亲国戚的后裔演变成的大家族。这个家族的先祖为也先帖木儿,他是元世祖忽必烈的第五个儿子,他的儿子和克齐在至元十七年(1280年)世袭父亲的封号,出任云南王,后来又改封营王,他的女儿嫁给了蒙古沈王。

    汝阳梁姓的第一世始祖为梁彪,第二世为梁志、梁忠,第三世为梁暹,第四世为梁玉,第五世为梁成。梁成曾经在浙江做过钱塘县尉,明朝授予他钱塘尉管军百户。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梁铭,二儿子梁镛,三儿子梁鉴。

    梁铭,《明外史》有传,官至征西将军,封保定伯爵。据《名山藏勋封记》记载:“梁铭,汝阳人,嗣父燕山护卫百户,从靖难守战,积功为都督府佥事。”洪熙元年(1425年),他担任参将,出镇宁夏,不久去世。是否担任过征西将军,正史不载。

    梁铭的儿子梁瑶,继承了父亲的封爵,在交趾当兵。正统十四年(1449年),他担任副总兵,镇压邓茂七发动的农民起义,因军功受到嘉奖。没想到邓茂七手下的残余势力,宁死不屈,再次发动起义,使梁瑶受到降职处分。景泰二年(1451年),梁(王缶)担任“平蛮将军”,到湖南、贵州镇压韦同烈的民乱,经过三年苦战,平息了民乱,他因此进封流侯,加禄五百石世伯。天顺元年(1457年),梁(王缶)晋升为总兵,镇守陕西,又在凉州平叛中荣立战功。七年之后,他被朝廷召回,封世侯,去世后赠蠡国公。梁瑶多次掌管兵权,从不滥杀无辜。他的儿子都在军中当兵,南征北战,多次立功,被朝廷授予要职,均辞而不受,深受时人褒扬。

    梁成的二儿子梁镛,后来从汝阳移居到四川保宁府阆中县,在这里形成阆中梁氏,梁成也随儿子移居到四川,梁成的老伴,则随儿子梁鉴去了江宁。

    梁鉴是在明朝初年由汝阳迁往南京的,当时居住在江宁府葛仙乡。由于子孙繁衍较快,人丁兴旺,梁氏家族分别居住在邵上村、向上村、涤口村、湖墅村等四村,其中湖墅村的人数最多、势力最大。

    湖墅部位于会城南八九十里许,出聚宝门,有小河可达,循岸需行走一日。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特别适宜水稻和桑树的种植。人口大多以农业为主,读书做官的不太多。有梁志仁者,见于典籍。据《明外史》记载:“梁志仁,南京人,保定侯铭之裔也。万历末,举于乡。崇祯六年,授衡阳知县,调罗田邑。豪江犹龙与贼通,志仁捕下狱。犹龙知必死,潜导罗汝才别校攻城。志仁偕典史单思仁、教谕吴凤来、训导卢大受,督士民守御。已而城陷,志仁持长矛巷战,杀六贼,力屈被系,使跪不屈,贼怒,碎其肢体而焚之。妻唐被逼,亦大骂遇害。思仁等亦不屈死。”由此可知,《明外史·梁志仁传》误把梁鉴之后,误当做梁铭之后,但这也恰好,证明他们肯定是梁成的后代,世居河南汝阳。梁铭的后代后来移居到河北保定,后代有梁傅、梁任、梁永福、梁继藩、梁世勋、梁天秩。

    到了梁氏第二十世,梁宝善的一支迁居到广西桂林,在由桂林去湖南的途中,梁家的老人途中患疾,卒于舟中。正当梁家人左右为难的时候,听说当地有位姓梁的人,就去拜访。一打听,才知道是保定府遵化郡的同族兄弟,姓名梁竹君。梁竹君慷慨解囊,出钱出地,帮助他们安葬老人,其丧礼如同家人。

    咸丰初年,洪秀全、杨秀清在广西发动“金田起义”,太平军两次进攻桂林,给梁氏家族造成很大恐慌,大家都想去逃难,其曾祖不肯搬迁。正好梁朝议的儿女亲家黄金门在湖南永川县任职,于是去投靠了黄金门,黄金门退职之后,与梁氏人家回到长沙,不久便投靠了梁竹君,在湘潭定居下来。

    此支梁氏,前后出过进士1人,举人9人,贡监21人。三品官1人,四品官1人,五品以上官17人,八品以下官15人。有90岁以上的老寿星2人,八十岁以上的老寿星8人,七十岁以上的老人20人,60岁以上的老人31人。

    宕昌羌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的祖先是三苗之后,西周之初,他们的先祖曾经随周武王讨伐商纣。汉朝时,羌族有先零羌、烧当羌等,世代居住在汉朝边地,不断骚扰内地,成为边患。他们主要分布在金城、会宁、安乡、西平等地,逐水草而居。《风俗通》说:“羌者,其先本戎贱,主牧羊,故羌字从羊。”他们的风俗习惯是:“氏族无定,或以父名母姓为种号,妻后母,纳嫠嫂,如北狄之俗,故国无鳏寡,种类繁织。” 《广志》上说:“羌与北狄同,其人鲁钝,饶妻妾,多子女,一人生子数十,或至数百。”这种特殊的生育观念,对于生活在恶劣环境下的羌族,无疑是繁育后代、延续种族的法宝。

    羌族梁姓的始祖,是南北朝时期的梁勒,《北史》上记载为“梁(勒心)”。据《周书·异域传》记载:“有梁勒者,世为酋帅,得羌豪心,乃自称王焉。其界自仇池以西,东西千里,带水以南,南北八百里,地多山,部众两万余落,勒孙弥忽始通使于后魏。”仇池位于甘肃成县西北的洛谷镇,是羌族梁姓的重要居住地。由历史记载可知,他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始于梁勒的孙子梁弥忽,先后保持了九代人。后来,梁企定与渭州人郑五丑发动叛乱,与中原政权进行对抗。朝廷于是派遣大将军豆卢宁和王勇等人前去镇压,平定了宕昌羌的骚乱。保定元年(561年)梁弥定派遣使者贡献方物,要求讲和。不久,他又送来了生禽猛兽,讨好北周。保定四年(564年),梁弥定再次发动叛乱,入侵洮州。洮州总管李贤把他们驱逐出境。一年之后,梁弥定又联合吐谷浑入侵石门,李贤再次给予迎头痛击,将宕昌羌驱逐出境。梁弥定的屡次侵扰,激怒了北周武帝宇文邕,周武帝当即派遣大将军田弘率大军追击宕昌羌,将他们大部歼灭,把他们的故地改为宕州。这支梁姓除少部分作鸟兽散,逃向荒漠之外,定居下来的逐渐被汉化在其他羌族部落中,也有不少梁姓人物。据《万姓统谱》记载:“梁览,字景(睿攵),魏金城人,世为西羌部落。”他的曾祖梁穆就是一个羌族部落首领,由于他把抱罕城奉献给北魏,因此被北魏封为临洮公。他的祖父梁(显页)官至尚书,封南安公。他的父亲梁钊,任河州、华州的刺史,封新阳伯。梁览本人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官至太傅,封安德郡公。

    居住在甘肃天水一带的氐族人梁谠、梁熙兄弟。他们虽然是少数民族,却在民族融合中接受了汉人的先进文化,并成为博学多才、妙笔生花的天下,名士。时人谚语说:“关东堂堂,二申两房,未若二梁,琼文绮章。”

    据《前秦录》记载:无愧为氏族的骄傲“梁谠,字伯言,略阳(今甘肃天水)氐人也,博学有隽才。仕建,为著作郎,稍迁至中书令。”苻坚即位之后,梁谠出任安远将军、幽州刺史,镇蓟城。没有多久,他又进位侍中。

    梁谠的弟弟梁熙,也以文藻清丽建重于时,但名气和官职却比兄长逊色许多。

    氐族氐族是西夷之别种,号曰“白马”,三代之际就建立了国家制度。秦汉以来,世代居住在岐陇一带,与梁氏的发源地很近,故氐族中的梁姓为数不少。

    略阳氐人梁平老,他才识明敏,令行禁止,有王佐之才。苻坚非常欣赏他,倾身呵护,无微不至,很快成为莫逆之交。苻生当皇帝时,荒淫奢侈,对酒当歌,喝醉了经常借酒发疯,胡乱杀人,搞得满朝文武大臣人人自危。梁平老当时担任御史中丞,很有正义感。他先去找苻坚商议,决定处死苻生,为国除害。梁平老说:“大臣们在朝一日,如度十年。主上失德,上下嗷嗷,人怀异志。燕晋二方,伺隙而动,恐怕祸乱发生的时候,国家俱亡,这是你殿下的事情,应该及早下手。”苻坚认为梁平老说的有道理,就同意了他的行动方案,寻找机会处死了苻生。苻坚即位,梁平老升任尚书左仆射,并作为全权大使,都督北蕃诸军的军事行动,后又升任镇北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封朔方侯。建元八年(372年)十一月,梁平老积劳成疾,与世长辞,谥曰“桓”。梁平老在镇十余年,鲜卑、匈奴对他是又怕又爱,敬而远之。他的儿子梁成,担任过中垒将军、兖州刺史、荆州刺史,主管荆州、扬州各州军事事务。后来,他又领护南蛮校尉,配兵一万,镇守襄阳。不久又转任卫军将军,驻守洛涧。淮南战役失败后,梁成被东晋将士所杀。

    后秦将领梁国儿,不知属于什么民族,史籍称“西胡人”,意即西域的少数民族。梁国儿身强力壮,擅长骑射,在姚苌的手下当镇北将军。他作战勇猛,身先士卒,随姚苌南征北战,立下的大小战功不计其数,被封为平兴侯,进位侍中。梁国儿忠诚朴实,有少数民族不拘小节的习惯。他曾在平凉为自己建了一座陵墓。时常带领妻妾到墓中饮酒行乐,喝到尽兴之时,就站到灵床上放声高歌,当时的人或以此为笑料,当面讥讽梁国儿,而他却不当一回儿事。由于他性情开朗,不拘小节,一直活了八十多岁去世。

    梁姓郡望堂号 暂无! 梁姓家乘谱牒 暂无! 梁姓迁徙分布 梁姓迁徙史梁姓在晋代以前集中繁衍于北方各地,且以西北为主要的分布地区。秦汉之际梁姓散居于河东(今属山西),汉景帝时,有梁林为太原太守。西汉末年,梁氏自河东迁居北地(今陕西耀县、富平一带)。汉平帝时,梁姓后裔已分为两支:一居安定(今甘肃东部及宁夏大部分地区);一居扶风(今陕西关中西部一带)。梁姓南迁是西晋“永嘉之乱”之时,有梁芳以族随晋渡江,便大举繁衍于钱塘(今浙江杭州)、合浦(今属广东河浦)之间,其后梁遐开基福建福州,是为闽、粤始祖。隋唐时期,梁姓在南方又有了新的发展。宋末因金兵入主中原,直到蒙古军南下,梁姓再次南迁,至元、明梁姓在广东、福建、浙江已发展成大族,并遍及全国各地。

    香港地区的梁姓,一般来自广东的番禺、新会、顺德、南海等地;台湾的梁姓,一般来自江苏、浙江和福建。据统计,在1946年以前,80%的台湾人都来自福建,其中漳州人、泉州人最多。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台湾的汉族人口急剧上升,约占全岛人口的89%。

    移居海外远在西汉时期,被称为“乐浪郡”的朝鲜就有了汉人、汉姓。到了隋唐时期,由于隋炀帝三征高丽都以失败告终,大批汉人作为俘虏留在了高丽,其中当然包括一部分梁姓人口。公元 892年,新罗发生农民起义,起义领袖就是一位名叫“梁吉”的新罗人。梁吉是北原小京(今江原道原州)的地方豪族人士,因不满社会现实,乘机发动农民起义。他信任贵族出身的僧人弓裔,让他带兵攻打溟州酒泉郡,弓裔利用手中的权力,招兵买马,扩大势力,于897年宣布自立。梁吉率兵攻打弓裔,双方在非恼城进行决战,梁吉战败身亡。时至今日,朝鲜和韩国境内依旧生活着许多梁姓人口,像乒乓球运动员梁英子、实业家梁玉京等都是举世闻名的梁姓人氏。

    越南古称安南、交趾,在历史上与中国交往很多,联系也十分密切,生活在这里的梁姓人也为数不少。例如发生在1917年的越南太原士兵反法武装起义,其领导人之一就是梁玉眷。梁玉眷原为越南在日本的留学生,毕业于日本的振武学校,后加入越南的光复会组织,因从事革命活动,于1915年在香港被英国当局逮捕。出狱后,梁玉眷又于1917年,与郑文艮一起发动士兵起义,占领太原市。由于双方力量对比悬殊,起义失败,梁玉眷光荣就义。

    美国,从1943年至1965年,共接纳华人66145人,其中梁姓人只有137人。1965年,美国补充修改了移民法,华人人美人数明显增加,到1980年,美国的华人数量已达806040人。从1981至1990年,华人数量从80万猛增到 164.5万人,约占美国人口的6%,其中的梁姓人数没有记载。

    加拿大自1967年实施新移民条例后,华人数量增长很快。1967年,加拿大全国共有华人7.9万人,1991年增加至58.6万人,其中多伦多25万人,温哥华15万人。从1858年首批广东籍华工抵达加拿大,大量的广东人就开始了他们的美洲之行,特别是来自广东台山、开平、新会、恩平的“四邑人”数量最大,约占华侨人数总量的78.5%,主要从事饮食、杂货、房地产、服务业。 梁姓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梁红玉:宋代名将韩世忠妻,本为京口名妓。生卒年不详。高宗建炎四年,世忠与金兀术战于黄天荡,红玉亲自击鼓助战,兵将士气大振,金兵遂不得渡江侵宋。为女中豪杰。后封安国夫人,又改杨国夫人,世称梁夫人。

    梁启超(1876~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近代政治家、文学家。康有为弟子。师生二人于清末同倡变法维新,人称康梁。曾主办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等,大力宣传改革主义。戊戌政变后,亡命日本。民国初年,曾任司法、财政总长等职。晚年不谈政治,专以著述讲学为务。着有饮冰室文集、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

    四、俺儿子,公元2009年8月8日8点33分出生,请求贵人给起个好名字,我姓梁

    梁霸(8)霸气

    梁君霸 稍微文气一点

    梁君卓 很绅士了

    梁桥 浪漫的

    梁姓

    梁姓起源

    关于“梁”字:

    梁姓所用的“梁”字,其最早的含义是和土木工程的营造紧紧连接在一起的。“梁”是流水小桥,也是捕鱼的坝堰,梁姓先祖居住的陕西韩城又有不少形似桥梁的“梁山”,七沟八梁,无梁不成山。

    《诗经》卷之六《大雅•大明》曰:“造舟为梁,不显其光。”《国语•周中》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这里的“梁”,就是架在河流上的桥,所以其注云:“成梁所以便民,不使涉也。”有了小桥,人们就不需要赤脚趟水,当然给百姓带来很大便利。“梁”字除了有桥梁的含义之外,在古代还有河堤的意思。地处河南黄河故道上的开封城,历史上称为“大梁”,之所以这样称呼,并不是因为这里有大的桥梁,而是因为那里有许多大的矮坝堰,利用它可以捕鱼,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诗经》卷之二《邶•谷风》曰:“毋逝我梁,毋发我笱。”这里的“梁”,就是“鱼梁”,即在河边筑起的矮堰,站在矮堰边,可以用竹子编织的笱,捕捞泥鳅之类的小鱼。孔子有个学生就叫“梁(鱼+颤-页)”。“鳢”就是泥鳅、黄鳝之类的小鱼。《韩非子•内储说》卷上《七术》云:“似蛇,蚕似蝎。”所以,孔子的学生要把“梁”字和“鳢”字连接在一起,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姓名。

    黄河故道上有捕鱼的矮堰,地处西北黄土高原的夏阳就不可能有此物了。嬴姓之后,在夏阳被封为梁伯,则主要是因为这里有座古今闻名的“梁山”。《禹贡》上有“治梁及岐”。《诗经》卷之六《大雅•韩奕》则有“奕奕梁山,维禹甸之”。梁山古属同州府,即今天的陕西省韩城市。

    梁姓来源主要有五:

    一、是出自嬴姓,为帝颛顼裔孙伯益之后

    据《元和姓纂》所载,嬴姓伯益传至第十六世孙非子,因善于畜牧而出名,周孝王很高兴,就封他在秦谷为附庸国,让他恢复嬴姓,称为秦嬴。其曾孙秦仲为周宣王大夫,征讨西戎时不幸被杀。秦仲的五个儿子征得周宣王的同意,率兵七干,再战西戎。终于获胜,恢复了被侵占的疆土。周宣王大喜,便给秦仲的五个儿子一一加官封地,封二儿子康在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县南),立国为吕,称梁康伯。春秋时,梁康伯的后人梁伯喜欢大兴土木,老百姓承受不了繁重的劳役和赋税,纷纷逃亡国外。秦穆公便以拯救梁国人民的名义,于公元前641年攻灭梁国,其子孙便以国为氏,称梁氏,史称梁姓正宗。是为陕西梁氏。

    《沈隐侯集•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云:“梁氏出自少昊,至伯翳佐禹治水,赐姓嬴氏。周孝王时,封其十六世孙非子于秦。其曾孙秦仲为宣王侯伯,平王东迁,封秦仲少子于梁,是为梁伯。汉景帝世,梁林为太原太守,徙居北地乌氏,遂为郡人焉。”由此可知,少昊氏——伯翳——非子——秦仲——梁伯,血脉相承,在春秋时期形成梁姓。据《山海经》等神话传说记载,少昊氏是传说中东夷部落的首领,名挚(一作质),号金天氏。他的母亲名叫皇娥,父亲是白帝之子,即太白之精。有一次,太白之精光临人间,降落在西海之滨,在水的一方遇上了花容月貌的皇娥。两人一见钟情,彼此相爱,于是就玩起了美妙的游戏,奏起了动听的音乐。他们尽情地游玩,放纵地嬉戏,一直玩到日落西山,晚霞烂漫,方才感到又饥又饿。他们二人便来到森林中采摘桑葚,解渴充饥。没想到这西海之滨的孤桑之葚,叶红葚紫,万岁一实,吃完之后可以长生不老。二人吃饱之后,以桂树为表,结薰茅为旌,刻玉为鸠,置于表端,以此作为爱慕之情的永恒纪念。然后,二人泛舟海上,“抚桐峰梓瑟,唱清越之歌”,度过了一段风流而浪漫的岁月。不久,皇娥有了身孕,生下了他们的爱情结晶,他便是少昊氏。

    少昊氏能听百鸟之语,辨百兽之音,因而能与各种禽兽自由对话,驯服牲畜,成为部落德高望众的首领。在少昊氏做首领的部落之中,人们以小鸟作为自己的图腾,以鸟命名自己的官员,设有工正和农正,管理手工业和农业。

    少昊氏有八个儿子,天下之人谓之“八凯”。“八凯”的后嗣又有皋陶,皋陶的儿子是伯翳。伯翳“能议百姓,以佐舜禹抚驯鸟兽,舜赐姓嬴”。伯翳的后代有仲衍,长得是鸟身人头,担任夏帝的“大戊御”。仲衍生费仲,费仲生恶来、季胜。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杀死了恶来。另一个儿子季胜接续嬴姓的香火,生下造父,造父在周穆王身边做官。周穆王游览西海之际,徐偃在国内犯上作乱,造父率领周穆王的军队,一日千里,讨伐徐偃,最终平息叛乱。为表彰造父的战功,周穆王封造父于赵城,因以为氏。不久,赵城失守,他又逃到赵夙,担任了晋卿大夫。这一支嬴姓,以国为氏,改姓赵氏,就是赵武灵王那一族系。

    恶来虽死,却有后代非子活在人世。他继承了祖先擅长驯服牲畜的一技之长,被周孝王封为侯伯。当时,强大的西周政权已经是到了强弩之末,国力江河日下,少数民族乘机入侵周朝边界,掠夺周朝的财富和人口。特别是好战而强悍的西戎,更是掠夺成性,变本加厉,烧杀不止,成为西周朝的心腹大患。

    国难当头,秦仲作为侯伯非子的曾孙,又被周宣王封为侯伯,并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只可惜秦仲“出征未捷身先死”,刚一与西戎交战,就命丧黄泉。

    好在秦仲身后还有五个能征善战的儿子,为了给父亲报仇雪恨,他们主动向周王室请战,要求率兵西征,剿天西戎,收复失地,解除国家的心腹大患。周宣王很快就批准了秦仲五个儿子的请求,拨给他们7000匹良种战马,反击西戎。

    秦仲五子果然没有辜负周宣王的一片苦心,奋勇杀敌,大败西戎,威名远扬。西周王朝为表彰五兄弟的赫赫战功,封秦仲的长子为西陲大夫,封二儿子秦康为梁伯,封邑在夏阳梁山(今陕西省韩城市附近),定为梁国。梁伯好大喜功,经常在封邑内大兴土木,修建宫室,搞得百姓怨声载道,痛苦不堪。公元前641年,秦穆公率大军进攻梁国,梁国土崩瓦解。梁伯的子孙为怀念故土先祖,就以梁为姓,形成梁氏。宋人郑樵《通志》也认为:“梁氏,嬴姓,伯爵伯益之后秦仲,有功于周平王,封其少子康于夏阳梁山,今为同州县,犹有新里城。新里,梁伯所城者。《乐史》云:新里在澄城,僖十九年,秦取之,子孙以国为氏。”这部分梁氏,在后来移居河东的不少。

    二、是出自姬姓

    据《路史》等所载,东周时,平王有儿子唐被封在南梁,治汝(今河南汝州市西南),后被楚所并,其子孙以国为氏姓梁。安定梁氏出此。是为河南梁氏。

    《潜夫论•志氏姓第三十五》云:“昔者,圣王观象于乾坤,考度于神明,探名历之去就,省群后之德业,而赐姓命氏。”这说明,姓氏是君王依据自然天象,而对王公子弟赋予的特殊称号,以此来表彰他们的功德。《国语•晋语》记载:“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简、僖、姑、儇、依是也。”姬姓原本是黄帝的姓氏,只有黄帝的嫡传之子有资格继承这个姓氏。所以,黄帝正妻嫘祖所生的两个儿子玄嚣、昌意,就成为姬姓的合法继承人。玄嚣,又名青阳,居于江水一带。昌意居若水,娶蜀山氏之女昌仆,生高阳氏。高阳氏就是颛顼,他生于若水,居于帝近(今河南濮阳东南),担任过北正之官,主要管理民事。高阳氏之后在商朝末年建立西周,实行分封制,将姬姓子孙分封到神州各地。周平王的儿子姬唐封于南梁(今甘肃陇西一带),其后代就以梁为姓。所以,邵思《姓解》、《广韵•路国记》都认为:梁姓直接由姬姓演变而来,是黄帝的正宗传人河东之梁氏——土生土长的又一支梁姓。

    三是以邑命氏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有梁益耳、梁弘、梁由靡,因晋有解梁城,高梁、曲梁等地,故以邑为姓。是为山西梁氏。

    河东梁氏也是由地名得姓。“晋有解梁城,高梁、曲梁之地,此则以邑命氏者也。”(郑樵《通志》)故夏阳梁氏产生之前的梁姓人物,有一部分是河东梁姓。西周的梁鸯,春秋之时的梁弘、梁由靡、梁五、梁婴父等等,皆为河东梁氏,这一点从多种典籍上的记载可以证明。

    梁鸯是周宣王牧正的役人,能够驯服各种禽兽,因而被周宣王招至园庭之内,饲养虎狼之类动物,无不驯顺。周宣王向梁鸯请教驯兽的技巧,梁鸯说:“我不违背动物的要求使动物发怒,也不迎合动物的需求使它们欢乐,我的内心没有顺逆,则就被禽兽视为同类,所以能彼此沟通。”言外之意是向周宣王传达治国的方略。梁鸯在世时,夏阳梁姓还没有形成,这个生活在秦晋交界地带上的梁氏人物,泰半可能是晋人,也有一部分来自黄河对面的夏阳。

    这些来自晋国的梁姓人物,不是出谋划策的士大夫,就是率兵打仗的赳赳武夫,文武双全,在春秋战国之际,颇有威名。晋国有两位梁弘,一个是曲沃武公的战车军官,曾在汾水之滨大败晋哀侯,并俘获晋哀侯与栾共叔,此事发生在桓公三年(公元前709年)春。另一个梁弘是襄公的大夫。据《左传》记载: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27年),秦国的军队讨伐郑国,没有成功,于是便顺手牵羊,灭掉了滑而班师回朝。此举激怒晋国的军队,他们兴师动众,讨伐秦军,在觳(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大败秦军,俘获了秦国丞相百里奚的儿子百里孟明,给秦军以沉重的打击。

    梁由靡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献公在位时,跟随里克讨伐狄人,驾御战车,败狄于采桑(今山西宁县境)。梁由靡认为狄人没有廉耻,放纵他们必然遗患无穷,不如乘胜追击,彻底打败他们。里克却认为不可,遂止。后来狄人果然又来侵晋。

    由于河东梁姓人氏能征善战,人相出将,闻名遐迩,后来被朝廷迁往甘肃和宁夏一带,形成最著名的安定乌氏梁姓。

    四、源自魏国、魏文侯少子毕的后裔

    是据《通志•氏族咯》所载,战国初年,赵、魏、韩三国分晋后,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在今河南开封市),从此魏国亦被称为梁国,后亦有梁氏。是为河南开封梁氏。

    “魏”是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姬姓,位于现在的山西省芮城县。晋献公攻灭魏之后,把它改成毕万的封地。毕万的后代魏斯与韩、赵三家分晋,列为诸侯,定都安邑(今山西运城一带),国号“魏”。为躲避秦国的威胁,魏迁都大梁,又称梁。大梁即今天的河南开封,到了魏文侯少子毕统治的时候,魏国为秦所灭,毕之后代以国为姓,形成开封梁姓。

    五、少数民族改姓梁氏

    鲜卑族

    《魏书•官氏志》也说,北魏时的鲜卑人中有一支姓拔列,在孝文帝改姓时被称为梁。由此可知,当今梁姓人中还有一些是当年鲜卑族拔列氏的后裔。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的长城内外,活跃着不少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无疑要算匈奴、鲜卑、羯、氐、羌。由于匈奴族在两汉时期,多次与刘姓皇族通婚,他们的后代便放弃胡姓,改为汉族刘姓。像十六国时期的刘渊、刘聪、刘曜等人,他们就是改姓汉姓的匈奴人。北魏孝文帝入主中原,大力推行汉化改革,一大批鲜卑贵族开始说汉话、穿汉服、姓汉姓。身份较高的鲜卑人分别被赐为元氏、长孙氏、穆氏、陆氏、贺氏、刘氏、楼氏、嵇氏、尉氏等十大贵姓。地处代北的拔列兰氏,在这次汉化活动中被改为梁姓。所以,王圻《续文献通考》认为“梁氏有二,伯益之后,封于梁,以国为氏。又有拔列兰氏改为梁氏,魏姓也。”在这一时期,也有一部分胡人改姓梁氏,像梁国儿等人就是如此。清朝时期,世代居住在铁岭一带的满族良佳氏又改姓梁氏,给梁姓氏族增添了不少新鲜血液。

    蒙古族

    在河南省汝阳县的陶台堡,那里生活着一支与众不同的梁姓氏族,他们就是由蒙古族皇亲国戚的后裔演变成的大家族。这个家族的先祖为也先帖木儿,他是元世祖忽必烈的第五个儿子,他的儿子和克齐在至元十七年(1280年)世袭父亲的封号,出任云南王,后来又改封营王,他的女儿嫁给了蒙古沈王。

    汝阳梁姓的第一世始祖为梁彪,第二世为梁志、梁忠,第三世为梁暹,第四世为梁玉,第五世为梁成。梁成曾经在浙江做过钱塘县尉,明朝授予他钱塘尉管军百户。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梁铭,二儿子梁镛,三儿子梁鉴。

    梁铭,《明外史》有传,官至征西将军,封保定伯爵。据《名山藏勋封记》记载:“梁铭,汝阳人,嗣父燕山护卫百户,从靖难守战,积功为都督府佥事。”洪熙元年(1425年),他担任参将,出镇宁夏,不久去世。是否担任过征西将军,正史不载。

    梁铭的儿子梁瑶,继承了父亲的封爵,在交趾当兵。正统十四年(1449年),他担任副总兵,镇压邓茂七发动的农民起义,因军功受到嘉奖。没想到邓茂七手下的残余势力,宁死不屈,再次发动起义,使梁瑶受到降职处分。景泰二年(1451年),梁(王缶)

    担任“平蛮将军”,到湖南、贵州镇压韦同烈的民乱,经过三年苦战,平息了民乱,他因此进封流侯,加禄五百石世伯。天顺元年(1457年),梁(王缶)晋升为总兵,镇守陕西,又在凉州平叛中荣立战功。七年之后,他被朝廷召回,封世侯,去世后赠蠡国公。梁瑶多次掌管兵权,从不滥杀无辜。他的儿子都在军中当兵,南征北战,多次立功,被朝廷授予要职,均辞而不受,深受时人褒扬。

    梁成的二儿子梁镛,后来从汝阳移居到四川保宁府阆中县,在这里形成阆中梁氏,梁成也随儿子移居到四川,梁成的老伴,则随儿子梁鉴去了江宁。

    梁鉴是在明朝初年由汝阳迁往南京的,当时居住在江宁府葛仙乡。由于子孙繁衍较快,人丁兴旺,梁氏家族分别居住在邵上村、向上村、涤口村、湖墅村等四村,其中湖墅村的人数最多、势力最大。

    湖墅部位于会城南八九十里许,出聚宝门,有小河可达,循岸需行走一日。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特别适宜水稻和桑树的种植。人口大多以农业为主,读书做官的不太多。有梁志仁者,见于典籍。据《明外史》记载:“梁志仁,南京人,保定侯铭之裔也。万历末,举于乡。崇祯六年,授衡阳知县,调罗田邑。豪江犹龙与贼通,志仁捕下狱。犹龙知必死,潜导罗汝才别校攻城。志仁偕典史单思仁、教谕吴凤来、训导卢大受,督士民守御。已而城陷,志仁持长矛巷战,杀六贼,力屈被系,使跪不屈,贼怒,碎其肢体而焚之。妻唐被逼,亦大骂遇害。思仁等亦不屈死。”由此可知,《明外史•梁志仁传》误把梁鉴之后,误当做梁铭之后,但这也恰好,证明他们肯定是梁成的后代,世居河南汝阳。梁铭的后代后来移居到河北保定,后代有梁傅、梁任、梁永福、梁继藩、梁世勋、梁天秩。

    到了梁氏第二十世,梁宝善的一支迁居到广西桂林,在由桂林去湖南的途中,梁家的老人途中患疾,卒于舟中。正当梁家人左右为难的时候,听说当地有位姓梁的人,就去拜访。一打听,才知道是保定府遵化郡的同族兄弟,姓名梁竹君。梁竹君慷慨解囊,出钱出地,帮助他们安葬老人,其丧礼如同家人。

    咸丰初年,洪秀全、杨秀清在广西发动“金田起义”,太平军两次进攻桂林,给梁氏家族造成很大恐慌,大家都想去逃难,其曾祖不肯搬迁。正好梁朝议的儿女亲家黄金门在湖南永川县任职,于是去投靠了黄金门,黄金门退职之后,与梁氏人家回到长沙,不久便投靠了梁竹君,在湘潭定居下来。

    此支梁氏,前后出过进士1人,举人9人,贡监21人。三品官1人,四品官1人,五品以上官17人,八品以下官15人。有90岁以上的老寿星2人,八十岁以上的老寿星8人,七十岁以上的老人20人,60岁以上的老人31人。

    宕昌羌

    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的祖先是三苗之后,西周之初,他们的先祖曾经随周武王讨伐商纣。汉朝时,羌族有先零羌、烧当羌等,世代居住在汉朝边地,不断骚扰内地,成为边患。他们主要分布在金城、会宁、安乡、西平等地,逐水草而居。《风俗通》说:“羌者,其先本戎贱,主牧羊,故羌字从羊。”他们的风俗习惯是:“氏族无定,或以父名母姓为种号,妻后母,纳嫠嫂,如北狄之俗,故国无鳏寡,种类繁织。” 《广志》上说:“羌与北狄同,其人鲁钝,饶妻妾,多子女,一人生子数十,或至数百。”这种特殊的生育观念,对于生活在恶劣环境下的羌族,无疑是繁育后代、延续种族的法宝。

    羌族梁姓的始祖,是南北朝时期的梁勒,《北史》上记载为“梁(勒心)”。据《周书•异域传》记载:“有梁勒者,世为酋帅,得羌豪心,乃自称王焉。其界自仇池以西,东西千里,带水以南,南北八百里,地多山,部众两万余落,勒孙弥忽始通使于后魏。”仇池位于甘肃成县西北的洛谷镇,是羌族梁姓的重要居住地。由历史记载可知,他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始于梁勒的孙子梁弥忽,先后保持了九代人。后来,梁企定与渭州人郑五丑发动叛乱,与中原政权进行对抗。朝廷于是派遣大将军豆卢宁和王勇等人前去镇压,平定了宕昌羌的骚乱。保定元年(561年)梁弥定派遣使者贡献方物,要求讲和。不久,他又送来了生禽猛兽,讨好北周。保定四年(564年),梁弥定再次发动叛乱,入侵洮州。洮州总管李贤把他们驱逐出境。一年之后,梁弥定又联合吐谷浑入侵石门,李贤再次给予迎头痛击,将宕昌羌驱逐出境。梁弥定的屡次侵扰,激怒了北周武帝宇文邕,周武帝当即派遣大将军田弘率大军追击宕昌羌,将他们大部歼灭,把他们的故地改为宕州。这支梁姓除少部分作鸟兽散,逃向荒漠之外,定居下来的逐渐被汉化

    在其他羌族部落中,也有不少梁姓人物。据《万姓统谱》记载:“梁览,字景(睿攵),魏金城人,世为西羌部落。”他的曾祖梁穆就是一个羌族部落首领,由于他把抱罕城奉献给北魏,因此被北魏封为临洮公。他的祖父梁(显页)官至尚书,封南安公。他的父亲梁钊,任河州、华州的刺史,封新阳伯。梁览本人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官至太傅,封安德郡公。

    居住在甘肃天水一带的氐族人梁谠、梁熙兄弟。他们虽然是少数民族,却在民族融合中接受了汉人的先进文化,并成为博学多才、妙笔生花的天下,名士。时人谚语说:“关东堂堂,二申两房,未若二梁,琼文绮章。”

    据《前秦录》记载:无愧为氏族的骄傲“梁谠,字伯言,略阳(今甘肃天水)氐人也,博学有隽才。仕建,为著作郎,稍迁至中书令。”苻坚即位之后,梁谠出任安远将军、幽州刺史,镇蓟城。没有多久,他又进位侍中。

    梁谠的弟弟梁熙,也以文藻清丽建重于时,但名气和官职却比兄长逊色许多。

    氐族

    氐族是西夷之别种,号曰“白马”,三代之际就建立了国家制度。秦汉以来,世代居住在岐陇一带,与梁氏的发源地很近,故氐族中的梁姓为数不少。

    略阳氐人梁平老,他才识明敏,令行禁止,有王佐之才。苻坚非常欣赏他,倾身呵护,无微不至,很快成为莫逆之交。苻生当皇帝时,荒淫奢侈,对酒当歌,喝醉了经常借酒发疯,胡乱杀人,搞得满朝文武大臣人人自危。梁平老当时担任御史中丞,很有正义感。他先去找苻坚商议,决定处死苻生,为国除害。梁平老说:“大臣们在朝一日,如度十年。主上失德,上下嗷嗷,人怀异志。燕晋二方,伺隙而动,恐怕祸乱发生的时候,国家俱亡,这是你殿下的事情,应该及早下手。”苻坚认为梁平老说的有道理,就同意了他的行动方案,寻找机会处死了苻生。苻坚即位,梁平老升任尚书左仆射,并作为全权大使,都督北蕃诸军的军事行动,后又升任镇北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封朔方侯。建元八年(372年)十一月,梁平老积劳成疾,与世长辞,谥曰“桓”。梁平老在镇十余年,鲜卑、匈奴对他是又怕又爱,敬而远之。他的儿子梁成,担任过中垒将军、兖州刺史、荆州刺史,主管荆州、扬州各州军事事务。后来,他又领护南蛮校尉,配兵一万,镇守襄阳。不久又转任卫军将军,驻守洛涧。淮南战役失败后,梁成被东晋将士所杀。

    后秦将领梁国儿,不知属于什么民族,史籍称“西胡人”,意即西域的少数民族。梁国儿身强力壮,擅长骑射,在姚苌的手下当镇北将军。他作战勇猛,身先士卒,随姚苌南征北战,立下的大小战功不计其数,被封为平兴侯,进位侍中。梁国儿忠诚朴实,有少数民族不拘小节的习惯。他曾在平凉为自己建了一座陵墓。时常带领妻妾到墓中饮酒行乐,喝到尽兴之时,就站到灵床上放声高歌,当时的人或以此为笑料,当面讥讽梁国儿,而他却不当一回儿事。由于他性情开朗,不拘小节,一直活了八十多岁去世。

    隋唐之前,梁姓名人多为行伍出身,南征北战,东征西讨,居无定处,四海为家,其宗族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科举制度产生之后,梁姓人氏又转向科举取士,希望通过科举考试,金榜题名,光宗耀祖。仅梁颢一族,一次就出了三个进士,一门出了十几个进士。这些文化名门世家,就像蜂蝶逐花,总是随着文化、政治中心的转移而到处迁徙。从长安、洛阳、汴梁、余杭,到扬州、益州、福州、广州、香港,梁姓人氏中的文人墨客,总是走在中国文化的风头浪尖上,展示了一个古老家族的深厚文化底蕴。像近代中国的梁启超、梁实秋、梁漱溟,他们都堪称中国文化的一代宗师。特别是在香港、澳门、台湾等现代化城市,一脚踩下去,就能踩出几个梁姓人氏来。像天皇影星梁朝伟、著名作家梁凤仪、流行歌星梁咏琪,都是家喻户跷的大众人物。反倒是在梁氏的发源地,那里却没有太多的梁姓人家。

    梁姓迁徙史

    梁姓在晋代以前集中繁衍于北方各地,且以西北为主要的分布地区。秦汉之际梁姓散居于河东(今属山西),汉景帝时,有梁林为太原太守。西汉末年,梁氏自河东迁居北地(今陕西耀县、富平一带)。汉平帝时,梁姓后裔已分为两支:一居安定(今甘肃东部及宁夏大部分地区);一居扶风(今陕西关中西部一带)。梁姓南迁是西晋“永嘉之乱”之时,有梁芳以族随晋渡江,便大举繁衍于钱塘(今浙江杭州)、合浦(今属广东河浦)之间,其后梁遐开基福建福州,是为闽、粤始祖。隋唐时期,梁姓在南方又有了新的发展。宋末因金兵入主中原,直到蒙古军南下,梁姓再次南迁,至元、明梁姓在广东、福建、浙江已发展成大族,并遍及全国各地。

    香港地区的梁姓,一般来自广东的番禺、新会、顺德、南海等地;台湾的梁姓,一般来自江苏、浙江和福建。据统计,在1946年以前,80%的台湾人都来自福建,其中漳州人、泉州人最多。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台湾的汉族人口急剧上升,约占全岛人口的89%。

    移居海外

    远在西汉时期,被称为“乐浪郡”的朝鲜就有了汉人、汉姓。到了隋唐时期,由于隋炀帝三征高丽都以失败告终,大批汉人作为俘虏留在了高丽,其中当然包括一部分梁姓人口。公元 892年,新罗发生农民起义,起义领袖就是一位名叫“梁吉”的新罗人。梁吉是北原小京(今江原道原州)的地方豪族人士,因不满社会现实,乘机发动农民起义。他信任贵族出身的僧人弓裔,让他带兵攻打溟州酒泉郡,弓裔利用手中的权力,招兵买马,扩大势力,于897年宣布自立。梁吉率兵攻打弓裔,双方在非恼城进行决战,梁吉战败身亡。时至今日,朝鲜和韩国境内依旧生活着许多梁姓人口,像乒乓球运动员梁英子、实业家梁玉京等都是举世闻名的梁姓人氏。

    越南古称安南、交趾,在历史上与中国交往很多,联系也十分密切,生活在这里的梁姓人也为数不少。例如发生在1917年的越南太原士兵反法武装起义,其领导人之一就是梁玉眷。梁玉眷原为越南在日本的留学生,毕业于日本的振武学校,后加入越南的光复会组织,因从事革命活动,于1915年在香港被英国当局逮捕。出狱后,梁玉眷又于1917年,与郑文艮一起发动士兵起义,占领太原市。由于双方力量对比悬殊,起义失败,梁玉眷光荣就义。

    美国,从1943年至1965年,共接纳华人66145人,其中梁姓人只有137人。1965年,美国补充修改了移民法,华人人美人数明显增加,到1980年,美国的华人数量已达806040人。从1981至1990年,华人数量从80万猛增到 164.5万人,约占美国人口的6%,其中的梁姓人数没有记载。

    加拿大自1967年实施新移民条例后,华人数量增长很快。1967年,加拿大全国共有华人7.9万人,1991年增加至58.6万人,其中多伦多25万人,温哥华15万人。从1858年首批广东籍华工抵达加拿大,大量的广东人就开始了他们的美洲之行,特别是来自广东台山、开平、新会、恩平的“四邑人”数量最大,约占华侨人数总量的78.5%,主要从事饮食、杂货、房地产、服务业。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 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 皮卡齐康 伍余元卜 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 姚邵堪汪 祁毛禹狄 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 项祝董梁

    以上就是关于浙江杭州文琦简介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QQ: 1454722008(同微信)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浙江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招聘)

    浙江有哪些好的规划院(浙江规划院排名)

    浙江杭州品牌策划公司哪家好?杭州品牌策划公司十大排名

    抖音团购代运营(抖音本地生活团购代运营公司)

    策划营销推广方案(策划营销推广方案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