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杭州盈图科技(杭州盈图科技有限公司电话)

    发布时间:2023-03-20 21:01:09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142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杭州盈图科技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官网:https://ai.de1919.com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杭州盈图科技(杭州盈图科技有限公司电话)

    一、铁打的云从科技流水的客户!亏损27亿上市背后为何AI企业难赚钱?

    云从 科技 7月20日成功过会,在与旷世 科技 、商汤 科技 和依图 科技 "AI四小龙"的上市比拼中率先上岸,公司也因此成为科创AI第一股。2018-2020年云从 科技 累计亏损26.84亿元,此次在科创板公司募集资金37.5亿元,科创板的上市也意味着公司可以缓解常年亏损带来的资金压力。

    AI公司赚钱太难了。相关报告显示,全球近90%的AI公司处于亏损状态,10%的赚钱企业基本是技术提供商,中国AI产业链中90%以上的企业也同样处于亏损阶段。AI四小龙无一例外全部亏损,而且一个比一个能亏,比如依图 科技 2017-2020H1累计亏损72.68亿元;旷世 科技 2017-2020Q3期间累计亏损130.6亿元。商汤 科技 IPO不太顺利,有消息称公司将于8月份向港交所提交申请。虽然目前不清楚商汤 科技 亏损多少,但公司与云从 科技 一样,也是亏损的状态。

    为什么AI公司赚钱这么难?

    云从 科技 主营业务是为客户提供高效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行业解决方案,前者是凭借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打造了人机协同操作系统,通过对业务数据、硬件设备和软件应用的全面连接,把握人工智能生态核心入口,为客户提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人工智能服务;后者是基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赋能智慧金融、智慧出行等应用场景,为更广泛的客户群体提供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行业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公司向客户提供基础操作系统、基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的应用产品和核心组件以及技术服务,其中基础操作系统是可以直接销售给客户的,一般交付给具有研发能力的企业和第三方软件厂商,由客户二次开发后投入使用。公司提供的操作系统有智能云平台、视图汇聚分析平台、融智云平台和集成生物识别系统,基于不同的功能,面向物联网、政府、公安等城市治理和金融、商业等不同应用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客户前期没有购买云从 科技 操作系统,则公司向客户销售操作系统和应用产品,保证相关应用产品有效运行。核心组件是基础操作系统内可以独立交付的功能模块,通常是封装了核心AI能力的软件包,主要交付给研发实力强、对软件管控要求较高的客户,由客户集成到其自由系统中使用,基本不涉及进行定制化开发。技术服务主要是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在软件产品销售以外的服务,包括公有云服务、风控服务和智能化运维服务。

    成立至今云从 科技 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及应用产品相继经历了初步推进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内核沉淀的V1.0、综合多类业务场景的基础操作系统V2.0和升级人机协同操作系统V3.0三个阶段,实现了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和智慧商业四个重点领域的基础操作系统的整合。公司的V4.0版本则是升级了智慧治理领域的融智云平台和智慧金融领域的集成生物识别系统,通过AI技术优化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用户体验:

    在系统层上云从 科技 开发了面向不同领域的基础操作系统,通过系统和组件的方式将AI技术赋能应用场景。2014年以来旷视 科技 便开始了Brain++这一AI生产力平台的研发,覆盖从数据生成、清洗、预处理、标注和存储到算法架构设计、实验环节设计、训练环境搭建,再到训练、加速、模型评估和产生模型以及模型分发、部署应用全流程。Brain++集成了包括深度学习框架MegEngine(天元)、深度学习云计算平台MegCompute和数据管理平台MegData,将算力、算法和数据能力融为一体,作为AI基础设施,实现从算法生产到应用的全流程化和规模化供给:

    旷视 科技 的Brain++平台相比云从 科技 的操作系统+组件的模式,不同之处在于将算力、算法和数据进行融合,实现了AI的全流程。比如公司的Brain++商业版覆盖了数据管理、模型开发和算力调度等算法生产全流程,还可为客户提供集群搭建和部署在内的硬件交付,让客户不必为寻找AI硬件供应商和软硬件适配等问题烦恼,提升了AI的效率。Brain++平台和算法构成了旷视 科技 的核心AI能力:

    业务模式上,云从 科技 的基础操作系统、组件和应用产品可以单独销售,但旷视 科技 的Brain++平台是以解决方案的形式对外销售的,这构成了俩公司业务上的差异。

    2018-2020年云从 科技 实现营收4.84亿元、8.07亿元和7.55亿元,这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为4.83亿元、7.80亿元和7.51亿元,2020年主营业务下降主要系疫情影响,这与其商业模式有关。报告期内公司其他业务主要为向少量客户提供外购硬件和技术开发服务,2019年其他业务收入一度达到0.27亿元,但占比仍较小。

    主营业务中人机协同操作系统营收为0.31亿元、1.83亿元和2.37亿元,营收占比为6.2%、22.7%、31.3%;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营收为4.52亿元、5.97亿元和5.15亿元,营收占比为93.6%、74.0%和68.2%:

    旷视 科技 是一家聚焦物联网场景,以物联网为AI技术落地载体,通过构建完整AIoT产品体系,面向消费物联网、城市物联网、供应链物联网三大核心场景,提供经验验证的解决方案的AI公司。公司业务分为消费物联网解决方案、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和供应链物联网解决方案三大类。2017-2020Q3公司营收为3.04亿元、8.54亿元、12.60亿元和7.16亿元,其中60%以上的营收来自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云从 科技 营收中第三方软硬件和智能AIoT设备营收占比虽然从2018年的81.2%下降至2020年的50.8%,但仍占据半壁江山。号称行业领先的AI公司,营收一半竟然来自硬件产品,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AI公司靠什么赚钱?

    毛利率来看,报告期内云从 科技 主营业务毛利率虽然由21.5%提升至43.2%,但仍大幅低于依图 科技 和旷视 科技 的毛利率,依图 科技 主营业务毛利率由2017年的57.4%提升至2020H1的71%,是这几家公司中最高的:

    细分到具体产品或服务,可以看出云从 科技 人机协同操作系统的毛利率在75%以上,处于较高水平。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中软件授权业务的毛利率超过80%,主要是绝大部分软件授权业务涉及安装调试或定制开发,产生了相应的费用。报告期内公司技术服务毛利率由99.45%下降至40%,因为金融风控业务涉及对外采购数据服务,2020年新增的数据中心智能化运维服务需要委托第三方提供服务,降低了毛利率水平。

    云从 科技 营收占比最大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业务毛利率为17.76%、23.43%和28.19%,主要是该类业务根据客户需求,需外购部分配套软硬件产品或服务,外购材料成本较高,挤压了毛利率空间。公司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毛利率相比可比企业也明显偏低,比如依图 科技 软件、软硬件组合在报告期内的毛利率分别为64.1%、81.9%、87.5%、86.8%和11.3%、32.8%、54.3%和69.6%。

    云天励飞和云知声解决方案业务毛利率水平相比依图 科技 和旷视 科技 偏低,与云从 科技 相当。比如云天励飞数字城市云隐管理业务和人居生活智慧化升级业务毛利率分别由42.27%、63.16%下降至38.23%和44.43%,主要系解决方案中需要采购硬件并有一定比例的安装服务成本,尤其是硬件设备比例上升会拖累相关业务的毛利率水平:

    旷视 科技 业务毛利率水平来看,消费类物联网解决方案业务毛利率超过80%,但其营收占比由2017年的45.9%下降至2020Q3的18.1%,营收占比最大的城市物联网毛利率下降至30%以下,因此拖累了公司的毛利率水平:

    旷视 科技 在招股书中提到,消费物联网解决方案是公司传统核心优势业务,主要利用人脸识别技术提供云端SaaS类及移动终端类解决方案,成本以软件为主,毛利率水平最高。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业务主要为智慧城市及智慧建筑管理,这一业务随着行业经验积累、项目设计与交付能力不断提升,按理公司具有提升毛利率空间的能力。但旷视 科技 提到,因为项目成本中硬件占比提升,导致毛利率有所下降:

    结合云从 科技 、云天励飞和旷视 科技 等业务模式,可以看出:如果单纯靠出货操作系统等业务,公司可以保持一个很高的毛利率。未来随着业务不断成熟,成本和费用的下降,公司具有盈利的可能。但目前来看,旷视 科技 、依图 科技 等为代表的AI公司还是以解决方案业务为主,这就涉及到一些硬件的采购和安装,相应的导致毛利率的下降。

    AI四小龙无一例外全部亏损,而且一个比一个能亏。云从 科技 报告期内累计亏损26.84亿元,看起来不少,但在旷视 科技 和依图 科技 面前还是弱爆了。

    依图 科技 2017-2020H1净利润分别亏损11.66亿元、11.61亿元、36.42亿元和12.99亿元,累计亏损72.68亿元。旷世 科技 2017-2020Q3期间分别亏损7.75亿元、28.0亿元、66.39亿元和28.46亿元,累计亏损130.6亿元。商汤 科技 IPO不太顺利,有消息称公司将于8月份向港交所提交申请。虽然目前不清楚商汤 科技 亏损多少,但公司与云从 科技 一样,也是亏损的状态。

    寒武纪主营业务是AI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主营业务与云从 科技 等明显不同,但2017-2020年公司仍然累计亏损超过20亿元。2020年寒武纪亏损大幅减少,但扭亏为盈还是遥遥无期:

    行业龙头亏损严重,中小AI公司同样亏的不少。比如提供数字城市运营管理和人居生活智慧化升级应用场景解决方案的云天励飞2017-2020Q3期间净利润累计亏损16.07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为2.67亿元,报告期内营收累计仅为6.8亿元,赚的还没有亏的多。

    为什么AI公司赚钱这么难?

    先说说这些公司亏损的直接原因。

    2018-2020年云从 科技 毛利从1.05亿元增长至3.28亿元,毛利率由21.5%提升至43.2%,但期间费用由3.38亿元飙升至10.61亿元,直接造成营业利润亏损。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由1.29亿元增长至2.74亿元,销售费用率由26.63%提升至36.28%,这属于很高的水平了。此外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加大,由2018年的1.48亿元增长至5.78亿元,营收占比由30.61%提升至76.59%,已经足以让公司亏损了:

    报告期内云从 科技 实施股权激励并产生了相应的费用,但这种费用短期对公司利润带来压力,假以时日影响会消除,但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的增加是持续性的,毕竟这与公司经营密切相关。比如云从 科技 销售费用中占比最大的是人员薪酬,主要是公司业务扩展,销售人员和平均薪酬增加。

    人工智能仍然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企业,各家公司为了保证持续的竞争力也在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目前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和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迭代速度比较快,以云为例产品迭代周期一般为2-6个月,因此人工智能行业的研发是个持续时间长且投入高的过程。比如云从 科技 2020年研发费用率超过75%,公司基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在研项目有基础平台、算法工厂、AI融合数据湖、知识计算和人机自然交互等8项之多。

    亏损最严重的旷视 科技 也是如此。2017-2020Q3公司期间费用由4.02亿元增长至13.49亿元,规模上超过公司的营收,这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分别由24.14%、33.45%、66.50%提升至41.6%、57.56%和92.23%:

    另外为了提高研发人员、管理人员等积极性,或者出于营造缺钱的目的,AI公司还会实施股权激励,并为此产生巨大的股份支付费用,侵蚀了公司的盈利空间。比如2019年云从 科技 实施了股权激励,产生了13.03亿元的股份支付费用;2019-2020Q3云天励飞为激励核心团队、保证团队稳定性,对核心成员实施股权激励,为此分别支付了2.08亿元和7.19亿元的股份支付费用。

    目前抛开其他不谈,在研发上的投入和股权激励产生的巨大费用,凭借这两项,已经让大多数AI公司陷入亏损了。

    客户变动大、客户集中度较高、单一客户依赖性较高等仍是AI公司面临的共同难题,而这一难题事关公司经营是否可持续,也是这类公司上市中的拦路虎之一。无论是注册制下的科创板、创业板还是审核制下的主板,从发审委到上市委,都盯着这一问题。

    今年3月份上交所在云从 科技 第一轮问询中就要求公司就"不同类型产品前五大客户的销售内容、销售收入及变动原因,前五大客户变动较大是否符合行业惯例"等进行问询。

    2018年云从 科技 第一大客户分别为北京物联新泊 科技 有限公司,营收占比为30.11%;2019-2020年北京汇志凌云数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为公司第一大业务,营收占比为30.49%和10.98%,销售金额变动也非常大。另外江苏趋云信息 科技 有限公司和江西骏马 科技 有限公司成立不久后就成为公司前五大客户,上交所还就合理性、交易价格公允性和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或其他特殊利益安排等进行问询。

    云从 科技 这种情况在其他AI公司中也存在。比如2017-2020Q3旷视 科技 前五大客户相继经历了杭州联汇 科技 有限公司、中国移动、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东华软件股份公司四家公司,销售金额也从2500多万到8500多万不等,而且多个客户经历了一轮游,在下一年度中不见踪影:

    从云从 科技 的反馈来看,AI公司面临碎片化问题,不仅仅是场景的碎片化,还有订单的碎片化。以2020年度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客户分布情况来看,云从 科技 绝大多数客户的订单规模在100万元以下,1000万元以上的订单占比很低。应用场景上,公司产品覆盖了智慧治理、智慧金融智慧出行、智慧商业等多个领域,营收占比最大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也呈现出类似的特征:

    客户集中度上,云从 科技 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从62.23%下降至27.92%,相反依图 科技 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从35.12%提升至62.02%,而旷视 科技 常年在20%-30%左右徘徊。

    客户的飘忽不定说明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客户端的复用性很低,订单的碎片化说明了人工智能技术商业化水平还处于较低的水平,难以实现规模化应用。AI公司要想寻求发展就要不断开发新用户、不断延伸新的应用场景,这势必增加了公司的额外开支。前文已经提到,云从 科技 、旷视 科技 等销售费用率很高,尤其是职工薪酬占主要比例,主要是为了扩大业务区域、开拓客户而招兵买马,相应的费用不断增长。

    人工智能产业链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三大环节,其中目前以旷视 科技 、云天励飞等为代表的企业多为技术层公司,主要通过开发相关算法赋能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等应用场景。目前中国的AI产业相比美国,差距在于第一是基础层实力偏弱,尤其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芯片、传感器等领域的公司太少,而且华为等部分企业因为实体清单影响,经营遭遇困难:

    云从 科技 、旷视 科技 等相继布局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层,但更多的企业处于应用层,参照互联网公司,应用层的竞争会更加激烈,技术实力不佳、综合能力不足的公司会逐渐掉队。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与美国的谷歌、亚马逊和微软等类似,华为、腾讯和阿里巴巴等巨头的加入让人工智能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华为、腾讯等公司拥有打通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的能力,而且在技术、研发、客户、市场等方面拥有云从 科技 等难以撼动的优势,因此势必给这些公司带来巨大压力。

    从目前产业发展现状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曲线来看,其已到了从技术转向大规模应用的关键节点,目前如何规模化落地成为行业痛点。不过对云从 科技 、旷视 科技 等这些资本一路输血充大的公司来说,现在紧迫的事情是如何通过上市在补血的同时还让曾经的投资者退出,毕竟这么多年下来它们等不及了。

    万一所投公司倒闭了,一切都打水漂了。

    二、国家认定首批动漫企业百家

    认证的动漫企业名单

    央视动画有限公司

    北京辉煌动画公司

    北京卡酷全卡通动漫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水晶石影视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随手互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梦幻动画科技有限公司

    华益天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千雅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万方幸星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魔屏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阳光加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妙音动漫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神笔动画制作有限公司

    北京百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迪生通博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洋洋兔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华映星球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华娱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开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龙文鼎盛国际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东方万象文化有限公司

    北京蓝月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三浦灵狐动画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浩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动漫梦工厂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天津神界漫画有限公司

    天津画国人动漫创意有限公司

    天津福丰达影视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天津天影动画有限公司

    天津市灵感创然动画制作有限公司

    天津市仁永影视动画制作传播有限公司

    天津市豪峰动画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精英影视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极限科技有限公司

    石家庄市深度动画科技有限公司

    山西创影影视动画有限公司

    山西汇众动漫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蒙古东联影视动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大连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长春市铭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黑龙江新洋科技有限公司

    哈尔滨智慧动画艺术有限公司

    牡丹江大鹏盛艺影视动画有限公司

    上海水木动画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今日动画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江苏久通动漫产业有限公司

    常州安利动画有限公司

    常州渔夫动漫有限公司

    常州龙腾视景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常州索奥影视动画有限公司

    常州宏图动画有限公司

    常州恐龙园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常州银河动漫发展有限公司

    常州卡龙影视动画产业有限公司

    常州卡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常州三浦灵狐动漫产业有限公司

    常州仁永影视动画有限公司

    常州浩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常州水木数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常州中广笑一笑影视动漫制作有限公司

    浙江中南集团卡通影视有限公司

    杭州九越数字动画有限公司

    杭州新石器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金豹动画设计有限公司

    福州五彩动漫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泰豪集团江西动漫产业有限公司

    江西慧谷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江西泛美动画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萍乡市开天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天乐动画影视发展有限公司

    郑州小樱桃卡通艺术有限公司

    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宏梦卡通传播有限公司

    湖南金鹰卡通有限公司

    湖南山猫卡通有限公司

    湖南互动传媒有限公司

    湖南哆咪七彩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湖南盈博数码卡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湖南九天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湖南金鹿梦场影视传媒文化有限公司

    湖南浩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湖南蓝猫卡通传媒有限公司

    广东宇航鼠动漫有限公司

    广州漫友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广州奥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深圳市深动力动画设计有限公司

    深圳华强数字动漫有限公司

    深圳市点石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盈富通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哈哈动漫文化传播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精锐动画有限公司

    成都牧鹰数码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成都精英设计制作有限公司

    贵州绘纹信息传媒有限公司

    陕西嘉荷空间图像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新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长风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西安创梦数码有限公司

    西安市亿利达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三、求几个思科金牌银牌代理商的公司名字,联系方式,地址。。。越详细越好,越多越好!!!

    思科金牌、银牌代理商

    思科中国总代共三家:

    ------------------------------------------------------------------------------------------------

    北京晓通电子有限公司

    神州数码科技发展公司

    英迈国际(中国)有限公司

    金牌共四十六家:

    ------------------------------------------------------------------------------------------------

    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SHANGHAI WONDERS INFORMATION CO.,LTD.

    上海华讯网络系统有限公司 ECCOM Network System Ltd.

    上海金陵时威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Shanghai Shiwei Network System Engineering Co., Ltd.

    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Shenyang Neu-Alpine Software Co., Ltd.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 China Hewlett-Packard Co., Ltd. (Beijing Head Office)

    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Unihub China Information

    中联电脑(国际)有限公司 VANDA COMPUTER & EQUIPMENT CO., LTD.

    云南南天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YUNNAN NANTIA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CO., LTD

    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AsiaInfo Technologies (China), Inc.

    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 Bright Oceans Inter-Telecom Corporation

    北京先进数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DVANCED DIGITAL TECHNOLOGY COMPANY LTD

    北京合力金桥系统集成技术有限公司 Beijing Hollybridge Co,.Ltd

    北京同天科技有限公司 Town Sky International Limited

    北京四达时代通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Beijing Star Communic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北京天桥北大青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Tian Qiao Beida Jade Bird Sci-Te Co

    北京宏天德美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Beijing DMX Technologies Limited

    北京宝亮网智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Beijing Polybright Intellnet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北京市太极华青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Beijing TaijiHuaqing Info.System Co.,Ltd

    北京康达联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BEIJING COM-LINK INFORMATION & TECHNOLOGY CO

    北京新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Beijing Brilliance Technology Co.,Ltd.

    北京新脉远望科技有限公司 Beijing Cyberplus Technology Co., Ltd

    北京神州新桥科技有限公司 BEIJING SINO-BRIDGE TECHNOLOGY LTD

    北京能通万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BEIJING NTONG NETWORKS TECHNOLOGY CO LTD

    北鹰科技有限公司 North Eagle Technology Co., Ltd

    南京南大金利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Gold Leader Electronic Science & Tech. Co., Ltd.

    南京联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LINKAGE SYSTEM INTERGRATION CO., LTD.

    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 IBM China Company Limited

    威发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WAFER SYSTEMS (China) Ltd.

    宇广网络系统有限公司 EQUANT INTEGRATION SERVICES

    广东天图科技有限公司 Guangdong Grand Cycle TechnologyCo., Ltd.

    广州新华时代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Times Data System Co.,Ltd.

    方正奥德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Founder Order Computer System Co., Ltd.

    智汇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COMMVERGE SOLUTIONS (ASIA) CO LTD

    杭州荣志网络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HANGZHOU LONGZHI NETWORK SYSTEM

    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Wiscom System co.,Ltd

    浙江大学快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Zhejiang University Qwar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深圳市紫金支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SHENZHEN ZIJIN FULCRUM TECHNOLOGY CO., LTD.

    特灵达新时技术有限公司 Telindus Technology Co., Ltd.

    电讯盈科(北京)有限公司 PCCW BEIJING LTD

    神州数码集成系统有限公司 Digital China Holdings Limited

    科联集成有限公司 Computer And Technologies Integration Limited

    英思达计算机系统(深圳)有限公司 Shenzhen INFO-STAR Computer Systems Co.,Ltd.

    达科数据通讯中国/香港有限公司 Datacraft China/Hong Kong Limited

    金科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Goldtech Group Co.

    高威电信(广州)有限公司 Macroview Holding Co. Ltd

    黎明网络有限公司 Liming Networks Systems Co.,Ltd

    银牌共四十家:

    ------------------------------------------------------------------------------------------------

    AT&T (中国)有限公司 ATT CORP

    上海亚太蓝星计算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Shanghai Aisa&Pacific Lan Star Network Engineering Co., Ltd.

    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SHANGHAI BAOSIGHT SOFTWARE CO., LTD

    上海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Tim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上海玺辰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CGEN Information System Co.,Ltd.

    上海网赢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NetStar Group (China)

    上海致达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Shanghai Zenitek Information Industry Co.,Ltd

    上海邮电电脑有限公司 SHANGHAI P&T COMPUTER SYSTEM CO.,LTD.

    上海银欣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SHANGHAI YINXIN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中太数据通信有限公司 Zoom Networks Inc.

    北京中青旅海天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Beijing Cytsesky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北京华夏电通科技有限公司 BEIJING POWERCOM TECHNOLOGIES LTD

    北京威亚斯科技有限公司 Beijing viyas Co., Ltd

    北京威奥特信通科技有限公司 BEIJING WAYOUT TELECOM TECHNOLOGY CO.,LTD.

    北京宇信鸿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I Hitech Co.,Ltd.

    北京惠天九州科技有限公司 Beijing Huitian Xuye Technology Co.,Ltd.

    北京新宇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Xiamen Newsky Software Co., Ltd

    北京易诚智讯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Beijing INTELLICOM Technology Co.,Ltd

    北京网鼎系统集成有限责任公司 Winning Network System Integration Co., Ltd.

    北京联信永益科技有限公司 SUREKAM CORPORATION

    北京艾提科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BEIJING IT RESOURCES TELECOM TECHNOLOGY

    北京西门子通信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Siemen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td.,Beijing

    北京赛文世纪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BEIJING SEVE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

    北京龙翔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BEIJING LXD INFORMATION TECHONOGIES LTD.

    >华南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SINOBES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TD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TAIJI COMPUTER CORP.

    广东中实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GUANGDONG TRUSTO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广州市金税信息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GUANGZHOU KINTH COMPUTER CO LTD

    杭州怡德数码技术有限公司 HANGZHOU DELTEQ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浙江鸿程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ZHEJIANG HONGCHENG COMPUTER SYSTEM CO., LTD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LANGCHAO GROUP LTD.

    深圳市凌格科技有限公司 SHENZHEN LINK COMMUNICATION SYSTEM EQUIPMENT CO., LTD.

    深圳市和讯科技有限公司 Shenzhen Hicent Technology Ltd.

    深圳市新太科技有限公司 Shenzhen Suntek Technology Co.,Ltd

    深圳市方迪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Shenzhen fortune computer system co.,ltd

    深圳市颖众电脑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STEPTECH INC. (CHINA)

    现代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MODERN DEVICES LTD

    联想中望系统服务有限公司 China Weal Business Machinery Co., Ltd.

    西安海星计算机系统集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Xi’an Seastar Computer System Integration Tech.Co.,Ltd.

    重庆菲斯特信息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Chongqing First Information & Network Co.,Ltd

    四、谁有1995年至今互联网发展的资料!(互联网发展史)(互联网发展的特点)

    互 联 网 发 展 史

    1、什么是Internet?

    Internet是计算机交互网络的简称,又称网间网。它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全世界上不同地理位置的功能相对独立的数以千万计的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数据通信网。

    2、Internet的起源和发展

    Internet的最早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Def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由此,ARPAnet成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

    从六十年代起,由ARPA提供经费,联合计算机公司和大学共同研制而发展起来的ARPAnet网络。最初,ARPAnet主要是用于军事研究目的,它主要是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网络必须经受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的工作,一旦发生战争,当网络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击而失去工作能力时,网络的其他部分应能维持正常的通信工作。ARPAnet在技术上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TCP/IP协议簇的开发和利用。作为Internet的早期骨干网,ARPAnet的试验并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较好地解决了异种机网络互联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

    1983年,ARPAnet分裂为两部分,ARPAnet和纯军事用的MILNET。同时,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产生和逢勃发展对Internet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A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建立的NSFnet。NSF在全美国建立了按地区划分的计算机广域网并将这些地区网络和超级计算机中心互联起来。NFSnet于1990年6月彻底取代了ARPAnet而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

    NSFnet对Internet的最大贡献是使Internet向全社会开放,而不象以前的那样仅供计算机研究人员和政府机构使用。1990年9月,由Merit,IBM和MCI公司联合建立了一个非盈利的组织―先进网络科学公司ANS(Advanced Network &Science Inc.)。ANS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全美范围的T3级主干网,它能以45Mbps的速率传送数据。到1991年底,NSFnet的全部主干网都与ANS提供的T3级主干网相联通。

    Internet的第二次飞跃归功于Internet的商业化,商业机构一踏入Internet这一陌生世界,很快发现了它在通信、资料检索、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于是世界各地的无数企业纷纷涌入Internet,带来了Internet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飞跃。

    3、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及现状

    关于中国公用数据通信网 我国已建立了四大公用数据通信网,为我国Internet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通信网(ChinaPAC)。该网于1993年9月开通,1996年底已覆盖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和一部分发达地区的乡镇,与世界23个国家和地区的44个数据网互联。

    (2)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DDN)。该网于1994年开通,1996年底覆盖到3000个县级以上的城市和乡镇。我国的四大互联网的骨干大部分都是采用ChinaDDN。

    (3)中国公用帧中继网(ChinaFRN)。该网已在我国的8大区的省会城市设立了节点,向社会提供高速数据和多媒体通信。

    (4)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该网于1995年与Internet互联,物理节点覆盖30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个城市,业务范围覆盖所有电话通达的地区。1998年7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骨干网二期工程开始启动。二期工程将八个大区间的主干带宽扩充至155M,并且将八个大区的节点路由器全部换成千兆位路由器。

    2000年下半年,中国电信利用n*10Gbps DWDM和千兆位路由器技术,对ChinaNet进行了大规模扩容。目前,ChinaNet网络节点间的路由中继由155M提升到2.5Gbps,提速16倍,到2000年底ChinaNet国内总带宽已达800Gbps,到2001年3月份国际出口总带宽突破3Gbps。

    关于中国Internet的发展阶段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大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86.6-1993.3是研究试验阶段(E-mail Only)

    在此期间中国一些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开始研究Internet联网技术,并开展了科研课题和科技合作工作。这个阶段的网络应用仅限于小范围内的电子邮件服务,而且仅为少数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提供电子邮件服务。发展经历如下:

    1986 : Dial up (Terminal)

    1990 : X.25 (1989.11: CNPAC,1993.9: CHINAPAC)

    1993.3 : Leased Line(DECnet) (Email Only)

    第二阶段为1994.4至1996年,是起步阶段(Full Function Connection)

    1994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互联网,实现和Internet的TCP/IP连接,从而开通了Internet全功能服务。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互联网的国家。之后,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个互联网络项目在全国范围相继启动,互联网开始进入公众生活,并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96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已达20万,利用互联网开展的业务与应用逐步增多。

    第三阶段从1997年至今,是快速增长阶段。

    国内互联网用户数97年以后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增长到今天,上网用户已超过2000万。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1年6月30日,我国共有上网计算机约1002万台,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163万台,拨号上网计算机:839万台,上网用户约2650万人,其中专线上网的用户人数为454万,拨号上网的用户人数为1793万,同时使用专线与拨号的用户人数为403万。除计算机外同时使用其它设备(移动终端、信息家电)上网的用户人数为107万。CN下注册的域名128362个,WWW站点242739个,国际出口带宽3257Mbps。

    详情可参考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中国Internet发展大事记》。 中国目前有十家具有独立国际出入口线路的商用性互联网骨干单位,还有面向教育、科技、经贸等领域的非营利性互联网骨干单位。现在有600多家网络接入服务提供商(ISP),其中跨省经营的有200家左右。

    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近年来,中国先后启用了数个国际光缆系统。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中日、中韩、环球海底光缆系统、亚欧陆地光缆系统;正在建设的有:亚太2号海底光缆、中美海底光缆、亚欧海底光缆。1999年共有13条国内干线光缆投入使用或试运行。光缆总长100万公里。国内互联网骨干网络对原有信道全面扩容,中继电路以155M为主。随着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广泛应用于光通信建设,互联网骨干网带宽可达2.5G-40G。

    据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冷荣泉介绍,我国因特网骨干网从1996年至今已经历了3个阶段:1996年之前,多数采用64K至2M传输通道;1997年至1999年多为2M至115M的通道;2000年到2001年从115M跳到了2.5G;从2002年开始,将逐步进入10G时代。

    2002年1月11日,中国电信上海―杭州10G IP over DWDM建成开通,该通道所构建的长途波分复用传输系统,采用了思科公司长途波分复用系统和系列高速互联网路由器。这一系统已被世界各地的大型电信运营商用于构建规模庞大、运行快速稳定的“IP+Optical”网络,并被证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先进性。这条全国最宽的数据通信通道的开通,标志着我国因特网骨干传输网从2.5G步入10G时代,标志着中国电信数据传输能力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电信的数据网已经成为真正的高速数据网络、海量带宽网。

    关于中国十大互联网简况

    目前我国有10家网络运营商(即十大互联网络单位),有200家左右有跨省经营资格的网络服务提供商(ISP)。十大互联网络单位分别是:

    (1)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 (2)中国科技网(CSTNET)

    (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4)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已并入网通)

    (5)中国联通互联网(UNINET) (6)中国网通公用互联网(CNCNET)

    (7)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 (8)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CIETNET)

    (9)中国长城互联网(CGWNET) (10)中国卫星集团互联网(CSNET)

    其中非营利单位有四家:中国科技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和中国长城互联网。这十大互联网络单位都拥有独立的国际出口。调查显示,截止2001年9月30日,我国的国际出口带宽总和已达到5724M(见下图,未包括中国长城互联网的国际出口带宽数据),与CNNIC在2001年1月的互联网统计调查报告中公布的2799M相比,我国大陆在短短9个月的时间里,国际出口带宽增加了2925M,增幅为105%。其中,与美国相连的有4023M(占70.3%),与日本相连的有314M,与韩国相连的有251M,与中国香港相连的有749M,与中国澳门相连的有14M,还与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相连。另外,这十大互联网络单位与国家互联网交换中心(NAP)之间的连接带宽也达到3558M。我国十大互联网单位之间的相互连接带宽数,以及我国部分ISP与十大互联网单位之间的连接带宽数和国际出口带宽情况请参考中国互联网联接带宽Flash图。

    4、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给全世界带来了非同寻常的机遇。人类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当前正在迈进信息社会。信息作为继材料、能源之后的又一重要战略资源,它的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取得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它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

    首先,网络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使得社会的各种资源得以共享。

    其次,网络创造出了更多的机会,可以有效地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有力地拉动消费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生产力进步。

    第三,网络也为各个层次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互联网的确创造了一个奇迹,但在奇迹背后,存在着日益突出的问题,给人们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比如,信息贫富差距开始扩大,财富分配出现不平等;网络的开放性和全球化,促进了人类知识的共享和经济的全球化。但也使得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成为非常严峻的问题;网络的竞争已成为国家间和企业间高技术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网络带来信息的全球性流通,也加剧了文化渗透,各国都在为捍卫自己的网络文化而努力。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如何使得这种厚重的文化在网络上得以延伸,这个问题显得尤其突出。

    5、Internet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Internet发展经历了研究网、运行网和商业网3个阶段。至今,全世界没有人能够知道Internet的确切规模。Internet正以当初人们始料不及的惊人速度向前发展,今天的Internet已经从各个方面逐渐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人们可以随时从网上了解当天最新的天气信息、新闻动态和旅游信息,可看到当天的报纸和最新杂志,可以足不出户在家里炒股、网上购物、收发电子邮件,享受远程医疗和远程教育等等。

    Internet的意义并不在于它的规模,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全球性的信息基础设施。当今世界正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信息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发达国家的新的支柱产业,成为推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新的源动力,并且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特别是近几年来国际互联网络及其应用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并且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Internet已经构成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和未来信息社会的蓝图。纵观Internet的发展史,可以看出Internet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运营产业化

    以Internet运营为产业的企业迅速崛起,从1995年5月开始,多年资助Internet研究开发的美国科学基金会(NSF)退出Internet,把NFSnet的经营权转交给美国3家最大的私营电信公司(即Sprint、MCI和ANS),这是Internet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

    2)应用商业化

    随着Internet对商业应用的开放,它已成为一种十分出色的电子化商业媒介。众多公司、企业不仅把它作为市场销售和客户支持的重要手段,而且把它作为传真、快递及其他通信手段的廉价替代品,借以形成与全球客户保持联系和降低日常的运营成本。如:电子邮件、IP电话、网络传真、VPN和电子商务等等的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便是最好例证。

    3)互联全球化

    Internet虽然已有三十来年的发展历史,但早期主要是限于美国国内的科研机构、政府机构和它的盟国范围内使用。现在不一样了,随着各国纷纷提出适合本国国情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已迅速形成了世界性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热潮,各个国家都在以最快的速度接入Internet。

    4)互联宽带化

    随着网络基础的改善、用户接入方面新技术的采用、接入方式的多样化和运营商服务能力的提高,接入网速率慢形成的瓶颈问题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上网速度将会更快,带宽瓶颈约束将会消除,互联必然宽带化,从而促进更多的应用在网上实现,并能满足用户多方面的网络需求。

    5)多业务综合平台化、智能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将成为图像、话音和数据“三网合一”的多媒体业务综合平台,并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公务、电子医务、电子教学等交叉融合。十到二十年内,互联网将超过报刊、广播和电视的影响力,逐渐形成“第四媒体”。

    综上所述,随着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趋势的加强,未来的互联网将是一个真正的多网合一、多业务综合平台和智能化的平台,未来的互联网是移动+IP+广播多媒体的网络世界,它能融合现今所有的通信业务,并能推动新业务的迅猛发展,给整个信息技术产业带来一场革命。

    1.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史

    世界互联网发展史

    ※196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伦纳德.克兰罗克(Leonard Kleinrock)博士发表了分组交换技术的论文,该技术后来成了互联网的标准通信方式。

    ※1969年:美国国防部开始起动具有抗核打击性的计算机网络开发计划“ARPANET”。

    ※1971年:位于美国剑桥的BBN科技公司的工程师雷.汤姆林森(Ray Tomlinson)开发出了电子邮件。此后ARPANET的技术开始向大学等研究机构普及。

    ※1983年:ARPANET宣布将把过去的通信协议“NCP(网络控制协议)”向新协议“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过渡。

    ※1988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学生(当时)史蒂夫.多那(Steve Dorner)开始开发电子邮件软件“Eudora”。

    ※1991年:CERN(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提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开发出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他还开发出了极其简单的浏览器(浏览软件)。此后互联网开始向社会大众普及。

    ※1993年:伊利诺斯大学美国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的学生马克.安德里森(Mark Andreesen)等人开发出了真正的浏览器“Mosaic”。该软件后来被作为Netscape Navigator推向市场。此后互联网开始得以爆炸性普及。

    ※正是因为通过采用具有扩展性的通信协议TCP/IP,才能够将不同网络相互连接。因此,开发TCP/IP协议的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学生(当时)文顿.瑟夫(Vinton G. Cerf)等如今甚至被誉为“互联网之父”。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

    ※1987年,北京大学的钱天白教授向德国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当时中国还未加入互联网。

    ※1991年10月,在中美高能物理年会上,美方发言人怀特·托基提出把中国纳入互联网络的合作计划。

    ※1994年3月,中国终于获准加入互联网,并在同年5月完成全部中国联网工作。

    ※1995年5月,张树新创立第一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瀛海威,中国的普通百姓开始进入互联网络。

    ※2000年4-7月,中国三大门户网站搜狐、新浪、网易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

    ※2002年第二季度,搜狐率先宣布盈利,宣布互联网的春天已经来临。

    2.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现状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调查数据,截止到2003年6月30日,中国互联网网民已达6800万,半年内增长了890万。

    在网民的特征结构方面 ,男性、未婚、25岁以下、大专及以下、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含无收入)网民的比例继续在网民各特征数据中占据相对主要地位 ;在职业方面,学生、专业技术人员仍然是网民主体 ;在行业方面,教育、制造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批发和零售业、IT业是网民的主要分布行业 ;但同时可以看到,网民在特征结构上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在网民的上网途径方面,家中仍然是网民上网的主要地点;上网设备主要是台式计算机,但同时采用其他上网设备的网民日趋增多;拨号上网是网民上网的主要方式,但专线、宽带等其他上网方式继续得到发展,其中宽带(ADSL、CABLE MODEM等)上网用户数达980万,上网方式进一步多元化。

    在网民的上网行为方面,晚上八、九点钟仍然是网民上网的最高峰期;网民每周的上网时间分别为13.0小时和4.1天,呈增加的趋势;绝大部分网民每月实际花费的上网费用在100元以内,比例值达68.0%,但该比例和以往相比有所下降;网民平均拥有的电子邮箱帐号数和以往相比基本未变,电子邮箱总数和免费的邮箱数分别为1.5和1.3;用户每周收发的邮件数和2003年1月的统计数据相比呈减少状态,分别达到7.2和5.3,但收到的垃圾邮件数继续呈增加趋势,达8.9封/周;网民的上网目的主要是获取信息和休闲娱乐,比例值分别为46.9%和28.6%,网民的上网目的开始多样化。

    单位:万

    当前的中国互联网正呈现出十大发展新趋势:

    ※趋势一:从玩网到用网,网民概念发生突变,网民增长进入“雪崩”期。

    ※趋势二:门户网站已经盈利,“眼球经济”让掌声再次响起来。

    ※趋势三:产业网站、实业网站异军突起,网络经济有望在漫长的低谷徘徊后冲出拐点。

    ※趋势四:网络宽带建设风起云涌,分发存储发展迅猛,网络瓶颈节节打通。

    ※趋势五:从资源枯竭到信息海洋,网上信息源飞速增长,“内容为王”时代正在到来。

    ※趋势六:网络收费全面启动,网站经营步向务实,互联网“收费时代”已经到来。

    ※趋势七:信息化浪潮刺激巨大需求,互联网成了国民经济发展新增点。

    ※趋势八:资本市场去而复返,第二波投资潮青睐务实企业。

    ※趋势九:合纵连横,中国互联网处于大兼并前夜。

    ※趋势十:构建产业链,营造生态圈,网络经济有望在局部突出重围。

    3.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将来

    美国等国家正在率先发起研究建设下一代互联网,与现在的互联网相比,下一代互联网将:

    更快:下一代互联网将比现在的网络传输速度提高1000至10000倍。

    更大:下一代号互联网将逐渐放弃IPV4,启用IPV6地址协议,这样,原来有限的IP地址将变得无限丰富,大得可以给地球上的每一颗沙粒配备一个IP地址,这样,你家庭中的每一个东西都可以分配一个IP,真正让数字化生活变成现实。

    更安全:目前困扰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大量隐患将在下一代互联网中得到有效控制,不会象现在这样束手无策。

    在下一代互联网,真正的数字化时代将来临,家庭中的每一个物件都将可能分配一个IP地址,都将进入网络世界,所有的一切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调控,它带给人类的,不仅仅是一种变化,而是一种质变。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祝好运!

    以上就是关于杭州盈图科技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杭州瑞德建材有限公司(杭州瑞德建材有限公司产品)

    杭州滨江直播公司(杭州滨江主播)

    杭州哪个区发展前景好(杭州哪个区发展前景好一点)

    手机静音了为什么还有震动的声音(手机静音了为什么还有震动的声音怎么回事)

    哪一项不是批发商的职能(哪一项不是批发商的职能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