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东谷创业园现状如何(杭州东谷创业园有哪些公司)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杭州东谷创业园现状如何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萧山科技城创业谷在国家高新区内吗
萧山科技城创业谷是在国家高新区内的。因为根据地图进行查询可知萧山科技城创业谷是位于在国家高新区里面的。
二、杭州有哪些工业园区
1.杭州工业园区如下:
(1)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0年,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开发区,是集工业园区、高教园区、出口加工区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也是杭州市三大副城之一,委托管理下沙和白杨两个街道,辖区人口约45万人。
(2)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杭州高新区(滨江)由杭州国家高新区、杭州市滨江区两区管理体制整合而成,总面积约92平方公里。高新区建于1990年,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启动区块位于钱塘江北原文教区一带,是高新区的发祥地,也是高新技术的创新源和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大孵化器。
滨江区设立于1996年12月位于钱塘江南岸,下辖3个街道,现有51 个社区,常住人口32万。
(3)杭州江东工业园区
杭州江东工业园区创办于2001年,由国家级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开发建设。2006年4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为省级开发区。
(4)浙江桐庐经济开发区
浙江桐庐经济开发区于1994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总面积总面积141.3平方公里,下辖分水区块、富春江区块、横村区块、瑶琳区块和桐君区块。开发区建设始终坚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要求,倾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5)杭州出口加工区
杭州出口加工区,浙江杭州出口加工区是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大陆第一批出口加工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东部的国家级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2001年5月18日经过国家八部委联合验收,正式封关运作,封关面积2.007KM2。
扩展资料:
1.杭州高新区(滨江):
由杭州国家高新区、杭州市滨江区两区管理体制整合而成,总面积约92平方公里。高新区建于1990年,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启动区块位于钱塘江北原文教区一带,是高新区的发祥地,也是高新技术的创新源和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大孵化器。
滨江区设立于1996年12月位于钱塘江南岸,下辖3个街道,现有51 个社区,常住人口32万。2002年6月两区管理体制调整,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既按开发区模式运作,又行使地方党委、政府职能,开启了建设发展的新时期。
建区以来,杭州高新区(滨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发挥体制、机制、管理、服务、区位等优势,吸引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环境,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培育内生增长和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
根据2014年7月科技部公布的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杭州高新区位列第五,跻身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
连续三年在浙江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一,成为浙江省最重要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杭州高新区(滨江)全力打造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区、示范区——“智慧e谷”。始终坚持把“高”和“新”作为产业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了从关键控制芯片设计,到传感器和终端设备制造,到网络通信设备、信息软件开发、物联网系统集成以及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智慧医疗等运用,再到网络运营服务、大数据平台的全产业链和技术体系。
培育壮大了阿里巴巴、华三通信、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中控集团、聚光科技等一大批骨干企业,引领和带动了杭州乃至浙江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
2.杭州:
简称“杭”,浙江省省会,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副省级市,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环杭州湾大湾区城市、杭州都市圈城市 、中国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之一。
截至2017年,杭州下辖10个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6853.57平方千米(包含钱塘江水域面积,钱塘江河海分界线采用海盐澉浦—余姚西三闸连线) ,常住人口946.8万人,城镇化率76.8%。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832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17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2844家。
杭州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杭州得益于京杭运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发达的丝绸和粮食产业,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商业集散中心。
后来依托沪杭铁路等铁路线路的通车以及上海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带动,轻工业发展迅速。新世纪以来,随着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业的带动,互联网经济成为杭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杭州人文古迹众多,西湖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以及流传下来的许多故事传说成为杭州文化代表。
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2022年亚运会将在杭州举办。2018年1月,杭州入选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排第7位。
3.位置境域: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部,浙江省北部,东临杭州湾,与绍兴市相接,西南与衢州市相接,北与湖州市、嘉兴市毗邻,西南与安徽省黄山市交界,西北与安徽省宣城市交接。
地理坐标为坐标为东经118°21′-120°30′,北纬29°11′-30°33′。市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0°12′,北纬30°16′。
杭州的城市原点(零公里标志)设在上城区紫薇园坐标原点。紫薇园坐标原点从1913年开始就作为杭州市的中心。城市内的建筑、道路、水系及名胜古迹,都可根据该原点标出方位和与原点的距离。
4.水系分布:
杭州有着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环境。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水库占8%,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和以大涌潮闻名的钱塘江穿过。 [26]
5.气候特征:
杭州处于亚热带季风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气温17.8℃,平均相对湿度70.3%,年降水量1454毫米,年日照时数1765小时。夏季气候炎热,湿润,是新四大火炉之一。 相反,冬季寒冷,干燥。春秋两季气候宜人,是观光旅游的黄金季节。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杭州
三、杭州的区位特征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副省级城市。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
紧邻长三角中心城市上海给杭州带来了丰富的投资创业的机会。拟于2009年建成的沪杭快速轨道交通网将使两地的时空距离缩短到40分钟之内,3条铁路以及4条高速公路与上海对接,将进一步增强沪杭的“同城效应”,有助于承接和放大上海的要素辐射,主动接受上海部分产业的嫁接和转移,形成“优势互补,错位竞争”的密切关系。首先,邻近上海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发展杭州
的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天堂硅谷。高新技术产业的根本是人才,而上海汇聚了无数全国乃至世界性的各专业各层次的人才,拥有雄厚的人才储备和科研资源。在杭创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得以充分利用杭州和上海的科研资源,为自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从现状看,杭州业已吸引了全国30%的软件产业,成为全国十大软件产业化基地之一,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和国家推进信息化综合试点。杭州高新技术园区内建有国家级软件园和留学生创业园,已形成以微电子、信息通讯、生物工程等高科技行业为主的格局,吸引了包括东芝笔记本电脑生产线、诺基亚全球研发中心等在内的世界500强企业中的37家落户杭州,而且大都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其次,邻近上海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先进制造业。杭州工业目前以加工工业为主,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优势的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电子通信和纺织服装等支柱产业,初步具备向现代制造业基地迈进的条件,完全有可能利用京杭大运河以及紧邻舟山、宁波、上海港的航运优势,利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的航空优势,利用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和铁路优势,以及良好的制造业基础,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虽然杭州土地资源稀缺,但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先进制造业却仍可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旅游休闲城市的明确定位下,杭州大力进行了城市内部和外部的路网建设,形成纵横交错的公路内网与外网。市区道路33929工程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建成了复兴立交、文晖立交、望江立交和上塘路高架等一大批道路桥梁,连接城市东西部的德胜路快速通路也已经筹建,城区路网布局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而全长100多公里的绕城高速公路则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此外,杭州还进行了和周边县、市乃至安徽省的路网改造,掀起旅游西进的热潮。其中,杭千高速公路是杭州建设“一小时半交通圈”,打造“一小时半旅游圈”,构筑“一小时半经济圈”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它建建后,杭州将与周边县市都通上高速公路。同时,杭千高速公路与杭徽高速公路一起,把“三江两湖一山”旅游景点连为一体,形成一条快速旅游通道,大大缩短杭州东西部的距离。杭州旅游休闲资源和周边旅游资源互相捆绑的合作优势,配合杭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政府投入2000多亿元建造“健康、活力、文明、谐美”的生态城市的决心,共同营造了旅游业、会展业、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旅游、会展、休闲、文化产业以及相配套的服装、食品等都市工业都将在这个被联合国评为“国际花园城市”的地方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对杭州在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的地位构成强有力竞争的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兴建,该大桥使宁波等地不必绕道杭州,直接和上海联系,将分流一部分资源。但是杭州拥有深而广的经济发展的腹地空间,金华、衢州、建德、淳安,乃至皖南地区,均系杭州经济发展的更大腹地,随着发达的高速公路网的建造,杭州对这些城市的“向心力”不断增长,吸引了源源不断的次长三角地区各类资本来杭州投资创业。
资料来源于网络,非原创。
四、杭州旅游度假
区域概况
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是国务院1992年10月批准建立的十二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位于杭州市区西南,南频钱塘江,北依五云山,总面积9.88平方公里。主要建成有宋城、未来世界、杭州西湖国际高尔夫场三大主题项目和九溪玫瑰园等一批度假单元。
地理环境
度假区位于杭州市西湖区上泗地区,区域总面积为26.66平方公里。度假区与西湖风景名胜区毗邻,东临钱塘江,西靠龙坞、灵山风景区,地势开阔平整。区域外围,东南方向面临宽阔雄伟的钱塘江景,西北面是丘陵山地,现状地形平整,少起伏,地势较低。
自然环境
(1) 气候条件:
度假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具有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的特点,常年风向为偏北东北风,年均降雨量在1375毫米,年平均降雨天数为153.7天,平均日照时数1859.7小时,平均气温16。2C。年均无霜期245天,初霜期在11月中旬,终霜期在3月中旬。
(2) 地质地貌:
度假区北部为山麓低丘地,地质基岩多为泥盆纪的千里岗砂岩,坡度标高12.5米(黄海);南部为钱塘江淤积平原,平地标高为6.4米。钱塘江的水质基本上达到A类水质标准。
交通
目前有之江路、灵梅隧道和绕城公路相连,通达市区非常通滨江区、萧山区和萧山国际机场。
之江路--往东沿钱塘江,经六和塔可至杭州市区; 320国道--往西经受降至富阳; 灵梅遂道--往北经梅家坞和隧道,可至灵隐再达市区; 杭富公路--往南经灵山至富阳市; 绕城公路--往北至留下,往东跨江经闻堰至萧山,在本区全程高架跨越,与区内道路 立体交叉; 之江大桥--往东跨江经浦沿至萧山; 轻轨线(规划中)--往东经之江大桥跨江至萧山,往西至富阳并与杭州市经轨线连接 ,停靠站在中心十字西侧; 水上航线--钱塘江边开辟度假区专用码头。
区内交通
[1]度假区内部干道(规划中)采取环路,环路是联系各功能区块的主通道。绕城公路是快速高架干道。此外,还有度假区专设的游览车道、自行车道、步行道和马车道。
在度假区出入口、轻轨终点站均设有停车场地,在会议中心、庆典公园、水上公园、和度假中心均设有大型停车场。 之江西路在度假区北部横贯东西,连接高尔夫球场。 主环路林荫道,自由弯曲将各功能区串联起来。 支路--各功能区块内部的道路。 自行车道--建立一个便利的非机动车系统。 步行系统--以江滨风景线及商业步行街特色的步行系统。 区内轻轨系统--今后沿林荫环路外侧设立区内轻轨系统。
据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相关负责人透露,近年来,累计投入开发建设资金约32亿元,去年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亿元。实施了珊瑚沙、象山、午山、凌家桥、方家畈、村口等六大农居点建设工程,建成农居34万平方米,在建农居28万平方米,基本满足拆迁安置的需要。开工建设20余条道路,建成之浦路、科海路(一期)、杭富路等13条道路,总长约21公里。抓好上下水、电力、通讯等配套管网建设,度假区南片1#污水泵站已基本建成,转塘污水泵站、转塘自来水泵站、电力杆线上改下等项目都在全面建设中,双流公园也已建成向市民开放。
之江度假区经发局:“五·一”黄金周接待游客超18万人次,门票收入逾千万元
五一黄金周期间,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活动丰富多彩,游人如织,秩序良好,顺利实现了“健康、安全、秩序、质量”四统一的工作目标。“宋城”共接待游客17.925万人次,黄金周的门票收入首次突破1000万元。西湖国际高尔夫球场接待省内外球友休闲打球1229人次;华庭云栖度假酒店、东方苑等共接待游客1500余人次。据了解,节日期间度假区游客人数最多的一天是5月2日,达4.2万人次,门票收入达240万元,外地自驾旅游的散客数量明显呈上升趋势。
民俗文化游是度假区旅游的一大看点。重塑《清明上河图》意境、再现宋代汴京和临安京都繁华的“宋城”景区,长假期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五·一”期间观看《宋城千古情》演出的游客超过 5.8万人次,创该演出游客接待量新高。时尚健康的高尔夫球是度假区旅游的一大亮点。西湖国际高尔夫的9洞灯光球场、扩建一新的会馆、果岭改造工程后更优良的球会草坪品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高尔夫爱好者踊跃参加,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应。华庭云栖度假酒店作为之江度假区第一家按五星级标准建造的旅游度假型酒店,在五一黄金周迎来各地游客计1300余人次,客房入住率突破50%,这对于“五星级”大酒店,无论在哪儿都是眼前一亮的统计数字!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在假期的时候到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休闲游玩,人气不断飙升。
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负责人如数家珍地谈起该地区今天和明天的建设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对之江地区未来的建设信心十足。他告诉我们,至2010年末,我区预算将投入建设资金共约76.48亿元。其中将投入度假区建设资金41.47亿元,投入转塘经济园区建设资金9.68亿元,投入转塘集镇改造建设资金25.32亿元。他向记者描绘了这样的一幅生态一流、风景优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生活富裕的旅游休闲度假之地的美好愿景:至2010年末,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将在道路建设、农居建设、河道整治、自来水并网、电力上改下等方面进行大规模建设,新建道路64条,总计81.7公里;基本建成农居点7处,总建筑面积175.6万平方米;新建、拓宽及整治河道18条,全长47540米;新增道路两侧和河道两岸各15米及规划绿地544.4万平方米;建成投产污水泵站5座;完成5回路220KV、7回路110KV电力杆线上改下;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7座,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以及广场、公交中心、公共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3.46亿元。
从这番描摹中,分明看见了未来美好的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甚至是正在建设发展中的转塘新区。当前,在这一区域无论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景观环境建设,还是经济建设,处处是建设者的身影,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日新月异,完全称得上是“一日千里大发展”。
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发展趋势
董清源: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局、房管局局长
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全国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开发区之一,南濒钱塘江,北依五云山,为“三江两湖”(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西湖、千岛湖)风景名胜区的最佳接合部,2004年8月,将转塘镇纳入之江度假区,使度假区面积扩大至50.68平方公里。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之江度假区已建成宋城、未来世界、西湖国际高尔夫球场等三大主题旅游项目和云栖假日酒店、东方苑休闲中心等9个度假地,以及九溪玫瑰园、南都高尔夫别墅等一批高档住宅。作为一个区块,之江度假区房产一级市场和二手房市场房售交易均价全市最高。
下一阶段,打响“旅游休闲、文化创业、生态人居、和谐创业”四大区域品牌,着力引进和培育“旅游休闲、文化创意、高端商务、度假房产”等四大标志性产业,带动度假区“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配套产业的联动发展。
2006年着重抓好休闲世界度假村、阳明谷度假村等旅游度假项目建设,力争开工建设“冰世界主题公园”、“极地海洋主题公园”、“之江网球中心”和商务中心,推进会议中心、会展中心、会议度假村、美食度假村、花卉博览城、钱币博物馆等项目。相信,随着这些项目的陆续建成,之江度假区必将成为浙江乃至整个长三角的旅游度假胜地。
转塘规划定为旅游中心镇,逐步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生态型旅游休闲城镇,成为市区西部地区旅游服务、旅游集散、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教育培训、高尚住宅和商务办公的基地。转塘有山有水,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有望江山、狮子山、凤凰山和象山等;东临钱塘江,镇内有团结浦、杜家浦(沿山河)、二轻浦等河道。中国美术学院象山中心校区已建成一期,目前正在进行二期建设。另外,浙江工业大学之江校区、西湖职高、杭州市农业科学院落户转塘。这些,都为转塘提供了很好的人文环境;规划中,转塘有一所高级中学(杭七中)、两所初中、四所小学、四所幼儿园;另外,西湖区第二医院、省人民医院望江山分院也可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
休闲城市与之江转塘区域的发展定位
汤海孺: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之江转塘地区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东方魅力之都杭州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规划,之江板块将打造成为长三角旅游休闲基地,长三角文化创意基地,高品质生态人居家园和大都市和谐创业示范区,大致从以下五方面来进行:
1.打造成为杭州“东方休闲之都”的重要标志区。重点发展主题休闲、都市运动、生态疗养等休闲旅游产品。其中,①之江路沿线和之浦路沿线发展主题休闲区,重点开发现代主题公园和会议度假旅游。②在沿江建设以度假娱乐、都市体育为一体的高档休闲区,与西湖国际高尔夫球场、大清谷生态休闲区相呼应,包括建设沿江星级度假酒店、运动休闲中心、康体保健中心、销品茂、之江航空俱乐部。③在转塘西部建设生态疗养中心(疗养院、老年公寓)、休闲教育培训基地,形成西部生态休闲区。④完善度假区———转塘发展中心的交通集散,酒店住宿、旅游购物等功能,建设旅游集散中心、转塘休闲度假酒店群、大型商业中心、南宋钱币博物馆、休闲旅游街区。
2.打造长三角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以中国美院为依托,设立艺术创作、创意设计、动漫影视制作、艺术品展示交易、产业公共服务五大区块,其中:①美院北路以北、象山路以东区域为艺术创作区,②在美院以南转塘路以北设立创意设计区③依托美院国家动画教育研究基地和宋城影视基地发展动漫创作和展示④在艺术创作区以西设立文化展示交易区,⑤在美院东面杭富路以东绕城公路以内建立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区,
3.打造杭州大都市商务经济的重要载体。积极发展总部经济、研发、会展、金融中介服务商务产业。规划在建设转塘科技经济园东北区块设立科技型企业总部基地、在320国道以南、绕城高速以东和之浦路以西设立总部经济发展区,在其东面配套设立金融中介服务区,配合杭州会展产业发展,设立沿江商务会展区,重点实施国际会议中心和商务中心等项目。
4.打造杭州大都市度假房产的核心区域。①开发之江路高档度假房产。②结合转塘集镇建设开发望江山、象山以南地块,形成转塘精品住宅房产群。③结合创意产业发展,开发西部高档住宅区块,在望江山公园西北面形成文化艺术群落。
5.打造杭州生态型产业的发展区。①以浙江华人生命科技园、杭州卷烟厂等项目为起点,大力发展信息软件、生物医药、卷烟制造等科技型工业,成为杭州高技术产业的重要延伸区。②扶持发展蔬菜、花卉、苗木、水产、茶叶、食用菌等特色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成为杭州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示范区。③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
中国美院与之江旅游度假区休闲人居业关系
高法根: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
中国美术学院与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及转塘象山自然成缘。中国美术学院选择转塘象山建设中心校区,一是因为转塘象山山水秀美,其自然生态良好,既有城镇气息,又有田丰林茂之野。少城市喧嚣,多青山绿水,为艺术家建设家园之地;二是此地毗邻杭州主城区,对于中国美术学院来说,无论是近期办学和长期发展,都较适宜;三是整个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的规划既大气开放,又精致和谐,中国美术学院在此建设一个布局合理、建筑别致、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校园有着良好的整体条件。
中国美术学院与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暨转塘相互依存,互相支持、共同发展。中国美术学院象山中心校区的建设,至2008年将基本完成,那时有公共艺术与教育学院、传媒动画学院、建筑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及与之相关的基础教学部及涵盖10几个设计和公共艺术的专业,还有各专业相关的研究、开发机构。2008年后,中国美术学院将有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成教生、高职生、附中生8000多人,教职员工近千人活跃在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其必然带动该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她即将形成的文化产业会在该区域的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质量改善及人文环境优化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①提升区域的知名度,扩大区域的外围影响,促进区域资源增值。②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文明。③加快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完善,给区域经济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④带动该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校区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艺术氛围,将吸引国内外学者游人纷至沓来,其必将推动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旅游业的发展。
中国美术学院无疑已成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最亮的名片。其象山中心校区既是艺术人才成长的摇篮、艺术家的家园,也是坐落于杭州三江两湖之间,集教学、创作、科研、生产为一园,融人文艺术和山水于一体的文化重地。
打造品位房产,之江区块得天独厚
赵杭生: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
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1992年至1999年间,这个阶段是启动阶段,在度假区主要建成了宋城、未来世界等一批主题旅游项目和房产项目的启动。第二阶段是在2000年至2005年间,这一阶段是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房产项目的开发,包括玫瑰园、云栖蝶谷等中高档楼盘的相继建成,使整个区域有了很大的提升。第三阶段是在2006年至2010年间,这一阶段是功能全面形成,价值全面提升飞速发展阶段;杭州休闲之都定位的确立,西博会、休博会和世博会的相继举办,再加上沪杭磁悬浮的开通,将给这一区块带来无限商机。
和谐人居,山水典范
叶晓龙:西房集团董事长
之江度假区转塘的和谐发展包括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和谐发展等三个方面。在西房云溪香山项目实践上,希望能在之江度假区转塘重建一种真正的生活形态,一种自然、休闲的悠居样本,主要着眼处理好与三个方面的和谐关系:
第一个层面:就是人与人的和谐。现代社会交流越来越受到重视。社区的建设必须营造出能让不同阶级、不同地位、不同收入的人都能够比较好地接受的、自然地平等相处的公共环境,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个平等的、自由的、质朴的交流空间。
第二个层面:是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和谐人居是解决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和谐的状态。最重要的在于能够为居民营造适合健康、安心、舒适居住的大环境。一个注重环保的绿色住区能够与周边的自然环境产生良性的循环影响。开发商要以一种专业的心态去面对想要开发的地方,把立于其上的建筑做成土地生命或者精神的一种延伸,达成一种和谐的状态。
第三个层面:人与建筑的和谐生活关系。完整的建筑体系,应该在不断完善中让人享受到合理、舒适的建筑空间,达到人与建筑的圆融、和谐。消费者需要的是空间适应人的作品。必须充分考虑经济实惠性、科学合理性,在功能性、舒适性、经济性、科学性上达到完美统一,满足不同人的居住需求,
打造休闲、绿色的悠居生活样板
杨书林:杭州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在云溪香山的实际设计中,着重注重了所处地块的特征,设计更加追求质朴、自然、清新的风格,也更加倡导绿色、生态、宜人的居住设计。
特色一:回归自然设计追求;在小区的整体规划中,结合其基地原有特征,形成自然的空间肌理和良好的空间脉络结构;在建筑布局上南北分区错落布置,形成社区内的自然通风,同时满足每一户业主的最大观景视角。
特色二:休闲社区的设计在公共环境的营造上形成多级景观序列。
特色三:重视景观的人性化设计。在小区道路规划设计中,运用了一种创新的道路设计方式———“景观道路体系”。根据地形特征和建筑布局,采用环状道路通行,让道路之间形成“绿岛”,动静分离,使“家”更有远离尘嚣的氛围和环境。
从国际趋势看之江房产与文化产业的未来
俞彩萍:天则咨询总经理
今后十年为度假区的快速发展期,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其内部条件已经具备。综观杭州现有房产发展区块,下沙、三墩和滨江并不适合发展景观文化产业,而西湖与西溪目前可供开发的土地已经不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之江度假区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非常适合建造中高端房产。随着度假区产业配套的日益完善,度假区配套设施及配套房产定会高度密集化,并成为一个产业多方面发展的新兴城镇。
之江度假区产业发展应多样化,以文化产业为主,住宅质量要高,而办公成本要低,以产业园区推动居住产业,建成文化产业聚居地。在建设中,高品质房产需要与高质量产业相配套,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之江旅游度假区的繁荣。
在国际化山水城市营造优雅生活
李新海:浙江华庭房产董事长
杭州兼具江河湖海,形成城景相连、“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市格局。而之江旅游度假区,被称之为“杭州后方的大花园”,位于西湖风景名胜区西南侧,周边有梅家坞、宋城、未来世界、国际高尔夫俱乐部、灵山、大清谷等休闲旅游景点,自然风光优美,山清水秀,田野与山林,营造出一派田园风光。华庭房产作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的参与者,“人文地产”的实践者,之江旅游度假区的建筑应该是一种理想主义在住宅中的实践,也是地方历史在城市中的延续。所以这里的住宅应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深切的人文关怀,是文明和文化的载体,是艺术的创造和建设者生命价值的体现,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和谐统一的安定、美好、和谐的人居空间。
未来人居之展望———生态、文化、科技
虞晓芬:浙江工业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理念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住宅的需求已经从关注生存空间转向更重视人居环境,这是世界性的趋势。未来良好的人居必须同时具有“生态”、“文化”、“科技”三大特征。
从生态来看,转塘地处西湖风景区与之江旅游度假区接合部,周边由梅家坞、宋城、未来世界、国际高尔夫俱乐部、灵山、大清谷等休闲旅游景点,小镇自然风光优美,山清水秀,具备极佳的外部生态环境。从文化来看,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浙工大之江校区、浙大之江校区、宋城华美学校及规划中的文化艺术中心和中学均分布于此,使转塘具备浓郁的文化气息。因此,从大背景来讲,转塘是一个适合开发商打造未来人居的地方,至于能否成功,关键要看开发商对各项细节的处理了
可实现的梦想———之江的自然环境、人居环境、社区环境
张钢婴:杭州日报房产汽车报道部主任
把之江旅游度假区这块风水宝地盛赞为杭州人居环境最后一块瑰宝。因为这里的风水、方位和山水可谓一流。山势的错落有致,背山面水的良好朝向,使之成为藏风聚气之地,这里名山、名水加名士,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喜游之地,如今美院象山校区的入驻更为这里增添了艺术气息。之江旅游度假区就是这么一个“坐拥山水、进退繁华”的人居天堂,这里融宜居、安居和乐居(自然上水的田园之乐,农家茶乡的风俗之乐,历史名踪的思古之乐,旅游景点的动感之乐,中国美院的手工之乐,依傍都市的繁华之乐)于一体。
所以这里的房产品概念应尽可能做得周全点,从单纯的建筑体向业主生活质量的延伸;从一般意义的物业向“人业”渗透,即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去考虑。在外立面、园林、节能、通风与水循环的处理上都要进行认真的思考,考虑到区域的发展,生活的改善,科技的进步和周边的协调(特别是美院),认为小区可以现代、活泼、时尚、超前点。
以上就是关于杭州东谷创业园现状如何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