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1998年杭州房价(1998年杭州房价最高多少)

    发布时间:2023-03-21 09:50:29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128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1998年杭州房价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官网:https://ai.de1919.com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1998年杭州房价(1998年杭州房价最高多少)

    一、有人说北京所有房子的价值能买下整个美国?北京的房子这么值钱啊?

    北京房市总是一言不合就疯狂,经济学原理在北京房价面前也无能为力,吐血而亡。关于北京最新的段子是这样的:

    一个北京人,30年前为了圆出国梦,卖了鼓楼大街一个四合院的房子,凑了30万,背井离乡到美国淘金…风餐雨宿,大雨送外卖,夜半学外语,在贫民区被抢7次被打3次……辛苦节俭,如今已两鬓苍苍,30年后了,终于攒下100多万美元(人民币600多万),打算回国养老享受荣华!一回北京,发现当年卖掉的四合院,现中介挂牌8000万,刹那间崩溃了……

    又听说,现在两个北京土著结婚,相当于两家上市公司合并。北京土著的房子可不只两家上市公司的级别,两家上市公司合并,还不一定能有俩北京土著的规模呢!北京的房价,尤其是二环内的,那是可以买下美国一整个小镇的!

    美国俄勒冈州的蒂勒镇,现正以385万美元(约合2600万人民币)的价格寻找买家。国内媒体一算,2000多万元,不过是北京的一套学区房。100多平的北京学区房,竟然能买下美国一座面积1平方公里的小镇。

    北京的房价确实高不可攀,但与东京相比,就小巫见大巫了。20年前,东京的房价,能买下整个美国!

    日本房地产泡沫,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破灭的?

    日本房地产的今天,是中国房地产的明天吗?

    “泡沫其实很难定义,就如同一个美女。你很难定义什么叫美女,但当一个女孩站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会知道她究竟是不是美女。”——金融专家金德尔伯格

    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始于上世纪80年代。

    日本国土厅公布的数据显示,1980年,东京的商业用地价值指数为100;1985年,涨到120;1988年,暴涨至334。1988年,东京的住宅用地价格,与1985年相比,也上涨了2.1倍。

    1989年,国土面积仅为美国4%的日本,其地价市值竟然相当于整个美国地价总额的4倍。

    东京银座大街土地价格最高达100万美元/平方米,东京的房价可以买下整个美国,所言非虚。

    房地产的泡沫造就了无数的富豪。1989年,全球十大富人中,有6名是日本人,全部因地产起家。

    普通的“有产者”也成为“受益者”。在东京,有一位老人在学校传达室干了40多年,一直收入微薄。退休之后,准备返回乡下安度晚年。把东京的一所小房子卖掉,没想到竟卖出了800万美元的价格,老人瞬间成为千万富翁,衣锦还乡。

    在国际上,日本人“土豪”之名,开始远播。

    1987年,日本人斥资57亿日元,买下梵高的名作《向日葵》。

    1989年,日本人斥资4692亿日元,买下美国文化的象征——哥伦比亚影片公司。

    1989年,日本人斥资2200亿日元,买下美国国家的象征——洛克菲勒中心。

    当年日本的很多文艺作品,也反映出房地产泡沫时代狂热的影子。

    《哆啦A梦》1989年剧场版《日本诞生记》中,大熊等小学生乘坐时光机穿越到数百万年前的日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划分土地。

    《日本诞生记》

    伴随着房地产,日本的股市也开始飙升。

    1983年到1989年,日本股票价格上升了3倍。1989年的5月2日,东京证券交易市场上市公司股价总额达到500万亿日元,占世界份额的45%,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股票交易市场。

    房地产成了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1987年,房地产对日本GDP增长的贡献接近30%。

    大量的资金流入房地产。1989年,日本银行业对房地产贷款的比例上升到74%,直接打击了其他生产性行业。

    日本看似繁荣的经济成了名副其实的空中楼阁,危机一触即发。

    “当基本幻想都破灭时,一个时代也就结束了。”——剧作家阿瑟·米勒

    1990年1月12日,日本股市迎来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当天,日经指数顿挫,股市暴跌70%。

    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开始垮塌,巨大的地产泡沫自东京开始破裂,迅速蔓延至日本全境。1991年,东京、大阪、京都等大城市的房价下降了20%,到1993年,日本房地产泡沫全面崩溃。

    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土地价格趋势图

    日本人为泡沫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据东京商工会议所调查,1990年,共有6468家(负债1000万日元以上)企业破产,负债总额2万亿日元;1991年,达到了8万亿日元。

    1994年,日本政府公布,日本1992年的国民总资产比1991年减少了448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当年的GDP。

    日本股灾

    日本GDP增长率,从1988年的7.1%,猛跌至1993年的0.17%,1998年出现了负增长,日本进入了所谓的“失去的20年”。

    从历史上看,无论是荷兰郁金香泡沫,还是英国南海泡沫,身处其中的人们,并不知道,甚至根本拒绝相信这是泡沫。

    19世纪的铜版画《南海泡沫》

    日本房地产泡沫,从来不是某个企业、某个组织吹大的,更像是所有人的狂欢,政府、银行、国民都沉醉其中。

    ▼日本政府

    由于担心“广场协议”带来日元大幅升值,引起国内的通货紧缩,日本政府采取非常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导致了市场上流动性泛滥,大量的资金流入了不动产以及股票市场, 使得房价和股票价格急剧上升。

    “广场协议”签订现场

    日本银行

    日本银行为了扩大营业份额,想方设法向房地产发放贷款,甚至蛊惑有存款意向的人进行土地投资。

    日本国民

    日本国民初尝房价暴涨的甜头,继续以房子为担保贷款,购买别处的房子,然后再以新的房子为担保……

    在房地产泡沫中,每个人都是赢家:政府增加了税收,投资者会得到丰厚的帐面回报,银行的投资都是优质资产,有房者为自持的房产增值而沾沾自喜,即使是无房者,也能分享到“欣欣向荣”的经济发展成果。

    日本房地产泡沫如吸毒一般,吹的越大,陷得越深,裹挟的人也就越多。这是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可悲的是,谁也不相信自己接的是最后一棒。

    “人类一直以来不变天性就是贪婪,贪婪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也是摧毁人类的力量。”——经济学家凯恩斯

    正如今天的中国人认为北京房价不会跌一样,当年的日本人,也不相信东京的房价会跌。

    中国房地产的现状,与日本当年确有相似之处:

    这是否意味着,日本房地产的今天,就是中国房地产的明天?

    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当时的日本,已经完成了城镇化建设,城镇化率超过90%,在原有产业结构下,日本的经济增长已经趋向饱和。

    而现在的中国,城镇化率仅为56.1%,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房价,仍然有上涨的空间?

    本文想探讨的,不是中国房地产是否会崩盘,抑或继续上涨,而是不断暴涨的房价,对经济伦理的伤害,对资源分配的扭曲,对社会秩序的撕裂,对幸福美好的摧残。

    当房价不断暴涨,依靠炒房或继承的祖屋,便可不劳而获,挥霍一生。所有的人都会变得贪婪,企业不愿意从事研发生产,而选择置身投机楼市、制造泡沫的赌博中。汗流浃背、辛勤劳动的所得,远不如金钱游戏带来的利益,必然对传统的经济伦理造成极大的伤害。

    ,大量的资金、人力等资源都将流向房地产领域。银行热衷于向房地产放贷,国民热衷于投资楼市,甚至企业也放弃传统的制造业,涉足房地产。房地产占国家GDP的比重越来越大,资源分配被严重扭曲,经济患上了房地产依赖症。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变成了“啃老”,爱情不堪一击,婚姻形同儿戏,传统价值、社会秩序被高昂的房价撕得粉碎。

    上海市民为买房排队离婚

    ,整个社会陷于居无定所、心无所依、望房兴叹的无限焦虑之中。房价的巨大压力,让父母为子女的房子唉声叹气,让年轻人的梦想碰撞的支离破碎,幸福又如何谈起。

    北京的地下室群租房

    同为后发国家,日本是中国最重要的一面镜子。

    当日本还在“失去的20年”里继续迷失,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却“涨声”一片。

    二、浙江买房不用首付只还月供吗

    关于杭州买房子要全款吗这个问题,一般是hi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杭州这个寸土寸金的高房价城市,很少有人会选择一笔付清房款,也少有年轻人有能力自己付清全款,所以在杭州买房并不一定需要付全款,可以办理按揭手续分期付款,减轻压力,早早在杭州这个美丽的城市有自己的家。

    如果是为了落户至杭州就更不一定需要一次性付清房款才可以了

    不需要一次性,只要付清房款就可以落户(萧山和余杭只需购房面积在80平方以上,无需付清房款即可落户)。2015年外地户口在杭落户需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人才引进落户

    (1)基本条件:

    ①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包括研究生、博士、博士后,年龄45周岁以下,不包含在职研究生、MBA)

    ②全日制专科紧缺专业(35周岁以下)、

    ③具有地市级以上人事部门颁发的中级职称及以上(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等,年龄45周岁以下,副高职称50周岁以下,正高职称55周岁以下)、

    ④拥有发明专利(发明人、专利权人必须均为本人,年龄45周岁以下)符合以上条件其一并且在杭落实工作单位(研究生及以上可以先落户后就业)、正常缴纳社保可凭学历或技术职称证书到公安局户籍科申请办理正式户籍进杭手续,由公安局户籍科负责把关审批。

    2、购房入户

    购房入户政策实施区域范围:杭州十区。

    购房入户时间:杭州经济开发区(下沙)、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钱江新城的购房入户办理以2006年4月12日起购房为准;江干、西湖、上城、下城、拱墅的购房入户办理以2008年10月14日起购房为准,萧山、余杭区办理以2015年1月1日购房为准。

    购房金额要求:上城区、钱江新城购房单套总价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经济开发区(下沙)购房单套总价60万元以上(含60万元);江干、西湖、上城、下城、拱墅购房单套总价80万元以上(含80万元),萧山、余杭购房单套建筑面积80平方以上,同时需付清房款;萧山余杭购房时间在2015年1月1日之前的,扔按照原政策执行,即单套购房面积在80平方以上无需付清房款即可落户杭州。

    申报条件

    申请人年龄在18周岁以上,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无传染疾病;随迁未成年子女户口的,需符合计划生育政策;

    ①申请人未被劳动教养或追究刑事责任;

    ②申请人在购房地实际居住且人户一致,有稳定生活来源;

    ③购置二手房的,房内原户籍人员户口已迁出。

    这条要注意一点:如果夫妻双方有一方已经是杭州户口,那么另一方就不能通过购房落户政策落户了,只能通过人才引进或者夫妻投靠的方式落户。

    3、纳税落户

    办理条件:外地来杭市区(九区)的个体企业经营者,从2000年开始凡连续两年内缴纳地税满十万,法人或业主本人可以办理落户手续,连续两年每年缴纳地税满15万元,业主本人及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均可办理落户手续。第一个条件是两年交满十万元就可以了,第二种条件必须连续两年每年都要满15万,企业无注册资金要求。

    4、外商投资落户

    申报条件:1998年起在杭州市区新批或在该年度起增资10万美元以上并在本市或区缴纳税收满10万元人民币的外商投资企业。每投资10万美元外资可办理一名企业管理人员进杭落户。一个单位原则上最多办理10人。

    5、企业投资落户(内资)

    ①1998年1月 1日以后注册成立的来杭投资企业。

    ②来杭投资企业外地资金须占25%以上且外地股东注册资金在100(含)万以上。

    ③来杭投资企业在杭已正常运转(有固定资产投资或主营业务有纳税记录,国地税累计缴纳10万元以上);纳税必须在本市市或区税务部门登记

    三、萧山装修公司有哪些 萧山房子装修价格

    近年来杭州的发展也是显而易见的。 它发展得非常快。 很多人都迁移到杭州住。 在如此高房价的情况下,很多人在萧山买房。 买房后,他们会考虑装修,萧山装修公司有哪些? 萧山房子装修价格? 让我们相互了解。

    什么是萧山装饰公司

    1.南虹装饰

    南虹装饰成立于1998年。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司一直秉承“制作装饰,交朋友”的经营理念。 服务理念是目前杭州当地装饰行业的三大装饰公司。 它最为人所知的是“南红美佳优质清包”,并在杭州实现了数千个优质家居装修。

    2.中博装饰

    中博装饰是一家在杭州享有良好本土声誉的装饰公司。 该公司以其智能和环保产品而闻名。 它主要集中在口碑上来开展杭州的装饰市场。 市场主要是老客户。 大部分介绍,公司荣获“浙江省环保装饰龙头企业”家装荣誉,公司实力雄厚,是杭州十大装饰公司之一。

    3.Borui装饰

    博瑞装饰成立于2005年。只要公司在杭州的建筑技术知名,它也将定期验收和保证家居装饰的质量。 凭借优质的材料和优良的家居装饰品质,因此,“3.15装饰行业公众满意质量诚信单位”家装荣誉。

    萧山房子装修价格

    萧山那边的房子应该按照全包计算,简单装修每平方400-500元之间,普通装修价格在每平方700-800元之间,一般精装修 每平方米的价格在1000-1100元之间,而高档精装修的价格在每平方米1500-1600元之间。 此价格仅供参考。

    1998年杭州房价(1998年杭州房价最高多少)

    四、姚先国的论文

    1. 姚先国,“综治进民企”的经济学解读,《今日浙江》,2005(15),p46-47

    2. *姚先国、翁杰,工资结构、雇佣关系稳定性和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石油大学学报》,2005(6),P14-19(人大复印资料《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06(3),P71-77)

    3. 姚先国,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财富智慧》,2006(5),P35-36

    4. 姚先国、黄志岭、逯岩,家庭背景与子女高等教育的关系,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1),P5-10

    5. *姚先国、谢嗣胜,职业隔离的经济效应——对我国城市就业人口职业性别歧视的分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P73-79

    6. *陈海勇、姚先国,资本充足监管与银行破产概率的数理模型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3),P50-57

    7. *姚先国、来君,以人为本 任重道远——姚先国教授访谈,《学术月刊》,2006(2),P144-149

    8. *姚先国,人力资本与劳动者地位,《学术月刊》,2006(2),P93-97

    9. 姚先国、盛乐,和谐社会构建与经济发展中的三大矛盾,《浙江经济》,2006(1),P24-25

    10. (A)姚先国、翁杰,雇佣关系的稳定性和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技术经济》,2005(12),P1-4

    11. (A)姚先国、翁杰,工资结构、雇佣关系稳定性和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石油大学学报》,2005(6),P14-19

    12. 谢嗣胜、姚先国,我国城市就业人员性别工资歧视的估计,《妇女研究论丛》,2005(6),P10-24

    13. (A)姚先国、方阳春,高薪企业薪酬制度及其效果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高薪企业为例,《技术经济》,2005(11),P1-4

    14. 姚先国,一流大学如何打造?——读丁学良《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有感,《中国高等教育》,2005(19),P31-33

    15. *姚先国、周礼、来君,技术进步、技能需求与就业结构—基于制造业微观数据的技能偏态假说检验,《中国人口科学》,2005(5),P47-53

    16. Hongbin Li, Xianguo Yao, Junsen Zhang and Li-An Zhou ,Parental childcare and children’s educational attainment:evidence from China,Applied Economics, 2005, 37, 2067–2076

    17. 姚先国,以事实的锻打铸造理论利器——评董克用《中国转轨时期薪酬问题研究》,《中国劳动经济学》,2005(3),P117

    18. 姚先国,浙商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浙商》,2005(8),P26-27

    19. 姚先国、来君,二元社会结构中的工资决定模型与人口流动-当前“民工荒”现象分析,《财经研究》,2005(8),P68-75

    20. *姚先国、谭岚,家庭收入与中国城镇已婚妇女劳动参与决策分析,《经济研究》,2005(7),P18-27

    21. *姚先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制度条件,《浙江社会科学》,2005(4),P3-6(人大复印资料《国民经济管理》转载,2005(10),P65-68

    22. *姚先国、谭岚,中国经济转型中城镇女性劳动供给行为分析——兼论动态博弈框架下教育决策的内生性问题,《经济论坛》2005(8),P33-37(人大复印资料《妇女研究》转载2005(4),P44-49

    23. 姚先国、谢嗣胜,劳动力市场歧视研究:西方理论与中国问题,《新政治经济学评论》(第一卷),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P180-197

    24. 姚先国,放弃要素市场的行政掌控,《财经》2005(11),P80

    25. 姚先国,民营经济发展与劳资关系调整,《浙江劳动与保障》,2005(3),P7-9

    26. *姚先国,民营经济发展与劳资关系调整,《浙江社会科学》,2005(2),P78-86(人大复印资料《乡镇企业、民营经济》,2005(6),P40-47)

    27. *姚先国、方阳春,企业薪酬体系的效果研究综述,《浙江大学学报》,2005(2),P74-8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转载,2005.6,p70-74)

    28. *姚先国、翁杰,企业对员工的人力资本投资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5(2),P87-95(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企业管理研究》,2005(5),P63-71)

    29. 姚先国,浙江经济新挑战与对策思路,《中国经济》2005(总第54期),P58-60

    30. *姚先国、黎煦,劳动力市场分割:一个文献综述,《渤海大学学报》,2005(1),P78-83(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05(3),P47-52)

    31. 姚先国、盛乐,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in Economic Efficiency of Human Capital Property Rights Between State, Township, and Village Enterprises,《The Chinese Economy》,March-April,2004/VOL.37,NO.2,P56-75,M.E.Sharpe Inc. NY

    32. 姚先国,黎煦,效率工资理论的微观假定及其对报酬激励的启示,《广东社会科学》,2004(6),P59-64

    33. 姚先国,谢嗣胜,西方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综述,《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4(6),P148-157

    34. *谢嗣胜、姚先国,劳动力市场中统计性歧视的模型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9)

    35. *姚先国,张海峰,中国教育回报率估计及其城乡差异分析――以浙江、广东、湖南、安徽等省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财经论丛》,2004(6),P1-7.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2005(1),P23-24)

    36. 姚先国,高度重视和妥善处理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劳资关系,《经济研究动态》,2004.11.10,P1-13.

    37. 姚先国,王跃梅,市场化进程中的浙江粮食安全,《粮食经济研究》,2004(5),P7-11

    38. *姚先国、赖普清,中国劳资关系的城乡户籍差异,《经济研究》,2004(7),P82-90

    39. 姚先国、谢晓波,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中的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分析,《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4(3),P5-10

    40. 谭岚、姚先国、郭东杰,企业参与普通培训动因的理论解释与述评,《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4),P121-122

    41. *姚先国、黎煦,长期雇佣与激励机制,《社会科学战线》,2004(3),P255-257

    42. *姚先国、郭东杰,世界转型经济绩效差异的比较制度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5),P59-64(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转载,2004(7)P17-22)

    43. *姚先国、郭东杰,改制企业劳动关系的实证分析,《管理世界》,2004(5),P97-107

    44. 姚先国、盛乐,关注“三农”,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浙江经济》,2004(6),P30-32

    45. *姚先国,“企业本位论”反思,《中国工业经济》,2004(4),P76-81

    46. *郭竞成、姚先国,市场结构还是治理结构?――两种银行改革思路之检讨和中国实证,《国际金融研究》,2004(2)(《新华文摘》转载,2004(8),P35-37)

    47. *姚先国、郭东杰,论劳动制度与政策对转型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经济学家》2004(2),P75-81

    48. 姚先国、陈道江,我国证券市场功能缺失的新古典制度经济学分析,《经济管理》,2004(4),P91-96

    49. 姚先国,陈道江,对我国证券市场功能缺失的分析,《投资研究》,2004(3),P44-48

    50. 姚先国,可能的依据与可能的出路——关于新政治经济学三人谈的简评,《浙江社会科学》,2003(6),P26-30。

    51. *陈建军、姚先国,上海建设国际经济中心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经济关系研究,《管理世界》2003(5),P44-51。

    52. *陈建军、姚先国,论上海和浙江的区域经济关系――一个关于“中心-边缘”理论和“极化-扩散”效应的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3(5),P28-33;载《长三角一体化理论新视角》,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

    53. *姚先国、盛乐,关于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理论思考,《经济学动态》2003(2),P36-38。

    54. *姚先国、郭竞成,转型中的中国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一个值得警惕的问题,《中国经济问题》2003(2),P11-19。(《新华文摘》转载,2003(8),P42-44;人大复印资料F62《金融与保险》2003(8),P23-28 )

    55. 姚先国、倪云虎、陈建军,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与浙江经济发展,《浙江社会科学》,2003(2),P169-174;载《21世纪初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4月。

    56. *姚先国、朱海就,企业的契约理论与能力理论比较,《学术月刊》2003(2),P49-55。

    57. 姚先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经济》,2003(2),P16-19。

    58. *姚先国 关于人力资本的几个基本问题,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1),P19-21,被《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P158 转摘。

    59. *姚先国、盛乐,乡镇企业和国有企业经济效率差异的人力资本产权因素分析,《经济研究》2002(3),P61-68。

    60. *盛乐、姚先国,对企业经济效率差异的理论分析,《社会科学战线》,2002(4),P24-29。

    61. *姚先国、朱海就,产业区“灵活专业化”的两种不同模式比较—兼论“特质交易”观点,《中国工业经济》,2002(6),P45-49。

    62. 姚先国、盛乐,失业问题的微观分析与模型解释,《中国经济问题》,2002(1),P49-54

    63. 姚先国、盛乐,对中国经济转型成效的另一种解释,《经济学动态》,2002(5),P15-18。

    64. *姚先国、陈国权、曾军荣,政府干预:凯恩斯与布坎南的理论分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11),P72-75。

    65. 姚先国、郁建兴,社会资本:市民社会理论的再出发,《新经济条件下的生存环境与中华文化》(金庸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P133-145。

    66. 姚先国、孙树华,药品集中招标的博弈分析,《价格理论与实践》,2002(8),P32-33。

    67. 姚先国,与国际接轨到底从何入手,《浙江经济》,2002(18),P37-38。

    68. 姚先国、郭东杰,创新、知识产权与新经济,《商业研究》,2002(10),P15-17。

    69. 姚先国、黄炜华,论房价与地价的关系,《土地市场与城市化》(王松林主编),中国大地出版社,2002年4月,P196-201。

    70. 姚先国、黄炜华,城市化与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土地市场与城市化》(王松林主编),中国大地出版社,2002年4月,P249-256。

    71. 姚先国、刘湘敏,劳动力流迁决策中的迁移网络,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P124-130。

    72. 姚先国 蔡宁,浙江经济持续竞争力研究,浙江社会科学,2002(3),

    73. 姚先国、黄炜华,地价与房价的关系,《中国土地》,2001(9),P33-35。

    74. 姚先国、朱海就,我国传统产业部门科技人才偏少的现状及其原因,《上海经济研究》,2001(9),P40-44。

    75. 盛乐、姚先国、黎洁,企业经济效率差异的劳动力产权因素分析,《经济评论》,2001(3),P36-40。

    76. *Yu Jianping, Yao Xianguo and Fang Xiaoyan, A Study on the Economic Benefits in Development of Freshwater Farmi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2001(3), P338-341.

    77. *姚先国、郭继强,再论劳动力产权:用“劳动力产权”概念超越“劳动力商品”概念,《学术月刊》,2001(3),P54-61。

    78. 盛乐、姚先国,产权残缺劳动力的行为博奕,《中国经济问题》,2001(1),P44-49。

    79. Yao Xianguo, China Rolle in international Kapitalverkehr Auslandische Investitionen in China und chinesische Investitionen im Ausland, 《Argumente und Materialien zum Zeitgeschehen 25 》, Hanns Seidel Stiftung Akademie fur Politik und Zeitgeschehen, 2000.

    80. 姚先国、蔡宁、郭继强,企业产权结构模式与中国的选择,《财经论丛》,2000(4),P1-6。

    81. *姚先国、盛乐,劳动力产权的规范:国企竞争力提高的前提,《浙江学刊》,2000(3),P66-71。(人大复印报刊《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0(9),P95-100)。

    82. 陈凌、姚先国,90年代德国就业困境的成因和出路,《迈入21世纪的德国与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3月,P192-211。

    83. *姚先国、盛乐,国有企业经营低效的劳动力产权因素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3),P39-42。(人大复印报刊《工业企业管理》,2000(7),P27-30)。

    84. *陈凌、姚先国,退休、养老和劳动力供给决策,《中国经济问题》,2000(1),P22-30。(人大复印报刊《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2000(5)P44-50)。

    85. 姚先国,制度与人才:迎接“入世”挑战的两大根本要素,《浙江社会科学》,2000(1),P50-51。

    86. 新世纪浙江经济发展中的人才战略,《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0(1),P22-27。

    87. Keith Forster and 姚先国,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conomic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Hangzhou and Wenzhou cities, 《Cities in China----recipe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reform era》, published by Routledge, 1999, P.53—104。

    88. *姚先国、陈凌,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压力分流,《学术月刊》,1999(11),P14-19。

    89. 姚先国、李敏、郭峻,论国有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改进,《浙江学刊》,1999(4),P17-21。

    90. 姚先国,浙江经济改革中的地方政府行为评析,《浙江社会科学》,1999(3),P21-27。

    91. 陈凌、姚先国,荷兰部分就业能否解决欧盟失业问题,《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9(2),P45-51。

    92. 陈凌、姚先国,论我国退休政策的劳动力市场效应,《中国劳动》,1999(12),P11-12。

    93. 姚先国,化解当前就业压力的基本思路与对策,《理论视野》,1998(3),P12-19。

    94. *姚先国、陈凌,试论劳动力市场的供给管理,《管理世界》,1997(6),P174-183。(被人大复印报刊《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 F102》收录,1998(1),P.20-29)

    95. 姚先国,东欧国家经济体制转型的进展与启示,《世界经济文汇》,1997(4),P7-13。

    96. 姚先国,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理论视野》,1997(2),P18-22。

    97. 姚先国、钱雪亚,农村工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农村工业化的认识偏差:农村工业化模式思考,《浙江社会科学》,1997(4),P3-7。

    98. 陈凌、姚先国,论人力资本中的资源配置能力,《经济科学》,1997(4),P27-34。

    99. 姚先国、郭继强,劳动力产权与人力资源配置的制度安排,《中国劳动科学》,1997(6),P13-16。

    100.姚先国、郭继强,按劳分配新解:按劳动力产权分配,《学术月刊》,1997(5),P49-54。

    101.劳动力产权与劳动力市场,《深化企业改革和治理通货膨胀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3。

    102.按劳动力产权分配是实现按劳分配的现实途径,改革月报,1997。

    103.姚先国,有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学习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浙江社会科学》,1996(6),P8-11。

    104.姚先国、郭继强,论劳动力产权,《学术月刊》,1996(6),P44-49。

    105.姚先国、郭继强,经济转型中的利益协调与利益补偿,《浙江学刊》,1996(5),P60-64。

    106.姚先国、许庆明,城市化影响因素和中国城市化对策,《江海学刊》,1996(5)。

    107.姚先国,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的评价和展望,《报告与参阅》,1996(2)。

    108.姚先国,永恒主题的拓新之作(书评),《中国社会科学》,1996(6)。

    109.姚先国、程迅,交易成本与产融结合,《浙江金融》,1995(9),P9-11。

    110.姚先国、李曜,国际金融创新与中国金融改革,《世界经济研究》,1995(4),P30-34。

    111.姚先国、潘丽春,论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与法律保障,《浙江社会科学》,1995(4),P40-46。

    112.人力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第二届两岸管理科学研讨会论文集,台北,1994。

    113.教育市场化过程中的不对称现象分析,浙江大学教育研究,1994(4)。

    114.访台归来话经济,今日浙江,1994(6)。

    115.职业技术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浙江经济管理,1994(4)。

    116.投资饥渴与投资膨胀的治理,浙江投资,1994(1)。

    117.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的障碍及其克服,管理教育学刊,1994(3)。

    11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力商品与劳动者地位,劳动关系问题研究,1993(5)。

    119.公有制经济中管理者阶层的劳动“异化”及矫正,劳动关系问题研究,1993(5)。

    120.经济体制的基本模式与我国的选择,浙江社会科学,1993(5)。

    121.论我国体制模式的两次转换,浙江学刊,1993(3)。

    122.中国的收入分配改革:成就、问题与前景,浙江大学学报,1992(2)。

    123.经济转型理论及其思考,河北学刊,1992(4)。

    124.论企业净产值分配的合理化,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2(4)。(与李敏合作)

    125.劳动力的双轨价格及经济效应,经济研究,1992(4)。

    126.劳动者本位论,天津社会科学,1992(4)。(赵学增合作)

    127.关于劳动力双轨价格的理论分析,华东交通劳动,1992(2)。

    128.关于经济协作企业的若干理论分析与评价,浙江协作论坛,1992(1)。

    129.浙江经济发展的战略调整与结构转换,中国经建月报(香港),1991(22)。

    130.经济秩序与经济安全,浙江大学学报,1991(1)。

    131.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投资环境,浙江投资,1991(2)。

    132.试论实现浙江经济稳定增长的合理投资结构,浙江投资,1991(增刊)。

    133.平等、效率与社会公正,浙江大学学报,1990(1)。

    134.在治理整顿中实现就业机制转换,浙江学刊,1990(5)。

    135.论我国就业压力的分流与转化,中国劳动科学,1990(1)。

    136.全民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困境与出路,中国劳动报,1990.5.12.。

    137.循着综合配套的思路,研究企业分配制度改革,劳动理论与实践,1990(8)。

    138.关于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的新思考,经济问题,1990(9)。

    139.不要神化生产力标准,经济问题,1989(5)。

    140.论我国宏观收入分配政策的转换,活力,1989(1)。

    141.利益格局紊乱与国民精神危机,探索,1989(5)。

    142.再谈人民币的价值基础,浙江大学学报,1989(1)。

    143.投资体制改革与投资主体行为,浙江投资,1988(4)。

    144.西德住宅储蓄简介,房地产经济,1988(11)。

    145.对我国收入分配中几个问题的探讨,求索,1988(5)。

    146.非理性经济人及其成因,探索,1988(4)。

    147.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剥削现象,开发,1988(1)。

    148.住宅银行与住宅建设,浙江投资,1988(1)。

    149.关于全民所有制企业自负盈亏的几个问题,复旦大学学报,1984(12)。

    150.也谈人民币的价值基础,复旦大学学报,1984(12),(与周人伟合作)。

    151.纯粹流通费用理论补偿公式之浅见,中国经济问题,1984(5),(与周人伟合作)。

    152.社会主义劳动基金的两重性与我国的工资改革,经济问题,1984(12)。

    153.关于生产决定分配原理的探讨,浙大学刊,1984(2)。

    154.共产主义思想与按劳分配,经济科学,1983(6),(与周文骞合作)。

    155.试论工资增长的客观依据和合理控制,晋阳学刊,1983(3)。

    156.双层次的按劳分配与两级决策的工资制度,复旦大学学报,1982(4)。

    157.农产品的成本、价格与价值,复旦大学学报,1981(1)。

    会议、报纸、论文集论文

    l 姚先国,翁杰,企业的雇佣战略和人力资本投资战略,《2005CES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国际研讨会:人力资本与环境投资》,2005年6月24-26日

    l 姚先国,李晓华,中国城市居民工资收入分布的变动及影响因素分析,《2005CES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国际研讨会:人力资本与环境投资》,2005年6月24-26日

    l 姚先国,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浙江日报》,2005年4月18日

    l 姚先国,谢嗣胜,西方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与中国歧视问题的研究现状,《“两岸三地新世纪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高级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中国劳动社会出版社,2004年4月5日

    l 姚先国,社会性基础设施为解决宏观经济难题另辟新径,《东方早报》,2004年3月1日

    l 陈凌、姚先国,90年代德国就业困境的成因与出路,“中国德国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暨第八届德国问题北京研讨会”,99年5月在北京召开。

    l 陈凌、姚先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压力分流,“海峡两岸国际研讨会”,1998年6月在杭州召开。

    l 姚先国、郭继强,按劳分配新解:按劳动力产权分配,《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P388-391,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

    l 姚先国、郭继强,劳动力产权与劳动力市场,《深化企业改革和治理通货膨胀研究》,P102-110,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3月。

    l 姚先国,全民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困境和出路,《回顾·探索·选择:1949-1989》(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P163-173,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2月。

    1998年杭州房价(1998年杭州房价最高多少)

    以上就是关于1998年杭州房价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属虎1986年2020年运势(2020年属虎1986年运势测算每月运势)

    最美大学排行榜(最美大学排行榜50名2019)

    中国著名导演排行榜(中国著名导演排行榜2019)

    低端显卡排行榜(低端显卡性价比最高的)

    景观设计快题设计(景观设计快题设计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