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杭州西部山区的优势(杭州西部地区)

    发布时间:2023-03-22 13:01:15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68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杭州西部山区的优势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官网:https://ai.de1919.com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杭州西部山区的优势(杭州西部地区)

    一、浙江湖州和嘉兴为什么变成两个城市,为何要分家?

    湖州与嘉兴,这是一对多次分分合合的城市。在1983年,正式撤销嘉兴地区,分别设置湖州市和嘉兴市。自此之后,湖州和嘉兴两市正式分家,那么这一行政设置的最终落地对于两地的发展,甚至是整个浙江省的发展究竟有什么深远的影响呢?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的盘点一下!

    杭州西部山区的优势(杭州西部地区)

    一、湖州与嘉兴的发展定位不明确

    湖州与嘉兴两座城市均属于环太湖地区,而这一地区相较于苏州、无锡、常熟而言并没有明显的发展优势,而人口体量、地理位置等等均处于劣势。此外,在人均财富和GDP总量层面,湖州与嘉兴更不是苏州、无锡、常熟的对手。

    发展的条件不如对方,发展的基础不如对方,这就使得原先的“嘉兴地区”的地位比较尴尬了,这就仿佛是太湖经济圈发展存在着一大块“洼地”,拽不动也拖不走,若是任其这样待在原地缓慢发展,势必会成为制约太湖经济圈发展的一大瓶颈!

    既然拽不动也拖不走,那就只有拆,一分为二!

    杭州西部山区的优势(杭州西部地区)

    二、重新整合太湖经济圈资源

    如前文所述,既然湖州和嘉兴两地成为了太湖经济圈发展的“洼地”,但是洼地的发展同样也要消耗这一地区的资源。

    这就好比几个富人身边却有几个穷亲戚,富人联手开了一家大公司,为了解决穷亲戚的温饱问题于是让他们到富人公司里打工。但是这些穷亲戚不仅没有技术,没有能力不说,而且还仗着是老板的亲戚“耍大牌”不干活儿。这样一来,公司里就无端的多了几个吃闲饭的,不仅没能给公司带来效益,反而加重了公司的财政负担!

    针对这样的状况,公司当然要想办法了。但是偏偏这些吃闲饭的人数还不少(体量大),喜欢抱团,当然就要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先把他们打散然后重新安排工作了!

    如何安排工作呢?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三点!

    杭州西部山区的优势(杭州西部地区)

    三、找准自身发展定位

    在经过拆分之后,嘉兴的地理位置与上海和杭州比较接近。所以嘉兴这个“包袱”就直接甩给了发展动力强劲的上海和杭州。这样一来,嘉兴就可以针对性的根据上海和杭州的发展,从而调整自身产业布局,对接两座城市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承接从两座城市溢出的相关产业。久而久之,嘉兴也就逐步的融入到了上海和杭州经济圈当中!

    而湖州则反过来直接投入太湖经济圈和南京经济圈的怀抱,通过高铁建设逐步和太湖周边地区连成一片,配合太湖周边地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承接相关生物医药产业,从而可以有效的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从而进一步激发湖州地区的经济活力。

    如此一来,嘉兴投入“上杭经济圈”,湖州投入“太湖南京经济圈”,这就好比把两个无所事事的人分别放到了两个优秀的团队当中,他们便被周围的人裹挟着一起向前冲刺!

    杭州西部山区的优势(杭州西部地区)

    总之,嘉兴和湖州的拆分是一次历史性的选择,把发展定位尴尬的地区一分为二,把沉重的包袱进行拆分,进而有效地融入高速发展的经济圈,其对于“长三角”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二、杭州是什么类型的气候

    杭州气候

    引自:杭州气象局

    杭州市地跨南、北两个热量带,东部近海,西部连山,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所以杭州市的气候特点,不但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的优势,而且还有明显的地形小气候优势。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光温同步、雨热同季

    杭州市由于受冬夏季风的影响,形成了光、热、水同季配合良好的气候特色。开春后,太阳总辐射量逐月增强,气温同步回升,雨热同季增加;5-6月由春入夏,为杭州市的降水高峰期,气温适中。

    盛夏季节(7-8月)太阳总辐射量达最高值,也是一年中的高温期。由于受热带暖气团控制,梅雨结束后降水量较前期明显减少,进入高温伏旱季节。杭州市区日最高气温曾达39.9℃。

    9月由夏入秋,光温同步下降。同时受台风和冷空气影响,秋雨来临,使伏旱得以缓解。10-11月则盛行秋高气爽天气。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光温条件优于春季。冬季光、热、水均处在一年中的低值期。

    二、春季回暖早、增温快、气温日较差大

    杭州市低山丘陵面积广大,沿江平原、盆谷地依山傍水,因此具有明显的地形气候特点。从表1看出,东部的宁绍平原地区,冬季(以1月为代表)月平均气温较西部低丘谷地高0.9-1.3℃,但≥10℃的回暖初日临安与东部平原地区相同。而≥15℃回暖初日,临安较宁波早3天;从≥10℃回暖初日到≥15℃的初日,临安为22天,而东部宁波要25-26天,春季回温比宁绍平原早。表2列出了宁波、萧山等地上半年前后两个月平均气温回温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盆谷地2-4月平均气温回升值要大于平原地区。

    山间盆谷地的气温日较差明显大于平原,年平均气温日较差昌化为11.0℃,建德为10.1℃,而杭州东北部平原地区只有7.9-8.1℃,较山间盆谷地小2-3℃,这是杭州市又一个气候特色。

    三、气候多宜、资源丰富

    杭州市地跨两个热量带,南北仅跨1.3个纬距,而年平均气温却相差2.5℃,≥10℃的活动积温差1000℃,山区与平原降水量多寡相差700毫米以上,年日照时数相差300小时以上。这说明杭州市的气候资源,除地带性差异外,地形小气候差异更是十分显著。

    杭州市西南部的新安江水库区、梅城两江小平原、寿昌盆地,四面环山,中间有水体调节,是杭州市降水量较多,热量条件最优,无霜期最长,越冬条件优越的气候区。

    杭州市东北部的河网平原和滨海平原,地形向北敞口,降水量偏少,光照充足,冬季寒冷,热量条件稍差。中部的河谷平原、盆地介于南北之间,气候多宜,降水量适中,热量条件较优。另外,三江流域优越的小气候资源,造就了十分秀丽的自然景色。山水相依,林木葱郁,名胜古迹分布其间,形成了杭州市主要的南线风景旅游区。

    杭州市广大山区,气候垂直差异显著,雨量丰沛,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千米以下的山区雨量随高度上升而增加,组成了复杂多样的立体小气候。

    四、气象灾害频繁

    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性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也带来了频繁的气象灾害。以杭州市区为例,冬秋季月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可差6℃以上,春夏季也差4℃左右;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可差1倍以上(952-2355毫米),而月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更是多寡悬殊,可差十倍以上;年日照时数年际变化也可差600小时以上(1576-2256小时)。正因为气候因子年际变化如此之大,就造成了有的年份盛夏久旱不雨,有的年份又暴雨成灾,带来了频繁的气象灾害。

    冬季寒潮带来严重的冰冻之害,不但使交通、邮电受阻,农作物受冻,而且给牲畜造成伤亡。1976-1977年、1983-1984年的冬季就是如此。

    春季的倒春寒、连阴雨、秋季地温、早、晚霜冻常给农作物带来严重的灾害。

    1954、1983年和1994年的洪涝;1967、1978年和1994年的大旱;1956、1961、1963、1972、1974、1988年受台风影响,都给经济建设和人民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三、急!!!!!!!!

    宁波简称"甬",

    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浙江宁绍平原东端,即东经120°55'至122°16',北纬28°51'至30°33'。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的嵊县、新昌、上虞,南临三门湾,并与台州的三门、天台相连。全市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1033平方公里。

    宁波境内主要山脉有四明山和天台山两支。四明山又名句余山,是天台山脉的支脉,横跨本市余姚、鄞县、奉化三县(市),并与嵊县、新昌、天台三县连接。山峦起伏,蜿蜒连绵,危崖壁立,森林茂密。四明山,据志书载:"四明山周围八百里,二百八十峰,峰峰相次,中顶五峰,状如莲花,疑近星斗,山顶极平正,有方石如窗,中通日月星辰之光,故曰四明。"这就是四明山名称的来历。天台山,主干山脉在天台县,宁波境内为其余脉,有4大分支从宁海县西北、西南入境,经象山港延至镇海、鄞县东部诸山。

    宁波有漫长的海岸线,港湾曲折,岛屿星罗棋布。全市海域总面积为9758平方公里,岸线总长为1562公里,其中大陆岸线为788公里,岛屿岸线为774公里,占全省海岸线的三分之一。

    全市共有大小岛屿531个,面积524.07平方公里。宁波境内有两湾一港,即三门湾、杭州湾、象山港。这些湾港,因有钱塘江、甬江及众多溪河注入,夹带着大量泥沙和营养物质,为滩涂和近海生物繁殖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宁波沿海潮汐属不正规半日期潮型,一天有两个高潮和两个低潮。平均高潮为吴淞零点以上3.14米,最高潮位4.86米,平均低潮位1.47米,最低潮位为0.31米。三门湾、象山港、甬江的潮差自南向北递减,甬江镇海口外的潮流,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朔望日涨于十一时一刻。市区"三江口"的潮汛则朔望日涨于一时。

    宁波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河流有余姚江、奉化江、甬江,余姚江发源于上虞县梁湖;奉化江发源于奉化市斑竹。余姚江、奉化江在市区"三江口"汇合成甬江,流向东北经招宝山入海。整个甬江流域,因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

    宁波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2℃,平均气温以七月份最高,为28.8℃,一月份最低,为-4.2℃。全市无霜期一般为230天至240天,作物生长期为300天,适宜于粮、棉、油料等作物的生长。年平均降水量为1300至1400毫米,五至九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

    【气候情况】

    宁波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夏季风交替明显。

    宁波的四季是冬夏长(各约4个月)、春秋短(各2个月左右)。若以候平均气温10~22℃为春、秋两季,>22℃为夏季,<10℃为冬季这一标准划分,一般是3月第六候人春,6月第一候进夏,9月第六候人秋,11月第六候人冬。但在西部山区冬季比平原要长1个月,而夏季则要短近之个月,春、秋季比平原略长1旬,是春来迟则秋去早。冬季,由于受蒙古高压控制,在西伯利亚冷空气的不断补充南下,天气干燥寒冷。此时盛行偏北风。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东南风,多连续晴热天气,除局部雷阵雨外,还会受到台风或东风波等热带天气系统影响出现大的降水过程。春季,是冬季风转换为夏季风的过渡性季节,由于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交汇频繁,天气变化无常,时冷时热,阴雨常现,雷雨大风、沿海大风经常出现,秋季,是夏季风向冬季风转换的过渡季节,气候相对凉爽,但有时也会出现秋老虎,由于常有小股冷空气南下,锋面活动开始增多,常会出现阴雨天气。由于宁波倚山靠海,特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使各地气候差异明显、天气复杂,但同时也形成了多样的气候类型。如各海岛具有气温年较差小、冬暖夏凉的海洋性气候特色、气候湿润、光照条件较好、风力资源丰富等,但易受台风影响;西部山区则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光照、气温、降水随高度变化显著,水资源相对丰富,但也极易产生洪涝或干旱;而广大平原地区受季风影响明显。宁波市如此丰富多样的气候资源,给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自然条件。宁波多年平均气温16.3℃,7月最热,l月最冷,极端最高气温39.℃,高温天气是北部多南部少、内陆多沿海少;极端最低气温-11.1℃,低温天数不多,稳定通过10℃的初日是3月底,终日为11月下旬未,持续天数约有237天,平均积温5100℃左右。山区与平原相比积温要少1000℃左右。

    多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左右,山地丘陵一般要比平原多三成左右;主要雨季出现在3~6月(即春雨连梅雨,月雨日普遍超过半个月)和8~9月(即台风雨和秋雨,月雨日也近半月)。宁波市一般是6月中人梅,历史最早在5月中旬后期,最迟到6月底;出梅大致在7月上旬未,最早6月中,最迟8月初。宁波属湿润、半湿润区,即收支(降水与蒸发)基本平衡;在区域分布上北部比南部相对干燥。

    年平均日照1900多小时。由于地域跨度有近1.5个纬度,所以在区域分布上是北多南少;而西部山区由于云雾较多,平均要比平原少一成十。

    一年中,由于季风交替显著,常有春、秋季的低温阴雨;汛期的暴雨和洪涝;夏、秋季的干旱、台风、冰雹、大风;冬季的霜冻、寒潮等灾害性天气出现,直接影响农业生产。

    影响宁波的台风主要集中在7~9月(过程雨量>=50毫米或风速>=17米/秒),平均每年2.8个。可造成严重影响的台风过程雨量>=200毫米)差不多每几年就有1个。1953年以来,在宁波市登陆的台风有共4个。台风带来的风暴潮危害极大,如5612号强台风(又称8月1日大台风)象山损失惨重;又如9711号台风全市损失45亿余元。

    暴雨(日雨量)50毫米)年均2~5大,主要出现在6~7月上旬的梅雨和8~9月的台风暴雨,以9月居多;地域分布上宁海最多?暴雨常引成洪涝,如1988年宁海的7月30日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就是一例。

    干旱多发生在出梅后的7~9月,以宁海、象山的丘陵山地和降水利用率不高的慈溪为多,一般2~3年发生一次,其他地区4~5年一次:但旱情有时一年四季均可出现,有些年份是夏旱连秋旱,有的年份则是秋旱连冬旱。

    冰雹和龙卷风在宁波市出现的机率较低。冰雹一般出现在3~9月的春夏秋季,多数发生在中午至傍晚。宁波市冰雹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的余姚、慈溪、鄞县、镇海等地,其次是奉化;龙卷风主要出现在6~9月其中7月为多。宁波市多数发生在余姚和慈溪。1983年9月16日下午3时42分发生在余姚泗门、慈溪周巷一带的龙卷风造成近2000问房屋倒塌,21人死亡。低温阴雨一般指春季的倒春寒和春秋季的低温。倒春寒是指清明(4月5日)后,出现日平均气温在<=11℃连续3天或以上大气,宁波市一般2~3年出现一次,多数出现在4月的第二候和第三候;春季连续阴雨是指3月下旬至4月底连续4天或以上(降水>=0.0毫米,日照时数<2小时)阴雨过程。平均每年出现1.1次;秋季低温是指9月中、下旬连续3天出现日平均气温<=20℃或22℃的过程,导致粳稻和杂交晚稻灌浆成熟过程延缓,使灌浆不饱满,导致减产,平均是4年一遇,但分布不均,有时会连续出现,有时8~9年才遇一次。霜冻分早霜和晚霜。4月1日后日最低气温(4℃晚霜冻,3年一遇,宁波市出现初霜一般在11月中旬,终霜3月底4月初。雪一般出现在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最多1~2月。平均降雪6~10天,平均积雪2~6天。雷暴一般出现在3~10月问,年平均30~47天,初雷一般在3月初,最早出现在2月下旬;终雷一般在10月中旬,最迟可出现在12月初。

    四、杭州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有着2200年悠久历史的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自古以来就是高频率的旅游趋向城市。杭州作为以休闲、度假旅游为特色的旅游城市,在实现旅游活动日常化、亲近化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从杭州市旅游国际化进程来说,杭州旅游业从起步到繁荣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政府接待型转变为产业经营型的曲折发展过程,目前,旅游业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成为赚取外汇的主要产业之一。

    2007年杭州市接待入境旅游者20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6%;接待国内游客4111.89万人次,增长11.7%。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630.06亿元,增长15.8%。截至2007年末,全市各类旅行社达406家,星级宾馆达到250家;杭州市区有A级景区25个,其中5A景区1个,4A景区19个。

    2008年,面对春节前后极端气候(雪灾)、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全球经济景气度下降、食品安全事件、汶川大地震、奥运会安全引发的对入境签证难等一系列灾害与危机,杭州及时推出“救市”举措,旅游业各项经济指标仍实现平稳增长。2008年,杭州市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221.30万人次,增长6.1%;旅游外汇收入12.96亿美元,增长15.8%;旅游总收入707.22亿元,增长12.2%,比全国高出8.2个百分点(全国为4%)。

    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形势包括旅游形势面临严峻考验。杭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措施,旅游部门也通过各种手段努力拉动旅游消费。杭州在2009年春节黄金周仍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9年春节黄金周杭州市各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422.46万人次,同比增长32.9%;旅游总收入14.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08%。

    按照《杭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设想,在未来十多年的时间里,杭州将形成全新旅游格局,未来“一心一轴七区五翼”的旅游空间格局也将得到确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商务会展成为未来构建的三大主导产品。未来杭州旅游将从观光产品“一支独秀”,向观光、休闲、会展产品“三位一体”转变,从“景区时代”向“目的地时代”转变。2020年的杭州将成为城市旅游品牌——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已经巩固的“东方休闲之都,生活品质之城,人间幸福天堂”

    以上就是关于杭州西部山区的优势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杭州旅游景观设计方案报价(杭州 景观)

    杭州十大传媒公司简介(杭州十大传媒公司简介图片)

    上城区的特色是什么(杭州上城区有什么特色)

    抖音一旦确认收货了怎么办(抖音一旦确认收货了怎么办退款)

    美白护肤品排行榜(美白护肤品排行榜1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