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摄影空间感(什么是摄影空间感)

    发布时间:2023-03-04 06:21:29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1615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摄影空间感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摄影空间感(什么是摄影空间感)

    一、【摄影技术】教你如何让照片更具有立体层次感

    【摄影技术】教你如何让照片更具有立体层次感

    本文内容主要向大家系统性的介绍摄影作品中的层次立体感由来。

    世界是三维的,照片却是二维的。要在一个平面上表现出立体层次,在千百年的绘画技术发展中已经做过无数的探索。我们摄影师也可以从绘画理论中,汲取层次感和立体感的表达手法。

    要表现三维空间,需要照片有层次感和立体感。而这两个名词又有所不同。

    层次感指的是物体之间 ,体现出的远近前后的层次关系。 立体感指的是各个物体本身 ,所表现出来的立体真实感。

    在美术以及摄影中,三大面、五调子能帮助我们塑造立体感,而层次感则主要来源于遮挡、纵透视、线性透视和空气感。

    三大面五调子起源于西方素描体系,表现了物体受光后的明暗区域划分,是表现立体感的重要手段。

    三大面指的是亮面、暗面和灰面。

    亮面是物体受光线直接照射的一面,在图像中一般是最亮的浅灰色、白色。暗面是背光的一面,所以一般是物体最暗的部分,显示出黑色、深灰色。灰面介于亮面和暗面之间,一般是侧光或者光线间接照到的部分,在图像中一般为中灰色。

    一个物体有了亮面、暗面和灰面三大面之后,立体感会大大提升。而且亮面、暗面的亮度对比越强,光线立体感越强烈。

    我们在前期拍摄的时候,会发现完全顺光、逆光的物体,立体感都会比较差。

    而侧光、侧逆光、侧顺光的物体,立体感就会比较强烈。

    同样都是热气球,为什么逆光的热气球会显得非常平面,而侧光的热气球却立体感十足呢?

    就是因为顺光和逆光的照片,画面中的物体只有一个面,毫无明暗变化。而在侧光的照片中,物体却出现了亮面、灰面、暗面的组合,立体感更加明显。

    所以要表现一个物体的立体感,我们应该尽量使用侧光拍摄。

    除了前期之外,我们后期也能应用三大面的相关知识,强化甚至创造出物体的立体感。

    比如下图是一个球,由于球的各个区域都是一样的亮度,所以看起来是非常平面的。

    我们要后期增加它的立体感,只需要通过加深减淡工具,让球的内部产生三大面就可以了。

    也可以使用【开贝修图】中着色增强:质感增强、层次增强

    使用加深工具,压暗球的左下角,让球有了暗面。使用减淡工具,提亮球的右上角,让球有了亮面。亮暗面交界的地方,自然过渡形成了灰面。

    后期绘制三大面之后,球终于有了立体感。

    我们可以进一步的提亮右上角,压暗左下角,提高亮面与暗面的明暗对比度,从而强化球的光影立体感。

    下面一张照片,是巴基斯坦著名的川口塔峰,但是现在照片立体感还不够强烈。

    所以后期我这里使用【质感增强】、【层次增强】;提亮下图中用“1”标出来的地方,强化甚至创造出物体的亮面,压暗图中“3”标注的区域,后期进一步降低暗面的亮度。“2”所标注的区域,则自然的处理为了灰面。

    有了对比更加突出的三大面,无论是云层,还是雪山,其立体感都大大增强了。

    上面的三大面只考虑了单个物体本身。在很多的情况下,物体还会和周边物体相互作用,因此除了三大面之外,物体还会有更加丰富的明暗层次,那就是五调子。

    五调子中,高光是物体最亮的点,是直接反射光源的部分,类似于三大面中的亮面。在一些光滑的物体表面,高光会特别的突出。突出物体的高光,不仅可以强化立体感,还能增加物体的质感。

    亮灰类似三大面中的灰面,是间接受光的部分。

    而物体的背光部,则分成了反光和明暗分界线。反光区域虽然处于背光侧,但是由于周围其他物体的反射光照射,也会有一定的亮度。我们在后期时,合理的在暗部中增加反光,可以让物体显得更具体积感。

    明暗分界线,则是亮部到暗部的转折区域,一般是一条黑色的带状区域,在物体中表现为最暗的地方。

    除了物体本身之外,五调子还增加了投影。投影是物体本身遮挡光线后,在其他物体上产生的阴影。

    投影其实是用画面中的其他物体,解释了物体本身的立体感,会让物体显得更稳重、真实。在强烈的光线下,如果一个物体在近处的地面、墙壁上竟然没有投影,就会显得特别的浮、非常的假。

    下面一张英国巨人之路的照片,你会感觉前景的石头非常的立体,远远比前面三大面的几张样片更加立体。这是因为这些石头,还有5调子的更加细腻刻画。

    石头的“1”所在区域,是石头的高光部分,湿润的石头反光属性优秀,所以即使高光部分在后期被大大的提亮,也还是显得比较自然。而“2”标注部分,因为不是受到直接的光线照射,所以属于石头的亮灰部分。

    画面中的“3”和“4”,标注的是石头没有受光的暗面。

    真正让上图中石头立体感进一步提升的,还是反光和投影。石头上“5”号区域,因为紧邻旁边石头的亮面,所以有一些轻微的反光。进一步强化突出反光,可以让石头立体感更加突出。

    而“6”、“7”标注的,则是石头在旁边石头上的投影,投影的存在更是极大的提升了立体感。

    理解了三大面五调子,摄影师就掌握了提升照片立体感的钥匙。

    立体感是物体本身三维属性的体现。而层次感则更加复杂,需要通过物体间的关系,来表现他们的前后远近,从而表现物体间的三维属性。

    假设下面这张简化示例图,是我拍摄的一张照片。如果我告诉你右边绿色的山峰,实际在更远的地方,你很可能会觉得莫名其妙。

    这就是一张典型的缺乏层次感的照片,如果我们不在前期构图时采取一些措施,就很可能拍出这种很平的照片。

    那么有哪些手法可以表达空间感呢?

    第一种方法非常的简单,叫做“遮挡”。也就是用一个物体遮住另外一个物体。这样读者就会明白,那个被挡住的、轮廓和整体不完整的物体,一定是在更靠后的位置。

    例如上面的情况,我可以往左边走个几公里,此时红色的山把绿色的山给挡住了。这样我拍出来的照片,山之间的层次关系就很明显了。

    在长焦摄影中,由于后面会讲的线性透视效应很不明显,因此遮挡就成了表达空间纵深的关键手法。

    上面这张长焦雪山照片,就是非常典型的通过“层层遮挡”来表达空间关系的例子。1标识的岩石,挡住了2处的云雾,云雾又遮住了3处的雪山,雪山又把背后蓝天遮挡。岩石、云雾、雪山、蓝天,通过层层递进、互相遮挡的方法,前后关系非常清晰。

    除了遮挡,在古典绘画中,画家还常用纵透视的形式,来表达层次感。

    所谓纵透视,就是近的放在画面低处,远的放在画面高处。在摄影中,要拍出纵透视效果很简单,只需登上高处,提升机位即可。

    比如前面的情况,我可以爬到山上,或者放飞无人机,这样拍到的画面,红山在下,绿山在上,也会让读者理解这两座山的前后顺序。

    比如下面这张圣托里尼的教堂和远处的小岛,就使用了纵透视。通过较高机位带来的景物纵向分布,来增加空间感。

    当然,既然遮挡和纵透视都可以表达空间感,如果我们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照片的三维顺序就更加明白无误了。

    例如下图,蓝冰、黑色冰川、薄雾、远山和天空从下到上纵深排列,同时层层遮挡,虽然是平面的图像,我们也可以从纵透视和遮挡关系中,看出场景的立体空间感。

    遮挡和纵透视都可以通过前期改变相机机位的方法来实现,摄影师在构图时不妨多加思考。

    例如要拍摄一片森林和后面的小山,如果我们在平地拍摄,低机位造成了物体互相遮挡,体现了一定前后关系,但纵深感表现不足。

    如果我们登上山顶高处,这样森林和山峰拍出来一上一下,纵深关系有了,但完全分离的景物,空间感还是差了一点。

    最好的拍摄机位,可能是在半山腰不高不低的地方,既拍出了遮挡,又体现了纵透视,森林和小山的层次感提升了一个档次。

    摄影中,并不是机位越低或者越高就更好的。恰到好处的构图,同时利用多种空间表现手法提升层次感,考验了摄影师的前期功力。

    再来仔细对比观察一下下图,或许你就能理解摄影以及绘画中,遮挡和纵透视的精妙效果了。

    在文艺复兴之后的西方艺术中,线性透视在绘画里大量的被应用,直接导致国外摄影师在拍摄时,很喜欢用大广角构图,突出线性透视的方式来表达空间层次。

    线性透视,简而言之讲就是“近大远小”,原本平行的线条,在向远方延伸时会不断的会聚,直到在灭点处汇合成一个小点。

    在摄影中,我们常用汇聚线、重复缩小以及夸张前景这3种方式,利用镜头(特别是广角镜头)来突出线性透视下的前中后景层次。

    5.1 汇聚线

    汇聚线的拍摄,就是要利用场景中向远方延伸会聚的线性物体,来突出空间感。

    例如下面这张大白天顺光拍摄的图片,虽然光影立体感不强,但是这条向远方不断延伸会聚的小路,却给照片带来了纵深感。

    道路,河流,桥等等,都是天然的汇聚线,在前期构图时取入他们,不仅可以拍出引导线,还能极大的提高照片的层次感。

    5.2 重复缩小

    线性透视的一大表现,就是近大远小。因此如果我们在构图的时候,特别是广角拍摄前景时,如果能发现一些重复的物体。那么这些重复的物体,会在画面中,由近到远的不断缩小,就可以表现出空间感了。

    例如下图,我在构图时取入了一大片灌木,这些原本差不多的枝叶,在画面中却是不断变小的,这样读者就能感受到这个不断向远方延伸的三维空间。

    下面这张图,前后景的实际距离不过十来米,但是在广角的作用下。重复的正方形鸟居,不断的变小,这样我用重复缩小的方法,结合鸟居的互相遮挡以及小路的汇聚线效果,很好的体现出了照片的空间感。

    只要善于发现,自然和生活场景中,有很多不断重复的物体。在前景中加以利用,空间感自然而然的就表现了出来。

    5.3 夸张前景

    在摄影中,摄影师常常采用低角度、接近拍摄的方式,利用近大远小的线性透视,夸张的表现前景物体大小,从而让观众理解物体间的前后关系。

    比如下图,低角度拍出来的前景礁石,竟然比画面右上角的人还大。这种错位的大小关系,让读者立马就理解了他们的前后空间顺序。

    夸张前景的关键,是要找到原来相对较小的物体,通过透视,让其在画面中表现得和背景中原本较大的物体更大或者差不多大。通过画面表现和人类认知的错位关系,才能体现出透视空间感。

    如果你的照片中,建筑很大,汽车很小,符合人类的认知,那么这种关系是很难让人看出他们的前后距离的。

    只有如下图一样,帐篷、雪山、银河这些大小千差万别的物体,在画面中却表现出差不多甚至相反的大小比例时,人们才能认知出他们的空间前后顺序。

    6、 空气感

    在绘画中,画家也常常使用一种叫做空气感的东西来表达层次。比如近处的物体会画的清晰、鲜艳、锐利一些,远处的物体,会画的朦胧、淡雅、模糊一些。

    在前期拍摄时,我们可以利用空气中自然的颗粒(比如清晨的雾气、中午山间的水汽、城市的雾霾等等),自然而然的拍出空气感。

    在后期中,我们也常常对远处的景物进行减清晰度、经典柔化、高斯模糊甚至后期添加云雾的方式,来营造空气感,从而增加照片的层次立体表现力。

    为了一张照片空间感十足,我们常常会结合应用三大面、五调子、遮挡、纵透视、线性透视、空气感的相关技术。

    下面的这些照片中,你能看出来都用了哪些方法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

    Ps.文中所用的【开贝修图】工具为商业化专业软件,生产力工具,适用于商业人像摄影行业从业人员,可以通过批量操作来提升效率,简化操作,降低修图时间,并非所有人的必须品,有时间的朋友完全可以通过PS等底层软件完成对应操作和效果。

    二、室内环境摄影技巧

    室内环境摄影技巧

    导语: 无论是同学聚餐或者家庭聚会,都得拍照留恋一番,这时候就需要一些室内拍摄技巧来为你的照片获取更多赞。下面是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室内环境摄影技巧吧。

    室内环境摄影技巧

    1. 光源越广,光线越柔和

    相反的,光源越窄,光线越硬。广泛的光源能够弱化阴影、降低对比、抑制纹理,较窄的光源则作用相反。这是因为光源越广,射在物体上光线的方向就越多,这会起到增加场景中的照明、减少阴影的作用。

    小提示: 将人像主体安排在一扇不受阳光直射且大而亮的窗户边,窗户可以起到柔光箱的效果,不再需要影室专用设备。

    2. 光源越近,光线越柔和

    相反的,光源越远,光线越硬。这是因为当光源离被摄体越近,相对的就越大,也就是越广;而当光源离被摄体越远,相对的就越小,也就是越窄。

    以太阳为例,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109倍,它本是一个相当广的光源!但是太阳距地球9300万英里(约1.5亿千米),只占地球天空非常小的一小部分,因此当阳光直射在物体上时光线就很硬。

    小提示: 在室内用现有灯光拍摄人像时,可以通过改变光源与被摄体间距离的方法使照片的光线更加动人。

    3. 漫散射能够分散光线,使光源变广、光线变柔

    运用漫散射分散光线的实质还是使光源变广,从而达到柔化光线的目的。当云层遮挡住阳光,物体上的阴影会明显减少,如果有雾,阴影则会消失。云层、阴沉的天空和大雾都会使光线发生漫射,漫射会将光线分散向各个方向。阴天和雾天时,整个天空会变成一个非常广的光源,一个天然的柔光箱。

    小提示: 半透明塑料或白色织物等材料都可以用来漫射强烈的光线。你可以在人工光源─如影室闪光灯前加一个柔光罩;如果在明亮的阳光下,也可以使用柔光篷或柔光箱来柔化光线。.

    4. 在反射中漫射光线

    将一束较窄的光线射在一个较大的磨砂表面上,如墙壁、屋顶或磨砂反光板等,光线在反射的过程中会发生被漫射到较宽广的区域。

    但是如果使用光面反光板,光线被反射后仍然会很窄。镜子是一种极端的光面反光板,它反射的光线几乎与入射光线一样窄。

    小提示: 将一大块铝箔揉成团,展开后将亮面向外,包在一块纸板上,一块柔光反光板就做好了。虽然这种自制反光板的漫射效果不如白色磨砂反光板,但它能在照片中增加闪闪发亮的光点。

    5. 光源越远,光线的衰减越快,主体也越暗

    这条规则指出,被摄主体的光照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听起来有些复杂,其实很简单,举例说明:如果你将光源至被摄主体的距离增加1倍,那么落在主体上的光线只有距离增加前的四分之一。换言之,光线会随着光源的远离而迅速衰减。这条规则我们应牢记,如果你准备移动光源或被摄主体,一定要改变光线的品质。

    同样还要注意的是,经过反射的光线其行进的距离也会增加,即使使用光面反光板也一样。

    小提示: 在天气条件很差的室外拍摄人像时应使用闪光灯(热靴或弹出式均可),这样即可以消除人脸部的阴影,也不会影响背景的曝光,因为闪光灯发出的光到达背景时已经弱到可以忽略不计了。

    6. 可以利用光线衰减改变摄影主体和背景间的关系

    如果灯光距离拍摄主体近,主体和背景间的光照度查别会比较明显;如果灯光距离主体较远,则背景也会相应地变亮。

    该原则同样适用于侧光:侧光源离被摄主体近时,整个画面的光线衰减将比光源离主体远时更明显。

    小提示: 如果被摄主体的正面光是从窗户射入的光线,那么让主体靠近窗户可以使室内的背景变暗。如果你想让室内背景更明亮,则应让主体远离窗户、靠近背景。

    7. 正面光会减弱主体的纹理,而侧光、顶光和底光则可以强化主体纹理

    人像摄影师通常会将光源保持在镜头的轴线附近来弱化被摄主体面部的皱纹,而风景摄影师更喜欢用侧光强调岩石、沙石和叶子的纹理。一般来说,光线方向和被摄主体角度越大,主体的纹理就越明显。

    小提示: 想突出宠物毛茸茸的毛发时最好将光源置于侧面,比采用正面光源要好。

    8. 阴影创造立体感

    阴影是摄影师描述物体三维性的手段,它能使物体在照片中呈现出空间感,而不仅仅是物体在平面上的投影。

    同样,侧光、顶光和底光能够在物体上投射出深而长的.影子,从而制造出立体感。因此,静物、商业产品和风光摄影师喜欢使用有角度的光线。

    小提示: 你可以尝试使用“好莱坞照明法”来拍摄戏剧性的肖像作品。将顶光置于主体正上方稍偏的位置,调整灯光角度,使人物鼻子的阴影落在人中稍偏下的位置上。

    9. 背光可以作为高度散射的光源使用

    很少有仅仅靠背光照明的物体,也就是说正面一点儿照明都没有的纯剪影几乎没有。如果一个人站在明亮的窗户前,对面的墙壁会反射部分光线落在人身上。如果一个人在户外,即使背景是明亮的阳光,正面也会有来自天空的光线照射。无论哪种情况,要想记录落在主体上的光线,就要增加曝光,而且这些光线会减少面部的细节,削弱主体的立体感。

    小提示: 在拍摄背光照明的人像或剪影时,试着将光源纳入构图中,但是这样会导致测光表读数不准,因此可以尝试使用包围曝光法。

    10. 光线是有色彩的

    尽管有的时候光线看前来像“无色”的,但它其实也是有色彩的,我们称其为色温。只是我们的眼睛和大脑组成的“计算机”能够调整感知、适应变化,我们很难注意到罢了。但是数码传感器和胶片则会记录下我们看不到的色彩。

    清晨和傍晚的阳光拥有温暖的色调,中午阳光投射的阴影则会变的很蓝。钨丝灯光明显偏黄,而且反射这种光线的表面也会呈现出相应的颜色。

    对于数码相机而言,你可以使用白平衡功能来消除或强调光线的颜色。例如可以增加风光或人像照片中的暖色调。对于胶片电影的拍摄则必须根据拍摄环境选择适当的胶片,或者采用滤镜补偿。

    小提示: 晴天拍摄的风光片,特别是阴影部分会非常蓝,这时将相机的白平衡设置为阴天可以在照片中增加金黄色,相当于在镜头前加了一片暖色滤镜。

    ;

    三、摄影新手必须学懂的问题

    导语:初踏进摄影路的新手们,一般都会四处搜集资料,以增进对摄影或器材使用的知识。在不断吸收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难题。网络上充斥着各种似是而非的答案,又或是一些摄影人的谬误,让大家也难以判断真假。以下归纳出8个不同的问题,大家又是否知道背后的答案?

    8条摄影新手必须学懂的问题

    1. 变焦能力

    您能分辨以下哪枝镜头的变焦能力较强吗?

    a) 1枝24-120mm的镜头

    b) 1枝150-600mm的镜头

    2. 光圈大小

    常听说大光圈小光圈,到底以下哪个光圈值光圈较大?

    a) f1.8

    b) f22

    3. 收小光圈

    很多人说用小光圈可拍出更锐利的相片,假设现时我的镜头可用光圈范围是f3.2至f40,那我该用以下那个光圈值才会拍出较锐利的.相片?

    a) f3.2

    b) f11

    c) f40

    4. APS-C远摄

    常听到Full Frame比APS-C好,但又听说APS-C能拍得更远,到底APS-C是否真的能拍得更远?

    5. 空间感/压缩感

    以下两张相片,哪张空间感比较强?

    a)

    b)

    6. CPL/GND/ND

    不同的滤镜有着不同的效能。您能分辨CPL/GND/ND的使用时机吗?

    7. 白平衡/K数

    以上图片表示了色温的K数值。相片如要拍出冷调(偏蓝),该将相机的自定白平衡调成以下哪个K数值?

    a) 3000K

    b) 7000K

    8. 安全快门

    何谓安全快门?安全快门该如何计算?假设我用一枝没防震的镜头,以200mm的焦距拍摄,安全快门是多少?

    相信大家看完以上问题,答案已经心里有数。准备好的,请往下看看答案。

    1) 24-120mm的镜头比150-600mm的镜头有着更高的变焦能力。变焦能力与焦距并无关系。24-120mm的镜头,变焦能力为120/24 = 5倍;而150-600mm镜头,变焦能力为600/150 = 4倍。现在的天涯镜,焦距可在18-300mm,变焦能力便是300/18 = 16倍了。

    2) 答案当然是f1.8。光圈数值越少,光圈便越大。光圈的f值,就是镜头焦距/光圈孔径。

    3) 答案基本上是f11,但仍需视乎不同镜头而定。每枝镜头有着不同特性,收小光圈的确可提高画质,但一般只是以镜头的最大可用光圈收小几级,而非收到最小。过小的光圈值亦会对画质造成影响。那最大和最小的光圈岂不是没用?这当然不是!要决定用大光圈还是小光圈,还要看您拍甚么。我们先不理会景深的问题,举例来说,拍银河时一般会用上大光圈;而拍星芒时一会用上小光圈。

    4) APS-C的确能拍得更远,但也要了解一下背后的原因。简单来说,APS-C的感光元件相比Full Frame的较小,拍出来的相片四边都会被裁切掉,故相同像素的APS-C及Full Frame相机,拍出来后,APS-C的视角会较小,景物就像拉近了一样。

    5) a相片的空间感较强。要说空间感与压缩感,随时可用上半天。相片a使用24mm拍摄,而相片b使用120mm拍摄,那就让大家自行感受一下空间感与压缩感的差异吧。

    6) CPL为Circular Polarizing Filter (环形偏光镜),多用于风景拍摄,让相片色彩更丰富,天空拍起来更蓝。题外话一说,拍风景的各位,如要判断当时天空那位位置是最蓝,可以举起手,姆指与食指造出V字形 (小朋友模仿拿枪的动作),然后用食指指向太阳,姆指的方向便时当时天空最蓝的位置了。

    GND为Graduated Neutral Density (渐变中灰滤镜),多用于减低天空及地面光位反差。

    ND为Neutral Density (中灰镜/减光镜),多用于白天使用慢快门的情况,例如拍摄瀑布等。

    7) 答案是3000K。这是一个很多人也混淆的问题。根据色温K数的图表,K数越低,色温越红;K数越高,色温越蓝。那为何低K数值,反面拍出来会更蓝,这不是刚好相反了吗?对!就是相反了!相机的自定白平衡,目的是校正现场色温。假设现场的真实色温为5000K,而相机也判断为5000K,这时将相机的白平衡K数调成3000K,相机便会开始校正。当调成3000K后,相机便会认为现场是3000K色温,经运算后,便会调整色温成5000 + (5000-3000) = 7000K,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便相反地偏蓝了。相反如调成7000K,相机运算后,色温便变成5000 + (5000-7000) = 3000K,故相片便会偏红。

    过程或许不算太重要,但要总结的是,在相机的设定里,设定K数越小,相片会越呈冷调;K数越大,相片越呈暧调。

    8) 所谓的安全快门,意思是以这快门拍出来,一般都不会因手震而令相片模糊。如果以200mm拍摄,安全快门便是1/200s。安全快门的计算方法非常简单,就是1/焦距。如果拍摄焦距为100mm,安全快门便是1/100s。假如使用210mm的焦距拍摄,安全快门为1/210s,但相机没有1/210s的快门值,这时便可选快一点的,即是1/250s作安全快门。

    计算好安全快门后,在没脚架时,便可透过提ISO值,配合安全快门,拍出不会模糊的相片。

    部份镜头设有防震功能,部份更能提供减5级快门的功效。意思是如果透过200mm拍摄,安全快门虽是1/200s,但防震系统可让您减5级快门,即可用1/60s的快门来拍摄也能维持稳定。

    *安全快门仅为参考值,须视乎不同人及环境,以及不同器材而有所不同。

    看完以上的问题后,各位新手们可以再吸收一些进阶的知识,以丰富自己。答对多少题并不重要,重要是背后对摄影的那份坚持与执著。

    四、懂视生活

    1、控制虚实,利用景深突出主体:画面中主体的强化有许多种方法,其中通过景深强化主体是利用了虚实变化的手法。对初学者来说,这种手法运用起来并不困难,只要通过调整拍摄距离、镜头光圈以及镜头焦距,就可以合理地将画面中唯一清晰的焦点汇聚在摄影师想要重点表现的画面主体上。

    2、妙用曝光补偿,决定明暗细节:曝光补偿和包围曝光在摄影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虽然数码相机的测光系统已经十分智能和完备,但当初学者遇到一些复杂的拍摄场景时,如画面中光比过大,或夜景、冰雪这样的场景,数码相机的测光系统难以提供100%准确的曝光控制。此时,曝光补偿和包围曝光就能派上大用场了。

    3、活用测光模式,表达画面主题和拍摄意图:测光模式的正确选择是影响一张照片曝光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数码相机的测光功能经常被影友们忽视。虽然在各种拍摄模式下,数码相机都可以进行自动测光操作,但拍摄场景的光线条件千差万别,默认的测光模式并不能胜任其中的全部情况。当主体的光照情况和背景又很大差别时,可以选用点测光模式。在点测光模式下,相机对图像中某一对焦点周围约占画面3%的区域进行测光,保证此区域曝光正确,忽略画面其他部分的测光。使用点测光对照片主体测光,可以使照片主体曝光正确。

    4、构图的减法艺术,突出画面主体:失败的照片各有各的问题,而成功的照片往往具有共性。在很多时候,构图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在选择合理的视角、合理的取景范围的同时,避开那些可能对画面想要表达的中心元素形成干扰的其他元素。这看似简单的道理和方法,许多影友却难以真正贯彻,贪多是初学者在构图时的通病。对于减法的应用,面对和拍摄对象主体在一起的许多元素,我们应该如何取舍?如果不忍心舍弃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就难以真正把其中最精华的那个元素表现好。要知道,当画面中的并列的元素过多时,读者的注意力会被迅速分散。即使其中有明显的主体,当主体与一些无关元素同时出现时,它的视觉效果和读者注意力也会受到严重的干扰和影响。

    5、经典的黄金分割理论实战应用:古希腊数学家在进行线段分割时,发现了一条具有美学意义的规律,被后人称为黄金分割定律。黄金分割定律的内容为:一条线段分成长短两段,使短段与长段之比等于长段与线段全长之比,比值为1:1.618。这种比例从古至今一直被认为是能够产生美感的最佳比例。它被广泛应用在建筑设计、绘画、雕塑等多个艺术创作领域。

    6、移动变换拍摄角度,化腐朽为神奇:拍摄高大建筑时可以变换拍摄视角,以仰角从下向上拍摄。这种角度特点是利于表现高大垂直的景物,镜头具有抒情色彩,可传达出赞颂、敬畏等情感。拍摄距离愈近,仰角愈大,视觉冲击力也越大。用仰角拍摄人物时,可使人物有高大或权威感。当被摄对象是公认的权威人物时,仰视构图容易被认同。但当被摄人物与受众处于同等地位时,仰视可能会带来相反的情绪。

    7、安全快门是拍摄清晰照片的关键:安全快门是什么意思呢?它是指保证手持DSLR拍摄照片时,画面不抖动且足够稳定的快门速度。如果快门速度高于安全快门,能保证手持拍摄的稳定性,画面就不会虚。最为关键的是,安全快门并非恒定不变。安全快门的速度与拍摄时所用的镜头焦距相关。安全快门速度是焦距的倒数,也就是安全快门速度=1/焦距。

    8、用好快门优先模式,表现神奇动感效果:何时使用快门优先模式?拍摄水景就是个不错的实践机会。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是流动着的,为了把流动的水拍的如丝绸一般迷人,影友们一定要将曝光时间尽量拉长。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在拍摄时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尽量调低快门速度。拍摄水景的曝光时间没有特定的限制,但影友们最好能选择傍晚或光线没有直射的时间。曝光时间越长越好,时间越长,水景“绸子”般的效果就会越明显。

    9、增加前景,强化照片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前景的应用常见于风光摄影,在掌握了以形态和取景范围为主的基础构图方法后,在拍摄远景或内容相对单调的单一景致时,在画面中尝试加入前景,能平衡画面的元素和视觉的不均衡感。不同的前景在画面中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有时前景可以成为画面中心,成为照片主要的表现对象。前景扮演的具体角色和在画面中的重要程度取决于拍摄角度、拍摄距离以及取景范围等多方面因素。

    10、利用色彩对比,增强照片的视觉冲击力:黄蓝、红绿,都是最典型的互补色。当互补色同时出现在一张照片的画面中时,强烈的色彩反差会带来明显的色彩对比效果。运用互补色进行创作,能提高照片的颜色感染力,使画面更加清澈和靓丽。在实际运用中,经常用其中一种颜色来映衬另一种颜色的景物。

    以上就是关于摄影空间感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摄影工作室的名字推荐(摄影工作室的名字推荐怎么写)

    摄影交流微信群(摄影交流微信群怎么找)

    最好摄影工作室是哪个(最好摄影工作室是哪个品牌)

    武汉展厅设计哪里做得好(武汉展厅设计公司)

    字体logo风格(字体logo设计中国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