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天文景观设计方案(8月3日天文景观设计方案)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8月3日天文景观设计方案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观设计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谁能告诉我未来5年内日食,月食,流星雨等天文景观的时间?
最近50年的日食表
2000年2月5日 偏食
2000年7月1日 偏食
2000年7月31日 偏食
2000年12月25日 偏食
2001年6月21日 全食
2001年12月14日 环食
2002年6月10日 环食 除新疆,西藏外,各地可见偏食
2002年12月4日 全食
2003年5月31日 环食 新疆,西藏西部,黑龙江北部可见偏食
2003年11月23日 全食
2004年4月19日 偏食
2004年10月14日 偏食 辽宁,吉林,黑龙江各地,内蒙古东部可见偏食
2005年4月8日 全环食
2005年10月3日 环食 西藏南部可见偏食
2006年3月29日 全食 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四川等地可见偏食 ,新疆北部接近全食
2006年9月22日 环食
2007年3月19日 偏食 各地可见偏食
2007年9月11日 偏食
2008年2月7日 环食
2008年8月1日 全食 新疆阿勒泰,甘肃北部边缘,内蒙古额济纳旗,宁夏,陕西中北部,河南带食而没,各地可见偏食
2009年1月26日 环食 我国云南,广西可见偏食
2009年7月22日 全食 藏东南察隅,云南西北部,四川,重庆,湖北西南部,南部,湖南北部,安徽,江西,浙江,上海,江苏南部上午,其余各地可见偏食
2010年1月15日 环食 云南西部,西北部,四川大部,陕西,湖北,河南,山东带食而没,除黑龙江外,各地可见偏食
2010年7月11日 全食
2011年1月4日 偏食 新疆,西藏西部可见食分很小的偏食
2011年6月1日 偏食 东北可见偏食
2011年7月1日 偏食
2011年11月25日 偏食
2012年5月20日 环食 海南,广东,福建,台湾北部带食而出,除新疆极西部外,各地可见偏食
2012年11月13日 全食
2013年5月10日 环食
2013年11月3日 H3食
2014年4月29日 环食 -
2014年10月23日 偏食
2015年3月20日 全食 新疆北部可见食分极小的偏食
2015年9月13日 偏食
2016年3月9日 全食 除新疆,内蒙,甘肃北部,河北北部,东北西部外,各地可见偏食
2016年9月1日 环食
2017年2月26日 环食
2017年8月21日 全食
2018年2月15日 偏食
2018年7月13日 偏食
2018年8月11日 偏食 除西藏,云南及东南沿海地区,各地可见偏
2019年1月6日 偏食 除西藏,新疆中西部,及西南地区,广东外,各地可见偏食
2019年7月2日 全食
2019年12月26日 环食 各地可见偏食
2020年6月21日 环食 西藏普兰,那曲,昌都,四川南部,贵州中部,广西东北部,广东北部,东北部,江西,福建,台湾中南部下午,各地可见偏食
2020年12月14日 全食
2021年6月10日 环食 新疆,内蒙,及东北西部可见偏食
2021年12月4日 全食
2022年4月30日 偏食
2022年10月25日 偏食 新疆西部可见偏食
2023年4月20日 全环食 海南,广东,福建,台湾可见食分极小的偏食
2023年10月14日 环食
2024年4月8日 全食
2024年10月2日 环食
2025年3月29日 偏食
2025年9月21日 偏食
2026年2月17日 环食
2026年8月12日 全食
2027年2月6日 环食
2027年8月2日 全食 西藏南部,云南可见食分极小的偏食
2028年1月26日 环食
2028年7月22日 全食 广东西南部,海南,可见食分极小的偏食
2029年1月14日 偏食
2029年6月12日 偏食
2029年7月11日 偏食
2029年12月5日 偏食
2030年6月1日 环食 内蒙古根河,黑龙江黑河,伊春,鹤岗,抚远等地下午,各地可见偏食
2030年11月25日 全食
2031年5月21日 环食 除新疆北部,内蒙古及山西北部,河北,东北外,各地可见偏食
2031年11月14日 全环食
2032年5月9日 环食
2032年11月3日 偏食 各地可见偏食
2033年3月30日 全食
2033年9月23日 偏食
2034年3月20日 全食 西藏西南部带食而没,新疆,西藏,青海,甘肃西部可见偏食
2034年9月12日 环食
2035年3月9日 环食
2035年9月2日 全食 新疆叶城,若羌,甘肃玉门,内蒙古乌海,呼和浩特,河北张家口,北京,天津蓟县,河北东北部,辽宁西南部,辽东半岛大部上午,各地可见偏食
2036年2月27日 偏食
2036年7月23日 偏食
2036年8月21日 偏食
2037年1月16日 偏食 新疆西北部,西藏西部可见食分很小的偏食
2037年7月13日 全食
2038年1月5日 环食
2038年7月2日 环食
2038年12月26日 全食
2039年6月21日 环食
2039年12月15日 全食
2040年5月11日 偏食
2040年11月4日 偏食
2041年4月30日 全食
2041年10月25日 环食 内蒙古呼锡林浩特,通辽,辽宁沈阳,抚顺,本溪,吉林通化等地上午,除西藏极西部,新疆西部外,各地可见偏食
2042年4月20日 全食 曾母暗沙上午,除新疆西北部外,各地可见偏食
2042年10月14日 环食 曾母暗沙上午除西北和东北地区外,各地可见偏食
2043年4月9日 全食 +
2043年10月3日 环食 -
2044年2月28日 环食 黑龙江漠河极北部可见分极小的偏食
2044年8月23日 全食
2045年2月16日 环食
2045年8月12日 全食
2046年2月5日 环食
2046年8月2日 全食
2047年1月26日 偏食 新疆最西部外,各地可见偏食
2047年6月23日 偏食
2047年7月22日 偏食
2047年12月16日 偏食
2048年6月11日 环食 新疆,西藏西部可见偏食
2048年12月5日 全食
2049年5月31日 环食
2049年11月25日 全环食 新疆中北部,内蒙古,东北,河北北部以南地区可见偏食
到牧夫天文论坛 掩星观测版 看看吧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forum-73-1.html
二、2007年有什么天文景观
一、特殊天象
1. 3月4日月全食
初亏的东经120°标准时是5∶30,食既是6∶44,而北纬30°月没时间是6∶36,因此不可能看到全食,民用晨光始的时间约5∶58(估算),加之此时月亮的地平高度比较低,所以有一定的观测难度.
2. 3月19日日偏食
3月19日日偏食在亚洲(除西南部及东南亚地区)、北冰洋大部、北美洲极西部可以看到(杭州9:25左右)
3. 8月28日月全食
半影食始15∶52
初 亏16∶51
食 既17∶52
食 甚18∶37
生 光19∶23
复 圆20∶24
半影食终21∶22
北纬30°位置上月亮将于18∶36升起,因此只能看到后半段
二、大行星
1、水星
本年度有四次观测水星的好机会,分别是2月8日东大距、6月2日东大距、7月20日西大距、11月9日西大距。地平高度基本都在16°以上。其中6月2日的东大距观测条件最好,大约19°,日落后半小时应该就能在西北方低空找到。11月9日西大距也不错,考虑到那时候是深秋季节,大气透明度应该不错,加之又是凌晨,应该比较容易看到。
2、金星
上半年,金星作为昏星将在日落后闪耀西方天空,而且地平高度越来越高,越来越有利于观测。6月9日东大距,观测条件最好。7月12日金星达到最亮的-4.5等,大家可以在郊外看看自己被金星照射出来的影子。8月18日金星下合日,此后成为晨星,从九月份开始观测条件又慢慢好起来。10月28日西大距,将与水星一起在日出前东方唱主角。
3、火星
经过一年的沉寂后,火星再次与地球会合。3、4月份还不是最好的观测时机,火星约于凌晨3点左右从东方升起。下半年观测条件越来越好,亮度也慢慢提高到0.4等。11月份开始几乎整夜都能观测,2007年圣诞节时,火星冲日,整夜可见,亮度达到-1.6等。
4、木星
木星被称为岁星,其运行规律是如此清晰而又稳定。本年度几乎全年都能观测木星,条件也是越来越好,6月6日木星冲日,整夜可见,亮度-2.6等。
5、土星
2月份是全年观测土星的最佳时期,2月11日土星冲日,亮度0.0等。4月起高度渐渐变低,开始不适合观测了,8月份将与土星无缘。但是到9月份,地球的高速运行使得我们又将在凌晨看到土星的身影。
三、流星雨
本年度依然有多场流星雨发生
2月份。狮子座δ流星雨,2月25日极大,ZHR=2,Γ=3.0,估计没人会有兴趣。
4月份。全年第二场有名气的流星雨,天琴座流星雨,4月23日6∶30极大,ZHR>18,Γ=2.1,可能有火流星出现。
5月份。5月6日20时达到极大的宝瓶座流星雨令人期待,过去的经验告诉我宝瓶座流星雨发挥比较稳定,而且是在长假中,大家还是有时间看的,唯一不足就是在下半夜会受到月光干扰。
6月份。六月天琴座,6月16日极大,不过太小了,略过!六月牧夫座流星雨,还是可以看看的嘛,预报是6月28日4时极大,ZHR=0~100,Γ=2.2,挺有意思的,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但是月光干扰较大。
7月份。7月28日南宝瓶δ流星雨,ZHR=20,Γ=3.2,暗流星多,月相不利。7月30日摩羯座α,太小了,ZHR才4,Γ=2.5。
8月份。令人期待的8月份终于来到!!8月13日英仙座流星雨,这是给我影响极其深刻的流星雨。这次预报在13日13∶00~15∶30和23∶00等有多个峰值,ZHR=100,Γ=2.6,而且没有月光干扰,一定不要错过!此后8月18日天鹅座流星雨就相形见绌了,在此不表。
9月份。有两场流星雨,但都很无聊,经过8月份英仙座的疯狂,还有谁会注意9月份的流星雨呢?
10月份。天龙座流星雨又要来了。天龙座流星雨让人难以捉摸,小到区区几颗,多则上千。这次没有月亮干扰,可以留意一下,预测峰值在10月9日12∶30,似乎对我国不利。10月18日还有一次双子座ε流星雨,不过也很小。10月22日5时,计划播放猎户座流星雨,2006年的它表现不错,很多爱好者都看到了几十颗,这次虽然有月光干扰,但我认为还是可以监测一下。
11月份。很多爱好者会想到狮子座流星雨。别急,在此之前还有两场,一个是北金牛座,一个是南金牛座,不过似乎难以让人提起精神。狮王将如何表现呢?根据在2001创造极大成功的Asher—McNaught的预测模型,今天似乎也没什么指望,极大在11月18日10∶50,ZHR=15,Γ=2.5。11月22日,麒麟座α流星雨,据称如果爆发的话ZHR有望达到400以上,有月相干扰。
12月份。有麒麟座、水蛇座、后发座、小熊座都不怎么地。好在还有双子座流星雨,几乎整夜都能观测,而且四面八方都有。这次极大在12月15日0∶45,非常有利,月相也不错,基本没什么影响。
综上所述,今年的流星雨中可以关注一下5月6~7日宝瓶座、8月13~14日英仙座、10月8~9日天龙座、10月21~22日猎户座、12月14~15日双子座。
四、小行星和彗星
今年有多颗小行星冲日,不过亮度都比较小。
1月29日20号小行星冲日,8.4等;4月13日3号小行星婚神星冲日,9.7等;5月31日4号小行星灶神星冲日,5.4等;8月29日2号小行星智神星冲日,8.9等;11月17日1号小行星谷神星冲日,7.2等;11月20日8号小行星冲日,8.0等。
4月19日,恩克彗星回归,预测近日点附近亮度可达4.0等,对于北半球的爱好者观测时间不多。96P/Machholz彗星与4月4日过近日点,预计亮度达2.2等,但是离太阳比较近。
三、登月计划是什么?
据新安晚报报道,合肥“科学岛”上的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将承担研制中国探月工程的定位与导航系统。
据合肥智能所梅涛所长介绍,在中国即将正式启动的“嫦娥”探月工程中,第一步是绕月,第二步就会涉及到发射月球探测器登陆到月球表面,那很自然就会涉及到对于这一“探月人”的软着陆、传感、导航和控制等问题。
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所最新承担的这一科研项目,便“瞄准”对月球探测器的系统定位与导航系统等,通过基础性的研究,确定在月球表面设置传感器网络的有效途径,“以便地面能够有效控制登月机器人的行踪”。在科研开展过程中,还将建立月球探测系统的数字模型、多媒体仿真、仿月面实验场地以及由月球车组成的地面仿月面试验基地,为国人探访“嫦娥”提供必要的科学准备与技术支持。
梅涛所长说,这一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重点项目,也是中国探月计划中的一项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整个项目由中科院合肥智能所主要负责,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等共同承担,计划用4年的时间完成。
美国2018年再度登月计划大揭密
几天来,国际各大主流媒体纷纷报道美国2018年重新登月计划,但多半是猜测与推论。美国东部时间9月19日(北京时间9月20日),世人瞩目的美国新一轮登月计划正式揭开其神秘面纱,传说中其上千亿美元的高额研发预算也首次得以证实。在美国宇航局(NASA)华盛顿特区总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宇航局长迈克尔-格里芬亲自披挂上阵,逐条解密总投资1040亿美元的美国宇航局2018年再次登月计划。
★登月载人工具:长大长高长壮的“阿波罗”
2018年的美国再度登月计划到底是啥样?宇航局长格里芬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是长大长高长壮的“阿波罗”(注:美国的60年代的登月计划)!
确实,此次计划无论从项目本身还是从载人登月运载工具来说,都是“大了一号”的“阿波罗”。
先以载人登月运载工具为例,即将研发出来并派上用场的“宇航员飞行舱”外形就跟“阿波罗”飞船一样是圆锥体,可个头却要大一号---不仅体型比“阿波罗”飞船大出半圈,从“阿波罗”的3.9米底径增加到“宇航员飞行舱”5.5米,而且体重也增加了一半以上,达到25吨。格里芬局长笑着比喻说,新的载人登月运载具看起来就像是“吃了菠菜的大力水手”,从一个“普通的小弟弟”长成“格外强壮的超级勇士”。
除了个头大外,“宇航员飞行舱”的实际载人数目也增加了一倍,最多可以搭6名登月宇航员,而“阿波罗”飞船当时最多只能搭3人。
不过,在2018年第一次登月的时候,“宇航员飞行舱”将只搭载4名宇航员登上月球,主要从事前期考察工作,没有必要齐装满员。
★登月火箭:35层楼高能载125吨
长大一号的载人登月运输工具当然要由大一号的运载火箭来发射推进。那么,新的火箭将大到什么程度呢?格里芬透露说,新火箭的高度将有35层楼高!
据法新社和《新科学家》报道,美国宇航局眼下正在设计这种全新的超大运载能力的火箭,其计划的运载力将高达125吨,其中“宇航员飞行舱”将置于火箭顶端,且装有逃逸系统,使宇航员尽量远离喷火的火箭发动机,避免燃料箱隔热材料脱落产生的风险。
根据美国宇航局的计划,美国现在所有的航天飞机以及火箭将于2010年**。因此,美国宇航局希望新一代火箭将于2011年前研发成熟,2012年首飞,开始为登月练兵。
★登月过程揭密:分五步登上月球
根据美国宇航局的构想,2018年的登月行动将分五步走:
据美联社和《新科学家》报道,整个登月飞行系统由多个不同功能的飞行器联合构成,分次发射进入太空。
第一步,登月宇航员乘坐的新型“宇航员飞行舱”由多级大推力运载火箭搭载升空后,与预先发射并进入环绕地球轨道的“地球出发站”和“登月舱”两个飞行系统对接,组成稳定的飞行器联合体系统。
第二步,火箭推送联合体系统飞向月球轨道。
第三步,登月舱与“宇航员飞行舱”脱离,宇航员乘坐登月舱降落到月球表面,留着自动操纵的“宇航员飞行舱”在月球轨道上飞行。
第四步,就是最核心的一步,3名宇航员在月球上考察,1名在登月舱内坐镇。
第五步,火箭点火推动登月舱返回月球轨道,与在轨道上的“宇航员飞行舱”对接,然后在隔热装置的保护下穿越地球大气,并最终凭借降落伞在地球陆地上而非海洋上着陆。
★登月地点:什么地方都可以
和“阿波罗”登月不同的是,2018年重新登月计划的登月地点将不再局限于月球赤道地区,而是月球表面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
据《新科学家》介绍,美国宇航局目前还没有选好确切的登月地址,但是新型航天器有能力在月球的任何一个地方着陆。为此,美国宇航局在“阿波罗”计划所用的月球着陆器的设计理念上加入了一些改进。新型的登月舱仍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是一个有四条腿、通过火箭发动机实现“软着陆”的着陆装置,上部则是宇航员完成登月使命后搭乘送回月球轨道的飞行舱。
★登月展望:建立宇航员常驻基地
按照计划,美国宇航局将在2018年打开重新登月的大门后,以每年至少两次的频率继续登月。
对此,美国宇航局表示,在最初阶段,他们的宇航员可以通过一次次登月逐渐延长在月球上驻足的时间,最终使每组宇航员可以在其上停留半年,像国际空间站的操作模式一样,每组“居民”居住半年,负责那里的日常操作和相关使命。美国宇航局希望借此在月球上建立一个由宇航员生活设施、发电站和通信站等部分组成的宇航员常驻月球基地。
除此之外,美国宇航局登月此举也是为了日后火星登陆计划的开展与实施。据悉,美宇航局估计在2020年左右开始细化火星登陆计划,目前初步的构想是先用4到5枚大型运载火箭把火星飞船和其他硬件设备送上轨道,继而送向火星表面,在火星表面上建立一个宇航员基地,再把6名宇航员送上火星,进行为期500天的科学考察和研究。
不过,美国宇航局想完成如此庞大的太空人物还将面临一个很大难题,就是资金。重新登月计划预计将耗资1040亿美元,这对于因伊战和重建新奥尔良而投入了大量经费的美国来说,无疑困难重重。尽管格里芬表示,重新登月计划不需要美国政府加钱,但是美国国会已经传出大量批评声音。所以,这一计划最终能否被国会通过如今还是一个未知数。
图片说明:一、新型航天运载工具 载人舱或载物舱将置于火箭顶部
二、“乘员探索飞行器”将在近地轨道上与登月舱对接
三、第一批宇航员将在月球上考察一星期
四、返回地球时,太空舱将借助新型气囊 作用在陆地着陆
█新闻对比一:“宇航员飞行舱” VS 航天飞机
★“宇航员飞行舱”
形状:像“阿波罗”飞船一样的圆锥体
大小:底径5.5米
重量:约25吨
载人数目:6人
附着位置:火箭顶端
搭载情况:人货分载
安全系数:高,是航天飞机的10倍
★航天飞机
形状:与大型喷气客机相仿
大小:高约17米、翼展约23米
重量:约68吨
载人数目:3到7人
附着位置:火箭旁边
搭载情况:人货混载
安全系数:一般
█新闻对比二:“阿波罗”登月计划 VS 2018年重新登月计划
★“阿波罗”登月计划
项目进行时间:1969年到1972年底
项目筹备时间:8年
项目资金:250亿美元
载人航天器:“阿波罗”飞船指令舱
运载火箭:“阿波罗”17号火箭
登月宇航员人数:3人
月球着陆地点:月球赤道
月球驻足时间:3天
登月主要任务:取回月球表面钛铁矿等样本
★2018重新登月计划
项目进行时间:最早在2018年到2020年间开始
项目筹备时间:13年
项目资金:1040亿美元(如果把通货膨胀因素考虑在内,这项投资只是“阿波罗”登月计划的55%)
载人航天器:“宇航员登陆舱”
运载火箭:35层楼高的新型超级火箭
登月宇航员人数:4人
月球着陆地点:月球表面任一地点
月球驻足时间:7天
登月主要任务:为建立月球常驻基地做准备
█新闻分析:美国为啥急着再登月?
美国宇航局在9月19日再次透露重新登月计划的内幕,似乎在告诉世人,我们不久又再登月了。诚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太空探索的推进,登月并非遥不可及,更别说对已经有了登月经验的美国。但是为何同是登月项目或计划,美国却显得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要着急,这其中有什么玄机?
★太空竞赛中想当第一
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与进步使地球上的人类开始考虑将触角伸到地球以外的太空。美国积极研发各种航天器和相关附件,又要登月,又要登火星;俄罗斯毫不示弱,先进的飞船系列承担下国际空间站建设的主要任务;欧洲宇航局也不甘落后,积极参与俄罗斯与美国的太空探索与建设项目,试图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太空竞赛中分一杯羹。而一些亚洲国家的加入,更是使这场太空竞赛空前激烈:日本在建太空实验室,准备搭乘美国的航天飞机进入国际空间站,还屡屡宣布其壮志凌云的月球基地计划;印度的月球轨道卫星围着月球转了,还打算在2008年向月球发射无人飞船;而中国,这个世界上第三个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也启动了登月计划,并确定好了月球路线,准备在三年内发射月球探测卫星。加上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在即,美国着急了,隔断时间就开始宣布自己的重新登月计划,似乎有先声夺人之势。
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美国在经济与军事上确实有着十分强大的优势。做惯了第一的美国当然不希望看见别的国家赶超自己,特别是在太空——这个彰显国力的领域里。为了取得太空竞赛第一,美国抢在各国之前采取一些列太空行动争取超越他国,包括向火星、土卫六、“坦普尔一号”彗星等发送探测器,还包括重新登月——这个大手笔的登月计划。
虽然美国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实现了登月,但是距离现在已经30多年,世人对美国的辉煌登月史似乎已经有些淡忘,关注的只是今天的结果,所以这就需要美国再次登月,以证明自己太空大国的实力。因此对于美国来说,再次登月是势在必行,而且是越早越好。
★太空殖民中想抢第一
除了登月,美国还想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宇航员常驻基地。这一目标已经超出了太空竞赛中领跑的意义,而是上升到了太空殖民中当老大的野心。
事实上,在上个世纪的后半期,很多技术和学科在经过将近一千年缓慢行进而近乎停滞的进展后,突然有了跳跃式的增进,包含和太空探索密切相关的技术,如:可以独立完成高难度修复的机器人、配备人工肌肉和聚合物电子产品的太空衣,以及为支持生命和化学处理所制造的人工器官等等。这些高科技产品为太空殖民提供了必要的基础部件,使得大型载人飞船可以在太空中直接自动建成,而且还可以在长程旅途中获得充足水源。
技术的进步使得地外太空建基地成了可能;而地外资源的丰硕则成为各国争相进行太空探索的动力。在地球能源日趋枯竭的今天,丰富的地外资源成为大国窥视的对象,特别是月球,这颗既离地球近、能源又丰富的星球,最适合地球上的国家上去建个基地。美国自然不能放弃这大好机会,可以借建基地,名正言顺地成为月球上的殖民者。毕竟月球上含有大量钛铁矿,这些矿藏不仅可作为将来月球基地钛、铁等金属的主要来源和火箭燃料等能源,还可以用于生产地球生命必需的氧和水,从中获得大量的液氧。
天时人和,就缺地利。而美国天文学家4月初又在月球上发现了一处永远处在日照之下的地区,不但气候相对稳定,而且距离冰冻水源地较近,被科学家称为是人类殖民的最佳落脚处!这算是补上了地利的缺憾。三者已然完备,美国还能守着猎场不狩猎?所以,美国展开了最迅速的行动,直奔月球!
在登月计划中苏联似乎没有采取什么动作,西方对此一直有种种猜测。事实上,苏联曾经制定过登月计划,但由于技术上的原因进展缓慢,加上政治上的考虑,该计划被中途放弃了。
· 湿疹 荨麻疹皮炎警惕
· 08运动服装经销大揭密
· 全球未来10年赚钱行业
· 做别人没想到的好生意
· 开店赠1 万元现货铺底
· 痛风病患者—康复之路
苏联的载人登月计划直到20多年后才被外界证实。1989年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几位教授访问苏联,在莫斯科航空学院亲眼见到了当年登月计划的一些设施。1990年
5月,当年登月计划的主设计师米申应邀来华,也证实了60~70年代登月计划的存在。
1960年,科罗廖夫设计局开始研制超级运载火箭H-1,西方称之为N-1,该火箭的初衷是向火星发射无人重型探测器。由于受美国制定阿波罗计划的影响,苏联政府决定抢在美国前面将航天员送上月球。于是1962~1964年,科罗廖夫设计局按登月计划对H-1火箭进行了多次改装。
1964年8月3日,苏联通过《关于月球和宇宙空间考察工作的决定》,规定了登月计划的具体任务和期限。要在1968年前实现载人月球登陆考察,计划的全称是“H1-Л3”。计划中“Л”是俄文单词“月球”的第一个字母,西方也将该计划称为N1-L3。
H1-Л3计划使用的H-1运载火箭采用了多级并联方案,这是由于苏联一直没有解决单燃烧室大推力发动机发面的问题。火箭主体是常规推进剂——液氧和煤油的三级火箭,总长约100米,最下面长长的锥体是火箭的第一级,底部最大直径16.875米,由24枚到36枚火箭发动机并联而成。发动机分内外两圈布置,4个游动发动机控制火箭的姿态变化。第一级最大推力可达4500~6350吨,比土星5号3450吨的推力大了很多。第二级装有8台发动机,总推力约1432吨,第三级装有4台发动机,总推力约320吨。
第三级的上面是一个助推火箭和一个助推制动火箭,这两个火箭保障飞船飞往月球并使之进入月球轨道。飞船在火箭的上部,由登月舱和月球轨道舱组成。月球轨道舱是由联盟飞船改装而成,带有一个大功率的发动机,可以乘坐2名航天员。助推火箭上面的四部分构成了Л3系统。
发射前几小时,两名航天员进入月球轨道舱,进行最后的检测后,火箭点燃。火箭的前三级将上部的Л3系统送入地球的近地轨道。然后Л3系统内的助推火箭启动,开始地球轨道到月球轨道的转移。接近月球时,助推制动火箭开始工作使飞船减速进入月球轨道。不久,一名航天员从月球轨道舱经过舱外转移到登月舱,登月舱与月球轨道舱分离并向月球降落。与阿波罗号一样Л3系统的登月舱也由4条腿的缓冲支架支撑,实现平稳着陆。月球表面的任务完成后,登月舱靠自身发动机离开月球,同样也将4条腿的支撑结构留在月球上。登月进入轨道后,与月球轨道舱会合对接,航天员回到轨道舱。此后两舱分离。两名航天员一起返回地球。
H-1火箭试验记录
试验时间 结果
1969年2月21日飞行2分钟后发生爆炸
1969年7月31日点火后在发射台上爆炸
1971年6月21日点火后在发射台上爆炸
1972年11月23日起飞不到2分钟发生爆炸
注:后来调查四次爆炸的故障可能均出自第一级,证明多级并联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很不可靠。
出于政治的需要,H-1火箭的整个研制过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加之多个发动机并联,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因此H-1火箭的发射试验一败涂地。1969年初到1972年底的4次试验火箭均发生了爆炸。而此时美国人早已登上了月球,这就使得苏联的登月计划面临政治上的压力。1972年苏联政府要求暂停登月计划,但仍有部分登月计划在继续实施。阿波罗计划宣布结束后,苏联政府彻底失去了对登月计划的兴趣,登月计划得不到任何拨款。而且苏联开始重点发展载人空间站,因此,登月计划最终没能在苏联实现。
四、2011流星雨及天文景观,时间,在哪能看到?
一句话总结:
年初的象限仪、6月底的六月牧夫、12月中旬的双子和12月底的小熊比较有看点。英仙被极大时间和十四的大月亮毁了。狮子一如既往的不靠谱。
象限仪
Quadrantids (QUA)
Active: December 28 – January 12; Maximum: January 4, 01h10m UT (λ⊙ = 283.16°);
ZHR = 120 (can vary ∼ 60–200);
Radiant: α = 230°, δ = +49°; Radiant drift: see Table 6;
V∞ = 41 km/s; r = 2.1 at maximum, but variable;
TFC: α = 242°, δ = +75° and α = 198°, δ = +40° (β > 40° N).
IFC: before 0h local time α = 150°, δ = +70°; after 0h local time α = 180°, δ = +40° and
α = 240°, δ = +70° (β > 40° N).
预报极大为北京时间(下同)1月4日上午9:10,
但在4日凌晨5点到14点都有可能看到较大流量
所以标准观测非常重要。
1月4日为初一,所以完全没有月光干扰。
则北京地区最佳观测时间是1月4日天亮前,即6:30以前。
由于峰值持续时间可能很短,所以最好有多位同好合作将整个后半夜时间无缝覆盖!
=============
宝瓶座η
η–Aquariids (ETA)
Active: April 19 – May 28; Maximum: May 6, 13h UT (λ⊙ = 45.5°);
ZHR = 70 (periodically variable, ∼ 40–85);
Radiant: α = 338°, δ = −01°; Radiant drift: see Table 6;
V∞ = 66 km/s; r = 2.4;
TFC: α = 319°, δ = +10° and α = 321°, δ = −23° (β < 20° S).
这个流星雨今年也不受月光影响,预报ZHR高达70。
不过预报极大在5月6日晚21点,我国没法观测。
当天4点天亮,辐射点在天亮前2小时左右升起。
不太适合普通爱好者欣赏,适合专业爱好者做标观。
=============
六月牧夫
June Boötids (JBO)
Active: June 22 – July 2; Maximum: June 27, 21h UT (λ⊙ = 95.7°), but see text;
ZHR = variable, 0–100+;
Radiant: α = 224°, δ = +48°; Radiant drift: see Table 6;
V∞ = 18 km/s; r = 2.2;
TFC: α = 156°, δ = +64° and α = 289°, δ = +67° (β = 25°–60° N).
预报极大在6月28日凌晨5点,当天北京地区4点前天就亮了。
6月27日是农历廿六,残月基本不影响观测。
ZHR很不稳定,可能从0到100多,值得专业爱好者标观。
=============
英仙
Perseids (PER)
whose maximum is due sometime between ∼ 01h–13h40m UT on August 13, perhaps highest near 06h UT。
预报ZHR为100,峰值在8月13日9点~21:30之间
最有可能出现在14点,这在我国基本还是下午。
8月13日是农历十四,巨大的月亮。
所以可以预计今年欣赏性很差,专业爱好者可以在当天天黑后监测数小时。
=============
天龙
Draconids (DRA)
Active: October 6–10; Maximum: October 8, various potential timings – see below;
ZHR = periodic, up to storm levels;
Radiant: α = 262°, δ = +54°; Radiant drift: negligible;
V∞ = 20 km/s; r = 2.6;
TFC: α = 290°, δ = +65° and α = 288°, δ = +39° (β > 30° N).
爆发可能达到暴雨量级,但很不确定。
今年预报极大在10月8日,当天是农历十二,后半夜值得专业爱好者监测。
=============
猎户
Orionids(ORI)
The major Orionids should reach maximum on October 21, with a last quarter Moon that may be more of a nuisance than a true deterrent to observers.
ZHR预报为25,每年都有稳定的表现。
今年极大预报为10月21~22这个晚上,廿五的月亮一定程度影响后半夜观测。
所以还是只推荐专业爱好者监测。
=============
狮子
Leonids (LEO)
Active: November 6–30; Maximum: November 18, 03h40m UT (nodal crossing
at λ⊙ = 235.27°), but see below; ZHR = 20+?;
Radiant: α = 152°, δ = +22°; Radiant drift: see Table 6;
V∞ = 71 km/s; r = 2.5;
TFC: α = 140°, δ = +35° and α = 129°, δ = +06° (β > 35° N);
or α = 156°, δ = −3° and α = 129°, δ = +6°(β < 35° N).
IFC: α = 120°, δ = +40° before 0h local time (β > 40° N);
α = 120°, δ = +20° before 4h local time and α = 160°, δ = 0° after 4h local time (β > 0° N);
α = 120°, δ = +10° before 0h local time and α = 160°, δ = −10° (β < 0° N).
狮王是每年都要关注的。今年预报极大在11月18日11:40。
当天农历廿三,所以仍然欣赏性较差。
专业爱好者可以在11月18日凌晨顶着下弦月监测。
另外,每年的狮王都会有些特殊状况:
Jérémie Vaubaillon has indicated part of the 1800 AD dust trail may be encountered around 22h46m UT on November 16, and could produce ZHRs of ∼ 200. Unfortunately, the dust particles involved are expected to be exceptionally small, of order 10–100 microns, and this could mean no optically-detectable meteors at all. This activity may be observable instead as an increase in underdense radio meteor echoes, by those systems capable of recording the equivalent of such 'invisibly-faint' meteors, and by sensitive radar meteor systems. Mikhail Maslov has proposed that there may be two peaks, one on November 17, around 21h UT, when ZHRs may be ∼ 5–10 above the underlying 'normal' activity, the second on November 18 near 23h UT, with ZHRs of ∼ 10 above normal. Taking the typical ZHR to be ∼ 10–15 could suggest ZHRs at either might be ∼ 20 ± 5. The second peak he noted may produce somewhat fainter than average meteors, however. Another potential maximum time is that given above for the nodal crossing, when ZHRs are liable to be simply 'normal'.
简单说,有人认为11月17日凌晨6:36前后地球会遭遇1800年的团块
ZHR可能高达200,但由于这些团块很小,所以可能都是肉眼不可见的流星
适合无线电观测和高光敏摄像器材观测
另外有人认为18日凌晨5点和19日清晨7点会有些小峰。
=============
双子
Geminids (GEM)
major Geminids (December 14, probably between 01h–22h UT)
预报极大在12月14日9点~15日6点,所以适合14~15日这个晚上长时间监测。
预报ZHR仍然为120。当天是农历二十,不过双子雨即使顶着亏凸月也很有欣赏价值。
=============
小熊
Ursids (URS)
Active: December 17–26; Maximum: December 23, 02h UT (λ⊙ = 270.7°), but see below;
ZHR = 10 (occasionally variable up to 50);
Radiant: α = 217°, δ = +76°; Radiant drift: see Table 6;
V∞ = 33 km/s; r = 3.0;
TFC: α = 348°, δ = +75° and α = 131°, δ = +66° (β > 40° N);
α = 063°, δ = +84° and α = 156°, δ = +64° (β 30° to 40° N).
预报极大为12月23日11点,ZHR为10,但有可能高达50。
当天没有月光干扰,辐射点在北京地区终年不落,
适合专业爱好者在23日凌晨进行监测。
以上就是关于8月3日天文景观设计方案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