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历史字典(历史字典691页)

    发布时间:2023-04-03 17:27:08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130        当前文章关键词排名出租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历史字典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官网:https://ai.de1919.com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SEO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历史字典(历史字典691页)

    一、我国历史第一部词典是什么

    ○《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尔雅》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列入十三经之中。其中,“尔”或作“迩”是“接近”、“走近”的意思;“雅”字从牙从隹,“牙”指前排上下齿,用于咬文嚼字;“隹”原指尖嘴鸟,在此表示“锥形”;“牙”与“隹”联合起来表示“锥形牙”,即“犬齿”。古人视犬齿为“基准牙”,故“雅”有“基准”、“标准”的意思,通“正”。“雅言”就是古代的官方语言,就是标准语、规范语。“尔雅”就是“使人们的语言接近标准”之意。 《尔雅》是后代考证古代词语的一部著作。

    二、历史上第一个词典是?

    世界上第一本字典(词典)是:《尔雅》,解释尚书的字典、训诂书。成书年代不详。宋邢昺序【尔雅注疏】说:「周公倡之於前,子夏和之於后」,而【四库总目】却以为「其成书在毛亨以后, 大抵小学家缀缉旧文递相增益,周公孔子皆依托之词.」【四库总目】的说法,似较可采信.五代之季,依唐石经刊刻儒家群经,於九经之外,加入【孝经】,【论语】及【尔雅】,宋代【孟子】一书附入群经,从此十三经确立,【尔雅】遂成为研治经学重要的一环.

    毛亨是战国初期人,估计《尔雅》成书不会晚于西汉

    而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是东汉时期许慎所编著的《说文解字》,又简称《说文》。它第一次系统的对汉字进行了字形分析、字义解释和读音辨识,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既合乎科学精神又具有独创民族风格的字典。

    三、中国历史上有那些字典词典?从夏商周到清代,我只查到《尔雅》,《说文解字》,《康熙字典》,还有吗?

    看看以下资料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公元1773 - 1783年(乾隆37年正月到47年7月——见《提要》“圣谕”和“告成进表”),清政府用十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搜集图书,编定《四库全书》,同时编纂了一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提要》)。《提要(卷四十)·经部·小学类·序》:“以《尔雅》以下编为训诂;《说文》以下编为字书;《广韵》以下编为韵书。”并号称“体例严谨,不失古义。”其中录列当时所能搜集到的字词典共210部,包括训诂12部、字书36部、韵书33部,和所谓“存目”(《提要》:“经圣(乾隆皇帝)鉴(阅览)洞烛其妄者,则亦斥而存目(排斥而列在“另册”)”)129部。这个统计肯定不完全:因为古籍由于历代战争、天灾人祸而散失,原因是众所周知的;《四库》编定之后又出版的,如很有影响的《说文解字注》、《说文通训定声》(也是在太平天国的战火中幸存下来的〔见《说文通训定声·序》〕),不可能在内;可以作为它所谓的“字书”入列的明·梅膺祚纂《字汇》,收字33179个,是一部大型字典,即使《康熙字典》也常为引用,却不列入;“古代词海”《佩文韵府》又被列入“集部·类书”。

    在这众多的字词典籍中,影响最深广久远的是《尔雅》(邢昺疏:“尔,〔迩〕,近也;雅,正也。〔尔雅〕,言可近而取正也〔靠近它、凭借它,就可以得到对事物的正确理解。〕”)。《尔雅》出现最早。《大戴礼·孔子三朝记》称:“孔子叫鲁哀公学《尔雅》。”那么早就有这么一本书,作者是谁?据《广雅》(增广《尔雅》而作,故称)的作者、三国魏初的张揖《进〈广雅〉表》称:“周公著《尔雅》一篇,今俗所传三篇(现在世面上所流传的是三篇)。”则《尔雅》的作者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据说从孔子起直到西晋,其间有很多人为它作注补的工作。到东晋初,著作郎(大约就是文化部长)郭璞殚精竭虑,对《尔雅》作了深入的研究,著作了集《尔雅》研究之大成的《尔雅注》,《尔雅》才定型下来。《尔雅》定型于晋的其它原因就是从东汉许慎以后,学者不再为《尔雅》做增删的工作,而是自己另起炉灶自编新书了,如三国的张揖就编纂了《广雅》。到北宋初,礼部尚书翰林侍讲国子祭酒(太学校长)爵赐上柱国邢昺又为郭璞《尔雅注》疏解,作《尔雅疏》,使其更完备。因为历代“说经之家多资以证古义”(《提要》语),为历代所重,至唐宋就被列为《十三经》之一。现在我们所说的《尔雅》,就是郭璞注邢昺疏的《尔雅》。中华书局出版1980年10月第一版《十三经注疏》中就有这部《尔雅》。

    《尔雅》之外,成就最重,影响极大,在字典词典的编撰思想、体例、体系等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籍就是《说文解字》,世称《说文》。它的作者是东汉中前期的许慎。许慎,字叔重;博通经籍,职任太尉祭酒,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誉(见《辞海》)。“许之撰《说文解字》,用功伊始,盖恐失坠所闻也,自永元(汉和帝年号)庚子(公元100年)至建光辛酉(汉安帝建光元年,即公元121年),凡历二十二年,而其子冲(许慎之子许冲)献之”(见《段注说文·第十五卷》)。自《说文》出,“魏晋以来言小学者皆祖慎(都把许慎当祖师爷,学习他、效仿他)”(《提要》语)。《说文》“推究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主要是前四种)之义”,用“分部类从(按偏旁部首分类,同部首的为一类)”的思想,编排全书,构成体系,形成体例。自然引导出“部首检字法”,成为后世历代字词大典甚至大型图书系列的编排方法的先驱。《说文》的主要成就是:1,把自古以来的各种形体(篆、籀、隶、行、草)的文字,“以小篆为宗(以小篆字体为全书之线索、纲领)”(《提要》语,即《说文·叙》“叙(《提要》作“序”字)篆文,合以古籀”),贯通古文篆籀(大篆),加以整理,对汉文字的形体首作规范。2,用六书的内在联系系统地分析字形、解释字义,创立了自我圆通的“以形释义”的理性体系(段玉裁注:“《说文》,形书也。”“合所有之字,分别其部,每部各建一首(部首)。而同首者,则曰‘凡某之属皆从某’。于是形立而音义易明”),这是许慎集汉代自“独尊儒术”以来“说字解经”的合理内核之大成而弘扬创造的结果。3,由于《说文》的构建体系是分部类从,同“形旁”(部首)的字都在一块儿,意思相关,所谓“凡□之属皆从□”(凡是与某义有关的一类字,都有某部首。如,依、伏、仁、停、像,它们的意义都与“人”有关,就都有“人”字旁);形旁以外的部分就是“声旁”,同声旁的,读音相同或相近。这样,就开创了揭示“汉文字之三要素(形体、意义和读音)”的必然联系的先河。段玉裁注:“《尔雅》《方言》……皆不言字形原委。以字形为书,因形以考音与义,实始于许,功莫大焉。”

    《说文》问世之后,据《提要》统计,有晋·吕忱、唐·李阳冰、五代十国·南唐·徐铉徐锴(世称大徐小徐)兄弟二人、南宋·李焘为之作增补正伪工作,据徐铉说,“阳冰之后,诸儒笺述”(徐铉等《上〈新修字义〉序》,以下简称“徐铉《序》”),人数当不会很少。其中过大者李阳冰,功高者徐锴。本来《说文》到李阳冰(大历年间——公元766 - 780年人)手里时,已流传六百多年,可想其间传抄刊刻之讹误必不在少;但他“刊正”而成的“《说文》新义”“以师心之见,破先儒之祖述”(徐铉《序》),“曲相排斥,未协至公(很不公正)”(《提要》),反成为对《说文》的窜改,受到徐锴《说文系传》的系统反驳批评。由于证据充分、辨正清晰,再加上徐铉的考证,“使许书原貌渐明”(上海古籍出版社《说文·出版前言》)。二徐少孤,皆早慧,成人后都在南唐做官,大徐还做到吏部尚书,都有不少著作(见《宋史·徐铉传》所列)。《宋史》说小徐“因铉奉使入宋,忧惧而卒,年五十五。”《提要》说“宋兵下江南,卒于围城之中。事迹见《南唐书》本传。”《提要》的说法可靠点。大徐在南唐破后,随后主李煜降宋(其情节酷似刘禅主仆降魏),后奉旨校订《说文》,正字形,去伪讹,增释义,定字音(“并以孙愐〔《唐韵》著者〕音切为定”〔徐铉《序》〕),使《说文》终定典型,世称“大徐本”。大徐以后被诬坐罪死于贬所,年七十六。如果小徐(少小时即善小篆)缓死,成就会更大。“大徐本”“小徐本”的《说文》成为自宋至今历代字典(如宋代的《广韵》《集韵》《类篇》、元代的《韵会》、明代的《字汇》《正字通》、清代的《康熙字典》、当代的《汉语大字典》)的必引本。

    清代小学(段玉裁注:“谓之小学者,八岁入小学所教也〔启蒙之学、起始之学〕。”)大盛。大名鼎鼎、赫然于众目的《说文》成为学者们注意的焦点,所谓“有清中叶,魁杰巨儒朋起,钩研经训,竟崇许学,名为专家,更仆难数(派人轮流换班地清点也难以数得清)”(卫瑜章《段注〈说文解字〉勘误·自序》)。其中成就突出者,四大家。上海古籍出版社《说文·出版前言》说:“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重于形,桂馥《说文义证》偏于义,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重于声,惟段玉裁《说文注》形、音、义三者并重。”其实朱氏之《训》也很重视六书之义的内在联系,并能全面圆通汉字形音义三者之正理。这时候,《说文》的幽涵奥义,汉字的“三要素”关系就“大放光明”了。

    因为《说文》是开山大作,又是汉字简古滥觞之时,难免粗略梗糙。所以“许慎注解,词简义奥”(徐铉《序》),“训诂简质,猝不易通;又音韵改移、古今异读,(故其)谐音诸字,亦每难明”(《提要》)。再加上“篆书湮替,为日已久;凡传写《说文》者皆非其人:故错乱遗脱,不可尽究。”又“《说文》之时,未有反切;后人附益,互有异同。”(徐铉《序》)所以,宋太宗下诏:收集天下《说文》遗本,“委徐铉等点检书写雕造,无令差错,致误后人。(雍熙三年〔公元986〕十一月□日牒)”实际上,徐铉等所作的远不止“点检书写雕造”(见上文)。大徐本问世之后,新的问题仍不断产生。许慎《说文解字·自叙》“黄门侍郎杨雄采以作《训纂篇》,凡《仓颉》以下,五千三百四十字”,许慎又采集网罗,成“九千三百五十三文”,徐铉增的也很少。而社会发展,文字“递有增加”,且注音读音愈益重要(南宋曾慥《类说》引《古今词话》“真宗朝,试《天德清明赋》,有闽士破题云:‘天道如何?仰之弥高!’会试官亦闽人,遂中选。”“道”“德”二字都分不清的人居然中选,说明“宋初程试,用韵尚漫无章程”〔《提要》〕),于是历代政府和学者不断编修注音良好的“韵书”一类的、且规模更大的字词典,最后(公元1012年)终于出现了“大宋重修《广韵》(唐朝孙愐等增广《切韵》而著《唐韵》,后又有严宝文、裴务斋、陈道固三家作增广《切韵》的修订工作,并都称《广韵》,所以宋初的《广韵》称“重修《广韵》〔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广韵》〕”〔见《提要》〕)”和《集韵》(公元1038 - 1068年)。

    因为中古以前,“三代秦汉所读之音,与今不同也。”“六朝以后之韵书出而古言(音)渐亡。”(清·郝懿行《尔雅义疏·序》。)“古韵失传,魏晋以降,(才)创为律韵行世”(《康熙字典·凡例》)。所以,“先秦用韵现象不易在字典中得到反映,因而古韵部(指本《字表》里的古韵)主要根据《说文解字》谐声、中古音切和异文现象来推求。”(《汉语大字典·上古音字表说明》)可见那时的注音多么艰难。《广韵》收字二万六千余个,《集韵》(为纠正所谓的《广韵》“冗漫殊甚,亦多纰缪,或略而失当”而广采唐代韵书旧文另编的宋修本)收字53525个,又时居中古,而承上启下。《广韵》《集韵》使用的注音办法是反切法(此法之最先集成者,是隋朝的陆法言〔著第一部切音字典《切韵》〕),这个办法比它以前的谐音法、异文直音法都科学。它可以把字的声、韵、调都明确地注出来(不像谐音法朦胧不明、摸棱不准),可以比直音法的使用范围大得多(因为许多字没有同音字,有的同音字又生僻不能读出)。所以《广韵》《集韵》是“研究上古和近代语音·的”“重要的”“韵书”(见《辞海》)。《汉语大字典》中“中古音以《广韵》《集韵》的反切为主要依据”(见《凡例·十》),其《中古音字表》的根据主要也是这两本书(见《中古音字表说明》)。

    反切注音法沿用了一千多年,也遇到一些问题,又由于西方文化的东渐,中国人逐渐认识到这个办法需要改革。“世谓汉儒识文字而不识字母 ……七音之传,肇始西域,以三十六字为母,……而后天下之音总于是焉。”(《康熙字典·御制序》)但是从唐末僧人守温仿照梵文创制三十字母、宋人继为三十六字母之后,绵延近千年,而徘徊不前。《康熙》自以为得“七音之准绳”,其实仍在反切上滚来滚去。直到清末,学者们才在前人的长期摸索中悟出拼音法,从此,注音法以加速度向前发展。1919年“五·四”之后,开始使用“国音字母拼音”,1957年,试行“汉语拼音”,很快得到普遍承认和应用。同时,汉文字的整理、定型工作也卓有成效地进行。可以说,到这时,汉文字、汉语言才似乎真正进入到“理想王国”。然而,本人窃以为现虽已有《现代汉语词典》、新修《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的伟大成就,而“战斗仍未有穷期”。比如,汉语拼音的“隔音符号”在书写时究竟要不要那么烦;计算机中,隔音的输入法怎么解决;能不能解决汉语同音字太多的问题;在字词典中,怎样排列文字的始义、本义和逐次的引申义,怎样归属文字的形音义统属系列(《现代汉语词典》的“gōu勾1(句)①②/勾2(句)①②;gòu勾(句)①②”式的归属法引了很好的路”)并确实处处圆通;……确乎任正重、路好远……尽管语言的变化发展不是个短时期理论问题,理论归纳也要先有事实;但“任务”还是任务,“路”也正摆在眼前。

    四、历史名词解释大全

    三省六部制:沿用隋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尚书、中书、门下。尚书省掌管行政,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中书省和门下省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和审批。这就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

    行省制度:行省制度源于魏晋时的行台,当时为中央政权处理军国大事时的临时派出机构。金朝曾在边境广置行台尚书省。蒙古人入主中原时仿金制,设行尚书省统辖一个大区的路府州县,演变成地方最高政治机构。元世祖中 统年间,尚书省并入中书省,地方机构也改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从此,地方政治制度进入划省而治的阶段。

    元代行省置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其行政机构名称和官吏品秩与中枢相等,凡一省军国大事无 所不领。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 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 事控制局面。因这一措施有助于防止地方割据,故为明、清所继承。元行省所辖路府州县无固定统属关系,随意性很大。有些行省与路之间还设道,属监察性质。为加强控制,元在路府州县均设蒙古事务官“达鲁花赤”,监 督各级官吏,执掌最高权力。县以下设村社和里甲,常由蒙军驻村社实行军事统治。里长通常为蒙古人、色目人,衣食用度悉由居民供应,成为当地的最高主宰。由此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更加激化,导致元末农民大起义。

    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盛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康乾盛世:所谓的“康乾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有些中国历史学家们将“康乾盛世”称为辉煌,是因为他们觉得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将中国传统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创造了中国历史的奇迹。他们认为国家统一的最终完成,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学术文化的集大成趋势是“康乾盛世”最显著的历史特征。 清朝初年,由于经过数十年的战争,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集权统治,缓和日益激化的民族矛盾,不得不实行一些恢复经济的措施 。

    科举制: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文字狱:1、名词,专指一类迫害文人,以排除异见的事件。

    2、动词,指利用特权对异己进行构陷。

    3、形容词,形容统治者对被统治者实行的无情专制。

    古代以满清的文字狱最为惨烈。近代以文革时期为极端。最近的例子有周远志被捕事件。

    满清南侵以来,对中原民族不但在军事上予以残酷杀戮,而且在经济上大肆掠夺破坏,尤有远见的是大量炮制文字狱,大搞文化压迫。早在清军入关不久,清廷就开始了对中华文化的压迫摧残。顺治四年(1647年),广东和尚释函可身携一本纪录抗清志士悲壮事迹的史稿《变记》,被南京城门的清兵查获,在严刑折磨一年后,以私撰逆书的罪名流放沈阳。次年,又有毛重倬等坊刻制艺序案,毛重倬为坊刻制艺所写的序文不书“顺治”年号,被大学士刚林认为是“目无本朝”,是目无“正统”的“不赦之条”。由此清廷规定:“自今闱中墨牍必经词臣造订,礼臣校阅,方许刊行,其余房社杂稿概行禁止”,这就是最早的言论审查专制。

    清代禁书真是五花八门,令人有望洋兴叹,叹为观止的感慨。凡是涉及思想,历史,政治,以及民族问题的书籍被禁被毁,当然也在意料之中,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大量纯粹的科学,技术,经济方面的书籍也赫然在目,实在不知道统治者打的究竟是什么算盘了。凡是涉及明朝,比如明人的文集,明人的诗集,明代的历史,明代人物传记,被禁毁也不算出奇,但是许多为满清歌功颂德拍马奉承的书比如什么《大清典礼》《大清天定运数》,还有乾隆的爹雍正的作品《大义觉迷录》以及曾祖父顺治的作品也在禁毁之列。更离奇的还是甚至连明人选编或者写过评注的一些唐诗选集都在禁毁之列,比如《杜工部集筏注》《杜工部诗集》《杜工部诗集辑注》《杜诗详注》都在名单上。

    鉴真东渡:鉴真是我国唐代赴日本传戒并首创日本律宗的高僧。该剧讲述了鉴真大师历经磨难、矢志不渝、东渡扶桑的故事。六次东渡,五次失败,历尽坎坷,终于在第六次东渡成功,达到弘扬佛法的目的。该剧通过鉴真大师与日本弟子荣睿、普照的生死友情,颂扬了中日两国人民一衣带水的传统友谊,讴歌了鉴真大师传播交流中华文明的功绩,为人类和平、文明和进步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戚家军:戚家军成军于治世(相对明末),所面对的敌人战斗力远不如满洲八旗,比较强的也就只有倭寇中的萨摩隼人和兀良哈蒙古的骑兵.论彪悍,论以寡击众,戚家军比不上袁督师的关宁铁骑,戚家军赖以成名的,是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东亚最先进的装备,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记录.

    澶渊之盟: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

    改土归流:"......广西地区的“改土归流”,自明代中叶以后便逐步开始。它是在土官与封建王朝的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产生的。这个矛盾,唐、宋以来就长期存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土官制度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需要。广大人民不断的反抗斗争又动摇了土官制度的统治。与此同时,土官又日益与封建王朝闹对立,反对封建王朝对它的管辖。这种有损于封建王朝国家统一的行为,明王朝自然是不能容忍的。于是“改土归流”是势在必行的了。

    开始改流时,一般采取两种办法:一是从上而下,先改土府,后改土州。二是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进行,如有的土官绝嗣,后继无人,或宗族争袭,就派流官接任;土官之间互相仇杀,被平定后,即派流官接任;有的土官犯罪,或反王朝被镇压后,"以罪革职“,改由流官充任;有的在土民向封建王朝申请“改土归流”时,王朝以所谓从民之意,革除土官世袭,改为流官。总之,封建王朝遇有机会,立刻抓紧改流......。"(摘自黄现璠著《壮族通史》 )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约1451~1506),Colombo,Cristoforo ( Cristóbal Colón)

    意大利航海家。生于意大利热那亚,卒于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 Valladolid。一生从事航海活动

    教皇子午线

    Papal Meridian

    1494 年经教皇仲裁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世界上划分势力范围的分界线。

    人文主义是一种哲学理论和一种世界观。人文主义以人,尤其是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对人文主义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容忍、无暴力和思想自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原则。

    但丁·亚利基利(意大利语:Dante Alighieri,1265年—1321年),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以长诗《神曲》留名后世。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达芬奇 (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作卓越的代表人物,他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达芬奇出生在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小镇——芬奇镇。他是一位 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他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 学。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最著名的巨匠,他不仅是一位天才的画家,并且是大数学家、科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是一位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人。他有着多方面的才能,对人类作出过多方面的贡献。他不仅会画画,雕塑,建筑房屋,还会发明武器,设计过世界上第一个飞行机、他又是一个医学家、音乐家和戏剧家,而且在物理学、地理学和植物学等其它科学的研究上也很有成就。他道德高尚,举止温雅,且体格健壮,力量过人,据说他一只手就能轻易地折断马蹄铁。他左右手都会写字、作画,他用左手写的字是反向的,人们只有在镜子里才能看懂。

    尼可罗·马基雅维利(Niccolò Machiavelli,1469年5月23日—1527年6月22日)是意大利的政治哲学家、音乐家、诗人、和浪漫喜剧剧作家,也是佛罗伦萨的爱国者、公务员,以及政治理论家。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重要人物,尤其是他所写下的《君主论》一书提出了现实主义的政治理论、以及《论李维》一书中的共和主义理论。

    马基雅维利出生在佛罗伦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父亲曾是一名律师,但当他出生后,家中除了四壁图书外已经一无所有,所以他没有多少受教育的机会,完全依靠自学。

    1494年美第奇家族对佛罗伦萨的统治被推翻,成立了共和国。1498年马基雅维利出任佛罗伦萨共和国第二国务厅的长官,兼任共和国执政委员会秘书,负责外交和国防,经常出使各国,会见过许多执掌政权的人物,成为佛罗伦萨首席执政官的心腹,他看到佛罗伦萨的雇佣军军纪松弛,极力主张建立本国的国民军。1505年佛罗伦萨通过建立国民军的立法,成立国民军九人指挥委员会,马基雅维利担任委员会秘书,并在征服比萨的战争中,率领军队,亲临前线指挥作战,1509年比萨投降佛罗伦萨。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教皇的矛盾中,他到处出使游说,力图使其和解,避免将佛罗伦萨拖入战争,并加强武装以图自卫。但当他1511年前往比萨时,教皇的军队攻陷佛罗伦萨,废黜执政官,美第奇家族重新控制佛罗伦萨。马基维亚利丧失了一切职务。

    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出生于波兰维斯杜拉河畔的托伦市的一个富裕家庭。18岁时就读于波兰旧都的克莱考大学,学习医学期间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1496年,23岁的哥白尼来到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意大利,在博洛尼亚大学和帕多瓦大学攻读法律、医学和神学,博洛尼亚大学的天文学家徳·诺瓦拉(de Novara,1454-1540)对哥白尼影响极大,在他那里学到了天文观测技术以及希腊的天文学理论。后来在费拉拉大学获宗教法博士学位。哥白尼作为一名医生,由于医术高明而被人们誉名为“神医”。哥白尼成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费劳恩译格大教堂任职当一名教士。哥白尼并不是一位职业天文学家,他的成名巨著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尼古拉·哥白尼 Nicolaus Copernicus 波兰名:Mikolaj Kopernik (1473~1543)

    现代天文学创始人,日心说的创立者

    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1483~1546)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倡导者,新教路德宗创始人。

    《九十五条论纲》是马丁·路德于1517年10月31日张贴在德国维滕堡城堡教堂大门上的辩论提纲,现在普遍被认为是新教的宗教改革运动之始。

    以上就是关于历史字典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有关杭州的历史故事(有关杭州的历史故事简短)

    全球历史票房排行榜

    老旧小区历史景观设计要点(老旧小区历史景观设计要点总结)

    传媒公司经营模式(传媒公司经营模式介绍)

    我想卖货不知道买什么好(我想卖货不知道卖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