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工作坊(参加工作坊的收获)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参加工作坊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录列表:
一、参加善解童贞儿童性健康教育工作坊感悟
第一次静下心来深入的探讨和学习有关于儿童性发展的知识,慢慢对性这个话题有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认识。首先让我自己不再谈性色变,从科学理性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性发展平行于其他生命机能的发展,性感觉从胚胎就开始发展了,性是本能。
在带班的过程中观察到三岁多的孩子就有夹腿、手淫情况,而到了5岁左右则更多,当时看到有这种情况的时候知道不能去呵斥和制止,但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去引导,更不知道如何开口和家长提及此事,所以当看到这类行为的时候会忽略不管,或者只是去转移他的注意力,并没有正面和孩子提及此事。现在庆幸自己没有对那些孩子进行过多干涉和阻碍,学习之后更加认识到:这样的行为确实被允许,而且可以去到一个隐私的空间完成。
关于分房睡的问题,了解到孩子从2岁开始就可以分房,而且年龄越小,分房越容易,那些说分房分不了的,大多是家长舍不得孩子对自己的依赖感,分房成为大人的困难,我的一个同事就是因为这样的想法而不想跟孩子分房睡。
回到学校,我跟这位同事探讨了这个问题,她跟我说有天她儿子请她去到另外一个屋睡:“妈妈,你出去睡吧,我要自己睡。”我同事的做法是把自己蒙在一个大被子里,假装自己已经出去了,结果她儿子把蒙住的被子掀开,又把门打开对我同事说:“妈妈,门在这里。”我听完之后真是啼笑皆非,为同事显得幼稚的行为感到可笑,又为这个两岁半萌发独立意识的娃感到无奈。我把学到的知识和同事做了分享,她说我真的要回去试试,我说你不要试,既然决定要分房,就要开始为分房做准备,一定要坚决。
孩子肛欲期需要得到满足,一般会持续两个月左右。班上有个孩子近来频繁发生尿湿裤子的现象,他自己其实是会上厕所的。尿湿裤子有时是在户外玩得正嗨,有时是在教室里,有时甚至就站在马桶前或者洗手池前,尿完之后他会站在那里不说话,老师的处理是:“哎呀,又尿裤子了,要去厕所尿啊。”“怎么又尿湿了呢?你是哥哥啊!”这样的语言带给孩子的感觉是不被信任和不被尊重的,孩子是不能干的,是不被接纳和不被理解的。回来后跟全班老师达成一致:尿了裤子带着他去换好了,不指责,不羞辱。
其实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是一直带着反思的心态来参与的。在学习了孩子肛欲期的表现之后,生出一股想要改变的力量,回去之后和班上的老师及时沟通,不只是在这件事上,也把本次在善解童贞工作坊学习到的其他的方法传递给我的搭档。只有改变观念,改变了做法,才能让孩子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去发展自我,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发展孩子的生理机能,从而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
一直认为学习教育要卷入自己的个人经验去学习才能收到更深刻认识,在自身还不是一位母亲的时候,会在课堂中不断去回想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回想自己带过的孩子身上发生的事情,把具体的理论对应到事件中去,很多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感谢善解童贞工作坊的所有老师们,感谢你们的专业,让我们带着问题去思考,不断和脑中的片段发生链接。
其实两天的课程远不能够让我们在孩子的世界走得深,走得远,但带着觉察的意识,带着不断学习的心态,对于儿童性健康教育的学习不能止步。
二、当PD讲师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容易——参加德瑞姆PD工作坊
因为我是德瑞姆的VIP学员,三年内工作坊都可以参加,所以参加了这周在德瑞姆的两天PD家长课。老师是从上海邀请过来的,有三十年的从教经验,本科专业是心理学,目前也做心理咨询的个案。老师的PD课堂跟我们一般讲师的课堂有些不一样,总的体会是在PD课堂中加入了更多的心理分析成分。
具体地说,不同之处在于:1.老师更多地关注到学员本身的成长而不是亲子关系,更多地关注到学员个人经历尤其是童年记忆对当下教养方式的影响;2.在课程上更多地呈现了学员平常阻抗的情绪状态,并在学员情绪激发出来后能一个现场的简单疗愈;3.课堂讲解时,更多地从心理学角度给出解释,并随时穿插精分与人本主义的基本理念以及后现代心理咨询技术。比如在讲到情绪的时候,老师会邀请学员先做十分钟静观,然后问问学员刚才看到了什么。有一个学员就说到了自己与父亲的关系。老师即用精分的创伤理论做了诠释,并通过鼓励咨询的外化技术,做了一个简单的创伤处理。再比如,有一个男学员一直说体验式活动对他没有太大的触动,因为他幼时曾受到过父母的抛弃,所以再看其他父母对孩子的方式并不觉得有太大的伤害。但在后来的一个活动中他双眼泛着眼光说,因为不愿意去触及,很长时间里他都隔离了内心深处的那部分情绪,而这一部分是他需要去勇敢看见的。所以,老师的PD课程不仅仅是学到所谓的知识,而更多的是让我们有所觉察,更有勇气面对曾经的伤痛。关于这一点,我自己也特别有体会。比如当其他学员哭的时候,我会不停地喝水,不是我没有感触,也不是我不够真实,而只是我接纳自己当下的那个不愿意面对。借用静观活动中通常的一句话,“这样也是可以的”。
这让我领悟到,PD课堂中每个讲师真的都可以有每个人独特的风格。这些迥异的风格其实透露着每个人的学习背景和成长经历。同时,针对一个个活生生的学员,讲师选择的内容、深度与角度都应有所不同,这也就是“因材施教”。
坦率地说,我不太欣赏老师的个人魅力。用老师自己的话说,她控场的方式比较man。比如她常常会有一手叉腰以及用手指指人的动作,还多次说到“我教你一招”之类的话语,……尤其是“丛林”活动时,当有扮演家长的学员无法按要求大声训斥扮演孩子的学员时,她大声命令“你骂啊,你平时不是这样的,哪有这么温柔……”,并坚持让几乎已经接近崩溃的学员听完整整两圈,实在太残忍了……大概老师想追求效果吧,但在我看来,老师不经意中已经给学员贴了标签,做了“你们就是这样的人”的预设。即便后面有第二轮中做一些情感修复与链接,但时间太短,也许不足以弥补第一轮当中造成的伤害……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感觉而已,可能对有的学员来说却是非常受用的。(此处我也觉察到自己会忍不住跳出来评价老师,但我也确实忍不住想评价。)
即便听过N遍不同导师与同行的PD课,我还是觉得从周老师的课堂中有收获:1、“教育”随时可以发生,随时在课堂上“看见”学员、支持到学员;2、与学员建立链接以及帮助学员相互之间建立链接非常重要,而能建立链接的前提是能敏感地捕捉到每个学员内心涌动的种种情绪,这对讲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讲师在上课时要很专注,很用心,把注意力放在学员身上,不是讲课的内容上;3、鼓励学员主动表达,尽量少地对学员做评价,尽量少地说出自己想要告诉他们的“真知灼见”,因为只有学员自己说出来才是他们真正学习到的东西;4、PD工具不在于讲得多,而是讲得深入,两-三天的课程并不是为了教给学员多少知识,而在于他们信念的转变,毕竟学习是一直都在发生的事情。
最后的感受是,做一个优秀的PD讲师不容易,实践是进步的唯一途径。
三、我只是心理爱好者,参加TA工作坊有用吗?
在参加之前,你可以了解了解TA理论。还是很有用的,看你希望借此获得什么了。这个对人际关系、亲密关系以及自我的认识和提升,都是有很大的意义的。这个理论还是很通用的。学会认识自己、认识他人,祝你好运啊
四、我的课程体验——奥南朵一天工作坊
昨天,我参加了奥南朵老师《闪耀温暖的光芒》一天工作坊。
感恩给予我支持的我的老公、我的儿子,感恩给予我支持的心泉平台,感恩顺风车,感恩组织单位,感恩的我钱宝宝,感恩奥南朵老师,感恩陪伴我课程的小伙伴们,感恩这一切的遇见。
出发与到达
昨天我定了五点一刻的闹钟,起床的时候老公问我几点出发,我说六点半,老公说了一句:“六点半还没天亮”,“那怎么办?!”我赌气回应了这句,接着我看到我的担忧,因为我第一次坐顺风车,还没天亮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地方,心里想老公干嘛之前不提醒我,因为我之前就跟他说过的。深呼吸,我看到我对这一天课程的重视,是的,这对我很重要,恩,是的。看到这一点,我心里慢慢感到安全,接着我跟自己说:“一切都刚刚好。”
于是,顺风车司机准点到达,本来我选择的是不拼座,结果已经坐了一位女士,但我并不介意,反而这给了我安全感。后来得知顺风车司机也是需要去广州看望亲戚才接了我的单,更加发自内心的感恩。早上交通很顺畅,我八点就到达酒店,我想这么早到了怎么办,估计大家都还没来吧?结果当我到了现场才发现,一切都刚刚好,这让我得到了一个靠前舒适位置。
课程中
随着主持人的介绍,我们都期待已久的奥南朵老师出现了,我该怎么描述呢,当我寻找老师会从哪里开始上台的时候,当我看到她穿着的衣服和金黄色的头发的时候,当我准备以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伴随她走上台的时候,奥南朵老师雀跃地、几乎是蹦蹦跳跳地,眨眼就来到了我们面前,我看到的是,她那么灿烂、那么迷人的笑容!那一刻,我的眼眶马上就湿了,就算是我现在回忆起来,我的双眼也是湿的。我知道,这是有原因的,接纳它,“哈~~”地一声深呼吸。
为了能够尽量完全地沉浸在课程中,我很少做笔记和拍照,只有在最开始拍了一下,在老师让我们拿出纸和笔写下一些东西时写下了。而现在,我希望把这段宝贵的经历记录下来,所以我凭着记忆记录同时觉察。
先说一个总体的印象和感觉。我以为,接下来老师的开场白会多么宏伟,一切的话语要多么的激情昂扬而激动人心,我以为,我上完课之后头脑会一直处于亢奋状态,我以为,我会抱着急切的心情晚上睡都睡不着,结果都没有,结果我昨天晚上是那么地平静,我感到我回到家后虽然很疲惫,但我和我的老公还有儿子的链接更加用心,再接着,我睡了一个很好的觉。一切都刚刚好。今天早上我去买菜,我在吃早餐时又回想了一下奥南朵,为什么她不需要宏伟的言语却让我感觉那么美好,而且相当的平静。是的,真实,温暖。“奥南朵老师,我很喜欢你。”每个学员都会这样发自内心地去对老师讲,每个人都感受到,她感受到我,她看到我。她是那么地真实、真诚、散发着温暖,给人平静的美好,回顾昨天的工作坊,我看到她在用她的实践告诉我们什么是真实,什么是接地气,是的,就是这样,做真实的自己,不造作,无需讨好,就是这个样子。昨天有个学员的为题是问接地气是什么意思,哦,就是这个样子。
老师让我们写下受欢迎的人的品质,现在我也回顾一下:温暖、友善、慷慨、柔软、放松、自信、真诚自然、接地气、灵活、有热情、幽默感。而我目前最为自己发展的品质是:放松、接地气。如果让我来讲这些品质,或者说当我仅仅看到上面罗列的这些品质的话,我觉得是那么的干巴巴的,有的品质我觉得我早就有啦,有的品质我觉得看不太懂呀,可是奥南朵老师,她用的是那么平实的语言、就跟平时和家人和朋友聊天一样,那样平常的话,那么轻松,又加上放松的肢体示范,让人可以马上就进入那个当下。也许是得益于心泉的前一段时间的引领、觉察练习、读书会等,老师讲的我都是知道的,有一些也是有链接的,这让我可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体验上,体验她是怎么做的,实践实践不断地实践。
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行为特征是可以让我们受欢迎的。她邀请了一男一女上台,演示中,我看到了我平时做推广时的状态,是的,我没有对对方感兴趣,我只是希望对方来买我的产品,原来这样。
老师给我们做了几个练习,我尝试记下来。
第一个,我们是喜欢对方还是讨厌对方,就算你没有说出来,但是对方都是可以感受到的。我和我的搭档面对面不说话,我当在想讨厌她的时候,我看到她的不舒服,到最后的邹眉头。当我在想喜欢她感恩她的时候,我看到她的放松,乃至后面的感动和泪水。交流体会时她说,体验不喜欢的时候真的很愤怒,简直想马上掉头就走。体验喜欢的时候真的很感恩。互换角色,当我体验被讨厌时,我感到很无辜,我马上就变得很小很小,我感到自己像个无辜的小孩,一直站在那里望着对方,小小的孩子,望着那么巨大的比我大很多很多倍的人,她却说不喜欢我,我感到特别的无辜、无助,很可怜的样子。我看到,我的模式还在那里,我的小小孩还在那里,我的行为还在不断地讨爱。“哈~~~”,深呼吸,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当我不知道怎么办时,我就听到奥南朵老师的那个声音,“哈~~~~”地一声,深呼吸,还有那个灿烂真实的笑容。
第二个,真诚的人更受欢迎。三个人一组,一个人不停地说话,说一些自己认为让人很不喜欢的一些信念、做法、行为等等,其他人只是去倾听。当我听了对方真实地去表达自己、真诚地跟我交流,即便对方说的都是她的缺点,我也觉得不是问题,这样反而让我觉得她更真实。对于这一点,我也是有体会的。首先,我前段时间的觉察中发现自己很害怕犯错。后来,我发现我们不需要完美,犯错反而是完整的、真实的。老师也会犯错。而真实的人,是让我喜欢的,比如我最近就很喜欢群里的一个人就是因为我感到她很真实。同时,也是很重要的,奥南朵老师在让我们做练习之前,她讲授的内容里出了一个错误,然后,她再纠正过来。其实当时我觉得就算她不纠正,也不一定会有人发现的。而让我感染的,是她纠正的态度,哦,不是那种很严肃的,也不是轻浮的,我需要时间去回味,那个纠正让我觉得一个错误是那么地平常,但是我们又是可以为之负责的,哦,我觉得我的表达还不是特别到位,容我继续好好回味。
第三个,用心去倾听对方。两个人一组,一个人不停说话,一个人倾听。第一次练习后,奥南朵老师引导了一个静心,接着第二次练习。我是要说老师那个静心引导得多好吗,我还是想告诉你,老师告诉我们,深呼吸,在你的心有一片很平静的地方,对,就是那里,你也可以把手放在那个位置提醒一下自己,你可以想象,有一对耳朵,长在心的两旁,是的,当对方说话的时候,去感受,声音直接进到了你的心里。恩,是的,就是这样。
而事实证明,我觉得奥南朵老师的那段静心真的引导得太美了,在开始前,我并不知道是要准备做静心,而在结束后,我也不知道那是有多么美妙。直到,我和我的搭档再次聆听对方。第一次,我是真诚去聆听她说话的,而很多话从耳朵进来,就停留在头脑;第二次,她的声音去从我的心进来的,直接进入到我的心,我感到我跟对方的链接更强烈,我看到她的美丽、勇敢。而轮到我了,我来说话时,我不用再不停地在头脑中去想我要说什么了,轮到我,我的心想要告诉她我的名字,于是我就说了:“我叫晓霞,春晓的晓...,”,我停顿了几秒,努力地说完,“霞就是霞光的霞。”,我第一次如此用心地介绍我的名字,我看到我对自己名字的不接纳,是的,我想到我小时候有一段时间经常想着如果让我来决定,我要给自己取什么名字。接着,我又跟我的小伙伴分享了我前一段时间把自己微信名字改成了我的真实名字之后我的感觉很好的事情。而这次我看到我的内心更深入还是没有完全接纳我的名字的,是的,我没有接纳我自己,是的,我没有接纳我父母给我取的这个名字,我听到他们喊我的名字时,哦,我听到他们喊我的名字时我的不舒服,里面有很多他们不愉快对我不满意的声音,叫我做这个催我做那个的声音,我听到我爸爸告诉我名字的含义,告诉我别人问我时我怎么介绍自己的名字时我怎么回答的教导,但是爸爸的那个声音让我不舒服,哦,是的,我不接纳我的父母喊我的名字的声音,因为这里面有很多他们对我的不满意,他们认为我不够好。“哈~~~~”,此刻我深吸了一口气,再慢慢吐出。“是的,我的爸爸妈妈,他们就是他们的那个样子的(奥南朵用的是.....their way,我更喜欢这个way的表达)”。而在那个当下,我分享了我微信改名的事情之后,我的头脑又让我去将别的事情讲了,我看到我的头脑告诉我,哭是不应该的,是不按流程进行的,是意外之事,应当尽快回到正轨上来。而等到分享结束之后,我跟搭档相互道谢,这时我的搭档伸出双臂,我们抱着,我感受到她的温暖和力量,我又哭了,这次,我让自己哭了一会,哦,这是允许的,这是可以的,我对自己说。因此,我真的很感恩这个拥抱,一点也不陌生,反而非常温暖、安全。
午饭时间。其实我的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我想老师真厉害。
下午一点一刻,杨老师引导我们进行了一次静心,在安排这么紧凑的课程里,静心真的是非常有用呢,静心时很放松,可以尽快地回到工作坊。
下午的课程我投入得更加容易一些,可能因为通过静心以及上午哭的释放我更加放松,这让我更好地去练习使用用心倾听的技巧,用心而不是头脑。
其实上午和下午都有几个提问的环节,听小伙伴的提问以及提问者跟老师的互动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也特别耐人寻味。因为我当时没有想到问题,所以也就没有提问。我觉得有问题就提问,没有问题不不用提问,我没有那么希望通过提问来得到关注的感受,可能因为我感到老师已经感受到我,她感受都每一个人。而小伙伴们的问题,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在互动中我看到老师的智慧、真实和温暖,对了还有幽默感。
下午有两个练习。
第一个,受欢迎的人,除了用心去倾听,还可以用心去提问,问题是发自内心的,表现出对对方的感兴趣。做法是两人一组,一个人提问让另一个人打开话匣子。老师先请一个小伙伴上台示范,然后大家练习。这位小伙伴的示范又恰好比较特殊,我再次看到老师的智慧,以及她对对方的尊重。我这次练习的搭档对我来说来带有一定的挑战性,因为对方是一个性子比较急,恩,怎么说呢,我当时评判也是比较习惯去控制别人的人。而且我们对任务的理解不一样,所以感觉我们不是特别合拍。交流时间我也跟对方坦诚,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小小的挑战。这次,我看到我跟权威呆在一起是不舒服的,我甚至想远离权威。虽然接下来的第二个练习我主动邀请了这个搭档再次合作,对方虽然答应着,但最后有其他人邀请她就走了。是的,我不喜欢权威,就算我没有说出来,但是对方也是可以感受到的。[捂脸]
第二个练习,不带评判,从心沟通。这是一个练习,又好像是一个游戏,三人一组,每个人都有机会出去两趟,出去的人,助教会告诉你一些关于你将要见到的老朋友的一些事情,然后,你再抱持着这样的念头去回去见你的老朋友。但谁也不要说自己在外面的事情。这个游戏真的很好玩,我们三个人,两个人体验,第三个人是旁观者。角色互换。我们三个好像小女孩一样,玩得很开心,又有点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直到练习结束,我们三个再告诉大家自己在外面都发生了什么,我们以为每个人遇到的都是一样的,但是其实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抱持着评判,所以我们对老朋友的态度的很不一样的,我们没有说话,我们也做着相似的动作:拥抱、问候、欢笑,但是,对方的心可以感受到,感受到我们的态度是真诚的、热情的,还是做作的、冷淡的。我不禁感叹,心真的很厉害啊。是的,这时我想起奥南朵老师在工作坊上说的话,因为心是不会去评判的,心只会看到好的,因为心只会在当下,所以心不会去比较。哦,原来是这样的,这句话的含义,我之前在头脑里就知道,但是身体不知道,这就是工作坊的魅力吧。
最后,我想用一个学员的一个问题作为结束,昨天一个学员问,怎样才可以把工作坊上的好状态,在平时生活里也可以保持。奥南朵老师的回答就是练习。是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狠狠地练习,不断地实践,保持觉察,从心倾听,不带评判。是的,说到练习我知道怎么做,因为我有一群相互支持的小伙伴。
我回来了,亲爱的们,昨天我还看到我对老公、对儿子的不放心,上完课,我不是急于分享,而是先跟我的家人建立更美好更深的链接,我觉得这样很好,我还睡了一个安稳的觉。再次感恩我的老公和儿子,他们很给力。同时,我希望创造更多地信任,全然地相信他们,全然地相信我自己。再次感恩让我参加这次工作坊的所有支持。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参加工作坊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