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大为什么不是双一流(国科大为什么不是双一流学科)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国科大为什么不是双一流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SEO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中国科学院大学是双一流吗
中国科学院大学是双一流。
中国科学院大学是直属于中科院的顶尖研究型高校,王牌专业有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等。虽然中国科学院大学不是985也不是211,但是研究课题和研究水平绝对是国内一流的,尤其是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并从2014年起开始招收本科生。是广大考生的绝佳选择。

1中国科学院大学简介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是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科教融合为特色的创新型高等学府。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京港大学联盟、科技大学联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成员,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之一。国科大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培养了中国的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2012年6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2014年,国科大开始招收本科生,形成了覆盖本、硕、博三个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
2中国科学院大学排名多少
由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直属于中国科学院,因此没有参与到高校排名当中,根据校友会最新排名显示,中国科学院大学星级评定为八星级高校,办学层次为世界一流大学,属于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3中国科学院大学师资力量如何
学校共有直属教学科研单位55个,其中,京内40个、京外15个;另有附属医院7所;有13个本科专业;研究生学科分布在理学、工学、医学等10个学科门类;学校有专任教师3000余名;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有在岗研究生指导教师11737名,其中两院院士240人,博士生导师6600余名;有在学本科生1541名;在学研究生4.9万名,博士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理学博士生占全国三分之一;在学外国留学生1757人,其中外国博士生1050人,外国博士生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一;所培养的学生有108名当选为两院院士。
二、中科大和国科大哪家强?
客观地说,对于绝多数学子而言,能考进这两所大学中的任何一所,那都是光耀门楣,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但是,看了网友的回答, 大多都认为“中科大”比“国科大”更强,对于这一点,笔者倒是不太认同。
其实,有很多人都和题主一样,觉得“中科大”是双一流、985、211高校,而“国科大”纯粹光标司令一个,什么头衔都没有,以至于产生了下面两个不合理的认知:
一是, 大家只知“中科大”之威,而鲜有听闻“国科大”之名,因此就理所当然地认为“中科大”比“国科大”强。甚至还有一些人干脆把“中科大”和“国科大”混为一谈,认为两者是同一所大学;
二是, 由于“国科大”的名头没有“中科大”响亮,因此很多人都觉得,如果要在两所大学中选报一所的话,一定要选“中科大”,若报考“国科大”似乎就吃亏了。
其实,这种认知是错误的。“中科大”固然很强,而“国科大”也固然没有双一流、985、211的光环, 但这些都并不影响“国科大”在中国高校队伍中特殊而显赫的地位。 如果仅凭大学头衔来决定报考哪一所大学的话,这是对考生未来不负责任的选择。
下面,我们来看看两所大学的具体情况。
一说到大学,大家都习惯用各种排名来衡量大学的实力,这本没有错,但这种方法却不能用在“国科大”身上。因为在诸如泰晤士、QS、U.S. News、自然指数 、中国软科等著名的大学排名中,均无“国科大”的身影。这并非是说“国科大”不好,而是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和性质而决定的。因此,要比较两所大学,就不能单纯地从这些大学排行榜来衡量。
1.两所大学虽然都是共和国年轻的大学,但均地位超然。中科大:
全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坐标合肥。始建于1958年,首任校长由 郭沫若 兼任,第二年就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当时的中科大汇集了一大批巨牛的师资: 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赵九章、郭永怀等 大科学家亲自上课。1970年,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是国家首批实施“985工程”、“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的大学之一,也是唯一参与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大学。
国科大:
全称中国科学院大学,坐标北京。其办学 历史 ,始于1950 年中国科学院启动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国科大”办学之初,招收对象没有本科生,全是研究生,是一种源于中国科学院的高端人才培养模式。其1955年8月制定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暂行条例》还是由 周恩来总理 亲自签发后才颁布实施的。直到1982年,该校都还使用两个名称: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 2000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并于 201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至此,该校才形成了覆盖本、硕、博三个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
由于国科大2014年才招收本科生,这也是她在普通民众中名声不显的原因所在,但她在业内却一直是当之无愧的高等教育巨头。
两所大学都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培养高端建设人才而设。跟其他百年名校比较起来,她们的办学 历史 都比较年轻,但两校都是现代 科技 发展和 社会 生产需求下的产物,都是国家高度重视、业内各领风骚的高等教育名校。
2.两所大学均属于“小而精”的名门新贵,招收分数不相上下。
(以下数据均2019年12月)
中科大每年只招生2000人左右的理工学生,常年在校学生只有1.5万左右。如果说“中科大”的招生属于“千里挑一”,那“国科大”的招生就是“万里挑一”了。
据“国科大”官网信息,该校在201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时,仅招收了332名。从此以后,每年都只招收300名左右的高中毕业生,在每个省市的招生计划可谓是真正的“一票难求”。 截止目前,全校累计招收本科生也才1620名。
两所学校每年的招收对象均为优质生源,目前的招收分数分数不相上下。以2017——2019年两校在四川招生为例,其最低分和位次都相差不大:
中科大录取情况
国科大录取情况
从上面近三年的数据来看,国科大录取分数仅在2019年略低于中科大,但在其它两年均高于中科大,算得上是在伯仲之间。不过,在笔者看来,随着“国科大”的崛起,将越来越被 社会 熟知和认同, 再加上其地理位置和研究生培养方面的优势,将来的录取分数高于中科大,很有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
3.两校均拥有优质、顶尖的师资队伍,但“国科大”更强。中科大:
共有教学与科研人员2244人,其中教授749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6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及教学名师50人,青年拔尖人才2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1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含青年)46人。
国科大:
共有专任教师3000余名,其中两院院士16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91人;各培养单位在岗研究生指导教师1125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786人(含中国科学院院士23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5人)。
从师资队伍来看,两校的教师在国内各领域都属于佼佼者,但由于“国科大”背靠中科院, 两院院士任教的数量更多,整体师资力量更优于中科大。
4.两校的办学实力均位列全国前端,但“国科大”的硕士培养得天独厚。
中科大:
现有23个学院, 2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1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有6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有11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有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8个安徽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建有12个国家级科研机构、4个国家重大 科技 基础设施和62个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
国科大:
共有直属教学科研单位58个,另有附属医院19所, 4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1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在全国分布有23个培养研究生的国家重大 科技 基础设施、一个国家实验室、两个国家研究中心、7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89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9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所培养的学生有137名当选为两院院士。
在研究生、博士生的保送和报考方面,“国科大”显然要优于“中科大”。
5.两校的学科建设和培养方向侧重不同。
中科大:
只招收理工类学生, 在学科和培养方向上,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生物科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等,还涉及有同步辐射、微尺度物质科学、火灾科学、核探测与核电子学、类脑智能技术与应用、量子信息与量子 科技 等学科。
国科大:
在保持自然科学领域学科优势的同时 ,不断加强应用学科、新兴交叉学科以及人文、 社会 科学学科的建设,属于文理兼招。除了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等自然学科外,其开设的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应用统计、应用心理等学科的实力也开始崭露头脚。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 国科大30个学科被评为A类, 其中A+学科18个; 中科大15个专业被评为A类, 其中A+学科7个。
在2020年1月公布的ESI最新数据中,国科大国际排名76位,超过清华、北大,位列内地高校第1;中科大国际排名188位,位列内地第9。 从学科建设这个角度来看,“国科大”的实力要高于“中科大”。
结束语:
“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科大 ”,这是60、70年代广为流行一句话 。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中科大”当时地位之高,除了清北以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它高校都无法撼动“中科大”的地位。但随着“国科大”2014年面向本科招生后,“国科大”开始逐渐被 社会 熟知,其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
目前,“国科大”已与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布里斯托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法国索邦大学、巴黎科学艺术与人文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建立了密切联系与合作交流关系。 庞大的国际教育资源,这对本科生将来攻读硕士、到世界名校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吸引力
虽然目前两所院校的综合实力基本相当,在人才培养上也都属于高大上的存在。不过,随着“国科大”的不断崛起,再叠加其主打研究生培养和地处北京的优势,将来在各方面超过“中科大”应是趋势所在。
综上所述,题主担心:“国科大目前啥头衔也没有!在看双一流,985,211的今天,选择国科大,是不是有点不甘?”我觉得这是不正确的看法。 毕竟与双一流、985、211的头衔与光环相比,实力才是真正的王道。
如果选学校的话,肯定是中科大。
我有位朋友是国科大的老师,她自己就说,如果以后她的孩子能考上国科大,她也不想让她上。
她不建议国科大的原因有几个。第一,国科大的校园太小,每年招收的学生很少,没有大学的氛围。正常的大学应该有各种社团、活动,而国科大这些很匮乏。而且国科大都是理工专业,缺少人文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缺少一大块。
第二,国科大本科生办学时间不长,课程设置是院士们设计的,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梯度,难度很大,各个课程之间的衔接不是很好。学生念得很苦。
她没说第三点。我认为第三点是,国科大的研究生院跟大学不一样,到读研的时候,学生是分散到各个研究所。中科院有100多个研究所,好的研究所有限,所以国科大的研究生含金量参差不齐。
而中科大已经是一所成熟的大学,加工能力一流。中科大出的院士和著名科学家在所有的大学里面都排前列。我认识的一位清华老师的孩子,他没有考上清华,就去中科大读书。业内人士都知道中科大的教学质量非常好。
所以,我认为中科大更适合一般学生。对天才学生来说,国科大也许还可以,因为有院士直接指导,很早进入科研。
中科大
中科大远比国科大强。主要是学科、人文精神、大师和教师导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大)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都是中国科学院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尽管两所大学成立的时间不一样,但是综合实力都非常强劲,都位居国内为数不多的顶尖高校之列。至于说究竟中科大和国科大哪家更强?笔者从三个方面来扼要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首先、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科教融合为特色的创新型高等学府。 2012年6月,经教育部、中编办批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国科大开始招收本科生,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积极 探索 ,形成了覆盖本、硕、博三个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学校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覆盖了理学、工学等10个学科门类的39个博士一级学科、54个硕士一级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覆盖了工程、工商、心理等10大类别;2017年国科大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同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显示:国科大18个一级学科获评A+,30个一级学科达到A类,A+学科数量仅次于清华北大,位居全国第三。根据ESI最新排名,国科大位居国内高校第一!
其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中科大于1958年9月创建于北京,1970年初迁校至安徽省合肥市,是曾经的985/211工程建设大学,也是目前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华东五校之一,C9重要成员之一,是国内为数不多顶尖高校之一。学校有2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显示:中科大有7个一级学科获评A+,有15个一级学科达到A类;根据ESI最新排名,国科大位居国内高校第八!
再者、国科大和中科大依据国际四大权威“大学世界排名”机构最新排名情况,我们可以看出两者孰强孰弱的端倪。 ARWU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THE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和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是目前世界上比较权威的高校排行四大机构。在THE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中,国科大因为缺席,所以没法横向比较其与中科大的上下高低,不过中科大的排名都不低,都是位列国内高校的第4名。然而在ARWU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最新排名和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两所大学见了高下:在2020软科中国大学新生质量排名中,国科大位列国内第3,中科大位列国内第4;U.S. News2021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中科大位居国内第4,国科大位居国内第9。由此可见,还是老牌劲旅高校中科大更胜一筹!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关于“中科大和国科大哪家强”的问题,实际上很难说得清楚明白,毕竟两所大学都是国内的顶尖高校,即便存在差距也是微乎其微;通过国际视野,借用“旁观者清”的方式,也许可以看得更准确一些,国内老牌劲旅高校中科大,可能在综合实力上,要比新晋顶尖高校略胜一筹吧!
当然是中科大,大学还是要有一定底蕴,虽说两家的资源是一样的,都是中科院旗下,但是中科大有完整的本科教育体系,也就是说是一所完整的大学,而国科大刚刚组建本科教育,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本科教学管理经验,都是比较浅的(本科教育从2014年才开始),学校建设这不是一日之功。要说背靠中科院,名师无数,那中科大同样拥有此资源,并非独占,而这部分资源在日常教学中对本科教育的作用并不是非常大(日常教学还是要以本校老师为主)。至于北京的地域优势应该是现在国科大分数窜升的主要原因,而在这个层次的大学中,地域是真的不那么重要了,因为本科后基本都要深造的,并不是要在学校所在地生活工作。所以,个人建议还是首选科大。
由于国科大的本科招生时间不长,所以很多人对这所学校并不是很了解。虽然觉得它可能很强,但却没有什么重要的头衔作为参考。因此,这几年每年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很多选择国科大的同学总是会犹豫。今天,我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国科大,也帮助大家更好地弄清楚中科大和国科大之间的关系。
中科大和国科大其实算是同宗同源的两所大学 ,都是成立于1949年的中国科学院,即 中科院 下属的大学,并有什么强弱之分。这点,我们在中国科学院的官网上就可以查阅到相关资料。在学校及公共支撑单位一栏中,就可以看到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名字。客观上, 中科大的招生专业要比国科大更多,而国科大的招生专业虽然少但培养方式独树一帜。
为了更好地介绍国科大,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中科大的 历史 背景:
中科大, 全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成立于1958年,始创地在北京,1970年迁至合肥 ;它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由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和安徽省三方共建。
作为华东五校之一,中科大是原985工程大学,现在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院校,位列著名的C9联盟,是中国综合实力排名TOP8的学校 。中科大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有11个,分别是 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 。
国科大 ,全称中国科学院大学,是由1978年成立的中科大研究生院发展而来1977年,中国科学院筹建我国第一个研究生院,即中国 科技 大学研究生院,所以 国科大的前身其实就是中科大在北京的研究生院 。时任院长是严济慈院士,研究生院开设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学、和无线电技术、计算机工程、空间技术环境科学以及科学组织管理等专业。2000年,中国 科技 大学研究生院更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教育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2012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 。 2014年,国科大经教育部批准开始招收本科生 ,目的在于培养拔尖的创新人才。首届本科生332名,分布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个专业。由于国科大成立之初并不是一所开设本科教育的大学,自然也没有参与之前的评级,但在 2017年的双一流评定中,国科大还是成功入选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围学科是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国科大的教学质量和学校品牌都是顶尖的,非常值得报考从本科教育上看,国科大的教学质量在国内都是最顶尖的。 学校的招生和培养的目的非常纯粹和直接 ,即致力于为国家尤其是为中国科学院100余个研究所培养 科技 创新后备人才和未来 科技 领军人才,以此作为中科院人才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简单说, 就是为中国科学院提供优质的大学生人才 。从招生上看,国科大每年都会招收300人左右进入本科或本-硕-博连续一体化培养阶段学习,对于这些优秀的高中生来说,能进入国科大读大学,是非常幸运的。学校秉持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的理念,专门为学生制定精品化的培育方案, 学业导师制、小班制和三段式都是非常先进的培养方式,国际交流培训、名师讲座和高额的奖学金都是必备品 。因此,没有必要用过去的985、211的标准来看待国科大。当然,最重要的是国科大提供的专业,是不是跟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理想符合,另外就是进入这样优秀的大学,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基础准备和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意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国科大是中科大的儿子,前身是中科大在北京的研究生院,科大在合肥扎根了,不能回北京,就独立成为新学校,但主要还是研究生博士生,本科生还怕是第一届吧!科大肯定高于国科大,有校风有经验。国科大的许多教师是临时的,科大相对是固定的。两个学校师资力量都很强,都是科学院直属的,教授中院士当然很多。
首先说两所大学都非常厉害。中科大和国科大两所大学主管部门不一样,中科大是中国科学院直属,国防 科技 大学有中央军委直属,教学方向不一样,因此不好进行比较。但都是985/211双一流大学,都是莘莘学子向往的大学,也国家培养了很多的 科技 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强大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认为国科大(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实力强于合肥的中科大;
2017高考,我们义无反顾选择了:国科大为第一志愿,南京大学为第二志愿;
最后,如愿以偿被国科大录取! 孩子很高兴。
2017年12月底教育部公布的第四次学科评估结果:
北大、清华:各 21个A+ 学科,
名列第一、第二;
国科大:18个A+ 学科,名列第三;
浙江大学:11个A+ 学科,名列第四。
前三名,差别不大:21:21:18;
第三名与第四名,差别就大了:18:11;
中科大排名还要在往后面数,所以,我认为 国科大(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好!
当然,最好的还是北大和清华;
只是相比较而言,当然“中科大”也是很好的大学;但是,我认为“国科大”实力还是强于“中科大”的。
总而言之,两校都是实力非常强劲的高校,而目前网上对比两校实力得出的各种结论,都只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侧重点不同而得出的,我个人认为目前这两所学校难分高下,且没有必要非得分出个高低,作为中科院旗下的双子星,无论哪所都是超一流的存在。
三、你认为在下一次评估双一流中,有哪些学校会出局或入局?
一,会不会有双一流大学出局?
网上有人说双一流刚进行几年,建设周期太短,所以应该不会有学校被踢出。
但是各位要想到另一个原因,211和985已经实行20多年,建设周期已经不算短了。这次双一流的改动已经说明了问题,这是国家对211和985工程进行鉴定,而不是为短短5年的双一流进行鉴定。所以下一次双一流评估有大学出局的可能性极大。
国家是借此对过去20多年进行的211,985工程建设进行最终的业务考核,检验国家在过去20多年高等教育的建设成果。
二,哪些学校不会出局?哪些学校可能出局?
从这个意义上,新进入双一流的25所大学的位置应该是比较稳的,2017年双一流的主题是“进”,而下一次的主题应该就是“出”。这样才称得上“有进有出”。
从双一流中期评审的结果来看,安徽大学和延边大学都在专家意见中出现了类似于“对学科建设方向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意见”这样的内容,双一流的位置非常危险。有可能在下一次双一流评审中直接出局。
因为大学的学科建设一旦出现了方向性的问题,就不是一年两年的问题,而是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要想扭转,需要在人员配置、资源配置等各方面大动干戈,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所需要的毅力和魄力是难以想像的,这绝非一日之功,甚至不是一代两代领导班子能够完成的。
比较特殊的还有河北工业大学,这所大学的现状比较难以形容,省内招收的学生不少,但是论毕业生对省内的贡献,与邻省的郑州大学几乎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在省领导班子眼中的地位也是天差地别。河北工业大学在河北省高校中经费常年位居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燕山大学之后,13亿左右的建设经费看似接近河北大学,但是要知道河北大学是一所偏文科的高校,而河北工业大学主打的是工科,全是烧钱的东西!!和隔壁省郑州大学的63亿和河南大学的32亿比起来简直惨不忍睹 。
我个人认为河北工业大学下次双一流评审出局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照这个趋势下去,迟早完蛋大吉。
其它的学校肯定也有,恕我眼拙,看不太明白。但是原则上各省的双一流应该是有保底的,想看着宁青藏蒙贵出局的可以歇歇了。国家比你聪明,不会做釜底抽薪的绝户事儿。东南地区要发展,西部同样要发展,不可能一点香火都不给人家留。同理,兰州大学就算再没落,它的双一流A类照样稳如泰山。
三、哪些学校有可能入局?
就目前来说,下一批入局的有可能有:
①深圳大学,毕竟一线城市没有一个被教育部官方认证的重点大学,有点说不过去。
至于同在深圳的南方 科技 大学这个网红大学,作为理工科院校,每年就那几百本科生,我认为不可能入局。原因么,教育部发的文里有个词“ 社会 责任”,至少它的 社会 责任不是很够。
②中国 社会 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已经上车,社科大还远么?
③燕山大学和河北大学之一,理由上面已经说了,就看省政府更重视哪个了。河北省高校经费最多的居然是河北师范大学的18亿,总额96亿且各校经费比较平均,说明河北省领导对省内大学并不愿意走“做大做强”的道路,未来能不能出现一个新的双一流大学还是未知数。别弄到最后河北工业大学被踢出去了其它学校又顶不上,那乐子可就大了。
以上均为无责任猜测,不欢迎打脸,谢谢。
你认为在下一轮评估双一流中,有哪些学校会出局或入局?
第一期双一流高校建设中共有137所大学进入建设体系,其中世界一流大学42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137所(含42所一流大学)。据悉,双一流建设采取动态管理的方式,每5年进行一次新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新一轮的建设高校。
那么在下一轮双一流评估中,有哪些高校会出局或者入局呢?以下我们分别来看一下,哪些大学可能会被踢出局,哪些大学又会成为“幸运儿”。
有可能出局的大学虽然说双一流建设采取动态管理,任何已经入围的大学都有可能出局,但是每一所进入双一流建设第一期的大学都是经过科学的遴选的,它们的实力都是很不错的,所以几乎没有出局的可能。但是将已进入双一流建设体制内的大学的位置调整一下是有可能的。比如将一些实力较弱的高校从A类划入到B类。
有可能入局的大学从新疆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这三所211大学入选第一期双一流B类建设高校可以看出,双一流评估还是会以促进高等教育地区协调发展为原则的。因为新疆、河南、云南这三个省份原来只有一所211高校,而没有985高校!所以下一轮评估中,那些省份代表性的211高校都有可能从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上升一个层级变为世界一流B类建设高校。当然排除因地区照顾政策而成为211高校的大学后,有这些大学可能在下一轮双一流评估中成为世界一流大学(B类):广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南昌大学、内蒙古大学、贵州大学。
另外个人认为有2所大学有可能成为下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南方 科技 大学
中国 社会 科学院大学
南方 科技 大学虽然建校时间不长,但是作为第一所改革试验型高校,无论是在师资力量、科研实力,还是人才培养上,南方 科技 大学都可以与211、985高校比肩,在软科发布的2818年“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南方 科技 大学位列全国第43位,超越了众多211高校。而中国 社会 科学院大学的实力就更不用多言了,这所大学直接依托社科院的底子创办起来的,其实力也是可以吊打一众211、985高校的。
你认为在下一轮双一流评估中,哪些高校会出局或者入局呢?
个人观点,欢迎互动讨论,谢谢~
如果按照教育部精神,双一流不搞照顾,不搞平衡,只谈绩效,那么一流高校的出局和入局名单如下
出局:
*重庆大学,双一流A类降B类。
重大上轮学科评估太差,没有A和A+。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各种整改,机械国家重点实验室差点被摘牌,逼得老教授跳楼才能保住牌子。这一轮双一流周期,人才培养、三大奖也不见起色。
真不知道重大搞什么名堂,地处网红直辖市,学科结构和城市发展高度匹配,为什么发展成这样?
不过毕竟所在城市底子好,对青年教师和学生吸引力不小。
*中央民族大学,双一流A类降B类。
实力孱弱,若没有国家照顾,甚至连一流高校B类都不该算。
*兰州大学,双一流A类降B类。
以前老牌名校,近年来不断实力下滑。在可预见的未来,兰大对外吸引力只会不断下滑。
一旦把兰大双一流A类资格取消,基本上兰大不可能翻身了。
*中国海洋大学,双一流A类降B类。
如果仅仅靠海洋类学科就可以稳居双一流A类,那么为什么中国矿业、中国石油、中国地质不能当A类高校呢?
入局:
*东北师范大学,升级为双一流B类。
东北师范学科评估1A+3A2A-,这个成绩在211中绝对顶尖,放在985高校中也比电子科大,西北工大,兰州大学,重大,湖南大学,东北大学等强得多。如果再考虑照顾师范类院校和东北地区院校,东北师范大学升级概率很高。
*中国科学院大学,升级为双一流A类。
我们可以嘲讽中科院的组合打包行为,但国科大靠实力升级,毫无争议。
*华中农业大学,升级为双一流B类。
西农太弱,撑不起农业类高校老二的地位。华中农业和南京农业才有资格争老二。
两校实力相近,同等条件下,华中农业会占一点英雄城市武汉的便宜。
*中国矿业、中国石油、中国地质,升级双一流B类。
还是那句话,如果仅仅靠海洋类学科就可以稳居双一流A类,那么为什么中国矿业、中国石油、中国地质不能升级呢?
双一流的大学,既是211的,又是985的,可以说影响巨大,是好多学子的梦想之地啊。
不知多少年之后,还要再评价一次,有一些可能出局,有一些新的学校可能入局。
我们国家具有自己的特色,学校是党的学校,人民的学校,政府的学校,国家的学校。
每一次的评价标准,都是由我们的政府制定,由我们的党制定,由我们的人民制定的。
我们国家的学校现代化的著名的几十所大学,也是369等,呈现金字塔状的分布。
一般来说级别比较高的学校,国家特别重视的学校,投入的资金,每年达到几十亿几百亿的学校,培养革命接班人的学校,都是双一流的学校,都是国际一流的学校,这个不用怀疑。
至于哪一些学校出局,那就要看我们国家的发展方向和调整需要了。
“双一流”建设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又一重大建设举措,目的是在于培育和创建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首批“双一流”建设工程分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学科,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均为原来的“985”工程高校,还有云南大学、郑州大学、新疆大学等为了均衡优质教育资源而纳入的非“985”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学科入选高校则包括原来的“211”工程大学以及部分在学科建设中表现出色的“双非”高校,例如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
根据“双一流”建设规划,“双一流”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建设周期和阶段进行动态调整。下一轮“双一流”建设动态调整正处于评估阶段,待第一轮建设验收结束后将会公布出来。我认为在下一轮“双一流”建设评估中,以下几所学校将脱颖而出,成为幸运儿。
1.湖南大学。该校在首批“双一流”建设中被列为“双一流”建设B类高校。这几年来湖南大学奋起直追,卯足了劲要“一雪前耻”,连续夺得国家三大奖多项,入选多位“两院院士”。有很强的实力在下一轮建设中升为A类建设高校。
2.东北大学。该校与湖南大学一样被列为首批“双一流”建设B类高校,这几年发展势头也很不错,在国家三大奖以及入选院士上与湖南大学不相上下,有可能晋升A类高校。
3.燕山大学。该校建校 历史 很长,是老牌的全国重点大学,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近些年发展趋势比较好,虽然目前还是“双非”高校,但是无论是实力还是口碑都已经具备冲击“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实力。而且在政策照顾上,也理应如此,因为河北省还没有一所“双一流”建设高校。
4.湘潭大学。该校曾是全国16所重点建设的大学,由于限于所在城市的缘故,发展势头被位于省会城市的大学接连超过。但是近些年来,发展趋势也还很不错,尤其是考虑到某些因素,湘潭大学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潜力很大。
除此之外,我认为广西大学、南昌大学、南方 科技 大学、深圳大学、宁夏大学、青海大学、内蒙古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温州大学等都有可能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一来是为了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矛盾;二来是因为这些学校发展势头都很不错。
这个如果凭实力的话,很明显啊。五年才评估一轮,有出有入,这很正常,否则就没有发展和进步了。
1.B类双一流全出
这个肯定有出有入,因为事实证明,现在的双一流大学,尤其是6所B类双一流大学,具有明显的照顾成分——沈阳没有就放个东北大学、郑州没有就放个郑州大学……中国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在陕西杨凌,就放个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
照顾,能照顾出实力吗?能照顾出强大吗?能照顾出真正的世界一流吗?
所以,这6所学校必须出局。
2.A类这两所可以不出
双一流A类大学中,也有两所大学让大家说来道去的:中央民族大学与中国海洋大学,这两所大学虽然实力一般,但是可以不出局。
为什么呢?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最大的事情就是有关民族的事情,这个事情的重要性要比学科评估本身还重要,何况中央民族大学综合实力也不错,所以这个可以有。
还有中国海洋大学,海陆空吗,双一流中陆空都有了、不能没有海呀,虽然中国海洋大学主要是研究海洋资源和海产品——海洋科学、水产养殖都是A+、综合实力也可以。
虽然海矿没有核能重要;养鱼没有造船重要,但是如果只能进一个,那就只能是中国海洋了,“中国”这个名头大呀,但是最好不要因此而影响哈尔滨工程大学也进双一流。
出局是因为弱、入局是因为强,但是问题的关键是——怎样才能证明哪个大学是真的强?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有些大学为什么被美国制裁?不就是因为这几所大学真正有实力、真正强大让美国害怕吗?这样的大学不一流,还有什么大学可以一流呢?
所以第五次学科评估,出局的大学有:
湖南大学、东北大学、云南大学、郑州大学、新疆大学、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等6所原双一流B类大学。
能够入局的大学有:
南昌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
其中哈尔滨工程大学会替代中国海洋大学,进入双一流A类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将由A类降格为B类双一流大学,其他5所会替代原来的5所B类双一流大学,进入双一流B类大学。
就是说:
原来的36所双一流A类大学中,中国海洋大学降为B类,被哈尔滨工程大学替代、进入双一流A类,双一流A类大学仍然是36所。
原来的6所双一流B类大学,将全部出局,被中国海洋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昌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替代,双一流B类大学仍然是6所。
双一流大学总数仍然是:36A+6B=42所。
1.贡献国家
这些被美国制裁的大学,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其科研和产品一定是让美国生气了、难受了,才会咬牙切齿的制裁。
制裁的实质就是阻碍和打压中国的 科技 进步和创新,就不往爱不爱国的高度扯了,清华北大、华东五校,都是双一流、多厉害呀,美国咋不制裁呢?百分之七八十的毕业生都跑到美国去做贡献,成了美国的人才培养基地,当然不会被制裁了。
2.实力强、涉军工
这些被制裁的大学除了涉军工,实力真的很强吗?
按照学科评估的标准看,就是谁的A或B级学科多,谁就是一流——
把这6所被美国制裁的非双一流大学的B+以上学科,与原双一流6所B类大学的B+学科数比较一下就清楚了。
被制裁的大学B级以上的学科数:42个;原双一流B类大学B以上的学科数:36个。
再看看A级的总数:
被美国制裁的大学——有9个A学科;原双一流B类大学:只有1个A学科,而且是云南大学的“民族学”。
拿广东工业大学与郑州大学来说:广东工业大学有两个B+级学科;而郑州大学只有一个B+级学科。
再拿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与东北大学、湖南大学的学科比一比: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邮电大学都有A+;而东北大学、湖南大学都没有。
那么双一流评的是啥?不是学科建设水平吗?不是A、B的数量吗?难道评的是照顾吗?是平衡吗?那还不如把需要照顾、平衡的大学,都写上A+、B啥的就得了。
啥叫一流啊?爱国才是一流;为国争光才是一流;务实创新才是一流!
某些大学就算是世界第一了,培养的人才都跑到外国去做贡献,算是一流吗?
有的双一流大学:一个A+学科也没有;B以上的学科也不多,能算一流吗?
被美国制裁的、痛恨的大学,不应该是我们致敬的、光荣的真正的双一流大学吗!
这次靠照顾进的一流学科学校,也就是那部分自定学科的学校,出局的可能性很大。
比如苏州大学,这次就是靠照顾进的一流学科。他现在最好的学科也就是A—,想要升到A,几乎没有可能。更别说要达到A+的要求。
所以,下一次,如果按双一流学科标准来考核学校,苏州大学,基本上是要出局的。
这个问题,大家肯定只能是一种美好愿望一般的预测了,今天我也来猜一下:
1:东北大学必回双一流A类东北大学在第一轮双一流大学中错失A类,真的很伤自尊,但是最近几年奋起直追,在双一流这一期建设中超额完成任务,而且建设控制与材料两大优势学科群效果显著,2020年还新评上两位工程院院士,最近几年国家三大奖评选中也是成果显著,所以如果要是预测下一轮双一流哪些大学会有变化,东北大学必然是一个大热点!
2:双一流学科大学新入选预测长春理工大学 (光学工程)
东北 财经 大学(应用经济学)
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
山西大学(物理学)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
南京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江苏大学(农业工程)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随着下一轮双一流评选的日益临近,我也在每天思考这个问题 。
下一次,让哪些大学新晋,又让哪些大学出局呢?这还真是一件烧脑的problem!在上一次进入“ 双一流俱乐部” 高校里,既包括原来的39所985高校,又新晋“郑、云、新”3所大学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共42所),另外就是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计 137 所。
这137所双一流高校中,有的大学虽然位列211工程建设高校,经过多年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投入,按说综合实力应该足够强悍,但是在 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却连一个A类学科都没有,这样的学校是不是应该出局?
但是问题来了,你让这些学校出局,学校会干吗?师生会答应吗?地方政府会高兴吗?你不让他它出局,别的实力派学校又要进来,只增不减,如何体现双一流“动态调整”的初衷?
尤其是近几年来,有的地方政府为了扶植某些高校进入下一轮双一流,可谓是下了血本,又是下发文件,又是到处挖人,又是拿钱猛砸 。
而这些学校呢,也很争气,人家不仅有A类一流学科,而且又是拿国家级大奖,又是有杰青入选,不入双一流,也的确说不过呀?怎么办?
实在不行,我就把一些呼声比较高的大学,比如 燕山大学、深圳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 等, 连同那些木有A类学科的大学 ,放到一个碗里,让他们抓阄,听天由命,咋样?运气好呢,就入双一流,运气差点呢,就下一次,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大家看如何?
燕山大学,入局
立贴为证
四、国科大是什么学校?国科大属于名牌大学吗?
国科大全称为中国科学院大学,是北京的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的双一流高校。该校从2014年才开始招收本科生,所以一些高考生和家长们对这所学校不算特别了解。本期,圆梦志愿就来带大家认识一下这所国内顶尖高校。
一、国科大是什么学校?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这所学校,圆梦志愿整理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发展进程,详见下图。
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本科生招生和培养的目的,主要是为中国科学院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众所周知,中国科学院是国内最顶尖的学术机构和研发中心,而发端于它的 中国科学院大学则是一所以精英化本科教育为特色,以科教融合为办学模式的高水平大学,是中国科学院人才培育和储备战略的重要组成之一。
二、国科大属于名牌大学吗?
1. 国科大的综合实力
从校友会2020北京市最好大学排名榜单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中国科学院大学在全国没有具体的名次,但是在星级排名和办学层次上,该校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这3所大学相同。可见, 国科大的综合实力和它们是不相上下的,是当之无愧的名牌大学之一 。
2. 国科大的学科建设
根据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国科学院大学共有30个学科获评A类,其中A+学科18个,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A+学科都为21个,可见 国科大在学科建设上,和北大清华不相上下 。
另外,在2020年ESI最新数据中, 中国科学院大学在国际排名76位,位居内地高校第一 。学校的材料科学和化学学科进入 ESI世界前万分之一 ;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工程、植物和动物科学、农业、地球科学7个学科进入 ESI世界前千分之一 。
所以说, 国科大是一所学科建设处于顶尖水平的名牌大学之一 。
3. 各省的录取分数线
国科大是一所为中科院培养人才的顶尖高校,对于学生的高考分数自然要求非常高。根据学校2020年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学校将在 北京、江苏、陕西、四川、河南、湖南、云南、浙江、山东、辽宁、湖北、福建12个省市预计招收本科生约400人 (其中包含内地西藏班和内地新疆高中班8名)
我们来看看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9年以上12个省份的录取分数线 :( 理科或不分科考生 )
福建省:最高分672,最低分654
北京市:最高分679,最低分674
江苏省:最高分424,最低分410( 高考总分为480分 )
河南省:最高分677,最低分662
云南省:最高分716,最低分686
四川省:最高分701,最低分692
山东省:最高分684,最低分673
辽宁省:最高分683,最低分669
湖南省:最高分671,最低分661
浙江省:最高分694,最低分692
陕西省:最高分693,最低分681
湖北省:最高分677,最低分662
以国科大在四川省的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692分和最高分701分为例 ,这两个分数在2019年四川省理科的 高考位次分别为519和156 ,可见能够考取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考生,在本省的位次都是拔尖的, 说国科大是国内顶尖名牌大学,一点也不为过 。
我总结:中国科学院大学是一所为中国科学院培养人才的世界一流大学,学校不论在综合实力还是在学科建设上,都是国内顶尖,也是最难考的名牌大学之一。
以上就是关于国科大为什么不是双一流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