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城市名片怎么画(城市名片怎么画好看)

    发布时间:2023-04-08 14:05:14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89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城市名片怎么画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官网:https://ai.de1919.com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城市名片怎么画(城市名片怎么画好看)

    一、伦敦的城市名片怎么写

    写明伦敦的完整名称。

    为了准确表达伦敦所在的位置,伦敦的城市名片应该写明伦敦的完整名称,即“伦敦,英国”。

    伦敦是英国的首都,也是英格兰的行政中心,是一座充满历史文化的世界级城市,伦敦是欧洲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二、页面上方这幅浮动的画叫什么?

    这个Flash格式的头部LOGO的名字叫《三百六十行》

    这两张图都由日本广岛王舍城美术宝物馆收藏,一起发表在王舍城美术宝物馆1986年出版的《苏州版画》图录中。

    中国古代以市井百态为特色的风俗画是随着商业城市的形式而发展的。先有宋朝张择端描写汴京社会经济生活的《清明上河图》长卷,后有明朝仇英以苏州世俗为蓝本再创造的《清明上河图》长卷,继而在清朝出现了一些描写苏州繁华的市井生活的艺术作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徐扬绘制的《盛世滋生图》长卷和一批巨幅的场面宏伟而高度写实的姑苏版画,起着连接中国古代和现代风俗画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盛于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姑苏版画,应以《苏州金阊图》为代表作,只是长期以来,这件鸿篇巨制被分作了两幅,不能使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完整的全貌,对其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未能得到更高的重视。

    在程颖和王祖德、李明的启发和协助下,对《苏州金阊图》进行了联接复原,并作了初步的研究。现将《苏州金阊图》的联接复原和研究的情况作简要的阐述,企盼得到大家的指正。

    一、《苏州金阊图》原分作两张图

    《苏州金阊图》原分为两张,一张依画上题记,称作《三百六十行图》(见封底图1)。另一张依画上的“阊门”城门,称作《姑苏阊门图》(见封底图2)。这两张图都由日本广岛王舍城美术宝物馆收藏,一起发表在王舍城美术宝物馆1986年出版的《苏州版画》图录中。江苏古籍出版社与香港嘉宾出版社于1991年出版的《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书中,这两张图仍分别沿用旧有的名称。其他有关苏州版画的图册和文章中,也大多将这两张画看作是相互关联而又各自分开的。

    二、问题的提出与症结所在

    我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时,有幸聆听庞薰琹老师讲授的《中国历代装饰画》课程。庞薰琹老师在1982年出版的《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书中,早已明确地指出:“《苏州阊门图》,这幅画分则可以成为两幅,合起来则是一幅完整的构图。①”那么为什么这两幅画长期地未能联接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呢?问题的症结在于这两幅画的边缘经过了不同程度的裁切处理,以至不能将两张画现存的图像接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现存的两张画的画面尺寸存在着差别,《三百六十行图》画幅的尺寸为高1087厘米、宽556厘米。《姑苏阊门图》画幅的尺寸为高1086厘米、宽560厘米。根据两图联接部分的对照分析,《三百六十行图》的右边至少裁去了2厘米以上的条边,而《姑苏阊门图》的上边裁去较多。如要将两图联接成一幅,必须将两图裁去的部分进行有根据的复原,尤其是对两图联结处的缺失部分的复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三、《苏州金阊图》的联接复原

    首先找出《姑苏阊门图》和《三百六十行图》联接处的可作依据的座标。自下而上的座标为夹于横街上下两排店铺的屋顶与地脚线、河面的层层水波、河的石堤岸、阊门的瓮城和内城的横向城墙。横向的座标为一个商店的店面应有的宽度和斜列的船应有的长度。通过纵和横座标进行定位,确定两图缺失部分的范围和画象的内容和位置,把两图联接处和上、下边缺少的图象一一进行复原。

    经过复原处理和两次调整修改,将《姑苏阊门图》和《三百六十行图》联接成紧密无间的构图完整的《苏州金阊图》(见封面图3)。

    通过复原联接成的《苏州金阊图》,画面高1090厘米、宽1100厘米,应该很接近原先未裁剪前两画相联接的尺寸,为一幅接近方形的巨幅木刻设色版画。画面内容以位于前部的阊门外的繁华的南濠街市为主体,约占画面的四分之一,对街市的描写具体而详尽。阊门城门位于画面中上部,只占画面的十二分之一,城楼的景物描写相对简单。而对阊门内的苏州市容的描绘十分简略,只是轻描淡写地带过。庞薰琹先生对这幅画的布局特点作过如下描述:“在这《苏州阊门图》上,人物描写并不突出,三百六十行,也没有充分表现出来,而苏州城内却是一座空城。②”因此这幅画的主题既不是苏州阊门,也不是“三百六十行”,从画面布局来看主题是表现苏州金阊地带水陆码头的形形色色的行市。因此,这幅画的名称不能延用原来两幅画的《姑苏阊门图》和《三百六十行图》的名称,可称作《苏州金阊图》,而这幅画的主题在画的题诗中也有所体现。

    四、《苏州金阊图》题诗考订

    这幅画的右上方(原为右图),有隶书写的“三百六十行”题款。在画的左上方(原为左图),有行书题诗、作诗画的时间和作者的斋号。先前对这首诗曾有过不同版本的译文,但对诗中一些字的辩认上略有出入。为此特进行了校对,现将此画题的诗文重译如下:

    万商云集在金阊,航海梯山来四方。

    栋宇翚飞连甲第,居人稠密类蜂房。

    绣阁朱甍杂绮罗,花棚柳市拥笙歌。

    高骢画舫频来往,栉比如鳞贸易多。

    不异当年宋汴京,吴中名胜冠寰瀛。

    金城永固民安堵,物阜时康颂太平。

    甲寅秋七月

    宝绘轩主人并题

    诗的首句就点出了画的主题:“万商云集在金阊”,金阊一带是苏州商市最繁盛的地区,因此这幅复原整合的画应称作“苏州金阊图”。

    五、《苏州金阊图》与清代其它绘画中的阊门景色比较

    在明清时期,阊门一带是苏州商市最繁盛的地区。画家唐寅在《阊门即事》诗中描写了明朝晚期阊门市井的盛况:“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又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元代拓展了由北京至杭州的大运河,大运河从苏州西部流过,促成了阊门的兴起,阊门成为当时苏州六个城门中最重要的城门。元代末年,张士诚称吴王,将苏州各城门增置月城(参见《同治重修苏州府志·卷四》),“月城”即为瓮城。在康熙元年,对苏州城门作了重大的修缮,《同治重修苏州府志·卷四》记载:“国朝康熙元年,巡抚韩世琦改筑城垣,并拓女墙。……为门六,葑、娄、齐、阊、盘各有水陆门,惟胥无水门。每门有楼,建官厅军器库。”但以阊门环城楼构筑的瓮城的规模最大,其他城门瓮城设有二门,而阊门的瓮城设有三城。

    我所见到的绘有阊门图的作品共四件。第一件是明朝末年苏州人袁尚统绘的《晓关舟挤图》③(图4),图中描写的是阊门水门的舟船出入拥护的景象,对阊门城楼的描写较简略,看不清“月城”的形制,但却画出阊门外的吊桥,吊桥上没有建筑物,桥的两边为石砌的斜坡基。这张画是突出阊门的水路运输,并未描写商业活动。

    第二件作品就是经复原合成的姑苏版画《苏州金阊图》,图中用写实的手法具体细致地描绘出阊门的形制,而且采用了与以往中国绘画不同的焦点透视的俯瞰式样,这样能看到阊门内城的形制和景物。图上的阊门座东朝西,分水陆城,陆城有两重月城,共设陆门四个。正面的陆门上有砖砌的敌楼,与砖城墙连成一体。拱顶城门上有竖写的“阊门”门额,在城墙的缝隙中还长出小树。正对外城陆门和内层瓮城门,为阊门的内城门,上设两层的高大城楼,两层楼上都有军士把守,表明楼中正是苏州府志中记载的“官厅军器库”。内和外层瓮城之间的场地上,依城墙建有商店房舍,并在内和外层瓮城的南侧,各设有相通的拱顶城门。在外层瓮城门的内侧,由自西向东而上的宽大的斜坡马道,一辆带蓬马车正循马道缓缓上行。在北城墙上的走道上,有自由活动的马群。阊门北部为水城,西和东两端各设一拱顶水门。

    阊门陆城的大门正对着吊桥。吊桥旧称钓桥,横跨外城河上,为出入苏州西城最重要的桥梁。始建于元朝,屡经毁修,清康熙三年(1664)重建。吊桥两面的坡基由石砌改为砖砌。桥为平顶,桥顶路面两旁各有一列简易的平顶棚式商铺,内设以条凳支起的简易摊位。

    《苏州金阊图》的阊门吊桥西面,是通往南壕街与山塘街的要冲,为当时苏州商贸的繁盛地区。图上“居货山积,行人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画面上的商铺的可辨的招牌、商号有:“宝源号兑换银钱”、“东XX海味”、“天宝斋XX钮扣”、“南北杂货”、“XXX箱行”、“川广药材行药材、人参”“当出兑金玉珠宝行”(以上南濠街北端)。“茶室”、“花素云白烟袋”、“徽州雨伞”、“太原号加染春色”、“XX青蓝缥扣”、“猫食”、“XX朱磦颜料行”、“大同号蒲城X烟XX”、“三鲜鸡汁大面”、“顾二房”、“京苏杂货”、“洋广XX花梨物件”、“分茂号红绿锦笺”、“川广道地生熟药材X北人参”(街心)。“陈秀文”、“酒坊”、“杂货”、“雨伞”、“德顺号”、“金茂号”、“染坊真青大红”、“酱X”、“皮货”、“太和行”(外城河东岸)。在阊门外街市上,绘着形形色色的人物,有身背货物的贩夫、行进的货郎担夫、前呼后拥的骑马出行的官吏,穿长衫的吸烟者、运陶瓮的挑夫、售鲜果和卖食品的摊贩、僧人、琴师、蹲坐戏耍的儿童、露台上观景的女子。在阊门外南侧的小广场上,还有一女子手持横竿在走钢索,钢索下有围观的人群。描绘了金阊一带的市井百态。

    图中对阊门的市容只作简略的描写,除了东往的西中市大街外,还特意表现了东北方远处的北寺塔,标出了西中市南面的云林寺的寺名,为南宋时建的古刹。在民国初年并入“文山潮音禅寺”。在城内的北方,有耸立的四根旗杆,应是当时的大教场。

    许多舟船由外城河穿过吊桥而驶入运河,外城河中行进着一艘大船,为官宦所乘,船前立有一人,手持棒槌击锣,吆喝前方的船舟让道。这幅《苏州金阊图》以全景式的画面,表现出四面八方的商贾云集金阊的壮观场面。

    第三件阊门图,见于徐扬在乾隆十六年(1751)绘的《姑苏繁华图》(原名《盛世滋生图》)长卷中的一段(图5)。图中的阊门城楼画得较为概略,只表现了一重瓮城,瓮城上的敌楼已不是砖砌的,不再与城墙连为一体,而是筑于城头的墙垛内。吊桥顶部的道路两旁的商店变得正规,成为连排的瓦顶房,已是一座两厢有长长的廊房的廊桥。吊桥上的人流量增大,显得十分拥挤。

    第四件阊门图,是顾怡禄在乾隆三十二年(1767)编修的《虎丘山志》中的插图(图6),见于书中木板刻印“金阊门起山塘至虎丘山图” 的起始部分。图上的阊门表现得不完整,连城楼也只画出了一角。虽然画得十分简略,但却画出了阊门有两重瓮城,与《苏州金阊图》上的阊门的瓮城形制大致相同,也表明《姑苏繁华图》描绘的阊门瓮城是较为省略的。

    从这四件绘有阊门图的作品来看,以《苏州金阊图》上的阊门表现得最真实,连城楼上栏干的形制、城墙砖缝中长出的小树、水关大门内的饰有乳丁的铁闸板、由城墙上走道登往城楼的台阶等细部,都描绘得细致具体,令人感到真实可信,最接近当时阊门城的原貌。

    六、《苏州金阊图》年代考订

    《苏州金阊图》绘于何时?其主要依据是图上的“甲寅”年墨书题记。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是雍正时的甲寅年,时为雍正十二年(1734)。但也有不同的看法,庞薰琹老师在《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书中认为这幅画题记上的甲寅年应属于乾隆时期,为乾隆五十九年(1794)。主要的理由是当时姑苏版画还不可能去模仿欧洲铜版画,认为发生模仿铜版画的契机产生于乾隆三十年(1765),当时将《乾隆西征记图》的四幅草稿,送法国雕铜版,花银一万六千两。“于是,发生这样的疑问,假若真是三十年以前,木刻已经摹仿西注的铜版画,那么是没有必要花白银一万六千两,把四幅画稿送到法国去雕刻。④”在庞老师写成此书以前,关于清初期西洋画法传入的资料发表和翻译得很少,因此庞老师持有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

    近十年以来,关于清初中西美术交流的新资料不断发表,并撰写了不少有关的研究著作。从中获知康熙皇帝已得到欧洲铜版画,法国人伯德莱写的《清宫洋画家》书中,记述了“1663年,白晋神父奉康熙皇帝的钦命,远涉重洋前往欧洲,向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奉献……《易经》一书的满文释本。为了向康熙致谢,法国国王交给了白晋神父一本豪华装的铜版画集。⑤”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将中国宫廷画家绘制的《承德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刻制成铜版画⑥。

    特别要指出康熙时的宫廷画家焦秉贞学习西洋画法产生的影响,在康熙三十五年(1696),奉诏绘《耕织图》四十六幅。胡敬《国朝院画录》赞许焦秉贞采用西洋画法:“善于绘影,……以至照有天光,蒸为云气,穷极深远,均灿布于寸缣尺楮之中。”焦秉贞的《耕织图》已表现出远小近大的透视意识,还运用了铜版画中常用的排刀刻法。康熙为《耕织图》亲自作序,为每幅都题诗,还赐给王公大臣,使之不忘耕织是衣食之本。并且还赐给海外使臣吏员,对民间也产生了深广的影响。当时苏州是纺织业的中心产地之一,在康熙十三年,在苏州设织造署。当时苏州又是雕板木刻印刷的兴盛之地。因此《耕织图》交由苏州刻工朱圭来雕版刻印就不是偶然了,而且对苏州的雕刻艺术一定产生很大影响。

    另一个重要学习西洋画法的重要作品,产生于雍正初年。曾任工部右侍郎的年希尧,在与意大利传教士画家郎世宁的数次晤谈中得到助益,于雍正七年(1729)首次刊印了介绍焦点透视画的专著《视学精蕴》。此书刊印后,应是备受欢迎,于是在雍正十三年(1735)又刊印了第二版。苏州是清朝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中心,自康熙期间,就已接受西洋的画风和雕版技巧。在雍正年间接受西洋透视和模仿铜版画风格,是十分合乎情理的。

    从《苏州金阊图》和《姑苏繁华图》中反映出的阊门一带建筑变迁的情况,也能分辩出这两幅图作成年代的早晚。《苏州金阊图》的外城河的东岸边没有任何建筑,吊桥顶部的道旁两厢为平顶的棚式商摊。《姑苏繁华图》中阊门外城河的东岸边,盖起了瓦顶二层商铺。吊桥顶道旁两厢,成为夹道的成排的有着整齐店面的商铺。在桥的两旁还竖起了长杆吊灯。这些地方比《苏州金阊图》增添了一些建筑和设施,因此《姑苏繁华图》作成的年代相对较晚。《姑苏金阊图》作于乾隆十六年(1751),《苏州金阊图》的甲寅年只能由乾隆十六年上推,应是雍正时的甲寅年,为雍正十二年(1734),不可能晚到乾隆五十年(1794)。

    七、《苏州金阊图》复原整合的意义

    1、由原先分列的《三百六十行》和《姑苏阊门图》两幅木刻版画,经过复原联接,成为一幅构图完整的《苏州金阊图》特大型版画,画面高1090厘米,宽1100厘米,不仅是已知的姑苏版画中画幅尺寸最大的,也是中国古代版画中画幅较大的。

    2、由于原先两图分列,阊门关城图像竟被一分为二,而且两图衔接处有所裁剪,必须左顾右盼才能联想出阊门关城的全貌。复原联接的《苏州金阊图》,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完整的阊门关城的面貌,为我们见到的明清时期的阊门图中描绘最真实具体的,提供了清代阊门关城相对确切的珍贵的形象资料。

    3、《苏州金阊图》采用焦点透视法绘成,并有明暗光影,是我国迄今所知有确切年代的最早模仿西洋铜版画风格的大型的民间木刻版画。

    4、《苏州金阊图》场面宏伟、构图复杂、内容丰富、风格写实,一反当时山水画玩弄笔墨、陈袭古人的风气,它是清代重要的风俗画作品,与《姑苏繁华图》可以并称为反映清代苏州面貌的代表作。

    5、《苏州金阊图》的销售对象应主要是来苏州贸易的国内外客商,起到形象的城市名片的作用,这也是《苏州金阊图》等姑苏版画大量保存在海外的原因。这就使我们突破仅限于桃花坞木版年画的模式概念,对姑苏版画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作出新的认识和评价。

    注释:

    ①②③庞薰琹《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第117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

    ④徐邦达:《中国绘画史图录·下册》,第412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

    ⑤(法)伯德莱:《清宫洋画家》,第8页,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

    ⑥莫小也:《十七一十八世纪传教士与西画东渐》,第196页,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

    (张朋川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三、昆明的十大城市名片是什么?

    昆明十大城市名片:石林、聂耳、滇池、昆明老街·胜利堂、郑和、过桥米线、云南白药、红嘴鸥、翠湖、云烟

    昆明十大城市名片涵盖了昆明人文地理、经济、旅游、历史、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是昆明城市性格和特质的高度概括。昆明十大城市名片将为弘扬昆明精神、提升昆明城市品味,扩大城市影响力增光添彩,为凝聚人心,万众一心建设好现代新昆明推波助澜。

    昆明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城市和唯一一个特大中心城市,建城至今已有1240年的历史。昆明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良的革命传统,秀丽的自然风光,是誉满全球的“春城”和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昆明最核心的特征就是誉满的全球的“春城”,故将春城单设为首席名片,不再纳入十大城市名片范畴。

    旅游名片:石林

    石林是云南最著名的自然景观,位于石林彝族自治县,面积约40多万亩,是传说中阿诗玛的故乡,是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奇观。这里的石头奇形怪状,巍然耸立的石峰酷似莽莽苍苍的黑森林一般,游客来昆明就一定要去石林。石林是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休闲度假、科学考察为一体的著名大型综合旅游区。 石林于1982年成为首批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入选中国旅游知名品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国家4A级景区、首批中国国家地质公园、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经典《阿诗玛》享誉中外;《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唱响神州;彝族传统火把节入选“IFEA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十大节庆活动”。 现在,石林全县人民团结一心,积极申报并有望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正为争创国家5A级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和彝族撒尼语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申报国家级、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而努力。 历经70多年风雨的老牌景区——石林,正在向世界级品牌迈进。

    中国的名片:聂耳

    人民音乐家聂耳(1912-1935) ,生于昆明甬道街一个清寒医家。自幼喜爱花灯、滇剧等民间音乐,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

    聂耳中学时代即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革命活动。他创作《卖报歌》、《渔光曲》、《码头工人歌》、《铁蹄下的歌女》、《大路歌》、《开路先锋》、《毕业歌》等几十首进步歌曲。1935年3月,聂耳受托为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作曲,根据田汉的歌词,写下著名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 聂耳创作了《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民族器乐曲,说明他本人对昆明很有感情。很多读者和网友都发贴子称:聂耳是昆明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诗画名片:滇池

    滇池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泊,滇池的四周有大观楼、西山、海埂、观音山、白鱼口、石城、郑和公园、石寨山滇王墓地等。滇池被列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最能代表昆明的灵魂的就是滇池西山睡美人,西山和滇池山水相连,水天一色。突起于滇池之上的西山,从远处看,西山的山峰宛如一位美丽的少女,静静地睡卧在烟波浩渺的滇池之滨,西山因而有了“睡美人”的美称。这片区别于中原文化的宽阔水域和地貌,千百年来以它特有的风貌养育了一代代的昆明人,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滇文化。在滇池边,有西山历史建筑群、云南民族村、大观楼等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滇池是昆明的母亲湖,被誉为“高原明珠”。

    文产名片:昆明老街·胜利堂 昆明老街·胜利堂位于昆明市商业核心区,是规划中的昆明市中央商务区,项目东抵正义路,西至云瑞西路(市府东街),北至人民中路(包括文庙),南至景星街南廓,整个街区总占地面积225亩,经市民政局批准,同意将该片区命名为“昆明老街”,认为是“昆明市现今唯一保留较完整而且成片的老街区,具有较好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情感价值。民政局的批复要求要保留老街道的整体风貌,维持街区内各条街道走向及名称不作任何更改,保护维修好街区内的挂牌文保建筑。 规划中的昆明老街包括:文明街、景星街、文庙直街、甬道街、光华街、云瑞东路、市府东街和正义路、文庙、胜利堂等,区域内有省、市、区挂牌保护的文物及保护建筑23处,传统建设占片区总面积的50%以上。 昆明老街是昆明市区保存清代和民国时期传统特色民居建筑、商铺建筑最多的片区,其中6万多平方米须完全进行保护。

     

    世界的名片:郑和 郑和(1371—1435),生于昆明市晋宁县,是明朝初年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和军事家。郑和七下西洋,创造了人类航海史上的奇迹。他航海持续时间之长,航海路程之远,活动范围之大,航海技术之先进都是人类航海史上空前的。郑和的航海事业开启了人类大航海时代的大幕,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郑和从1405年起的28年间,曾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远达红海与非洲东海岸,遍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高超智慧和非凡勇气。郑和下西洋还促进了东南亚各国繁荣稳定,而且对亚洲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品牌名片:云南白药

    云南白药是著名中成药。由云南江川县民间医生曲焕章于1914年研制成功,1916年正式挂牌开业,已有80多年历史。1955年,曲妻缪兰英和长子曲万增自愿献出了“曲焕章白药”和“百宝丹”秘方,1956年由国家正式安排昆明市联合制药厂投入生产,定名为“云南白药”。云南白药含有多种中草药成分。其成药为白色粉末,故名“白药”。它具有止血愈伤、活血散瘀、排脓解毒等特殊的功效。云南白药1979年、1984年、1989年三次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章。白药是主治各种跌打损伤、红肿疮毒、妇科血症、咽喉肿痛及慢性胃病的特效药品,为家庭必备良药。云南白药除了传统瓶装和胶囊剂两种外,在云南白药的基础上又新研制开发出酊、膏等系列药品。

    贵宾名片:红嘴鸥 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嘴鸥,体型大小与鸽子相似。红色的小嘴扁扁的,尖端呈黑褐色,身体大部分为白色,展翅高飞时,翩翩犹如白衣仙子。20年来,红嘴鸥每年都如期光临昆明城,让市民在都市里看海鸥,或观鸥、或喂鸥、或画鸥、或摄鸥,红嘴鸥给春城市民和来昆旅游的海内外客人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而今它们已成为了昆明市的“荣誉市民”,在他们聚集的地方,随处可见一幅幅人鸥嬉戏的和谐画面。人鸥共舞的场景也吸引了大量的外地游客在冬季专程赶到昆明来看望这些可爱的白色小精灵。飞翔的红嘴鸥每年都会如约而至,给美丽的春城增添了在冬季靓丽和感人的风景,红嘴鸥已成为昆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经典名片:翠湖 翠湖,位于昆明市区五华山西麓,“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佛楼台”,被誉为镶嵌在昆明城的“绿宝石”。翠湖周边记载了昆明800年历史,从讲武堂、逼死坡到西南联大旧址,这里发生过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留下了很多的历史文化名人的足迹,充分体现了昆明的历史文化底蕴。

    经济名片:云烟 过去老百姓俗称,云南有三宝:云烟、云药和下关沱茶。作为一个品牌,国优金奖,是红云集团的龙头产品。云烟品牌去年荣获“2005年度中国十大香烟品牌”。作为云南烟草的统称,从大金元到云南的支柱产业,从文化品位到科技含量都达到了当今烟草业的高水准,为云南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美味名片: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源于滇南蒙自,盛于省城昆明。简单说就是一个大海碗里面盛满滚烫的鸡汤,别看抬上来的时候没什么热气,其实是因为有油盖着热气冒不上来,就能起到保温作用,然后将盘里切成薄片的嫩肉、白肉、鲜鱿鱼片、鸡、鹌鹑蛋……以及时鲜蔬菜和泡菜等调味料依次放进去,最后放米线,就是美味啦。

    传说一个妻子为读书的丈夫用砂锅去送饭时,却发现食物还烫乎乎的,原来汤表面覆盖着一层鸡油,加之陶土器皿传热不快,把热量封存在汤内。后来不少人都仿效她的这种创新方法烹制,妻子送饭要经过一座小桥,大家就把这种吃法称之为“过桥米线”。

    昆明有上百个过桥米线店,每一个来昆明的游客可能都要吃过桥米线,昆明人、外地人、外国人都爱吃过桥米线。绝大多数外省人是在昆明真实接触到了名声远播的过桥米线的。他们把对过桥米线的大吃大喝看作是生活在昆明的美丽时光。

    四、北方文艺复兴代表人物

    艺术有见笛(Dì)丨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竟然是个细节“狂魔”!

    最近,比利时根特博物馆(MSK)举办了一场名为“凡·艾克:光学革命”的艺术大展,以向这位伟大的尼德兰艺术家、油画形成时期的关键人物致敬。 这将会是有史以来关于扬·凡·艾克(Jan van Eyck,1385-1441)这位神秘的“油画之父”规模最大、最为全面的展览。同时,由凡·艾克兄弟共同创作的《根特祭坛画》首次出借展出。

    ▲ 图来源于网络

    要知道,无数博物馆争破头就只为藏有一幅扬·凡·艾克的作品。他的作品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大师的作品一样,是有市无价的。这些年代久远珍宝级的画作十分脆弱,在平时这些收藏机构也从不外借。想看?请自己来!

    ▲ 扬·凡· 艾克《带喷泉的圣母》c.1439,19x12cm,比利时皇家安特卫普博物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这次展览却破天荒地借到了来自世界各地60家艺术机构馆藏的作品,其中不乏像梵蒂冈博物馆、马德里国立普拉多博物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等世界范围内重量级的博物馆。策展人约翰·德·斯梅特(Johan De Smet)也表示,这可能是“一生只有一次的艺术盛宴”。

    ▲扬·凡·艾克《Baudouin de Lannoy肖像》c.1435,柏林国家博物馆,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问题来了,这位备受全球瞩目的画坛殿堂级人物到底什么来头?他为何在艺术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一席之地?小编今天就来扒一扒!

    尼德兰画派的主要奠基者

    1385年,扬·凡·艾克生于历史上一个叫尼德兰(the Netherlans)的地区,在如今荷兰马斯特里赫特附近的马塞克城。尽管大部分人只听说过更靠近南方的“翡冷翠”佛罗伦萨,在文艺复兴时期,位于阿尔卑斯山北部的尼德兰也是欧洲经济十分发达的地区,在文化艺术领域也有着非常辉煌的成就。

    ▲中世纪后期尼德兰地区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15世纪的时候,这块土地上有一个以专门的画派——尼德兰画派。尼德兰画派的艺术家们大多保留了中世纪时期哥特式艺术的绘画风格,他们喜欢创作祭坛画、细密画和木板画,作品带有非常浓郁的宗教气息。大体风格是严肃的、静穆的。而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扬·凡·艾克就是尼德兰画派的奠基者之一。

    ▲ Robert Campin《St Veronica》局部 c.1444,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直以来,扬·凡·艾克都是一个神秘人物,我们只能通过全球现存的20件(组)作品和一些零碎的生活资料来了解他。1422年间,他成为了约翰伯爵(Jean sans Peur)的宫廷画师,负责一些肖像定制和建筑装饰的工作。此时他已经是海牙地区一位大师级画家。

    ▲Jean sans Peur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约翰伯爵去世后,1425年扬·凡·艾克被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三世(Philip the Good)聘为宫廷画家,这位伯爵十分赏识他,后期还给他委派过些机密任务,充任使节出使过葡萄牙等地。

    ▲ 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三世,c.1450,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过这样的履历似乎在大师多如牛毛的文艺复兴时代仍然不够抢眼,扬·凡·艾克又是如何逆袭成为影响整个西方艺术发展方向的大师呢?小编继续往下扒~

    被誉为“油画之父”

    名垂艺史的艺术家众多,为何扬·凡·艾克被誉为“油画之父”?想要搞清这个问题,那就先要了解一下油画是什么。

    油画油画,顾名思义是要用“油”这种媒介来画。不管是早期人们使用矿物质颜料,还是19世纪后流行起来的锡管罐装颜料,这“油”都是关键。

    ▲乔托《哀悼基督》c.1303-1306,183X198cm,帕多瓦斯克罗维尼礼拜堂,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早期并不存在油画,当时欧洲艺术家创作的壁画主要都是蛋彩画(Egg Tempera)。蛋彩画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画法,画家在作画时会用到蛋黄或者蛋清调和颜料,蛋彩的调配和绘制技巧非常复杂,调和的“秘方”也很多,几乎每位艺术家都有自己的独门配方。

    ▲弗拉·安吉利科(Fra Angelico)《圣母领报》c.1426, 194x194cm, 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同的配方和使用方法能呈现出不同的画面效果,当时的艺术家们都像科学家一样热衷于实验新画法,成果有好有坏,许多画作在完成后没几年就出现脱落、掉色、褪色等等毛病。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局部,c.1494-1498,420X910cm,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扬·凡·艾克想到了用蓖麻油调和矿物颜料粉末的做法,最终实现了这一伟大的变革。用蓖麻油调和颜料,最大的好处是颜料在油中不会迅速干掉,这么一来,画家在作画时就有了更多表现空间,并且能够对画面的细节进行精致化的处理。而颜料经由油性搅和更易于上色,色彩饱和度得到大大提高。

    ▲图来源于网络

    比如扬·凡·艾克的代表作《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就是利用“新画法”所绘制的作品。蓝、绿、红等颜色拉开了视距,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人物的服饰、头顶的吊灯、地上的拖鞋、小狗身上的绒毛等等,都被描绘得十分精细有质感。

    ▲扬·凡·艾克《阿尔诺芬尼夫妇像》c.1434,82x59.5cm,英国国家美术馆,图片来源于网络

    ▲扬·凡·艾克《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局部c.1434,82x59.5cm,英国国家美术馆,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幅画最令人惊叹的是暗藏在背景墙上的“玄机”。扬·凡·艾克画了一面造型奇特的镜子,外框每个小圆圈内描绘了耶稣受难的内容,在镜子的上方是艺术家的签名:"Jan van Eyck was here"。再仔细看镜中影像,艺术家竟把自己与阿尔诺芬尼夫妇也画了进去!中间穿蓝色衣服的就是扬·凡·艾克本人。要知道,这绝对是早期创作蛋彩画不敢想象的精细程度。

    ▲扬·凡·艾克《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局部c.1434,82x59.5cm,英国国家美术馆,图片来源于网络

    再看看这幅木版油画《天使报喜》,看官们第一眼是不想说:“小编你逗我?这明明就是两尊雕塑!”,然鹅,这的确是油画!是油画!是油画!扬·凡·艾克在人物的处理上模仿了雕塑的质感,画框部分则采用了当时一种被称为“视觉陷阱(Trompe-l'œil)”的绘画技巧,给观者造成极其真实的三维空间既视感。由此可见,油画之父不仅画得像“显微镜”,视觉游戏玩得也挺溜!

    ▲扬·凡·艾克《天使报喜》每面39x24cm c.1433-1435,马德里国家博物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扬·凡·艾克高超的油画效果可谓震惊了许多同时期的其他艺术家们,除此之外,他还是油画形成时期的关键人物。他在油画上对绘画技艺的创新以及对传统绘画观念的突破,让他成为当之无愧的“油画之父”。

    “油画之父”不止一位?!

    小编前文提到珍藏于比利时根特圣巴蒙教堂(Saint Bavo's Cathedral)的“不动产”《根特祭坛画》将在展厅的“C位”出现,这也是这组祭坛画在历史上首次离开圣巴蒙大教堂展出,也许是最后一次出借。

    ▲休伯特·凡·艾克、扬·凡·艾克,《根特祭坛画》(关闭时)c.1415-1432,350x228.5cm,根特圣巴蒙教堂,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特祭坛画》是现存最早的带有签名的尼德兰画派作品,它是一组多翼式“开闭形”的祭坛组画,外部绘有8幅,祭坛内部还藏有12幅画作。这组祭坛画通常只有在节日庆典和礼拜盛会时才会将两翼打开,这次能够亲临展览现场的观者们能够近距离欣赏到内层12幅画作,真真让小编无比羡慕啊!

    ▲休伯特·凡·艾克、扬·凡·艾克《根特祭坛画》(打开时)c.1415-1432,350.5cmx457.2cm,根特圣巴蒙教堂,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特祭坛画》完成于1415年至1432年之间,最开始是胡伯特·凡·艾克(Hubert van Eyck)应当时根特市长约多库斯·威德(Jodocus Vyd)之邀,为圣巴蒙教堂专门绘制一组祭坛画。所以接下这个订单的画家并不是扬·凡·艾克。那么,胡伯特·凡·艾克又是谁?

    ▲埃德米·德·布洛诺瓦(Edme de Boulonois)创作的胡伯特·凡·艾克(Hubert van Eyck)的木刻肖像,十六世纪中叶,图片来源于网络

    机智的看官们看名字应该都能猜到了,胡伯特是扬·凡·艾克的兄弟。

    ▲目前已知的另一幅经胡伯特·凡·艾克执笔的作品《The Three Marys at the Tomb》,大约在1410年至1420年之间,之后由另一位画家完成,波伊曼·凡·布宁根博物馆,图片来源于网络

    资料显示,胡伯特·凡·艾克画了十年后不幸离世,剩下的工作落在了扬·凡·艾克身上。至今,艺术界对《根特祭坛画》哪些部分是由胡伯特完成,哪些部分又是出自扬·凡·艾克之手,也没有准确的定论。无论如何,兄弟俩完成的这幅《根特祭坛画》让扬·凡·艾克名声大噪,他可以说是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扬·凡·艾克《根特祭坛画:羔羊的颂赞》c.1432,137.7 x 242.3cm,圣巴蒙大教堂,图片来源于网络

    尽管这幅杰作给扬·凡·艾克带来了许多荣誉,但他却始终没有忘记哥哥的付出。如果我们今天去看《根特祭坛画:羔羊的颂赞》时,还会在画框的外侧发现一段铭文,铭文内容向众人表达了这组祭坛画由胡伯特·凡·艾克起笔,他的弟弟扬·凡·艾克于1432年完成全画。就是这行简短的文字却透露出弟弟对哥哥的敬爱之情。

    因过于“惹人爱”历经磨难的神作

    《根特祭坛画》一向被视为全世界最重要的艺术品之一,它还是根特市最独特的一张城市名片。这组传世佳作自从完成后就历经磨难,不是招损于火灾,就是被侵略者掠夺,要么就是被盗, 至今仍有一块没有被寻回。从2012年10月这幅画开始了长期的修复计划,近期《羔羊的颂赞》部分已经修复完毕,小编看完图其实有种一言难尽的赶脚~

    ▲扬·凡·艾克《根特祭坛画:羔羊的颂赞》局部c.1432,137.7 x 242.3cm,圣巴蒙大教堂,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这幅盖世杰作为何如此招人喜爱呢?《根特祭坛画》的题材取自《圣经》,在外部板的8幅画中,中间部分描绘了圣母领报的场景。

    ▲休伯特·凡·艾克、扬·凡·艾克,《根特祭坛画》(关闭时局部)c.1415-1432,350x228.5cm,根特圣巴蒙教堂,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位于画面最下方跪在地上,双手合十祈祷的正是委托人威德和他的妻子。

    ▲休伯特·凡·艾克、扬·凡·艾克,《根特祭坛画》(关闭时局部)c.1415-1432,350x228.5cm,根特圣巴蒙教堂,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特祭坛画》最精彩的要数内部的12幅杰作。祭坛画打开后,映入眼帘的是华丽而庄严的画面。画面的上半部分主要体现了中世纪人们对“救赎”观念的认知。

    ▲休伯特·凡·艾克、扬·凡·艾克《根特祭坛画》(打开时局部)c.1415-1432,350.5cmx457.2cm,根特圣巴蒙教堂,图片来源于网络

    坐在最中央的便是神圣的上帝,左侧是圣母玛利亚,右侧穿着绿袍的是施洗者圣约翰。

    ▲胡伯特·凡·艾克、扬·凡·艾克《根特祭坛画》(打开时局部细节)c.1415-1432,350.5cmx457.2cm,根特圣巴蒙教堂,图片来源于网络

    再往旁边是两组由天使组成的唱诗班,而位于画面最边上的则是亚当和夏娃。凡·艾克兄弟将人物的特点、华丽的服饰、璀璨的珠宝以及繁复的背景表现的巨细无遗,展现出高超的绘画技艺。

    ▲休伯特·凡·艾克、扬·凡·艾克《根特祭坛画》(打开时局部细节)c.1415-1432,350.5cmx457.2cm,根特圣巴蒙教堂,图片来源于网络

    下层嵌板左右部分描绘的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圣徒们正向着祭坛和生命之泉迈进,中间祭坛上的羔羊象征着上帝之子的牺牲,它的血流进了圣杯,然后注入喷泉。

    ▲休伯特·凡·艾克、扬·凡·艾克《根特祭坛画》(打开时局部)c.1415-1432,350.5cmx457.2cm,根特圣巴蒙教堂,图片来源于网络

    ▲扬·凡·艾克《根特祭坛画:羔羊的颂赞》局部c.1432,137.7 x 242.3cm,圣巴蒙大教堂,图片来源于网络

    整组画作描绘了那个时期的人们从堕落到被救赎的完整内容,并表达了对耶稣牺牲自己挽救人类的上帝之爱的赞颂。看到这,相信各位看官现在都能理解为何这幅“神作”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如此重要了吧?

    艺评家傅雷曾说:“艺术的最高目的并不是艺术本身,而是表现心灵的意境,或伟大的思想,或人类热情的使命。”绘画在扬·凡·艾克那不仅仅只是一件艺术品,也可以是一件表达虔诚的圣物。他凭借着自己非凡的学识和无与伦比的观察技巧。

    以上就是关于城市名片怎么画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香港城市大学研究生申请条件及学费(香港城市大学研究生申请条件)

    中国各城市工资排行榜(中国各城市工资排行榜最新)

    哪个城市的景观设计公司好(哪个城市的景观设计公司好)

    文件显示无权访问怎么办(文件显示无权访问怎么办恢复)

    专门封号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