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苏州屋顶景观设计作品欣赏(苏州屋顶景观设计作品欣赏图片)

    发布时间:2023-03-07 02:31:05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93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苏州屋顶景观设计作品欣赏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录列表:

    苏州屋顶景观设计作品欣赏(苏州屋顶景观设计作品欣赏图片)

    一、苏州博物馆的建筑特色

    苏州博物馆新馆其特色: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合,空间处理独特,建筑材料考究和内部构思,及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线引入到室内。

    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其亮点为: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合;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内部构思的精巧;四是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线引入到室内。贝老先生曾经说:“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设比我在国外搞其它建筑设计要难得多。”

    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拙政园西侧,建筑面积 19 , 000 平方米,总投资 339 ,000 , 000 元人民币,包括新馆建筑和忠王府建筑面积达到了 26 ,500 平方米。作为集中展示苏州悠久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建筑成就的苏博新馆。继承和创新的采用了“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追求和谐适度的、不高、不大、不突出的原则。

    苏州屋顶景观设计作品欣赏(苏州屋顶景观设计作品欣赏图片)

    扩展资料:

    苏州博物馆成立于1960年,馆址太平天国忠王府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保存完整的一组太平天国历史建筑物。

    苏州博物馆馆藏文物4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865件/套,二级文物1188件/套,三级文物32295件/套,尤以历年考古出土文物、明清书画、工艺品见长。此外,苏州博物馆还收藏有古籍善本725种3128册,普本28501种91754册,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苏州博物馆

    二、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

    在当代建筑设计领域中,贝聿铭是世界范围内最为公众熟知的建筑大师,是跻身于世界级建筑师行列的唯一华人,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艺术家之一。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广州,祖辈是苏州望族,童年时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度过一段时光。 20世纪30年代中期,贝聿铭负笈美国学习建筑学。几十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在美国以及加拿大、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卢森堡、卡塔尔、新加坡、伊朗和中国北京、香港、台湾等地设计过许多博物馆、学院、商业中心、摩天大厦等大型公共建筑,在世界各地的建筑作品达70余项,获各类奖项50余次。1983年,贝聿铭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利茨克奖”。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和对自身的不断超越,使众多贝氏建筑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

    1999年夏天,为适应苏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广大市民休闲益智的文化需求,苏州市立项决定建造新的苏州博物馆。经过项目选址、方案设计、拆迁筹备、建筑施工、陈列布展等数个阶段,历时7年,由贝聿铭大师担纲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于2006年金秋露出了崭新的容颜。新馆承袭了历史苏州的建筑风格,演绎出“传统、多元、创新”的设计理念,与周边园林名胜珠联璧合,妙相辉映。

    新馆色调以传统的粉墙黛瓦为元素,给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内涵。在建筑构造上,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玻璃、开放式钢结构可以让室内借到大片天光。新馆园艺造景设计从古典园林的精髓中提炼而出,由池塘、假山、小桥、亭台、竹林等组成的创意山水园与传统园林有机结合,创造性地集博物馆、古建筑与园林融为一体。

    苏州博物馆新馆以意味深长的精准选址、“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思想、“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原则,成为一件传统与现代和谐圆融的“双面绣”艺术作品。它不仅是当今苏州的一个标志性公共建筑,也是中国建筑文化从传统走向未来的一座桥梁,更为苏州博物馆的传承与创新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创新理念诠释经典建筑

    贝聿铭具有统观全局的创新设计思想和对建筑所在地域文化的深刻体察。新馆设计充分考虑了苏州2500多年来形成的特有历史风貌,吸收传统民居的神韵,借鉴古典园林的风格,神似而非形似,从而使得整个建筑与古城风貌相适应,与苏州的城市肌理相融合。贝聿铭说:建筑要走新路,要有变化,否则建筑就没有发展。怎么做到既有创新又能与传统融合?那就是用现代材料达成与传统的协调,形体的整体性非常重要。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推陈出新,使人于传统中充分感受到苏州的现代,又于现代中细细品味到苏州的底蕴。

    建筑景观的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是苏州古城的一大特点,粉墙黛瓦也是极具江南建筑特色的标志性符号。新馆色调以传统的建筑元素为基点,以全新的表达方式来实践。贝聿铭认为:黑灰色花岗岩石材的运用便于养护,又与苏州的建筑风格极为和谐。因此,在高低错落的新馆建筑中,用色泽更为均匀的深灰色石材做屋面和墙体边饰,与白墙相配,清新雅洁,耐人寻味。

    “中国黑”坡顶与自然光线的导入

    在新馆建筑的构造上,玻璃、钢铁结构让现代人可以在室内借到大片天光,开放式钢结构替代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由几何形态构成的坡顶,可令人联想起苏州城内古建筑纵横交叉的斜坡屋顶,但其复杂的整体连接却更具新意。首先,屋顶之上立体几何形体的玻璃天窗设计充满了情趣与匠心。贝聿铭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中老虎天窗的做法并进行改良,天窗开在了屋顶的中间部位,这样屋顶的立体几何形天窗和其下的斜坡屋面形成一个折角,呈现出优美的三维造型效果,不仅解决了传统建筑在采光方面的实用性难题,更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建筑的屋面造型样式。其二,屋面以及其下白色墙体周边石材的运用,使建筑的整体风格达成了统一。就屋面而言,如果用传统的小青瓦,易碎易漏,需要经常维修,其坚固性、工艺性以及平整度都难以达到新馆建筑的要求。为了使材料和形式协调,贝聿铭采用深灰色花岗石取代传统的灰瓦,这种被称为“中国黑”的花岗石黑中带灰,淋了雨是黑的,太阳一照颜色变浅成深灰色。石片加工成菱形,依次平整地铺设于屋面之上,立体感很强。

    让光线来做设计

    玻璃屋顶与石屋面相互映衬,不仅在视觉造型上令人赏心悦目,而且在使用功能上也匠心独运,使得自然光线透过木贴面的金属遮光条交织成的光影,进入到博物馆的活动区域和展区。光线经过色调柔和的遮光条的调节和过滤所产生的层次变化,以及不同空间光线的明暗对比,仿佛能让周围的线条流动起来,令人入诗入画,妙不可言。大而敞亮的六角形状,或大型落地式方窗,比起苏州古典的装饰性花窗简洁许多,更有利于获得视觉感受,自然光线的完美导入克服了博物馆人工采光所带来的一系列弊端。

    贝聿铭酷爱三角型与光线,“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名言。光线与空间的结合,透过简单的几何线条来营造光影变化,使空间变化多端,让景色随脚步变化,随视角变化,随心情变化,让人在移步换景之间,借助光线的忽明忽暗,产生不同的视野与感觉。这位“光线魔术师”对形式和光线的敏感与运用,使其建筑作品自成一格,凸现审美价值。

    山水意趣

    贝聿铭设计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点是内庭院,内庭院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新馆建筑与创新园艺是互相依托的,贝聿铭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布局精巧。位于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是最让贝聿铭煞费苦心的。“譬如不用传统的太湖石,也不用我在香山用的石灰石,我希望从中国古代山水书画中寻找园林设计的灵感,并与苏州当地的能工巧匠合作,争取造出一个有新意的苏州园林”。主庭院东、南、西三面由新馆建筑相围,北面与拙政园相邻,大约占新馆面积的五分之一空间。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多条通往山水园的门径,使观众可以通过各个角度一睹现代版的江南园林水景风光。山水园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水景始于北墙西北角。北墙之下为独具创意的片石假山,贝先生一直对扬州八怪中石涛的“片石山房”情有独钟,并有意在苏州博物馆中“以壁为纸,以石为绘”,从石头着力。这种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一体。山水园的假山用片石来摆放,就是将浑厚的大石头切片,再高低错落排砌,营造出米芾水墨山水画的意境。石片假山从构图到每块石头的选择,贝聿铭都倾注了许多心血。石片颜色由深入浅,在朦胧的江南烟雨笼罩中层峦迭嶂。而在月夜中,循着花园南面一株桂树散发的芳香进入山水园,可见园中水池朗月倾泻,鱼翔浅底。在若明若暗的景观灯映照下,远山朦胧,竹林疏影横斜婆娑,水畔凉厅亭亭玉立,湖面曲桥横贯,如同一幅清寂空灵、意境迷人的立体水墨山水,静观自得个中三味。

    紫藤绵延

    通过中央大厅东侧的天窗廊道进入东部辅展区,廊道尽头设休憩茶室和紫藤园。紫藤园里西南方与东北方各种植一棵紫藤,两藤虬龙盘旋,枝蔓在空中对接,紫藤花随风摇曳。西南方的那棵紫藤树,是贝聿铭亲自在光福苗圃园里选中的,还嫁接着从文征徵明当年手植紫藤上修剪下来的枝蔓,以示延续苏州文化的血脉。贝聿铭十分得意于这一创意:“当人们坐在紫藤架下喝茶时,我们可以说‘这棵紫藤有文徵明手植紫藤的基因,你是坐在文徵明手植紫藤的子孙藤下喝茶呢!’这不又是一景了吗?”。

    松之高洁、桂之馥郁、竹之灵性、枫之艳丽

    对于庭园中的树木,贝聿铭要求姿态优美,线条柔和,因为建筑本身是刚性的,刚柔相济,才能相得益彰。除竹园之外,主花园东部种植平顶松、迎客松和杏树,为了保护自然形态,移植过程中尽量不作修剪。主花园南面的一株桂花树枝繁叶茂,根据贝聿铭的提议,桂树是最早移植进园的,他希望10月份开馆时,到场嘉宾能够闻到桂花的芳香。

    太平天国忠王府

    忠王府是太平天国时期忠王李秀成的王府,占地面积1065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7500平方米,整座建筑雄伟壮丽、曲折宏敞,是全国保存至今最完整的一组集公署、住宅、园林于一体的太平天国历史建筑群。

    忠王府原址从三国时起,一直是名人宅第。元代改建为大弘寺。明正德四年(1509年)御史王献臣弃官归隐,遂以大弘寺废基营建别墅,名为“拙政园”。此后数易园主。乾隆三年(1738年),拙政园一分为二:东归太守蒋诵先,加以重修,改名复园;西为叶士宽所有,另建书园。清咸丰十年四月(1860年6月),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率领太平军攻克苏州,建立了苏福省。八月,李秀成将原拙政园花园部分及东西部宅第等合并为“忠王府”,并按照王府的规格重新修缮。李秀成在兴建忠王府时,在大门外建有两座吹鼓亭和东西辕门,辕门之上各矗立一座角楼,府内还建有多座望楼。

    清同治二年(1863年)李鸿章率部攻陷苏州,忠王府成为李鸿章的江苏巡抚行辕,按清朝衙门的规制对忠王府大门进行改建,东西两辕门和吹鼓亭全部拆除,还将大门梁枋上灿烂夺目的彩绘涂尽,正殿次间脊桁上的二方“凤穿牡丹”得以幸存。清同治五年(1866年),巡抚衙门迁出。清同治十年(1871年),河北南皮张之万(光绪时为大学士)任江苏巡抚时,居住在东部住宅。后与右布政使恩锡以及管理苏州织造的堂德寿、粮储、道英朴三人商议倡立会馆,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正月将中部花园及东部、西部住宅改为八旗奉直会馆,所属园林恢复拙政园旧称。园西部于光绪五年(1879年)划归张履谦,另建补园。1911年辛亥革命后,八旗奉直会馆改称奉直会馆。

    忠王府旧址不仅存有浑厚朴实的龙凤纹饰窗棂和神态生动的石狮等太平天国时期珍贵遗物,还保存有太平天国400余方秀丽典雅的苏式梁枋彩绘和9幅清新隽秀的彩绘壁画,其数量之多、艺术水平之高,全国罕见。忠王府现有的彩绘与壁画可以说是在明代“苏式彩绘”工艺技术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成为清代“苏式彩绘”的代表。此外,还有明代文徵明手植紫藤等名木植物和江南最大的室内古戏台。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修葺一新的忠王府作为苏州博物馆新馆的组成部分,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宾客,成为苏州一处独特的人文景观。

    忠王府格局分为中、东、西三路。维修后东路以恢复晚清八旗奉直会馆原貌为主,利用四面厅以专题形式举办《香港张宗宪先生捐赠文物陈列》,以纪念和表彰张宗宪先生对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支持。西路则以恢复清光绪年间张履谦豪宅及补园部分建筑原貌为主,北部的小姐楼作为博物馆的藏书楼。中路展出太平天国忠王府旧址陈列,大殿恢复忠王李秀成主持军事会议的场景。

    三、苏州,一座渗透着文人气息的城市

        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自古就被文人称作人间天堂,也被马克.波罗惊叹为“东方威尼斯”。因外出学习,初次踏足这个城市。刚到达的第一感觉,现代城市的气息较少,算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二线城市,街上的人不算多,行人走路的节奏也不算快,可以看得出平时的生活节奏属于比较休闲的类型。利用会议空挡时间和会后一天的时间,在各打卡景点走走,品尝各种苏州小吃,慢慢体验这个城市的特色。

        苏州古城座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放慢脚步走在街道上,跨过一座座石桥,听着人家屋内传来的昆曲评弹,感受两千多年的古都文化,小文艺的气息油然而生。要体验苏州的“小桥、流水、人家”,可以到平江路或七里山塘。苏州城市不大,地铁均可达到各大景点,交通还是挺方便的。由于时间关系,这次就去了离酒店比较近的七里山塘。

        唐宝历二年(825年),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调任苏州刺史,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称为“山塘街”,山塘河和山塘街长约七里,叫“七里山塘”。自古山塘街有“姑苏第一名街”之称。清乾隆帝壬午年(1762年)游江南,到七里山塘曾御笔书写“山塘寻胜”;如今山塘寻胜御碑亭仍然保存完好。乾隆帝对七里山塘情有独宠,回京后在颐和园后湖仿照七里山塘的模样修建了苏州街。

        虽然往日的繁华难以复制,但经过政府的努力,总算恢复了一条小河,几座弯月般的石桥,和两岸各一片白墙灰瓦的古宅。傍晚的时候,河边的宅院都依次挂出红灯笼,红色的灯火同拱桥的身影一起映照在河水里,轻轻地荡漾着,让你不由得一声轻叹:这就是苏州。

        在苏州,必须要看一下苏州园林。其中比较有名的包括拙政园、狮子林、留园。其中拙政园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是中国四大名园之首。园内总面积约五公顷,仅相当于颐和园的五十分之一而已,却身兼着中国园林之母的名号,位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足见其园区设计的水平是有多傲娇。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在500多年历史里前后更换了三十多位园主。除了最初主持建造的主人王献臣,包括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等在内的后世园主,都曾有补建、扩建的大工程和装修、辅修的细节添加,这才积蓄了今天苏州现存最大的古典园林——拙政园的全貌。但据说居住在拙政园的官宦或者富甲,几乎无人逃过革职、罚没财产或者败落的魔咒,后世人只好总结说,是因为这样的貌美庭院只适宜远观欣赏,入住就涉嫌亵渎了,所以才有前后三十几位园主无人晚年不凄凉的结局。

        全园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以水为媒介连接成一体,又用繁茂花木做穿插设计,将各个区域隔断成完整独立的景致。最精彩是中区,所有的景观设计都环绕着既是中区主体建筑又是拙政园主体建筑的远香堂开展。兼具景观上向外延伸、向内聚拢两种功能,举手抬足都是戏,可谓是一步一景。

        走进拙政园的坊形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第一个景点,就是被两株白皮古松凌云枝干掩映着的一座三开间堂屋,这就是拙政园的“兰雪堂”。“兰雪”二字出自唐代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之句,象征着主人潇洒如春风,洁净如兰雪的高尚情操。明崇祯年间拙政园一分为二,园东部成为侍郎王心一的归田园居,兰雪堂就是园中一景。当年这里花木扶疏,楼台掩映,高朋满座,胜友如云,饮酒赋诗,流连忘返,如今尚留一树怒放的梅花,令人遥想旧时明月朗照、文人雅集的优美境地。

        进入堂中,可见正中陈设着一座大幅的漆雕屏风,南面为《拙政园全景图》,精致清丽,从图上看,拙政园东、中、西三部分以墙廊分割,园林风格同中有异,各有千秋。

        东部布局以平岗草地为主,广植花木,配以山池亭阁,空间开阔,具有松冈、山岛、竹坞、曲水之趣。中部是全园的主体和精华所在,曲折的水面,多样的亭桥廊榭,平宽间敞,古朴典雅,使园内“隐现无穷之态。招摇不尽之春。”西部的建筑相对密集,装饰华丽精美,有别于东、中部的疏朗。拙政园是私家园林,因此是宅园结合的,住宅位于园的南面,花园内则是散点布局、自由灵活、不拘一格的,着重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显示人与大自然的亲近和融合,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典范创造。

        屏风的北面为一幅翠竹图。据园主王心一《归园田居》记载,兰雪堂“东西桂树为屏,其后则有山如幅,纵横皆种梅花。梅之外有竹,竹则邻舍,旦暮梵声,时从竹中来”,环境幽僻。正反两面极具风雅的画作,不禁让人在此留步,去发现,去领略造园者赋予拙政园丰富的内涵和空灵之美。

        站在兰雪堂东北面荷花池边,望过去可以看到一座临水而建的卷棚歇山顶的建筑,这就是芙蓉榭。榭是我国古代一种很美的建筑形式,凭借周围风景临水而建,形式灵活多变。芙蓉榭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灵空架于水波上,伫立水边、秀美倩巧,是东园夏日赏荷的绝佳之处。

        “芙蓉榭”的正面面对着一池荷花(估计在夏天才能看到),背后则是一堵高墙,一边开阔、一边封闭的强烈反差,恰如其分地烘托了宁静的气氛。加拿大温哥华“逸园”中的水榭,就参照了这个设计,如果您走到芙蓉榭的门前向西面看,可以见到这个水榭进门的门框上装了一个雕花的圆光罩,透过这个圆光罩可以看到前面的小桥流水,犹如一幅镶嵌在圆形镜框里的工笔画。

        如果走过去再仔细看看,又可以发现这个水榭临水的门框上装了一个雕花的长方形落地罩,前面的河水曲折蜿蜒,两岸种植了多株木芙蓉,把人引入了一种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境界中去。这是苏州园林中一种比较常见的造景手法,叫做“框景”。园主想通过这种手法,把来宾们的视线集中到最佳角度,以达到观赏时最令人满意的效果。框景是苏州园林建筑的一大特色,在拙政园的很多建筑中都可以看到框景,框景中的景色都是设计者特意的布局,包括景中的植物、建筑都是围绕景的主题而设计,例如春景种杜鹃、夏景种竹、秋景种银杏、冬景种梅,倒影亭以对面的山亭与在湖中的倒影构成框景等,可谓别出心裁。 

        如果说在 “芙蓉榭”东面,我们领略的主要是自然秀色的朴实之美的话,那么当我们立足于西面正对水榭的曲桥上时,我们将惊叹在绿柳成行、繁花弥望中的芙蓉榭建筑本身的优雅。那种主体泰然端坐、戗角却轻盈飞翔的姿态、那种整体简朴到极致、细节却考究到极致的矛盾的统一,为拙政园写下了精彩的序言。

        走过芙蓉榭以北的一片紫薇草坪,即可见中间巍然耸立着一座重檐攒尖的八角亭,这里就是“天泉亭”了,这座天泉亭出檐高挑,飞檐高高翘起,看上去像凤凰的尾巴,既富于动感和美感,更有利于采光和通风。外部形成回廊,庄重质朴,围柱间有坐槛,四周草坪环绕,花木扶疏。

        亭子之所以取“天泉”这个名字,是因为亭内有口古井,相传为元代大弘寺遗物。大弘寺东斋为僧人馀泽所筑,斋前有井,终年不涸,水质清冽甘甜,因而被称为“天泉”。后元末寺毁,而东斋仍然留存。当初园主买下了包括大弘寺这块地建起了这座园林。因此,这口延续涓涓700多年的古井,可以说比拙政园本身的历史还要久远。

        走过天泉亭,看到位于园北墙边,外观宽敞明亮的四面厅就是秫香馆了。“秫”是指粘性的稷稻等谷物,“秫香”泛指五谷之香。此处古时墙外全是农田,丰收季节,秋风送来一阵阵谷物的清香,令人心醉。稻谷飘香,正是最富田园特征的,也最切合“归田园居”的造园主题,因此,明代园主王心一建园时,曾记:“楼可四望,每当夏秋之交,家田种秫,皆在望中”,秫香馆便由此得名。

        秫花飘香的田园之景,被很多文学作品描写过,宋代的田园诗人范成大的六十首《四时田园杂兴》诗,是田园四季歌的先声,其中有“尘居何似山居乐,秫米新来禁入城”,《红楼梦》中的稻香村更是典型的一例。而此处的秫香馆则是文学虚构与真正实景的结合,优美的意境引人入胜,给人以无限遐想。秫香馆的规模远超过一般的厅堂,尺度与周围开阔的园景极为相称。面水隔山,室内宽敞明亮,长窗裙板和夹堂板上的48幅黄杨木雕,刻工精细、层次丰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中国古代的《西厢记》等戏文故事,栩栩如生,把秫香馆装点得古朴雅致,别有情趣。

        梧竹幽居位于中部花园的最东边,同“倚虹亭”相邻。“梧竹幽居”为中部池东的主要观景点。是一座设计精巧、与众不同的方亭。它背靠长廊,面对广池,旁植梧桐、翠竹。亭的绝妙之处在于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分圈、套圈、连圈的奇特景观。四个圆洞门既通透,又雅致,形成了四幅花窗掩映、小桥流水、湖光山色、梧竹清韵的美丽框景画面,镶嵌着苏州园林一年四季的风光。南面桃红柳绿,西面嫩荷吐尖,北面梧桐秋雨,东面梅花怒放,意味隽永。

        亭内“梧竹幽居”的匾额,是文徵明的手迹。两旁悬挂清代书法家赵之谦宛转流丽的隶书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联中借入了大自然的风月山水,反映了《论语•雍也》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儒家审美心理。上联是用清风明月来描绘自然风光的无限美好,下联是用乐山乐水来揭示园林美景对陶冶情操的作用。动静对比,虚实相济,升华了亭周围的景观,透露了山水的人文内涵,简单的十四个字正好把拙政园的内敛、细致、褪尽粉饰的风骨点了出来,同时还说尽了江南吴文化的特点:水乡的亲和、小家碧玉的温柔和精致中铺张的宽容。一切都在设计中,却不落痕迹,可想而知当时的构思之周全,计算之精密,安排之合理。

        梧竹幽居亭西一池清水,池中东西两座土山小岛划分池面,分隔南北空间。 六角攒尖的待霜亭在池中东面土山上,取唐代诗人韦应物“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句意而名。苏州太湖东、西山遍植柑橘,十月霜降,柑橘始红,秋色满山,是一年中江南最好的季节。亭名“待霜”,能引起丰富的想象,亭周围遍植橘树,最适宜欣赏秋色。

        “雪香云蔚亭”是园林中部的至高点,雪香,指梅花。云蔚,指花木繁盛。亭为长方形,在池中西部土山上,外观质朴而轻快。亭旁植梅,暗香浮动,是早春赏梅佳处,是四亭中的冬亭。亭内有“雪香云蔚”及“山花野鸟之间”两块匾额,点出了周围竹丛青翠,林木葱郁,禽鸟飞鸣,溪涧盘行,颇有山林野趣的意境。亭柱上还有文徵明所书写的楹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副对联取自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的诗句,运用寂处有声、以声显静的艺术手法,表现出静态美的园林意境。

        从雪香云蔚亭向西走,即到了观赏夏景的荷风四面亭。此亭既使南北连贯,又将水域划分东西,为中部园中的交通枢纽。西接空廊柳阴路曲,可达见山楼,南与倚玉轩相连。因四周皆植荷花,故名。这是一座六角攒尖亭,单檐翘角飞举,造型轻巧。周围池岸遍植垂柳,亭内有“荷风四面”匾额。在面东柱上有楷书对联一副,内容是: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这是仿济南大明湖历下亭内刘凤诰所撰名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而作。置身其间,无风亦会清风徐来,无花也会想象到满池荷花。春柳、夏荷、秋水,冬天池中山的倒影,可谓四季有景,而景又虚实相间,点景切题,为匾对中的画龙点睛之笔。

        走过荷风四面亭向北,看到临水而建的楼阁便是见山楼。它是一座两层建筑,楼上称“见山楼”,因可遥望前面的土山,而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山楼名即取其诗句,透露出造园者洒然自适的闲逸诗意。下层则叫“藕香榭”,因榭前池中遍植荷花而得名。

        从楼的北面看,见山楼就像龙头,爬山廊就像龙身,戗角就像龙角,洞门像龙嘴,曲桥也成了龙须,云墙成了龙尾。龙的造型与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有关,据说这里当年就是忠王的办公处。楼下陈设简洁典雅,正中为大写字台、太师椅,两旁放置茶几、靠背,还犹如忠王在与部将们筹划军机大事。

        此楼三面环水,东南眺山,上层“见山楼”有蠡壳和合窗,下层“藕香榭”用落地长窗,沿水的外廊设有吴王靠。这里也是夏日赏荷的绝佳之处,小憩凭靠时,可近观游鱼,中赏荷花,远则园内景致如画一般地在眼前缓缓展开。春季满园新翠,姹紫嫣红;夏日薰风徐来,荷香阵阵;秋天池畔芦荻迎风,寒意萧瑟;冬时满屋暖阳,雪景宜人。

        香洲与“荷风四面亭”隔水相望,从小飞虹即可隔水远眺。远远看去,“香洲”像是一艘船停泊于池上,置身其中,有泛舟水面之感,可以感受到园主烟波野航、身心俱隐的精神追求。这艘石舫是由小桥、平台、亭轩、水榭、楼阁五种典型园林建筑组合而成,结构造型匠心独具:石板小桥与岸相连,犹如搭在船头的跳板;船头是伸进水面的平台,三面开敞临水,围以雅致的低栏,给人以近水楼台之感。 船身分三个部分,前舱为较高的方亭,型制高敞飘逸;中舱低矮,仿水榭,半墙上连续的窗棂质朴无华;尾舱最高,仿楼阁,上下两层可登高远眺。三部分高低错落,虚实得当,与疏朗开阔的园景相得益彰。  走进香洲,抬头可见匾额上的“香洲”两字是文徵明的手迹。取唐代徐元固“香飘杜若洲”诗意,典出《楚辞》:“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杜若是香草,这里把荷花比作香草,寄托了文人的理想与情操。古时常以香草来比喻清高之士,此处以荷花景观来喻意香草。

        在中国古典园林众多的石舫中,拙政园香洲可称得上是造型最为美观的一个。站在船头,四周开敞明亮,满园秀色,令人心爽。烈日酷暑,此地却荷风阵阵,举目清凉。

        出倚玉轩沿曲廊而行,可至廊桥小飞虹。桥栏为十字形朱红色,倒影水中宛如彩虹,微风徐来,桥影起伏,势如飞动,故名“小飞虹”。桥架碧波之上,将池水分割为二,使池显得更幽,水显得更深。这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一座廊桥。

        小飞虹南有小沧浪、志清意远、净深亭相连,构成了清凉幽静的庭院组合。现辟作“雅石斋”,集中展示中国四大名石昆石、太湖石、大理石、灵璧石等各类赏石,让游人充分领略石文化的魅力。

        这一带的水面以幽深曲折取胜。由小沧浪凭槛北望,可将香洲、倚玉轩的侧影,荷风四面亭的倒影,远至见山楼的重重景色,一齐纳入视野,是园中部南北之间层次最丰富的观景所在。

        远香堂,中花园的主体建筑。  远香堂环抱于山池之间,面阔三间,四面长窗,堂内无柱,开敞明亮,结构精巧,面水对山,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厅堂,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王献臣初建园时,此处为若墅堂,至今围廊下的青石屋基和莲花覆盆石柱础,似为明代遗物。

        来到远香堂南侧,抬头可见堂正中悬挂一块匾额,额上 “远香堂”三字,得名于宋代周敦颐《爱莲说》的“香远意清”之句,与荷同洁,寓意高远,是中国文人崇尚清雅、洁身自好、以荷写意、以荷遣兴的品行写照。“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日堂北池中荷叶田田,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园内赏荷的第一佳处。

        堂内陈设典雅精致,清式家具华丽庄重、雕刻繁复。四周装饰透明玲珑的玻璃落地长窗,规格整齐,图案精致,窗棂透空,四周景物尽收眼底,如一幅山水长卷。 在远香堂东南侧,有一口清洌的水井,水质甘甜,百年不枯,据传为明代文徵明曾题咏过的拙政园第三十一景“玉泉”。

        在远香堂环顾四周,临水碧波、山石亭榭、黄石假山,从远处的山石掩映,到近处的水波渺渺,构成一幅幅美妙的画卷。无论盛夏、严冬、雾晨、月夜,还是春晓、秋晚,远香堂都是园内欣赏一年四季美景的最佳之处,堂东有牡丹圃,堂北有荷花池,堂西有桂花林,堂南有黄石假山,一年四季景色不同,趣味各异。

        中部花园除宜赏秋景的待霜亭、宜赏冬景的雪香云蔚亭、宜赏夏景的荷风四面亭外,在池南土石山上还有观赏春日牡丹怒放的绣绮亭。这个三面敞开、一面粉墙的长方形亭造型飘逸,绣绮亭也在墙面上开设一长方形的空窗用以借景。登亭四望,园中景色烂漫如锦,既可隔水俯视池北的清丽山景,又可将枇杷园中的春红夏绿尽收眼底。绣绮亭是中部花园欣赏四季植物四亭中的春亭,山下的花坛种植着牡丹,阳春三月,牡丹怒放,玉笑珠香,娇艳欲滴,加上山上的大棵枫杨、百年圆柏等古树名木,构成了一幅沁人心脾的清雅画卷。中园配置的欣赏植物季相美的四亭,生发了“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意境,令人赏心悦目。

        松风水阁又名“听松风处”,是看松听涛之处。 这座水阁攒尖方顶,空间封闭,由廊间小门出入,其余三面采用半墙加半窗的结构。屋顶出檐特大,飞檐起翘尤高,表现出翩翩欲飞、飘逸轻灵的风采,整座建筑不是采用规整的正南正北方向,而是斜过45度角,凌空架于水上,可避阳通风,最适宜于夏天观景。亭侧植有黑松数株,有风拂过,松枝遥动,松涛作响,色声皆备,是别有风味的一处景观。

        这里借松风之声渲染园景的诗情画意,阁中有清代书法家查士标所书的“一亭秋月啸松风”行草匾额,点出了这里秋月洒满水阁,秋风吹入古松,松风呼啸,景色清幽的美妙境界。

        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作“岁寒三友”。松树经寒不凋,四季常青,古人将之喻为有高尚道德情操者。松之苍劲古拙的姿态常被画入图中,也是中国园林的主要树种之一。

        倒影楼位于拙政园西部,是一幢临池而立的两层建筑。倒影楼与隔水相望的宜两亭利用水面作为互相对景的空间。从倒影楼南眺,便可见到宜两亭掩映在一片葱翠之中,而换个角度从宜两亭北望,即可见倒影楼倒映在澄澈的池水中。两两相望,表现出苏式园林移步易景的婉约之美。不同的方位,给予人不同的美感,故取唐代高骈的诗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命名。

        楼下层为“拜文揖沈之斋”,是园主为表达对文徵明和沈周的敬仰之情而设。文徵明和沈周都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斋内两壁嵌的书条石上有文徵明、沈周的肖像,以及文徵明所撰书的《王氏拙政园记》等。中间置银杏木屏门六扇,屏门上雕刻有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无根竹图》及题词,是不可多得的珍贵佳作。

        浮翠阁在笠亭西北隔水土山上,为全园最高点。 这是一座八角双层建筑,四面开窗,可登阁眺望。所谓浮翠,是水绿、山碧、天青的意思。宋代苏轼《华阴寄子由》诗曰:“三峰已过天浮翠,四扇行看日照扉。”意思是说,乘着船过了三峰,天空显得小了,好像是浮在远处青翠的山峦上;因为船在行,所以透过船上的窗扉,边行边看着不同的窗景,不知不觉中太阳渐渐地倾斜了。这里是从山下仰望山巅楼阁时的视觉印象,突出了阁之高耸,居于树丛苍翠的小山上。浮翠阁在太平天国时期是忠王府的望楼,是哨兵站岗放哨的地方。当时有三层楼高,补园时期才改建为两层。

        走过浮翠阁向南,是两面临池、前有平台的留听阁,阁名取唐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诗意。深秋季节,雨打枯荷,可于此倚栏静听淅淅之声,这种悦耳动听的水面清音,别有一种清冷萧瑟的诗情。阁内飞罩、槅扇雕刻细致精美,是园内装修最美的建筑。飞罩是银杏木镂空透雕,饰以松、竹、梅、雀图案,构图匀称,手法精巧,寓“岁寒三友、喜上眉梢”含意。槅扇上云龙图案是太平天国忠王府时遗物,图案正面一条三爪蟠龙怒目圆瞪,栩栩如生,周围云雾缭绕,造型非常生动。留听阁南面为一临水平台,沿着溪涧可一直望到塔影亭,烟波深远,与塔影亭成为绝妙的对景,并可互见水中倒影。

        沿着小路,您可以看见在树木掩映之下,一个如同展开的折扇一样的亭子。这就是极具特色的“与谁同坐轩”。轩依水而建,巧妙地将亭子修为扇形,远观近看,即可见到屋面、轩门、窗洞、石桌、石凳及轩顶、灯罩、墙上匾额、半栏均成扇面状,故又称作“扇亭”。苏东坡有词“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故名“与谁同坐轩”。表现出园主流连山水、希求超脱的孤高气质。

        独特的结构也让这座“与谁同坐轩”有着别具风情的视角,前方隔水与别有洞天半亭彼此呼应,从轩内透扇形空窗而望,笠亭正在框中,形成一幅无心图画;自轩两侧门框内外望,一边对着卅六鸳鸯馆,另一边可见倒影楼倒映波心,置身其中,情趣万千。人在轩中,倚栏而靠,既可270度观景,又可成为画中之景。

        最有意思的,还是站在与轩隔水而设的水廊上回望,轩的扇形屋顶正好与后面小丘上的笠亭亭顶相接,巧妙地构成一把倒置的大折扇。笠亭的圆顶是柄端,亭面脊瓦为扇骨,与谁同坐轩的屋面作扇面。这种利用亭、轩的屋面构成完整折扇的布局是象形写意的空间处理手法,冲破一般的格调,别具匠心。

        拙政园西部花园的主体建筑是卅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这座馆在古建筑中是一种鸳鸯厅形式,从外面看是一座建筑,而内部则以隔扇与挂落将大厅分隔成南、北两部分,梁架一面用扁作,一面用圆作,似南北两进厅堂合并而成。南面的十八曼陀罗花馆适于在冬、春天取暖,而北面的卅六鸳鸯馆宜于夏天赏荷纳凉。

        中国古典园林是集居、

    四、从建筑风格角度说说苏州园林和故宫的美

    都属于中国传统的古典美,但是风格肯定不一样,苏州园林体现的是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让人置身其中感到自然的宁静之美,而故宫是帝王的领地,尽管中国崇尚谦卑礼仪之道,但凝结的还是帝王的大气与霸道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苏州屋顶景观设计作品欣赏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


    推荐阅读:

    苏州杭州不在一个档次(杭州和苏州哪个城市好)

    苏州绿化景观设计师(苏州绿化景观设计师招聘信息)

    苏州别墅装修装潢设计(苏州别墅装修装潢设计)_1

    圣都装饰装修公司官网(合肥圣都装饰装修公司官网)

    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发展现状(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发展现状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