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忆江南配图简笔画三年级(忆江南的配图儿童简笔画)_1

    发布时间:2023-04-25 06:24:12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1559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忆江南配图简笔画三年级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忆江南配图简笔画三年级(忆江南的配图儿童简笔画)_1

    一、四年级第一课的教案古诗词三首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古诗词教学应该提倡“三要”:诗句要反复诵读;诗意要大致了解;诗篇需熟练背诵。首先,古诗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只有出声诵读才能领略到其中的妙处。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诵读还有利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其次,要阅历肤浅的现代儿童去深刻理解古代诗人在特定情境中表达的情感志趣,实在是勉为其难,所以了解大概诗意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再次,教材中选编的古诗都是古诗中的精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经典性。不仅需要熟练背诵,而且应该在以后任何时候都能脱口而出。基于以上“三要”,在古诗教学中,我把诵读贯穿始终,并且层层推进,第一个层次要求“会读”,第二个层次要求“读懂”第三个层次要求“吟诵”。在诵读中读熟诗句,在诵读中理解诗意,在诵读中体会诗韵,在诵读中感悟诗境。

    二、教材分析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静”是全诗的血脉,“独”是全诗的诗眼。诗中写了许多鸟高高地飞走了,单独漂浮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悠闲的越飞越远。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整首诗中流露出了诗人孤寂的心声。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了。

    《望洞庭》,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诗篇。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了洞庭湖宁静的山水风貌。诗句充满了语言美和韵律美。但是对学生来说,诗中有些字词难免有些深奥,如“相和”、“白银盘”、“青螺”,对于一个阅历尚浅的小学生来讲,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诗句描写的意境、领悟诗句的语言美和韵律美,就成了教学中的难点。

    《忆江南》是古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眷恋之情。然而,江南之春,无所不在,美不胜收。“江南好”,“好”在哪儿呢?并不是“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所能概括的。词中的一个“好”字,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个“好”字,才能欣赏到真正的江南之春。

    三、学情分析

    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像画面,体会意境。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生字“亭”“庭”“螺”“谙”“潭”等五个生字。,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五、重点难点

    重点:能通过想象和朗读理解古诗大意。

    难点:感悟古诗意境和诗人的感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六、教学策略和手段

    古诗的教学最重要的是领悟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中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的学习时间,感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然后在此基础上伙伴讨论、交流,最后大家将自读自悟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古诗的意境当中,并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通过交流表现出来,同时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

    七、课前准备

    1、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古诗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李白吗?(知道)那你能给我们来介绍一下李白吗?(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音律和谐多变。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师:李白的诗我们已经学过不少了,谁来背一首?根据学生的背诵相机点拨。《望庐山瀑布》——寄情山水的诗人。《静夜思》——乡愁满怀的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重情谊、珍友谊的李白

    评析:[上课伊始,教师通过和学生聊李白,背诵李白的诗歌,让学生认识了一个丰富的,丰满的李白,同时也为学好新课打下了基础。]

    二、 会读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是古诗百花园中一朵清新、雅致的小花。谁来读一读题目?(生读)

    1、学写“亭”字

    师:这个“亭”字是我们今天要求写的字。看到过亭子吗?跟我们的这个字有没有联系呢?(生答)

    师边简笔画亭,边说“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生写)

    评析:[“亭”字是本课中唯一要求要写的字,这个字学生虽早已认识,但不一定了解该字的字理,教师采用字理识字法,既让学生牢牢地记住了该字,又让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表意作用。中高年级的语文课堂同样不能少了语文基本功训练的时间。]

    2、介绍敬亭山

    师:知道敬亭山在哪儿吗?(生答)

    师:我们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敬亭山在安徽省宣州市郊。大诗人李白一生七次到过宣州,多次登临过敬亭山。在李白之后,白居易、杜牧、苏东坡等等这些大诗人也都先后去过,并且在那里留下了大量的诗文,所以敬亭山后来被称为“江南诗山”。好,谁再来读题目?注意敬亭山前面还有“独坐”两个字。(生读)

    3、学读诗题

    师:知道题目的意思吗?这又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课件出示课文画面)这座山就是有“江南诗山”之称的敬亭山,山边的这个人肯定就是大诗人李白了。诗人如此观望着敬亭山。看着这幅画,请你再读一读课题

    (1)(生读,读得比较轻)教师可以说:“老师听出来了,你似乎已经感受到了诗歌带给你的那份静寂。”

    (2)(一生读,读得比较慢)教师可以说:“你把后面几个字拉地比较长,仿佛李白一个人在那儿已经坐了很久很久!”

    (3)齐读

    4、学读诗句

    (1)师范读古诗

    多好啊!咱们眼前似乎浮现出了一座敬亭山!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课件出示)古诗我们一定要吟诵,这不同于一般的读,先听老师吟一吟(师范读)

    (2)生读古诗

    同学们自己也轻声地吟诵两三遍,把它念到自己的心里去。(学生试读古诗)

    师:读得很流利!如果你能理解、体会诗的意境,那样你会读得更好。(再请一位学生读)

    师:静幽幽的,让这首诗听起来别有一番风味!(继续请一生读)

    师:听出来了,你已经对这首诗有了自己真实的体会。现在让我们把自己看作诗人,试着用这样的语气一起吟一吟!(师生齐读)

    评析:[刚才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读贯穿,要求学生“会读”全诗。教师范读以后,先是学生自己“轻轻地吟,要念到自己的心里,念上两三遍”;然后是指名学生诵读;最后是全班一起诵读。这一组诵读设计,时间不长,但学生连听带读有10遍之多,学生对这首古诗从陌生到熟悉,从不会读到会读,有效性应该是很高的。]

    三、 读懂

    1、这首诗一共20个字,古诗下面还有注解。借助注解,请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听听你的同桌对这首诗是怎么理解的?你说给他听,他说给你听。(生同桌交流)

    2、老师提几个问题好不好?如果都能回答出来,证明你真读懂了!第一个问题:“独坐”是什么意思?

    3、第二个问题:四句诗里面哪几个词也能看出李白他只有一个人?拿起笔,认真地一句一句地读,圈出能证明他只有一个人的词。(生边读边画)

    (1)从“众鸟高飞尽”中可以看出当时李白是一个人的。

    师: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生:很多的鸟都已经飞走了(板书:鸟飞尽)

    (2)从“孤云独去闲”这句话中看出来

    师:“孤云”是什么意思?(“一朵云”)“闲”呢?(悠闲)这句话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呢?

    生:一朵白云飘地很悠闲。

    师:在解释这句话时我们应该调换一下语序,可以说成“一朵白云很悠闲地飘去。”(板书:云去闲“)

    4、山里的鸟群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连影子都看不到了,万里碧空没有一朵云彩,那该是怎样的景象?(安静的,寂寞的)

    带着这种静寂的感觉,谁来读一读这两句?(2生读)

    师:读得很寂静,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5、第三个问题“相看”是互相看的意思,就是你看着我,我也看着你。那么李白明明只有一个人了,他和谁在看呢?

    生:李白和敬亭山互相看着

    师:我们在解释这一句的时候可以说成:“李白静静地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静静地看着李白。”“厌”我们知道是“满足”的意思,那“不厌”是什么意思呢?

    生:“不厌”是不满足。

    师:“两不厌”可以说成是“彼此总是看不够”。“相看两不厌”我们连起来可以怎么说?

    生:李白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李白,彼此总是看不够

    6、第四个问题:“看”原本是人的动作,这里诗人想象成敬亭山也在看着诗人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呢?(拟人)

    师:是啊,此时此刻的敬亭山已经不再是一座山,而变成了诗人的一位……

    生:(好朋友)板书:(以山为伴)

    师:李白在敬亭山上静静地坐着,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怎么看也看不厌,就带着这样的感觉读一读。谁来读三四句?(2生读)李白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在看着李白,人山相望,人山融合在一起。请再读!(2生读)

    四、诵读

    1、好一个“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呀,你一生游历了那么多名山大川,一座小小的敬亭山你也多次地去过,为什么现在要久久地坐着,为什么这么深情地看着敬亭山呢?

    他把敬亭山当作是自己的朋友,向他来倾诉自己心中的……

    2、说得好。你又从哪些诗句感受到了李白的孤独呢?(板书:孤独)

    生:从“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中感受到的。

    师:在李白的眼里,那只无情的鸟儿飞了,弃他而去;在李白的眼里那些高傲的白云也……(离他而去)

    师:多么孤独的李白呀!来,再读前两句。(生读)

    师:鸟儿飞了,云儿去了,只有敬亭山。老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当时的背景。《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写在公元753年,那时离李白被罢官逐出京城长安已整整10年的时间了,在10年期间,李白一直过着流离失所、颠簸不定的生活,他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于是,某一天当他独自一人登上敬亭山时,心中就涌上了无尽的孤独和寂寞。谁再来读读前两句?(生读)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该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人看着山,山看着人,人陪伴着山,山陪伴着人,“相看两不厌”——

    生:(齐)只有敬亭山。

    五、体验

    1、李白就这么久久地坐着,静静地看着,他是不是想对敬亭山说些什么呀?敬亭山呀敬亭山,你这样久久地、静静地陪伴着李白,是不是有些话想对李白说呢?拿出你的笔,把自己心中想说的写下来。

    课件出示: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对他说……

    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对他说……

    (生写感受,师巡视)

    2、李白呀李白,连鸟儿都飞走了,你怎么还不走啊?不用问,不用答,一切都在“相看——”

    师生:(齐)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敬亭山啊敬亭山,连云儿都飘走了,你怎么还在陪这李白啊?不用问,不用答,一切都在“相看——”

    六、积累

    1、《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李白他向我们委婉地道出了心中无可奈何的孤寂心声,现在我们再来补充一首,这首诗是《独坐敬亭山》的姊妹篇。这次我要求你们:我写完这首诗,你们就背下来,行不行?(师板书古诗,生背诵。)

    望木瓜山

    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

    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

    2、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呢?谁能来读一读?

    3、刚才我们学的两首诗中,我们都能够感受到李白的孤独与哀愁,同学们你想安慰他吗?你想怎么对他说?

    3、背诵《静夜思》,李白你不要孤愁,你时刻想着家乡的亲人,家乡的亲人此时也正想着你。

    ▲背诵《赠汪沦》李白,不要孤愁,因为你拥有,你不忘故人,你的好朋友汪伦同样也念叨着你呢。

    ▲背诵《望庐山瀑布》李白,不要孤愁,因为你拥有,你一生游历了名山大川,此时庐山的瀑布也正想着你呀!

    ▲李白啊,李白,你永不孤愁,因为你拥有,时隔千载的今天我们仍在传承,仍在大声诵读你那不朽的诗篇。背诵《独坐敬亭山》

    (第二课时)《望洞庭》

    (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望洞庭

    2、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有《刘宾客集》。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5、同桌互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注:介绍刘禹锡生平和洞庭湖考察学生课前搜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读诗的欲望。正所谓“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熟读古诗,人人过关,是下步教学的良好开端。)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相:相互 和:和谐 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远望 )

    重点研讨(1)作者在什么时候望洞庭?(2)刘禹锡是在哪儿望洞庭呢?(3)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

    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诗中这样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呢?(比喻)

    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

    (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注:诗中有画,读诗要想象重现诗中的画面;画中有诗,读诗要欣赏诗中精妙语言对画面的描述。如诗如画,品诗赏画,古诗词文字精简,给读者留下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填补了诗句的含蓄和跳跃,丰富了诗句的语言和画面。学生边读诗,边想象,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三、总结:

    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第三课时)《忆江南》

    一、调起来

    1、 一说到春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然后用一两个词语来描绘。

    在音乐中回味、想象春天后,交流词语: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光明媚、春花烂漫、百花盛开、百鸟争鸣、桃红柳绿、鸟语花香、春意盎然……

    春天真是太美了!此时此刻,你还想起了哪些有关春天的诗词?生吟诵春天的诗词:《咏柳》、《春夜喜雨》、《春晓》、《江南春》……

    [评析]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是语文教学艺术的一个特点。教例中,教师善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进入作者描述的意境之中,让学生回忆对春天的感受,并用词语、语句来描述,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激发了他们对春天的兴趣,调动了他们感受春天的欲望,学生的求知欲也就自然而然地调起来了。

    2、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家喻户晓的名篇《忆江南》,同时认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板书课题)通过你们的预习或搜集的资料,你对词有了哪些了解?(指名说)

    教师小结。(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关系,作者只是以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也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发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

    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这首绝唱《忆江南》。

    4、教师范读录音机播放古筝曲。

    【意图:古诗词有其背景且古诗词的文字优美,语言精练,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古诗词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优美的导言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中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

    二、沉下去

    1、 学生 自由练读、读准字音,把词句读通顺、流畅。

    2、 指名读,指正读音。

    3、 全班齐读。

    【意图:读是感悟的基础,读得流利,读得有情有趣,感悟才能深入。】

    4、指导学法。回顾 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交流: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伙伴讨论交流,借助书中的注释等方法去了解诗的意思、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学习古诗的这种方法来学习这首词,在学习和交流中去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

    5、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词意。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教师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6、分句理解诗句

    师:在刚才的学习中你领略到了什么样的意境,能描述下吗。(这首词写得是江南清晨日出时的美景。初升的太阳很红,把江南的花映衬得更红艳,红得胜过了火,而江水绿得如蓝草染过一般,我怎能不怀念江南呢?)

    师:诗人白居易一开口就用这个通俗的“好”字来赞颂江南,这个“好”让你体会到了什么,能说说你的看法吗?

    “旧曾谙”是什么意思?一个“旧曾谙”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1)我认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写得非常好。(这句用火焰与江南的红花作比较,写出了江花的红艳,用蓝草的蓝来形容江水的绿。太阳很红,原来花就是红的,在阳光的照射下,所以红花就更红了,胜过火。)

    师:江水又怎能绿如蓝啊?这个“蓝”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个“蓝”字感受到了这不是平常的绿,绿的很纯净,很美。)

    师:这“绿”在“红”的映衬下……你来说

    (由于江花是红的,太阳是红的,在红色的映衬下,江水就显得更绿了,如同蓝草染过一般。)

    师:于是就出现了─

    生:(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这是何等的一种境界啊?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生: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红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

    师:好一个红得更红,绿得更绿啊!请你读出花红胜火,水绿如蓝的美!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这两句。

    8、回归整体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9、播放《忆江南》歌曲。(学生自由发挥,尽情抒情,展示自身独特的体会,和诗的情感产生共鸣,师生沉浸在忆江南的美好境界之中。)吟读成诵。

    【意图:古诗的教学最重要的是领悟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中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的学习时间,感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然后在此基础上伙伴讨论、交流,最后大家将自读自悟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古诗的意境当中,在音乐和画面的伴随下让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并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通过交流表现出来,同时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

    三、放出去

    1、白居易一共写了三首《忆江南》,赏读其它两首。再次深刻的感受诗人对江南无限的赞叹和思念。自学、感悟、诵读。

    《忆江南》之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忆江南》之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意图:课程标准建议小学阶段学生要背会古今优秀诗文160篇,除推荐的120篇外,其余可有教师补充推荐。一节课只读一首词这是不够的,要用一篇带多篇,增加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在优美抒情的旋律中结束这节课。留下意犹未尽的诗意美!】

    九、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忆江南

    鸟飞尽 湖光秋月两相和, 江南好,

    云去闲 潭面无风镜未磨。 风景旧曾谙。

    相看两不厌, 遥望洞庭山水翠, 日出江花红胜火,

    只有敬亭山。 白银盘里一青螺。 春来江水绿如蓝。

    十、作业设计 能不忆江南?

    (一)《独坐敬亭山》作业

    1、抄写学过的古诗词一次,并默写一次。

    (二)《望洞庭》作业

    1、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2、词语积累

    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蒙蒙胧胧、宁静和谐

    3、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三)《忆江南》作业

    1、背诵《忆江南》,并能想象所描绘的景色。

    2、了解并尝试背诵白居易的另外两首《忆江南》。

    [问题研讨]

    1、 古诗词教学中,古诗的意思是否需要学生完整的背诵?

    2、 古诗教学中引领学生体会意境是否恰当?

    二、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下面是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希望能对你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和启发: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

    第一节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

    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2.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2.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旧:过去胜:超过)

    3.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比较、比喻)

    4.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

    5.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五、作业:

    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

    教后记:通过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增长学生的知识积累。

    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

    第一节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

    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2.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2.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旧:过去胜:超过)

    3.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比较、比喻)

    4.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

    5.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五、作业:

    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

    教后记:通过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增长学生的知识积累。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二)

    1.《古诗词三首》

    【设计—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理念】

    本课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多读感悟。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带领学生读背吟诵,读中想象,读中追问,读中感悟,以此来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怀。

    【教学目标】

    ⒈会认“螺、谙”等2个生字,会写“亭、庭”等5个生字。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3.理解诗意,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

    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或课件);“独坐敬亭”、“洞庭胜景”、“江南春色”等三幅写意画(或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意图】

    第一课时

    一、课件演播,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假期我们游览了不少地方吧?

    ⒈课件呈现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师问:这是哪里?你能用一些古诗句来说一说这些景象吗?(学生说《望庐山瀑布》,《绝句》等。)

    ⒉再以课件形式呈现“江南春色”“洞庭胜景”“独坐敬亭”等三幅写意画。

    师:这些地方漂亮吗?知道这是哪些地方吗?(如果不知道,教师点明这分别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

    师:现在我们就去领略这些美丽的风光吧!翻书读1课《古诗词三首》。(师板书课题“1.古诗词三首”)

    [设计—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意图]课件演播风景图画,看图说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课呈现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等写意画,可以帮助学生读诗词时有一个总体印象,为学生理解诗词起到定向发动的作用。

    二、借助注释,自读明义

    师:我们今天先学习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⒈简介作者及敬亭山。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亭,读tíng,我们学过的“停”去掉“亻”即是这个字。这个字常见于亭子的名称上,如爱晚亭、醉翁亭等。

    敬亭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

    ⒉教师范读古诗,生试读正音,再流利朗读。

    3.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

    4.交流:

    (1)学了古诗,你明白了哪些内容?

    (2)你还有哪些内容不明白?提出来讨论。

    [设计—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意图]鼓励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熟练自读,再通过注释,初步读懂诗句的意思。

    三、介绍背景,探究其义

    1.教师介绍李白作诗背景。(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2.再读古诗,自问互问。师:通过介绍,大家再读古诗,看有什么新的体会或疑问。

    3.全班再读,教师追问。

    (1)“独”坐是“谁”独坐?

    (2)读诗,仔细体会,诗人独坐敬亭山,看到些什么?诗人听到些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3)本来,还有众多鸟相伴;本来,还有一朵孤云为伍,但是现在它们都离我而去,作者想了些什么呢?这两句话与题目的哪个字呼应呢?

    (4)“相看”是相互看。明明只有诗人一个人在敬亭山,谁和他相互看呢,这里你读懂了些什么?生试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你觉得应该把哪些词语重读才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只有)

    (若学生已经问过上述某些问题,此环节的问题就可以删减。若学生未能深入,教师需要再追问)

    [设计—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意图]教师介绍诗人作诗背景,让学生能透过诗句的字里行间体会诗人内心的感情;教师“追问”的目的,既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义诗境诗情,又是检测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诵读尝试,背诵默写

    1.通过探究,我们明白了诗意诗境,你头脑中有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呢?(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景,什么样的情?)能不能试着读一读,用你的声音的快慢、轻重来塑造这些画面?

    2.试读后,用铅笔在重读的字词下划“Δ”,在长音后划“/”,再读给同桌听。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学生擦掉自己用铅笔标注的错误记号,再用钢笔把正确的重音、长音标示出来)。学生作标记后再诵读。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一、简介洞庭,引入课题

    1.齐背《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写景也写情;看《望洞庭》,又写了什么景什么情呢?揭示课题并板书《望洞庭》。

    2.介绍洞庭湖。

    [设计—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意图]由上一首古诗引入,除有复习作用外,主要体现前后两首古诗之间的联系。

    二、初读正音,多读明义

    1.学生初读古诗。“螺”,常见有田螺、海螺等;“庭”“潭”“螺”都是形声字,“庭”的中的“廴”,要注意“横折折撇”和“平捺”的笔势。

    2.再读古诗,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句。

    “和”,和谐。水天一色,和谐漂亮。

    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像“螺”的形状,因为“君山”上树木葱茏,故称“青螺”。

    3.互读古诗,相互交流。同桌互说对诗句的理解,不明白的互相问询。

    [设计—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意图]让学生充分自读,再通过注释读懂诗句,然后互相交流,初步明白诗句意思。

    三、再读古诗,启发想象,释疑解难,深化理解

    师:读古诗要会悟,而悟来源于多读多问多想象。

    1.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头脑中有哪些美丽的图画?边读古诗,边想象,再说说头脑中的画面。

    2.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分组讨论交流。

    (1)望洞庭能改为“看洞庭”吗?

    (2)“和”是和谐的意思。你头脑中,怎样的“湖光秋月”画面才“两相和”呢?

    (3)古代“镜”是由铜磨平而成的。“镜未磨”是一种什么景象?(“有微波”,湖不是绝对的平,有粼粼波纹的景象)。这与“潭面无风”有矛盾吗?

    (4)“翠”是什么颜色?山“翠”易懂,水“翠”是怎么回事呢?

    (5)“白银盘”指什么?这里的湖水“白”,与前面的水“翠”有矛盾吗?

    (6)文中几处用了比喻手法?末句改为“君山好像一青螺”似乎更清楚,这样改行吗?

    3.全班汇报交流。

    [设计—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意图]提出几个疑问,抓住几处看似矛盾的地方,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体会诗的意境。

    四、诵读古诗,画出意境

    1.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诵读古诗,想象画面,画出意境。

    各组合作画一幅简笔画,一幅图配一句诗,看哪组画得更符合诗意。

    [设计—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意图]画图是进一步体会诗意诗境的一种手段,因此画得漂不漂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体现诗意。画配诗,形式有趣,而且悄悄地实现了默写古诗的目标。

    第三课时

    一、简介词牌知识,引入本首词的学习

    师:前两首都是诗,今天要学习的一首词。“忆江南”是词牌名。什么是词牌?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师:现在我们打开书读一读这首词(板书课题“忆江南”)。

    [设计—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意图]第一、二学段涉及的古代诗文以诗为主,因此,要给学生点明“忆江南”不是诗名,而是词牌名。《忆江南》不是诗,而是词。

    二、自读正音,初知大意,反复练读,背诵古词

    1.自读正音:注意“曾”是多音字,这里读céng,是“曾经”的意思。谙,ān,熟悉。“能不忆江南”是反问句,要注意读出反问语气。

    2.反复练读,背诵古词。

    自主练读,试背古词,然后同桌互考。

    3.说说词的大意。

    [设计—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意图]白居易的词《忆江南》通俗易懂,对词句的理解并不难。这首词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历来是被人推重的千古佳句,被后人广泛传诵,因此,背诵是很重要的任务。

    三、借助前两首诗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诵读古词,探究其义

    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

    2.互相提问,释疑解困。

    3.教师提问,讨论解答。

    (1)江南好,好在哪里呢?朗读相关词句来回答。

    (2)“风景旧曾谙”,既然作者对江南再熟悉不过了,为啥只说江南的“江花”“江水”的景象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最典型景物来表现江南春色的写法。)

    (3)“红胜火”,你想到了什么?

    “绿如蓝”又写出了什么景致?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红”“绿”色彩鲜明,对比强烈,体会诗人对江南风景由衷喜爱之情。)

    (教师提疑要以学定教,如学生已经提出并解决了某些问题,这些问题就不必再提出)

    [设计—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意图]教师提问,主要是检验学生思考体会的程度,同时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四、以问引读,深化情感

    师引问:你现在知道“能不忆江南”的原因吗?

    师引:能不忆江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用词来回答)

    师引(语气变化,情感加深):能不忆江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仍用词来回答,语气要有变化。)

    师再引(语气变化,情感进一步加深):能不忆江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还用词来回答,学生情感要有进一步的变化)

    [设计—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意图]教师引读语气的一次次加强,目的是要唤起学生对“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一次比一次强烈的情感体会。

    五、综合比较(异同),总结全课

    1.师:学完了这三首古诗词,你能将三首诗词连着背一遍吗?

    2.比较异同。(老师板书)

    同:作者朝代同(都是唐朝诗人写的)

    景物地点同(都属于江南)

    诗词内容同(都写景,都是写景抒情的)

    异:体裁形式不同(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

    诗人情感不同(前一首冷调写景言意,后两首热情颂景抒情。)

    表现手法不同(第一首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第二首的比喻很巧妙,第三首对比非常强烈。)

    3.再读古诗词三首。师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综合比较异同,便于学生综合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及表现手法,可以加深对诗词的进一步理解。

    【板书设计—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古诗词三首

    同:作者朝代同

    景物地点同

    诗词内容同

    异:体裁形式不同

    诗人情感不同

    表现手法不同

    [设计—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意图]板书三首古诗词的异同,既检验了学生对三首古诗词的理解程度,又是对三首诗词内容情感以及表现手法的总结梳理,是对诗词理解的提升。

    【特别建议】

    古诗词教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不要讲得太多,甚至包办代替,不要在学生还没有理解的情况下,大量地抒发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这样做,可能填塞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我们教学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鼓励学生通过注释来理解,借助插图来理解,通过交流来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多背,熟练背诵来感悟理解。

    教师不要失去引导之责。虽然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弃引导的责任。四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有很大差异,很多小朋友认为知道了每个字或词的意思,就是懂了古诗词了。对此,我们有必要进行一定的引导。如三首古诗词教学均有“教师提问”的环节,这就是一种引导。这个“教师提问”,除了检验学生的学习程度外,主要是引向学生对古诗词有更深的理解,而不是默认学生仅仅停留在孤立字词的理解上,停留在呆板的表面意思上。

    三、小学必备古诗词70首 实验小学六年级测验卷

    1.汉乐府

    2.北朝民歌《敕勒歌》:

    3.骆宾王《咏鹅》:

    4.李峤《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7.《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0.《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1.《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2.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3.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4.《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5.《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6《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7.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8.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9.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0.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1.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2.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3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4.《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5.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36.《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7.《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8.李绅《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9.《悯农》(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0.杜牧《山行》:远山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1.《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2.《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3.李商隐《乐游原》:向晚意不适,趋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4.罗隐《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45.胡令《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钓,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6.范仲淹《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47.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8.《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9.《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50.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51.《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2.《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53.《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4.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5.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57.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选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58.《四时田园杂兴》(选二):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59.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6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1.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62.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63.叶绍《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叩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4.翁卷《乡村四月》:绿满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65.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66.王冕《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67.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8.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9.袁枚《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70.龚自《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

    四、古诗词二首"忆江南""绝句"教后记

    古诗词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这是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的理念。 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1、提供学生足够的感悟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让学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见,虽有点乱,但要珍惜这样的时刻。”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教学中改变了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交流等环节,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这样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人地感悟,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在《忆江南》的教学中,正因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组内自读自悟,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如此有滋有味。

    2、教给学生多样的感悟方法:  

    ⑴ 多层次的诵读:

    好诗不厌百回读”。朗读和背诵在古诗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古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的训练指导,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诵”之目的。  

    ⑵ 要求学生质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在古诗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运用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绝句》是唐代著名“诗圣”杜甫的一首七言诗。全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在教学时我遵循教学的整体性原则,教学层次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体会诗所表达的意境。在教学中我还注意通过引导学生抓诗中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如“黄”、“翠”、“白”、“青”等,再结合语言训练,展开画面,使学生体会到画面色彩绚丽鲜明,春天景色的明朗秀丽。在指导学生理解关键字词的教学过程中,我用简笔画出窗框让学生直观感受“含”字的意思,不仅帮助加深理解句子,而且能使学生在潜意识中领悟到景物描述的生动性,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含”字的妙用,突破了教学难点。

    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多层次的诵读挑战赛,放手让他们自由选择目标提高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也达到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学习的目的,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读出对诗的理解。但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对诗人写诗时的观察顺序(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没有来得及引导学生了解。

    今后在教学中,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有效合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关注后进生每节课学情上多下功夫。我在与学生交流时,应更多投入情感,用自己的姿体语言和生动的语言来感染学生,让师生间的交流更加自然和谐。

    以上就是关于忆江南配图简笔画三年级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忆江南图片大全(忆江南图片 绘画)_1

    忆江南诗配画图片简单(忆江南诗配画图片简单 又漂亮三年级)

    忆江南配图简笔画三年级(忆江南的配图儿童简笔画)

    浙江温州移动手机号码(浙江温州移动手机号码能在本地交话费-)

    必应国际版搜索引擎(必应国际版搜索引擎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