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出去留学还值得吗(现在出国留学值得吗)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现在出去留学还值得吗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留学、移民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花光积蓄、放弃铁饭碗!辞职去留学值得吗?
这取决于个人感受。有些人在海外留学之后,获得一份与之前工作形成巨大差距的好工作,他就会觉得自己的选择非常值得。一部分人会产生后悔的情绪,但是出国留学是自己的选择,自己更应该为个人行为买单。
一部分工作人员年纪轻轻,他们拥有着人人羡慕的铁饭碗。极短的时间内,便获得一部分的积蓄。随着工作时间越来越久,一部分拥有铁饭碗的工作者开始产生出国留学的想法。
可是,出国留学并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在此之前,相关人员必须提前办理好手续以及挑选学校。当学校正式通过留学生的申请后,该名人员才可以参加面试和笔试。前期的准备工作和复习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这使得他们不得不辞掉固定工作,还花光一部分积蓄。
情况不同,个人感受不同
在我身边,一位朋友从专科一直到达研究生,其中,他经历过专升本考试和考研考试。相比于其他同学,朋友晚工作几年,可他并没有产生后悔的情绪。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使朋友获得了超高的专业水平,并已经和专业的绘画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他依旧对未来产生信心。
其实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尤其是面对同一件事情。或许家人和朋友认为铁饭碗十分重要,毕竟他们不用担心工作内容和工资。可是一部分具有上进心的朋友劝诫对方出国留学,正是因为他们身边的朋友综合对比铁饭碗和出国留学。
总的来说,莫要让他人的意见影响自己的选择。他人并不能够和我们产生感同身受的想法,生活经历不同,个人感受不同。不存在值与不值,只存在你内心的感受。
二、目前情况下适合出国读书吗?
过去5年,海归人数步步增高,大批留学生涌入职场,去年回国的人数更是多达80万人。当留学生人数变多,海外学历的含金量开始逐步下降,薪资也不再像以往一般诱人,甚有企业如今更青睐国内高校毕业生的传闻,再加上国内教育改革和疫情的影响,人们不禁开始算起计算起留学的回报率。
今年开学季,读了许久网课的留学生终于可以迈出国门,到校园里上课,与Zoom了许久的教授和同学见面。然而谁知,返校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被通知能够出国,只是跋山涉水的第一步,前路还有N多个「闯关」在等着他们。
从申请学签无理由被拒、黑心机构压着学签不放,到买下天价机票,却在美国机场被关小黑屋询问,最严重被遣返回国,这几周我们看到了太多令人心痛的事件发生。
当忐忑的一颗心终于落地校内,孩子们可以松口气专注学习时,又猛然意识到,由于疫情的管制,毕业前的每个假期,可能都不能回国与家人团聚。
每个家有留学生的父母,心里都很难淡定,近期接二连三发生的留学生被袭击、抢劫案件,更是火上浇油,
留学这条路,越来越难走。
疫情暴风席卷后,生活被颠覆、行业遭洗牌,暴雨过后留下的是一地残骸,和人间清醒。
留学也不意外,不仅学生被折腾的很疲惫,从各种数据来看,留学的「黄金期」也正在呈现下滑趋势,所谓的「留学溢价」,空间也所剩无几。
近两年大家讨论最多的问题,恐怕就是:留学,还应该去吗?
01.
留学生已不再是香饽饽?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大街上随便抓一群人,里面就一定有留学生。
留学生越来越多这件事的确属实。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家庭更加宽裕,自1978年我国拥有第一批留学生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国求学。
据教育部最新的信息显示,至今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已经多达656.06万人,而其中将近40%的留学生群体,都是近5年才出国。
来源:启德教育
如今,留学显然已经不是小部分人的特权,而是更大众化的选择。
然而,伴随出国人数的增加,归国人数也在增长。
2019年,留学生回国人数就已经突破了58.03万人,比18年增加了11.73%,是过去十年中增速最猛的一次。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在1978年以来的所有留学生群体中,完成学业后回国的人群高达86.28%,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在毕业后都选择了回国。
教育部最新数据
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留学生回国求职的趋势更加强劲,回流人群骤增到了80万,金融、IT、互联网、咨询等热门行业成为大众首选。
来源:UniCareer
也就是说,这些家人费尽心思、斥巨资送出国的孩子,并未在国外扎根,而是转身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的落脚点。
然而,现实却是,比起几年前炙手可热的海外学历,如今的海归,已不再是企业哄抢的人群。留学生对薪资的期待和国内目前的就业情况,逐渐出现了偏差。
在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从期望来看,海归群体对自己的薪资期望往往高于其他求职者,但从现实到手的钞票来看,有大于一半的海归对自己的薪资不太满意。
随着留学人口的增加,相应的红利越来越少,留学,也开始「内卷」:
名校录取要求花里胡哨,
标化成绩分数年年升高,
如果孩子在读国际学校,
成绩活动竞赛一个不少。
毕竟物以稀为贵,如果孩子出国不能上个排名「拿得出手」的大学,回国后还会被HR误以为是野鸡大学,这当中的痛,只有娃自己知道。
如今,带着“学习不好,让孩子出国留学镀金回来好找工作”的想法,已经不适用。
很多家长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在疫情的催化下,有不少家庭选择了取消或者推迟留学计划。
出国留学,归国就业,两头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似乎也不一定非要出国,如果能够上个985、211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其实,被吹上风口的留学,早就应该开始降温了。
02.
理性看待留学,不神化、不污化
从国际视野切入,经济高速增长、全球开放化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
著名经济学家,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的何帆教授,曾就疫情下的留学给予了他的观察。
在他看来,全球化并非一定是越来越开放,而是开放到一定程度,就会收缩;收缩到一定程度,又会开放。
在疫情的笼罩中,各国一度疯狂收缩,随着疫苗的普及和人为的控制,才开始慢慢摸索和讨论开放的可能性。
但这对留学的改变是巨大的。何帆认为,留学是扩展世界观的必须,但溢价已经基本没有了。
何帆
拿2019年70万出国留学人群为例,在这当中,有多少人是去了货真价实的全球TOP100大学,学习先进技术、拓展人生视野,又有多少是高考根本不过关,家里砸钱送出国镀金,在国外过着纸迷金醉的「留学生」生活?
而且,留学生这个身份到底是负债还是财富,还真不好说。
如果单纯计算投资回报率ROI,排名不错的美国公立大学,学费已经涨到3-4万美金,而私立大学价格则高达6-7万美金左右,也就是说,不算生活费,4年80-200万RMB的学费就扔出去了,加上住宿吃穿交通费,最少也100万打底,高则不上限。
而回国就业,应届毕业生起薪不过万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即便是银行、广告、快消等不错的行业,一线城市应届毕业生起薪也就6-8千,竞争还特别激烈,这是笔者惨痛的亲身经历。
照这么算,比起「高薪聘请海归」的时代,留学生的一纸毕业证已然贬值,部分人会觉得,既然都回不了本,还去留学干啥?
有的人想法再夸张一点,说留学就是存点钱,给学习不好的孩子准备的一条退路。
然而,这两种说法都还是太片面了。关于留学生毕业后5-10年是否能“回本”,很大程度取决于毕业后就职什么类型的工作。如果入职财大气粗的大厂,薪水肯定是蹭蹭涨,如果娃争气做得好,想要收回留学成本并不是大问题。
再看就业市场本身对人才的偏好,也可以发现,国内很多头部企业仍然在向留学生示好:
华为
腾讯
人民日报都公开欢迎留学生加入:
作为有着多年生活经验的家长,我们都知道,学历只是敲门砖。
端着牛津本、硕、博连读的一厚摞学历证书去招聘单位,增加的只是对方看到你的几率,至于你究竟能不能得到那个工作,被对方“看上”,本质上靠的还是你的工作能力。
学习能力不等于工作能力,工作能力包括学习能力,这是我们许多人需要想清楚的问题。留学带来的价值到底有多少,只有自己知道。
出国读书,只是教育道路上的一种选择而已。就像中学阶段可以选择公立、私立,或者国际学校一样,大学可以选择在国内读,也可以出国读。
所以,我们不必神话留学,觉得出国了就高人一等,也不必贬低留学,觉得所有留学生都是不学无术的二代。
远渡重洋能够带回来先进技术,本地发展也能精忠报国——全看你怎么选。
03.
学,留还是不留?
说清楚了留学的花费(投入),也说了留学生在就业市场的待遇(回报),如果你精于计算,那么从这里你已经可以得出是否要送娃留学的结论了。
但是,正如我们说的,留学可不是买基金,看涨就买,看跌就抛。
留学不留学,关键看你留学的目的是什么。
首先,如果你要问任何一个留学生,出国带给他们最大的收获,一定是国际化的视野和多元文化带来的碰撞与成长。
拥有了外国的独自生活经历,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能够自信地与当地人交流。很多事情和地方,百闻不如一见,不亲自到实地走一遭,永远都无法理解。
反之,如果送孩子留学的目的是「赚大钱」,可能需要再斟酌一下。
拿当下最火的编程、人工智能、通讯行业为例,头部的竞争是十分残酷和激烈的,有差不多技能的毕业生都在为一个职位而「内卷」。而那些发展不这么快的行业,薪水往往并不能达到大部分留学生的预期,毕竟前期投入太多了。
能否接受孩子成年后没有原地起飞,成为CEO,走上「人生巅峰」,本来就是每个父母都需要思考的事情。
何况再加上留学的一系列投入,一定会让原本就不能接受「孩子成为普通人」的你更难受,这种焦虑也会传染给孩子,让他难受。
而如果你决定让娃留学,那么,我能给到的建议是,去娃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学校就可以了,不用非执着于爬藤,或者超出自身水平排名的大学。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研究成果相信大家都看到了:在孩子成绩水平线上的大学,去排名高一点的还是低一点的没有所谓,在未来的收入上没有太多的差别。
而且,与其非要进入水平与自己不匹配的大学,在牛校垫底,还不如当一个在普通学校里拔尖的孩子。
畅销书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就曾在谷歌时代精神(Google Zeitgeist)的论坛上公布过两组数据:
一组,是哈佛大学和普通学校,攻读数学、科学学位学生的毕业率对比;
另一组,是不同层次学校毕业生的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按常理来说,我们肯定会认为哈佛的毕业率和论文发表情况要高于普通学校,毕竟全校都是学霸。然而,最终结果却显示:在哈佛垫底的学生,没有普通学校的尖子生毕业率、论文发表数高。
即便你在一个层次很高的平台,但如果这个环境并不属于你,或者你是同龄人里偏下的存在,那还不如去一个自己能够发光的地方,
这说明了什么?择校最终还是得挑合适的。
说实话,很多人看留学分析类文章,都会有“看了个寂寞”的感觉。
收集了各种数据、翻阅了很多专家的分析,诺奖得主的案例都看了,你还是没有说清楚,我到底应该如何做决策呀?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的人的情况,各不相同,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但如果硬要说一些决定性的总结,还是要搞清楚留学的目的。
如果家里并不富裕,出国的要求是镀金、回本、赚钱,那么就要做好前期准备,确认娃的能力、学校、专业未来能够走上金字塔尖。否则,没有必要花一堆钱去一个普通大学的普通专业,回国做一个普通白领,不值当。
如果留学不为金钱利益,家里能够相对轻松的负担费用,送孩子出国希望他能体验更多面的人生、认识世界的不同面貌,未来的事情,交给娃自己做决定,那么,留学去吧。
疫情终会过去,时间不会停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坚定自己的道路,并认真地走下去。
三、对于个人来说,出国留学是否有价值?
其实选择去日本留学的同学中几乎有70%-80%都是来自于工薪家庭,就像我们办理的今年10月份刚入学千叶大学的一位同学,国内出身校是原三本,父母都是普通上班族,起初根本没想过出国觉得是不可能的事情,父母也认为是异想天开。但在一次偶然试听了几节日语培训课后慢慢了解到日本留学其实也没有想象的困难,可能过程会比较艰辛,但并不是说不可能达到的地步,加上自己本身也是个不安于现状的人,对当年高考发挥失常一直很遗憾,所以毅然决定去日本读研。他的父母也是在他的劝说之下了解出国的各个方面,然后选择了全力支持他。
似乎对于你的问题有点跑题了哈...我想说的是,人生中的重大选择真的不多,你现在大三了,相信身边的同学们也都在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要么直接就业,要么国内考研,要么出国读书。虽然也不排除有些在国内工作了一两年觉得不如意再转道出去读书的特例。但是按照普遍情况来看,读书还是存在着一定的时效性,也就是需要在特定的某个年龄段去完成,错过了这个阶段再想回头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或有很多特定因素的干扰(尤其是女孩子~)
你问的出国留学是否有价值?这个问题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因为留学对每个人来讲都有各自不同的意义,比如有的就是为了进名校、有的就是为了能提升学历、有的就是因为喜欢日本想将来毕业后留在日本就职等等。
不管怎么说,书是你将来要去读的,我觉得你可以先自问一下,想要出国留学的目的是什么?毫无目的的留学确实不值得推荐,纯属浪费家里的金钱。或者更深入一点:自己将来想过怎样的生活?想结交到怎样的朋友?想生活在怎样的圈子?然后为了达到自己的理想生活,通过留学这个途径,我要为之付出百分之一百二的努力,这才是一个正确的思路。因为只有自身实力足够强大了,才能把你的留学价值体现出来,不论是人生的阅历历练所积累的知识,这些与你合二为一的财富才能在日后的时间里用经济的方式进行转换。就像我们常常羡慕在世界500强工作或年薪过百万的职场大咖,他们的优秀并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通过一点点的努力,朝着自己明确的目标奋斗得来的。
至于你提到的教育学、社会学、传媒学是否有好的就业和发展,套句老话:行行出状元!放在当今社会依旧奏效。还是得看你对哪个学科更感兴趣,以及这几个研究方向结合于你目前自身的情况,能够申请到什么样等级的学校,不管怎么说越好的学校教育资历才越强,我觉得这个是你需要好好考量搞清楚的。
可能稍微有些_嗦哈,不过句句都是肺腑之言,希望能给你点启发,尽快明确自己的内心选择。毕竟现在已经大三了,对于研究生的申请现阶段已经是处于陆续获得教授内诺的时间节点,一旦确定要去留学的话还是建议尽早开始相关准备才好。http://mepzx.com/zd/lx
四、2022年如果还要去英国留学安全吗?那么还建议去英国留学吗?
2022年去英国留学安全吗? 确保学生安全仍然是英国大学的首要任务,同时继续提供英国闻名的世界级教学。
英国大学已经实施了许多国际学生可以使用的 Covid 19 支持服务,例如机场接机、自我隔离期支持和食品包。 大学已制定计划,通过替代方式支持教育交付,以在情况允许时减少身体接触点。 在学生需要自我隔离或本地封锁的情况下,我们制定了相应的程序来支持学生。
大学正在努力为学生安排安全社交和保持活跃的机会。 英国的大学准备按照政府的指导和安全标准提供教育,确保校园和住宿设施中的所有法规和协议都到位,以保护学生免受新冠病毒感染。 英国机构希望学生在抵达英国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在大流行期间,大学还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支持,许多大学采取措施支持学生保持活跃。 每所英国大学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为国际学生的每一步提供支持。
作为学生签证申请的一部分,国际学生还可以使用英国的国民健康服务 (NHS),通过该服务,他们可以获得免费的必要或紧急治疗。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在不知道大流行何时结束的情况下暂停教育和职业是不可取的。 世界各地的学生都在拥抱新常态并继续前进以确保他们的未来,而英国的高等教育可以帮助实现这一目标
虽然没有人可以预测未来,但疫苗接种计划希望在 2021 年秋季之前为大多数人接种疫苗。我们仍然预计冬季和 2022 年可能会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但不会像目前的那么严厉。
那么2022年还建议去英国留学吗?
未知的是我们不知道疫苗的接受程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不想接种疫苗,要么是因为反疫苗阴谋论,要么是其他个人原因)。 我们也不知道该病毒将如何变异,以及是否会有一种对当前所有疫苗都免疫的毒株。 如果是这样,我们不会回到原点,但这肯定是一个挫折。
因此,对于 2022 年在这里学习是否安全,没有人有一个明确的答案。除了病毒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原因可能导致它不安全。 我们能给你的只是直觉。 我的预感是它会相对安全,尤其是对于秋季入学的学生来说。
以上就是关于现在出去留学还值得吗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