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博士申请(罗马尼亚研究生)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罗马尼亚博士申请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留学、移民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有谁能告诉我有关英语教育研究类的书籍或杂志或文章。
丁雪英 (1941.12-),女,汉族,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教授。1960年至1965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5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1965年赴法国格雷诺布尔大学进 修一年;1984年赴法国巴黎二大新闻学院进修;1991年赴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进修。1998年赴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尔大学讲学。目前担任法语系四年级和研究生课程。曾参加全国法语专业高年级教学大纲的制定工作。主要研究法国与法语国家、地区国情;法国传播学,法国文学。主要译著有:《悲惨世界》(简写本)、《当代新闻学》(合译)、《万有百科的翻译》《人生拼图版》(合译)。在瑞士以及加拿大、法国的《Année Internationale Francophone》年刊等报刊、杂志发表数篇文章。2001年5月赴巴黎参加国际研讨会并宣讲论文。参加了《法汉大词典》及《现代法语疑难词典》的编写工作。��
马大品 (1941-),男,汉族,河南柘城人,中共党员,教授。专长中国古典诗歌研究。1965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同年进入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至今,1998年聘为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佛道诗歌总汇》(主编)、《中国历代爱情诗三百首》、《历代赠别诗选》、《中国诗歌大词典》(副主编)、《留学生多功能辞典》(副主编),并参与编写《古代神话故事》、《华夏文化辞典》、《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等。��
尹城 (1944.12-),男,汉族,天津人,教授。1980年9月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系研究生班,以现代俄语为研究方向,1993年9月被授予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曾经担任俄语专业本科生高年级实践课、硕士生翻译理论与实践、对比语言学理论等多种课程教学工作。曾任系副主任、高年级教研室主任以及硕士、博士研究生教研室主任。曾在莫斯科大学、莫斯科普希金俄语学院进修,在波兰华沙大学东方学院汉学系任教。现任《俄语学习》杂志主编。研究方向为现代俄语语言理论、翻译理论与实践、对比语言学、汉俄语言与文化比较。代表性著作有《俄语完成体及其汉语对等值》、《类型语言学的形成与发展》、《俄译汉中对偶体的处理》、《论对比语言学》、《语际干扰与外语教学》。代表性译著有《实用汉语课本》(俄文版)、《现代汉语课本》(俄文版)、《外国人学中国话》(俄文版)、《电话里的罗曼史》(中篇小说)、《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中篇小说)。
��
王立礼 (1941-),女,汉族,河北易县人,中共党员,教授。1959年至1964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后留校工作,担任本科的听说读写译各种类型课程。1983年至1985年作为富布赖特访问学者在美国斯密斯学院和弗吉尼亚大学进修美国文学;1991年在史坦福大学研究美国华裔文学;1993年至1994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妇女文学和华裔文学。代表性著作有《高级英语》(合编)、《英语视听说教程》(合编);译著为《纯真的年代》(合译)。参与编写:《美国文学名著精选》、《欧洲文化入门》、、《外国文学(欧洲部分)》、《外国艺术形象词典》等。��
王克非 (1954.10-),男,汉族,北京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76年至1986年在湖南省地质研究所工作,期间参加湖南省首届高教自考英语考试,获优秀毕业生奖,评为湖南省青年自学模范。1986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师从许国璋教授,1989年获硕士学位;后留校工作兼在职博士生,1993年获博士学位;1994年任副教授,1997年晋升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和翻译研究,著作有《中日近代对西方政治哲学思想的摄取》、《翻译文化史论》等,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约50篇,译文译著约30种,编著9种,其中《中国翻译研究专号》(英、法文)(两主编之一)在加拿大出版,论文为国际权威检索SCI收录。近年开设"翻译理论"、"翻译与文化"、"英汉比较与翻译"等硕士生课程。主持和参加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教委科研项目,1998年获日本文部省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国际招标研究项目。自1990年起任《外语教学与研究》副主编、1999年任主编(之一),自1994年《外语与翻译》创刊起兼任该刊高级编审。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所副所长、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重大项目负责人)、北外国家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和语言学博士点的翻译与英汉对比研究方向负责人;另有多种学术兼职。于1999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王炳钧 (1955.2-),男,汉族,山西太原人,中共党员,教授。主要从事德国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任《德语学习》杂志主编。主要著作:《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945年以来在德国的接受史》、《文学与认识--德语文学教程》;数十篇文学评论论文以及《经验与贫困(本雅明美学文集)》等著作。于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王福祥 (1934-),男,汉族,山东寿光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50年就读于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俄文专业,毕业后留校工作。1955年考取研究生赴苏联莫斯科大学语文系学习,1959年毕业获语文学副博士学位。1960年起执教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曾任俄语系教研室主任。1969年10月至1978年8月在北京军区52817部队任副参谋长、参谋二部科长等职。1978年9月回北京外国语学院工作,1979年后任副教授、教授,1982年至1997年先后任副院长、院长、校长(兼党委副书记)。现任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评审委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博士后管理专家组成员、国家教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俄语教学》杂志主编、北京语言学会副会长、国际俄罗斯语言文学教师协会主席团成员。主要科研成果:专著《俄语话语结构分析》、《俄语实际切分句法》、《主从复合句分类原则》(用俄文撰写)、《现代俄语句法》、《话语语言学》(用俄文撰写)、《汉语话语语言初探》、《话语语言学概论》、《日本汉诗撷英》、《日本汉诗与中国历史人物典故》、《俄罗斯诗歌撷英》;编著《俄语句法论文集》、《话语语言学论文集》、《对比语言学论文集》、《日本文章学论文集》、《文化与语言论文集》、《中国语言现状与展望》;论文《中国的俄语学》、《话语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论并列并系与并列结构》、《论复杂句法整体》、《论现代俄语中的分解结构》、《论重复关系与重复结构》(均用俄文撰写)等。1984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1987年获国际俄罗斯语言文学教师协会颁发的"普希金奖章",1990年获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中心颁发的名人荣誉证书并被录入《澳洲及远东名人录》,1994年获泰国清迈皇家师范学院颁发的教育工作者荣誉证书,1995年获美国传记研究所授予的名人荣誉证书。于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邓淑碧 (1943.5-),女,汉族,重庆人,中共党员,教授。1965年4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柬埔寨语专业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任亚非语系副主任。1976年1月至7月,担任中国赴柬疟疾防治考察组翻译。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先后为柬方来华人员担任培训翻译,涉及火炸药专业、摄影洗印专业、医学化验专业及坦克驾驶等。1988年12月,被聘为柬埔寨语专业副教授,1994年11月至1995年11月公派赴泰国教汉语,1996年至1999年为北京大学东南亚文化专业的研究生开设柬埔寨历史与现状、中柬友好关系史、柬埔寨文化等讲座。1999年9月被聘为柬埔寨语专业教授。编著有大学教材《柬埔寨语》第三册,《柬埔寨语语法》(合编)。80年代至今,在全国性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及译著10余篇,担任10多部大中型辞书、专著中有关柬埔寨部分的编撰工作。��
冯志臣 (1937.5-),男,汉族,吉林敦化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至1961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罗马尼亚语专业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61年至1965年在布加勒斯特大学语文系读研究生,获博士学位。1965年回国后,在罗语教研室任教至今。主讲罗语本科各年级实践课、罗马尼亚史地、文学、政论、外刊、翻译等课程。为硕士研究生开设现代罗语通论、罗文学研究等。为博士研究生开设现代罗语理论研究、20世纪罗马尼亚文学、比较文学专题研究。曾任罗语教研室主任、《东欧》杂志主编、东欧语系系主任等职。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汉罗词典》(主编)、《罗汉词典》(主编)、《雅西大学》、《东欧戏剧史》(合著)、《东欧当代文学史》(合著)、《罗马尼亚文学》等。译著有《考什布克诗选》、《呓语》(合译)、《公正舆论》、《罗马尼亚戏剧选》(合译)、《权利与真理》、《卡拉迦列讽刺文集》(合译)、《吉德里兄弟》(合译)、《萨多维亚努短篇小说选》(合译)等。曾参加《外国文学家大词典》、《外国名作家大词典》等多种辞书的撰写工作。发表文学研究论文10余篇。2000年获罗马尼亚颁发的"埃米内斯库诞辰150周年"荣誉证书。获学校基础阶段外语教学陈梅洁奖。于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
史希同 (1940.7-),男,汉族,北京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59年考入外交学院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专业,1962年转入北京外国语学院亚非语系,继续学习阿拉伯语专业,1964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1997年评为教授,1997年任博士生导师。自1964年起,长期担任基础阶段精读课教学,也教过语法课、泛读课和口语课。自1977年起先后为高年级学生开设精读、阿拉伯历史、口译、笔译、翻译理论与实践、阿拉伯文化及中阿文化交流等课程。自1982年起为研究生开设阿拉伯历史课和阿拉伯文化课。自1998年起开始带博士生。现任系研究生教研室主任。主要科研成果有《传承与交融:阿拉伯文化》(合著),该书1995年荣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994年台湾淑馨出版社出版了繁体字版。译著有《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第二册、第三册(合译)、第五册。主持编写《高等学校阿拉伯语专业基础阶段阿拉伯语教学大纲》,参与编写《阿拉伯语基础口语》、《阿拉伯语速成》(1-2册)(合著)、《阿拉伯语》第一册(语音部分)、《阿拉伯语速成》录像90小时(主讲)、《阿拉伯语速成》录音8盘(主录)、《阿拉伯语语音》4盘(主录)、《阿拉伯语》第一册录音5盘(主录)、《基础阿拉伯语》第一册录音6盘(主录)。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外国大事典》、《外国历史名人传》撰写词条约3.5万字。发表《浅谈阿拉伯语及其语音教学》、《文化与现代化》论文等6篇。于1999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史铁强 (1954-),汉族,辽宁沈阳人,中共党员,教授。1977年考入辽宁师范学院外语系学习俄语,1982年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同时考入四川外语学院俄语系攻读硕士学位,1985年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同年分配到中国人民警官大学俄语教研室任教。1987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攻读博士学位,1990年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期间先后讲授过俄语本科高、低年级的实践课、口译课、笔译课、听说课、阅读课、经贸课,以及研究生的修辞学等多门课程。1992年被评为副教授,1993年开始指导硕士研究生。1997年被评为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俄语修辞学、话语语言学、对比语言学。1995年起担任俄语学院副院长至今。此外兼任教育部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秘书、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等职。主要科研成果国内发表文章有《漫谈俄语文学作品中的双关语》;《略谈俄语熟语的修辞性活用》;《超句统一体及其在教学中的地位》等10多篇;国外发表的文章有:《罗佐夫戏剧中的滑稽言语手段》;《俄语小品文中的喜剧手段》等6篇;著作及辞书有《经贸俄语(合著,为第一作者)等。��
白春仁 (1935.12-),男,汉族,哈尔滨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54年夏于哈尔滨外国语学院毕业后,从事俄语翻译工作两年。1956年至1961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攻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8年至1993年任俄语系主任。1990年起任博士生导师。1992年至1997年任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俄语组组长。现兼任中俄友好协会理事、中外文论研究会理事。多年从事俄语修辞学、文学修辞学、诗学、汉俄语文比较、翻译等学科的研究与教学,兼作文学研究与文学翻译。用俄语著有《文学修辞概论》、《俄苏作家风格分析》。出版中文专著有《文学修辞学》、《俄语语体研究》(合著)。于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刘永信 (1939.8-),男,汉族,江西广丰人,中共党员,教授。1960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后转西语系学习西班牙语语言文学,1965年2月提前毕业,留校任教至今。1979年至1981在西班牙马德里大学进修,1988年至1989年和1994年至1995年两度在马德里自治大学任教,担任汉语和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先后为西班牙语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开设精读、泛读、西班牙文学导论、二十世纪西班牙文学等课程。研究方向为西班牙文学。发表论文《西班牙社会小说评价》、《孔子的哲学原理》、《西班牙语综合教学法》(第一作者)等6篇,教材《西班牙文学选集》(第一编者),译著《红豆》等3篇(汉译西)。曾担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现任系党总支书记、校党委会委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西语葡语教学研究会会长。1996年获学校基础阶段外语教学陈梅洁奖。��
刘家海 (1942.8-)男,汉族,上海人,中共党员,教授。1960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西班牙语语言文学专业,1965年2月提前毕业留校任教至今。1982年至1984年在墨西哥学院和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进修,1991年至1992和1997年至1998两度在马德里自治大学任教,担任汉语和中国文化课的教学。先后为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开设精读、泛读、西语国家报刊导读、对象国研究等课程。研究方向为对象国研究。曾担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等职。主要译著有《小癞子》、《大森林的故事》等中译西小说3篇、西译中小说6篇。1997年获学校基础阶段外语教学陈梅洁奖。��
刘润清 (1939.10-),男,汉族,河北武强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习,1965年留校任教。1978年入本校英语系研究生班学习,1980年获硕士学位。1984年至1986年在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学习,获副博士学位。一直在本校英语系任教,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开设英语实践课、语言学导论、理论语言学、语言学流派、语用学、文体学、语言测试、科研方法等课程。1992年调到外国语言研究所工作,任副所长,1994年后任所长,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副主编、校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秘书长、全国自学考试英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专著有《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西方语言学流派》、《论大学英语教学》、《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等。主要论文有《我国语言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1世纪的英语教学》、《外语教学研究的趋势》等。主持过的重大科研项目有全国外语教育抽样调查、中国英语本科学生素质调查、全国英语职称等级考试大纲的制定、同等学历者申请硕士学位英语统一考试大纲的制定。从2000年3 月起,兼任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于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吉庆莲 (1941.9-),女,汉族,上海人,教授。1959年9月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学习,1964年7月毕业并留校任教至今。1985年至1986年、1990年至1991年间,分别在突尼斯大学文学院和巴黎第八大学进修法国二十世纪文学和法语语言学。1981年至1983年在中国派往贝宁医疗队任翻译,1999年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过笔译工作。主要译作有法国当代作家勒克来兹奥的《人间仙山》;法国作家乔治·桑的《贺拉斯》、《莱昂纳·莱昂尼》、《莱丽亚》;法国作家左拉的《肉体的恶魔》;意大利作家布扎蒂的《海怪K》。发表的文章有《从新小说到新寓言--50年代以来法国小说的演变》、《法国当代女性小说扫描》、《法国为何兴起自传体小说热》、《莱丽亚和乔治·桑》、《肉体恶魔序言》、《走红法国文坛的端木松》等6篇。曾参与《法语缩略语字典》,《法语新词新意辞典》,《大法汉辞典》的编写工作。��
孙成敖 (1943-),男,汉族,北京人,中共党员,研究员。1966年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在西语系教授过精读、语法、翻译等课程。1982年赴巴西坎皮纳斯大学进修葡萄牙语及巴西文学。1984年由西语系调入外国文学研究所。1987年至1992年在中国驻葡萄牙大使馆文化处任二等秘书、一等秘书。1993年至1995年应聘在澳门大学教授葡译中翻译课程。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文学研究会理事。参加过《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20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等编写工作,是《拉丁美洲文学史》的作者之一,著有《巴西文学》一书。主要译著有《加布里埃拉》、《葡萄牙当代短篇小说选》、《我是写人民的小说家》、《金卡斯·博尔巴》等10余部。��
孙桂荣 (1941.5-),女,汉族,河北人,教授。1960年至1965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5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目前担任法语系本科三年级的法国文学史课和研究生二年级的法国二十世纪文学课,并不定期参加为全校研究生开设的世界文学讲座课,承担法国文学部分。1985年至1988年在加拿大拉瓦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译作有《良知》、《水晶瓶塞》等5部法国二十世纪小说家的作品、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米歇尔·维诺克的《知识分子的世纪》;加拿大著名女作家安娜·埃贝尔获法国费米纳文学奖的作品《狂鸥》,和小说《卡穆拉斯卡》,共400多万字。为迎接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1994年主编了加拿大女作家文集《房中鸟》,并翻译了其中多部作品。1993年参加为台湾锦绣出版社的法国拉胡斯文化百科全书《万有百科》的翻译工作,担任其中第十章《作品与杰作》和第十一章《发现与发明》的翻译,共80余万字;1998年为陕西人民出版社翻译出版了文学名著《基督山伯爵》,著作《魁北克文学史》,即将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庄绎传 (1933.7-),男,汉族,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教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54年本科毕业,1957年研究生毕业)。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文学艺术翻译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编委。长期从事翻译实践和教学工作,曾参加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著作英译本的翻译和修订工作以及国内重要文件的英译工作,并在国内外参加联合国文件的汉译及审定工作。曾在英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地工作或从事学术研究。著有《汉英翻译五百例》、《英汉翻译教程》、节译After Babel(《通天塔--文学翻译理论研究》),合译The Woman in White(《白衣女人》), East Lynne(《东林怨》),Gone with the Wind(《飘》)。汉译David Copperfield(《大卫·科波菲尔》)。于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二、聂子佩博士毕业了没?
聂子佩博士还没有毕业。
2020年7月2日,聂子佩博士参加第二届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经过两轮预赛、一轮决赛的角逐,包括聂子佩在内,共有73位分别来自中、美、法、德、英、俄、新加坡、格鲁吉亚等8个国家的选手成为最终获奖者。
聂子佩,人称“aka聂神”,上海中学毕业,2010年第3届罗马尼亚大师杯唯一满分金牌,同年进入中国国家队,并在随后举行的第51届IMO上再次斩获当届的唯一满分金牌。
2011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MIT)读本科,是2011年考入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中国应届男性高中毕业生。2015年9月将进入普林斯顿(Princeton)大学数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有人曾问:“你为什么学数学?”聂子佩:“因为数学好玩啊。”有人追问:“那学数学有什么用呢?”聂子佩:“数学有用就不好玩了。”
正是这份热爱,带他创建了属于自己的数学殿堂。如果对他感兴趣的话,还可以到“数学新星网”聂子佩专栏(http://www.nsmath.cn/nzpzl)下载聂子佩博士的学术研究成果,包括:如何知道刀塔游戏的内部积分、从立体刀平面、两道方格表染色问题的归纳解法与分治策略、最大根方法等。
三、居里夫人有什么奖项❓
居里夫人的荣誉
(一)居里夫人所得奖金
1898年 若涅奖金,巴黎科学院。
1900年 若涅奖金,巴黎科学院。
1902年 若涅奖金,巴黎科学院。
1903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金(与享利·柏克勒尔和比埃尔·居里合得)。
1904年 奥西利奖金(巴黎报业辛迪加颁发,与埃都亚·布郎利合得)。
1907年 阿克托尼安奖金,英国皇家科学协会。
1911年 诺贝尔化学奖金。
1921年 埃伦·理查兹研究奖金。
1924年 阿让德依侯爵1923年大奖金,附铜奖章,全国工业促进会。
1931年 卡麦伦奖金,爱丁堡大学颁发。
(二)居里夫人所得奖章
1903年 伯特洛奖章(与比埃尔·居里合得)。
1903年 巴黎市荣誉奖章(与比埃尔·居里合得)。
1903年 戴维奖章,伦敦皇家学会(与比埃尔·居里合得)。
1904年 马特奇奖章,意大利科学学会(与比埃尔·居里合得)。
1908年 克尔曼大金奖章,利尔工业协会。
1909年 埃利约特·克瑞生金奖章,佛兰克林研究院。
1910年 亚尔伯特奖章,皇家艺术学会,伦敦。
1919年 西班牙阿尔丰斯十二世大十字勋章。
1921年 本哲明·佛兰克林奖章,美国哲学学会,费拉德尔菲亚。
1921年 约翰·斯考特奖章,美国哲学学会,费拉德尔菲亚。
1921年 国家社会科学研究院金奖章,纽约。
1921年 威廉·吉布斯奖章,美国化学学会,芝加哥。
1922年 美国放射学学会金奖章。
1924年 罗马尼亚政府一级褒奖,有证书和金奖章。
1929年 纽约市妇女俱乐部联合会奖章。
1931年 美国放射学学院奖章。
(三)居里夫人所得名誉头衔
1904年 莫斯科帝国人类学及人种志之友协会名誉会员。
1904年 英国皇家科学协会名誉会员。
1904年 伦敦化学学会外国会员。
1904年 巴塔维哲学学会通讯会员。
1904年 墨西哥物理学会名誉会员。
1904年 墨西哥科学院名誉院士。
1904年 华沙工业及商业促进委员会名誉委员。
1906年 阿根廷科学学会通讯会员。
1907年 荷兰科学学会外国会员。
1907年 爱丁堡大学名誉法学博士。
1908年 圣彼得堡帝国科学院通讯院士。
1908年 布朗斯威克自然科学学会名誉会员。
1909年 日内瓦大学名誉医学博士。
1909年 波伦亚科学院通讯院士。
1909年 捷克科学文学艺术学士院外国合作院士。
1909年 费城药剂学院名誉职员。
1909年 克拉科夫科学院现任院士。
1910年 智利科学科学院现任院士。
1910年 美国哲学学会会员。
1910年 瑞典皇家科学院外国院士。
1910年 美国化学学会会员。
1910年 伦敦物理学会名誉会员。
1911年 伦敦通灵研究学会名誉会员。
1911年 葡萄牙科学院外车通讯院士。
1911年 曼彻斯特大学名誉理学博士。
1912年 比利时化学学会名誉会员。
1912年 圣彼得堡帝国实验医学研究院合作会员。
1912年 华沙科学学会实任会员。
1912年 雷姆堡大学哲学部名誉职员。
1912年 华沙摄影学会会员。
1912年 雷姆堡工艺学校名誉博士。
1912年 维尔那科学学会名誉会员。
1913年 阿姆斯特丹皇家科学院特别院士(数学部及物理学部)
1913年 北明翰大学名誉博士。
1913年 爱丁堡科学及艺术联合会名誉会员。
1914年 莫斯科大学物理医学学会名誉会员。
1914年 剑桥哲学学会名誉会员。
1914年 伦敦卫生学研究院名誉会员。
1914年 费城自然科学院通讯院士。
1918年 西班牙皇家医疗电学及医疗放射学学会名誉会员。
1919年 西班牙皇家医疗电学及医疗放射学学会名誉会长。
1919年 马德里镭研究院名誉院长。
1919年 华沙大学名誉教授。
1919年 波兰化学学会会员。
1920年 丹麦皇家科学及文学学士院普通院士。
1921年 耶鲁大学名誉理学博士。
1921年 芝加哥大学名誉理学博士。
1921年 西北大学名誉理学博士。
1921年 史密斯学院名誉理学博士。
1921年 维尔斯利学院名誉理学博士。
1921年 宾夕法尼亚女子医学院名誉博士。
1921年 哥伦比亚大学名誉理学博士
1921年 匹兹堡大学名誉理法博士。
1921年 宾夕法尼亚大学名誉法学博士。
1921年 布发罗自然科学学会名誉会员。
1921年 纽约矿物学俱乐部名誉会员。
1921年 美国放射学学会名誉会员。
1921年 新英格兰化学教师联合会名誉会员。
1921年 美国博物学博物院名誉会员。
1921年 新泽西化学学会名誉会员。
1921年 工业化学学会名誉会员。
1921年 克力斯提阿尼亚学士院院士。
1921年 诺克斯艺术及科学学士院终身名誉院士。
1921年 美国镭学会名誉会员。
1921年 挪威医学放射学学会名誉会员。
1921年 纽约法国同盟会名誉会员。
1922年 巴黎医学科学院自由合作院士。
1922年 比利时俄国科学组名誉院士。
1923年 罗马尼亚医疗矿泉学及气候学学会名誉会员。
1923年 爱丁堡大学名誉法学博士。
1923年 布拉格捷克斯洛伐克数学家及物理学联合会名誉会员。
1924年 华沙市名誉市民。
1924年 姓名与巴斯特并列刻于纽约市政厅某建筑上。
1924年 华沙波兰化学学会名誉博士。
1924年 克拉科夫大学名誉医学博士。
1924年 克拉科夫大学名誉哲学博士。
1924年 里加市名誉市民。
1924年 雅典通灵研究学会名誉会员。
1925年 波兰卢布林医学学会名誉会员。
1926年 马罗“旁提菲西亚·泰伯林那”普通会员。
1926年 巴西圣保罗化学学会名誉会员。
1926年 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
1926年 巴西女权发展联合会名誉会员。
1926年 巴西圣保罗药剂及化学学会名誉会员。
1926年 华沙工艺学校化学部名誉博士。
1927年 莫斯科科学院名誉院士。
1927年 波希米亚文学及科学学会名誉会员。
1927年 苏联科学院名誉院士。
1927年 美国州际医学研究生联合会名誉会员。
1927年 新西兰研究院名誉会员。
1929年 波兰波兹南科学之友学会名誉会员。
1929年 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法学博士。
1929年 格拉斯哥市民名誉市民。
1929年 圣劳伦斯大学名誉理学博士。
1929年 纽约医学科学院名誉院士。
1929年 美国波兰医科及齿科联合会名誉会员。
1930年 法国发明家及学者协会名誉会员。
1930年 法国发明家及学者协员会名誉会长。
1931年 日内瓦世界和平联合会名誉会员。
1931年 美国放射学学院名誉职员。
1931年 马德里纯物理学及自然科学学士院外国通讯院士。
1932年 哈雷德国皇家自然科学院院士。
1932年 华沙医学学会名誉会员。
1932年 捷克化学学会名誉会员。
1933年 伦敦英国放射学研究院及伦琴学会名誉会员。
1898年12月12日 热涅奖,巴黎科学院
1900年12月11日 热涅奖,巴黎科学院
1902年12月14日 热涅奖,巴黎科学院
1903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与亨利·贝克勒尔和皮埃尔·居里共同获得)
1904年1月4日 奥西利奖(与布朗利先生分享)
1907年5月6日 阿克托尼安奖
1911年 诺贝尔化学奖
1921年4月23日 艾伦·理查德研究奖
1924年3月15日 德·阿尔让德约侯爵1923年大奖及铜奖
1931年 卡梅伦奖
四、欧洲有哪些国家
欧洲有43个国家,1个地区。
1、北欧:芬兰、瑞典、挪威、冰岛、丹麦 法罗群岛(丹)
2、东欧: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
3、中欧: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
4、西欧: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摩纳哥
5、南欧: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希腊、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墨塞哥维那、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力诺、马耳他、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
扩展资料
欧洲官方语言有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捷克语、克罗地亚语、希腊语、拉丁语、波兰语、荷兰语、拉脱维亚语、爱沙尼亚语、阿尔巴尼亚语、丹麦语、瑞典语、芬兰语、冰岛语、爱尔兰语、挪威语、保加利亚语、罗马尼亚语、匈牙利语、斯洛文尼亚语、立陶宛语、卢森堡语、马耳他语等数十种语言。
欧洲是世界上语言种类最丰富的地区,其中90%以上语言都是以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为基础构成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欧洲
以上就是关于罗马尼亚博士申请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