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世界著名园林景观(世界著名园林景观设计案例)

    发布时间:2023-03-09 18:24:03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150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世界著名园林景观(世界著名园林景观设计案例)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世界著名园林景观(世界著名园林景观设计案例)

    一、华北地区宫殿建筑群有哪些特点?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宫殿园林

    一、皇家园林

    1.颐和园 位于北京海淀区西苑,是我国保存最完好、最典型的清代皇家园林,也是世界著名园林之一,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颐和园占地290公顷,其中水体约占总面积的4/5。颐和园原名清漪园,是乾隆为祝其母60大寿改建。1860年清漪园毁于英法联军之手。1884—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多万两白银重修清漪园,取意“颐养冲和”更名为颐和园,意思是调养精神,心平气和。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劫掠。

    颐和园的北山—万寿山、南水—昆明湖构成了全园的基本山水构架。水面约占3/4,环绕在山湖之间的宫殿、寺庙、园林建筑约3000余间。全园可分为勤政、居住、游览三大区域。

    风景游览区是颐和园景观的精华,以万寿山为中心,分为万寿山前山、昆明湖和后山三大部分。园内建筑景观大多集中于万寿山南麓,佛香阁成为全园景色的构图中心。万寿山上的佛香阁高41米,是模仿佛教仙境而建的,以高大雄伟的佛香阁为主的建筑群成为万寿山以南全园的主景和控制中心。万寿山南部山脚下728米长的长廊成为山水之间良好的过渡,是我国最长的长廊。万寿山的北部,则以汉藏风格的须弥灵境建筑群为中心,完整而又形象地表现了佛国的景象。须弥灵境的北侧为后湖,湖面随山势曲折蜿蜒,忽阔忽狭,分成六个小湖,统称苏州河。两岸仿苏州水乡风貌而建苏州街,这条水街两侧有餐馆、茶楼、钱庄、当铺、服装店、帽店、扇店等等,是皇室成员体验民情的娱乐场所。

    昆明湖仿杭州西湖而建,有西堤六桥。而湖中的三大岛南湖岛、藻鉴堂、治镜阁,则又是“一池三山”传统的再现。

    位于万寿山东北角的园中园――谐趣园,始建于1751年。虽说它是仿无锡寄畅园而设,但其趣更佳,具有浓郁的江南园林特色。

    2.承德避暑山庄 又叫热河行宫,位于河北承德,距北京250多公里,始建于1703年,为清代皇帝避暑和从事各种政治活动的场所。占地8400余亩,比颐和园大一倍,共建有康熙36景和乾隆36景,集全国古代园林之大成,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1994年收入《世界遗产名录》。

    避暑山庄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宫殿区在山庄南部,是皇帝理政的要地,由东宫、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四组建筑组成,数进院落布局,其中正宫以严谨的中轴对称布局,前朝后寝分别以俗称楠木殿的“澹泊敬诚”和“烟波致爽”两殿为主要建筑。

    苑景区按自然条件分为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岳区三部分。

    湖泊区,共有三堤七岛,水中的洲、岛、堤、桥形成了丰富的水景层次,构成江南水乡名园的意境。湖区的风景建筑分东、中、西三大部分,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有仿镇江“金山寺”、仿苏州“狮子林”、仿嘉兴“烟雨楼”、仿杭州“芝径云堤”的众多景点,是山庄风景的中心。

    平原区,东为万树园,西为“试马埭”大草地。万树园林木繁茂、绿草如茵,设有蒙古包,象征蒙古大草原的辽阔风光,是皇帝与王公贵族骑射、野宴的地方。

    山岳区,在山庄西北,占地约占全园面积的4/5,建有象征万里长城的北部宫墙,山岭连绵、沟谷交错,在如此复杂的地形中巧妙分布着10多组园林建筑,建筑手法之高超令人惊叹折服。登上山颠,溥仁寺、普宁寺、安远寺、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殊像寺等外八庙中仅存的7座古庙,依山而建,形式各异,它们与避暑山庄相互借景,使避暑山庄景色更为壮丽宏伟。其中普宁寺的大乘阁有一座22米高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木雕佛像。

    3.北海公园 位于北京紫禁城西侧,占地71公顷,其中水面占全园面积的1/2多。北海始建于辽代,经金、元、明、清代续建而成,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历史悠久而规模宏大的皇家花园。

    北海中的琼华岛、团城以及中南海中的犀山台,意在仿蓬莱、瀛洲和方丈三仙山,晨雾中的琼华岛确实给人以仙境般的感受。整个北海的布局是南岛北水,以琼华岛为中心,其南以永安桥与团城相连,沿北海的东、北岸分别布置有濠濮间、画舫斋、静心斋及五龙亭、天王殿、小西天等景点。

    琼华岛,山高32米,山势北陡南缓,以35.9米高的喇嘛教白塔为中心,作为全园制高点,塔内藏两珠舍利。其南部顺山势沿中轴线建喇嘛教的永安寺。琼华岛东侧为高居半月城上的智殊殿,供文殊菩萨。琼华岛西侧有清帝处理政务之处的悦心殿和欣赏北海中“冰嬉”的庆霄楼,而两层半圆形的阅古楼以石刻形式收集了中国自魏晋到明末134位书法家的作品340件,另有题跋210余件,共约9万字。

    琼华岛北侧最为精彩的是园林建筑巧妙地与假山石相结合,形成变幻莫测的仙山楼阁景观,这是仿镇江金山寺而作。五龙亭,建于1602年。五个亭中间是圆形的龙泽亭,两侧对称各布置两个方亭,其间连以汉白玉栏杆的石桥,宛如水中游龙。这是皇族成员钓鱼、看焰火、赏月之处。九龙壁,是佛寺“大西天经厂”的影壁,仿山西大同明朝代王府的九龙壁而建,两面各有彩色琉璃砖制成的蟠龙9条,据说设蟠龙腾跃于海天之间的九龙壁,是为了镇火神之用。

    二、私家园林

    目前中国保留下来的传统私家园林大部分是明清时期建造的,其中尤以江南私家园林为主。

    1.苏州园林

    (1)拙政园 位于江苏苏州,始建于1506-1521年,历经明、清两代的建没,为苏州诸园之冠。拙政园的第—位主人,明代御史王献臣归隐苏州后,以晋代潘岳《闲居赋》诗句“灌园鬻蔬,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取园名为拙政园,借凡人所做浇花卖菜的事来喻主人做官不得志和清高的心境。

    拙政园占地5.1公顷,共分东(拙政园)、中(补园)、西(归田园)三部分。中部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水面约占1/3,基本保留明代风貌,是全园精华所在。北岛南院,水系平面呈P形,两条东西向长长的水面延伸了景观空间。“远香堂”为中园的主景建筑,中园的一切景点,均围绕“远香堂”而设。“远香堂”的立意取自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与远香堂隔水相望的“雪香云蔚”亭以雪香喻梅花,点出其周边梅花盛开的景观。“待霜亭”取意唐代韦应物诗句“洞庭须待满林霜”。洞庭产橘,霜降始红,“待霜”点出了此处有橘树。“梧竹幽居”则点出梧桐、竹子形成的环境。“小飞虹”是一廊桥,其造型似彩虹一般,故名。“荷风四面”亭位于水系交汇之处,为荷花所围而名。“枇杷园”则取“摘尽枇杷一身金”的意境,其云墙巧妙界定了园林空间,而云墙上的月洞门又成为联系园内外空间的节点。

    拙政园西部水系周围环以假山和建筑。“三十六鸳鸯馆”为两面临水建筑,是西部主景,馆名点出水池有鸳鸯成对在水中嬉戏的意境。“与谁同坐轩”为扇面亭,其立意援自宋代文人苏轼的诗句,反映了园主人的清高和孤寂。

    (2)留园 苏州留园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积约3公顷,1953年经整修对外开放。“留园”取意于优美的园林风光幸免于战乱。这里“泉石之胜,华木之美,亭榭之幽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留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以建筑庭院为特色,其间置名石供人品味、欣赏;中部以假山建筑围绕水池布置;西部则以山林野趣见长。令人感兴趣的是,从园外街道进人留园需在住宅与祠堂之间穿越长达50余米的夹道,造园师巧妙应用曲折、虚实、开合的艺术手法,将这一引导性空间处理得妙趣横生,使游人不知不觉地进入园中。

    留园中部山水构架的特点是西北山、东南水。水池中布一岛二桥加以分隔,从而形成起于东南入口通达西北迭水口的长长的视景线,小岛取名“蓬莱”。中部主体建筑为明瑟楼与涵碧山房。“明瑟”意指水木形成的环境清新宜人,“涵碧”点出临水环境。“可亭”谐音“可停”,即可以停下来欣赏景物。

    留园东部主体建筑为五峰仙馆,是目前苏州园林中最大的厅堂。它以图案装饰的门窗,框出了以太湖石掇山,象征庐山五老峰的优美景色。独立置于园中供人品味的冠云峰,以其高峻的形态而得名。

    留园西区土阜为全园最高处,可借景虎丘、天平诸山,阜上植有青枫、银杏,秋季叶色引人。

    1997年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

    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扬州园林

    (1)个园 位于扬州市东关街,于1818年由盐商黄应泰利用废园“寿艺圃”旧址改建而成。因园主性爱竹,且园内多种竹子,故用“竹”字的半个字取名个园。个园在中国造园史上突出的艺术成就在于,通过用不同质地、色彩、造型的假山,顺时针循环布置有春山、夏山、秋山和冬山,从而很好地表现了一年四季周而复始的季节变化。

    春山,位于个园的入口处,置于竹林中的石笋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竹林相呼应,增加了春天的气息。竹林后是漏窗粉墙,竹石光影透射墙上,日走影移,颇具春日山林之趣,以形象“春山淡冶而如笑”,体现“春山宜游”。

    夏山,主峰高6米,上有垂着紫藤的看台,下有洞穴临池收住水口,虚虚实实。雪白的太湖石假山在阳光下倒映水中,恰如夏日的行云,以形象“夏山苍翠而如滴”,体现“夏山宜看”。

    秋山,山峰高7米,嵯峨磅礴。黄石假山在夕阳照射下如醉如染,真所谓“秋山明净而如妆”,暗示着“秋山宜登”。而磴道的曲折和山中幽室的神秘更增添了登山的乐趣。

    冬山,由倚着南墙的几峰宣石构成,色泽洁白,宛如墙边的几点残雪。疾风穿越墙上萧孔般排列的风洞,发出萧声般的呜咽。“冬山惨淡而如睡”的意境表现了“冬山宜居”的主题。透过另一侧的漏窗,恰好又可瞥见窗外不远的修竹与春山,“冬去春来”之意油然而生。

    (2)何园 又名寄啸山庄,位于扬州古运河风光带东南段以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主何芷舰于光绪9年归隐扬州后,将自宅筑成园林并以陶渊明“倚南窗以寄假”,“登东皋以舒啸”命名。何园是扬州保存最完好的古典私家园林,既有江南私家园林特色,在细微处又兼有西洋特点,有着当时的鲜明特色。

    何园的范围并不甚大,然其布局宽敞而不局促。从游览的角度上讲,变动观为静观,极富层次感,比较以前的园林而言,有很大的提高。何园的总体布局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园以船厅为主,以瓦石铺装厅之四周。厅北侧的串楼之上有一半月台,与中部串楼尽头旧有的半月台遥相呼应,令园景与明月结合得无比完美。园中的东北两面修筑有假山石景,前有水流往绕萦回,山巅处,尚有一六角小亭,亭亭玉立其间。南面有一畦牡丹、芍药花圃,衬于园中,真是一幅难得的中国山水画。西园乃是何园的主园,正中为一片大水池,占去了全园2/3的面积,楼厅、廊房依池而建,形成了丰富的园林空间。蝴蝶厅、回楼廊、桂花厅、宴厅楼等均是西园的主体建筑,令全园的节奏逶迤而又统一,色调、对比恰到好处。

    此外,何园最大的特色便是其串楼与复廊的构思之巧。它们将东、西二园与住宅连为一体,即有局部美,又有整体美;串楼上下回环,游人循楼漫步,景物推移,一路变幻,耳目常新。这种精妙的设计,是扬州园林的代表作,被业内专家称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形。在何园之南,紧紧毗邻一个规模不大的园林——片石山房。相传片石山房的假山石出自清代大画家石涛和尚之手,是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

    三、寺观园林

    中国寺观园林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城市中寺观本身按园林布置;二是在城市寺观旁附设园林;三是在风光优美的自然山水中建寺观。

    白云观,坐落于北京西便门外,始建于唐开元27年(739年),不仅是北京最大的道观,而且还是我国古代北方道教的中心,有“全真第一丛林”之称。

    白云观规模宏大,由中、东、西三路和后院组成。其后的园林是光绪年间(1875~1908年)增建的,此园的总体布局略近于对称均齐,以游廊和墙垣划分为中、东、西三个类似庭院的景区。中区的庭院正当中为“云集山房”,这是全园的主体建筑物和构图中心。它的前面正对着中路的“戒台”,后面为土石假山。中区两侧有游廊分别与东、西两区连接。西区建角楼“退居楼”,院中的太湖石假山为此区的主景。东区的院中亦以叠石假山为主景,山上建亭名“有鹤”。假山之南建置三开间、坐南朝北的“云华仙馆”,有窝角游廊连接于中区之回廊。

    四、岭南园林

    1.梁园 是广东佛山梁氏宅园的总称,主要由“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庐”、“寒香馆”等不同地点的多个群体组成,规模宏大,主体位于松风路先锋古道。由当地诗书画名家梁蔼如、梁九章、梁九华及梁九图叔侄四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陆续建成,历时40余年。

    梁园是清代岭南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布局精妙,宅第、祠堂与园林浑然一体,岭南式的“庭园”空间变化迭出,格调高雅;造园组景不拘一格,追求雅淡自然、如诗如画的田园风韵;富于地方特色的园林建筑形式俱全、轻盈通透;园内果木成荫、繁花似锦,加上曲水回环、松堤柳岸,形成特有的岭南水乡韵味;尤以大小奇石之千姿百态、设置组合之巧妙脱俗而独树一帜,是闻名遐迩的粤中四大名园之一。 2.余荫山房 又名余荫园,位于广东番禺南村镇东南角。始建于清同治5年(公元1866年),同治10年竣工,距今133年,以“小巧玲珑”的独特风格著称于世,赢得园林艺术的极高荣誉,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余荫山房布局精巧,以“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将画馆楼台轩榭山石亭桥尽纳于3亩之地,布成咫尺山林,造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幽深广阔的绝妙佳境。通过名工巧匠的精雕细刻,使全园的文饰做到丰富而精致、素色而高雅,给人们一种恬静和雅淡的美感,如置身于“波暖尘香”之中。进入写有“余荫山房”的正门后,过厅堂,穿竹径,便到山房的花园门。门旁有对联一幅:“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正是此园点景之句。

    3.可园 位于广东东莞市。始建于清朝道光30年(公元1850年),为莞城人张敬修所建。此人以例捐得官,官至广西按察,后被免职回乡,便修建可园,3年后竣工。可园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外缘呈三角形。园内有1楼、3桥、5亭、5池、6阁、6台、15间房、19厅,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楼、可轩、可堂、可洲…,其建筑是清一色的水磨青砖结构。最高建筑可楼,高15.6米,沿楼侧石阶可登顶楼的邀石阁,四面明窗,飞檐展翅,凭窗可眺莞城景色。前人赞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 4.清晖园 位于顺德市大良镇,以尽显岭南庭园雅致古朴的风格而著称。园内水木清华,景致清雅优美,龙家故宅与扩建新景融为一体,利用碧水、绿树、吉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等与亭台楼阁交互融合,集我国古代建筑、园林、雕刻、诗书、灰雕等艺术于一身,突出了我国庭院建筑中雄、奇、险、幽、秀、旷的特点。主要景点造型构筑别具匠心,各具情态,灵巧雅致,建筑物之雕镂绘饰,多以岭南佳木花鸟为题材,古今名人题写之楹联匾额比比皆是,大部分门窗玻璃为清代从欧洲进口经蚀刻加工的套色玻璃制品,古朴精美,品味无穷。园内花卉果木逾百种。除了岭南园林常用的果树,还栽种了苏杭园林特有的紫竹、枸骨、紫藤、五针松、金钱松、七瓜枫、羽毛枫等,并从山东等地刻意搜集了龙顺枣、龙瓜槐等北京树种,品种丰富,多姿多彩,其中银杏、沙柳、紫藤、龙眼、水松等古木树龄已百年有余,一年四季,葱笼满目。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

    中国的四大园林: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

    广东四大名园:清晖园、可园、馀荫山房、十二石斋

    其他著名园林:个园、寄畅园、豫园

    二、圆明园有多少水景园林

    圆明园位于今北京西北郊。原为清代的皇家园林御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到清乾隆九年(1744)基本建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帝均有修扩建,历时150多年。整体占地约5200余亩,圆明园,实际上是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的总称。圆明园是一座水景园林,水面面积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在山水环绕之中,分布着145余处景观,世界建筑史上不可复制的稀世瑰宝。新中国于1956年开始修缮保护圆明园遗址至1988年对外开放。

    英、法联军: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和法兰西第二帝国联合侵略军。

    1856年10月,英国、法国、沙皇俄国和美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侵华战争。

    1857年入侵广东省。

    1858年北上侵犯天津。

    1860年10月6日,英、法侵略军悍然闯入圆明园大宫门,“八品首领”任亮率圆明园守园兵勇寡不敌众纷纷殉国,守园总管大臣文丰亦身亡。

    1860年10月7日,英、法侵略军,上至军官和下到士兵开始了疯狂的掠夺和毁坏行为。直至圆明园被焚毁时,圆明园中到底有多少奇珍异宝和无价之宝被掠走也随着园内陈设帐目被一并烧毁,而永远尘封蒙羞。

    1860年10月9日,法国侵略军临时撤离,圆明园面目全非。

    1860年10月11日,英国侵略军1200余名骑、步兵,,二次掠劫圆明园。英国对华全权专使额尔金(臭名昭著的老额尔金托马斯·布鲁斯之子詹姆斯·布鲁斯,苏格兰人)、英国侵略军统帅格兰特,竟下令火烧圆明园。

    恶名昭著的小额尔金詹姆斯·布鲁斯

    侵华英法联军英军司令格兰特

    1860年10月18日,3500名英国侵略军在英国对华全权专使额尔金和英国侵略军总司令格兰特的命令下纵火焚烧圆明园,致使这座历时150余年修建的富贵华丽的万园之园付之一炬,无数中华瑰宝被洗劫一空,如今英国的大英博物馆,依然藏匿着中国文物的多达2万3千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是靠掠夺藏匿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这简直就是人类发展史、世界文明史上最无耻的暴行和强盗行径,其滔天之罪,罄竹难书。

    历史上真实的圆明园与现存对比图

    圆明园复原图一

    圆明园复原图二

    圆明园复原图三

    如今圆明园遗址

    如今圆明园遗址

    如今圆明园遗址

    如今圆明园遗址

    如今圆明园遗址

    如今圆明园遗址

    今天英美等国的殖民强盗余孽依然在兴风作浪,耀武扬威,依旧在做着金融殖民、文化殖民、意识形态殖民帝国的美梦,还想强加给我们耻辱依然期望我们像百年前那样卑躬屈膝,简直是痴人做梦。

    图片源自网络 侵权删除

    三、被列入世界遗产的苏州古典园林有哪些?

    ●中文名称:苏州古典园林

    ●英文名称: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批准时间:1997年12月

    ●遗产种类:文化遗产

    ●遗产遴选标准:苏州园林中的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和网师园,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V)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1年沧浪亭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6~18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概况:

    中国东部江苏省的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根据记载,苏州城内有大小园林将近200处。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园林建筑与景观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园“远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洁(拙政园“香洲”),有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荡怡然自得的(怡园“画舫斋”),还有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四园生活的(网师园“真意”、留园“小桃源”)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揉和在一起,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网师园也颇负盛名。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南宋初年(公元12世纪初)曾为名将韩世忠的住宅。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此外还有五百名贤祠、看山楼、翠玲珑馆、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衬映。

    狮子林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始建于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狮子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5亩,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

    留园坐落在苏州市阊门外,始建于明代。清代时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后改为“留园”。留园占地约50亩,中部以山水为主,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处。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

    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内,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明代正德四年(1509),官场失意还乡的朝廷御史王献臣建造此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名“拙政园”。四百多年来,拙政园几度分合,或为“私人”宅园,或做“金屋”藏娇,或是“王府”治所,留下了许多诱人探寻的遗迹和典故。 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中部山水明秀,厅榭典雅,花木繁茂,是全园的精华所在。西部水廊逶迤,楼台倒影,清幽恬静。东部平岗草地,竹坞曲水,空间开阔。

    盆景园与雅石斋是镶嵌在拙政园中的二颗璀璨的明珠。拙政园西部一片清影摇曳的竹篱墙内,集萃着苏派盆景的精品,它被称为“名园瑰宝”,拥有50余个品种,近万盆盆景。雅石斋位于中部,一个池水、游廊萦绕的幽静的小院,里面陈列着室内清供佳品“奇石”,千姿百态的多种奇石配以红木座架供奉于案桌、条几,越显钟灵毓秀。

    网师园位于苏州城东南部。始建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当时称为“渔隐”。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重建,取“渔隐”旧意,改名为“网师园”。网师园占地约半公顷,是苏州园林中最小的一座。园内主要建筑有丛桂轩、濯缨水阁、看松读画轩、殿春簃等。网师园的亭台楼榭无不临水,全园处处有水可依,各种建筑配合得当,布局紧凑,以精巧见长,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

    苏州园林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独特的造园艺术,将湖光山色与亭台楼阁融为一体,把生意盎然的自然美和创造性的艺术美融为一体,令人不出城市便可感受到山林的自然之美。此外,苏州园林还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它所反映出的造园艺术,建筑特色以及文人骚客门留下的诗画墨迹,无不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内涵。

    ●文化遗产价值: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

    完美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沧浪亭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三元坊内,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为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诗人苏舜钦(字子美)所筑,南宋初年曾为名将韩世忠宅。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见一泓绿水绕于园外,漫步过桥,始得入内。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隆然高耸。山上幽竹纤纤、古木森森,山顶上便是翼然凌空的沧浪石亭。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廊中砌有花窗漏阁,穿行廊上,可见山水隐隐迢迢。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与明道堂东西相对的是五百名贤祠。园中最南部的是建在假山洞屋之上的看山楼,看山楼北面是“翠玲珑馆”,再折而向北到“仰止亭”,出“仰止亭”可到“御碑亭”。

    沧浪亭清幽古朴,适意自然,如清水芙蓉,洗尽铅华,无一丝脂粉气息。

    狮子林 狮子林位于苏州潘儒巷内,东靠园林路,元至正二年(1342年)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和尚而建。因中峰原住在浙江天目山狮子岩,而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

    狮子林平面成长方形,面积约15亩,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墙峻宇,气象森严。狮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洞穴岩壑,奇巧盘旋、迂回反复。园内建筑,以燕誉堂为主,堂后为小方厅,有立雪堂。向西可到“指柏轩”,为二层阁楼,四周有庑,高爽玲珑。指柏轩之西是古五松园。西南角为见山楼。由见山楼往西,可到荷花厅。厅西北傍池建真趣亭,亭内藻饰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亭旁有两层石舫。石舫备岸为“暗香疏影楼”,由此循走廊转弯向南可达飞瀑亭,是为全园最高处。园西景物中心是“问梅阁”,阁前为“双仙香馆”。双香仙馆南行折东,西南角有扇子亭,亭后辟有小院,清新雅致。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运,一草一木别具神韵。

    留园 留园坐落在苏州市阊门外,原为明代徐时泰的东园,清代归刘蓉峰所有,改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清光绪二年又为盛旭人所据,始称留园。留园占地约50亩,全园大致分为中、东、西、北四部分,中部以山水为主,为原留园所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西、北部为清光绪年间增修。入园后经两重小院,即可达中部。中部又分东、西两区,西区以山水见长,东区以建筑为主。西区南北为山,中央为池,东南为建筑。主厅为涵碧山房,由此往东是明瑟楼,向南为绿荫轩。远翠阁位于中部东北角,闻木樨香处在中部西北隅。另外还有可亭、小蓬莱、濠濮亭、曲溪楼、清风池馆等处。东部的中心是五峰仙馆,因梁柱为楠木,也称楠木厅。五峰仙馆四周环绕着还我读书处、揖峰轩、汲古得绠处。揖峰轩以东的林泉耆硕之馆设计精妙、陈设富丽。北面是冠云沼、冠云亭、冠云楼以及著名的冠云、岫云和端云。三峰为明代旧物,冠云峰高约9米,玲珑剔透,有“江南园林峰石之冠”的美誉。周围有贮云庵,佳晴喜雨快雪之亭。留园建筑数量较多,其空间处理之突出,居苏州诸园之冠,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

    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内的东北街,占地62亩,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明正德年间(1506-1521),御史王献臣所建。后屡易其主,多次改建。现存园貌多为清末时所形成。

    拙政园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全园分东、中、西三个部分,中园是其主体和精华所在。远香堂是中园的主体建筑,其他一切景点均围绕远香堂而建。堂南筑有黄石假山,山上配植林木。堂北临水,水池中以土石垒成东西两山,两山之间,连以溪桥。西山上有“雪香云蔚亭”,东山上有“待霜亭”,形成对景。由“雪香云蔚亭”下山,可到园西南部的“荷风四面亭”,由此亭经柳荫路曲西去,可以北登见山楼,往南可至倚玉轩,向西则入别有洞天。远香堂东有绿漪堂、梧竹幽居、绣绮亭、枇杷园、海棠春坞、玲珑馆等处。堂西则有小飞虹、小沧浪等处。小沧浪北是旱船香洲,香洲西南乃玉兰堂。进入“别有洞天门”即可到达西园。西园的主体建筑是十八曼陀罗花馆和卅六鸳鸯馆。两馆共一厅,内部一分为二,北厅原是园主宴会、听戏、顾曲之处,在笙萧管弦之中观鸳鸯戏水,是以“鸳鸯馆”名之,南厅植有观宝朱山茶花,即曼陀罗花,故称之以“曼陀罗花馆”。馆之东有六角形“宜两亭”、南有八角形塔影亭。塔影亭往北可到留听阁。西园北半部还有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倒影楼等景点。拙政园东部原为“归去来堂”,后废弃。拙政园布局以水为主,忽而疏阔、忽而幽曲,山径水廊起伏曲折,处处流通顺畅。风格明朗清雅、朴素自然。

    网师园 网师园位于苏州城东南十全街。占地约半公顷,是苏州最小的园林。原为南宋史正志万卷堂所在,称“渔隐”。清乾隆年间宋宗元重建,取“渔隐”旧意,改名“网师园”。此后几经易主,乾隆十六年归瞿远村,加以改建,遂成今日规模。

    西楼小山丛桂轩为网师园主厅,轩的南、西为两个小院,幽曲深闭,桂香满庭。轩北有用黄石叠成的“云岗”。从轩西向北,可至蹈和馆和濯缨水阁。水阁悬于池上,倚栏照水,但见波光潋滟,柳暗花明。中部为主园,有池水一泓,清澈如镜。环池建廊、轩、亭、榭,夹岸有叠石曲桥,疏密有致,配合得当。池角为园内最小的石拱桥――引静桥。桥面长仅212厘米,宽29.5厘米。西部为内园,占地一亩,自成庭园。园中有屋宇、亭廊、泉石、花草,体现了苏州庭园布置的精萃。濯缨水阁和看松读画轩隔池相望,是读书作画的所在;月到风来亭和射鸭廊遥遥相对,是观鱼和欣赏水中倒影的佳处。殿春簃自成院落,是主人读书修身之处,环境幽静,具有典型的明朝风格。网师园的亭台楼榭无不面水,全园处处有水可倚,布局紧凑,以精巧见长。

    环秀山庄 环秀山庄位于景德路262号,原为五代钱氏金谷园故址,几经易手,多次扩建,清道光始称环秀山庄,又名颐园。环秀山庄面积不大,占地仅一亩许,且又无外景可借,造园家移天缩地,叠石造山,成就这一方名园。

    环秀山庄园景以山为主,池水辅之,建筑不多。园虽小,却极有气势。特别是乾隆年间叠石名家戈裕良所叠假山,堪称一绝,占地不过半亩,然咫尺之间,千岩万壑,环山而视,步移景易。主峰突兀于东南,次峰拱揖于西北,池水缭绕,绿树掩映。山有危径、洞穴、幽谷、石崖、飞梁、绝壁,境界多变,一如天然。主峰高7.2米,涧谷长12米,山径长60余米,盘旋上下,如高路入云,气象万千。戈氏叠山运用“大斧劈法”,简练遒劲,结构严谨,错落有致,浑若天成,有“独步江南”之誉。

    环秀山庄大厅四周都种植有青松、翠柏、紫薇、玉兰。万树城碧,花气袭人,为山池、建筑平添几分生机意趣。

    退思园 退思园位于吴江同里镇东溪街,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7年),由落职官员任兰生出资白银十万两建造。因寓有“退则思过”之意,故名“退思园”。全园简朴淡雅,水面过半,建筑皆紧贴水面修筑,园如浮于水上,是全国唯一一处贴水园建筑,体现了晚清江南园林建筑的风格。

    退思园总面积为九亩八分。此园一改以往园林的纵向结构,而变为横向建造,左为宅,中为庭,右为园。全园格局紧凑自然,结合植物点缀,呈现出四时景色,给人以清朗、幽静之感。

    退思园集清代园林建筑之长,园内的每一处建筑既可独自成景,又与另一景观相对应,具有步移景异之妙,堪称江南古典园林中的经典之作。

    艺圃 艺圃位于苏州市阊门内天库前文衙弄5号,始建于明代,曾名“醉颖堂”、“药圃”、“敬亭山房”,清初改称为“艺圃”。园内景致宜人、风格质朴,较好地保存了建园初期的格局,具有其很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艺圃的总面积约3800平方米,全园以约占五分之一的池水为中心。池水东南及西南两角各有水湾伸出,水口之上各架有形制不同的石板桥一座,使水面显得开阔流动,而无拥塞局促之感。池水之北修筑有以博雅堂为主的厅堂建筑。其南端建有小院,设有湖石花台,院南临池处建有水榭五间,两侧厢房则与池水东、西两面的厢房相连。池水之南有以土堆成的假山,并以湖石叠成绝壁、危径,既多变化又较自然,给人以奇秀之美、山林之趣,堪称园中的主要对景。池水之东有明代修筑的“乳鱼亭”,外有小径与各处相通。池水之西的“芹庐”小院,通过圆洞门与其它景区相隔而又相连。步入院门,即可见到院中小池,似与大池相通,这是苏州园林中的唯一一处。

    艺圃的这种以池水、石径、绝壁相结合的手法,取法自然而又力求超越自然,是明清时期苏州一代造园家最为常用的布局技法。

    耦园 耦园位于苏州市内仓街小新巷7号,始建于清代初年,至清末改称“耦园”。此园因在住宅的东、西两侧各建有一园,故名“耦园”,且“耦”与“偶”相通,寓有夫妇归田隐居之意。

    耦园三面临河,一面沿街,宅园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该园的布局独树一帜,以四进厅堂的宅地为中心,东西两园与住宅之间以重楼相通。东园较大,占地面积约4亩,布局突出以山为主,以池为辅的特点。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是一组重檐楼厅建筑。其东南角有小院三处,总称为“城曲草堂”。西园面积较小,以书斋“织帘老屋”为中心,分隔为前后两个小院,前院有湖石假山逶迤,后院有湖石花坛,园北立有藏书楼,西南角还设有假山、花木、湖石等,意趣盎然。

    耦园内最著名的景观称“黄石假山”,修筑于城曲草堂楼厅之前。假山东半部较大,自厅前石径可通山上东侧的平台及西侧的石室。假山西半部较小,自东而西逐级降低,止于小厅右壁。东西两半部之间有谷道,其东临一水池。山上不建亭阁,而在山顶、山后种植十余种花木,平添一番山林趣味。园内池水随假山向南延伸,水上架有曲桥,池南端有阁跨水而筑,称“山水阁”,隔山与城曲草堂相对,形成了以山为主体的优美景区。

    四、中国的园林有哪些?

    一、皇家园林

    1.颐和园 位于北京海淀区西苑,是我国保存最完好、最典型的清代皇家园林,也是世界著名园林之一,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颐和园占地290公顷,其中水体约占总面积的4/5。颐和园原名清漪园,是乾隆为祝其母60大寿改建。1860年清漪园毁于英法联军之手。1884—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多万两白银重修清漪园,取意“颐养冲和”更名为颐和园,意思是调养精神,心平气和。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劫掠。

    颐和园的北山—万寿山、南水—昆明湖构成了全园的基本山水构架。水面约占3/4,环绕在山湖之间的宫殿、寺庙、园林建筑约3000余间。全园可分为勤政、居住、游览三大区域。

    风景游览区是颐和园景观的精华,以万寿山为中心,分为万寿山前山、昆明湖和后山三大部分。园内建筑景观大多集中于万寿山南麓,佛香阁成为全园景色的构图中心。万寿山上的佛香阁高41米,是模仿佛教仙境而建的,以高大雄伟的佛香阁为主的建筑群成为万寿山以南全园的主景和控制中心。万寿山南部山脚下728米长的长廊成为山水之间良好的过渡,是我国最长的长廊。万寿山的北部,则以汉藏风格的须弥灵境建筑群为中心,完整而又形象地表现了佛国的景象。须弥灵境的北侧为后湖,湖面随山势曲折蜿蜒,忽阔忽狭,分成六个小湖,统称苏州河。两岸仿苏州水乡风貌而建苏州街,这条水街两侧有餐馆、茶楼、钱庄、当铺、服装店、帽店、扇店等等,是皇室成员体验民情的娱乐场所。

    昆明湖仿杭州西湖而建,有西堤六桥。而湖中的三大岛南湖岛、藻鉴堂、治镜阁,则又是“一池三山”传统的再现。

    位于万寿山东北角的园中园――谐趣园,始建于1751年。虽说它是仿无锡寄畅园而设,但其趣更佳,具有浓郁的江南园林特色。

    2.承德避暑山庄 又叫热河行宫,位于河北承德,距北京250多公里,始建于1703年,为清代皇帝避暑和从事各种政治活动的场所。占地8400余亩,比颐和园大一倍,共建有康熙36景和乾隆36景,集全国古代园林之大成,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1994年收入《世界遗产名录》。

    避暑山庄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宫殿区在山庄南部,是皇帝理政的要地,由东宫、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四组建筑组成,数进院落布局,其中正宫以严谨的中轴对称布局,前朝后寝分别以俗称楠木殿的“澹泊敬诚”和“烟波致爽”两殿为主要建筑。

    苑景区按自然条件分为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岳区三部分。

    湖泊区,共有三堤七岛,水中的洲、岛、堤、桥形成了丰富的水景层次,构成江南水乡名园的意境。湖区的风景建筑分东、中、西三大部分,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有仿镇江“金山寺”、仿苏州“狮子林”、仿嘉兴“烟雨楼”、仿杭州“芝径云堤”的众多景点,是山庄风景的中心。

    平原区,东为万树园,西为“试马埭”大草地。万树园林木繁茂、绿草如茵,设有蒙古包,象征蒙古大草原的辽阔风光,是皇帝与王公贵族骑射、野宴的地方。

    山岳区,在山庄西北,占地约占全园面积的4/5,建有象征万里长城的北部宫墙,山岭连绵、沟谷交错,在如此复杂的地形中巧妙分布着10多组园林建筑,建筑手法之高超令人惊叹折服。登上山颠,溥仁寺、普宁寺、安远寺、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殊像寺等外八庙中仅存的7座古庙,依山而建,形式各异,它们与避暑山庄相互借景,使避暑山庄景色更为壮丽宏伟。其中普宁寺的大乘阁有一座22米高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木雕佛像。

    3.北海公园 位于北京紫禁城西侧,占地71公顷,其中水面占全园面积的1/2多。北海始建于辽代,经金、元、明、清代续建而成,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历史悠久而规模宏大的皇家花园。

    北海中的琼华岛、团城以及中南海中的犀山台,意在仿蓬莱、瀛洲和方丈三仙山,晨雾中的琼华岛确实给人以仙境般的感受。整个北海的布局是南岛北水,以琼华岛为中心,其南以永安桥与团城相连,沿北海的东、北岸分别布置有濠濮间、画舫斋、静心斋及五龙亭、天王殿、小西天等景点。

    琼华岛,山高32米,山势北陡南缓,以35.9米高的喇嘛教白塔为中心,作为全园制高点,塔内藏两珠舍利。其南部顺山势沿中轴线建喇嘛教的永安寺。琼华岛东侧为高居半月城上的智殊殿,供文殊菩萨。琼华岛西侧有清帝处理政务之处的悦心殿和欣赏北海中“冰嬉”的庆霄楼,而两层半圆形的阅古楼以石刻形式收集了中国自魏晋到明末134位书法家的作品340件,另有题跋210余件,共约9万字。

    琼华岛北侧最为精彩的是园林建筑巧妙地与假山石相结合,形成变幻莫测的仙山楼阁景观,这是仿镇江金山寺而作。五龙亭,建于1602年。五个亭中间是圆形的龙泽亭,两侧对称各布置两个方亭,其间连以汉白玉栏杆的石桥,宛如水中游龙。这是皇族成员钓鱼、看焰火、赏月之处。九龙壁,是佛寺“大西天经厂”的影壁,仿山西大同明朝代王府的九龙壁而建,两面各有彩色琉璃砖制成的蟠龙9条,据说设蟠龙腾跃于海天之间的九龙壁,是为了镇火神之用。

    二、私家园林

    目前中国保留下来的传统私家园林大部分是明清时期建造的,其中尤以江南私家园林为主。

    1.苏州园林

    (1)拙政园 位于江苏苏州,始建于1506-1521年,历经明、清两代的建没,为苏州诸园之冠。拙政园的第—位主人,明代御史王献臣归隐苏州后,以晋代潘岳《闲居赋》诗句“灌园鬻蔬,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取园名为拙政园,借凡人所做浇花卖菜的事来喻主人做官不得志和清高的心境。

    拙政园占地5.1公顷,共分东(拙政园)、中(补园)、西(归田园)三部分。中部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水面约占1/3,基本保留明代风貌,是全园精华所在。北岛南院,水系平面呈P形,两条东西向长长的水面延伸了景观空间。“远香堂”为中园的主景建筑,中园的一切景点,均围绕“远香堂”而设。“远香堂”的立意取自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与远香堂隔水相望的“雪香云蔚”亭以雪香喻梅花,点出其周边梅花盛开的景观。“待霜亭”取意唐代韦应物诗句“洞庭须待满林霜”。洞庭产橘,霜降始红,“待霜”点出了此处有橘树。“梧竹幽居”则点出梧桐、竹子形成的环境。“小飞虹”是一廊桥,其造型似彩虹一般,故名。“荷风四面”亭位于水系交汇之处,为荷花所围而名。“枇杷园”则取“摘尽枇杷一身金”的意境,其云墙巧妙界定了园林空间,而云墙上的月洞门又成为联系园内外空间的节点。

    拙政园西部水系周围环以假山和建筑。“三十六鸳鸯馆”为两面临水建筑,是西部主景,馆名点出水池有鸳鸯成对在水中嬉戏的意境。“与谁同坐轩”为扇面亭,其立意援自宋代文人苏轼的诗句,反映了园主人的清高和孤寂。

    (2)留园 苏州留园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积约3公顷,1953年经整修对外开放。“留园”取意于优美的园林风光幸免于战乱。这里“泉石之胜,华木之美,亭榭之幽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留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以建筑庭院为特色,其间置名石供人品味、欣赏;中部以假山建筑围绕水池布置;西部则以山林野趣见长。令人感兴趣的是,从园外街道进人留园需在住宅与祠堂之间穿越长达50余米的夹道,造园师巧妙应用曲折、虚实、开合的艺术手法,将这一引导性空间处理得妙趣横生,使游人不知不觉地进入园中。

    留园中部山水构架的特点是西北山、东南水。水池中布一岛二桥加以分隔,从而形成起于东南入口通达西北迭水口的长长的视景线,小岛取名“蓬莱”。中部主体建筑为明瑟楼与涵碧山房。“明瑟”意指水木形成的环境清新宜人,“涵碧”点出临水环境。“可亭”谐音“可停”,即可以停下来欣赏景物。

    留园东部主体建筑为五峰仙馆,是目前苏州园林中最大的厅堂。它以图案装饰的门窗,框出了以太湖石掇山,象征庐山五老峰的优美景色。独立置于园中供人品味的冠云峰,以其高峻的形态而得名。

    留园西区土阜为全园最高处,可借景虎丘、天平诸山,阜上植有青枫、银杏,秋季叶色引人。

    1997年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

    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扬州园林

    (1)个园 位于扬州市东关街,于1818年由盐商黄应泰利用废园“寿艺圃”旧址改建而成。因园主性爱竹,且园内多种竹子,故用“竹”字的半个字取名个园。个园在中国造园史上突出的艺术成就在于,通过用不同质地、色彩、造型的假山,顺时针循环布置有春山、夏山、秋山和冬山,从而很好地表现了一年四季周而复始的季节变化。

    春山,位于个园的入口处,置于竹林中的石笋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竹林相呼应,增加了春天的气息。竹林后是漏窗粉墙,竹石光影透射墙上,日走影移,颇具春日山林之趣,以形象“春山淡冶而如笑”,体现“春山宜游”。

    夏山,主峰高6米,上有垂着紫藤的看台,下有洞穴临池收住水口,虚虚实实。雪白的太湖石假山在阳光下倒映水中,恰如夏日的行云,以形象“夏山苍翠而如滴”,体现“夏山宜看”。

    秋山,山峰高7米,嵯峨磅礴。黄石假山在夕阳照射下如醉如染,真所谓“秋山明净而如妆”,暗示着“秋山宜登”。而磴道的曲折和山中幽室的神秘更增添了登山的乐趣。

    冬山,由倚着南墙的几峰宣石构成,色泽洁白,宛如墙边的几点残雪。疾风穿越墙上萧孔般排列的风洞,发出萧声般的呜咽。“冬山惨淡而如睡”的意境表现了“冬山宜居”的主题。透过另一侧的漏窗,恰好又可瞥见窗外不远的修竹与春山,“冬去春来”之意油然而生。

    (2)何园 又名寄啸山庄,位于扬州古运河风光带东南段以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主何芷舰于光绪9年归隐扬州后,将自宅筑成园林并以陶渊明“倚南窗以寄假”,“登东皋以舒啸”命名。何园是扬州保存最完好的古典私家园林,既有江南私家园林特色,在细微处又兼有西洋特点,有着当时的鲜明特色。

    何园的范围并不甚大,然其布局宽敞而不局促。从游览的角度上讲,变动观为静观,极富层次感,比较以前的园林而言,有很大的提高。何园的总体布局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园以船厅为主,以瓦石铺装厅之四周。厅北侧的串楼之上有一半月台,与中部串楼尽头旧有的半月台遥相呼应,令园景与明月结合得无比完美。园中的东北两面修筑有假山石景,前有水流往绕萦回,山巅处,尚有一六角小亭,亭亭玉立其间。南面有一畦牡丹、芍药花圃,衬于园中,真是一幅难得的中国山水画。西园乃是何园的主园,正中为一片大水池,占去了全园2/3的面积,楼厅、廊房依池而建,形成了丰富的园林空间。蝴蝶厅、回楼廊、桂花厅、宴厅楼等均是西园的主体建筑,令全园的节奏逶迤而又统一,色调、对比恰到好处。

    此外,何园最大的特色便是其串楼与复廊的构思之巧。它们将东、西二园与住宅连为一体,即有局部美,又有整体美;串楼上下回环,游人循楼漫步,景物推移,一路变幻,耳目常新。这种精妙的设计,是扬州园林的代表作,被业内专家称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形。在何园之南,紧紧毗邻一个规模不大的园林——片石山房。相传片石山房的假山石出自清代大画家石涛和尚之手,是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

    三、寺观园林

    中国寺观园林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城市中寺观本身按园林布置;二是在城市寺观旁附设园林;三是在风光优美的自然山水中建寺观。

    白云观,坐落于北京西便门外,始建于唐开元27年(739年),不仅是北京最大的道观,而且还是我国古代北方道教的中心,有“全真第一丛林”之称。

    白云观规模宏大,由中、东、西三路和后院组成。其后的园林是光绪年间(1875~1908年)增建的,此园的总体布局略近于对称均齐,以游廊和墙垣划分为中、东、西三个类似庭院的景区。中区的庭院正当中为“云集山房”,这是全园的主体建筑物和构图中心。它的前面正对着中路的“戒台”,后面为土石假山。中区两侧有游廊分别与东、西两区连接。西区建角楼“退居楼”,院中的太湖石假山为此区的主景。东区的院中亦以叠石假山为主景,山上建亭名“有鹤”。假山之南建置三开间、坐南朝北的“云华仙馆”,有窝角游廊连接于中区之回廊。

    四、岭南园林

    1.梁园 是广东佛山梁氏宅园的总称,主要由“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庐”、“寒香馆”等不同地点的多个群体组成,规模宏大,主体位于松风路先锋古道。由当地诗书画名家梁蔼如、梁九章、梁九华及梁九图叔侄四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陆续建成,历时40余年。

    梁园是清代岭南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布局精妙,宅第、祠堂与园林浑然一体,岭南式的“庭园”空间变化迭出,格调高雅;造园组景不拘一格,追求雅淡自然、如诗如画的田园风韵;富于地方特色的园林建筑形式俱全、轻盈通透;园内果木成荫、繁花似锦,加上曲水回环、松堤柳岸,形成特有的岭南水乡韵味;尤以大小奇石之千姿百态、设置组合之巧妙脱俗而独树一帜,是闻名遐迩的粤中四大名园之一。 2.余荫山房 又名余荫园,位于广东番禺南村镇东南角。始建于清同治5年(公元1866年),同治10年竣工,距今133年,以“小巧玲珑”的独特风格著称于世,赢得园林艺术的极高荣誉,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余荫山房布局精巧,以“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将画馆楼台轩榭山石亭桥尽纳于3亩之地,布成咫尺山林,造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幽深广阔的绝妙佳境。通过名工巧匠的精雕细刻,使全园的文饰做到丰富而精致、素色而高雅,给人们一种恬静和雅淡的美感,如置身于“波暖尘香”之中。进入写有“余荫山房”的正门后,过厅堂,穿竹径,便到山房的花园门。门旁有对联一幅:“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正是此园点景之句。

    3.可园 位于广东东莞市。始建于清朝道光30年(公元1850年),为莞城人张敬修所建。此人以例捐得官,官至广西按察,后被免职回乡,便修建可园,3年后竣工。可园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外缘呈三角形。园内有1楼、3桥、5亭、5池、6阁、6台、15间房、19厅,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楼、可轩、可堂、可洲…,其建筑是清一色的水磨青砖结构。最高建筑可楼,高15.6米,沿楼侧石阶可登顶楼的邀石阁,四面明窗,飞檐展翅,凭窗可眺莞城景色。前人赞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 4.清晖园 位于顺德市大良镇,以尽显岭南庭园雅致古朴的风格而著称。园内水木清华,景致清雅优美,龙家故宅与扩建新景融为一体,利用碧水、绿树、吉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等与亭台楼阁交互融合,集我国古代建筑、园林、雕刻、诗书、灰雕等艺术于一身,突出了我国庭院建筑中雄、奇、险、幽、秀、旷的特点。主要景点造型构筑别具匠心,各具情态,灵巧雅致,建筑物之雕镂绘饰,多以岭南佳木花鸟为题材,古今名人题写之楹联匾额比比皆是,大部分门窗玻璃为清代从欧洲进口经蚀刻加工的套色玻璃制品,古朴精美,品味无穷。园内花卉果木逾百种。除了岭南园林常用的果树,还栽种了苏杭园林特有的紫竹、枸骨、紫藤、五针松、金钱松、七瓜枫、羽毛枫等,并从山东等地刻意搜集了龙顺枣、龙瓜槐等北京树种,品种丰富,多姿多彩,其中银杏、沙柳、紫藤、龙眼、水松等古木树龄已百年有余,一年四季,葱笼满目。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

    中国的四大园林: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

    广东四大名园:清晖园、可园、馀荫山房、十二石斋

    其他著名园林:个园、寄畅园、豫园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世界著名园林景观(世界著名园林景观设计案例)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世界著名园林景观(世界著名园林景观设计案例)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推荐阅读:

    怎么营销一个产品(怎么营销一个产品到全世界)

    世界100个著名商标(世界100个著名商标名称)

    世界著名的河道景观设计(世界著名的河道景观设计师是谁)

    如何设计logo图标(免费设计logo图案)

    微信小人的表情都代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