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廊道景观设计(乡村廊道景观设计效果图)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乡村廊道景观设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如何描述景观中某一条廊道的结构特征
1. 曲度
廊道曲度的生态意义与生物沿廊道的移动有关。一般说来,廊道愈直,距离愈短,生物在景观中两点间的移动速度就越快。而经由蜿蜒廊道穿越景观则需要很长时间。
2. 宽度
廊道宽度变化对物种沿廊道或穿越廊道的迁移具有重要意义。窄带虽然作用不很明显,但也具有同样的意义。
3. 连通性
连通性是指廊道如何连接或在空间上怎样连续的量度,可简单地用廊道单位长度上间断点的数量表示。廊道有无断开是确定通道和屏障功能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连通性是廊道结构的主要量度指标。
4. 内环境
以树篱为例,太阳辐射、风和降水通常为树篱的3种主要输入。从树篱的顶部到底部,从一侧到另一侧,小环境条件变化都很大,树篱顶部比开阔地更易受极端环境条件的影响,而树篱基部的小生境却相当湿润。在沿着廊道的方向,由于廊道在景观中延伸一段距离,其两端往往也存在差异。一般来说都有一种梯度,即物种组成和相对丰度沿廊道逐渐变化。这个梯度可能与环境梯度或入侵——灭绝格局相关,也可能是干扰的结果。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如何描述景观中某一条廊道的结构特征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建筑界分享更多干货
二、生态廊道类型有哪些,作用异同
生态廊道类型及作用如下:
一、类型:
1、山脉型生态廊道
山脉廊道是城市的生态屏障,也是重要的生态源地,相依相连的山脉廊道不但有利于各种生物的栖息与繁殖,而且能调节城市气候。
2、道路型生态廊道
道路廊道是人们体验周围环境的直接途径,也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纽带。在城市交通道两侧设置一定宽度绿化带起到分隔交通、净化空气、减少噪声、美化城市的作用。
3、河流型生态廊道
城市中的河流水系由小溪汇聚成江河,形成树枝状的景观格局,这种分布广泛而又相互连接的空间特征为河流廊道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天然依托。
二、作用:
1、城市生态廊道有助于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降低噪音,改善空气质量。
城市生态廊道具有多种的生态服务功能,如:空气和水的净化、缓和极端自然物理条件(气温、风、噪声等)、废弃物的降解和脱毒、污染物的警示等。
2、城市生态廊道有利于保护多样化的乡土环境和生物。
城市生态廊道是依循场所的不同属性,契合场所特质所建构的景观单元,具有明显的乡土特色。
3、城市生态廊道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休憩环境。
城市生态廊道的建设为城市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其中一些小径、沿河流的景观带等都为城市居民提供了非常好的游憩环境,一些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生态廊道更是具有宣传、教育的功能。
4、城市生态廊道构建城市绿色网络,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善的城市生态廊道网络有效地分隔了城市的空间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既控制了城市的无节制扩展,也强化了城乡景观格局的连续性,保证了自然背景和乡村腹地对城市的持续支持能力。
三、沿河景观设计要点
沿河景观设计要点
景观设计要结合水系自身特色及城市滨水景观的功能要求,将文化内涵融入景观设计之中,力求体现城市风貌,通过景观语言的运用,再现城市魅力。
1.河岸带的功能
1.1保护功能
河岸带可以为很多生物提供栖息地,河岸带还可以保护物种多样性。河流和溪流的小气候也可以通过河岸带湿地进行调节,进而稳定河岸带生态系统。
1.2缓冲功能
河岸植被带可以对地表径流起到污染物过滤、养分渗透、养分及污染物吸收、拦截的作用,这些作用使得河岸带在发挥涵养水源、净化水体、防控灾害方面发挥功能。
1.3连接功能
从景观生态学来说,河岸带是廊道中的一种,可以起到连接水生和陆生2个生态系统的作用,使得2个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能够交换、传输。
1.4资源功能
河岸带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生物多样性指数高,可以提供大量的生物资源,同时河岸带还可以被人类开发为农耕地,这就提供了土地资源,规划后的河岸带又为人们提供了景观观赏资源。
2.河岸带景观植物设计原则
2.1场所适宜原则
充分反映地形特征和基地条件的可利用性;充分体现滨水公共空间的亲水性;充分注重岸线边际景观的丰富性;充分体现城市的时代风貌与地域文化性。
2.2功能凸显原则
以人为本,强调市民的舒适愉悦与可参与性:营造开放式公共游憩、娱乐运动休闲空间。
2.3文脉原则
充分利用历史人文景观资源,展现滨水开放空间景观特色。
2.4生态优先原则
强调自然因子的生态适应性与河道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大量种植抗性强的'乡土植物,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群落景观。
2.5经济合理原则
①通过滨水环境景观的设计,提升周边地产的价值。②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和竖向坡度情况,力图在最小的地形整治前提下,减少工程造价,同时创造出丰富多变的滨水空间景观。③功能和景观设施尽量考虑既具观赏性,又实用简洁和便于实施管理。④植物造景尽量少采用名贵树种,发挥乡土树种的景观潜质。
3.水生植物在河岸带绿化中的配置
3.1宽阔水域水生植物的配置
该配置模式以营造水生植物群落景观为主,主要考虑远观。植物配置注重整体、宏大而连续的景观效果,主要以量取胜,给人一种壮观的视觉感受,如睡莲群落、荇菜群落、千屈菜群落,或多种水生植物群落组合式。
3.2小面积水域的水生植物配置
该水景注重水面的镜面作用,主要考虑近观,故水生植物不宜过于拥挤,以免影响水中倒影及景观透视线。还要注重水生植物的单株观赏的效果,对植物的姿态、色彩、高度等,适合细细品味。手法往往较为细腻,注重水面的镜面作用,故水生植物配置时不宜过于拥挤,以免影响水中倒影及景观透视线。配置时水面上的浮叶及漂浮植物与挺水植物的比例要保挣恰当,一般水生植物占水体面积的比例不宜超过1/3,否则易产生水体面积缩小的不良视角效果,更无倒影可言。水缘植物应间断种植,留出大小不同的缺口,以供游人亲水及隔岸观景。
3.3人工溪流的植物配置
人工溪流的宽度、深浅一般都比自然河流小,一眼即可见底,因此,一般应选择株高较低的水生植物与之协调,且体量不宜过大,种类不宜过多,只起点缀的作用,有菖蒲、石菖蒲、海寿花等。在人工溪流硬质池底上常铺设卵石或少量种植土,以供种植水生植物绿化水体。此类水体的宽窄、深浅成为植物配置重点考虑的一个因素。
3.4自然河流的植物配置
自古以来,小桥流水成为中国传统园林的经典,现代园林水景中亦河上架桥,桥头绿化,河、桥、植物及倒影共同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桥头两侧丛植海棠花、水葱等,沿河道两岸呈带状分布,较宽的河道水面则漂浮适量的野菱、水鳖等,河岸水生植物配置既可柔化河道边缘生硬的驳岸,也大大丰富了桥头两侧的乔、灌、草、水生植物配置。河流两岸条带状的水生植物景观要求所用植物材料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体现节奏与韵律,切忌所有植物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四、如果要去沿黄生态廊道植绿,护绿应该进行哪些准备
一是高标准打造沿黄生态廊道示范带。坚持“绿为底、水为带、文为珠、业为基、人为本”,谋划实施沿黄生态廊道示范带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绿化提升、园路建设、小品建设、驿站和节点建设等。总体布局是“一轴、一带、两线、三片区、十五个景观节点”。示范带总长21公里,面积3876亩,总投资13个亿。其中示范区段长度7.5公里,面积约为1650亩,投资为5个亿,黄河大堤段长度13.5公里,面积约为2226亩,投资8个亿。在示范带规划建设中,凸显“生态修复、保护为先”的理念,注重保留原有的林田湿地坑塘,主要种植泡桐、柳树、国槐等乡土树种,以特色小乔木、花灌木、景观草等作为点缀和补充,营造自然式生态景观;凸显复合型廊道功能带动高质量发展,将生态廊道建设和文旅研学、高效农业、群众增收融为一体,沿途增设旅游休闲配套、研学基地、湿地公园、现代农业等设施,让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凸显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以黄河文化、宋文化、悬河文化展示为主线,打造“黄河之殇”文化展示区、“黄河之魂”文化传承区、“黄河之光”文化弘扬区,用生态绿廊串起一个个散落的历史文化遗迹,尽显“黄河明珠、八朝古都”开封的文化内涵。
二是成功实现沿黄生态廊道慢行系统全线贯通。开封黄河生态廊道慢行系统总长88.04公里,其中新建64.47公里,分为城区段和兰考段,城区段全长56.39公里,新建慢行道路46.91公里,兰考段全长31.65公里,新建慢行道路17.56公里。慢行系统宽5-7米,基层水泥碎石层厚20-23cm,上铺一层5cm黑色沥青和4cm彩色沥青路面层。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先通后优”的要求,市林业局、市河务局、市国投公司等与沿黄县区密切协作,合力推进慢行系统建设。至6月30日,新建的64.4公里慢行系统道路全部完成,在省统一确定的时间节点前,成功实现开封沿黄生态廊道慢行系统全线贯通。
三是着力推动黄河生态廊道提质升级。今年春季,共完成黄河大堤生态廊道原有林带空档补植和低质林更替以及上下大堤道路绿化0.25万亩,廊道景观进一步改善。沿大堤布局建设黄河文化公园、龙亭区柳园口湿地公园、顺河区天鹅湖湿地公园、渠首樱花园等生态景观节点,新建生态林0.2万亩。对沿途村庄进行绿化提升,布局建设66个省级森林乡村示范村和9个森林特色小镇。
四是植树种草双管齐下持续完善沿黄生态屏障。对黄河滩区内不宜种树的滩涂,以草压沙发展万寿菊、菌草、构树等优质草本作物10万亩。在长期稳定的滩区和大堤附近种植防风固沙林约15万亩。不仅完善了区域生态防护体系,而且形成了饲草、苗木花卉、用材林等特色产业基地,助推了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五是持续加强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开展了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工作,整合优化后,保护区范围减少村庄13个,减少基本农田2.1万亩,规范了保护区边界。强力推进保护区违规问题整治行动,2019年以来,共核查清理违规建筑、非法采沙、养殖场等问题点位210个。实施了示范区黑岗口、祥符区刘店乡中王庄、龙亭区湿地公园等三处生态修复试点工程,采用生态补水,植被恢复等措施,进行湿地生态修复。积极推动了龙亭区柳园口、兰考县金牛湖、兰考县凤鸣湖等沿黄省级湿地公园建设。
如今,“生态兴则开封兴”已成为开封领导班子和全市人民的共识,开封市将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落实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要求,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全面深入推动生态建设,重点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打造“黄河明珠、八朝古都”生态名片,全面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群众幸福感研监测中心、包头黄河国家级定位研究站,建立湿地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提高湿地监测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建立湿地水体、土壤、野生动植物监测站和观测点,形成站点结合、布局合理的湿地监测网络体系。
(五)全面加强林草生态资源保护。严格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量化具体目标,明确主体责任,强化职能职责,推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得到全面加强。研究制定《关于加强项目使用林地草原审核报批管理的实施意见》,严格项目使用林地草原管理,严格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优先审查报批国家鼓励类的产业项目,严格禁止国家限制类、禁止类的产业项目占用林地草原。加强林业综合执法检查,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查处打击破坏林草生态资源违法行为。加强林草灾害预防,突出重点做好森林草原火灾预防工作。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加强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公园、湿地公园建设管理,维护生物多样性。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乡村廊道景观设计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推荐阅读:
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与景观设计(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