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河道景观设计的思维(河道景观设计的思维方法)

    发布时间:2023-03-10 17:46:34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143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河道景观设计的思维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行业最低价)

    文章目录列表:

    河道景观设计的思维(河道景观设计的思维方法)

    一、河道景观工程助推水资源配置以城市为中心

    孙景亮

    (水利部河北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步伐加快以及城镇居民对亲水环境的热衷,城区的发展沿着河流扩张之势越来越明显。城市河道景观工程建设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品位,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其在生态城市建设中显示出的功能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那么,在缺水的城市该如何保证有足够的生态景观用水,又不对周边地区的用水及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则是对工程建设倡导者的严峻考验。

    一、河流与城市的关系

    在原始的人类社会,我们的祖先就知“逐水草而居”,河流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自从人类社会存在以来,与河流的关系大致经过了被动适应河流、干扰占用河流和与河流生态共存三个阶段。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史,也演绎了一部人类驾驭河流的宏伟史诗。我们只要浏览一下世界地图就可以看到,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是沿着江河而建。这并非是一种巧合,它说明人类文明与生存发展完全依赖于河流充足的供水和舟楫之利。

    人类依赖河流,同时与河流又一直处于相互干扰和影响之中。河流的变迁不仅改变了自然界,也会影响到人类,并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与未来。在很多时候,人类对河流的伤害都是由于人们的愚昧和贪婪造成的。水域的污染和水环境的恶化,说明了流域内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出现了问题。河流的没落,意味着人类和文明将面临灾难。

    近代河流既是城市供水的水源,同时承担着城市防洪排涝的功能,并且依靠天然自净能力消纳了城市排放的污水。但是,随着流域上游水资源开发强度的不断加大,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日益增加的城市污水量大大超出了河流的自然净化能力,致使河流水质恶化;人们随意向河道内倾倒垃圾废物,并以各种方式肆意侵占河滩水道,致使天然河流的原始功能不断退化。长而久之,河流会反制于城市,使之不可持续地发展。

    世界进入21世纪,如何兼顾人类和河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都必须面对的挑战。最近时期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意识到,以牺牲河流生态系统换来的人类安全和幸福只能是短暂的。开始考虑与河流生态共存,人类不仅有权享用河流水资源,而且也要爱护河流,保护水质并保证给河流生态系统分配所需的能不危及其河流生命的水流过程。

    二、河道工程现状及城市河道景观整治工程情势

    (一)河道工程现状分析

    自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北方地区的许多河流上游修建了水库拦蓄洪水径流。海河流域位于京畿要地,洪水防御工程建设有着悠久的历史。但进行系统的流域治理主要是近半个世纪。1958年开始在上游山区大规模的修建水库,“63·8”大洪水后,进入了以根治海河为中心的水利建设时期。初步形成了由水库、河道、滞洪区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和各河系分区防守、分流入海的防洪格局。防洪体系的建成和运用取得了巨大的防洪经济、社会效益。为了达到“上蓄”的目的,在海河流域上游山区陆续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1900多座,总库容约294亿立方米,总库容与年径流量的比值达1.03,是全国平均值0.17的6.0倍,也远远超过美国和前苏联的比值0.34和0.27。水库拦河大坝拦截了天然河道径流和部分地下基流,使山前丘陵区、平原区的天然河道、中游地区的洼淀、湖泊失去了水源补给,湿地面积由下游平原部分地区转移到了山区,流域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变异。加上连续枯水年的出现,使得河流径流量减少,以致河道干涸,从而导致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减少,沿河地区地下水逐年下降,造成水资源短缺及生态环境恶化,制约了临河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人口和工矿企业不断向河流沿岸集中,这种状况不仅加重了防洪负担,同时向河道内排放污水、倾倒垃圾、行洪滩地上修建临时及永久建筑、无规划地截流引水、河道内的无序挖土采砂等,都对河道防洪、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城市河流生态环境构成影响。一方面城市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水环境质量的下降,该问题广泛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由此引发的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在各大中城市率先逐渐展开,且呈方兴未艾之势。

    (二)城市河道景观整治工程情势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加快,以及城市居民对亲水环境的进一步需求,城区沿河流扩张之势越来越明显,城市河道景观工程建设热潮逐渐形成并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形象,改善了人居环境。河道景观工程在生态城市建设中显示出的功能和作用越发不可替代。以河北省为例,近几年来,几乎在所有的地级城市都开展了以城市河道景观建设为主的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石家庄市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西起黄壁庄水库,东至藁城晋州交界,全长70千米。其中一期工程治理范围为石家庄市区段16千米在2010年7月1日以前形成滨水景观带。整体工程分3期实施,届时它将形成环石家庄北部的滨水景观长廊,进一步改善省会的生态环境,其中增加水面面积800万平方米、湿地面积1500万平方米、绿地面积600多万平方米。据称整体工程包括水面景观用水、湿地用水和绿地用水,共需水量将达到8000万立方米,其水的来源拟主要是利用岗南、黄壁庄水库水,将来的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的弃水以及冶河水和城市中水。

    唐山市环城水系工程:全长57千米,建21道闸坝,据称是“挖一河连三河形成环城水系,增一湖通四湖造城市水景”,届时建成区总蓄水水面16.5平方千米,蓄水量2000万平方千米,年需水量3940万~5888万立方米,形成“城在水中,水绕城流”的喜人美景。

    保定市大水系工程:按照“两库连通,西水东调,穿府补淀水城一体的总体布局”,共分:水源工程、雨污分流工程、景观工程、防洪堤综合整治四大工程。从西大洋水库引调3000万立方米水量经70千米进入市区,使7条内河实现还清。届时,城区水面面积将得到595公顷,市区河网密度将居全省第一,成为华北地区独特的水网景观城。

    承德市以水为魂,打造 “双水绕城,山水相映,充满灵性和活力的山水园林城市”,将新增水面436万平方米,水景观带面积达到1200万平方米。

    衡水市“水市湖城工程”,将开挖整治18个湖泊和30条河道,使湖面湿地面积由75平方千米,增加到100平方千米。

    张家口市倾力打造区域中心城市,高标准治理清水河23千米,已启动38.5千米的洋河综合治理和总面积106公顷的明湖公园建设。

    除此之外,邢台市提出打造“两河绕三山,六水润八园”的城市景观;秦皇岛市将按照市区六河水系综合治理规划方案,将六河建成安全河、清水河、景观河,形成 “一园、二岛、四桥、五场、六带、十六景”的沿河景观带;邯郸市着力创建百姓幸福之城;沧州市的南运河综合整治工程以及廊坊市龙河水系景观带工程等。

    纵观11个地级城市的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建设,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以城市河道景观建设为主,均需要一定水资源量作支撑。为提供景观用水量,少则用水几十万立方米,多则需用水数千万立方米。

    三、要防止河道景观整治工程扩大水资源配置的城乡差异

    (一)水资源配置的城乡差异确已存在

    在特大干旱发生的时候,受灾最严重的往往是农村和农民,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根据2010年3月31日《文汇报》特派记者王星报道,同样的旱情,城乡的用水差异很大。在昆明市,尽管旱情持续了5个多月,但就昆明市区的居民生活而言,除了部分粮食以及鲜花、茶叶价格有所上涨以外,几乎未受到影响,用水也基本没有限制。一些高耗水行业,类似洗浴中心等场所依旧门庭若市。作为昆明的水源工程,云龙水库每年向昆明主城区供水2.5亿立方米,占昆明主城供水总量的70%以上,供水采用隧洞方式,水库的放水从地下送水到城区,沿途的地表用不到水。居住在云龙水库周边的村民说:“我们靠着水库却喝不到水,只能自己去找水。”眼下,在旱区农村,一桶水总是要被农民珍贵地用上5~6遍,与城区用水形成了鲜明对比。

    为什么紧挨着水库的农村和农民用不上水?这种用水差异体现出的无疑是巨大的城乡差别。云南大学一位教授说:“这个城乡差别,有的地方是在缩小,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地方是在扩大的。大家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了以城市为中心,向发达地区优先配置资源,一旦受灾,往往是不发达的农村最先遭受损失,而城市的感觉却不明显。”该教授进一步解释道:“其实身处水源地的农民本来是拥有水资源的,只是被人为地转移了。修水库、水电站保证了下游的生产生活,却牺牲了上游居民的利益,旱情一来,反倒是身处水源地的农民先遭殃。客观地讲,政府对农民的水资源利益问题考虑是不够的。”类似的城乡差别,不仅体现在对水资源的使用权上,同样体现在对水利设施的修建和维护之中。对于“水利欠账”云南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达瓦说“尽管至2009年底云南已累计建成大、中、小型水库5514座,但这些工程,大多集中于地州市等城区附近,且其中相当一部分设施建于20世纪60~70年代,早已年久失修。”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的一位工程师告诉记者:“对于农村的水利设施,基本都是些小型水库和小塘坝,还有一些群众自发挖掘的小水窖,有雨水的时候,还能储一些水,一旦大旱来了,它们就都完全丧失功能了,农民要么自找水源,要么只能在家等送水车。”云南大学教授说:“与其捐款、捐水这样‘被动’抗旱,倒不如在城市里采取有效措施节约用水,同时把节约下来的资金和水资源用于改善农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必要时政府应该考虑给予农民,特别是水源地农民,适当经济补偿,这也是一种生态补偿。”除了云南和昆明,其他各地的情况其实都差不多。向发达地区优先配置资源已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必然,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作用尤为突显。

    (二)河道景观工程进一步助推了水资源配置以城市为中心

    河流水系作为城市自然环境的重要因素,是城市建设的骨架网络,影响着城市的面貌、性质和用地布局。河流水系在影响城市特色方面在某种程度上要比城市中的建筑更为重要。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都十分重视河流水系的治理,利用城市河湖及其附属绿地,打造具有特色兼具人居、休闲、旅游、商业和文化等诸多功能的城市河道景观。

    建设城市河道水景观工程最重要的前提应该是拥有充足的水源保证。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满足山水城市所具有的良好的生态环境。

    人们可能是保留了人类祖先“逐水草而居”的天性,近些年来,只要哪里有了水面,那里的商住区建设就要火爆、那里的楼盘价格就会飙升。但无源之水不会长久,人工水面没有后续水源的支撑,到后来不是自然干涸就是死水一潭。但是,经济利益的追逐和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往往对城市水景观建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各地在继修宽马路、大广场之后,一时间在城市河道内修建拦河闸坝工程,扩大水体、水面等,水景观建设成为一种时尚。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可谓出乎人们所料。

    城市河道是流域水系的一个子系统,城市河道水景观系统对流域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将会引发流域水资源时空的再分配。城市河道景观工程的规划应该与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相协调,必须从更大范围来考虑城市河道景观的规划建设问题,合理优化配置城市水景观工程措施,综合利用流域内水资源。我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经很高,如果无限制地大规模发展城市河道景观工程,随意扩大城市水景观用水量,势必会加大水资源的使用和消耗,如果城市河道景观工程只考虑城市自身的发展需要,与乡村河流各自为政、各取所需,势必会影响河流下游农业用水和已经恶化了的河流生态。河道景观整治工程进一步助推了水资源的配置以城市为中心的分配趋势。

    (三)城市河道景观工程规划要合理地配置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已经取得了有效的进展,但水资源供需矛盾仍然非常突出。我国的669座城市中有400余座供水不足,其中缺水比较严重的有110座,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的困扰。那么,在缺水的城市该如何保证足够的生态景观用水,是对工程建设倡导者的严重考验。最理想的方法当然是加大污水处理能力,依靠再生水资源满足这一需水要求。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来,这条出路不太现实。因而,从上游水库调水或从其他地区引水依然是目前许多城市生态用水的主要来源。

    实际上,在北方地区城市的水景观并不是必不可缺少的,在某种程度上应该算作奢侈品。就是搞也不一定就非搞的规模那样大,提的标准那样高。比如,在美国的赌城拉斯维加斯各家大饭店纷纷修建大型喷水池、人工湖等景观,但由于拉斯维加斯是一座处于沙漠中的城市,自身没有水源,该市的景观用水都是用巨型卡车从远方运来的。更何况,城市水景观一旦建成,就要考虑将长期存在运行,储流在城市河湖里的水必须保持一定的水量、合适的水位和符合要求的水质。否则,将是干涸见底或是死水、臭水一潭。那么怎样能满足在一个缺水的城市里,靠长期的外调水来维持景观需水要求呢?一个发达的城市,其居民生活用水和经济增长要靠从周边地区调水,解决环境问题;建设水景观也要从周边地区调水,特别是水资源调出区域同为缺水甚至严重缺水地区的时候,就形同于“挖肉补疮”。当一个城市的建设者怀着美好的愿望规划城市水景观的时候,他们的目光往往只着眼于眼前的城市之中,其关注重点也往往只是这个城市自身的利益,却忽视了城市与周边地区,甚至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和谐关系;忽视了城市与周边地区应该具有的“共生、共存、共荣、共乐、共雅”的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关系。

    历史的经验证明,如果农村地区的资源、人力、资金、物流始终是在向城市单向流动,那么,不但农村地区得越来越贫困,而城市也会变得越来越畸形。另外,有关数据显示,发达国家每营造1公顷森林,就要危害发展中国家10公顷土地。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在城市里建设一片水景的同时,水资源的调出地就必然会有大面积的土地相应遭受缺水的影响。因此,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为了盲目开发城市水景观项目,建设城市形象工程,在本来就缺水严重的城市里大规模地开发水景观,大量从周边地区引水调水,这不仅会直接加剧周边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从而加重那里的生产、生活压力,并诱发水事纠纷。这样的做法显然是背离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中央所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

    (四)城市河道景观工程建设要有利于社会和谐

    长久以来,地方利益和短期利益始终是一种难以消除的力量,它们以各种方式破坏着社会整体利益和长期利益。缺水的时候就彼此争水,水多的时候就以邻为壑。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地对水资源的需求都在不断增大,城市水景观建设不能片面地从地方局部利益出发,影响或破坏流域或地区整体、长期利益,甚至使因缺水而产生的不安定因素更加明显和突出。绝不能以邻为壑,为了城市河湖里的水的清洁,将污水进行简单地改道流向周边以及下游地区,使污染源搬家,造成对其他地区的水环境的污染,引发水污染纠纷。

    四、结语

    我国目前城乡社会和经济发展得并不均衡。在大中城市大规模地建设城市河道景观工程,助推水资源配置进一步以城市为中心,扩大了水资源配置已经存在的城乡差异。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我们要努力打造生态城市,下大力气进行城市河流的综合治理,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环境,但要防止以行政手段将缺水地区大量的宝贵水源引调入市营造水景观,片面追求人居和商住环境的奢侈改善。政府和决策者应该把视线投放到城市之外更远方的广大农村。认真审视我们城市里所获得资源,以及营造出的良好环境是否影响了城市之外农村、农民的生活、生产用水;是否损害了生活在城市之外的人们的切身利益。如果流淌在城市河道里的水原本是农村的生产、生活的保命用水,如果是为了保持城市里河道景观用水的清洁,而将城市河道的污水下排或改道而行,污染了下游地区的河流和环境,显然我们的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想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参考文献

    [1]汪玉君,等.城市水景观建设规划缺失问题的思考.水利规划与设计,2009(1)

    [2]郑连合,等.北方河流与毗邻城市相互关系及综合治理.海河水利,2008(5)

    [3]孙景亮.海河流域水环境恢复重建与洪水资源利用.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7,32(2A)

    [4]黄诚.城市水景观建设思考.海河水利,2005(4)

    [5]冯月静.滹沱河将现16公里景观带.燕赵都市报,2010-05-01

    [6]董立龙,等.唐山环城水系通航,宜居华北水城初现.河北日报,2010-04-30

    [7]许顺兰,等.保定大手笔建设大水系.河北日报,2010-06-10

    [8]马国臣,等.决战之年看承德:山水园林城市.河北日报,2010-05-06

    [9]王翠莲,等.张家口倾力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河北日报,2010-04-29

    [10]齐祥太,等.邯郸着力创建百姓幸福之城.河北日报,2010-06-09

    [11]邢世炎,等.“卧牛奋起”:解读邢台城市建设.河北日报,2008-09-18

    [12]马朝丽.港城整治“六河”编织城市“绿飘带”.河北日报,2008-09-18

    [13]马彦铭,等.“衡水湖市加速”:衡水湖生态城市谋建休闲度假区.河北日报,2010-03-02

    [14]孙占稳,等.廊坊打造环渤海休闲商务名城:一座年轻城市的梦想.河北日报,2010-05-17

    [15]宏旭,等.沧州构建冀中南经济增长极.渤海早报,2010-03-17

    [16]王星.旱情面前受伤的为何总是农民.文汇报,2010-03-31

    二、做景观设计的,如何提高方案水平?具体可行的方法是怎么样?

    第一是多看,多看一些很有水准的景观设计,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景观园林网等。第二是多走,出去看一些真正的景观,明白做景观是怎么一回事,把景观与建筑围合的空间合理利用起来。第三是多想,设计最重要的就是思维啊。第四是动手,多画一些方案,才能理解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三、景观设计必须遵循辨证法?

    下面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关于景观设计必须遵循辨证法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引言:景观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反映,是人类的爱和恨,欲望与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而景观设计是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农业时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不敢有违天地之格局与过程,便用心目中的宇宙模式来设计神圣的景观,以祈天赐福;中世纪的欧洲,神权高于一切,万能的上帝成为人类生活和设计的中心,因此有了以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和乡村布局形式。文艺复兴解放了人性和科学,因为有以人为中心和推崇理性分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才有几何对称和图案化的理想城市模式和随后的巴洛克广场及园林设计,甚至于将自然几何化。工业革命带来了新的设计美学,机器成为万能的主宰,因此,才有了柯布西埃的快速城市模式,城市为机器而设计,并最终也变成了机器。

    20世纪60~70年代开始,RachelCarson的“寂静的春天”把人们从工业时代的富足梦想中唤醒;LynnWhite揭示了环境危机的根源来自西方文化的根基,即“创世纪”本身,而GarrettHardin的“公有资源的悲剧”则揭示了资源枯竭来源于人类的本性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DonellaMeadows则计算出地球资源的极限,警示了人类生存的危机。所有这些都把设计师们从对美与形式及优越文化的陶醉中引向对自然的关注,引向对其他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在此背景下,产生了InMcHarg的“设计尊重自然”,也产生了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生态设计,包括建筑的生态设计、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工业及工艺的生态设计等等。自然辨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其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景观设计作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必然要遵循自然辨证法。系统观、辨证观和科学观组成了自然辨证法理论体系,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对景观设计进行哲学的思考,以启迪思维,开阔思路。

    一、系统观现代系统观认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是一个总体过程,要全面地把握和控制对象,综合地探索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把握住对象的内、外环境的关系,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对象。

    这一观点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然界没有废物每一个健康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完善的食物链和营养级,秋天的枯枝落叶是春天新生命生长的营养。公园中清除枯枝落叶实际上是切断了自然界的一个闭合循环系统。在城市绿地的维护管理中,变废物为营养,如返还枝叶、返还地表水补充地下水等就是最直接的生态设计应用。

    第二、自然的自组织和能动性自然是具有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能力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个系统当向外界开放,吸收能量、物质和信息时,就会不断进化,从低级走向高级。进化论的倡导者赫胥黎就曾描述过,一个花园当无人照料时,便会有当地的杂草侵入,最终将人工栽培的园艺花卉淘汰。Gaia理论告诉我们,整个地球都是在一种自然的、自我的设计中生存和延续的。一池水塘,如果不是人工将其用水泥护衬或以化学物质维护,便会在其水中或水边生长出各种水藻、杂草和昆虫,并最终演化为一个物种丰富的水生生物群落。自然系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远远超出人为的设计能力。与其如此,我们不如开启自然的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过程。如景观设计师MichaelvanValkenburgh设计的GeneralMills公司总部(位于Minneapolis,Minnesota)。的项目中,设计师拟自然播撒草原种子,创造适宜于当地景观基质和气候条件的人工地被群落,每年草枯叶黄之际,引火燃烧,次年再萌新绿。整个过程,包括火的运用,都借助了自然的生态过程和自然系统的自组织能力。

    自然是具有能动性的,几千年的治水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对待洪水这样的自然力,应因势利导而不是绝对的控制,古人李冰父子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设计的成功之处,也在于充分认识自然的能动性,用竹笼、马槎、卵石与神为约,造就了川西平原的丰饶。大自然的自我愈合能力和自净能力,维持了大地上的山青水秀。生态设计意味着充分利用自然系统的能动作用。

    第三、边缘效应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生态系统或景观元素的边缘带,有更活跃的能流和物流,具有丰富的物种和更高的生产力。如海陆之交的盐沼是地球上产量最高植物群落之一。森林边缘、农田边缘、水体边缘以及村庄、建筑物的边缘,在自然状态下往往是生物群落最丰富、生态效益最高的地段。然而,在常规的设计中,我们往往会忽视生态边缘效应的存在,很少把这种边缘效应结合在设计之中。在城市或绿地水系的设计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水陆过渡带上生硬的水泥护衬,本来应该是多种植物和生物栖息的边缘带,只有曝晒的水泥或石块铺装;又如在公园里丛林的边缘,自然的生态效应会产生一个丰富多样的林缘带,而人们通常看到的是修剪整齐的草坪;又如,建筑物的基础四周,是一个非常好的潜在生态边缘带,而通常我们所看到的则是硬质铺装和单一的人工地被。除此之外,人类的建设活动往往不珍惜边缘带的存在,生硬的红线把本来地块之间柔和的边缘带无情地毁坏。所以与自然合作的生态设计就需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之间的边缘效应,来创造丰富的景观。(参考《建筑中文网》)

    第四、生物多样性自然系统是宽宏大量的,它包容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生物多样性至少包括三个层次的含意,即: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因此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与自然相合作的设计就应尊重和维护其多样性,"生态设计的最深层的含意就是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不但是人类自我生存所必须的,也是现代设计者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是保持和维护乡土生物与生境的多样性。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城市绿地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后堡垒。曾一度被观赏花木和栽培园艺品种和唯美价值标准主导的城市园林绿地,应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最重要的设计指标。每天都有物种从地球上消失的今天,乡土杂草比异国奇卉具有更为重要的生态价值;五星瓢虫和七星瓢虫是同样值得人们珍爱的,勤于除草施肥、城市绿地管理者的形象不应是打药杀虫的小农。通过生态设计,一个可持续的、具有丰富物种和生境的园林绿地系统,才是未来城市设计者所要追求的。

    二、辨证观辨证思维是现代科学实践的思维形式,它要求我们看事物要一分为二,不能只注意到其有利的一面,同时还要看到其不利的一面。

    生态设计不是某个职业或学科所特有的,它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其范围非常之广,包括建筑师对其设计及材料选择的考虑;水利工程师对洪水控制途径的重新认识;工业产品设计者对有害物的节制使用;工业流程设计者对节能和减少废弃物的考虑。生态设计为我们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对景观、城市、建筑的设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简单地说,生态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对于每一个设计,我们需要问:它是有利于改善或恢复生命世界还是破坏生命世界,它是保护相关的生态结构和过程呢?还是有害于它们?

    与传统设计相比,景观生态设计在对待许多设计问题上有其特点。但是,景观生态设计应该作为传统设计途径的进化和延续,而非突变和割裂。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的唯景观生态设计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因而最终会被遗忘和被淹没,设计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景观生态的设计应该、也必须是美的。景观设计学以生态思维为其核心,但也正是设计中的生态意义使景观设计这一职业出现分异,其一极强调对生态过程的组织和条理;其二则强调艺术和美的表达和再现。这种由来已久的分异到生态设计中应得到溶合。

    三、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是“第一生产力”,具有一定的超前性。随着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科学技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具有交叉性科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新兴的交叉学科来拓展生态景观设计的实现途径,提高景观设计的质量。

    其中景观生态学就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作为一门学科,景观生态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形成的,土地利用规划和评价一直是其主要的研究内容。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景观生态学在北美才受到重视,迅速发展成为一门很有朝气的学科,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与参与。景观生态学和地理学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已成为生态学和地理学的前沿学科之一。它把地理学家研究自然现象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横向研究和生态学家研究一个生态区的机能相互作用的纵向研究结合为一体,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及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

    随着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迅猛发展,他们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各个研究领域中,尤其是与地理空间密切相关的学科。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学科,分析各种景观现象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分布特征、演变规律、空间镶嵌关系及其对不同景观格局的模拟研究成为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核心,而地理信息系统在空间分析和空间模拟上的强大功能,为在景观生态学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基础。

    合理规划和管理景观,对生态系统、区域乃至全球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要借助于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从景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自然资源的内在特征以及实际的社会经济条件出发,通过对原有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调整或构建合理的景观格局,使景观整体功能最优,达到人的经济活动与自然过程的协同进化。

    四、结论

    景观设计必须遵循自然辨证法,景观设计者要学习自然辨证法,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工具去探索景观的内在自然规律,早日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然王国的飞跃,使景观设计开发由传统迈向现代。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四、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都需要什么资料

    景观设计是环境设计的组成部分,大到绵延几十公里的风景区规划,小到十几平方米的庭院设计,都属于景观设计的范畴。所有的景观都是通过景观要素来体现的,景观设计的素材和内容包括地形地貌,植被,水体,铺地和景观小品。其中,地形地貌是设计的基础。

    城市景观包括城市的历史景观、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三个大的方面,而这三方面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组成了城市景观的基本骨架,也是设计师进行景观设计工作的重要对象。

    城市景观设计主要侧重于城市物质空间与城市形态的设计。对整个城市或城市某个地段中建筑物和建筑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筑物与用地、交通等方面之间的关系。从城市体形、空间和环境质量等方面入手,着重研究城市的视觉景观与环境行为,通过营建环节,落实三维空间的意向设计和景观策划。

    城市景观设计属于应用性多学科综合设计,涉及城市规划、建筑学、园林规划设计、环境美学及社会科学等相关的学科内容,它是社会文化、物质环境和人类行为的综合性设计。

    一个城市的景观风貌是其城市自然条件和当地历史、文化的综合反映。城市风貌是城市建没中的一个中心问题。它包括:从城耔整体出发,对现有城市的特色资源进行保护、培育和再开发;限制市民和单位的土地与建筑建设等权限,要求按统一的规划设计和法规进行建设活动。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河道景观设计的思维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


    推荐阅读:

    河道景观设计动画(河道景观设计动画图)

    河道景观设计原则(河道景观设计原则是什么)

    河道景观设计叫什么设计(河道景观设计叫什么设计)

    南京市传媒公司(南京市传媒公司吴昊简历)

    读大专上什么专业好(大专建议学什么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