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景观设计中地形地貌要素(景观设计中地形地貌要素包括)

    发布时间:2023-03-10 22:33:11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105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景观设计中地形地貌要素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录列表:

    景观设计中地形地貌要素(景观设计中地形地貌要素包括)

    一、地形地貌的形体要素

    地表形体是由每个基本的地貌要素构成,包括面、线和点。

    地貌面,亦可以称为地形面或坡面,由坡面高度、倾斜度、坡长、倾斜方向、延伸方向及水平投影面积形状构成。地貌面的构成参数也可以称作特征参数,可以确定地貌面的空间特征。自然地貌面可以分为平面、斜面和垂直面,以两地貌面之间所成二面角夹角2°和55°为界限。0°~2°为平面,2°~55°为斜面,55°~90°为垂直面。

    地貌线是两地貌所成二面角的交线,可以分为坡度变换线和坡面变换线两种,包括山脊线、山麓线、谷底线等。坡度变换线是垂直(上下)方向的地貌面产生的交线,坡面变换线是水平(左右)方向的地貌面所成的交线。地貌线的表现形式可以有直线、曲线和折线,而事实上,大多数地貌线由于受自然侵蚀转而成为圆棱面。

    地貌点是地貌面或线的交点,比如山顶点。

    景观设计中地形地貌要素(景观设计中地形地貌要素包括)

    二、园林中改造地形要考虑哪些因素?地形设计和改造的方法有哪些

    园林地形处理应考虑的因素

    一、考虑原有地形

    自然风景类型甚多,有山岳、丘陵、草原、沙漠、江河、湖海等景观,在这样的地段上,主要是利用原有地形,或只需稍加人工点缀和润色,便能成为风景名胜。这就是“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工之事”的道理。考虑利用原有地形时,选址是很重要的。有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可以借用,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根据园林分区处理地形

    在园林绿地中,开展的活动内容很多。不同的活动,对地形有不同的要求。如游人集中的地方和体育活动场所,要求地形平坦;划船游泳,需要有河流湖泊;登高眺望,需要有高地山冈;文娱活动需要许多室内外活动场地;安静休息和游览赏景则要求有山林溪流等。在园林建设中必须考虑不同分区有不同地形,而地形变化本身也能形成灵活多变的园林空间,创造出景区的园中园,比用建筑创造的空间更具有生气,更有自然野趣。

    三、要有利于园林地面排水

    园林绿地每天有大量游人,雨后绿地中不能有积水,这样才能尽量供游人活动。园林中常用自然地形的坡度进行排水。因此在创造一定起伏的地形时,要合理安排分水和汇水线,保证地形具有较好的自然排水条件。园林中每块绿地应有一定的排水方向,可直接流入水体或是由铺装路面排入水体,排水坡度可允许有起伏,但总的排水方向应该明确。

    四、要考虑坡面的稳定性

    如果地形起伏过大,或坡度不大但同一坡度的坡面延伸过长时,则会引起地表径流,产生坡面滑坡。因此地形起伏应适度,坡长应适中。一般来说,坡度小于1%的地形易积水,地表面不稳定;坡度介于1%~5%的地形排水较理想,适合于大多数活动内容的安排,但当同一坡面过长时,显得较单调,易形成地表径流;坡度介于5%~10%之间的地形排水良好,而且具有起伏感;坡度大于10%的地形只能局部小范围地加以利用。

    三、园林设计中地形处理方法有哪些,分别有什么特点

    在园林地形的处理过程中,因其功能所创造的景观效果地形的类型及范围也不同。因此,要结合类型和范围来进行合适的地形处理。

    1、在人们集散、休息及进行一些活动性的休闲园林区域中,宜处理为平缓的地形。平缓的地形观视效果上流畅舒展,视野开阔,公园中的平坦草坪景观。

    大草坪是人们活动和休息的好地方,小孩嬉闹,可以尽情玩耍,而不用担心地形的复杂变化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而背后的树林为平地的宽阔基面作了垂直形态上的景观,同时也起到了背景的衬托作用。

    平地缺少私密性和活跃性,景观趣味性差,要靠空间与空间、景观要素与空间及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来补充。平地内部空间最突显的景观要素对景观有决定性作用,运用低平形体来补充或强烈的垂直形态作对比,可使景观效果显著增加。

    平坦的地形中,远处以绿树作为背景及鲜花作镶边,平坦的地形里水池自然成为整个画面的焦点,弥补了平坦地形的单调性,使平地与垂直低挖形态的景观要素相互结合。

    2、在园林中一些需创造出瀑布、跌水、泉、涓流等水景及有特殊景观要求的可处理成起伏的地形。起伏的地形为园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该地形中可灵活多变的组合创造出形态各异的景观,效果丰富多样。

    起伏地形从形态上讲是地形的升与降的结果,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地形的变化来进行景观设计,使地形既相分割又相联系,成为一体。在起伏较大的地形上部可布置假山,塑造成上部突出的悬崖式陡崖,并置以泉水或作成跌水形态的景观相结合的做法。假山泉水的布置有动态效果,使整个地形的处理更加真实、自然

    3、在园林中因功能要求,可通过地形的变化来划分不同的区域,使空间既彼此分隔又相互联系。一般综合性公园都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区块,因其功能不同,地形的处理也有所变化。

    娱乐休闲及休息集一体的园林用地以平坦的地形为人们提供了娱乐的场所,平地上的铺装为人们提供了集散场所。而坡地为人们提供了休憩的场所,再通过植物使平地与坡地相结合,使整个空间既相彼此分隔又相互联系。

    4、在园林的地形处理中,忌将地形处理成馒头形。这一形态既不符合自然地形的演变规律,也不符合园林美的法则。在地形的处理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自然,师法自然,充分利用原有植被和表土,对地形进行适当改造,在满足排水,适宜植物生长等使用功能的情况下进行地形改造。

    景观设计中地形地貌要素(景观设计中地形地貌要素包括)

    园林地形的处理的原则

    1、因地制宜,随势生机。要想在一块土地上创造多种景观效果,首先必须进行合理的地形改造,再进行合理布局,依低挖湖,据高堆山或适当平整土地,使园林地形富于变化,并利用地形组织空间和控制视线,通过与其他园林要素的配合,形成一个自然丰富、优美的空间景域,满足人们观赏休息及进行各种活动的需求。

    2、因景得宜。地形处理是造园的基础,也是造园的必要条件。因不同的地点和环境条件灵活地组景,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攫取自然的美景为我所用,因此,地形的处理对景点的布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造园前必须进行地形处理。

    我国皇家园林颐和园堆土成山即成万寿山,随之在山上建造佛香阁,登阁揽胜,可俯瞰昆明湖和万寿山前山景色,举目西眺,玉泉山宝塔近在眼底,西山层峦叠翠。

    抬头北望,色彩渲丽的众香界、智慧海,仙台放彩,佛香阁犹如巨擘,将万寿山一带和几十里内的优美风景尽携与周围,成为一重要园林美景,这一切无不归功于万寿山和佛香阁平地而起。

    3、地形与环境相协调的原则。园林中的地形是具有连续性的,园林中的各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彼此不可能孤立而存在。因此,每块地形的处理既要保持排水及种植要求,又要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力求达到自然过渡的效果。

    4、符合园林美的法则。园林是人为的艺术加工和工程措施而成的。园林美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高度统一。园林美具有多元性,在园林的地形处理中必须遵循园林美的法则。

    四、影响景观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

    综合各景区中各类地貌景观的特点和分布规律可以发现,影响各类地貌景观发育的主要因素,包括构造背景、岩石地层的分布、古气候变化、重力崩塌作用和水动力条件等。

    1.构造因素

    景区整体上位于华北地台中南部太行山复式大背斜中北北东走向的林州任村-辉县上八里复式背斜的西南翼。太古宙至新元古代期间是该区的变质基底形成阶段。中元古代—二叠纪期间,在该区发育了厚层的海相和海陆交互相沉积盖层。在侏罗—白垩纪期间的燕山期造山运动中,来自华北地台东侧、由于太平洋板块向西低角度俯冲所产生的强大的北西-南东向挤压作用形成了北东—北北东走向的太行山复背斜以及其中的任村-上八里复背斜。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期间,太行山周缘转入伸展变形阶段。在北西—南东向的拉张变形中,华北裂谷带开始发育。在太行山的东、南麓,北西向的张裂作用形成了北北东向正倾滑的太行山山前大断裂和近东西走向左旋正倾滑的盘古寺断裂。新生代期间,特别是晚新生代,山前正断裂带的垂直活动引发了太行山断块的持续隆升,造成了华北地区西高东低的地势和太行山与其东侧华北平原之间高差达千米左右的巨大地势落差。而山脉隆升的背景下所形成的山地与平原之间巨大的地势落差,正是塑造该区峰谷交错、崖台梯叠和群峡间列等雄奇险峻的地貌景观的重要前提。如云台天瀑、红石峡、峰林峡、青龙峡和青天河峡谷等,都是在山脉隆升过程中所形成的特征性的地貌景观。

    另外,在中—新生代构造活动期间,该区还发育了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的两组近直立的构造节理。河流、冲沟或大气降水对透入性的构造节理的侵蚀切割对该区各种石墙-石壁型的长崖和石峰-石壁型的峰林与峰丛地貌景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2.岩石-地层因素

    位于复背斜西南翼的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中出露的主要岩石地层,从老到新包括构成地台基底的太古宙变质岩、以石英砂岩为主的中元古代云梦山组、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寒武纪和奥陶纪地层和以砂页岩、泥岩为主的石炭纪—二叠纪地层等。该区岩石地层的整体产状平缓,多倾向西或西南,倾角一般不大于15°。其中太古宙变质岩和石炭纪—二叠纪地层,仅在该区零星分布,前者主要在个别景区的河谷底部或下部少量出露,后者主要出露在山麓地带以及河谷分水岭的峰顶面附近,在地貌景观塑造过程中的作用不大。与该区主要地貌景观密切相关的是中元古界云梦山组石英砂岩和寒武系与奥陶系的碳酸盐岩。

    地表观察和前人对该区岩石地层分布特征的总结表明(高林志等,2004;樊克锋,2004),中薄层的相对软弱岩层与中厚层的坚硬岩层的互层分布和中薄层隔水地层与中厚层含水层的互层的分布特点是该区层状地貌景观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

    中元古界云梦山组为一套整体上抗侵蚀能力很强且常构成区域内隔水层的中厚层状的紫红色石英岩状砂岩夹中薄层紫红色或灰黑色页岩地层,厚100~150m。该套地层主要分布在该区的温盘峪、百家岩和葫芦峪附近,与下伏的太古宙岩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构成云台山一带中山的山基。由于其极强的抗侵蚀能力,在子房河和百家岩构成了河谷纵向上的第一级岩坎或河流裂点,并形成了红石峡和赤壁长崖景观。

    该区的寒武纪地层出露完整,总厚度400~600m左右,主要分布于中北部中山区的中-下部。自下而上包括辛集组、朱砂洞组、馒头组、张夏组、崮山组、炒米店组和三山子组等。其中下部的辛集组、朱砂洞组和馒头组,是一套以抗侵蚀能力和含水性较强的中薄层碳酸盐岩与薄层的抗侵蚀能力差和基本不透水的砂页岩和泥页岩的不等厚互层为特点,总厚度220m左右。在云台山景区可以观察到,由于透水性、抗剥蚀能力不同的不等厚地层的互层分布,该套地层在地貌上常构成“U”形谷下部的基岩斜坡以及谷坡两侧悬泉涌出的部位。寒武系中—上部的张夏组、崮山组、炒米店组和三山子组,是一套以中厚层或巨厚层的白云岩夹中薄层泥灰岩、灰岩的碳酸盐岩地层,总厚度420m左右。其中的张夏组中—上部发育了中厚层的叠层石藻灰岩与中薄层的灰岩、泥灰岩的互层地层。该段地层中均匀的厚层碳酸盐岩常构成该区河谷的陡坡。如青龙峡中游段的隘谷-嶂谷地貌、子房河的嶂谷-围谷和支谷沟头高达300m左右的河流裂点及发育在其上的云台天瀑都发育在该套地层中。另外,在神农山和青天河景区,以含水性不同的中厚层白云岩化鲕粒灰岩与中薄层泥灰岩互层为特点的张夏组中、下段,还是发育近水平的溶洞的重要部位。在青龙峡景区,张夏组中—上段抗侵蚀能力不同的碳酸盐岩互层分布,则是河谷中发育层层叠瀑的重要原因。

    该区的奥陶纪地层以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为主,主要分布于山麓、低山丘陵区和中山区的山体上部。该套总厚度达450m左右的地层包含了7段特点不同的岩层。其中底部(一段)以发育“贾旺页岩”和中薄层泥质白云岩为主,岩性较软弱,厚20m左右;中—下部(二至四段)以中厚层泥质灰岩和白云岩为主,厚200m左右;中—上部(五至七段)以中厚层—厚层白云岩和藻灰岩夹泥灰岩为主,厚约250m。由于该套地层底部为薄层的软弱岩层,中、上部是厚度巨大、总体上抗侵蚀能力较强,并且常发育在山体的中、上部,再加上构造节理较为发育,故该套地层在地表水侵蚀、切割和重力崩塌作用下塑造出了山体上部的陡崖、山峰、石柱和石峰等陡峻地貌。如神农山的龙脊长城、青天河谷地上部的长崖和云台山海拔1308m的茱萸峰,都是该套地层在外动力作用下的产物。另外,在该组地层中透水性差异较大的中厚层白云岩与中薄层泥灰岩互层段,还常常是各景区中许多简单廊道式近水平岩溶洞穴的发育部位。

    3.古气候、水动力作用和重力崩塌等因素

    如果说山地隆升是地貌景观发育的前提条件、岩石地层分布是其发育的物质基础,那么古气候、水动力与重力崩塌作用等则是地貌景观形成的塑造者。

    南太行山地区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发育森林-草原植被。上新世以来,特别是第四纪期间,该区和中国其他地区一样经历了多次的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冷、暖和干、湿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区域内大气降水量的多少和风化作用的进程。在暖湿气候下,河流的侵蚀和下切作用会大大加强。特别是前述分别发生于距今约1.8~1.4Ma、0.8~0.4Ma和0.15~0.1Ma期间的三次暖湿气候事件,对该区的地貌景观发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约1.8~1.4Ma的暖湿气候期,加强的河流侵蚀作用造成了河谷的强烈下切,揭开了红石峡发育的序幕。在约0.8~0.4MaB.P.和0.15~0.1MaB.P.的暖湿气候期,促成了河谷中类峰林-峰丛景观的形成和多数岩溶洞穴以及各类岩溶堆积物的发育。因此,第四纪期间暖湿与干冷气候的交替变化对岩溶作用的发育有着重要影响。在气候温暖湿润时,由于大气中的CO2浓度增加,同时大气降水增加,会促进地表和地下岩溶的发育。干冷气候阶段则恰恰相反。另外,以冷干和暖湿气候交替为特点的第四纪气候还会影响重力崩塌作用的进行。在干冷气候中,岩石的物理风化作用加剧,会促使岩块的崩裂或破碎。在随后的暖湿气候中,河流侵蚀作用的加强则可加速碎裂岩块的崩塌。

    大气降水是云台山地区的主要水源,多年的年平均降水量为750mm左右。由于大面积分布厚层的碳酸盐岩层,因此地表水和地下水共同构成了该区水动力作用的主要方式。其中,前者以片流、洪流和河流等3种形式在地表对山地进行冲刷、磨蚀和下切;而后者主要以隙流和管流的形式在可溶性岩块的内部或表层进行冲刷和溶蚀。前者是该区山岳地貌景观发育的主要方式,后者则仅起辅助作用。长崖、峡谷、类峰林-峰丛和天瀑的形成,主要与前者密切相关,岩溶洞穴、谷坡悬瀑和各类岩溶堆积的发育则与后者关系密切。

    重力崩塌对于云台山地区石墙、石壁或长崖、围谷、石柱、石峰或类峰林-峰丛等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所形成的崩塌地形和崩积物在该区河谷中非常普遍。它们是陡峭山坡上部岩块顺构造节理的强烈风化、剥蚀或河流掏蚀岸坡,致使岩块本身的稳定性失衡,在重力作用下快速下坠所形成的地形和堆积物。另外,在落差巨大的河流裂点附近,崩塌作用还是河流溯源侵蚀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青天河景区中,由陡峭谷壁构成的青天河大佛的形成也与谷坡崩塌作用密切相关。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景观设计中地形地貌要素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


    推荐阅读:

    朝阳庭院景观设计设计公司(朝阳庭院景观设计设计公司排名)

    宁波中式景观设计公司(宁波中式景观设计公司有哪些)

    景观设计群落应用什么(景观设计群落应用什么技术)

    私人形象顾问收费

    景观设计全国大学排名(景观设计全国大学排名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