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袁昶怎么读_1

    发布时间:2023-03-02 19:13:29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801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袁昶怎么读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袁昶怎么读_1

    一、水调歌头游泳多少字?

    傅抱石、关山月《江山如此多娇》 1959年作 人民大会堂藏

    一代伟人毛泽东,

    他的诗词气魄豪迈,

    格调阳刚恢弘,

    意境高远壮阔,

    极富感染力和征服力。

    李可染《万山红遍》 1964年作

    建国后,

    许多著名画家,

    心怀崇敬、深刻揣摩,

    创作了毛泽东诗意画。

    诗词与绘画的结合,

    堪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令人赏心悦目!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傅抱石《沁园春·雪》词意 1958年作

    傅抱石《江山多娇》 1962年作

    李可染《北国风光》 1972年作

    关山月《北国风光》

    钱松嵒《红装素裹》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傅抱石《抢渡大渡河》 1951年作

    傅抱石《长征》诗意图 1958年作

    李可染《长征》 1959年作

    李可染《长征》 1978年作

    陆俨少《长征图》

    《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傅抱石《浪淘沙·北戴河》词意 1958年作

    傅抱石《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964年作

    傅抱石《浪淘沙·北戴河》词意 1965年作

    傅抱石《浪淘沙·北戴河》词意 1965年作

    《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傅抱石《到韶山》诗意 1964年作

    傅抱石《韶山》 1962年作

    傅抱石《韶山诗意》 1964年作

    陆俨少《毛主席旧居》

    钱松嵒《圣地韶山》

    何海霞《毛主席故乡韶山》

    《七律·答友人》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破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寂寥,芙蓉国里尽朝晖。

    傅抱石《芙蓉国里尽朝晖》 1964年作

    傅抱石《芙蓉国里尽朝晖》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仓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傅抱石《虎踞龙盘今胜昔》 1964年作

    傅抱石《虎踞龙盘今胜昔》 1964年作

    钱松嵒《毛主席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意 1964年作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傅抱石《廖廓江天万里霜》 1964年作

    吴作人《战地黄花分外香》 1977年作

    《七律·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谢稚柳《热风吹雨洒江天》 1964年作

    傅抱石《登庐山诗意图》 1964年作

    傅抱石《登庐山诗意图》 1965年作

    《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傅抱石《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965年作

    《如梦令·元旦》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傅抱石《如梦令·元旦》词意 1958年作

    傅抱石《风展红旗如画》 1965年作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傅抱石《沁园春·长沙》词意 1958年作

    李可染《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1963年作

    李可染《万山红遍》 1964年作

    陆俨少《万山红遍》

    钱松嵒《万山红遍》

    何海霞《万山红遍》

    《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傅抱石《西江月·井冈山》词意 1958年作

    傅抱石《井冈山》 1960年作

    傅抱石《井冈山》 1964年作

    李可染《井冈山》 1976年作

    李可染《革命摇篮井冈山》

    钱松嵒《井冈山》

    钱松嵒《井冈山颂》

    《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李可染《昆仑雪山图》 1965年作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傅抱石《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词意 1964年作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傅抱石《和郭沫若同志》诗意 1964年作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傅抱石《清平乐·六盘山》词意 1950年作

    《七律二首·送瘟神》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傅抱石《送瘟神之一》诗意 1958年作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傅抱石《送瘟神之二》诗意 1958年作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傅抱石《忆秦娥·娄山关》词意 1958年作

    傅抱石《苍山如海》 1958年作

    李可染《娄山关》词意 1964年作

    傅抱石《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965年作

    李可染《雄关漫道·苍山如海》

    《菩萨蛮·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李可染《大柏地》词意 1965年作

    李可染《雨后斜阳》 1965年作

    《十六字令·山》三首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傅抱石《十六字令·山》词意 1958年作

    何海霞《毛主席诗意图》 1972年作

    《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傅抱石《菩萨蛮·黄鹤楼》词意 1958年作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李可染《无限风光在险峰》 1973年作

    钱松嵒《毛主席诗意》

    何海霞《毛主席诗意》

    何海霞《无限风光在险峰》

    《七律·冬云》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傅抱石《冬云》诗意 1964年作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傅抱石《卜算子·咏梅》词意 1964年作

    《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傅抱石《蝶恋花》词意 1951年作

    傅抱石《蝶恋花》词意

    ✪内容出自转载,我们致力于精彩内容推送,转载仅作观点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专业书画艺术品投资20年,长期收售:郎森、袁晓岑、王晋元、周霖、尚文、姚钟华、周善甫、刘自鸣、廖新学、尚丁、缪嘉惠、刘传辉,吴稀龄、张烈、袁嘉谷、陈荣昌、周善甫、担当、李承基、杨毓兰、段瑾、刘明、陶薰、赵鹤龄、赵鹤清、李云峰、王铮、李馨奇、钱南园、李仰亭、张文林、钱允湘、张再谨、杨应选、苏万钟、袁昶、孙清士、孙清彦、吴治华、段永源、孙铸、杨琛、李荣封、温聿新、萧士英、方正阳、中峰、过峰、朱昂、赵士麟、孙髯翁、阚祯兆、杨升庵 等云南书画。

    电话13618715880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华山南路116号

    二、一本历史书大约有多少个时间点?

    有几千个几万个时间点。见到有人说起:大概每年所读书的数,可以有多少?换言之,就是我们读书的速度,到底可有多快?凡事总是越快越好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读书亦然。要不然,为什么古之才士,总是“读书十行俱下”呢。我联想起前人的文字,亦有议论及此的,不妨稍为摘引,并试加讨论,供学者参考。

    近人瞿兑之《杶庐所闻录》“读史”条云:“曾国藩通籍后买《二十三史》一部,自课每日点十叶。王闿运亦自课点 《二十四史》,每日可一本。……读史者尤宜于诸志观其会通,不应专以记诵人物事实为能,王夫之尝讥陈大士自诩三个月看毕《二十一史》,正谓此也。今人看书已不似古人之拙,能看毕《二十四史》殊不为难,然肯用此功者殊不多见。惟新会陈垣曾以一年之力繙《四库全书》一过。”

    按曾国藩的读史,是“每日十叶”,如果用武英殿本的《史记》计算,按照这个速度,读完一篇《五帝本纪》,也要三天时间!中华书局的点校本,《五帝本纪》共48页,也就是说,他每天只读16页;而整部的点校本《史记》,共有3355页(加上三家注序),他读完此书,那必须210天、7个月!这速度似太慢,虽说是曾国藩的,也不想讨论它了。

    那么王闿运呢,他“每日可一本”,此速度又如何?线装书的一本,并没有几卷,一部《史记》,有时订成24本,有时是订成28本或30本,相差不很大。就是说,王闿运之读《史记》,不过一个月。其他二十四史,据此可推。中华书局的点校本 《二十四史》,共241本,《史记》只10本,以王闿运的速度,大约三天读一本,读完《二十四史》,那也要24个月、整2年的时间。这也必须一天不落,是否能够坚持,姑且不论。问题是,对于这个快速度, “不惮于读大书”的张舜徽,却是不以为然的。其《清人笔记条辨》批评云:

    “王氏逐日所记,虽有读史之课,然亦粗略观之,不求甚解。尝自述:‘阅《辽史》,全不知其事实。’‘点《元史》九叶,此书必不能多看。每日以九叶计日而已,多看伤神。’……由其所自道者观之,可以知其读史之功,本甚草率也。”“王氏自负才大,读书不耐仔细,大抵翻阅为多,粗加涉猎而已。尝自记:‘翻《通鉴》九本。十函毕,翻一过矣。《通鉴》当昔未点群史时,讶其浩博,今日重翻。’又记:‘夜补看《唐文》八本,未甚细谛。’又记:‘看《墨子》一过,未能子细。’如此读书,岂能真有所得?徒以滑略成习,而不耐爬梳纷杂,故于难理之大书,无能为役也。”(卷九)

    据《湘绮楼日记》,王闿运读《二十四史》花了26年的时间,也并没有卒业(见光绪十六年三月廿八日记)。这固是“作辍不恒”,有以致之,也见得读《二十四史》,不那么容易成功。

    至于那位“横看书”的陈大士(其人名际泰,是晚明的有数的八股文大作家;其读《廿一史》事,见张采《知畏堂文存》卷二《陈大士集序》:“大士点次《二十一史》,不逾三月,人疑其略,则应曰:‘第简漏否?诸君自钝,我横看尔。’”),他的读书速度,自又快速于王闿运。“三个月”是90天,“廿一史”不包括《明史》、《旧五代史》及《旧唐书》,点校本的本数,是共191本,也就是说,他每天读2.1本。这比王闿运的每天0.33本,又快了6.4倍!所以读书不太博而为王闿运不佩服的王夫之,便不很服气了,在《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中作论云:

    “陈大士自云三月而遍读廿一史,目力之胜可知。……大士以博敏自雄,故乱道。以此推之,大士于史,凡地理、职官、兵刑、赋役等志,俱不蒙其眄睐。若但取列传草草看过,于可喜可恨事,或为击节,或为按剑,则一部《凤洲纲鉴》足矣,何必九十日功夫,繙此充栋册子邪。”(《船山全书》第十五册,865页)

    这一节论,固是“箭不虚发”,中到了其痛处,却不免颇有酸意。其实呢,就算陈大士三个月看毕《廿一史》,又能怎样?较之著作与日月争光可也的船山先生,陈大士的那点伎俩,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船山先生于此,又何必“形于色”?

    论到读书之快捷,而稍逊于陈大士的,还有钱基博。钱基博的用功,是我们都知道的,这虽比不得他的儿子,但在近代的学者,要亦为有数之人。他不是说过:“余父子集部之学,当继嘉定钱氏(大昕)之史学以后先照映,非夸语也。”其自信可想。张舜徽《壮议轩日记》1943年1月1日记之云:“至钱子泉处稍坐,先生自言居湘四载,读书三千六百册,亦云富矣。”(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50页)张舜徽虽不服王闿运,“啧有烦言”,但于钱基博是认可的。钱基博本人的《金玉缘谱》亦书此事云:“吾虽老病,未尝一日废书;而来湘三年,读书三千六百馀册,提要钩玄,皆有日记。”(傅宏星编《精忠柏石室教育文选》,203页)所言差一年,以致精确算之,有一些困难,但他的读书速度,是不容怀疑的。

    这里另有一件事,必须提出,那就是:钱基博在三十六岁时,读书的总量,还只是三千册。这是见于其《国学必读序言》的:“余文质无底,然自计六岁授书,迄今三十年,所读巨细字本,亡虑三千册;四书五经之外,其中多有四五过者;少亦一再过;提要钩元,厪乃得此。”(见《国学必读》卷首)

    此序作于民国十二年二月十八日,即1923年,那时他在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任教,年三十六岁。他之居湘,执教蓝田国立师范学院,——也就是《围城》所影射的“三闾大学”——是在1938年的年底,至1943年年初,他是已经“居湘四载”;而《金玉缘谱》之作,是在1942年,说“来湘三年”,也是不算错的。那时他57岁,“人学俱老”了。这里的问题是:他此前的三十年,只读了三千册,而来湘后的三年(或四年),却又忽然读了三千六百册。其前后之速度,何乃相悬若是?因为一般而言,一个人的读书速度,是必较为恒定的,即有所变化,也必相差无多。又据他的著作观之,也不像那么的博览,这当然也许只是因为他不长于贯穿,而只能“提要钩元”之故。无论如何,老钱先生的读书日记已毁,我们对此已无法深论,所以于老先生的自述,只能姑妄听之。

    有日记可资讨论的,可以举文廷式。文廷式是晚清最博学的人之一,也许仅次于沈曾植,他的读书速度,那当然是必须快的。文廷式有一卷《丙子(1876)日记》,记他21岁这年的春夏所读之书,具体的日期,是从正月初一始,至闰五月初二讫,为时5个月、150馀日。在这段时间里,他所读大书为:《隋书》85卷,《明史》332卷,《元史》210卷,《金史》135卷,《旧五代史》150卷,共5种912卷。此外所读的杂书,还另有《通典》、《日知录》、 《南汉春秋》、 《大清会典》、《海国图志》、《蕉轩随录》、《禹贡图说》、《四库提要》、《文选》、《论语注疏》、《史通通释》、《国朝先正事略》、 《十国春秋》、 《鲒埼亭外集》等,各尽十馀卷或数卷不等,虽多未终卷,而加起来,却也不下于百卷。也就是说,在此五个月中,文廷式所读的书,共达千卷之多。这还不算他于正月二十七日作的十首、二十八日作的四十首、二十九日又作的二十八首的《三国志小乐府》,诸如此类。他的精力之盛,确实是惊人的。但他每日的读书,有时多、有时少,并不是很统一,多者如正月十八日:“点《隋书》十四卷。”二月二十一日:“读《元史》一卷、《明史》十七卷、《论语》三章。阅《史通通释》一卷。”三十日:“读《明史》十三卷。阅赵瓯北《廿二史札记》数十页。”三月二十二日、二十三日,各读《明史》十五卷、十六卷。四月初九:“读《元史》十五卷。”十六日:“读《元史》二十馀卷。”二十二日:“阅《金史》十四卷。”五月二十三日:“读《旧五代史》二十卷。”二十四日、二十五日,各读十八卷。二十九日:“阅《五代史》二十卷。”闰五月初一:“阅《五代史》二十五卷。”读得最多的,是二月十九日:“读《明史》四十一卷、《通典》二卷。”其次为五月三十日的:“阅《五代史》三十五卷。”一般的日子,则是日读五六卷。

    看了这个,近人袁昶所说的:“全榭山与晓岚学士约共读 《永乐大全(典)》,日尽二十本,可畏可畏。”(《袁昶日记》上册112页。按,《永乐大典》的每本卷数,一般为2卷,但亦有每本1卷、3卷的,并不一定;其原本为11095本、22937卷,至四库开馆,已颇有缺佚,所存共9671本、20663卷,据此以算之,平均1本可2.14卷,20本也就是42.7卷,比文廷式读的最多的43卷,尚有所不及)就没多么了不起了。康有为之为人说法:“‘廿四史’宜全读,新学读史,日一二卷,其后渐习,日可三四卷。……是一年半,可读十九史。其《宋》、《辽》、《金》、《元》、《明史》,一年半年,无不阅遍。此皆为中人之资言之,计日程功,无不可至。若异敏之士,尚不待此。即资质稍鲁者,加倍其日,亦三年可通全史矣。”又:“诸子一二月可毕”,《国策》、《逸周书》、《水经注》等,“十数日可毕”;《资治通鉴》、《续通鉴》及《纪事本末》等五书,亦“数月可毕”。也只好算作“小巫见大巫”了。而著了《桐城文学渊源考》、《撰述考》闻名的刘声木,却诧为:“姑无论其言之是否,此等自欺欺人之说,竟出自坐拥皋比,手执教鞭之口,试问古今天下读书,有如此容易者乎?”(见《苌楚斋随笔》四笔卷五“论《桂学答问》”条)是不免有些“少见多怪”的。而曹聚仁《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所自夸的:“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先先后后总读了一百多遍。我看《红楼梦》,不如俞平伯师那么多,只有七十多遍。《水浒》呢,我只看了二十多遍。……《三国演义》,我只看了二三遍,觉得大不如陈寿《三国志》的引人入胜。说来,也许朋友们不相信,我把《资治通鉴》‘正续’读了两遍半,当然比不上顾颉刚先生。文言体小说,蒲松龄的《聊斋》,我读了四五十遍。”(381页,三联书店版)真的是“浅陋可悯”!我们简直想问:这种白话小说,你读它个数十百遍,“占毕咿嚘”,又有什么意思?

    不过,一般的读书速度,也用不到多么快,就以《史记》、《左传》为例,陈垣说的:“《史记》著成已二千年,前人要三个月读完,我们今日仍要三个月才能读完。” (见 《中国史料的整理》,《陈垣全集》第七册457页)以及:“念《左传》不易,须一年多才能背,才知出处。”(见《史源学实习及清代史学考证法》23页。又据宋人的统计, 《左传》虽是 “大经”,也只196845字;若每日背539字,则一年可毕)这也就够了,这也就是标准的速度,而陈氏本人的读书速度,自亦不过如此。考虑陈垣为近代屈指可数的大史学家,又是从头繙过36277册、2291100页的《四库全书》的人,假如我们的读书,不慢于他的速度,那也就大可不必“捉急”了。

    三、79-关于日记的那些书-01

    1.《书脉日记文丛:日记闲话》

    《日记闲话》汇集了几十篇关于日记的随笔,从不同角度讲述了记写日记的逸闻趣事和悲欢离合。日记悲欢--折射时代风云变幻。巴金、许广平、梁实秋、施蛰存、舒乙、陈平原、新凤霞、张抗抗、谢其章、沙叶新、钱古融、来新夏……且听他们的日记故事。

    2.《书脉日记文丛:日记品读》

    多角度的日记解读,对于无暇通读洋洋万言日记专著而又有意了解相关历史及日记作者的思想、经历的人而言,可谓一本便捷的读本。

    3.《书脉日记文丛:日记序跋》

    由已出版日记的序、跋汇编而成,引领你走进日记,感受其中的魅力:叶圣陶、郁达夫、季羡林、雷书雁、张光年、杨沫、铁凝、王安忆……

    4.《书脉日记文丛:日记漫谈》

    不同作者从多角度谈论日记,诸如倡导日记文化、建立日记学等,均有所涉猎,还传授了许多相关知识,如日记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及其作用。古农主编的《日记漫谈》同样是名家荟萃:陈左高、黄裳、孙梨、葛剑雄、邓云乡、郑逸梅、叶兆言、周国平、李辉、于光远……

    5.《中国日记史略》

    我国古代日记从唐代至清末,有其萌芽、兴起、衰落、发展,而进入繁兴、鼎盛的过程。《中国日记史略》就是以这样演变的过程,作为依据来进行诠次的。至于日记的起源和日记名称的由来,历来文史界众说纷纭,未趋一致,文中将作一简单介绍,并一抒笔者本人浅见,以就正于方家。

    6.《历代日记丛谈》

    大部分内容属于第一手材料,很多是尚未公诸于世的稿钞本,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珍藏价值。全稿七十五万字,评述了唐、宋、元、明、清约五百种日记名作,始于公元808年唐代李翱,迄止辛亥革命,乃从一千多种日记中遴选出来,其中若干短简,附入篇末《日记知见书偶录》(近二百种)中。重点评介日记长著,如李日华、祁彪佳、林则徐、曾国藩、李慈铭、王文韶、袁昶、张荫桓、康有为、梁启超、叶昌炽、吴虞、胡适等数十种。

    7.《历代日记丛钞》

    《历代日记丛抄》所收典籍,最早为宋赵汴《御试备官日记》,元、明、清及民国人所撰各类日记均有收录,共五百多种。现在,史学家们研究中国历史文化,除以正史为依据外,杂史稗乘以及相关的档案资料日益成为参考依据,受到学者的重视。对日记类史料的整理开发,旨在服务学界,填补以往这方面资料整理重视不够的空白,将《越缦堂日记》、《学古堂日记》的作法发扬光大,最终打造出同一体裁古籍的大型文献汇编,为创造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8.《二十世纪日记知见录》

    本书中系统的收录了作者搜集到的1900年以来的日记,其中包括国内部分1100余种,国外部分30余种。在行文方面,以日记作者的姓氏笔画数为顺序排列,在每一个条目下,分列篇目、作者、版本、日记跨度(有的还有日记内容的简单介绍)、作者简介、收藏单位六部分,条理清晰。与此同时,为了更便于读者的检索利用,在书后还附有《日记篇名目录(笔画)》、《日记著者目录(笔画)》、《日记著者目录(拼音)》三个索引。

    9.《日记九种》

    《日记九种》是郁达夫1926年11月3日至1927年7月31日的日记,1927年  9月 由北新书局初版。《日记九种》内容通俗,由作者本人选定出版,该书中披露了大量和王映霞恋爱的细节,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性,是研究作家郁达夫,以及其文学心理最重要著作之一。

    10.《外国文人日记抄》

    本书选译的七部日记,分别出自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英国作家曼斯菲尔德、倍耐脱,法国女作家乔治・桑,法国画家高更,美国画家洛克威尔・肯脱,日本作家有岛武郎之手。他们的作品各自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卓然于世。他们的日记,作为最坦率地表现个人气质的文字,自然各具风采,如见其人。这里的每一部日记,都象一条幽静的小路,将引你走进一个丰富而神秘的内心世界。本书编译者施蛰存先生,是我国老一辈作家、学者。他在五十年前关于日记文学的见解,至今仍对我们有所启迪。

    11.《温州市图书馆藏日记稿钞本丛刊》

    温州地处浙江东南部,为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自古文化繁荣,乡邦文献丰富,历史名人众多。特别是清代以来,出现了孙诒让、黄体芳等重要的文化世家,在近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

    温州市图书馆馆藏日记未刊稿若干种,内容独特,涉及温州近代政治、教育、文化、经济、社会诸方面,绝大多数为稿本(少数为抄本),对于研究清末民初历史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此次系首次系统、全面地进行整理并影印出版,为学界提供珍贵的研究史料。

    12.《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1辑》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1辑):扶桑十旬记(外3种)》为《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一辑)之一种。收录了1903—1907四位出使日本的清朝官员的见闻笔记:杨芾《扶桑十旬记》、王景禧《日游笔记》、许柄榛《甲辰考察日本商务日记》、张维兰《乙巳东游日记》四种。

    近现代中国是大变革、大痛苦的时代,身处变局中的个体接物处事的伸屈、所思所想的起落,藉纸墨得以留存,这是一个时代的个人记录。此中有文学、文化、生活;也时有动乱、战争、革命。我们整理史料,是提供一种俯首细看的方式,或者一种贴近近现代社会和文化的文本。当然,对这些个人印记明显的史料,也要客观地看待其价值,需要与其他史料联系和比照阅读,减少因个人视角、立场或叙述体裁带来的偏差。 

    13.《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2辑》

    此辑收书13种,分别为《翁斌孙日记》、《张佩纶日记》、《吴兔床日记》、《赵元成日记(外一种)》、《1934—1935中缅边界调查日记》、《十八国游历日记》、《潘德舆家书与日记》、《翁同爵家书系年考》、《张祥河奏折》、《爱日精庐文稿》、《沈信卿先生文集》、《联语粹编》、《近代珍稀集句诗文集》。本辑继续秉承第一辑的风格,以私人化、生活化的日记、家书为主,力图于宏大的历史叙事之外,提供一批更见深度与细节的史料,以丰富我们对于这段历史的认知。

    14.《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3辑》

    本辑收书10种,分别为:《孟宪彝日记》《潘道根日记》《蟫庐日记(外五种)》《壬癸避难日志  辛卯年日记》《嘉业堂藏书日记抄》《吴大澄书信四种》《赵尊岳集》《贺培新集》《珠泉草庐师友录 珠泉草庐文录》《校辑民权素诗话廿一种》。

    编辑的目的是想以切实的工作,促进处于秘藏、边缘、零散等状态的史料转化为新型的文献,通过一辑、二辑、三辑……这样的累积性整理,自然地呈现出一种规模与气象,与其他已经整理出版的文献相互关联,形成一个丰茂的文献群,从而揭示在宏大的中国近现代叙事背后,还有很多未被打量过的局部、日常与细节。

    15.《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4辑》

    丛刊》第四辑(12种17册)收书为《江瀚日记》《英轺日记两种》《胡嗣瑗日记》《王振声日记》《黄秉义日记》《粟奉之日记》《王承传日记》《唐烜日记》《王锺霖日记(外一种)》《翁同龢家书诠释》《甲午日本汉诗选录》《达亭老人遗稿》。

    该辑延续了第一、二、三辑的编选思路,多层面、多角度地呈现具有连续性的近现代中国社会的肌理与血脉、骨力与神韵。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思想观念与民俗信仰、传统政治的运作、外交事务与中西碰撞及国人对西方的态度、官民日常生活、文学书写与传播等等。

    四、含有须臾的诗句

    高踪一超越,千里在须臾。——唐·孟郊 【送从叔校书简南归】

    红似燕支腻如粉,伤心好物不须臾。——唐·白居易 【木莲树生巴峡山谷间巴民亦呼为黄心树大者高五丈涉冬不凋身如青杨有白文叶如桂厚大无脊花如莲香色艳腻皆同独房蕊有异四月初始开自开迨谢仅二十日忠州西北十里有鸣玉溪生者秾茂尤异元和十四年夏命道士母丘元志写惜其遐僻因题三绝句云 其二】

    五字号城真莫敌,百春为咏只须臾。——明末清初·陈恭尹 【得王立安讣音哭之三首 其二】

    徵还何郑重,斥去亦须臾。——唐·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

    渐台暨郿坞,变灭才须臾。——宋·刘克庄 【访李公晦山居】

    虽无性命忧,且复忍须臾。——宋·苏轼 【客位假寐】

    即遣子长重到此,不过探胜立须臾。——明·徐渭 【禹陵】

    兴来扩以酒,草具来须臾。——宋·刘子翚 【新凉】

    人情喜闲暇,卒卒无须臾。——当代·陈永正 【人情四首 其一】

    东西南北皆可尔,梦幻泡影真须臾。——宋·周紫芝 【群不逞乘时纵火以病良民有捕于官者辄送遣之或厚与之金使之出境二月二十八日敝庐为恶少见焚虽复仅免而官不为直不能言安(诸本作安居)三月六日徙居寓舍】

    于焉思继绍,不敢离须臾。——元·吴当 【辛巳秋初归田有期喜而成咏因感今怀昔赋成一百五十韵】

    绝无粉黛假颜色,俗眼曾不留须臾。——明·沈周 【为匏庵临秋山晴霭卷】

    群欣被光灼,何能待须臾。——明·何景明 【杂诗二首 二】

    黄昏天公下种榆,百万星点成须臾。——宋·刘弇 【次韵和彭道原元夕】

    李白上天不可呼,阴晴变化还须臾。——宋·陈与义 【邓州城楼】

    老病逢春只思睡,独求僧榻寄须臾。——宋·苏轼 【瑞鹧鸪 寒食未明至湖上,太守未来,两县令先在】

    莫谓竺乾天样远,片云归去祇须臾。——宋·黄裳 【六祖传付偈颂 其一 初祖】

    夷鬼细事耳,披攘直须臾。——宋·陆游 【禹祠】

    请陈初乱时,反复乃须臾(一作斯须)。——唐·杜甫 【草堂】

    士卒待晨炊,孰能缓须臾。——明末清初·施闰章 【湖西行】

    弹指雷鸣三霹雳,举头云起一须臾。——宋·白玉蟾 【美周都监祷雨验】

    嗟龙之智谁可拘,出入变化何须臾。——宋·欧阳修 【百(一作柏)子坑赛龙(庆历六年)】

    而况天地间,万变同须臾。——宋·岳珂 【将发琵琶亭】

    危行终哀世澌灭,胜天聊缓死须臾。——清末近现代初·郑孝胥 【病起读经会】

    安危在一割,汉道争须臾。——明·释函可 【咏古二首 其二】

    狂歌忘寒饥,消流惊须臾。——宋·苏泂 【耕堂弟雪中效宛陵仄字平字诗各次韵一首 其二】

    流萍断梗谁复数,长林巨石曾须臾。——宋·苏辙 【送刘道原学士归南康】

    别来王阁老,三岁似须臾。——唐·白居易 【河南王尹(一作王仆射)初到以诗代书先问之】

    昏鸦栖鸡欲敛翼,兴尽将去犹须臾。——宋·刘攽 【过王氏弟兄】

    此生忽忽忧患里,清境过眼能须臾。——宋·苏轼 【舟中夜起】

    高宴鸿门气概粗,兴亡两字决须臾。——近现代·冯誉骢 【鸿门阪】

    冬曦如村酿,奇温止须臾。——宋·周邦彦 【曝日】

    云何短梦中,万境生须臾。——宋·朱松 【坐睡】

    酒醒落笔洒风雨,当时所就皆须臾。——宋·孔平仲 【李太白】

    岂无青霞志,不得闲须臾。——宋·王灼 【再游云灵】

    兴来还兴尽,呵手复须臾。——宋·曹彦约 【惊蛰后雪访徐孟坚不遇坐待甚久】

    世事几反覆,百年等须臾。——宋·王灼 【与诸友游杨氏池上呼王隐居小饮晚登书台 其二】

    至今卧游想共(四库本作其)处,但觉云涛烟瘴千里行须臾。——宋末元初·戴表元 【赠天台潘山人(号秋崖)】

    客来放鹤未忍去,更为脩竹聊须臾。——宋·释宝昙 【访孤山林和靖梅坞陈迹】

    日月跳两珠,回旋但须臾。——明·李梦阳 【仙人好楼居三首 其一】

    厥貌虽美好,厥疢勿须臾。——宋·梅尧臣 【送韩八太祝归京师求医】

    獬豸峨冠久尘醭,星辰听履即须臾。——宋·杨万里 【谢淮东漕虞寿老宝文察院寄诗二首 其一】

    潘壁庄盆事未殊,人间哀乐总须臾。——明·郭之奇 【悼内二绝 其一】

    大臣交荐擢,荣召计须臾。——宋·彭汝砺 【上刘推官一首】

    勿云情难堪,且复安须臾。——清末近现代初·郑孝胥 【三月初十日夜直 其二】

    河山归惨淡,天地失须臾。——明·王世贞 【阻风湖口 其一】

    谁能厌朝市,来此共须臾。——宋·陈文蔚 【赋叶茂卿泉石轩】

    吾闻东海之鲤能变化,湖山飞越唯须臾。——清·李锴 【鲤石行】

    莫把良宵轻过去,却教辜负此须臾。——近现代·谢龙升 【仲夏与星叔愚得震宇存雪亭共饮醉后遣怀即席分韵四首 其四】

    斯恩未及报,不敢忘须臾。——明·杨基 【发衡州(一本题作《白发》)】

    欲向痴龙询故史,奈何雨过祗须臾。——当代·吴金水 【雨中过岳麓书院】

    梅真从羽化,万古是须臾。——唐·张乔 【书梅福殿壁二首 其一】

    阴阳无停机,百年谅须臾。——元末明初·张昱 【饮马长城窟行】

    此意倍寥廓,时来本须臾。——唐·元稹 【苦雨】

    轻车就长道,千里看须臾。——明·钟允谦 【送同年寇体乾如广平】

    虽欲求暇逸,何能幸须臾。——宋·韩维 【答和叔城东寻春】

    忽然随高风,千里各须臾。——宋·释道潜 【静舍与蔡秀如承事会话】

    欲离湖边别卜居,每亭随意坐须臾。——宋·释善珍 【湖边】

    侵更历漏气弥厉,何由侥幸休须臾。——唐·韩愈 【射训狐】

    一年孟春月已晦,思去去臈如须臾。——宋·曾巩 【简如晦伯益】

    天地为一朝,万载果须臾。——明·黄省曾 【临病咏怀九首 其八】

    瞻天蒙覆育,涂地脱须臾。——宋·黄裳 【降虏来朝次叶尚书韵】

    意气平生盖万夫,伤心千古恰须臾。——明·黄衷 【挽钟紫村】

    巧与天成未觉殊,国工施手岂须臾。——宋·王安石 【留题曲亲盆山(和州曲叙)】

    却喜此生应久没,尚从镜里见须臾。——明·释函可 【对镜】

    且任春风吹料峭,来从石友乐须臾。——当代·吴金水 【辛卯人日高凉招饮相约赋诗限七虞韵】

    皇心终不测,变化属须臾。——宋末元初·刘辰翁 【夏景 云雨觉虚无】

    但令交久长,不恨别须臾。——宋末元初·陆文圭 【送张仲实】

    却怜尊酒夜,聊尔话须臾。——明·王渐逵 【送伦右溪五首 其一 小金】

    聊因对樽酒,相与得须臾。——明·王世贞 【偶题 其二】

    自是王门多将相,不关六合定须臾。——明·尹耕 【南巡八首(世庙幸承天作) 其六】

    重来潇洒地,聊足慰须臾。——元·赵孟頫 【重游弁山】

    留君无计住须臾。——元·张之翰 【江城子】

    岂不愿君留,潜珍俟须臾。——元·宋褧 【送魏通甫南归】

    一局未终柯已烂,肯将闲事赚须臾。——明·释函是 【樵山答冼文学二首(丁亥) 其二】

    业弘天广大,熙缉道须臾。——元·吴当 【再和康武一百五十韵】

    后车传送如献俘,当轩裂肉空须臾。——元·吴师道 【杀虎行】

    中情不解了须臾。——元·丘处机 【悟南柯】

    四序自更迭,大运诚须臾。——明·李昌祺 【乘化室】

    愿君著意收画厨,风雨变化防须臾。——金末元初·王寂 【跋张舍人所收杨仲明天厩铁骢图】

    索寞各作恶,呼车姑须臾。——金末元初·王寂 【送王平仲二首 其一】

    妇痛愿即死,不愿更须臾:"奴何不剚刃,使我颈不殊!——明·陆师道 【张烈妇】

    请子罢百虑,一念回须臾。——宋·吕本中 【学道】

    承家思绍述,笃学谨须臾。——元·吴当 【天历初元京师之变大兴军旅中外皇皇遄闻顺附诛放奸臣朝廷清明海宇宁一皇帝神圣郊天告庙躬行典礼酬功报力恩泽周溥大宥涤濯仁施滂沛百官称庆宾筵秩秩进贤去邪皆繇睿断太平之运适符於今草野愚臣谨摭所闻著为歌咏以称述盛德愧辞语芜谫不足备太史之采传示久远云尔共八十韵】

    亲依方款密,聚散忽须臾。——宋·赵善括 【上王右司三十韵】

    贺兰山前烽火满,谁令小虏骄慢延须臾。——宋·司马光 【将军行】

    冥激最感人,失玩徒须臾。——清·柳是 【遣怀 其二】

    未知蛟龙有扰怒,咫尺失水观须臾。——清·胡天游 【同张明府泛五姓湖有怀真谷山长】

    凝香燕寝环琼姝,美物作恶常须臾。——宋·艾性夫 【蒲席歌】

    患难情倍亲,促坐愿须臾。——清·袁昶 【幽愤 其一】

    顾我年来病未苏,那得到此尝须臾。——清·董邦达 【题白云泉图】

    今业已分离,把袂略须臾。——宋·杜范 【募兵】

    往来世外隐君子,万一鹤驭停须臾。——宋·李吕 【寄题张道士招真阁】

    世事如轮环,曾不借须臾。——宋·张舜民 【东武二首 其二】

    山川满目,叹人间千载须臾。——清末近现代初·梁启勋 【汉宫春 庚午春阴郊行过颐和园】

    天下兴亡几匹夫,沉沉胜广痛须臾。——民国末当代初·聂绀弩 【雪峰寻洪杨遗迹四首 其三】

    勿更多言滞须臾,九渊浩渺遍寰区,无何有乡何所无,鲸汝随往皆通衢。——当代·卢青山 【五月二日共肖、卢临湘长安河作半日游,得佳石若许,乃择其尤者作此赠肖】

    人事戒偷安,未能轻须臾。——宋·刘敞 【治渠】

    及时行乐不可缓,岁长春短花须臾。——宋·苏辙 【寒食赠游压沙诸君】

    忍死祗能添屈辱,偷生不足爱须臾。——宋·司马光 【田横墓(偃师西)】

    千钱买一斗,众口分须臾。——宋·苏辙 【戏作家酿二首 其二】

    借我二三子,难可稽须臾。——清·范当世 【延卿将发濡滞吾家再同次工部草堂韵】

    出身既蹇屯(一作连),生世仍须臾。——唐·白居易 【哭王质夫】

    风浪小争竞,性命抵须臾。——清·王彬 【避兵吴门经淀山湖即事】

    鬻卖及男女,庶几活须臾。——宋·俞德邻 【连雨独坐旅楼有作】

    夔魖罔两久潜匿,烟云变灭归须臾。——清·王嵩高 【罗两峰画鬼趣图】

    我亦本是耕田夫,仅能识字勤须臾①。——宋·王庭圭 【次韵李教授闵雨】

    有如一日蜡,相期悦须臾。——宋·周紫芝 【二月二十三日遵奉圣诏出郊劝农谨赋诗一首示诸同寮】

    固知积阴久,涤荡非须臾。——明·王跂 【春尽效东坡】

    今来纷涕泪,昔别念须臾。——清·朱彝尊 【哭王处士翃 其一】

    世事有反覆,变乱兴须臾。——清·吴伟业 【矾清湖】

    拔去恐须臾。——清·吴绮 【太常引 赏心亭】

    富贵不可为,祸机发须臾。——宋·陆游 【书幸二首 其一】

    菌生悲局促,柯烂觉须臾。——唐·元稹 【春分投简阳明洞天作】

    见日抚手忭,口呿穷须臾。——清·林旭 【与方慕寒】

    常日不堪愁宛转,此行犹得笑须臾。——宋·陆游 【泛舟至镜湖旁小市】

    五云和尚巧言语,扫尽六幅裁须臾。——宋·邹浩 【戏浯溪长老伯新】

    小劫红羊争顷刻,浮云苍狗极须臾。——清·吴可读 【除夕有感 其一】

    岂无盈樽酒,迟子以须臾。——明·余继登 【送邢小槐户部】

    已知燠寒变须臾,雷电不止投笑壶。——宋·梅尧臣 【暴雨】

    歌舞且须臾,号呼天岂恤。——明末清初·屈大均 【正月既望太仓王虹友兄弟招同诸子集善学斋中有赋】

    长房少须臾,终享尘外乐。——明·王世贞 【弇园杂咏四十三首 其三十一 徙倚亭】

    相值或须臾(31),安能洞胸臆。——唐·元稹 【寄吴士矩端公五十韵】

    百岁若须臾,况乃未过半。——明·王世贞 【连得故里书亲友逝者五六辈皆齿相亚为之怃然有感】

    君家庖馔出须臾,能使吾曹兴不孤。——明·娄坚 【寄孟阳二首 其二】

    月之所蔽惟须臾,须臾蔽去明如初。——宋·徐积 【和杨掾月蚀篇】

    春荑秋荚两须臾,神药人间果有无。——宋·苏轼 【和子由盆中石菖蒲忽生九花】

    性命悬须臾,天心应刺史。——唐·卢仝 【观放鱼歌】

    隙驹风烛尚须臾,数子凋零不待老。——宋·刘子翚 【怀旧歌】

    雷霆愿复宽须臾,许臣指陈舆地图。——宋·陆游 【闻鼓角感怀】

    离别虽须臾,恩爱终不愆。——明末清初·屈大均 【将归省母留别诸友人 其六】

    逆蛮反覆事须臾,报国儒臣勇义俱。——清·张洲 【崇庆牧常君殉节诗二首 其一】

    之子去须臾,赫赫流盛名。——唐·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

    修蛾申詈起须臾,玉阶芳草生尘网。——清·龚鼎孳 【岭南喜晤曹秋岳作歌】

    春归不得驻须臾,恙落宁知剩有无。——明·唐寅 【落花图咏】

    同衾共枕方须臾,忍教燕婉成蘧蒢。——明末清初·屈大均 【临邛行】

    别君未须臾,依然结怀抱。——明·徐熥 【拟古 其三】

    杯觞谋须臾,肴蔌讯无虑。——宋·刘攽 【退朝】

    附火财须臾,揽辔复慨叹。——宋·陆游 【雪后苦寒行饶抚道中有感】

    望一点须臾,去天咫尺。——宋·辛弃疾 【瑞鹤仙 南剑双溪楼】

    五两转须臾,相望奈何许。——宋·严羽 【古懊恼歌六首 其一】

    每日百须臾,书到时有几?——清·黄遵宪 【今别离 其二】

    何必感须臾,双鬓非愁苗。——民国末当代初·饶宗颐 【题宋乔仲常后赤壁赋图 用从游京口韵】

    百昌弗须臾,附赘忽星散。——清·董澄镜 【秋居遣兴】

    家家生死界须臾,奇愁惨状超千古。——近现代·陈宗和 【青门纪事】

    生年匪须臾,无辞乏明时。——近现代·王浩 【浮云四首与东敷辟疆兼呈华持庵丈 其一】

    国亡身老甚须臾,楼外风来雨打湖。——清末近现代初·黄节 【五月十六日作】

    那不恋须臾,明晨再洄溯。——清末近现代初·夏曾佑 【沪上寄吴季子武昌】

    铜壶滴漏几须臾,倏忽到今九百载。——清·黄遵宪 【南汉修慧寺千佛塔歌】

    照天照地元不坏,非心贪妄命须臾。——宋·释印肃 【萍乡县丞求颂】

    潢潦集须臾,朝盈夕已除。——宋·王洋 【无尽藏(原无,据《永乐大典》补)斋诗 其二】

    幻形变灭困须臾,晚景尤惊岁易徂。——宋·王洋 【僧自临安归说远信】

    尘埃无计避须臾,忽报云林有隐居。——明·吴琏 【翠岩】

    同舟名利急须臾,我往拜之刚不与。——元·刘濩 【送吴子敬赴钓台书院山长】

    虾蟹不得宁须臾,□𩪕竞奔推。——元·丁复 【赠送择中记室东游】

    万期为须臾,八荒等庭户。——明·周是修 【过友人墓】

    古春去也怅须臾,问尔能思几日无。——明·唐寅 【无题】

    风云灭须臾,草木但春夏。——宋·黄庭坚 【观道二篇 其二】

    流芳秪③须臾,我④亦岂久长。——宋·王安石 【新花】

    临发耽须臾,青骊解还絷。——明·蔡羽 【九月十四日集东麓亭】

    明灭随须臾,吾心固不能。——明末清初·王夫之 【拟阮步兵咏怀二十四首 其三】

    离晨苦须臾,独往道路长。——唐·韦应物 【发广陵留上家兄兼寄上长沙】

    恋景重须臾,念当生别离。——清·方式济 【铁五送至蒲河赋别】

    言失于须臾,百世不可除。——宋·王安石 【寓言九首 其六】

    念别求须臾,忽至嘤鸣时。——唐·储光羲 【田家即事答崔二东皋作四首 其三】

    浮云掩蔽经须臾,玉盘捧出候长久。——清·许传霈 【月蚀复洛翘】

    囊中锥见难须臾,如君精悍谁能如。——宋·周孚 【德裕久不见过赋此诗邀之】

    住处领略贪须臾,频频改席殊趑趄。——宋·邓深 【游方壶】

    解驳谓须臾,迷漫翻倏忽。——宋·赵蕃 【与潘文叔游衡岳四首 其二】

    寄身虽在远,岂忘君须臾。——魏晋·徐干 【室思诗六章 其六】

    变踊期须臾,四面皆已神。——魏晋·紫微王夫人 【诗一十七首 其七 十月十八日紫微夫人作】

    扰扰极追奔,营营竞须臾。——元末明初·刘基 【长安有狭邪行】

    拌死争钱忙到老,寄生作酒醉须臾。——明·郭之奇 【戏作谚语言桂民】

    是大不祥祸须臾,四郊鬼兵仓皇趋。——近现代·俞长源 【乌夜啼】

    以上就是关于袁昶怎么读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袁昶怎么读_1

    杭州ui设计群

    特色产业园区(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