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水文化景观设计

    发布时间:2023-03-14 09:51:44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132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水文化景观设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水文化景观设计

    一、通过什么办法才能使建筑与水文化紧密融合

    人的智慧。

    从制度形式上,深刻认识中央对水利法制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准确把握水利法制改革和发展对水利法制建设的新挑战,全面加强水利法制建设。

    水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水环境景观逐步改善,水治理理念逐步完善,依法获取水的意识和用水通过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宣传,日能继续按规定使用,水灵产品越来越丰富,取得了教学效果,达到了教育水平。

    水文化景观设计

    扩展资料:

    关于建筑与水文化紧密结合的说明:

    用户需要注意我国许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运营管理的分离,这使得建设管理人员只关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问题,并管理工程建设,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同时,这也将导致运营管理仅侧重于水利工程建设后的管理工作。

    没有对项目建设管理的干预,致使运营管理和建设管理距离越来越远,亲密性越来越差,将影响水利工程的安全和正常运行。这说明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与建设管理是分不开的。两者应紧密集成,相互穿插并一起管理。将水利工程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以反映水利工程的真正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网-迫切构建水文化与水环境

    二、怎样通过湖泊旅游规划进行差异化开发?

    绿维创景在近百个类似湖泊旅游规划等水休闲项目中,整理出了湖泊旅游差异化开发的“七种武器”:

    第一种武器——分层组合资源利用

    绿维创景把水体按照圈层概念进行分层,主要分为“水心”、“水面”、“水中”、“水空”、“水滩”、“水岸”、“滨水区”七层构成。以此技术将湖泊的各种水体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可为多样化的旅游度假产品提供支持。

    第二种武器——主题化人文山水

    依托对湖泊的地域文化特征和自然资源特性,选择相对应的“水文化”要素,进行主题化打造。第三种武器——多角度观光方式

    一方面可用资源组合思路,灵活运用“水圈分层次游憩及景观设计”技术,打造多层次的湖泊景观; 同时,通过改变观光方式和角度也是湖泊观光产品创新的重要手法。

    第四种武器——实景化游憩方式一方面,我们可通过各种水游乐器材,增强游憩项目的亲水性;其次,可通过自然资源的局部改造,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在七个圈层形成各种亲近水的游乐场所;其三,以湖泊自然资源作为各种陆地游乐和娱乐项目的改造要素。

    第五种武器——组合式休闲度假项目

    第一,可将水体作为湖泊休闲的重要载体;第二,通过资源组合手法,针对各种湖泊景观的组合特征打造极具特色的休闲环境;第三,利用湖泊资源创新休闲项目。

    第六种武器——针对性私密手法

    湖泊旅游度假的打造,特别是较大水域的湖泊,动静分区尤为重要,而静区的打造,则是体现湖泊整体品质和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

    第七种武器——产业互动性战略

    在湖区旅游和房地产业开发的基础上,可以与农林渔业、运动健康产业、会展会议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各种绿色产业紧密相关,形成互动开发格局。

    三、水文化遗产现状及保护的思考

    刘延恺1 谭徐明2

    (1.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

    我国历史上是“以农立国”的国家,也是洪旱灾害交替、天灾严重的国家。因此,防洪治水、除害兴利是举国大事。上至大禹、下至当今,治水人物辈出,水利工程众多,文化底蕴丰厚,水利业绩辉煌。我们的祖先在实践中还创造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名词“水利”。“水利”一词,最早创造于2250多年前,2120年前司马迁为其定义为具有兴利除害完整概念,是世界上唯一具有文化遗产价值的文化符号。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水利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经历数千年,中华民族在认识自然、开发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为民族生存与发展,在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水文化遗产承载着底蕴丰厚的水文化,它们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财富。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辉煌与光荣。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早在198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简称《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把“文物”一词及其包括的内容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其范围实际上包括了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一切历史文化遗存。从这时起,一切物质文化遗产都被作为“文物”被纳入保护的范畴。我国2004年加入了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5年设立了“文化遗产日”,2007年人大常委会进一步修改《文物保护法》,使文化遗产保护的任务更明确,保护工作得到很大的推进。

    但在实际工作中,对水文化遗产如何实施保护方面,客观上还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对水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如何进一步弘扬水文化精神,加强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以及合理开发和利用的问题很有必要。

    一、水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其问题

    近10年来,水文化遗产所蕴涵的普遍价值得到了高度的认同。首先,我国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已被联合国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而且,受到高度评价。评价指出:“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不仅是中国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它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和谐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都江堰的成就世界瞩目,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光荣。都江堰文化遗产的申遗成功,也为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作出了榜样和积累了经验。

    其次,我国正在积极筹备中国大运河(包括隋唐南北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重大水利工程的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说明我国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形势发展迅速,前景广阔。

    《文物保护法》的颁布对于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起到推动和保证作用。但是,在有些经济发达,工业、旅游开发速度较快的地区和地方,存在着贯彻不力,仍在不断地出现重要水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的问题。说明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任重道远,需要认真对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是:

    (一)城市建设速度快,容不得对水文化遗产的评估论证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水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大量修建现代化建筑、扩展交通道路、增大城市排水拓宽河流,以及发展科技开发区和旅游设施毁坏水文化遗产的情况屡见不鲜。而且,施工非常紧急,遇到水文化遗产出现来不及评估论证就拆掉了。还由于各种原因,如保护意识不强、管理制度不严或受局部利益驱动,使得一些分散的古代、近代的水文化遗产消失。一些古代水利工程未经认真论证和评估就轻易地被现代工程取代了。新取代的工程,运行后已经证明,其经济效益、环境效益都没有实现预期目标。为数不多的古代水工程近些年来消亡速度加快了。

    (二)文化遗产保护部门的保护有空白区

    主管文化遗产保护的文物部门明确提出的保护对象,主要是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以及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但没有明确地把水文物或水文化遗产提出来实行保护。因此,大量处于河道、闸坝等水设施管理范围内的水文化遗产,就成为文物保护的空白区。长期处于没有文物保护专业人员过问的状态,以至造成水文化遗产极易损毁或流失的状况。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其中的南旺分水枢纽工程于京杭大运河的最高点,其分水功能、技术含量之高,震惊当时的世界。后来水源断流,工程失效。20世纪80年代时,南旺枢纽渠道布局和建筑物还基本完好,但至21世纪初时,建筑物和渠道都严重损毁。

    (三)水管理部门没有保护管理权限

    省、市、区县等各级政府机关都设有文物保护主管部门,专门对各种已被评估确定了文物保护级别的文物(物质文化遗产)负责保护和管理。而处于空白区内的水文化遗产,水主管部门也无法实施保护管理,因为既没有授权,也没有明确过职责和义务。所以,在水利建设或城市建设中轻易地被改造或破坏。类似事件仍然在发生。最近,就在即将被列入大运河申遗项目名单,尚未来得及定级的高碑店古闸,在附近乡村开发旅游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破坏。

    在中国大运河申遗工作中,参与工作的各路专家都亲身经历了调查的过程,深感以上问题的严重性。所幸,2006年开始的全国第三次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中,已经开始把未经保护的水利物质文化遗产列入了登记范围。对提高水文化意识和推动各地对水文化遗产保护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二、北京地区水文化遗产保护的情况

    北京市政府对水文化遗产的保护高度重视。1992年开工的通惠河整治工程和1998年开工的北京城市水系综合治理工程中,政府水主管部门采纳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和北京水利学会的专家意见,对施工中遇到的水文化遗产都邀请水利与文物专家现场查勘和论证,研究保护方案,采取措施,实施了保护。例如:通惠河的建于元代的庆丰闸(二闸)、广源闸、麦钟桥、长河故道、广宁闸桥等水文化遗产,在研究保护方案和实施过程中,采取专家献策、政府批准的办法,提高了保护工作的力度和质量。例如:早有 “京杭运河第一闸”美誉的广源闸的保护。广源闸是存世近800年、孔宽6米的单孔闸,河道展宽后,施工单位开始的方案是准备把一侧边墙拆掉,移建到对岸重新。专家论证认为;这样做,虽保留了文物的部件,但完全毁坏了原貌。最后,确定的保护方案是旁开通航河道,整体保留了古闸。又例如:历史悠久,素有“长河观柳”的北京城西北角美景的长河,两岸遍植垂柳,蜿蜒曲折地穿过紫竹院。是与北京东南城角“天坛看松”美景的天坛对应。在施工中曾有拓宽调直的方案,经专家论证,基本上保留了古河道原貌。

    这些水文化遗产经过水主管部门采取保护措施,得以保留,但是,还没有经过进一步保护论证、评估,也还没有确定保护级别,尚只能作为一种文化景观而存在。实际上,如果不能正式成为保护单位,对文化遗产本身的安全仍会有后顾之忧。

    三、对水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点建议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论述中,将“传统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强调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任务。还提出了“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具体要求。十七大报告为今后如何弘扬水文化、保护水文化遗产明确了方向。为提高水文化意识,促进对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最近几年,水文化工作在水利系统内推开,水利部领导对水利文化遗产保护和水文化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在2009年水利部首届水文化论坛上,陈雷部长发表了重视水文化工作的重要文章,将弘扬水文化提高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要在我们的工作中树立科学观、文化观,还要从具体工作做起。为此,对水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一)弘扬水文化、保护水文化遗产从水利工作者做起

    目前,有些省、市、地区水利水务部门,在加强水文化意识和保护水文化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积极开展工作。例如:2000年浙江余姚市水利局建立了水利志书收藏馆;2002年浙江绍兴市水利局在长时间策划、收集、保护绍兴地区散落民间的水利文物的基础上,恢复、保护了环城运河、运河故道,建立了运河文化园;2009年山东滨州市水务局广泛收集可移动水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了内容丰富的滨州水文化馆;2009年水利部在杭州萧山建成了中国水利博物馆。这些都是各级水主管部门主动抓水文化建设的有力措施。说明水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利工作者是主动积极参与和积极承担的,水主管部门对保护工作作出了贡献。水文化遗产的保护要坚持下去,不能等待和依靠其他部门去做。

    建议把水利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作为重点普查内容列入全国水利普查工作中。

    (二)水主管部门应该介入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

    过去,所有文化遗产基本上是有文物主管部门负责保护和管理,从前述的文物部门保护重点的分析来看,恰恰把水利管辖范围的一些文化遗产忽略了。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水利工程专业性过强,以及水文化遗产许多都是仍在发挥作用和正在使用中的工程所致。

    根据这种情况,水主管部门应该主动介入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与文物主管部门共同保护与管理,这样可能会更为有利。

    (三)对于在用的水利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的建议

    根据2007年修改《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有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也属于不可移动的物质文化遗产。这意味着,有些近现代重要的有价值的在用的水利工程,也将成为文化遗产保护对象。

    由于这些近现代代表性的水工建筑物,大多是正在发挥作用的新文化遗产,它和已失去作用的古代文化遗产相比,存在着保护方法和管理制度上的很大不同。建议由水主管部门与文物部门共同评估,按照《水法》、《防洪法》和《文物保护法》的要求共同实施保护和管理。

    (四)重视河道生态治理中保护遗产和融入水文化因素

    现在,不少城市都在进行河道的生态化治理。根据北京永定河生态走廊建设规划的经验,建议在治理过程中把水文化遗产保护放在首位,把具有流域特色的水文化因素融入生态治理当中去。因为,单纯地生态治理,只能恢复了绿色和生态环境,从而展现“自然”。如果,在生态治理中能把河道的水文化遗产保护好,显示其文化特色,展示其文化景观,就是在自然的生态环境中融入“灵魂”,提升了河道治理的文化品位。应该说“水文化与生态恢复的结合”才能使河流有生气,才是更接近真实地恢复河道的历史本来面貌。

    四、城市水系规划编制探索——以杭州市为例

    徐承华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城市水系规划的背景及意义

    自古以来,人类的文明与水共存。由于江、河、湖、溪、海具有取水之便、通航之利,滨水地带往往从人类最初的栖憩之地发展成为现代城市商贸文化的密集之域。水是城市的命脉,河流蕴藏着城市的历史。

    城市水系具有提供水源、防洪排涝、接纳污水、生态涵养、交通运输、休闲游憩等诸多功能。水系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系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水系是城市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资源和环境载体,水系关系到城市的生存,制约着城市的发展。

    近年来,由于社会对于城市水系的重新认识与定位,一些城市陆续开展了城市水系规划的编制与研究。由于各地编制的城市水系规划基于编制部门和服务对象的多元性,规划目的不尽相同,编制方法亦有差异,总体而言尚处于探索阶段。

    城市水系作为贴近人民生活并与之息息相关的资源,在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彰显城市形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生态环境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及政府部门逐渐认识到水系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显著地位,认识到水系对城市的规划建设意义重大,城市水系规划的编制被提到议事日程。

    编制城市水系规划是用好水资源、建好水环境、推进滨水公共开放空间建设的要求,是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适应社会经济新阶段的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而,城市水系规划应是城市规划领域的重要规划之一。编制城市水系规划将是规划师面临的一项新的重要工作。

    二、城市水系规划的内容

    城市水系规划应以注重生态建设、引导环境改善、提升城市形象、服务社会经济、构建人水和谐为目标。城市水系规划应从单一的工程规划走向统领水系保护和建设的综合性规划,体现城市水系的诸多功能要素。

    基于对城市水系规划的重新解读,城市水系规划着重涵盖以下方面:

    (一)合理水布局

    城市依水而建,水与城的关系非常密切,水系空间的形态影响着城市总体空间结构。因此,水系网络应成为城市总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持城市水系网络连通及形成连续水网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城市的河网布局结构,确定主次河道及水面,构建与城市空间结构相协调的城市水网络系统。

    规划应对现有的河道重新整合,对不合理的河道走向进行调整,提出需沟通及新增加的河道。使河道与规划道路相协调,在河道走向布置上注意使宝贵的土地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二)保障水安全

    水安全是城市水系的前提,水安全包括饮用水源安全和防洪排涝安全。

    城市水源安全是城市水系规划的首要任务。水系规划中应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提出城市水源的总体布局,明确备用水源,保证城市供水取水的水资源,保障饮用水源安全。对城市水源地尽量减少其他水体功能设置,避免对水源水质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防洪排涝保障城市安全是城市河道的主体功能。水系规划中应根据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提出的布局,反映与水系有关的防洪排涝规划工程措施,同时协调与其他工程设施的矛盾。

    (三)改善水环境

    水环境良好是实现人水和谐、持续发展的基础,良好的水质是水系功能发挥的重要条件。如今,水污染已成为很多地方发展中的共性问题,由于水质下降而影响水系的正常及持续利用,并且污染河道的水质恢复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城市水系规划中的水环境规划应遵循“控源”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原则,从外源控制(截污纳管、面源控制)、内源控制(底泥修复)、河道水源补给(配水、再生水、雨水利用)等方面提出河网水质治理对策。除传统的排水规划外,还应综合运用生物治理技术,对污染源进行治理,辅之河道配水、复氧等措施,恢复河道自净能力。在实施河道两岸截污、河网配水前提下,采用水体修复技术(人工浮岛、河道生物及移动式曝气设施等)以改善河网水质。河岸应注重生态性,避免浆砌,提高透水性,形成地下水与河水的自然循环,为水生动物的繁衍生息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

    (四)建设水景观

    水景观是城市自然景观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水景观规划应形成“以水为脉、以绿为衣、以文为蕴、以人为本、城景交融”的独具城市特色的景观体系。应与城市水系相结合,展现多姿的水景观;与城市功能区相结合,营造丰富多样的水景观;与城市绿地相结合,建立绿色网络体系;与城市文化相结合,塑造富有个性与地方特色的景观体系。

    通过河道景观评价,确定河道景观分类。将河道细分为重要景观河道、次要景观河道、一般景观河道等,针对各类河道提出景观规划重点与设计引导。分别利用水体形态、河岸处理、沿河植被、滨河建筑界面、视线通廊、夜景灯光、景观节点等设计元素,引导城区河道景观的构筑。

    在确定城市河道的平面线形时,应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弯曲,河道断面收放有致,使城市河流重归自然状态。在景观规划中充分利用河道两侧控制的不少于15米的绿化带,以此作为联系城市各类公园绿地、广场开放空间、生物物种迁徙的纽带与通道,成为市民就近健身、游憩、休闲的场所。

    (五)体现水文化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的文化源远流长,类型丰富多样。水系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城市深厚的人文沉积和千年的文化传承。通过对河道沿岸各种河道文明、历史文化资源的梳理、挖掘、保护、开发河道沿岸古迹的内涵韵味,将无形的文化内涵,转化为有形的物质形体,并结合现代文明,突出历史文化特色,突出民俗文化、突出水文化的多元化,与时俱进创造新的水文化。

    城市的许多文化都是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如饮水文化、用水文化、治水文化、嬉水文化、求水文化、消水文化、探水文化以及与水相关的商贸文化、航运文化、桥文化、坝文化、河岸建筑文化等。每条河道都有其独特的衍生文化,应通过对各种特色文化的综合把握,提出河道文脉的总体空间架构,并运用多种文化载体,在水系中加以反映。

    (六)发展水经济

    水经济就是将城市水系的景观、环境、工程等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如环境优美的河道带来两岸土地及房产价格的增值,开展水上旅游活动等。而水旅游则是发展水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

    水系给城市带来灵气与活力,水是最不容缺失的旅游要素之一,水旅游能为城市旅游增添浓墨重彩。水旅游是水系和景点的紧密结合,河流的良好环境和沿岸的独特风貌共同构成了精彩多姿、内涵丰富的旅游内容。开展水系旅游不仅能体现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水旅游规划需要和城市旅游事业规划及其他的旅游资源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密切结合,协调发展,构建内通外联的整体水上旅游网络。按照水旅游资源的分布状况选择具备一定旅游价值的河道,将单个景点景区串联成链,以水路和陆路交通结合的方式,形成流畅的旅游线路。通过合理的游线组织和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开展,形成宏观上具协调性、微观上具异质性,适合不同需求的城市河道水旅游系统。

    (七)有序水空间

    人类与生俱来就具有亲水性。依水而居、面水而乐的生活场景是人们向往的一种境界。随着城市经济基础的逐渐雄厚,滨水地区的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的热点,甚至出现亲水经济的现象。

    滨水空间是水系空间向城市建设陆地空间过渡的区域。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作为开展滨水公众活动的场所来体现其公共性和共享性;二是通过水环境、绿化景观、建筑景观的交相辉映来展现和提升城市滨水空间形象;三是作为滨水生物通道和面源污染拦截场所来体现其生态性。

    滨水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应作为彰显城市魅力的窗口,应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谐安康,应体现城市的公平,让更多的人享用城市最美好的环境。

    水系规划对滨水地区开发提出规划引导及框架性的城市设计指导。根据河道的特点及功能,控制两岸绿线的最小宽度和常规宽度。在保证步行连贯性的同时,结合周边土地开发形成丰富的河岸空间,在确保城市规划确定的河道蓝线、滨水绿线前提下,提出视线通廊、滨水界面等景观空间要求。

    三、杭州市水系规划编制

    基于以上分析,杭州市水系规划编制着重水系总体布局、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滨水空间控制等内容。

    (一)合理水布局

    杭州,有江、有河、有湖、有湿地,又邻东海,是一座“五水共导”的江南水乡城市。市区内河道纵横交织,湖塘星罗棋布,形成了特有的水系脉络肌理。河湖水系养育了一方百姓,也使杭州成为钟灵毓秀之地。

    根据水资源和水系空间分布,从点、线、面三个层次,构架杭州市城区水系的空间总体结构为:江河为轴,湖溪为核,五片三级,互联成网。

    即以钱塘江和京杭运河构架城区水系空间发展的主轴线,以西湖、湘湖和西溪湿地为重要核心,按照河网水系的水位特征,将城区水系划分为五大片区,即运河水系片、上塘河水系片、下沙片、上泗片和江南片。按照河道在安全、环境、文化、景观、经济、滨水空间等方面的权重,将城区河道分为主干河、次干河和支河等三个级别。注重“点线交汇、连片成网”的整体水系互联方式(图1)。

    图1 城区水系空间结构图

    (二)保障水安全

    杭州市的饮用水源来自钱塘江和太湖流域的东苕溪。水系规划中明确了城市水源取水口的位置,提出水源保护的要求,划定了取水口上下游沿岸的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对其他有关水系的规划应避免对取水口的不利影响。

    杭州市的防洪主要是钱塘江的江河洪水。而市区涝水排泄方向主要是杭嘉湖东部平原和钱塘江。按照钱塘江及城区内部地形、地势的排水条件,将城区范围内的防洪排涝分区划分为运河水系片、上塘河水系片、上泗片、下沙片、江南片等。确定了主干排涝河道及排涝泵站。

    (三)改善水环境

    杭州市的水系属平原河网,流速极低,河流的自净能力很弱。通过引入客水进入城区河道,增加流量对污染河水进行稀释,亦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引配水工程以钱塘江作为城区河道的配水水源,形成“钱塘江(上游)—运河—上塘河—钱塘江(下游)”的河网水体循环系统,对上泗片和下沙片河道也引入钱塘江水源进行配水,同时通过钱塘江八堡泵站、七堡泵站等设施,尽快外排城区河水入钱塘江,减少污水进入杭嘉湖东部平原河网的可能性。

    按照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对污水管道建设的要求,加强河道两岸污水管道建设,拦截排入河道的污水,建设老城区的中河和东河污水重点截流区。明确将城西污水处理厂出水深度处理再生利用到运河水系作为补给水源。利用天然水面建设三墩湿地公园、城西湿地公园、西塘河湿地公园等,对周边的污水进行处理。建设老城区的中河和东河初期雨水重点治理区。建设庆隆片区重点生态河道修复区、城北公园重点生态河道修复区、丁桥重点河道生态修复区等。建设西溪湿地生态示范基地。

    (四)建设水景观

    水景观的布局结构为:“两带、三面、十一廊”。

    两带:运河景观带、钱塘江景观带。

    三面:西湖景观面、西溪湿地景观面、湘湖景观面。

    十一廊:确定对城市景观产生重要影响的主次干河流景观廊道。包括余杭塘河、上塘河、五里塘河、沿山河、西塘河、中河、贴沙河、和睦港、北塘河、五堡直河、官河等。

    按照城区河道的不同类型,分为自然风光区段、人工环境区段、历史风貌区段、商业办公区段、文化教育区段、工业区段等,对居住区内的河道景观以美化、绿化为主,强调游憩、休闲功能,营造优美宁静的居住环境。对公建中心的河道强调开敞性、共享性,以水为特色营造城市公共开敞空间,结合城市广场等开发空间,开展各种亲水城市活动,如运河文化广场、城北体育公园等。对历史街区和古镇的河道以保护与恢复原有功能为主,强调文化性、开放性,如长河历史街区、西兴历史街区、三墩古镇等。

    (五)体现水文化

    按照杭州河道的文化内容和载体,确定“一轴兴五片,两带连四区,三块风水地,六点特色显”的杭州水系文脉总体空间架构。

    一轴:即钱塘江现代文化发展轴,引导现代文明的潮流。

    五片:结合近期重点建设区域确定的之江度假区、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火车东站、下沙副城五个现代文明片。

    两带:即京杭运河和萧绍运河两条历史文化带,承载着千年的文化传承。

    四区:四个文化资源聚集的历史文化区,即主城老城区、萧山老城区、半山历史文化区、三墩历史文化区。

    三块风水地:指西湖风景区、西溪湿地、湘湖旅游区等三个风水宝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杭城雅文化兴盛的源泉。

    六点:即六个水文化节点,指长河老街、西兴老街、运河的拱宸桥西历史文化街区、运河与小河交界处的小河直街这四个以清末民初杭州城市风貌为特色的文化节点,沿山河与五常河交界处的一个反映历代杭州城市风貌的留下历史地段文化节点,备塘河的一个以民国时期杭州城市风貌为特色的笕桥近代文化节点。

    (六)发展水经济

    “东方休闲之都,人间幸福天堂”(Waterside,Heaven site)是杭州旅游城市品牌理念的口号,其中“Waterside”强调了水的重要地位,“Heaven site”则体现了优质感受。在结合杭州旅游总体定位基础上,突出“水”在营造滨水天堂中的决定性作用,树立充满号召力和竞争力的水旅游形象。

    规划充分挖掘水旅游资源,从较为狭窄的西湖、西溪、运河、钱塘江等水旅游重点向外延伸,由点及面地带动整个水系旅游资源的充分利用,形成流畅的水旅游网络,使杭州不仅有“水”的资源,更有“水”的旅游产品,使“水”成为旅游者对杭州城市的第一感知。

    围绕西湖、西溪湿地、运河、钱塘江、湘湖等五大水旅游点,构筑以西湖为水旅游发展中心、以京杭运河和钱塘江为双轴、以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及湘湖休闲商务旅游区为三片的水旅游空间发展结构。塑造生态水都、人文水都、繁荣水都、生活水都的理念,提出四个可分可合的游览主题:自然体验游、历史人文游、都会时尚游、水乡风情游等。

    规划中提出的余杭塘河旅游线路、运河旅游线路、上塘河旅游线路已作为杭州市的三条水上黄金旅游线路于2008年国庆节推出。沿途可将西溪湿地的清丽细致、余杭塘河的漕运文化、上塘河的田园风光、京杭运河的古老文明、钱塘江的大气壮阔等悉数体验。

    (七)有序水空间

    水系规划提出滨水空间规划引导。包括通则、一般规定、开发控制、开发引导等部分。其中一般规定包括功能要素、生态要素、景观空间要求、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利用、交通通路等。

    在水域控制线外控制一定宽度的滨水绿化带,滨水绿化带的范围通过划定滨水绿化控制线界定。滨水绿化控制线范围内宜布置为公共绿地,绿化应有足够的公共性和连续性,并结合滨水绿化控制线布置滨水游憩道路。

    滨水区规划布局应保持一定的空间开敞度。因地制宜控制通往岸线的交通、绿化及视线通廊,通廊的宽度宜大于20米。滨水区每隔200~250米应设置可直达水边的公共通道。与河道平行设置的道路与河道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保证滨水空间的环境需要。

    在滨水绿化带外控制一定区域作为滨水建筑控制区。滨水建筑控制线与滨水绿化控制线之间应有足够的距离。滨水建筑控制区规划布局应充分考虑水体自然特征、天际轮廓线、观水视线以及建筑布局对滨水景观的影响,应有利于滨水空间景观的塑造。

    四、结语与思考

    城市水系规划应通过“合理水布局、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环境、建设水景观、体现水文化、发展水经济、有序水空间”等规划目标的定位,实现城市水系“水清、流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的总目标。

    城市水系规划涉及水文、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市政工程等诸多领域,是自然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共同耦合的结果。城市水系规划应从单一的工程规划走向统领水系保护和建设的综合性规划,将各专业从不同角度完成的规划进行有机衔接,对涉及水系的基础设施进行协调,避免冲突和矛盾,使各专业规划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体现规划的整体性、安全性、历史性、协调性和综合性。

    城市的水系规划编制,宜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城市水系规划,相当于总体规划阶段;第二阶段是单条河道的规划,相当于详细规划阶段。在城市水系规划的框架下,再编制单条河道的规划,将城市水系规划中的有关理念及方案予以具体落实。

    应通过各地城市水系规划的实践,建立城市水系规划的技术体系及标准体系,制定适用于城市水系规划的编制办法及技术导则,为城市水系规划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填补国家在城市水系规划理论方面的空白。

    参加本项目的还有汤海孺、高群、毛斌、冯一军、蒋江峰、桂明、杨毅栋、丁小平、黄文柳、陈玮玮、龙彦等。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水文化景观设计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推荐阅读:

    水文化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中水文分析(景观设计中水文分析的意义)

    景观设计中水文分析包括(景观设计中水文分析包括哪些)

    景观设计专业值得报考吗(景观设计专业值得报考吗女生)

    广东亮化景观设计公司(广东亮化景观设计公司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