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建筑场地与景观设计论文(建筑场地与景观设计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2023-03-14 10:52:51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124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建筑场地与景观设计论文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录列表:

    建筑场地与景观设计论文(建筑场地与景观设计论文题目)

    一、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论文

    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论文

    摘要:现阶段我国景观规划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当地具体的人文历史、文化特色等均高度浓缩在风景旅游区的景观设计中,我国地大物博、文化悠久,每一个区域都有其自身的地域文化,本文简要分析论述基于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

    关键词: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地域文化;运用

    1、地域文化的简要概述

    地域文化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体系,具体是指人们经过自身的劳动创造在某一特定的地域或区域聚落群当中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地域文化在继承过去优秀的传统文化过程中,同时也在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文化思想并且根据具体的历史阶段,地域文化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和创新。除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之外,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活动、建筑风格等方方面面均被看做是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人们在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中所使用改造自然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这也是导致地域文化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1]。

    2、地域文化在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中的原则

    2.1统一原则

    风景旅游区的景观设计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它必须与周围的环境和所在城市紧密相连,在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当中,地域文化的运用原则首先就是要坚持统一整体性原则,毕竟景观设计并不只是仅仅局限于某一固定空间或环境,而是对整个旅游风景区进行整体设计,地域文化无论是体现在景观小品、道路设计,还是在水系植被、景观建筑的设计上都需要达到整体风格和谐统一的要求。

    2.2传承原则

    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是延续地域文化的直接表现,融入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需要继承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实现全面创新,也就是说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需要对地域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真正了解文化的背景以及发展历程,注重保留当地文化中固有的民俗风情和民族特色,向观赏者展示具有最原汁原味、质朴纯真地域文化的旅游风景区景观设计。

    2.3保护原则

    环境保护是现阶段我国和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中心和焦点,也是旅游风景区景观设计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景观设计中应做到因地制宜,充分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合理开发建设,使用绿色无污染的材料,将环境污染降至最低,推动旅游风景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3、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

    3.1植被设计

    在我国海南地区有着纯天然的热带雨林,植物生长茂盛且种类繁多,海南的呀诺达风景旅游区则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完整地保留了景区内的植被结构,在茂密的热带雨林中间,景区利用粗壮的圆木设计的木栈道能够让游客直接与景观植物亲密接触,同时木料材质的栈道又与周围的雨林环境完美融合在一起,形成天人合一的和谐景致。另外,在旅游区内还对植物的层次分布进行精心设计,譬如说棕榈树、槟榔树与乔灌草错落分布,极具层次感,在木栈道的拐弯处还特意种植三角梅等颜色亮丽的植物,为游客起到提醒作用的同时凸显海南带有地域色彩的原始文化[2]。

    3.2水系设计

    在云南省的'苗族风情景区当中,设计师结合当地特有的梯田与生态湿地等自然地理环境,设计了喷泉等大型水景,为了能够将景区内的景观串联起来,在各个村寨的连接路径上挖设了许多小水渠,通过将浅底和窄道里的涓涓细流引入水渠当中,形成了贯穿全寨的“水街”,游客穿行其中能够直接感受到苗寨质朴清新、紧密相连的地域特色。

    3.3景观建筑设计

    我国广东省龙门县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中的景观建筑,在选材用料上与旅游风景区完美结合。由于当地处于我国客家文化集中的区域,在传统的客家民居当中大多数的建筑材料都是竹子、青黄色的砖瓦以及石土等,而南昆山正是毛竹生产之地,设计师巧妙地利用这一天然优势,通过和工匠不断的反复研究琢磨,对毛竹进行脱水防腐处理,并将其覆盖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框架之外,从远处看整个景观建筑仿佛是用竹子搭建而成,与身后的旅游风景区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3.4景观小品设计

    旅游风景区内的景观小品和装饰铺设也是展现地域文化的重要道具,譬如海南当地盛产火山岩和蕨类植物,在呀诺达旅游风景区内的矮墙山就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旺盛的蕨类植物与独有的火山岩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得矮墙充分展现了海南的地域文化,还让平淡无奇的矮墙立刻变得生意盎然。

    4、结论

    总之,风景旅游区想要独具特色,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吸引力就必须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实现人工建筑与其完美融合,坚持完整一体化原则,打造多元化的景观设计,并且利用景观设计不断推动地域文化的宣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龚舒颖.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5

    2、乔伊娜.地域文化在扎龙旅游区景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5

    ;

    二、谁能给写篇建筑概论的论文

    建筑概论论文

    一、建筑概论专业内容概要

    二、建筑功能、空间、结构、形态之间的关系分析

    一、建筑概论专业内容概要

    (一)建筑词汇(愈泳)

    1、什么是建筑

    建筑 Architecture

    房屋 Building

    构筑物 Construction

    2、建筑的物质性

    空间处理手法

    空间限定:单一空间

    围合、设立、覆盖、架起、凹、凸、肌理变化

    空间的连接:两两空间

    共享、过渡、次序、灰空间

    空间的组织:三个以上空间

    主从、序列、并列

    建筑结构

    建筑荷载的传递方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

    结构哲学:最优化设计、向自然学习、动态平衡

    等级结构、匀质结构、变截面结构

    节点、构造、细部:

    任务:材料与材料的连接、形态与形态的交接

    目标:挖掘材料、施工工艺内在的美学价值

    眩光、实现升起、视觉走廊、对景、借景

    建筑的时间性:时间印记、最佳时间

    3、建筑的社会文化性

    文脉(Context)

    建筑的地域性、建筑的历史性、建筑的时代性

    安全感、识别性、私密性、交往性

    交往性 :

    杨盖尔:交往三层次:

    必要性活动---各种条件下都会发生

    自发性活动---只有在适宜的户外条件下才会发生,这一类型的活动包括了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驻足观望有趣的事情以及坐下来晒太阳等

    社会性活动---在公共空间中有赖于他人参与的各种活动,包括儿童游戏,互相打招呼、交谈、各类公共活动以及最广泛的社会活动---被动式接触,即锦衣视听来感受他人

    勒·柯布西耶:

    1923年----《走向新建筑》

    1926年----新建筑的5个特点

    1928-1926年----萨伏伊别墅

    1926年,勒·柯布西耶从现代建筑采用框架结构这一条件出发,提出了“新建筑的五个特色”:

    1、底层架空,独立支柱

    2、屋顶花园

    3、自由平面

    4、横向长窗

    5、自由立面

    以及几何造型、光影强烈、流动空间、较大的窗、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空中花园、加减法使用等 ---新建筑12点?

    (二)建筑图纸表达(岑伟)

    1、制图用笔:铅笔、美工笔、针管笔

    比例:

    1:500 基地和概念讨论

    1:200 空间的方向和关系

    1:100 建筑意义的表达

    1:50 构筑的层面

    2、制图图纸和线型

    设置线型的目的:表达清楚、增加立体感和整体美感

    图线宽度:0.18、0.25、0.35、0.5、0.7、1.0、1.4mm等

    线宽比

    每张图纸的线宽尽量不要超过3种,一张图纸如选用3种线型,其比例宜为b:0.5b:0.35b,如选用2种,宜为b: 0.35b

    3、建筑制图标准

    建筑的构造组成:

    基础(承重结构)、墙或柱(承重结构)、楼地层(水平支撑、传递荷载)、楼梯、屋顶(围护结构、承重结构)、门窗(配件)

    (1、平立剖面图的生成:

    平面图生成方法:基准面向上1.2米水平切开向下看

    线条划分的目的:区分出剖到部分与为剖到部分(看线)

    平面图主要表达内容:墙体、柱、门窗、楼梯、洁具等组成建筑的各项内容。在设计的各阶段中,都应有建筑平面图纸,但其表达的深度不尽一样

    规划:剖到线条粗,辅助线条细,其他线中粗

    粗线:剖到部分的墙、柱

    中线:剖到部分的门、窗、玻璃

    未剖到但可见部分:台阶、楼梯、扶手、家具、文字等

    细线:表面无凹凸的划分线、辅助线

    虚线:不可见部分

    点划线:轴线

    窗、门的表达

    (2、立面图

    建筑立面的定义:是指建筑和建筑的外部空间直接接触的界面

    一般情况下建筑外立面包括处屋顶外建筑所有外围护部分

    立面图生成方法:正投影

    线型划分目的:增加立体感,区分主次

    规则:落差越大,线条越粗

    最粗:外轮廓线

    粗线:建筑体块轮廓线---分面线

    中线:一般建筑构件线、配景、文字

    细线:远景、窗扇、墙面划分线、辅助线

    (3、剖面图

    剖面图生成方法:垂直切开向某一边看

    线型划分目的:类似于平面图

    规则:剖切线粗,辅助线细

    粗线:剖到部分:剖到的墙、梁、楼板、地面

    中线:可见部分、剖到的细小构件

    细线:轴线、辅助线

    楼梯的画法:楼梯上下标注:从每个平面的基准标高出发进行标注

    计算踏步高度和宽度的一般公式:2h+b=600mm(h是踏步高度,b是踏步宽度)

    楼梯平台深度要大于楼梯宽度

    4、建筑测绘的内容

    总平面表达内容:建筑投影平面、建筑周边道路、周边建筑、周边绿化、广场铺地、指北针、比例尺、图名

    建筑的各层平面

    模数的概念:为了使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和组合件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使不同材料、形式和制造方法的建筑构配件、组合件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以加快设计速度、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降低建筑造价,故制订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基本模数:100mm,即1M=100mm

    扩大模数:水平扩大模数:3M,6M,12M,15M,30M,60M

    竖向扩大模数:3M,6M

    分模数:1/10M,1/5M,1/2M

    剖切符号、剖切线、剖视线、编号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尺寸线的种类、平面图:总尺寸、轴线尺寸、细部尺寸

    平面图绘图步骤、平面图绘图内容、立面图绘图内容、剖面图绘图内容

    大样图:包括了建筑物上的各种大样

    5、文远楼介绍 : 文远楼测绘作业

    (三)行为与空间(李斌)

    1、私密性

    种类:

    孤立:避免被别人观察

    亲密:和另一个人在一起,但同时与外界隔离

    匿名:在人群中不被察觉

    确保:为了控制不希望得侵入设置心理上障碍的状态

    四种作用:带来个人自律、允许感情解放、有助于自我评价、限定并保护交流

    2、个人空间,接近学,距离和分布

    个人空间,接近学

    个人空间是指同种的非接触性动物在最亲密交流以外相互之间保持距离的状态

    Proxemics:接近学、空间关系学、距离效应学、人类环境学、近体学、人类空间统计学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交流方式相对应,可分成四类: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

    空间对人的意义:围合起来的空间为人的生活提供了场所,但是空间并不是“空”的,空间或者说距离对人来说有着重要意义

    个人空间的实验结果:

    在人体周围“想立即离开”的距离在不同方向上呈对数衰减

    分布形状:前方较大后方较小,呈蛋形

    姿势差异:坐着的时候,个人空间较站立时小

    男女差异:男性对男性的要求,较女性对女性大

    交往中的距离

    交往中的距离

    不同的交往中,因亲密程度、感情的接近程度等的不同,距离也随之发生变化

    2人交谈一般在0.5-1.5m左右进行

    群体交谈的范围是3m左右,以交流为目的的群体的大小大约是3m左右

    交往中的相向

    和距离一样,交往中人身的相向也具有意义

    熟人之间相向而坐,陌生人之间相背而坐

    座位的布置形式:向心布置、离心布置

    距离的affordance

    个人距离的affordance、住宅内空间中距离的affordance

    指示领域

    个人的指示领域,

    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分布(以身体为中心)

    人周围的空间在建筑中的意义

    (四)生态建筑(钱锋)

    1、What Is Green Building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lobal Warming

    Low-carbonbuilding

    The three-tierdesign approach to green

    Tier1: Basicbuilding design

    Tier2:Natural energies and passive techniques

    Tier3: Mechanical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2、列举各种生态绿色建筑

    3、介绍同济大学携带太阳能竹屋参加的于2010年6月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的参加“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

    (五)城市设计(庄宇)

    1、建筑学本科教学的框架

    设计基础、单体建筑、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中的建筑、建筑群、特殊建筑、城市设计

    2、什么是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做的各种合理安排和艺术处理

    城市设计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型体

    美国城市设计学者Gerald Crane 在《城市设计的实践》中也指出:“城市设计是研究城市组织中各主要要素互相关系的那一级设计。”

    归纳:城市设计是研究城市形态,包括实体和空间形态

    3、城市设计关注的项目和领域

    (1、新建城市片区

    (2、旧城改造

    (3、大型居住街区

    (4、特殊区域

    (5、城市综合体

    (6、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设计的目标:宜人的环境、有特色的环境、有活力的环境

    4、城市设计的教学

    本科生---侧重城市规划

    研究生---侧重建筑设计

    工程硕士---侧重景观设计

    职业化继续教育---侧重城市管理

    课程训练框架

    多种尺度条件下的课程训练、多个主题的训练组合、多元的训练目标

    课程训练重点

    建立城市环境意识、城市要素和体系概念、重视城市设计的工作过程、强调城市设计的工作方法

    开放式的课程教学讨论

    建立教学思辨平台、探讨设计决策的平台、新理念技术的教学互动平台

    (六)理论建筑(常青)

    建筑概念ABC

    1、建筑

    (1、Archi-tect 建筑师

    (2、Archi-tectonics 建筑术

    (3、Archi-tecture 建筑艺术

    2、建筑三原则:

    坚固 Durability 老的说法:均衡、对称、对自然对象的模仿和再现

    适用 Convenience

    美观 Pleasure

    新的说法:完形

    《建筑十书》---建筑的起源

    E·H·贡布里奇《The science of order》 ( 《秩序感》 )

    《艺术与幻觉》 ( 《Art and illusion》 )

    3、关于建筑本体及表像

    (七)上海历史建筑(伍江)

    1、上海建筑概况

    开埠之初,西式建筑的出现。早期由外侨自己设计,就地取材,采用中国传统建筑技术并由中国工匠修建。

    19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上海人口和经济迅速增长,发展成初具规模的近代都市,西方建筑建造和管理方式第一次传入中国,形成中国最早的近代建筑业。现代意义上的西方建筑师开始出现。

    到19世纪90年代末,上海初步展现出近代都市的面貌,甲午战争后,西方对华资本输入加剧,辛亥革命前夕,上海以成为近代中国经济中心,同时建筑也迅速发展,大量旧建筑拆除翻新,大量新建筑被造起来,上海建筑也进入迅速发展的新阶段。

    20世纪20年代后,上海作为远东最大的现代都市的地位得以确立,大量标志性建筑建造起来,上海近代城市风貌在此时期最后形成。近代上海建筑在半个世纪的发展中经历了从西方复古风格走向现代风格的过程,并最终以大量装饰艺术派建筑闻名于世。

    注重功利,追求时尚,中西合璧,兼容并蓄,是上海近代建筑最本质的特征。

    2、租借的形成及其影响

    租借政治制度的形成:治外法权与国中之国

    华洋分居与华洋杂居

    现代市政的引进:租借现代化的标志

    租借的现代城市管理

    租借早期建筑类型、技术与形式

    租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越界筑路)

    租借对周边华界的影响

    3、租借建筑与中国近代建筑

    西方建筑技术与建筑学的传入

    中国营造商队伍的成长

    西方建筑风格:建筑现代化的标志

    建筑师职业的出现于中国早期建筑师

    中国近代建筑的现代化演变

    西方建筑思想与技术对中国近代民居的影响

    中国建筑近代化的开端

    (八)历史建筑更新(卢永毅)

    罗马:古城遗址

    巴黎:300万人口城市计划

    上海:外滩

    华西村:“凯旋门”、“天安门”······

    历史建筑的利用

    历史、记忆、地域特征

    The seven lamps of architecture:

    没有建筑,我们可以生活;没有建筑,我们照样可以崇拜;但没有建筑,我们就会失去记忆。

    建筑师的工作:连接历史与未来

    列举国外对历史建筑加以利用的案例

    (九)住宅建筑(黄一如)

    日本公寓楼对晾晒衣服需求的人性化设计---将阳台用较高的磨砂玻璃围合,衣服只晾晒在阳台里面,既给居民提供方便,又让建筑看起来整齐洁净

    上海居民住宅:千篇一律,房地产开发商以利益为重,忽视居民的真正需求

    洛杉矶的住宅布局

    10万人住宅设计

    中国民居:

    里弄:多户混合居住

    日本临时住宅

    香港高层公寓

    Pruitt-lgoe住宅区:在雅马萨奇的设想中,这是一个左邻右舍互相和谐相处的居住环境,却在现实生活中变为滋生犯罪的场所

    (十)建筑设计方法(吴长福)

    1、 培育当代的、中国的原创精神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专业教育概述

    办学理念与发展定位

    国内建筑教育发展背景

    同济建筑教育的理念与目标

    发展策略与课程体系

    多学科整合发展的办学模式

    全方位的学科公共平台构建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

    教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

    注重实践创新

    注重国际交流

    2、设计方法

    设计的价值取向

    缜思唯实的理性学风,畅想进取的创新精神,博采众长的全球视野,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 --- 学院精神

    设计的依据

    使用功能:大小/形状/组合方式/流线/物理需求

    技术经济:高度/跨度/材料/构造/施工/造价/规范

    基地环境:地貌/交通/气候/视觉景观

    文化审美:意象/图式/尺度/肌理/色彩

    建筑观:个体趣味/设计方法

    设计的整合过程

    案例:邹平文化中心(环境/功能/结构)、都江堰文化中心(环境/景观/功能)······

    三个不同的空间形式

    开放性运动空间

    半开放性集散空间

    内向性活动空间

    (十一)集群建筑(王伯伟)

    1、什么是“建筑集群”

    人类是集群而居的,集群而居总会形成特别的建筑空间,也必须依赖特别的建筑空间,这特别的建筑空间就是建筑集群,是社会群体在结构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空间产物。

    三个特点:

    地域上临近---集聚性

    功能上相关---关联性

    布局上规则---秩序性

    2、建筑设计的文化性

    比萨教堂

    结论:

    (1、集群空间“是被各种历史的、自然的元素浇注而成。···它真正是一种充斥着各种意识形态的产物”

    (2、集群空间的元素是具有物理、心理和社会维度的,将这些要素整合为某种关联域,这就是集群建筑的规划与设计

    (3、建筑集群的文化性:通过集群空间元素的安排与布局,建立元素间的某种关联域,能让人感悟到时代所倡导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及理性态度

    (4、在当代,建筑集群的文化性集中体现为: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和谐关系---人文性

    3、设计者人文素质与建筑的文化性

    一些值得关注的现状

    目前设计者人文素质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需要几种立场的改变:

    “思维缺陷”:设计的固化 设计的流变与生成

    “人格缺陷”:附属权贵与犬儒 独立于自主的

    “视觉缺陷”:纯技术与审美的 社会与人文关怀的

    “能力缺陷”:抽象而泛泛的思考 具体而独特的应用

    一个值得关注的关系

    校园空间形态的决策者地立场决定了空间的文化属性,而设计者的人文立场将直接体现在校园的人文属性上

    没有设计者人文意识的追求、积累与储备,空间的文化属性很可能是单调、表面而贫乏的;没有设计者独特的表征能力与精神追求的外化能力,特定的理念永远不可能一跃而出,溢出理论范围而进入现实的空间实践

    注定落伍的起点:固化的空间元素关系---等级制,中心控制关系,权力关系,封闭性功能关系,张扬与铺张的标志性,刻意的庄重感,凌驾于自然···

    面向未来的校园新形象:打破固化的空间元素关系---非等级制,非中心控制关系,平等关系,流变性功能关系,多元性生成,关联的增殖性,绿色、轻盈、开放与自然的校园···

    4,、关键理念与外化

    四川美院校区规划设计

    多元性生成、关系流变、功能流变、关联的增殖性···

    ---顺应地形地貌的空间布局

    元素重组的生成关系

    实实在在的“理念外化”

    5、结论与建议

    结论:决策者地人文素质是技术素质的根本基础

    决策者应具有:

    阔而又深邃的人文视野

    充满理性智慧而又不是人伦情感的人文意识

    清醒地了解自我责任而又能推己及人的人文胸怀

    端坐于书房同时又可行走于社会的人文才能

    既在庙堂之上又在江湖之远潇洒自如的人文风度

    可参悟苍天玄远也可体至草木冷暖的人文美感

    建议:得认认真真念“人文经”与讲“人文经”---阅读与思考,形成一套对自己的工作有参照意义的价值判断体系

    (十二)建筑空间(莫天伟)

    1.空间的解释

    空间:占有,体验

    权力:空间的生产

    秩序 :空间的秩序:

    封建,统领

    封建、规划

    聚居,生成,序列

    2、“间”的解释

    (1、名词,之间

    占有、权力、空间的生产

    秩序、封建、规划、聚居、生成

    (2、动词,间隔---把握空间

    无限,“空间是事物的广延性” “上下左右回宇,古往今来回宙”

    有限,空间限定

    “空” 建筑意味着把握空间

    使用内部空间是建造的目的

    《道德经》中对“有”与“无”,“利”与“用”的依存关系和相互作用的论述

    (3、形容词 ,闲暇 ---空间的可感知,氛围;空间的可把握,尺度

    强调的是间,不太在意空(中国传统概念中)

    空间的可知感 氛围

    空间的可把握 尺度

    三维度量几何性---强调的是“空”

    “利用”论---强调的是“间”

    不太在意“空”

    人的栖居

    建筑空间;场所精神;栖居

    二、建筑功能、空间、结构、形态之间的关系分析

    建筑功能、空间、结构、形态之间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建筑的功能是建筑最重要的部分,人们对建筑的使用其实就是对其功能的利用,无论多么豪华的别墅,如果在居住和使用功能上不能很好的被人利用,那这栋别墅便是失败的。黄一如老师在“住宅设计”讲座中提到了两点有关建筑使用功能未能成功的例子,一个便是雅马萨奇的Pruitt-lgoe住宅区,最后并未创造出一个和谐的居住环境,而是成为了滋生犯罪的场所;另一个就是今天的房地产开发商,只重利益而忽视了建筑的功能关系,因而造出了一栋栋让人失望的居民住宅楼。

    建筑功能是建筑空间经过各种空间限定的手法体现出来的,莫天伟老师所说的“使用内部空间是建造的目的”,和《道德经》中“然埴而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有利,无之以为用。”所要表达的意思应该是一样的。没有建筑的内部空间,就谈不上建筑的功能之说。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有一定基础,建筑功能和空间同样也需要存在的基础---结构。在建筑当中,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结构来为之服务,建筑结构如果未能很好解决,所有的功能、空间、形态都谈不上,何来建筑之说?密·斯·凡德罗喜欢在结构上讲求技术的精美,因为贯彻其“少就是多”的论断,结构构件也大量被精简。他著名的作品法恩斯沃斯住宅中,精简到极限的结构构件创造了一个非常和谐轻盈的居住空间。

    至于建筑形态,作为建筑当中最先被人关注的部分,是和功能、空间、结构相互影响的。首先,建筑的不同功能和空间要求再加上结构形态,决定了其建筑外形,因为功能作为最主要的部分,需要其他要素为之服务,而结构作为基础,影响着外部形态的产生和变化。但同时,最求外部形态也会反过来对功能、空间以及结构产生影响。水立方的外部形态为了体现水分子的概念,对其内部的空间和结构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所以,建筑功能、空间、结构与形态的关系可以如下图所示。

    在本学期建造实验的纸房子作业中,我们也是大致按照功能、空间、结构和形态的关系来完成了整个设计与搭建过程。由于对纸房子的功能要求不高,仅仅作为一个人可以在内部活动、吃饭、睡觉的地方,所以我们由形态和结构入手,从海螺的螺旋形态中找到设计的方向,用三角形作为基本结构单元,再结合了场地的实际情况,搭建出一个不规则的S形空间,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单元和外部的形似海螺又形似鸟巢的形态,使得内部的S形空间充满了特殊的空间美感,我们可以在里面坐着交谈,可以玩游戏,可以睡觉,可以在后面的出口坐着看看夕阳,我认为这样一个空间是完全满足了功能要求的。

    在最后的小住宅设计中,我们需要通过各种空间的限定手法,围合、设立、覆盖等来创造一个适合三口之家居住的空间。在这里,功能作为最主要的部分得到了最好的体现,我们所设计的空间、结构、形态,都是为了居住功能服务的。

    所以,在建筑中,我们应该将建筑功能放在最主要的位置,而不能单纯为了追求形态的效果而将功能忽视。功能、空间、结构和形态是建筑的四个重要环节,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它们的相互作用,才能设计出既满足功能空间要求,有具有合理结构和优美形态的建筑。

    三、广场景观小品设计研究小论文5000字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anddepartment)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三)摘要(Abstract)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四)关键词(Keywords)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

    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

    四、地下车库建筑设计的经验的论文

    1柱网设计

    在地下车库的建筑设计中,柱网的布置对空间的利用效率起到关键作用,理想的柱网布置是尽量增大柱间距,增加车库的有效停车面积,减少柱子浪费的空间,根据设计经验,当柱间停车由两辆增加为三辆时,可增加5%的停车数量,对于大型停车场来说,每二十辆即可增加一辆停车面积,而过于强调增加柱距,反而使柱尺寸、梁高、层高相应增大,导致土建成本上升。在附建式地下车库设计中,除满足停车空间以外,一般也利用车库空间布置人防区域、配电室、消防水池等附属设施。因此较为经济合理的柱网尺寸为8~8.5m,每柱间停放三辆车,即可满足停车和交通的技术要求,又兼顾合理的结构经济性。目前大多数车位尺寸为2500mm×5300mm,规范规定的小型车尺寸为1800mm×4800mm,车与墙间距为500mm,车与车间距为600mm。但一般只有高档轿车才能达到1800mm×4800mm的尺寸,实际情况中档车占绝大多数,尺寸一般在1700mm×4500mm以下,因此车位尺寸按2300mm×5000mm考虑,局部空间再考虑高档车尺寸。建议柱网尺寸做到≥8100mm。车库的柱网布置变化多样,经济与合理是设计的重点,图1是以8100mm×8100mm柱网为主柱网的一种布置方式。在设计过程中需优化车库中的车行流线,优先采用一条行车道两边停车,以提高车库的利用率。布置车行流线时需注意行驶路线短捷,避免交叉和逆行。当地上建筑为剪力墙结构或柱距过小与地下车库柱距不对应时,一般由于地上主楼面积只占地下车库面积的小部分,因此在主楼面积外的地下车库与裙房柱网可单独布置,集中满足地下车库停车要求。但设计中应注意两组柱网交接处的结构联系,并保证地下车库与主楼必要的交通联系。表1是地下车库停车效率控制指标。小型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6m(注:汽车最小转弯半径是指汽车回转时汽车的前轮外侧循圆曲线行走轨迹的半径,如图2所示。根据《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4.4.10条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车库汽车环行道的最小内径:一般取3.9~4.2m即可。考虑车行驶的便捷舒适,建议适当的放大内径。

    2层高设计

    在车库的层高设计中,层高包含车库净高及结构、设备层高度之和,一般情况下,车库净高等于汽车高度加500mm,且停放小汽车的车库部分净高不应小于2.2m,汽车通道处净高不小于2.4m。结构梁高、电缆桥架、排烟管道截面尺寸以及人防要求等也是影响地下车库层高的重要因素,既要满足各类构件的空间尺寸,又不能无限制的增加高度。一般地下车库,除了与上部建筑重合的部分以外,大部分地下车库顶板均位于景观绿化层下,覆土深度及板跨度直接影响到结构板厚及梁高。因此,在各项数据之间取得平衡便是建筑设计重点考虑的范围,如图3所示。地下车库的层高设计一般为无人防要求时取3.9m,有人防要求时取4.2m。覆土层的厚度除了满足给排水专业的管道坡度要求之外,还需考虑种植绿化要求的基本深度,乔木一般为0.9~1.5m,草和灌木为0.6~0.9m。汽车坡道出入口的高度宜≥2.5m,可以兼设备用房的'安装出入口。

    3排水设计

    3.1地下车库的坡道、内部排水

    车库位于地面以下,受地下水位及各地雨季降水量影响,为保证极端情况下不进水,除保证良好的排水措施以外,汽车出入口的防水措施也非常重要,在汽车坡道的起、终点和中间坡道开口2~3m位置(图4均应设置截水沟,与室外连接起点处设100~150mm反坡,以避免地面雨水流入地下。地下水位较高的开敞式停车库需考虑明沟排水(图5。集水坑一般情况下宜设在沿外墙位置,并且应避开结构基础,集水坑之间距离宜为30~40m。

    3.2地下室顶板排水

    地下室顶板与自然环境直接接触,是地下室防水的重要部分。除对地下室顶板做好防水构造设计以外,地表水和土壤渗透水是地下室顶板防水的主要方面,地表水宜采用有组织快速排放,结合景观设计、硬化地面等采用排水系统解决,土壤渗透水由雨水或景观水经土壤渗透至顶板之上。针对土壤渗透水的排放,目前在设计中主要采取以下手段:

    3.2.1结构找坡

    就排水手段而言,结构找坡是处理顶板排水的最佳方案,但结构找坡施工较复杂,成本较高,对于规模不大,单边跨度9m以内地下室可采用2%结构找坡形式。

    3.2.2排水板排水

    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为支点朝下架空排水板,此方案抗压强度大,孔隙率高,排水效果较好,适用于带一定坡度的顶板排水。另一种为支点朝上卷材排水板,除满足抗压强度要求以外,还具有二次防水和排水功能。

    3.2.3地下室顶板地漏排水

    此方案在顶板上设置地漏,通过排水立管将汇集的水引至地下室内集水井再进行集中排放,此方案由于系统性质以及增加物业管理的维护等问题,不适宜大面积推广。

    3.2.4盲沟盲管系统

    在地下室顶面以上设置碎石排水层并铺设盲沟盲管,但须有一定坡度并解决管道淤塞问题。

    4坡道及地面面层设计

    汽车在爬坡时,由于自身增大的机械噪音以及轮胎与地面摩擦产生的噪音叠加,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因此选择一种低噪音并且防滑效果好的面层材料,对行驶安全性及整体环境都是必要的。目前设计中汽车坡道面层常见的材料为混凝土面层、水泥金刚砂、块材面层、环氧防滑涂料以及成品防滑降噪板等。防滑做法常见的有四种:1材质本身毛面,利用表面的凹凸不平达到防滑效果。如面砖、毛面石材、环氧防滑涂料等,防滑效果一般。2材质本身光滑,采用特殊处理或嵌入水泥砂浆、缸砖等材质,防滑效果中等。3本身光滑,施工中做出一定宽度和深度的凹槽,也称为礓礤,以达到防滑效果,如混凝土面层开槽、凹槽花岗岩面层等,防滑效果较好。此设计中凹槽间距不宜太密,以间距100~170mm,深度60~70mm为宜。4成品防滑降噪板。此类坡道面层敷设在地下车库出入口处,能有效降低因车库内空间密闭而产生的噪音,并能有效防滑和减少震动,是一种较为高档的汽车坡道面层材料。以上做法中,前3种面层的经济性和防滑性较好,但噪声控制和舒适度较差,北方冬季路面有积雪时,前两种面层构造较易出现车辆打滑现象,如不加强人为管理,易出现安全隐患。所以,就目前多数设计来说,一般采取汽车坡道开口部位设挡雨罩或屋盖等措施,可有效避免积雪残留在坡道上。因此,设计中坡道开口上部采用有盖设计时,以前两种做法中第1种做法优先;当坡道开口无盖设计时,宜采用第3种做法。

    5防火设计

    地下车库的防火分区以防火墙划分。规范规定地下车库每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2000m2,当设有自动喷淋灭火系统时,面积可扩展为4000m2。因此在确定了地下车库的平面后,需要进行防火分区的划分,而在防火分区的面积计算上,可先将上部建筑核心筒、锅炉房(有单独安全出口的等面积扣除。确定了防火分区,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人员安全出口的设置。规范规定:汽车库的每个防火分区内,其人员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且不能与汽车疏散出口共用。因此,每防火分区应设两个封闭楼梯间直通室外地面。如果有地上建筑楼梯间通到地下室,该楼梯间也可作为地下室的安全出口。如在一个防火分区内只能满足有一部人员疏散楼梯间,还可以用甲级防火门将此防火分区与相邻防火分区联系起来,但相邻防火分区必须有两部人员疏散楼梯。汽车库室内最远工作地点距离疏散楼梯间的距离不应大于45m,因此在设计中,楼梯间应尽量分散布置,当设有自动喷淋灭火系统时其距离不应超过60m。

    6结语

    在当今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各种类型的地下车库设计会越来越多,遇到的新问题也会层出不穷,不断的积累经验是一名设计者的必经之路,以上是日常设计中的些许浅显经验体会,欢迎批评指正。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建筑场地与景观设计论文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


    推荐阅读:

    绿色建筑产业园(绿色建筑产业园是做什么的)

    合肥建筑景观设计哪家好(合肥 景观设计)

    未来的建筑简笔画(未来的建筑简笔画三年级下册)

    自己申请商标注册容易吗(自己申请注册商标麻烦吗)

    杭州滨江三巨头公司(杭州滨江三巨头是哪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