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云南西双版纳旅游景观设计(云南西双版纳自然景观)

    发布时间:2023-03-19 01:36:04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110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云南西双版纳旅游景观设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官网:https://ai.de1919.com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观设计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云南西双版纳旅游景观设计(云南西双版纳自然景观)

    一、西双版纳5日精华游 纯干货!只看这一篇就够了!植物园 野象谷

    第一天 中科院植物园

    1.中科院植物园,非常大,一般可以玩一整个白天。并且该景点到景洪市区也有50KM左右,去的话一定早些出发

    2.时间08:00-20:00

    3.半价: 60岁-70岁老年人凭有效证件

    4.西区主要是国家科研人员种植的一些科研植物,科普性较高,可以新认识很多植物,见血封喉的箭毒木,闻歌起舞的跳舞草,霸道的绞杀藤,同科不同植物的区别。而东区是一个纯天然热带雨林景区,可以看到很多大自然神奇的现象。

    5.主要游览西区(植物花卉,主要游览区),东区(原生态)坐车即可,热带雨林、绿石林(要爬山,有木栈道很好走)

    6.西区奇花异卉园(含羞草,跳舞草)、百香园、百花园、水生植物园、百果园

    7.绞杀现象

    8.来植物园一定要选个大晴天,这样才能坐王莲。王莲规定40公斤以下的人可以坐,如果有小孩想坐在王莲拍照的,记得避开下雨天。

    9.植物园里没有什么卖吃的,有个别卖果汁、考玉米什么的,快出去的地方,有个二层楼卖水和份饭,所以最好带点吃的!

    第二天 野象谷

    1.老人(60岁以上)有老年证免票

    2.大象表演的时间为10:00、11:40、14:30、16:30,每场半小时。百鸟园、蝴蝶园、蛇蜥园、热带雨林、索道

    3.推荐从南门进去并预约讲解员,园内的讲解员很友好主动的为我们免费做讲解。景点主要都在南门。

    4.常规线路:缆车上至山顶 —— 走回门口。缆车单程50/人,高空观象栈道。

    5.看到真正的野象是需要运气的,大多数游客没有这个缘分。基本看不到野象(野象都是昼伏夜行),都是大象学校人工驯养的象。

    6.在百鸟园那里有缆车可以抵达野象出没的地方,不过去的时候野象非常少,据说春节前后,是野象出没频繁的时候,大家可以碰碰运气。

    7.北门有大象展览馆。

    第三天 原始森林公园,晚上可以逛告庄西双景的星光夜市和大金塔

    1.内部有孔雀山庄、猴子驯养基地、大型民族风情演艺场、九龙飞瀑、曼双龙白塔等50多个景点。园内可尽赏板根、绞杀、老茎生花、古藤等奇异景观,还能观赏到数百只孔雀放飞的壮观场面。爱伲山寨里可以观看爱伲民族歌曲、竹竿夹脚舞、冬巴嚓等等,民族风情十足。在大型民族风情演艺场也有民族歌舞表演,还有小型的泼水节活动可以参加。

    2.孔雀放飞每天7场,时间为:8:40、10:00、12:00、13:20、14:40、15:30、17:00,每场10分钟左右。

    爱伲山寨的演出时间为8:30-17:00,可随时前往观看。

    民族风情演艺场歌舞表演时间11:20-11:50,泼水节场次13:40、14:30、15:20、16:10,参加泼水活动需租借民族服装。

    3.景区内电瓶车,单程40元/人,全程50元/人,沿途按景点停靠。可以买上山单程电瓶车,下山一路走下来看风景。

    4.按照进门的顺序,第一站孔雀山庄,每天七场,每场10分钟左右,看到飞舞的孔雀,属于必看内容,其他景区看不到。第二站是爱尼山寨,体验舞蹈,全民参与式的,无限循环式的。第三站是九龙飞瀑,少数民族乐器欣赏,傣族,布朗族,基诺族,彝族,一共半个小时,值得一看。最后是热带沟谷雨林,欣赏热带雨林的一些景观。

    5.可以玩丛林飞跃A段(150/人),提前一天网上订票,现场买160。

    第四天 曼听公园+总佛寺+晚间的《澜沧江·湄公河之夜歌舞篝火晚会》文艺演出

    1.非常休闲的一天,总佛寺与曼听公园相连,免费

    2.曼听公园是西双版纳最古老的公园,过去是傣王的后花园,有着1300多年的历,是个天然的村寨式公园,设有民族文化广场、藤本植物区、热带兰圃、孔雀园、佛教文化区、植树纪念区等8个区域。还有周总理1961年在西双版纳参加泼水节的纪念铜像。和泰王妃访问景洪时种下的两棵菩提树。晚间的《澜沧江o湄公河之夜》文艺演出和篝火晚会是公园最大的亮点,很值得一看。

    3.傣族特别的园林风光,公园不是很大,但是却非常有特色,在这里没有城市公园的那种人员鼎沸的喧嚣和拥挤,或漫步其中、或坐在凉亭中看着花草树木小桥流水,听着鸟儿的欢叫,一扫多日来奔波的辛苦。

    4.沿着澜沧江一条支流,非常秀气,进门就会有各种佛寺形状的宫殿,里面会有大象和鹦鹉表演。

    5.总佛寺是西双版纳佛教信徒拜佛的中心,也是西双版纳佛寺中等级最高的佛寺,西双版纳佛教信徒朝圣的中心,和曼听公园是连通的,游客一般是从曼听公园进入总佛寺。

    6.走进总佛寺,仿佛走进了泰国的某座寺庙,建筑金碧辉煌,流光溢彩,极其华美。

    7.《澜沧江·湄公河之夜歌舞篝火晚会》,澜沧江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出境成为老挝和缅甸的界河,后始称湄公河。

    8.2个小时的演出分为上下部分,上部分主要是澜沧江畔的各民族舞蹈,音乐。下部分主要是以湄公河畔的几个国家的舞蹈,音乐。中间穿插主持人大叔与观众的互动 游戏 ,很 搞笑 。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种文化的融合,可以感受不同民族文化的瑰丽。

    9.白天可以在曼听公园游览,欣赏以前的皇家公园的景色、观看大象和鹦鹉表演,晚上在园区吃一顿晚会安排的自助餐就看表演。

    10.演出结束后就是千人放河灯,数千人手举河灯在龙船的带领下一起到湖畔放灯的景象着实壮观,然后大家再一同前往篝火广场,广场上专业的舞蹈演员带领着大家在专业乐队的伴奏下踏着民族的节拍一起欢腾。

    11.晚会6点50开始,建议6点半进场

    第五天 万达主题乐园+晚间傣秀

    1.最具傣族文化特色的游乐园。主题公园由五个分景区构成,分别为蝴蝶王国,丛林冒险,茶马古道,渔人码头和水公园,让人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蝴蝶公主了,配乐和演员的舞蹈都非常吸引人,场景也特别漂亮!

    2.水乐园就不玩了,一半以上项目要求要求身高140体重40公斤,2月份水也很凉。

    3.游玩路线我建议按照导游图上的顺序走从1号开始顺序游玩。人家安排的顺序是科学的。

    4.进门后按顺序走右手边1号景点是虫虫派对(其实就是旋转木马),2号是彩蝶翻飞(就是飞椅),3号欢乐泡泡有点像是所有儿童游乐园里面的那种玩球球的场地,4号是蝴蝶剧场表演时间才开场,演出时间在检票进门后有提示牌标出,表演时间是半小时。11号的普洱迎宾就是游乐场里面的转转杯,12号是木马奇遇,其实就是单人小火车的木马版。13号的古道飞车终于到了大龄儿童游乐设施,14号的望天树就是跳楼机,20狂欢碰碰就是碰碰车水上版,21怒水狂飙其实就是人造漂流的柔和版,22欢乐水战,挺无聊的,23澜沧飞渡就是水上飞车,入口有卖一次性雨衣的建议购买一件。30彩虹之巅看起来有点像望天树缩小版,31双雄展翅360°大回环,32雨林飞鹰就是过山车,特色就是所有人都是挂在下面不同于坐着的那种,33丛林劲舞看起来应该是给小朋友玩的

    5.乐园里面的餐厅口感一般,价格一般贵,右手边有嘉华还是很适合买来吃。乐园内是可以自带水和食物的。

    6.傣秀剧院外观很像电视剧里傣族人民都会戴的斗笠,原来设计师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棕榈叶的几何形状,由鼎鼎大名的建筑艺术大师马克o费舍先生亲自设计,鉴于大师设计完傣秀不久之后因病辞世,也可以说是封笔神作。

    7.傣秀的开演时间是20:15分,尽量提前20分钟入场,座位席次分单双号,从不同的电梯进场,9点半结束。

    8.整场演出大概在70分钟左右,一场水与光影的美妙融合,辅以梦幻的灯光、华丽的布景、精致的造型,充满奇幻的感觉。舞台和音效棒极了,值得一提的是,音乐是现场演奏。

    9.寄居蟹扮演者,身体柔软到不可思议,居然可以90度转头,据说演员是知名的世界柔术大师。蝴蝶女王,从半空悬吊出场时,全场掌声雷动。演员没做任何保护措施,仅凭发辫悬挂全身于空中。最喜欢的一幕,喷泉上水和光影中,出现了一只银白的鹿,美轮美奂。女主角演出全程无保护措施,靠四肢的力量翻转悬挂,表演轻盈而灵动。

    10.主题乐园老人儿童半价,傣秀无优惠政策。

    二、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旅游攻略有哪些?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位于景洪以东、澜沧江以北,距州府所在地8公里处,是全州离景洪城最近的一片原始森林。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在25000亩热带沟谷雨林的基础上创建,园内森林覆盖率超过98%,是个天然的大氧吧。园内有沟谷雨林、孔雀飞舞、民俗歌舞、美食、泼水狂欢等项目,是西双版纳最大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点之一。

    以自然、生态、环保、休闲、健康等为主要元素的时尚生活理念,通过冬季的民族年俗文化季、春季的孔雀文化季、夏季的雨林文化季和秋季的民族服饰季予以体现。

    园内按四星级标准修建的孔雀山庄,以休闲度假中心形式设计建设,展现雨林怀抱中的绿色生活。山庄拥有客房51套,其中标准间45间,套房6间。水上餐厅能容纳200人同时进餐,可提供各类民族特色菜品和独具风情的傣家长桌宴。山庄内设有两间中型多功能会议厅,设有专业中控设备和音响设备,能够提供各种多媒体服务。

    云南西双版纳旅游景观设计(云南西双版纳自然景观)

    西双版纳,古代傣语为“勐巴拉娜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最南端,是云南省下辖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地处北纬约21°10’,东经99°55’至101°50’之间,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区。东西面与江城县、普洱市相连;西北面与澜沧县为邻;东南部、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邻近泰国和越南,与泰国的直线距离仅200余公里。东距太平洋的北部湾400多公里,西距印度洋的孟加拉湾600余公里。边界线长达966.3公里,约等于云南省边境线总长的1/4。这里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是中国的热点旅游城市之一。每年的泼水节于4月13-15日举行,被誉为“东方狂欢节”。

    云南西双版纳旅游景观设计(云南西双版纳自然景观)

    交通信息:

    1、 外部交通:在景洪市景咏饭店对面的农行正门公交站,乘坐花卉园-森林公园的公交车,至终点下车即是。8:00-12:00每小时一班,下午发车时间为15:00、16:30、17:30,5元一人。2、内部交通:景区内有电瓶车乘坐,单程40元/人,全程70元/人,沿途按景点停靠。

    景点门票:

    1、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门票:65元。

    2、1.19米以下(含1.19米)儿童、70岁以上老人、现役军官、残疾人持相关证件免票;1.2米以上及学生持学生证购票40元/人

    原始森林公园游玩攻略:

    一、走进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系国家 AAAA 级旅游景点。以“原始森林、野生动物、民族风情”为三大主题特色,融汇了独特的原始热带雨林自然风光和迷人的民族风情。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地处昆洛国道旁,品种繁多的热带植物遮天蔽日,龙树板根、独木成林、老茎生花、植物绞杀等植物奇观异景随处可见,峡谷幽深、乌鸣山涧、林木葱茂、湖水清澈,让您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爱伲寨的抢亲、泼水节的欢畅、各民族的歌舞表演,任游客亲身参与,使游客置身于浓郁的民族风情中留连忘返。

    云南西双版纳旅游景观设计(云南西双版纳自然景观)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里还西息着上千种动物。在密林深处,你可以看到悠然亭立的鹤,自然觅食的鹿,在古藤上皮荡悠的猴,偶尔还能看见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野牛和犀牛的身影。除了优美的自然景观,这里还有独具特色的风情节目。 傣族头领如片领登基仪式的宏大场面,辉煌的傣族宫殿建筑,精湛的民族歌舞,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定能使您大开眼界,从中领略到傣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原始森林公园有保存最完好的热带沟谷雨林,沿途尽赏板根、绞杀、老茎生花、古藤等奇异景观。

    公园里还栖息数千只孔雀和各种野生动物,您能观赏到数百只孔雀放飞的壮观场面。除了自然景观外,热情的爱伲山寨让您体会西双版纳另一少数民族爱伲人的魅力, “ 爱伲欢歌嘎汤帕” 的节庆活动亦会令你流连忘返。公园演艺场天天举行的大型民族服装服饰展演和九龙飞瀑的民族民间乐器展演充分展示了西双版纳十三个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风情。

    二、最佳季节:10月--次年6月最佳。西双版纳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温暖宜人。

    三、建议游玩:3-4小时

    四、游玩商品:

    1、木板画:以木质细腻、色泽鲜明的木材和优质的层板为原料,采用绘样、锯裁、拼帖等方法,将反映西双版纳少数民族衣着服饰、生活习俗、民居建筑、自然风光的雕刻艺术品,拼帖在成板框内,精心打磨、修饰而成。

    2、木雕、根雕:传统木雕,多为木刻佛像、神牛、金象,主要用于拜佛。进入80年代以后,木雕随之出现。主要木雕产品,是木象、木狮、木牛、木马、人像、变形人、木手镯、木项圈等。

    3、黑陶:1991年5月,勐海县乡镇企业局为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在景真八角亭所在地兴建工艺美陶厂生产黑陶。1992年开始出坛、罐、壶、瓶、烟具、茶具、陶马、陶牛等63个系列产品。

    4、银饰品与蝴蝶装饰制品:传统银饰品,主要有钗、耳环、项圈、手镯、臂环、胸饰、脚镯、戒指、腰带等。

    五、游玩步骤:

    1、走进西双版纳的丛林,参天大树随处可见。丰富的降雨,使这里成为了植物的天堂。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森林。

    2、厚厚的落叶下正长出新的希望,丛林生生不息。源源不断的繁衍出新生命。

    3、绞杀无处不在,下次你在经过这里时,原来的树已经被取而代之了。

    4、一年四季都会有果实成熟,成熟的果树上会有许多鸟儿,树下吸引来了各种野生动物,听到人的脚步声,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5、枯木上,落叶中,生长出各种菌类。有很多是可以用来做菜肴的。

    6、各种苔藓长满了树木与石块,踩上去的时候要十分小心。

    7、清泉从石缝间流出来,路过的人用竹子搭出水槽,取水喝很方便。

    8、林间小道上裸露的大树根见证了岁月的久远。

    9、巨大的藤蔓让你瞠目结舌。藤子了储存着许多水,以前打猎的人们会砍断它,取饮里面的水。

    10、欣赏丛林里盛开的野花才是真正的享受。森林里有永远都开不败的花朵。

    注意事项:

    1、到原始森林中去,一定要带好防护措施,带好应急物品,最好请一个熟悉环境的当地人给你带路。

    2、路面很滑,穿双防滑的鞋。

    3、注意安全,尽量不要一两个人自己去玩,多约几个伴,不要走散了。

    4、紫外线很强,注意防晒。

    三、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篇1

    学习目标:通过课文感知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学习重点:体会文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

    学习难点:从文中了解版纳独特的民族文化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媒体播放音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创设情境

    2、优美的音乐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那苍莽的热带雨林,神秘的宗教氛围,鲜见的少数民族情调更是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走进西双版纳。

    二、第一板块,感受美

    1、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你第一次读课文之后的感受。

    2、浏览课文,神游版纳,结合有代表性的图片,以“《》美在……”说说版纳的美

    三、第二板块,品味美

    1、挑选你自己喜欢的画面,高声朗读

    2、自主思考:你喜欢的画面是如何表现美的。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抓住标题中的关键词去欣赏,边读课文,边作圈点批注

    3、小组合作交流,点击媒体显示的每个画面,让学生在想像中与作者同游同赏

    4、深入探究:人文景观的美

    如果说自然景观的美是大自然对版纳的恩赐,那么富有特色的傣族文化则是这个民族独特的魅力,文中多处信息向我们展示了傣族质朴意深的民风民情。

    (1)、学生阅读课文,试图从文中提供的傣族的居住、服饰、饮食、宗教信仰等方面信息中去考察

    (2)、语文活动:走进西双版纳傣族园

    要求

    a、以“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到西双版纳傣族园……”为开头

    b、注意使用第一人称

    四、第三板块,表现美

    播放影片,结合影片写一写版纳的美

    要求:写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

    五、激发探究意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启发学生说说你对版纳有了哪些了解,你还有哪些问题感兴趣?

    六、结束新课:当优美的音乐再起时,你最想对神秘而又神奇的西双版纳说的是……

    七、布置作业:积累美言

    (1)、说说你最喜欢的词语

    (2)、记住你最想记住的句子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篇2

    【设计思想】

    ⒈课前布置预习要求:

    ①收集云南西双版纳景观的有关材料

    ②根据收集到的内容写一则简单的导游词,向同学介绍西双版纳的有关景观,十九 美丽的西双版纳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⒉通过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引出导游词的基本要求。

    ⒊在学生对导游词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选择文中的画面,用导游词的形式把它介绍给同学。

    ⒋以同学们都熟悉的南山竹海为对象,选择一处景点,用导游词的形式介绍,以加强对导游词的训练。

    【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

    ⒈了解文章中介绍的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⒉学会用导游词向别人介绍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⒈体会文章中有感情的语言的作用。

    ⒉用自己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介绍西双版纳的有关景点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自主学习、讨论交流、评价为主要方式,配以幻灯片和背景音乐。

    教学内容和步骤:

    ⒈导入:

    同学们,“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彩云在飘荡。”提起神奇秀丽、风景如画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那里有神秘的原始森林、粗犷的民歌、丰富的民俗民风,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誉。现在,让我们随着这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音乐,一起走进这美丽而神秘的地方,来亲身感受一下西双版纳独特的韵味。

    幻灯片展示:西双版纳的一幅画面,并配以民歌作背景音乐。

    ⒉交流预习情况:

    ①学习小组交流收集的材料。

    ②学习小组推荐代表上台做导游,向同学介绍西双版纳的有关景观。

    ③学生点评。

    ④教师提高评价层次并引导学生明确导游词的一些基本知识要求。

    幻灯片展示:

    ①口语化;②注意口语和身姿语言相结合;③语言生动形象;④串联词要自然有序。

    ⒊幻灯片展示本课教学目标。

    ⒋研读新课: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幻灯片展示:

    请选择文中你认为最美的一幅画面,你自己做导游,带领大家去看一看作者笔下那美丽的景观吧。

    (本文共五幅画面,每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二幅讨论、交流,编写导游词。学生上台讲解时,幻灯片展示相应的画面,并配上背景音乐,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⒌引导学生小结课文,幻灯片展示文章结构,加深学生印象,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十九 美丽的西双版纳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①文章共写了哪五幅画面?

    ②这五幅画面可以分为怎样的两大类?

    ⒍体会语言:

    提问:你在看课文的时候,哪些语言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说说理由吗?

    ⒎拓展训练:

    幻灯片展示:

    南山竹海,景色迷人,请选择一处景点,你做导游,向游客作介绍。

    要求:注意导游词的写法,当堂完成,当堂交流。

    师生共评。

    ⒏作业:课后整理、修改南山竹海的导游词,并写在作业本上。

    板书设计: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

    3、体会作品中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预习要求:(1)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

    (2)利用各种资源,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加强朗读训练,通过范读、齐读、自由朗读,积累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3、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美丽的西双版纳风光,引领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合作,赏析散文优美的语言。

    4、教法学法: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适当引导点拨。

    教具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云南被称为彩云之南。地理上它既有终年积雪的高山冰川,又有美丽神奇的热带雨林,有一年四季如春的昆明,又有像大理、丽江、建水这样的历史名城。25个少数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风情,实在是一种诱惑。到西双版纳去,是我很久以前就有的一个梦想。我虽没有亲自住到傣家的竹楼里和他们共同生活,但读了著名作家李舵写的《美丽的西双版纳》,也让我们体验到一些它特有的风情。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引子,学生齐读。

    由归纳本部分内容及作用自然引入学习目标。

    二、投影展示学习目标。

    三、学生交流字词积累情况。

    同桌交流积累的字词,指名上黑板展示积累字词。结合教材附录词语表,教师作适当补充。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哪些美丽的景观?你最喜欢哪些,为什么?

    2、生自读课文,思考,教师巡视。全班交流。(要求学生大声地读出自己欣赏的景观。理由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鼓励学生从生物、地理、历史、宗教等方面考虑。)

    五、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学生交流、展示搜集到的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图片;教师视学生介绍情况,作适当补充,利用多媒体手段激活思维、拓展视野,展示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图片;并作简单评价。

    2、以第一个片段“高高望天树”为范例,师生共同品味作者如何抓住特征描绘美丽的景色的。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高高望天树”这部分内容,同时思考:这部分景色有何特征?作者是如何描绘的?

    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教师巡回指导.全班交流,共同领会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作特点:如写其“高”用“直插蓝天”、“高约60多米”。先用整体直观“直插蓝天”感受写出望天树笔直挺拔的特点,又用数字“约60多米”准确全面展示事物特征。

    3、学生自主学习,任选另四个片段之一进行品味、赏析,进一步领会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

    学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并能参与一、二个小组的交流。每组推荐一位同学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4、学生独立找出文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品味其中蕴涵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丽风光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做一回小导游:选择文中介绍的西双版纳的一处景观设计导游词。(150-200字)。

    附板书设计: 美丽的西双版纳

    李舵

    高高望天树

    竹楼映蓝天 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

    悠悠野

    妩媚傣寨水 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

    笑对生与死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篇3

    内容预览:

    19.《美丽的西双版纳》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2、对照手法的运用。

    3、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体会作者表达了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2、难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配合。

    [教学时数]

    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

    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是泰国、越南的近邻,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千米,边境线长966千米。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

    西双版纳是地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一的一块绿洲,是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也是当今地球上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被誉为地球的一大自然奇观。

    教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有关西双版纳的风光图片,如:景真八角亭、空中走廊、曼飞龙塔、望天树、竹楼、泼水节等。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说说你心目中的西双版纳是怎样的?(学生交流)

    三、学习课文,掌握内容

    1、文章开头一段写什么?有何作用?

    2、文章五个部分,具体写什么内容?作者是怎样写的?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文章开头一段是全文的引子。概括了全文的内容,点明了题目,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全文除开头一段文字外,由五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高高望天树

    这部分由4段文字组成。第1段简介望天树的价值及其高度。第2段描述热带雨林中的藤状植物。第3段,写作者想拍摄“完整的热带雨林照片“的一段有趣经历。第4段,是用简笔交代傣族的饮食文化。

    第二部分:竹楼映蓝天

    这部分主要写傣族的人文景观。竹楼是傣族人民所特有的建筑,它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的价值。这部分由两段文字组成。第1段写竹楼的地理位置、构造及其作用。第2段主要写傣族人的热情好客和傣族的饮食文化。

    第三部分:悠悠野象x。

    这一部分由3段文字组成。第1段写热带雨林中的野象x是一个吸引人的地方。第2段写大象表演的有趣场面。第3段写大象的最后一个表演动作。

    第四部分:妩媚傣寨水

    这一部分着重写傣族的`民俗风情,属于人文景观。这部分由3段组成。第1段写打谷子,第2段写泼水节,第3段写水中嬉戏。

    这一部分主要写傣族人民的生死观、人生观,富有浓浓的佛教意识。共有4段文字。第1段是总写,仿佛浸游在一幅民族风情的画卷里。第2段写民族风情--修行与还俗。第3段写“关门节”和“开门节”,这也是一种崇信佛教的民族风情。第4段写“生与死”,反映了傣族人民的生死观、人生观。

    四、小结

    西双版纳是我国的风景胜地,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融合,可写的材料实在太多太多了。但本文作者却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做到重点突出,以斑窥豹,条理清晰,给人鲜明的印象。五个片段,用五个小标题来表达。每个小标题都由五个字组成,句式整齐、结构匀称。五个小标题从五个方面突出了总标题“美丽的西双版纳”中的“美丽”二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找出文中运用对照写法的地方,并分析其作用。

    第二教时

    一、复习旧课

    学生收集西双版纳的有关资料,小组交流。介绍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

    [示例]

    在我国美丽的西双版纳,有一个“望天树”景区。这里有种做香料的望天树,在世界上也被列为保护树种,望天树直插蓝天,高约60多米。傣族人居住在竹楼里。竹楼,顾名思义是以竹木为材料建造的房,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存放农具杂物。西双版纳还有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热带雨林中的野象x,虽野象难得一见,但那大象表演却十分有趣。五月份,傣族收获谷子的季节,我们可以看到一幅精心创作的男女打谷子风情画,还可以看到女人嬉水的妩媚风情画。傣族人笃信佛教,每个男孩都要出家,然后还俗,这使他们成为“除苦积善,受过教化”的人。他们笑对生与死,表现了他们的乐观人生。总之,西双版纳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着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它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合的风景名胜区。如果有机会,你可一定要去西双版纳包餐那里的秀色啊!

    二、品味语言

    探究:从下面几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你能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吗?你能讲一讲这些词语对表达感情的作用吗?

    1、主人家里的老爷爷蹲在竹楼上抽着自制的雪茄烟,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活像一尊塑像。

    2、将竹席铺在割完的地里,田地就成了打谷场。男人先用自制的农具把割下来的谷子粗粗打一遍,身着色彩鲜艳的筒裙的女人们,手中挥舞着木锤再细细地打谷子。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作者采用剪影法,雕塑式地描写了人物的固定姿势和特定姿势的轮廓,集中而突出地显示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风貌,从而使老爷爷的形象在平面上如同雕塑,在静态中呈现动态,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活像一尊塑像”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傣族老人尊敬和崇拜的感情。

    2、作者浓墨重彩地勾勒了傣族人民打谷的风情画。打谷场由竹席铺成。男人“粗粗打一遍”与女人“细细地打谷子”,形成鲜明的对照。一粗一细,先粗后细,分工合作,相辅相成。女人们身着“色彩鲜艳”的筒裙,“手中挥舞着木锤”,在“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这个比喻贴切而生动,颇有诗情画意。这幅风情画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妩媚动人。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这幅风情画十分喜爱和赞赏的感情。

    总之,本文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真正做到景美、人美、语言美。

    三、学习对照手法

    思考:找出文中运用对照手法的地方?并分析。

    明确:

    “悠悠野象x”中野象的恐怖和大象表现的乐趣形成鲜明对照。

    “妩媚傣寨水”中男人粗粗打谷子和女人细细打谷子的对照;

    “打谷子”的风情画与“水中戏嬉”的风情画的对照;

    最后一段中“生”与“死”的对照。

    本文就是运用这种对比的艺术手法,成功地把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出来,突出其“美丽”的特征。

    四、小结

    本文通过亲身游览美丽的西双版纳,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三。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学习运用小标题构造文章的方法。

    2、理解课文对照的手法的运用和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特色。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疑点:

    1、学习用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断、用小标题来构造文章。

    2、理解傣族人民的生死观、人生观。

    课型及教学思路:

    (1)课型:诵读、合作研讨

    (2)教学思路:听读、朗读、研读重点段落,感知课文

    教具及课时安排:

    1、教具学具:投影仪、收音机、图片

    2、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看图片让学生猜出图中的地方。

    二、课前热身

    1、由学生来介绍作者的情况,教师补充总结

    2、检查预习(学生上台板演)

    (1)给加点的词注音(投影):沧篾剁饰嵌棰涮

    (2)解释一些关键的词语:心驰神往轻描淡写妩媚装饰镶嵌

    三、合作探究

    (1)学生听录音机读

    (教师总结朗读的方法,对一些学生读不准的词句,教师采用领读的方法)

    (4)四边互动

    互动1:开头一段有何作用?哪些动词用得十分传神?(学生答,教师总结)

    互动2:第一片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热带雨林图?(学生答,教师总结)

    互动3:第二个片段是怎样描绘竹楼外形的?又是如何描绘傣族老人的?(学生答,教师总结)

    互动4:“悠悠野x谷”从谋篇布局来看有什么特点?(学生答,教师总结)

    互动5:野象经过驯化,能为游客表演节目,反映了什么?(学生答,教师总结)

    四、达标反馈(投影显示)

    1、做练习(投影题目):

    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对应的词语。

    (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2、做课后练习一

    五、学习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上一节课讲的内容,提问叫学生回答

    二、四边互动

    互动1:作者是怎样描绘傣族人民打谷子和傣族女人在水中嬉戏这两幅风情画?(学生答,教师总结)

    互动2:“笑对生与死”这一片断里的几段话对人生有什么积极影响?有没有消极的方面?(学生答,教师总结)

    互动3:文章五个片断,用五个小标题来表达,具有哪些特点?与总标题有何关系?(学生答,教师总结)

    互动4:课文是怎样运用对照手法的?有何表达效果?(学生答,教师总结)

    互动5:举例说明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特点。(学生答,

    三、达标反馈

    1、小标题有什么特点?

    2、仔细阅读投影的句子,品味其中的含义。(投影)。

    四、学习小结

    1、内容小结:本文通过亲身游览美丽的西双版纳,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五、实践探索(找一篇反映山水风光的文章来阅读理解)

    附:板书设计

    十九、美丽的西双版纳

    高高蓝天树(自然景观)

    竹楼映蓝天(自然景观)

    悠悠野x谷(自然景观)

    妩媚傣寨水(人文景观)

    笑对生与死(人文景观)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篇5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感知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积累本文中的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感受美、品味美、表现美的能力。

    2、体会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

    情感目标:

    1、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死观。

    3、引导学生热爱水资源,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云南西双版纳的资料(文字与图片)。

    2、根据收集到的内容写一则简单的导游词,向家人或朋友介绍一两个迷人的西双版纳风景。

    3、积累生字新词(从音、形、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乐曲————傣族民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创设情境导入

    2、师深情导入:优美的旋律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似乎将我们带入了那苍茫的热带雨林(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景观),神秘的宗教氛围,鲜见的少数民族情调更是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走进西双版纳。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而云南又被称为彩云之南,想必同学们已经从歌曲中领略到了。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共同畅游一番。

    3、过渡: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我想了解同学们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检查生字积累情况(提问俩三位同学,后教师出示小黑板,点评疑难生字词,最后齐读一遍)

    三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一)整体感知————感受美

    1、当你第一遍读完课文,西双版纳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西双版纳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吗?

    2、请快速浏览课文,神游西双版纳,以“西双版纳美,美在……”来说说你对西双版纳的认识。

    3、过渡:我很欣喜地发现: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西双版纳有这么多迷人的风景,我想不通同学们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喜好不同,心里的感受也会不同。课文向我们展示辣了这么多优美的画面,你最喜欢哪个画面呢?小组交流,请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并试着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二)深入课文————品味美

    1、挑选你喜欢的画面,试着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

    2、试着谈谈你喜欢的理由。(教师巡回指导,提醒抓住关键词,并在文中圈点批注)

    3、分析品味中引导学生与作者同游同赏,并适时出示相关图片。

    4、总结过渡:

    我们已领略西双版纳“高高望天树”、“悠悠野象的谷”的优美自然景观,也领略了“竹楼映蓝天”、“妩媚傣寨水”、“笑对生与死”的人文景观美,而实际上,西双版纳的美又何止这些呢?她的神奇、美丽、富饶,使她在世人的眼中,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那么,你们对这颗明珠还有多少了解呢?请告诉我,好吗?

    (三)拓展————表现美

    1、展示收集到的资料

    2、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我们已充分领略,现在由你来当导游,带上你的家人或朋友也来畅游一番西双版纳,你会推荐哪个景点?打算怎样介绍?试试看。

    四结束课文

    美丽、神奇的西双版纳令人流连忘返,让我们再次走进乐曲,闭目神游,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西双版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五作业

    大家或多或少也到一些风景名胜走走看看过,回去翻翻旧相片,选择你喜欢的风景,写成导游词,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神心高高望天树

    自然奇驰竹楼映蓝天

    “美“————秀神悠悠野象的谷

    人文丽往妩媚傣寨水

    笑对生与死

    四、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篇1

    学习目标:通过课文感知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学习重点:体会文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

    学习难点:从文中了解版纳独特的民族文化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媒体播放音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创设情境

    2、优美的音乐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那苍莽的热带雨林,神秘的宗教氛围,鲜见的少数民族情调更是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走进西双版纳。

    二、第一板块,感受美

    1、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你第一次读课文之后的感受。

    2、浏览课文,神游版纳,结合有代表性的图片,以“《》美在……”说说版纳的美

    三、第二板块,品味美

    1、挑选你自己喜欢的画面,高声朗读

    2、自主思考:你喜欢的画面是如何表现美的。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抓住标题中的关键词去欣赏,边读课文,边作圈点批注

    3、小组合作交流,点击媒体显示的每个画面,让学生在想像中与作者同游同赏

    4、深入探究:人文景观的美

    如果说自然景观的美是大自然对版纳的恩赐,那么富有特色的傣族文化则是这个民族独特的魅力,文中多处信息向我们展示了傣族质朴意深的民风民情。

    (1)、学生阅读课文,试图从文中提供的傣族的居住、服饰、饮食、宗教信仰等方面信息中去考察

    (2)、语文活动:走进西双版纳傣族园

    要求

    a、以“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到西双版纳傣族园……”为开头

    b、注意使用第一人称

    四、第三板块,表现美

    播放影片,结合影片写一写版纳的美

    要求:写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

    五、激发探究意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启发学生说说你对版纳有了哪些了解,你还有哪些问题感兴趣?

    六、结束新课:当优美的音乐再起时,你最想对神秘而又神奇的西双版纳说的是……

    七、布置作业:积累美言

    (1)、说说你最喜欢的词语

    (2)、记住你最想记住的句子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篇2

    【设计思想】

    ⒈课前布置预习要求:

    ①收集云南西双版纳景观的有关材料

    ②根据收集到的内容写一则简单的导游词,向同学介绍西双版纳的有关景观,十九 美丽的西双版纳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⒉通过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引出导游词的基本要求。

    ⒊在学生对导游词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选择文中的画面,用导游词的形式把它介绍给同学。

    ⒋以同学们都熟悉的南山竹海为对象,选择一处景点,用导游词的形式介绍,以加强对导游词的训练。

    【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

    ⒈了解文章中介绍的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⒉学会用导游词向别人介绍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⒈体会文章中有感情的语言的作用。

    ⒉用自己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介绍西双版纳的有关景点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自主学习、讨论交流、评价为主要方式,配以幻灯片和背景音乐。

    教学内容和步骤:

    ⒈导入:

    同学们,“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彩云在飘荡。”提起神奇秀丽、风景如画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那里有神秘的原始森林、粗犷的民歌、丰富的民俗民风,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誉。现在,让我们随着这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音乐,一起走进这美丽而神秘的地方,来亲身感受一下西双版纳独特的韵味。

    幻灯片展示:西双版纳的一幅画面,并配以民歌作背景音乐。

    ⒉交流预习情况:

    ①学习小组交流收集的材料。

    ②学习小组推荐代表上台做导游,向同学介绍西双版纳的有关景观。

    ③学生点评。

    ④教师提高评价层次并引导学生明确导游词的一些基本知识要求。

    幻灯片展示:

    ①口语化;②注意口语和身姿语言相结合;③语言生动形象;④串联词要自然有序。

    ⒊幻灯片展示本课教学目标。

    ⒋研读新课: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幻灯片展示:

    请选择文中你认为最美的一幅画面,你自己做导游,带领大家去看一看作者笔下那美丽的景观吧。

    (本文共五幅画面,每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二幅讨论、交流,编写导游词。学生上台讲解时,幻灯片展示相应的画面,并配上背景音乐,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⒌引导学生小结课文,幻灯片展示文章结构,加深学生印象,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十九 美丽的西双版纳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①文章共写了哪五幅画面?

    ②这五幅画面可以分为怎样的两大类?

    ⒍体会语言:

    提问:你在看课文的时候,哪些语言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说说理由吗?

    ⒎拓展训练:

    幻灯片展示:

    南山竹海,景色迷人,请选择一处景点,你做导游,向游客作介绍。

    要求:注意导游词的写法,当堂完成,当堂交流。

    师生共评。

    ⒏作业:课后整理、修改南山竹海的导游词,并写在作业本上。

    板书设计: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

    3、体会作品中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预习要求:(1)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

    (2)利用各种资源,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加强朗读训练,通过范读、齐读、自由朗读,积累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3、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美丽的西双版纳风光,引领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合作,赏析散文优美的语言。

    4、教法学法: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适当引导点拨。

    教具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云南被称为彩云之南。地理上它既有终年积雪的高山冰川,又有美丽神奇的热带雨林,有一年四季如春的昆明,又有像大理、丽江、建水这样的历史名城。25个少数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风情,实在是一种诱惑。到西双版纳去,是我很久以前就有的一个梦想。我虽没有亲自住到傣家的竹楼里和他们共同生活,但读了著名作家李舵写的《美丽的西双版纳》,也让我们体验到一些它特有的风情。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引子,学生齐读。

    由归纳本部分内容及作用自然引入学习目标。

    二、投影展示学习目标。

    三、学生交流字词积累情况。

    同桌交流积累的字词,指名上黑板展示积累字词。结合教材附录词语表,教师作适当补充。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哪些美丽的景观?你最喜欢哪些,为什么?

    2、生自读课文,思考,教师巡视。全班交流。(要求学生大声地读出自己欣赏的景观。理由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鼓励学生从生物、地理、历史、宗教等方面考虑。)

    五、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学生交流、展示搜集到的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图片;教师视学生介绍情况,作适当补充,利用多媒体手段激活思维、拓展视野,展示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图片;并作简单评价。

    2、以第一个片段“高高望天树”为范例,师生共同品味作者如何抓住特征描绘美丽的景色的。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高高望天树”这部分内容,同时思考:这部分景色有何特征?作者是如何描绘的?

    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教师巡回指导.全班交流,共同领会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作特点:如写其“高”用“直插蓝天”、“高约60多米”。先用整体直观“直插蓝天”感受写出望天树笔直挺拔的特点,又用数字“约60多米”准确全面展示事物特征。

    3、学生自主学习,任选另四个片段之一进行品味、赏析,进一步领会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

    学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并能参与一、二个小组的交流。每组推荐一位同学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4、学生独立找出文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品味其中蕴涵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丽风光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做一回小导游:选择文中介绍的.西双版纳的一处景观设计导游词。(150-200字)。

    附板书设计: 美丽的西双版纳

    李舵

    高高望天树

    竹楼映蓝天 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

    悠悠野

    妩媚傣寨水 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

    笑对生与死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美丽的西双版纳》是一篇充满民族风情的游记。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字里行间流露出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对游记很陌生,但通过对本单元课的学习,对游记这一题材有了一定的了解,能流畅的使用导游词向游客介绍景点,学会了如何当一名很好的导游。虽然平时锻炼的机会很少,但通过课文文本的学习,学生也不胆怯了,变的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学生由口头表达转为书面表达的训练,同时也形成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中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

    2、学习文章巧妙的布局,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景物。

    3、锻炼提高语文鉴赏水平和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预习、展示、拓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对文章的内容、写法进行鉴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描述的自然美和人情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自然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学习导游词的写法,小标题的运用。

    2、品味并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人文美,培养审美情趣。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篇4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感知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积累本文中的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感受美、品味美、表现美的能力。

    2、体会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

    情感目标:

    1、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死观。

    3、引导学生热爱水资源,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云南西双版纳的资料(文字与图片)。

    2、根据收集到的内容写一则简单的导游词,向家人或朋友介绍一两个迷人的西双版纳风景。

    3、积累生字新词(从音、形、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乐曲————傣族民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创设情境导入

    2、师深情导入:优美的旋律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似乎将我们带入了那苍茫的热带雨林(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景观),神秘的宗教氛围,鲜见的少数民族情调更是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走进西双版纳。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而云南又被称为彩云之南,想必同学们已经从歌曲中领略到了。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共同畅游一番。

    3、过渡: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我想了解同学们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检查生字积累情况(提问俩三位同学,后教师出示小黑板,点评疑难生字词,最后齐读一遍)

    三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一)整体感知————感受美

    1、当你第一遍读完课文,西双版纳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西双版纳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吗?

    2、请快速浏览课文,神游西双版纳,以“西双版纳美,美在……”来说说你对西双版纳的认识。

    3、过渡:我很欣喜地发现: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西双版纳有这么多迷人的风景,我想不通同学们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喜好不同,心里的感受也会不同。课文向我们展示辣了这么多优美的画面,你最喜欢哪个画面呢?小组交流,请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并试着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二)深入课文————品味美

    1、挑选你喜欢的画面,试着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

    2、试着谈谈你喜欢的理由。(教师巡回指导,提醒抓住关键词,并在文中圈点批注)

    3、分析品味中引导学生与作者同游同赏,并适时出示相关图片。

    4、总结过渡:

    我们已领略西双版纳“高高望天树”、“悠悠野象的谷”的优美自然景观,也领略了“竹楼映蓝天”、“妩媚傣寨水”、“笑对生与死”的人文景观美,而实际上,西双版纳的美又何止这些呢?她的神奇、美丽、富饶,使她在世人的眼中,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那么,你们对这颗明珠还有多少了解呢?请告诉我,好吗?

    (三)拓展————表现美

    1、展示收集到的资料

    2、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我们已充分领略,现在由你来当导游,带上你的家人或朋友也来畅游一番西双版纳,你会推荐哪个景点?打算怎样介绍?试试看。

    四结束课文

    美丽、神奇的西双版纳令人流连忘返,让我们再次走进乐曲,闭目神游,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西双版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五作业

    大家或多或少也到一些风景名胜走走看看过,回去翻翻旧相片,选择你喜欢的风景,写成导游词,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神心高高望天树

    自然奇驰竹楼映蓝天

    “美“————秀神悠悠野象的谷

    人文丽往妩媚傣寨水

    笑对生与死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篇5

    一、学习目标

    目标:

    1.学习本文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2.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3.体会作者表达了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4.对照手法的使用。

    重点:

    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难点: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配合。

    学法指导:

    加强朗读,通过读,了解文章内容,感受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进一步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合作、探究

    (一)走进课本

    1.注音写字:

    澜沧( )江 蕨( )菜 竹篾( ) 剁( )菜

    妩( )媚 雪茄( ) 贿赂( )( )

    心( )神往 五彩斑( ) 轻描( )写

    2.读课文,用一个词概括西双版纳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细读课文, 分析内容。

    1、文章开头一段写什么?有何作用?

    2.全文除开头一段文字外,由五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设有小标题。小标题的使用有什么作用?

    活动二:课文向我们展示了西双版纳五幅优美的画面,你最喜欢哪个画面呢?挑选你喜欢的画面,试着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活动三:西双版纳的景色美,作者的语言更美。试找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或词语,并分析。

    活动四:找出文中运用对照手法的地方?并分析。

    活动五: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我们已充分领略,现在由你来当导游,带上你的家人或朋友也来畅游一番西双版纳,你会推荐哪个景点?打算怎样介绍?试试看。

    要求:

    1.以“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到西双版纳傣族园……”为开头

    2.使用第一人称

    三、小组合作总结

    四、课堂练习

    1.在下面句子的括号里填进恰当的关联词。

    (1)河底有很多的石头,我走得东摇西晃,歪来歪去的,脚下一滑,( )( )没有摔倒,拖鞋( )从脚上滑落,漂走了。

    (2)这天上午村里的几个朋友帮着他把谷子收回来了,中午( )他请客,买来烟酒和肉,( )自己家的地里摘来新鲜的蔬菜,鱼( )是从自家鱼塘里打的, ( )( ),这么丰盛的一顿饭( )没花多少钱。

    2.改正下面句中的错别字。

    (1)没有看到野像,也不仿看一场免费的大像表演,那正的是很有趣的场面。( )

    (2)大慨是因为手中那块甜如密汁的热带菠萝的吸引,表演一结束,一头大像直接匆我就过来了。( )

    (3)在装设得五颜六色的塔身上,襄嵌着许多小镜子。( )

    (4)泰家人对关系他们生存的水的爱护可见一班。 ( )

    五、巩固、拓展、延伸

    必做题:

    请你做一名导游,就当地最著名的景区写一篇导游词。

    选做题:

    以“西双版纳风情”为题,摘录课内外有关读物。制作小卡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篇6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有关西双版纳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文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2.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达了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的配合。

    【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1课时

    【合作·探究·展示】

    一、导入

    以图片导入

    二、预习展示

    1、找出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并订正

    心弛神往 无声无息 可见一般 色彩斑斓 水中戏喜

    积善修行 善男信女 为防不恻 狼狈撤退 除苦积善

    2.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选填一个适当的词(遮掩 掩映 映衬)

    1)他们的村寨大多坐落在平坝、江边、湖畔,一座座竹楼_______ 在翠竹丛林中。

    2)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________于蓝天绿 地之间。

    3)青山绿水________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

    3.本文运用哪几个小标题?运用小标题写文章有什么好处?

    三、问题探究

    (一) 整体感知————感受美

    1、当你第一遍读完课文,西双版纳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西双版纳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吗?

    2、请快速浏览课文,神游西双版纳,以“西双版纳美,美在……”来说说你对西双版纳的认识。

    3、课文向我们展示辣了这么多优美的画面,你最喜欢哪个画面呢?小组交流,请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并试着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二)深入课文————品味美

    1、挑选你喜欢的画面,试着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

    2、试着谈谈你喜欢的理由。(教师巡回指导,提醒抓住关键词,并在文中圈点批注)

    3、分析品味中引导学生与作者同游同赏,

    4、教者归纳:总之,本文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真正做到景美、人美、语言美。

    (三)、学习对照手法

    思考:找出文中运用对照手法的地方?并分析。

    四、小结

    本文通过亲身游览美丽的西双版纳,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反馈检测】

    1、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西双板纳()澜苍碧水()色彩班斓()

    以防不侧()心弛神往()青描淡写()

    得义洋洋()

    2、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一下西双版纳的景物以及傣族人的特点。

    课内练习

    3、请在横线上根据上下文补写两句话。

    热爱蓝天,蓝天因爱而更加清澈;热爱白云,白云因爱而更加轻柔;热爱清风;热爱明月;热爱生活,生活因爱而丰富多彩,热爱人生,人生因爱而美丽动人。

    4、改写划线的句子,使全句连贯、简洁。

    脚下是深绿的草地,蔚蓝的天空在高高的头顶,身旁是清澈的小溪,溪边有五彩的花朵,茂密的丛林,翩翩起舞的蝴蝶,这是多么美。

    5、根据文段内容,选择短语填空(只填序号)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宽容是一种镇静剂——();宽容是一束阳光——();宽容是一座桥梁——()。

    A.可消除彼此间的猜疑积雪B.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C.可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D.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

    以上就是关于云南西双版纳旅游景观设计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云南seo简单整站优化(云南seo简单整站优化策略)

    云南省校园景观设计(云南园林景观设计)

    云南大学景观设计(云南大学景观设计考研难吗)

    小说排行榜穿越完结

    旗舰店好还是自营店好(自营店和官方旗舰店哪个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