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景观景观设计(山地景观景观设计方案)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山地景观景观设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观设计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景观设计布局有哪些形式
园林布局形式的产生和形成,是与世界各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地理条件等综合因素的作用分布开的。英国造园家杰利克(G.A.Jellicoe)在1954年国际风景园林家联合会第四次大会上致词中说“世界造园史三大流派:中国、西亚和古希腊”。上述三大流派归纳起来,可以把园林的形式分为三类。这就是: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 规则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几何式、建筑式园林。整个平面布局、立体造型以及建筑、广场、街道、水面、花草树木等都要求严整对称。在18世纪英国风景园林产生之前,西方园林主要以规则式为主,其中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和19世纪法国勒诺特(Le Notre)平面几何图案式园林为代表。我国的北京天坛、南京中山陵都采用规则式布局。规则式园林给人以庄严、雄伟、整齐之感,一般用于气氛较严肃的纪念性园林或有对称轴的建筑庭院中。
1.中轴线
全园在平面规划上有明显的中轴线,并大抵以中轴线的左右前后对称或拟对称布置,园地的划分大都成为几何形体。
2.地形
在开阔、较平坦地段,由不同高程的水平面及缓倾斜的平面组成;在山地及丘陵地段,由阶梯式的大小不同的水平台地倾斜平面及石级组成,其剖面均为直线所组成。
3.水体
其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主要是圆形和长方形,水体的驳岸多整形、垂直,有时加以雕塑;水景的类型有整形水池、整形瀑布、喷泉、壁泉及水渠运河等,古代神话雕塑与喷泉构成水景的主要内容。
4.广场和街道
广场多为规则对称的几何形,主轴和副轴线上的广场形成主次分明的系统,街道均为直线形、折线形或几何曲线形。广场与街道构成方格形式、环状放射形、中轴对称或不对称的几何布局。
5.建筑
主体建筑群和单体建筑多采用中轴对称均衡设计,多以主体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成与广场、街道相组合的主轴、副轴系统,形成控制全园的总格局。
6.种植设计
配合中轴对称的总格局,全员树木配置以等距离行列式、对称式为主,树木修剪整形多模拟建筑形体、动物造型,绿篱、绿墙、绿柱为规则式园林较突出的特点。园内常运用大量的绿篱、绿墙和丛林划分和组织空间,花卉布置常为以图案为主要内容的花坛和花带,有时布置成大规模的花坛群。
7.园林小品
园林雕塑、瓶饰、园灯、栏杆等装饰、点缀了园景。西方园林的雕塑主要以人物雕像布置于室外,并且雕像多配置于轴线的起点、焦点或终点。雕塑常于喷泉、水池构成水体的主景。
规则式园林的设计手法,从另一角度探索,园林轴线多视为是主体建筑室内中轴线向室外的延伸。一般情况下,主体建筑主轴线和室外轴线是一致的。 自然式园林又称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园林。中国园林从周朝开始,经历代的发展,不论是皇家宫苑还是私家宅园,都是以自然山水园林为源流。发展到清代,保留至今的皇家园林,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私家宅园,如苏州的拙政园、网狮园等都是自然山水园林的代表作品。从6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后传入英国。自然式园林以模仿再现自然为主,不追求对称的平面布局,立体造型及园林要素布置均较自然和自由,相互关系较隐蔽含蓄。这种形式较能适合于有山有水有地形起伏的环境,以含蓄、幽雅、意境深远见长。
1.地形
自然式园林的创作讲究“相地合宜,构园得体。”主要处理地形的手法是“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的“得景随形”。自然式园林最主要的地形特征是“自成天然之趣”,所以,在园林中,要求再现自然界的山峰、山颠、崖、岗、岭、峡、岬、谷、坞、坪、洞、穴等地貌景观。在平原,要求自然起伏、和缓的微地形。地形的剖面为自然曲线。
2.水体
这种园林的水体讲究“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园林水景的主要类型有湖、池、潭、沼、汀、溪、涧、洲、渚、港、湾、瀑布、跌水等。总之,水体要再现自然界水景。水体的轮廓为自然曲折,水岸为自然曲线的倾斜坡度,驳岸主要用自然山石驳岸、石矶等形式。在建筑附近或根据造景需要也部分用条石砌成直线或折线驳岸。
3.广场与街道
除建筑前广场为规则式外,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的外形轮廓为自然式的。街道的走向、布列多随地形,街道的平面和剖面多为自然的起伏曲折的平面线和竖曲线组成。
4.建筑
单体建筑多为对称或不对称的均衡布局;建筑群或大规模的建筑组群,多采用不对称均衡的布局。全园不以轴线控制,但局部仍有轴线处理。中国自然式园林中的建筑类型有亭、廊、榭、坊、楼、阁、轩、馆、台、塔、厅、堂、桥等。
5.种植设计
自然式园林种植要求反映自然界植物群落之美,不成行成列栽植。树木不修剪,配植以孤植、丛植、群植、密林为主要形式。花卉的布置以花丛、花群为主要形式。庭院内也有花台的应用。
6.园林小品
假山、石品、盆景、石刻、砖雕、石雕、木刻等。其中雕像的基座多为自然式,小品的位置多配置于透视线集中的焦点。 西方流传着许多希腊神话,神话把人神化,描写的神实际上是人。结合西方雕塑艺术,在园林中把许多神像规划在园林空间中,而且多数放置在轴线上,或轴线的交叉中心。而中国传统的道教,传说描写的神仙则往往住在名山大川中,所有的神像在园林中的应用一般供奉在殿堂之内,而不展示与园林空间中,几乎没有裸体神像。上述事实都说明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园林形式的影响。
二、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
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
景观设计的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植被,道路,水体,铺装和设施景观。 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景观设计的文章,一起来看看吧!
一、景观设计的概念以及设计要素
景观设计是指通过对环境的设计使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谐共存。她是大工业时代的产物、科学与艺术的结晶,融合了工程和艺术、自然与人文科学的精髓,创造一个高品质的生活居住环境,帮助人们塑造一种新的生活意识,更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景观设计的要素包括景观设计的素材的特点和基本知识。所有的景观都是通过景观要素来体现的,景观设计的素材和内容包括地形地貌,植被,水体,铺地和景观小品。其中,地形地貌是设计的基础,其余是设计的要素。地形地貌是景观设计最基本的场地和基础。这里谈的地形,是指景观绿地中地表各种起伏形状的地貌。在规则式景观中,一般表现为不同标高的地坪、层次;在自然式景观中,往往因为地形的起伏,形成平原、丘陵、山峰、盆地等地貌。通常一般的景观设计中所涉及到的部分,是后一部分内容。地形地貌总体上分为山地和平原。进一步可以划分为盆地、丘陵,局部可以分为凹地、凸地等。在景观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考虑生态学的观点,营造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的自然景观,减少对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同时,可以减少土石方量的开挖,节约经济成本。因此,充分考虑应用地形特点,是安排布置好其他景观元素的基础。景观用地原有地形、地貌是影响总体规划的重要因素,要因地制宜。
二、景观设计的限制因素
景观地形设计又不能局限于原有现状,而要充分体现总体规划的意图,作必须的工程措施。所以每个景观工程都有不同程度的"挖湖堆山"。 山、丘的多少大小和容人量有关。同时还要考虑到因堆山而挖湖所减少的陆地面积并不小。
经济因素。有人计算,用1:2.5的坡度堆一个10米高的山,山顶上留30平方米地面,就要用13000立方米土,据估计,单是土方价约近50万元。如果堆高20米,土方就达10余万方了。因为高度增加一倍,土方量增了8倍。因此要掌握"山"的数量和高度,主次分明,画龙点睛。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改造地形。以上海为例,50-60年代的杨浦、和平、虹口公园因有日伪时期库、靶场而堆山;70年代人民公园因人防工程出气口而堆山;80年代枫泾公园因原址土丘而设计地形,皆合乎当时当地情理。90年代滨海人工森林为改善种植条件和景观而挖鱼塘堆山;现在闵行区和环线指挥部计划利用七宝附近垃圾山作公园,都是因地制宜好例子。
三、景观设计的作用
景观设计中的地形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简单的来说,主要有四点: 1、改善植物种植条件,提供干、湿,以至水中;阴、阳、缓陡等多样性环境。2、利用地形自然排水,所形成水面提供多种景观用途,同时具有灌溉、抗旱、防灾作用。 3、创造园林活动项目,建筑所需各种地形环境。 4、组织景观空间,形成优美园林景观。在具体的设计表现手法方面,可以采用GIS新技术,如VR仿真技术手段进行三维地形的表现,以便真实地模拟实际地形,表达景观设计后的场景效果,更好地和客户进行交流沟通。
四、景观设计中的道路设计
这里所说的道路,是指景观绿地中的道路、广场等各种铺装地坪。它是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是景观的骨架、网络。景观道路的规划布置,往往反映不同的景观面貌和风格。例如,我国苏州古典园林,讲究峰回路转,曲折迂回,而西欧古典园林凡尔赛宫,讲究平面几何形状。景观道路和多数城市道路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组织交通、运输;还有其景观上要求:组织游览线路;提供休憩地面。景观道路、广场的铺装、线型、色彩等本身也是景观一部分。总之,当人们到景区,沿路可以休憩观景,景观道路本身也成为观赏对象。规划中的景观道路,有自由、曲线的方式,也有规则、直线的方式,形成两种不同的景观风格。当然采用一种方式为主的同时,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补充。仔细观察,上海杨浦公园整体是自然式的,而入口一段是规则式的;复兴公园则 相反,雁荡路、毛毡大花坛是规则式,而后面的山石瀑布是自然式的。这样相互补充也无不当。不管采取什么式样,景观道路忌讳断头路、回头路。除非有一个明显的终点景观和建筑。景观道路也可以根据功能需要采用变断面的型式。如转折处不同宽狭;坐凳、椅处外延边界;路旁的过路亭;还有道路和小广场相结合等等。这样宽狭不一,曲直相济,反倒使道路多变,生动起来,做到一条路上休闲、停留和人行、运动相结合,各得其所。 道路的转弯曲折。这在天然条件好的景观用地并不成问题:因地形地貌而迂回曲折,十分自然,不在话下。而在条件并不太好的地区,一般就不是这样。为了延长游览路线,增加游览趣味,提高绿地的利用率,景观道路往往设计成婉蜒起伏状态,但是有的`地区景观用地的变化不大,往往一马平川而根据不足。这时就必须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来配合园路的转折和起伏。
五、景观设计的运用原则
景观的设计当然应该首先注重实用,同时其所设置的环境也是人们户外活动的场所,所以应该以适合、适用为原则。各项设施、设备应该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为主,在符合人性化的尺度下,提供合宜的设施和设备,并考虑外观美,以增加环境视觉美的趣味。必须要了解设施物的实质特征(如大小、质量、材料、生活距离等)、美学特征(大小、造型、颜色、质感)以及机能特征(品质影响及使用机能),并预期不同的设施设计及组合、造型配置后所能形成的品质和感觉,确定发挥其潜能。另外,设计中还必须考虑到设施景观的安全性,以防止它们被盗或遭到破坏,大型的运动设施应建造必要的围护。对于小型的设施应该把它们牢固的安装在地面或者墙上,保证所有的装配构件都没有被移动、拆卸的可能。
;三、我国山地景观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有哪些呢?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向往回归大 自然的休闲舒适生活,提倡“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隐居和养生文化。因此各式各样的度假村、休闲养生山庄等大肆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成为一种时尚。从远景设计研究院的了解来看山地城镇因为有着独特的山地丘陵地貌、气候环境和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文化资源,成为这些休闲度假旅游的首选地。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1、由于山地景观概念的模糊不清,导致“山地生态旅游”观念的滥用,不少地区虽然打着“山地生态旅游”的旗号,但却在做着破坏生态的事情,只不过想利用这个新名词吸引游客。
2、长此以往粗放式的经营观念和生产方式,使人们高利益、高增长、高污染的观念很难改变,严重制约了山地景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进程。
四、景观设计适用原则体现在哪些方面
个人觉得需要注意的主要有三点:原则一: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重原则把山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发展;与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结合起来,在开发资源时进行旅游区的规划和建设,同时做好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和环境保护规划。原则二:可持续发展原则由于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山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尤其要做到与环境保护相结合,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难以弥补的破坏。要严格执行“区内游、区外住”和“山上游、山下住”的原则,实施严格的特定功能分区,保持旅游区的自然度。原则三:突出重点原则对于一些具有潜在旅游价值但近期无条件开发的山地旅游资源,应高度重视资源的保护工作,待条件具备后再行开发。对于已经开发的山地旅游景区,要高度重视资源、景观的保护工作,为旅游资源的持续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能够帮到你。
以上就是关于山地景观景观设计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