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朴树景观设计(朴树景观设计效果图)

    发布时间:2023-03-25 21:51:46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126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朴树景观设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观设计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朴树景观设计(朴树景观设计效果图)

    一、城市滨水绿地景观环境工程设计

    滨水绿地对一个城市来说是非常珍贵的自然资源。城市滨水区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带,处于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交接处,具有两栖性的特点,并受到两种生态系统的共同影响,而呈现出生态的多样性[3]。它具有净化空气、净化污水、涵养水源、改善小气候环境等生态功能,是城市的生态肺,也是城市生态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它还是市民休息、娱乐、观光的理想场所,属于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的自然生态系统。

    目前多数城市的滨水绿地改造中,仍主要侧重于水系的防汛、航运、灌溉等一些基本功能,对城市水系多采用裁弯取直、硬化护坡、高筑堤岸等措施,对市民游憩的需求和景观生态功能考虑不足,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滨水绿地的游憩和生态功能,处理好两者的矛盾是滨水绿地景观设计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本文以中汾泾滨水绿地景观设计为例,浅析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1、项目背景与概况

    中汾泾为浦东新区支河河流,规划为Ⅱ级河道,无通航要求。本次中汾泾拟整治河段(三林塘港至川杨河)位于三林世博家园地块西侧,河道紧靠浦三路,沿线景观三林北港,长约2.3km。东侧距离城市次干道浦三路平均约15m,最宽处56m。河道沿线除华夏西路——三林北港段外均无护岸结构,基本为自然坡,河道两岸局部地段杂草丛生,部分堤岸已经坍塌,水质污染严重,亟需改造。

    2、设计理念

    本次中汾泾综合整治是以迎接2010年世博会为契机,消除原有河道的黑臭现象,还市民一个“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良好生态环境为目标的。“沟通水系、引清调活、截污治污、营造水景、改善生态”,是浦东新区整治河道的“总方针”。

    中汾泾的东侧就是三林世博家园,世博园区规划的理念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始终贯穿的理念是:和谐城。因此,本次中汾泾景观综合整治设计仍然延续这一理念:

    人与人的和谐:通过人性化的休闲、活动、亲水空间的塑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

    人与自然的和谐:保留和运用原有的优势植物资源,减少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摒弃过分人工的绿化形式,汲取传统造园艺术精髓,模拟自然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让植物自然、快乐的生长,营造更怡人的现代都市生活的滨水景观。

    历史与未来的和谐:对绿地中原有的古迹(贞节牌坊)进行保护和修复,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3、设计原则

    3.1 防洪、生态、景观多功能兼顾

    很多城市由于工业和生活污水缺乏严格管理,直接排入城市内部河道,使本来清澈的河水变成“黑水河”、臭水沟。本次河道的综合整治除了满足防洪使用功能的要求,还包括改善水质,消除黑臭现象,改善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增加滨水绿地的游憩和景观功能,提升周边区域的形象等要求。

    3.2 凸现地方风韵、景观个性

    挖掘区域地理、人文、植物特色,利用景观手法加以表达,对提高城市滨水绿地的活力、趣味、文化品味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汾泾滨水绿地的环境景观设计应充分体现上海城市、滨海城市、浦东新区的地方特色,在利用原有地形的基础上,使城市、道路与绿地景观巧妙而有机地融合,以简洁明快的造园手法,创造出一个环境优雅、明快清新、景观丰富而又适宜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滨水绿地。

    3.3 植物造景为主,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市滨水绿地的生态和景观功能,主要是通过植物来实现的。滨水绿地是自然地貌特征较为丰富的景观绿地类型,自然状态下的河岸带常表现为物种丰富、结构复杂的自然群落形式,所以在设计时应以植物造景为主,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河道生态群落结构,以乡土树种为主,坚持适地适树、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增加景观异质性,营造稳定的植物群落,恢复城市滨水绿地退化的自然生态功能,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3.4 以人为本,生态优先

    滨水绿地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安全、怡人的亲水、健身、观景、游憩的场所,增进市民之间的人际交流。随着社会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速,人们对环境质量需求也日益提高。滨水绿地的另一个重要生态功能,即净化空气、净化污水、涵养水源、改善小气候环境的生态功能,也日益受到重视。因此,滨水绿地景观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为前提,兼顾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强调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延续,不能以牺牲环境质量来达到开发的目的。在满足市民的生活娱乐需求的同时,应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城市滨水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中栖息的生物的干扰,维护生态平衡,继而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设计构思

    4.1 景观空间序列的设计

    滨水绿地是一线性景观生态廊道,利用蜿蜒的游览步道串联起一个个景观空间,通过虚实、开合的空间变化设计形成多元的游览空间单元,达到步移景异的景观空间序列效果:

    1) 开敞空间——亲水平台、广场、砂石河滩

    在临近居住区域设置亲水平台、小广场作为景观节点,在人流相对较小的区域设置砂石河滩,吸引居民来游憩、戏水,同时也是欣赏风景的透景线。设计间距约300~400m,步行时间约4~5分钟(按步行游览速度)。

    2)半开敞空间—— 疏林草地、倒影

    临水种植枝干挺拔,疏朗的水杉和落羽杉混交林,郁闭度控制在0.4~0.6之间,以营造一个具有一定的空间围合感、寂静的休憩思考空间;同时滨水植物在逆光方向会形成水中倒影,在对岸看来倒影在水中树影婆娑、碧波荡漾、隐约迷离,会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和“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

    3)密闭空间—— 密林、林荫小道

    通过乔灌木的群落组合形成密林,郁闭度控制在0.7以上,减少人类的活动范围,为野生动物、昆虫提供一个优良的栖息地。在林中布置一条随地形起伏、蜿蜒曲折的汀步,形成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寻求“林间漫步、曲径探幽”的野趣。

    4.2环境保护和生态设计

    水的质量是滨水绿地开发的关键,城市的滨水绿地开发需从河道清污、净化水质开始。目前我国利用滨水植物治理水质污染的技术已经取得很大发展,无锡长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规划通过运用低养护性和非结构性的手段来实现长广溪水系及周边区域水质的改善以及雨水、洪水的过滤与排放,创造河系独有的生态系统并维持可持续发展,2007年获得了加拿大景观建筑学会的最高荣誉——国家奖。这种利用湿地植物系统吸收、过滤和降解水中污染物,来净化、改善水质的方法相对于普通的污水处理厂具有成本低、效果长、多效兼顾等特点。常用的湿地植物有:芦苇、菖蒲、香蒲、荷花、菱角、泽泻、水葱、茭白、睡莲、千屈菜、萍蓬草等。

    植物、动物是构建和恢复滨水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因子。本次设计对原有植物资源进行深入调查,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保留和运用了原有的优势植物资源。

    在征询相关水务部门意见后,在临近三林塘港河口处建一生态保护岛——“鸟岛”,为野生生物提供栖息地,宽度10~20m不等,面积约为2300m2,同时引入天然植被要素,模拟自然植物群落,构建一个结构复杂的生态环境,满足鸟类、昆虫的食、栖、隐匿等各项需要,力求通过自然曲折的岸线及丰富的植物种类营造一个“水上森林”。设计过程中我们还咨询了一些专家关于当地的主要鸟类、昆虫的品种及喜食植物,设计了一些招鸟、蜜源、水生植物来吸引各种鸟类、昆虫来栖息。选用的植物有香樟、朴树、桑树、樱桃、女贞、拐枣、黄连木、荚迷、枸骨、乌桕、火棘、枸杞、枇杷、八角金盘、海桐、南天竹、花石榴、胡颓子、香蒲、水葱等。

    5、具体设计

    5.1护岸设计

    1)护岸断面形式设计

    采用可渗透的自然缓坡护岸形式,由于现状土质较差,为防止护岸被流水冲刷坍塌,设计采用混凝土砼导梁护坡,顶标高控制在常水位线以下,既保证河岸具备一定的抗洪强度,同时也保证了河岸与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

    “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沿河岸线散置一些园艺景石,并结合种植一些水生、湿生植物对生硬的护岸进行软化,同时也能起到较好的景观效果。

    2)护岸的平面线型优化

    规划河道为笔直的直线,缺乏自然河道的美感,一方面在亲水平台处局部调整河岸线,另一方面通过水边植被的疏密种植、园艺景石的随意摆放,弱化、柔化笔直生硬的河岸线,使其更加自然、柔美。

    5.2地形设计

    采用微地形处理,以增加竖向视觉的节奏变化。游览步道根据地形起伏变化,为确保行走舒适和安全,园路最大纵坡控制在8%以内,临水护岸最大坡度控制在40%以内。

    5.3亲水平台设计

    亲水平台的设计既要满足人的亲水需求,又必须要保证安全。由于水位的变化幅度较大,亲水平台临水处设计了多个台阶,以适应不同水位的变化,并在水边设置人性化的警示标志。

    6、植物设计

    6.1植物群落的设计

    通过水生、湿生、林地植物群落的组合设计,乔灌草结合的方式,形成多层次、交叉镶嵌、物种丰富的生态景观带,增强了景观的异质性,提高了抵抗外界破坏和干扰的能力,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形成。

    6.2林缘线、林冠线设计

    通过不同特征群落的组合,空间的收放、开合,形成进退有序、疏密有致的各种小空间和变化丰富、意境优美的林缘线。

    滨水绿地景观是一带状景观带,通过不同形态、高矮物种的组合和地形的高低起伏,可形成优美的林冠线。

       6.3季相景观设计

    根据上海绿地GIS(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各类绿地中,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比约为1∶1,季相景观不够丰富。本次设计加大了落叶树种的比例,常绿树与落叶树的设计比例为1:2。选用秋色叶树种乌桕和海滨木槿作为特色树种,以营造特色的秋季景观,同时也兼顾其它季节的景观,合理配置一些观花、观叶、观果、香花、蜜源、招鸟等植物,以形成丰富的季相景观。

    6.4植物品种的选择

    以选用乡土树种为主,如:香樟、垂柳、水杉、乌桕、枫杨、桂花、蚊母、香泡、苦楝;、同时也适当引进一些新优苗木,如:金叶皂荚、海滨木槿、细叶芒、血草、花叶香桃木、蛇莓等。

    临水种植的树种必须要具备一定耐水湿的能力,乔木主要选用耐水能力较强的垂柳、落羽杉、枫杨、榉树等;水生、湿生植物选用玉蝉花、野茭白、黄菖蒲、水烛香蒲、花叶卢竹、水竹芋、千屈菜等。

    7、结语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需要考虑的要素较多,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它涉及到植物学、生态学、生物学、行为心理学、美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有时还需要协调航运、河道治理、植被及动物栖息地保护、水质净化以及建筑和城市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如何在满足防汛、航运、灌溉等一些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挥滨水绿地的游憩和生态功能,,做到“以人为本、生态优先”,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和完善。

    二、绿色建筑技术在公共建筑项目的实践?

    朴树景观设计(朴树景观设计效果图)

    以上海徐汇区某办公建筑为例,探索了绿色建筑技术在小型公共建筑上的应用。结合项目自身特点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因地制宜地选用了地源热泵、电动百叶帘外遮阳、CO2监控、雨水收集系统、垂直绿化、节水喷灌、导光筒等绿色建筑技术,有效地降低了建筑能耗,减少了建筑对环境的影响。通过绿色施工理念的实施,项目已获得了国家住房和城乡建筑部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公建类三星级,为同类建筑的绿色施工积累了经验。

    1项目概况

    背景项目位于上海徐汇区,总用地面积1278.37m2,建筑占地面积306.48m2,建筑面积1143.96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835.86m2,地下建筑面积308.10m2,绿地率为56.9%,建筑形式为地下1层、地上3层,建筑高度12.3m,主要功能包括办公、会议等(图1)。

    2绿建评价标准及技术应用分析

    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公共建筑的具体要求,从以下6个方面对本项目所采用的相关绿色建筑技术进行分析[1-4]。

    2.1节地与室外环境

    2.1.1外环境(声、光、热)1)声:本项目建筑围护结构及屋面采用泡沫混凝土保温板,外窗采用隔热金属型材多腔密封,组合后具有良好的隔声性能。2)光:本项目单体建筑高度为12.3m,由于自身建筑高度较低,故对周边建筑不会产生日照遮挡等影响,且外立面无玻璃幕墙,不会对周围建筑产生光污染。同时,通过日照模拟分析可知,本项目对周边的住宅建筑亦不产生日照影响。3)热:本项目绿化率为56.9%,建筑周边道路均合理设置了透水铺装,并设有镂空率为40.5%的植草格,共计41.25m2,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为79.1%,降低了热岛效应。2.1.2景观绿化项目景观设计采用复层绿化,乔木包括香樟、枫香、朴树、羽毛枫、红枫、银杏、香柚等;灌木包括毛鹃、紫鹃、红花继木、红叶石楠、花叶薄荷等。同时用蔷薇和油麻藤对南侧下沉式庭院高出地面部分的墙体进行垂直绿化的种植,以丰富立面效果,垂直绿化面积达到83.7m2。2.1.3地下空间利用本项目能做到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将采光需求较低的设备房、休息室、储物间等功能布置在地下。地下建筑面积308.1m2,建筑占地面积306.48m2,地下建筑面积与建筑占地面积之比为1∶1。

    2.2节能与能源利用

    2.2.1建筑节能设计本项目位于夏热冬冷的地区,外墙采用厚50mm的泡沫混凝土保温板Ⅰ型进行保温,屋面部分采用厚95mm的泡沫混凝土保温板Ⅱ型进行保温。外窗采用隔热金属型材多腔密封(6高透光Low-E+12A+6透明),同时在4号楼西南面设有一定面积比例的电动百叶帘外遮阳,用户可自由控制遮阳开关。通过以上手段,本建筑节能综合指标的计算结果显示:其全年能耗远小于同等形式规模的参照建筑,节能率可达60.2%。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三、中海紫御观邸的园林景观

    围合式中央景观社区,大型法式主题景观社区,户户看景

    紫御观邸项目聘请国际知名景观设计事务所贝尔高林(香港)倾心打造具有、(仪式感、华丽、精致、多级叠水、丰富树种、大型乔木、豪华大门、架空层)等优势的法式皇家园林。

    精心打造了超万平米围合式中央景观社区,五大景观组团;大型法式新古典主题景观园林;合理的楼栋排布,保证了社区景观每一户均好享受;景观细部精雕细琢,特选大量名贵树种;定制环境标识系统----等等,无不给主人以强烈的身份感。

    从山东路进入小区,穿过入口通道处设有的灌木树阵及单级跌水水景,将是进入小区的第一个景点,两排大型灌木,极具仪式感的分立两侧,中间一条带状水系将树阵分离。经过这个通道,完全将山东路的繁华喧嚣所摒弃,进入一个私人领地。

    穿过主通道,看到的是小区的豪华锻铜大门,整幅门宽超过12米,高度达4.5米。仿铜质感制作,将锻造工艺与法式景观元素的完美结合。确保私密性和安全性的同时,增添更多的艺术享受。

    门柱及门楼全石材贴面,整个小区为全部封闭社区,小区围墙高度达到3.5米,充分体现了小区深宅大院的私密空间,增加了业主的尊贵之感。仅一墙之隔,繁华中营造出一个世外桃源。

    主入口处不仅有豪华的入口大门,地面的大型石材拼花也是入口处的一大亮点,采用大面的扇形石材拼花,扇面直径达到25米宽,石材均采用高档花岗岩弧形切割而成,弧度分10、21、31、42、53、64、80度切割,工艺难度之高、成本费用之大、制作周期之长均为给每一个业主提供奢华优越的居住环境。

    入口两侧的大型特色水系跌级水景,也为入口的气氛增加色彩,流动的水系在入口处,寓意着财源滚滚。水系前方种植为大型樱花,后方为大型玉兰。

    从主入口进入小区,呈现在面前的是紫御观邸特有的“特色景观玄关”----大型7阶次叠水。中心喷泉高度达到5米,整个叠水景观直径达到25米,整个叠水全部为天然沙岩,春夏为水景,秋冬为雕塑。如此规模的大型水景(占地700平米),在青岛住宅小区是首次出现,这样即使在冬季,这里的环境依然能让人流连忘返。

    此处不仅有流动的叠水,大型的乔木种植也是一大亮点,四颗大型银杏,将水景环绕,四颗银杏胸径均为25cm以上,是目前可移植的银杏树的最大尺寸。水景背后,两个大型朴树,胸径均超过40cm。当果树开花和结果的季节到来时,业主们将会体验到“胜利果实”的喜悦

    园区水景不仅具有极佳的观赏性,景观的参与性在上人平台以及两处大型廊架得以体现,廊架座椅,可供业主休憩、交流。

    园区中心精心打造了一处濒水凉亭。该处是小区景观轴线的交点,也是整个紫御观邸景观区域的最高点,整个景观的核心。凉亭四面环水,以法式建筑元素建造,是园区的主要活动、交流平台。环绕在凉亭四周的水系也是园区内部最大的一个活水体系,。

    濒水凉亭周边的活水体系是分6个块状层级的一条循环系统,此水系蜿蜒曲折,层次丰富,使整个园区“流动”起来,给人带来更强的生活感和参与性

    濒水凉亭的南侧为一处互动草坪,均种植高档高球场地草坪,供社区业主在上面行走,或坐下休憩,一家人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时光,其乐融融。

    园区内的一株樱花王,单株造价超过15万元。大型广玉兰,胸径超过40cm,重达6吨。在青岛市内的小区景观中也很罕见。

    在向里是精心设计的樱花树阵,春天樱花树上会开出由白色、淡红色转变成深红色的花,置身于此,移步换景,完全置身于五彩缤纷花的世界。

    走在蜿蜒的步行道上可以欣赏沿路风景,石材铺装的道路,给人一种原始自然的感受。同时还可以让人感受到社区内处处有景,处处有生机。行走在园区蜿蜒的道路,对园区内的景观将有完美的体验。而当夜幕降临,在华丽的路灯和建筑的射灯映衬下,紫御观邸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尊贵感。

    中海紫御观邸不仅注重园林景观,对园林与建筑的过渡空间考虑的细致入微。在进入入户大堂之前,将穿过豪华的中海首创的大堂玄关。每个玄关处(2#楼没有)都设有入口喷泉。脚踩大型规则石材拼花绕过喷泉和花丛便进入了入户大堂。大堂玄关外种植金桂与玉兰,寓意“金玉满堂”。

    架空层的设计在中海北京、深圳的豪宅使用也仅仅只有一、两个项目(香蜜湖一号、9号公馆),大面积的双层架空,出现了更多景观空间,增加了景观的丰富性和参与性。(1#、3#楼设置有架空层)

    在树种选择上,也可谓精挑细选不惜重金。如:高达25米的银杏,全冠移植的金桂,单株价格超过30万元的鸡爪槭、樱花王。

    像这样的法式皇家园林必将让人们重新思考园林的标准,给青岛带来全新的生活理念。

    朴树景观设计(朴树景观设计效果图)

    四、《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植物的配置有几种形式

    1绿地的功能

    1.1美化功能

    街头绿地掩饰了裸露的地面,与亭台楼阁、山石水体等相映衬,显示出都市的田园风貌,衬托出现代都市的绚丽空间、多复色彩和烘云托月的美学效果,给人们以静谧之感,令人心胸开阔、心旷神怡、感情奔放和陶冶情操。

    1.2生态功能

    一是改善气候。街头绿地是一部很好的空调机。城市里凡有绿地的地方,温度都明显低于无绿地的地方。这是由于绿色植物对阳光直射的阻挡和蒸腾散热等作用造成的。在夏季,绿化地区内气温较非绿化地区气候低3-5℃(冬季可增温2-4℃),比建筑物地区低10℃左右。据计算,绿地面积每增加1%,城市气温可降低0.1℃。

    二是净化空气。城市的绿地像人的肝脏一样,具有解毒作用。大片的树、草能使气候受阻,从而降低了风速,使空气中的一些污染物沉降下来。据测定,城市百货大楼内空气中含菌率比公园大400倍,比林区大10万倍。林区每立方米大气中有细菌3.5个,而人口稠密的城市可高达3.4万个。

    三是降低噪音。噪音有损于人体健康,在城市已成为社会公害。而40米宽的林带可以减少噪音10-15分贝,城市公园里成片树林可使噪音降低26-43分贝。没有树木的大街上,噪音要比树木葱郁的大街大5倍。

    四是保护水土。绿地有致密的地表覆盖层和地下树、草根层,因而有良好的固土作用。据报道,仅草类覆盖区泥土流失的只有裸露地区的1/4。据有关部门测算,每亩绿地平均可比裸露土地多蓄水20立方米左右,以千万亩计,绿地面积无疑是一座硕大的地下“水库”。

    五是人们所需氧气的制造者。人们维持生命所需的氧气,就是绿色植物吸收了空气中的CO2,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来的。

    1.3社会功能

    一是为居民提供休憩的空间。柔软嫩绿的草毯,给人以愉快之感。建植于医院、住宅区、公园、广场等处的绿地,是供人们工作、学习、劳动之余休息和疗养的场所,尤其是占人口20-30%的60岁以上的老人和10岁以下的儿童的主要活动地。

    二是调节人类生理机能。现代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人的精神状态高度紧张,工作学习一天后需要松驰一下。而优美的绿化环境,空气新鲜,有效阻止病菌的滋生,并且绿色环境有利于高血压、神经衰弱、心脏病人恢复健康。

    三是改善城市面貌和投资环境。一个优美、整洁、绿音盎然的现代城市,不但可以大大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品位和精神文明程度。从而也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大连市的经验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大连市近5年来投入城市环境建设资金达51亿元,超过以往50年的总和,大连走的这条环境经济发展道路,开始时虽曾受到不少人反对,认为老百姓连房子都住不上,搞什么环境治理!但现在已没有人提出非议了,因为他们已接受了这样一个观念:环境好,城市的档次提高了,城市就值钱了。因此,大连市政府认为,绿化、净化、美化城市不仅是环境问题,也是经济问题。

    2城市绿化要遵循植物生理生态规律

    2.1应遵循城市“宜居环境”的规律,做好城市植树绿化的总体规划和小区布局。现代城市的特点总体上是“三多一少”,即:人多房多车多,可用地盘和公共空间少。那么,要给城市的居民和游客提供良好的生活与休闲环境,就必须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扩大绿地面积,尽可能多栽植树木花草。有限的土地和空间与日夜增长的环境需求构成的矛盾,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来协调解决,通过营造城市森林增加绿化地带、地块,就是现代城市规划应当追求的目标之一。对规划范围内能够植树栽花种草的地方,也要做好小区规划和细部规划,使整个环境得到优化美化,力求使城市植树绿化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及投入成本都趋于市民满意的状态。

    2.2应遵循“植物群落”的生态规律,合理做好乔、灌、草搭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竹类都是植物界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有其特定的植物生态功能,各自在自然界中发挥着自身的作用,其自身内在的功能不能相互取代。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应当遵循植物群落的生理生态规律,宜树则树、宜乔则乔、宜草则草,克服目前片面“贪大求洋”心理,注重乔、灌、草的合理搭配,多栽乔木,草坪可用生命力强又美化的杂草,以节约养护、浇水成本,提高绿化效益。

    2.3应遵循“植物与气候相适应”的规律,尽量在适宜的季节和环境条件下移植栽培。植物在长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了自身与外界气候、温度、水分的节律性变化相适应的反应。树木、花草一般属于高等植物,具有发芽、生长、现蕾、开花、结果、果实成熟、落叶、休眠生长发育等物候阶段。人类只有利用、认识、理解这些物候阶段,才能获得好的效果。一般宜在树木的休眠期移栽,在植物个体已经萌动或在温度较高的季节进行移栽会干扰它的正常生长发育。尤其落叶阔叶树种不可在已开花、放叶后移栽。因此,各个城市应当根据本地的季节气温的变化规律,确定适宜的植树绿化期限。

    2.4应遵循植物个体生理平衡的规律,尽量保持绿化植物个体适量的枝干与根量。目前,城市植树绿化过程中对被移栽的树木“断臂”、“斩首”, 客观上这些行为却严重损害了树木的有机体、自身的生长发育,而且延缓了它应有的绿化遮阳效果。我们应当用植物生理学、生物学的观点来看待一草一木。树木移栽时应注意按树木大小保留适量的根量,尤其要保留尽可能多的细根与根毛,使其有更好的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器官与能力。对于针叶树种移栽应注意地上地下部分的比例,为提高成活率,宜适当修剪树冠下部的枝条,减少水分与养分的消耗。而对于有萌生能力的树种,在移栽时为了减少蒸腾量、提高成活率,将大量枝、干砍去是为了使其复壮,萌发新的活力,此种“剃光头”是必要的。总之,我们要最大限度地爱护和尊重树木的生长发育权利。

    2.5应遵循植物“光合作用”的规律,尽量减少人工强光对城市树木花草的不当干预。现代城市中的绿色植物,无论是市区公园、街头绿地、街道绿化树种,还是居民屋顶的小花园,无不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进一步分析在城市园林绿化的区域尺度上,它们又都是一个个异质性的“引进斑块”。这些斑块更容易引人注目,那么也就容易受到伤害。令人担忧的是,有些城市管理者刻意地设置大功率的聚光灯或彩光灯在夜间照射它们,使它们彻夜透绿闪亮。殊不知,这种人为的耀炫行为不仅直接形成了强光对植物的“胁迫作用”,干扰了植物的正常昼夜生长发育交替规律,同时还直接防碍了生活在树木花草和绿地上的鸟类昆虫的正常栖息和休眠,影响了植物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化地带中,应尽量不用人工电源光照,应该设计好、利用好自然环境因子--太阳能。

    3绿地的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街头绿地的植物景观设计同样应该遵循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基本原则。即统一、调和、均衡、韵律和比例五大原则:

    3.1统一的原则:也称变化与统一或多样与统一的原则。植物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变化太多,整体就会显得杂乱无章,甚至一些局部感到支离破碎,失去美感。过于繁杂的色彩会引起心烦意乱,无所适从,但平铺直叙,没有变化,又会单调呆板。因此要掌握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的原则。

    运用重复的方法最能体现植物景观的统一感。如街道绿带中行道树绿带,用等距离配植同种。同龄乔木树种,或在乔木下配植同种,同龄花灌木,这种精确的重复最有统一感。

    3.2调和的原则:即协调和对比的原则。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注意相互联系与配合,体现调和的原则,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找出近似性和一致性,配植在一起才能产生协调感。相反,用差异和变化可产生对比的效果,具有强烈的刺激感,形成兴奋、热烈和奔放的感受。因此,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常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或引人注目。

    色彩构图中红、黄、蓝三原色中任何一原色同其它两原色混合成的间色组成互补色,从而产生一明一暗,一冷一热的对比色。它们并列时相互排斥,对比强烈,呈现跳跃新鲜的效果。用得好,可以突出主题,烘托气氛。如红色与绿色为互补色,黄色与紫色为互补色,蓝色和橙色为互补色。我国造园艺术中常用万绿丛中一点红来就是一例。

    3.3均衡的原则:这是植物配植时的一种布局方法。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配植,景观就显得稳定、顺眼。如色彩浓重、体量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叶茂密的植物种类,给人以重的感觉;相反,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简少、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给人以轻盈的感觉;根据周围环境,在配植时有规则式均衡(对称式)和自然式均衡(不对称式)。

    3.4韵律和节奏的原则:配植中有规律的变化,就会产生韵律感。园林绿化构图的韵律与节奏方式很多,常见的有:简单的韵律;交替韵律;起伏曲折韵律;拟态韵律等。云栖竹径,两旁为参天的毛竹林,如相隔50m或100m就配植一棵高大的枫香,则沿径游赏时就会感到不单调,而有韵律感的变化。

    3.5比例和尺度的原则:比例和尺度,是园林绿化构图的基本概念之一,他直接影响园林绿化的造景与布局。比例是指园林景物、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空间、体形、体量的关系。尺度是指景物与人的身高及活动空间的度量关系。

    各种园林景物并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彼此在交织布置之下。不可避免的会在大小、高低等方面互相比较,表现着一定的比例关系。比例良好的园景,表现为赏心悦目,景物大小适宜,主从分明。比例不当,感觉自然别扭,甚至零乱。良好的比例,是一种使不同的部分组成一个和谐整体的恰当比例,但他又没有确切的具体准则或数值来判断。这就要求设计者要通过长期的钻研修养、揣摩建筑、绘画以及大自然的山川、树木,锻炼出对正确恰当比例的识别能力。布局的比例达到优美悦目,才能符合园林景物的“美观”原则。要取得真正美观的比例,必须符合尺度规律。园景的布置,不能脱离实用的尺度,而去追求单纯美观的比例。一般来说,如果人造景物尺度超过人们习惯的尺度,就会使人感到雄伟壮观;如尺度正常,则自然亲切;如尺度较小,则轻巧多趣。

    4北方城市绿地的树种选择原则

    树种的选择是城市街头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绿化的主要材料是树木,树木需要经过多年的培育生长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树种选择恰当,树木生长健壮,则绿化效益发挥的好。如果选择失误,树木生长不良,就需要多次变更树种,城市的绿化面貌就会长时间的得不到改善,而且苗圃中的育苗情况也受到影响,既浪费时间,经济又受到损失。北方城市绿地的树种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是:

    4.1要基本切合森林植被区域自然规律。乔灌草相结合,

    即本地区森林植物植被地理区中所展示的自然规律,我们应参照郊区野生植被中的趋势,做到模仿自然,使植物如生长于自然生活环境中。城市绿化的主体应该是落叶乔木,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防护功能、美化城市和形成特色的作用。此外,为了减少某些落叶乔木产生的飞絮污染,在选择这类树种(如杨、柳、桑等)时,要注意选择雄株。

    4.2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的原则。乡土树种对当地的土壤、气候适应性强,有地方性特色,应作为城市绿化中的主要树种。以濮阳为例,由于濮阳市处于华北平原的地理特征,决定了市区的园林树木品种只能是适应于北方气候条件下的树木品种。我们为了扩大种源,积极引入一些本地缺少,而又能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经济价值高、观赏价值高的外来树木品种。但必须经过驯化引种实验,才能推广应用。如枇杷、刚竹、美国荚蒾等在我市引种驯化均获得了成功。

    4.3选择抗逆性强的树种 。抗逆性强是指抗病虫害、耐瘠薄及对城市“三废”适应性强的树种,选用这种树木作为城市的主体树种,无疑会增强城市的绿化效益。但是抗逆性强的树种,不一定在树势、姿态、叶色、花期等方面都很理想。为此,在大量选择抗逆性强的树种的同时,还要选择那些树干通直、树姿端庄、树体优美、枝繁叶茂、冠大荫浓、花艳芳香的树种,加以配置,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绿化效果。

    4.4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速生树种早期绿化效果好,容易成荫,但寿命较短,往往在20—30年后衰老;慢生树种则早期生长慢,城市绿化效果较慢。北方地区,由于冬季漫长,植物生长期短,选择速生树种会在短期内形成绿化效果。尤其是在街道绿化中,应选择速生、耐修剪、易移植的树种。速生树种有易老早衰的问题,可通过树冠更新复壮和实生苗育种的办法加以解决。选择的目的,就是不断把具有优良性状的树种选出来,淘汰那些生长不良、抗性较差,绿化美化效果不良的树种。

    4.5文化型植物的配置原则。在特定的文化环境,通过各种植物配置,使园林绿化具有相应的文化环境气氛,形成不同种类的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从而使人们产生各种主观感情与宏观环境之间的景观意识现,即所谓“情景交融”是人们感官接受植物群落传递的文化信息,使人们产生感情,引起共鸣和联想。

    4.6环保健身植物配置的原则。能产生增强体质、防止疾病或治疗的能力,运用生态学来合理配置群落。

    5园林绿地中的树种选配

    园林绿地因其功能、用途、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的不同,在树种选配上也各有特点。

    5.1公园及风景区绿地:其树种选配应尽量丰富多彩,千姿百态。依大、小乔木、大、小灌木、宿根、地被、藤本植物的生态群落模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及小气候环境特点配植,充分利用乡土树种及已成功的外来树种,以起到模拟自然、回归自然的良好效果。同时,在树种选配上,还应考虑色相、季相、生长周期等因素,以保持景区良好的观赏效果及长久的生命周期。

    5.2道路绿地:由于道路上的环境条件比较差,存在烟尘及有害气体含量高、路面辐射强烈等因素,所以用于街道绿化的树种,应选用树冠大、荫浓、干性强、抗污染力强、耐修剪、病虫害少、且寿命长的树种。如行道树可采用悬铃木、梧桐、臭椿、垂柳、苦楝等树种,可起到较好的隔音及滞尘效果。处于道路中间的隔离带,可采用小灌木郁闭种植模式,选用发枝力强、耐修剪、抗污染力强的大叶黄杨、金叶女贞、小叶女贞、月季等植物,以形成枝叶浓密且高度适宜的分隔带,起到较好的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的效果;还可采用抗性强的花灌木,如木槿、紫叶李等树种栽植于隔离带,但要注意其视线的通透性和定干高度的选择,同样可起到较好的街道绿化效果。

    5.3防护绿地:防护绿地应注意选择抗风力强、生长快且生长期和寿命都长的树种,最好是乡土树种:其树冠最好是尖塔形或柱形,而叶片较小的树种。如华北地区的防风树种以杨、柳、白蜡、柽柳为宜。

    5.4庭院绿地:庭院绿化因其功能和用途的不同,在树种选择方面也有其各自的特点。近年来我们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植物对大气污染吸收的净化能力如下:

    (1)在医院、疗养院中,可选择栽种的树种有松柏类、黄栌、大叶黄杨、合欢、刺槐、玫瑰、广玉兰、桂花等,这些树种分泌的挥发性物质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2)在污染较重的厂区,可针对其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不同分别选用具有不同解毒功能的树种,以降低空气中有毒物质含量。如抗毒杨、臭椿、刺槐、卫矛、丁香、旱柳、枣树、玫瑰、水曲柳、枫杨、连翘、榆、构树、黄栌、槐、油松、洋槐、侧柏、忍冬、花曲柳、山桃等具有较强的吸收SO2的能力;榆、紫椴、山楂、皂角、枣树、枫杨、文冠果、银柳、旱柳、臭椿、卫矛、花曲柳、忍冬、落叶松(针叶树中落叶松为吸氯量高树种)等是吸氯气能力较强的树种;枣树、榆树、桑树 、臭椿、旱柳、桧柏、侧柏、白皮松、沙松、毛樱桃、落叶松、泡桐、梧桐、大叶黄杨、女贞、榉树、垂柳等具有较强的吸收氟化氢的能力;吸铅量高的树种有:桑树、榆树。

    (3)对于尘埃含量较高的厂区,可选用滞尘力较强的树种,如榆树、朴树、木槿、广玉兰、女贞、大叶黄杨、刺槐等。

    (4)在噪音较大的厂区中可选用隔音效果较好的树种,如雪松、龙柏、水杉、悬铃木、梧桐、垂柳、云杉等,以降低噪音对人体的危害。

    (5)在中小学校、幼儿园中,可多选用一些观赏性强的树种,如观干、观叶、观花、观果树种以及一些彩色植物,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在这些地方,应尽量避免使用带刺的及分泌有害物质的树种,如红叶小檗、夹竹桃等,以防发生意外。

    (6)室内最适宜养的一些花草如:龟背竹夜间能大量吸收CO2,另外,仙人掌、仙人球、令箭、昙花等仙人掌科植物,兰科的各种兰花,石蒜科的君子兰、水仙、景天科的紫荆花等都有这种奇特功能。美人蕉对SO2有很强的吸收性能。室内摆一两盆石榴能降低空气中铅的含量,还能吸收S、HF、HG等。石竹能吸收SO2和氯化物的本领。月季、蔷薇能较多地吸收HS、HF、苯酚、乙醚等有害气体。吊兰、芦荟可消除甲醛的污染。紫薇、茉莉、柠檬等植物,可以杀死原生菌,如白喉菌、痢疾菌等。茉莉、石竹、铃兰、紫罗兰、玫瑰、桂花等植物散发出的香味对结核杆菌、葡萄球菌的生长繁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虎皮兰、虎尾兰、龙舌兰以及褐毛掌、栽培凤梨等能在夜间净化空气。兰花、桂花、红背桂是天然的除尘器,其纤毛能截留并吸滞空气中飘浮微粒及烟尘。

    综上所述,城市进行园林绿化,其目的就是为人民创造美好和绿色的生活、工作、学习的环境,即产生较好的生态效益。因此在街头绿地的绿化建设中,我们遵循生物多样化原则,尽可能保持乡土物种,力图构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群落,进而来搞好植物的配置工作,使其充分发挥功能,以便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以上就是关于朴树景观设计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朴树景观设计(朴树景观设计效果图)

    微信公众号发布后怎么群发

    微店转让协议(微店转让协议范本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