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培养儿童空间感的图片(培养儿童的空间感和发展能力)

    发布时间:2023-03-05 08:25:58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135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培养儿童空间感的图片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培养儿童空间感的图片(培养儿童的空间感和发展能力)

    一、哪些方法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 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哪些 方法 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希望大家喜欢!

    哪些方法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第一阶段: 儿童 注意力训练

    1、吉米诺骨版

    2、让儿童看画有线条的图,数出共有几条线。

    3、让儿童在8—30横排列的数字中,按顺序找出8、12、24这三个数,要求用手指出数字,并念出声来,越快越好。

    4、让儿童在竖排的数字中顺序找出数字1—10,要求用手指出数字,并念出声来,越快越好。

    5、让儿童在放置衣架的衣柜中数出有几个衣服架。(形象辨别训练法)

    第二阶段:注意力、 记忆力 协同训练阶段

    1、找不同训练法

    通过让儿童寻找两种材料之间的不同之处,从而达到训练注意力和记忆力的目的。

    2、找相同的训练法

    找出两种材料(或两种以上材料)之间的相同之处,从而达到训练作童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的目的。

    3、合成训练法

    如:(1)父母与儿童一起数数,每人依顺序数3个数。如父亲:1,2,3,母亲:4,5,6儿童:7,8,9。

    (2)父母拿出一些书,然后与儿童一起整齐地摆到书架上。要求父亲一次摆一本,儿童一次摆2本,母亲一次摆3本。

    4、在 围棋 盘或象棋盘上,摆上7,8个棋子,让幼儿看1分钟,然后拿掉,再让幼儿照原样摆上。

    第三阶段:记忆增强训练

    1、信息减少训练法

    (1)家长在桌子上摆出下列玩具,让儿童看一分钟,然后家长让儿童闭上眼睛,拿掉小刀,手表,水杯,小狗,让儿童说出减少了什么。

    (2)家长先说了下面第一句话,然后再说第二句话,让儿童说出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少了什么字。

    第一句:树上有5只小鸟,飞起了4只,还剩下1只,后来有1只非常大的鸟飞到树上来了。

    第二句:树上有5只小鸟,飞起了4只,后来有1只飞到树上来了。

    2、信息增加训练法

    A.家长先念第一句话,然后再念第二句话,让儿童说出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多出了什么字。

    第一句话:一辆大汽车装了很多东西,有2个西瓜,3张桌子,5包书和1台电视机。

    第二句话:一辆大汽车装了很多东西,有2个西瓜,2个苹果,3张桌子,5包书和1台电视机。

    3、信息增失训练法

    家长把下列物品摆在桌子上,让儿童看1分钟,然后让儿童闭上眼睛,拿掉尺、水杯、钥匙、汽车;加上苹果、饼干、圆珠笔、夹子、火柴盒。

    物品:橡皮书水杯眼镜钥匙积木汽车小刀磁带尺子硬币

    4、动作训练法

    (1)家长依次做下面4个手势,让儿童注意看,家长做完后让儿童按顺序重做出来。

    第一个动作:双手握拳。

    第二个动作:双手伸出大拇指。

    第三个动作:双手伸出中指和食指。

    第四个动作:双手伸出小拇指。

    (2)家长依次做下面3个动作,让儿童注意看,家长做完后,让儿童按顺序重做出来。

    第一个动作:把一块糖放到茶杯里,然后倒进一些凉水,再把杯盖盖上。

    第二个动作:用4块积木任意组成一个图形。

    第三个动作:用铅笔在杯子上敲一下,在积木上敲两下。

    第四阶段:强化记忆训练阶段

    1、对偶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同时让儿童识记两种相互关联的材料,然后让儿童根据一种材料回忆相关联的另一种材料。

    2、顺序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让儿童按顺序识记一些材料,然后遮住材料并逐个把材料内容显露出来,每显露出一个材料,让儿童回忆出下面紧接着的内容。

    3、插入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先让儿童识记一些材料,识记完后不马上让儿童回忆,而是接着让儿童做一些其他的事情,然后再让儿童回忆前面识记过的内容。

    4、数字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目的是,通过让儿童记忆大量的数字,达到发展记忆能力的目的。前面谈到过数字是最难记忆的材料,因而也是一种最好的训练记忆能力的材料。

    5、频度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反复向儿童出示一些材料,其中有一部分材料出现多次,让儿童记住这些材料出现的次数。

    第五阶段:多种能力协同训练阶段

    1、找规律训练法

    找规律训练法是一种训练儿童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并灵活运用这种规律的方法。具体做法是:让儿童观察一些材料,使儿童通过这些材料的前后顺序关系,找出其中的规律。

    2、找关系训练法

    找关系训练法是一种通过让儿童找出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训练儿童的比较、概括和综合能力的方法。

    3、找同类训练法

    找同类训练是一种通过让儿童寻找一些词之间的关系和理解它们的含义,从而达到训练儿童抽象能力和判断能力的方法。

    4、创造能力训练法

    创造能力训练法是通过让儿童学习一些简单的创造技法,从而提高儿童创造能力,培养儿童创造意识的训练方法。

    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

    儿童思维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动作思维阶段、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和抽象 逻辑思维 阶段。

    1、动作思维阶段

    桌上放着一个苹果,宝宝矮小够不着,这时他发现旁边有凳子,于是把凳子搬过来,自己爬上去,成功地把苹果拿到手。儿童学会借助别的东西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到三岁的儿童以动作思维为主,思维在动作中进行。

    2、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3-6岁的儿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缺少立体感和空间感。这时,家长可在儿童拆装玩具或积木时,帮助他们理解平面与立体的关系,和儿童玩图片分类和比较游戏,让儿童从具体中学会归纳和抽象,利用儿童的好奇心,经常向他们提出各种问题,引导他们去观察事物和现象等。

    3、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6-11岁是培养儿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一只狗有4条腿,两只狗有8条腿,三只狗有多少条腿?这种问题属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题。家长要注意让儿童学会独立思考,不要给儿童现成的答案。

    让孩子游戏就是最好的 思维训练

    每个孩子在思维发展上都有巨大的潜力,特别是在2-7岁的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同时,每个孩子在思维的结构上都会存在着强项和弱项,结构上的差异是孩子偏科的一个原因。所以,提高思维水平和全面发展思维能力对每一个孩子都很重要。

    在幼儿园阶段接受过思维训练的孩子,上小学后的学习能力更强,而游戏就是思维训练最好的方式之一。比如玩抛球的游戏,孩子能在皮球的“一来一去”中培养起识别顺序的能力,而他们的阅读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如果没有识别顺序的能力,他们很难把一个 句子 顺利地从左读到右。

    现在的家长不愿意孩子在幼儿园玩得太多,他们更关注孩子从老师那里学到了多少知识,这几乎是全世界老师都面临的困境。专家认为,幼儿园 教育 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获得幸福的童年、该年龄应有的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幼儿园游戏一方面要服务于教育目的,但更重要的还是让儿童在游戏中得到满足和快乐。

    想要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有益的体验和成长,游戏背后就不能有来自外部的奖惩压力,一旦孩子参与游戏的动机发生变化,游戏的作用也会很有限。让孩子玩,就要引导他们参与到游戏中去,确确实实地去玩,而不能因为外在的评价或奖惩影响了游戏作用的发挥。

    童年是很短暂的,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思维训练,可以让孩子更智慧、更聪明,并让他们拥有更轻松、更快乐的童年。

    哪些方法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相关 文章 :

    1. 小孩子如何培养思维能力的办法

    2. 能够提升思维能力的五种办法

    3. 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什么提升方法

    4. 怎样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5. 提高思维能力有什么办法

    二、绘画能培养孩子的哪些能力?

    1、开发智力

    绘画要求幼儿手脑并用,如手工制作,通过手的操作,锻炼幼儿的小肌肉群,使手指和手腕协调配合,促进大脑的控制和调节能力,增强幼儿的动作灵活性和准确性,幼儿就会大胆构思,进一步开发智力,提高幼儿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2、引导创新

    绘画的重点应是创造意识的启迪,而不是技能的传授。因此,通过绘画、手工操作指导幼儿如何思考远比知识技能的传授重要。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学画画要比学说话快的多,在绘画中表达的心态和对事物的感受,要比语言还要丰富。绘画可以直接刺激幼儿的右脑。

    3、培养美感

    幼儿对美的追求,不仅反映在对自然的评价上,也表现在对外界一切美的事物的热爱上,那些美的形象景色,无不引起他们的奇思遐想。十分概括地描述了幼儿对美的追求与情感的袒露,正是由于有了美的感受,才把表现美的情趣的琴弦拨动起来。

    培养儿童空间感的图片(培养儿童的空间感和发展能力)

    扩展资料:

    学习绘画的主动性,一是指行动上的积极实践,二是指思维上的勤于探索。二者合二为一,光说不练不行,光练不想也不行。常说某人学习很主动、作品很有想法,就有这意思。即使是初学绘画,也不能纯客观地再现,一定要加入自己的主观感受、理性理解和主观处理。

    以通过学习素描来感受生活、认识艺术。要用自己的大脑来思考,要用自己的眼睛来看世界。主动性是一种学习状态,一种会自觉寻求各种方式获得知识、能力的方法。

    要珍惜利用书店、图书馆、网络、美术馆、博物馆等学习资源,不要太依赖你的教师,要能积极自修,勤于动脑,放眼世界,要会主动地对各种信息进行知识分类、归纳、批判、取舍。在多元中不迷失自己,在前进中不断学习。

    把握形体、表现体积感和空间感,是基础绘画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不但要明确物体的形状、比例、大小,同时还要克服平面描绘,对造型要有最基本的理解和掌握。没有体积空间意识,就不能养成对体积空间的观察习惯,更不能表现好空间关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幼儿美术

    三、幼儿培养的五种能力

    幼儿培养的五种能力有身体协调能力、自理能力、社交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1、身体协调能力。包括大运动的平衡能力以及四肢精细运动的掌控能力。定期进行体育活动是提高孩子身体协调能力的最佳方法。

    2、自理能力。让孩子真正地走向独立,可以从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能力开始。比如从帮孩子洗脸、穿衣服,逐步过渡到让孩子自己洗脸、穿衣服,从帮孩子收拾东西逐步过渡到让孩子自己收拾东西等等。

    3、社交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人相处的能力,只有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才可以很快适应新的学校生活。

    4、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宝宝对形状,大小,数量等有一个大致的概念,建立空间感,培养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

    5、创造力。可以通过具有创造性的游戏、手工、绘画、编故事等培养其创造力,让孩子多参加各种手工的实践操作,使儿童看到自己的成果,体会到乐趣,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

    培养儿童空间感的图片(培养儿童的空间感和发展能力)

    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强的表征

    1、超强专注力

    如果一个人的注意力比较分散,就会分散认知力,如果逻辑思维能力不能统摄分散的信息,人类就无法记忆,所以专注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的!

    2、喜欢将物品进行分类摆放

    家长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在摆放东西的时候有一定的规律,比如说,孩子在收纳自己的玩具时,习惯按照颜色、大小或者是其他规律,对玩具进行分类收纳。这是一种很好的表现,说明孩子有一定的逻辑性,有意识地将自己的身边的物品整理得更有逻辑和规律可循。

    3、喜欢提一些奇怪的问题

    “小狗睡着了会不会做梦?”、“为什么人不能够像小鱼一样在水底自由游动?”家长很多时候都对孩子的所提的问题回答不上来,但这时候千万不要去阻止孩子提出问题。提出问题说明孩子对生活中一些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知欲。好奇是孩子主动思考的最强推动力。

    四、4-5幼儿的思维萌芽以什么为主?

    前阵子去朋友家,看到她在家里教4岁女儿数数,朋友问她:“1+1等于几?”,孩子愣了半天,说:“11=11”。朋友重复问了几次,得到的依然是同一个答案。朋友生气的和我说:“学数学太重要了,邻居家的小孩都会100以内的加减法了,这可咋办,早早就输在了起跑线,以后上学肯定要落后了!”

    数学的重要性当然不言而喻,美国芝加哥一项研究发现,3岁左右孩子的思维开始发展,进入“思维黄金期”,更早地对孩子进行数理思维的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会更强,其他综合能力也会明显高于同龄人。但是,数学启蒙除了教数数,就没有别的办法吗?

    “中国数学之神”周建新说:“教孩子从1数到100,并不代表孩子就学会了数字。”理论上来说,数字可以拆解为唱数、点数、计数、认数、写数等,教孩子开口数到100,仅仅只是“唱数”,对孩子来说,他说出来的“1,2,3,4……”和“甲乙丙丁……”没有本质区别。

    这是因为孩子在这个阶段学数学是用“图片式思维”来思考的,要想正确的给孩子做好数学启蒙,首先家长要知道,“图片式思维”是什么。

    01.“图片式思维”是什么?

    图片式思维是指3~6岁这个阶段,孩子的认知水平还无法理解加减法的抽象意义,这个年龄段儿童的思维主要依赖具体的形象符号,只能通过固有图形做出最基本的判断。

    比如对2+3=5的计算,幼儿在计算的时候并非对抽象数字进行加总,而是依靠头脑中再现的事物表象,如两个苹果加上三个苹果后得到的结果。

    此阶段孩子的的智力只限于感知运动,即通过感知运动图式和外界发生相互作用,智力的进步体现在从反射行为向信号功能过渡。

    简单的讲,就是说小朋友这会儿只能靠感觉和运动来认识周围世界,没见过没摸过的东西,他们根本不懂,更别说具体的运算了。

    02.在幼儿阶段进行数学抽象知识的灌输会产生什么危害?

    有一个孩子2岁就能熟练数数,幼儿园就可以做100以内加减法,但是到了小学3年级,数学成绩却直线下降,越学越吃力。

    为什么?

    道理很简单,会念1到100的孩子,也许只是背得很溜,却不会实际运用;同样,那些会加减法的孩子,可能也只是会按照规则解题,但是运算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孩子不一定清楚。

    父母如果对这个阶段的孩子灌输过多数学的抽象知识,其实都会事倍功半,有时候还会起到拔苗助长的效果。

    一般来说,3岁以前的孩子,会对数量有笼统的感知,他们可以区分出多和少;3~6岁的孩子,在进行点数之后,可以说出物体的总数,并可以按照要求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6岁以后的孩子,才能够明白数量不会因为物体的变化而变化,这个时候数的“守恒”概念才正式形成。

    心理研究证明,只有当孩子到了6岁之后,才能够脱离实物的支持进行小范围内的加减运算。

    数学可绝不是简单的计算,数学最重要的是思维,很多家长看数学的时候只有分数,但其实,数学是一门关于思维过程的学问。”

    很多孩子身上的问题,看似和数学无关,其实都是数学没学好:

    做事没条理,眉毛胡子一把抓——数学中的分类思维欠缺

    方向感差,不分左右,经常穿错衣服鞋子——空间思维差

    拖拉磨蹭没有时间观念——排序、逻辑思维混乱

    想到这个忘了那个,总是粗心大意——缺乏观察力和逻辑缜密性

    具备了数学思维的人,更有条理、有逻辑、会分析,会解决问题、能举一反三,学习自然不会差;而如果不注重对孩子思维锻炼,急于求成,很容易就走进学数学的误区,还让孩子丧失了学数学的兴趣。

    科学的数学启蒙教育方式,应该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用具体形象如数指头、画图画的方式,向孩子适当传授一些基础数学知识。

    那么,家长如何做才能正确的对孩子进行数学启蒙呢?其实,在孩子平时的游戏中就可以做到。

    03.如何在游戏中学会数学启蒙

    即使在学龄前,数学也不只是1、2、3、4、5、6、7、8、9、10这点事儿,那么幼儿园范围内的数学内容及大致水平是怎么样的呢?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针对学前教育的工作指南,里面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来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数学属于科学领域,又细分为三条:

    目标1 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目标2 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目标3 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从上面的三张表可以看出,对数学的认知不仅仅指数的概念,还包括形状、高矮、空间、长短、大小、厚薄等关于“量”的概念。

    其实这些并不复杂,在平常游戏中就可以很自然的教给孩子。

    那么,如何在游戏中对孩子进行数学启蒙呢?一共分为四个部分,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

    一、数学启蒙——数字和运算

    这是0~6岁孩子逐渐获得的关于数的各种能力:

    ●知道数字

    ●知道数字的固定顺序

    ●能目测数量

    ●能通过一一对应来比较多少

    ●能一一点数并掌握基数原则

    ●认识数字符号

    ●会书写数字

    ●能做简单的加减计算

    接下来说说每个年龄段可以做的数学启蒙:

    ①0~2岁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语言表达还不流畅,不要着急给他们文字符号,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听和说,以及各个感觉通道的探索输入。

    所以,请父母尽情地“唠叨”,哪怕孩子一点都听不懂也没关系,父母要随时把看到的、听到的对孩子说,孩子最初的词汇储存量就是从父母那里获取的。

    比如,家长可以这样做:

    吃辅食时,边吃边数:

    1(口)、2(口)、3(口)……

    带宝宝走楼梯时,边走边说:

    1(层)、2(层)、3(层)……

    带宝宝在厨房时,边做边数:1(个)、2(个)、3(个)……

    和宝宝一起收拾玩具时,边玩边数:

    1(个)、2(个)、3(个)……

    生活中包含数的场景几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能发掘出来。

    宝宝不会说话也没关系,你就“唠叨”给他听,宝宝听着听着就琢磨出来了:

    1后面是2,2后面是3,3后面是4……这个顺序永远不会变;2块饼干比1块饼干多;念到20比念到10花的时间要长一点儿。

    这些都是数概念的启蒙,无须书本,只需我们张开嘴巴。这就是所谓的“唱数”阶段。

    ②2~4岁

    当孩子可以自己说出数字,并可以流畅的数到20之后,生活中可以进行数学启蒙的活动就更多了。

    比如,家长可以这样做:

    吃饭的时候,让宝宝当一个小帮手,去拿2个勺子,数数有几个人用餐;

    玩积木时,请宝宝帮忙找1个圆形、3个长方形、2个三角形,问宝宝沙发是由几片积木组成的,加起来一共有多少;

    到超市买小件物品时,请宝宝帮忙找出3个硬币,数数零钱有多少,帮忙拿2盒口香糖,问一共买了多少样......

    上述的数字游戏,家长可以根据孩子能力的强弱增加复杂度,在游戏中孩子既可以玩,又进行了数学启蒙,真是一举两得。

    ③3~6岁

    通过以上的日常练习,孩子的一一对应点数能力和基数原则就基本形成了。

    如何理解基数原则呢,举例来说就是孩子可以理解这样一个规则:当进行一一点数之后,最后得到的数字是5,就代表着一共有5个,最后的数字是8,就代表着一共有8个。

    当孩子能认识数字并掌握基数原则之后,生活中可以玩的项目就更多了。

    给家人打电话时,请孩子帮忙拨电话号码;坐电梯时,请孩子帮忙按楼层,看看到几楼了;一起读书时,请孩子帮忙翻找页码,看目录读页码;一起吃生日蛋糕时,请孩子把蛋糕切成若干份,并给每个人分一份……

    总之,一切有数字符号出现的地方,都可以给孩子进行数学启蒙。

    数学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充满乐趣的活动最能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二、数学启蒙——几何和空间感

    学龄前小朋友的几何和空间感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 对外形轮廓的认知

    可以自己识别出圆形、方形、椭圆、三角等平面图形;圆球、长方体、立方体等立体物体,以及生活中的各种轮廓线条。掌握这些认知,家长就可以和孩子进行有关“轮廓”的游戏训练了。

    以下是关于轮廓进行的游戏训练:

    形状配对游戏(2~4岁)

    自制形状卡片,正面朝下,猜猜哪张卡片和自己手中的相同。

    找东西游戏(2~6岁)

    家长可以要求宝宝找出家中“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物体。

    玩拓印(2~6岁)

    拿乐高拓印、蔬菜拓印、磁力片拓印。

    2. 对空间方位的认知

    首先要能够自己分辨出上下、左右、前后、里外,然后再从他人的视角来分辨出这些位置的关系。

    可以通过以下游戏来帮助孩子建立空间方位的认知:

    蒙眼拿物品(3~6岁)

    家长要把眼睛蒙起来,然后让孩子当指挥官,比如:在你的左边去拿一个皮球,在你的后面拿一本书等等,这种游戏可以让孩子体会方位词的实际应用。

    小小摄影师(2~6岁)

    找一些熟悉的物品,让宝宝上下前后左右拍照,体会不同方位的视角差异。

    画地图(4~6岁)

    找一条生活中宝宝经常走的路线,请宝宝画出来,并标出沿途的建筑物或其他熟悉的物品。也可以由爸爸妈妈画线路图,请宝宝猜猜是哪一条路。

    3. 对形状的转换

    可以创造出对称的形状(比如搭积木),还可以通过旋转、放大、缩小、平移等操作,对形状进行转换。可以进行形状转换的游戏有:

    玩对称(3~6岁)

    孩子一般会有自发的对称行为,比如拼对称的图案,画对称的图,喜欢对称的东西。爸爸妈妈可以借此和宝宝玩对称游戏,比如画出和他作品对称的画,拼出和他作品对称的图案。

    形状找同伴(2~6岁)

    找一些生活中的物品,每件物品都从两个角度拍照,然后打印出来,和宝宝一起找相同的物品,考验宝宝对物品不同方位下不同形态的辨识能力。

    玩“变形”(3~6岁)

    可以通过变形玩具来引导孩子:“把这个汽车变形成人,它又是什么形状呢?和之前有什么区别吗?” 让孩子明白,形状的转换可以自己进行操作。

    4.空间推理

    能在头脑中操作物体进而做出一些判断,比如在头脑中判断读书角里能不能放进喜欢的小沙发,某片拼图转一下方向后能不能拼起来,等等。

    收拾玩具/抽屉/书柜(2~6岁)

    妈妈可以这样引导宝宝:“这个方盒子能装下这些积木吗?这个柜子能装下这些毛绒玩具吗?这个笔筒能放下20支笔吗?”孩子在操作中逐渐感知物体的三维大小也便有了对空间的预见推理能力。

    玩“假装类”游戏(2~6岁)

    玩“假装类”游戏需要道具,可以把家中的各种玩具、人偶、汽车、可以用到的家具,都可以用来对空间进行合理布置。这个过程家长要让孩子自己动手,可以培养孩子空间推理能力的发展。

    看了这么多的游戏,是不是有点眼花缭乱了?不过,家长们可以认真想一下,这其中有一个诀窍,那就是空间感的建立,需要孩子多动手,在生活中要付诸实践,仅凭空想是行不通的。

    三、数学启蒙——测量

    测量,看起来比空间感容易得多,但测量就是给宝宝一把尺子一杆秤吗?不!除非宝宝主动跟你要,先不要主动给。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让我们先来看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甘蔗有多高》。这个故事讲述了台湾“爱弥儿”幼儿园里的孩子们是如何对甘蔗产生兴趣,然后种甘蔗、观察甘蔗生长、测量甘蔗高度变化的故事。甘蔗苗一天天长高,怎样才能知道它有多高了呢?小朋友经历了下面这样的探索过程。

    ①用身体来测量

    小朋友们张开自己的小手和甘蔗苗比一比就可以知道甘蔗苗有多高了。在生活中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用孩子的手进行测量,或者用步数进行测量都是可以的。

    ②借助外物来测量

    也许有的小朋友会说了,用手指头去测量会有会变来变去的,这样不准确呀。于是孩子们想到了用一些固定的物体去测量,比如树枝毛线线条等。

    《甘蔗有多高》不仅仅是关于测量的故事,更是一个如何解决问题的故事。

    孩子的思维发展有两大区域:一是概念形成,二才是解决问题。家长要先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孩子可以从简单的方法出发,并且不断的进行自我摸索尝试之后,再去验证自己的想法,这个过程孩子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本身,更重要的是思维能力的发展。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当孩子处于幼儿时期,家长要让孩子有机会启动全身的器官,用最简单的科学方法,去探索测量的奥秘,这也正是,他们去感知这个世界最直接最快速的方法,也是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数学启蒙——规律和数据分析

    数学启蒙的规律包括以下几点:

    ●发现规律:包括识别判断出规律的核心单元,并重复规律。规律有视觉的、听觉的和运动的。

    ●描述变化:用语言来描述事物变化前和变化后的状态。

    数学启蒙的数据分析包括以下几点。

    ●分类或组织:包括资料的收集和分类,例如调查收集班上每个小朋友最喜欢吃的食物。

    ●表征:指用曲线图或其他方式记录和展示数据,例如几种食物分别有多少小朋友喜欢。

    ●运用信息:包括提问,决定需要什么资料,并通过解释收集的资料来回答问题,例如我们选择采购哪三种食物。

    关于规律,我们可能一下子想到了1、3、5、7、9、11……不过,对学龄前小朋友来说,以图形方式呈现的规律更容易被他们所理解,比如下图中的“节拍”和按颜色序列。

    日常生活中的规律更多,例如星期:星期一~星期日,不断循环往复;月份:一月~十二月,每年循环往复;季节:春、夏、秋、冬,每年循环往复;宝宝作息:早晨起床、早餐、运动、午餐、午觉、读书、晚餐、游戏、晚上睡觉,每天循环往复;生长:每过一年大一岁,身高会比去年高一些……

    对于0~6岁的宝宝来说,比起抽象的规律,日常生活中的这些规律更触手可及,更能让他们理解规律的意义。我们应该依托这些生活日常来带着宝宝感知、熟悉规律,比如家长可以和宝宝一起做每日作息贴纸,让他能更直观地感受到每一天的相同之处(规律),每一周的异同,带他们去公园或户外感受四季轮回。

    数学启蒙并不是教孩子进行加减的运算,而是在平常的生活中,多方位带孩子去解读数学,真正的数学启蒙应该是慢慢灌输、水到渠成的事,这样孩子才能在生活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你家孩子的数学启蒙,你做对了吗?

    以上就是关于培养儿童空间感的图片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如何帮助幼儿建立空间感(如何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如何培养立体空间思维(如何培养立体空间思维)

    培养儿童空间感的图片(培养儿童的空间感和发展能力)

    市场推广费包含网络推广吗(市场推广费包含网络推广吗)

    形容宣传工作做得好的句子(形容宣传工作做得好的句子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