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呼伦贝尔住宅景观设计(呼伦贝尔住宅景观设计)

    发布时间:2023-03-07 00:52:46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105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呼伦贝尔住宅景观设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行业最低价)

    文章目录列表:

    呼伦贝尔住宅景观设计(呼伦贝尔住宅景观设计)

    一、想报2012年北建工的建筑学研究生,介绍一下那个老师好些

    1、汤羽扬,女,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局专家咨询组成员。

    毕业于湖南大学建筑系,建筑学硕士学位,曾担任湖南大学建筑系教师,1992调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一级学科带头人, “国家特色专业”建筑学专业建设负责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城市与遗产保护规划、历史城市与建筑保护设计、乡土建筑研究、公共建筑设计、城市设计。

    曾出版有《三峡文物珍存》、《行走于历史与未来之间》等著作及学术论文几十篇。

    主要科研成果有:三峡工程淹没区地面文物保护实施阶段规划及保护工程(如大昌古城整体搬迁、屈原祠异地复建等)、北京市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北京市发改委的“十一五”期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北京旧城胡同系统分类与保护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重庆西沱古镇保护规划、湖南上甘棠古建筑群保护规划等几十项规划设计。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有:国家支撑计划“城市旧区土地改造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的子课题“城中村改造关键技术”研究、北京地区长城保护总体规划、新疆丝绸之路(和田地区)古遗址保护规划等。

    2、陈静勇,男,1963年出生,教授,现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总支书记兼教学副院长职务,并担任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设计艺术学”学科负责人等职务;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CIID)理事及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协会(ICAD中国总部)景观设计师委员会委员、全国“环境艺术学年奖”评审委员会委员、《触摸设计》杂志编委、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流行色协会会员等。

    目前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科中的“居住区规划与住宅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研究方向和“设计艺术学”学科中的“室内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化设计”等研究方向,以及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年出版专著、译著、教材等多部,论文30余篇;主要主持了如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子项目、建设部研究开发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培养基金”项目等科研课题和多项学校教育科研项目。

    1995年获得“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称号;2004年获得“全国百名优秀室内建筑师”称号;2004年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2005年获得“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称号;2005年负责的《全产品化实验住宅建筑与室内设计》项目,分别获得首届国际室内建筑师/设计师联盟(IFI)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大赛三等奖;2006年获得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学名师奖”;2007年获得第三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在研项目有“居室环境绿色设计与绿色装修部件化系统研究”、“建筑室内环境绿色设计与绿色装修部件化系统研究”、“建筑学院2004版各专业(本科)课群系统建设与教学实践研究”、2005年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逆向工程中的数据采集与实验技术研究”、建筑环境色彩管理研究等。

    3、刘临安,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建筑师》杂志编委,建设部专家委员会专家。意大利“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组织(ICOROM)”通讯会员。曾获原冶金工业部教学改革一等奖、全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先后获得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进修于意大利罗马大学建筑学院。

    专业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遗产保护、建筑与城市文化。

    出版的著作和译作主要有:《意大利当代百名建筑师作品选》、《中国建筑艺术全集—元代前陵墓卷》、《全国注册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凤凰之家—中国建筑文化的城市和住宅》、《陕西古建筑》。发表的论文有《从文化整体性上考察与研究我国传统民居》、《历史城市保护与传统文化复原的模式》、《中国古建筑与诗词的对称性》、《对中国古代城市“中经线”的文化解读》等40余篇。

    完成的科研成果有:陕西华山风景区规划、黄河壶口风景区规划、陕西楼观台风景区规划、西安古城南门顺城巷历史街区改造规划与设计,内蒙古包头市五当召风景区旅游规划、内蒙古固阳县秦长城遗址保护规划、陕西潼关古城保护规划、陕西神木麟州古城保护规划。

    2006年,在丹麦文化部和丹麦建筑师协会的资助下,作为指导教师率队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一道,与丹麦四家建筑事务所合作,参加第十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并获得金狮奖。

    4、张忠国,男,建筑与城规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高级城市规划师,日本国东京大学城市规划学硕士,北京大学城市规划系博士。

    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设计、小城镇规划与设计、城市与区域规划等。

    作为课题负责人共完成国外科研项目包括《日本狭山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研究》,《日本宫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等10余项,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国内科研项目包括国家六部委科研项目《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研究》,建设部级科研项目《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研究》,北京市科委重大科研项目《北京市浅山区生态村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青岛市重点项目《青岛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等近20余项。获得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主持起草《青岛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等多项地方法律法规等文件。主讲《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评析》等大学和研究生课程,主持《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在《城市规划》,《经济地理》,《城市问题》等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近20篇,专著《城市成长管理的空间策略》被批准为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由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专著《城市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策略》于2008年4月由兵器工业出版社已经出版。2005年获得山东省规划设计二等奖,2006年指导研究生获得全国民族建筑景观设计竞赛铜奖、2007年获得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

    5、欧阳文,女,1969年出生,副教授,毕业于重庆建筑大学。

    研究方向:公共建筑设计,传统建筑及其环境的改造与更新,居住区环境与居住建筑设计等。

    近年来,主要科研成果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传统聚落空间的理论框架与时间研究》,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村镇小康住宅示范小区规划设计优化研究》(科技进步三等奖),建设部科研项目《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宜宾市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建设部“华夏奖”三等奖),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专题《居住区管理研究》(建设部“华夏奖”一等奖),建设部科技促进中心项目《成都市成华区实施农村新居工程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北京规划委员会项目《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调查》等。完成的主要工程项目包括:《北京川底下古山村保护与旅游开发规划》、《岔道城城池修复与村域保护规划》、《焦庄户地道战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规划》、《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北戴河培训中心总体规划》以及《北京菩萨山生态旅游建设示范项目总体规划》等。

    目前主要在研项目包括:《密云库区生态村综合建设模式与示范研究》的专题项目《生态村规划设计研究》(北京市2005年重大科技专项),《中央国家机关地标准住宅的改造研究》,《山东泗水县圣水山庄规划与设计》,《怀仁县北环路道路景观规划与设计》等。

    主要参与撰写的论著包括:《北京古山村——川底下》和《跨世纪的住宅设计》。主要译著包括:《藏酷空间——LOFT》、《国外家居设计精选——小空间》和《简捷室内设计手册》、《室内设计标准图集》等。

    曾先后赴澳大利亚、德国、丹麦及美国等参加专业培训、国际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

    6、格伦,女,蒙古族,教授,1965年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

    1987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95年获硕士学位;2000比利时鲁汶大学建筑系获建筑学硕士学位。2001年回国后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副教授转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规学院副教授,2007年晋升为教授。2003年成立格伦医疗建筑研究工作室。

    现社会兼职国际建筑师协会医疗卫生分会会员(UIA-PHG);卫生部卫生经济学会医疗建筑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建筑协会医疗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疗建筑专家组成员。

    2006年初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题目:医院建筑前期策划及设计过程的系统化控制措施研究。结合课题完成医院建筑子系统研究论文共7本。此项研究填补了国家在此领域研究的空白。到目前为止已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在建筑核心杂志发表三篇,主要参编论著六本。曾接受以下杂志的专访:“世界医学杂志”,“房地产导刊”,“中国医院院长”。在北京、上海及深圳等地的全国范围内的重大学术活动中作了重点学术讲座。目前在积极筹备专著“现代医院建筑策划”。

    计划继续申请国家自然科学资助项目,题目:综合医院建成使用后评估系统方法研究。这项研究将会开辟医疗研究的新领域。目前工作室共培养了研究生十余名,毕业后绝大多数承担了医疗建筑设计的重要角色。

    工作室从事医疗建筑设计项目到目前为止有30余项,其中包括:

    黑龙江大庆第七人民医院800床,全国竞标中选方案;山东胶州人民医院800床,竞标中选方案;江苏泰州普济医院600床,竞标中选方案(目前已投入使用),解放军251医院 500床,竞标中选方案。

    医疗建筑前期策划咨询在我国属较新的领域,工作室学习国外的先进方法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开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成果内容,完全符合市场需求并得到了甲方极高的评价。此项工作是保证医院建筑最终产品质量不可或缺的步骤和内容。目前已完成的前期策划咨询项目有:北京协和医院前期策划及总体规划;广州南方医院前期策划及总体规划;浙江台州医院前期策划;黑龙江省医院前期策划及总体规划设计;甘肃妇幼保健院前期策划及总体方案设计等。

    目前,已与国内及国际等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中国电子工业设计研究院;英国伦敦南岸大学医疗建筑研究 MARU;荷兰 EMG 医疗建筑设计公司;德国 HWP 医疗建筑设计公司;芬兰赫尔辛基工业大学医疗建筑研究 SOTEA。2007年推荐一研究生到英国MARU进一步深造和学习。

    7、赵可昕,女,高级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硕士研究生学位。

    1987年至1996年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工作;1997年至今主要从事建筑学专业教学工作。2003年起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近年主要关注交通建筑与城市设计。主持北京市教委科研课题“北京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系统化规划设计研究”;参加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科研课题“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设计”,负责城市与建筑设计相关部分。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及公共建筑设计。

    8、郭晋生,女,1960年出生,1982年2月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82年2月-1998年8月在机械部设计研究总院从事建筑设计工作,1998年8月—2003年8月在机械工业规划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和建筑设计管理工作,2003年-至今,调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从事建筑教学工作。

    共参与了近百项民用与工业建筑工程设计工作。主要科研成果有:北京万通新世界广场、北京中粮广场、国家经贸委虎峪园林山庄、中国驻乌兹别克、吉尔吉斯、瑞典、刚国(金)等使馆经商参处建筑方案设计,在项目中担任过建筑专业设计人,建筑专业设计负责人和项目总设计师。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和对建筑设计及理论深入的认识与理解。

    主要研究方向:公共建筑设计、城市既有住宅更新与改造。

    在研项目为低标准住宅更新与改造设计和中国驻外建筑设计研究。

    9、陆翔,男,1958年出生,副教授,硕士学位,建筑史论部部长,研究方向为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大型公共建筑。

    现科研项目有北京原比利时使馆保护、中国音乐学院排演厅方案设计、北京市护国寺旅游规划、河南温县世界水景风情园等。获奖方面:《北京四合院》(合作)获国家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北京什刹海地区护国寺街旅游成果调研报告》获西城区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关于合理利用保护区旅游资源》获政协西城区委优秀提案奖。

    10、林川,女,1959年出生,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研究方向为居住区规划、住宅设计、生态建筑技术。教学课程主要有:建筑设计及原理、生态建筑与城市。

    曾负责北京市科委科技项目“小城镇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研究”,2004年出版《小城镇住宅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现担任北京市科委科技项目“北京浅山区生态村规划与休闲产业开发关键技术及示范研究”中“浅山区生态村详细规划及住宅设计研究”专题负责人。多年从事住区规划及住宅设计方面的教学与研究,特别关注地域、气候对建筑及文化的影响以及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方法和生态美学。

    11、张大玉,1966年出生,山东嘉祥县人,毕业于重庆建筑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科研处处长兼城市研究所所长,教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

    长期从事景观规划与设计、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以及村镇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近几年来,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与完成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村镇小康住宅示范小区规划设计优化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专题《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研究》、建设部科研项目《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宜宾市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十五”社科基金项目《北京私家园林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保护对策研究》等。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2006年获 “十五”全国建设科技进步先进个人奖,2007年获“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称号。

    目前主要在研项目包括:北京市重大科技专项《北京浅山区生态村规划与休闲产业开发与关键技术研究》与《密云库区生态村综合建设模式与示范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城市旧住宅区宜居更新技术研究》等。

    12、孙明,男,1960年出生,教授。

    研究方向为公共建筑设计、景观建筑学。

    主要科研方向:教育建筑;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大兴校区规划设计研究。发表论文有:《普通高等学校校园静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规划指标分析》。

    现任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

    现任学校新校区建设指挥部总建筑师。

    13、高丕基,男,1953年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副教授。中国建筑师学会室内建筑师学会会员,中国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与工程设计项目评审专家。

    1983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1993年日本东京武藏工业大学建筑学科访问学者。2001年清华大学“国际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所---六角鬼丈研究室”研究员。担任多门教学工作,包括本科生、研究生与工程硕士等相关课程教学,并获得院级、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科研重点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住宅装修部件化系统设计研究,并获得科研与设计奖项。

    发表文章及作品二十余篇,出版著作6部,并获得优秀论文奖项。目前在研课题有环境艺术与景观设计、建筑装修标准化部件化产品应用设计与开发等方面。在研项目有北京市西城区传统四合院建筑环境设计、北京大学医学院电教楼装修工程。

    14、姜中光,男,1937年出生,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现任院城市研究所总规划师,北京市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北京建筑师学会理事。

    先后从事工作有:建设部建筑科学研究院从事国外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湖北省“三线”建设新城市的城市规划与园林设计工作。建设部六局、国家建委一局从事居住区与公共建筑设计工作。中国建筑总公司海外部国外建筑项目设计工作。北京建工学院建筑系从事建筑设计与建筑历史理论教学工作,开发区、旅游区、城市设计等规划设计工作。现在北京建工学院城市研究所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与设计研究。

    目前科研项目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西吴城遗址保护》、《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北京东交民巷原比利时使馆办公楼保护》、《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安徽凌家滩遗址展示设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马坝人(石峡)遗址保护规划》、《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北石家河遗址保护规划》、《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卢沟桥(宛平城)保护与展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龙兴讲寺保护》等。

    15、张路峰,男,1964年出生,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2001),德国柏林工业大学(TU-Berlin)访问学者(2003~2004),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997~),全国注册建筑师考试委员会命题专家,全国建筑工程标准设计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编委,《城市空间设计》编委,德国柏林建筑奖协会(VAB)会员(2007~)。

    自1995年开始指导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城市设计、公共建筑设计。承担课程:建筑设计与研究、建筑设计方法论、建筑评析。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并多次组织联合教学。近年来在《建筑学报》、《世界建筑》、《建筑师》、《北京城市建设》、《国外城市规划》等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研究成果:北京旧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整合机制研究、唐山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研究、京西斋堂地区传统民居保护与更新研究、城市化过程中进城农民安居模式研究等。目前正承担唐山博物馆改扩建、唐山城市水系与滨水空间城市设计、唐山震后小区及住宅改造等研究项目。

    16、房志勇,男,1957年出生,副教授。

    同时招收“建筑设计及原理”、“建筑技术”方向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生态建筑技术、建筑装修技术、村镇规划、住宅设计。教学课程主要有:生态建筑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建筑防灾技术、材料与工艺学。

    科研项目有:“小城镇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研究”、“绿色钢结构住宅示范建设项目研究”、 “预制组合式房屋规范化研究”等。现为“北京浅山区生态村规划与休闲产业开发关键技术及示范研究”中“浅山区生态村详细规划及住宅设计研究”专题主要参加人。现承担的科研项目有:“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家庭装修中的拆改现象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等。

    多年从事建筑设计和建筑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关注建筑节能、生态建筑、村镇规划、建筑改造、建筑装修等研究领域。

    17、樊振和,男,副教授(聘任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级监理工程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技术(建筑构造及结构选型)和绿色建筑。目前承担北京市教委科研课题《北京地区建筑屋顶技术优化设计研究》。从事高等建筑教育26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多年的建筑设计工程经验,有国外工程项目监理工作经历(中国政府援外体育场工程项目副总监、结构总监)。

    目前在研项目有:北京地区建筑屋顶技术优化设计研究、北京城区既有多层住宅更新改造技术策略研究、建筑技术系列课程研究等。获奖方面有: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主编,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三次),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学名师。

    18、胡雪松,1963年出生,云南思茅人。198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现任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规学院建筑系主任,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学术研究领域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场所认同——文化建筑学、乡土建筑与乡村建设。多年来一直从事建筑教学、研究和设计工作,主持、参与完成了十多项纵向科研项目和大量的建筑设计项目,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近期主持、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乡村聚落营造学研究”、北京市教委科研基金“北京郊区乡村旅游建筑(设施)发展研究”、北京市人事局科研基金“乡村旅游与村落建设”。代表论文包括:“建筑美学思考”(《世界建筑》,2005,12)、“村落空间资源化” (《建筑学报》2006,5)、“直白场所”(《世界建筑》,2006,6)。

    19、业祖润,女,1938年出生,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共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民居文化研究、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研究、风景区规划与风景建筑设计研究。

    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础资助项目《传统聚落空间环境结构研究》、国家十五计划攻关课题《住宅及其环境》、《前门历史街区保护研究》、《北京川底下古村保护与利用研究》、《焦庄户古村保护与地道站纪念馆设计》等。

    在研项目:《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前门地区保护与更新设计》、《鲜鱼口街区设计》、《前门大街城市设计》、《北京民居研究》、《河南省社旗历史名镇商业街区设计》、《河北省临城县歧山湖风景区规划与建筑设计》、《湖滨产业园区规划与建筑设计》、《博物馆设计》。

    发表论文:《保护、更新、延续——北京前门地区保护更新规划探析》、《传统空间聚落结构研究》、《传统民居文化对现代居住建筑创作启示》等。

    20、邹越,男,1967年出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技术,数字化设计研究。

    主要教学课程有建筑物理(本科)、计算机辅助设计(本科)、建筑新技术(研究生)等,曾获院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目前在研方面项目有北京市教委“室内环境污染分析与治理研究”、“建筑数字化设计基础平台研究”等。参与“北京建筑外饰面材料综合热工性能优化设计研究”、“被动采暖与主动通风相结合的太阳能建筑技术研究”。曾有“建筑结构胶及其应用技术研究”项目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平屋面》项目获湖南省优秀设计三等奖

    二、呼伦贝尔有几家建筑勘察设计院

    1、呼伦贝尔市明星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2、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规划建筑设计院。

    3、呼伦贝尔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三、小区绿化设计方案

    小区绿化设计方案 (一)

    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对住宅区的园林绿化设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设计出“人性化、生态化、自然化”的园林式居住区,以提高现代人的生活质量,成为当今住宅区园林绿化的设计准则。本文针对住宅小区绿化景观设计提出一些观点,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对城市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一、城市住宅区绿化设计的原则

    近几年,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在选购住房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强调一个新的选择尺度:景观环境。现今,居民的住房消费更趋于理性化和理想化,住宅区绿化在人们的心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住宅小区绿化规划应坚持“方便、安全、整洁、环保”,从改善城市小气候,能充分发挥小区功能出发,通过建设高品位、高质量的绿化空间环境,创造一个舒适、美观、休闲、有益于身心健康、充满活力的城市人居生态景观。在现代住宅小区设计中,一般要求绿化率达30%,高档住宅区甚至要达50%–60%。住宅小区绿化设计对树种选择要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此外,还应考虑以下:

    1、绿化配置以植物群落为主,兼顾草坪。现代的住宅小区,植物群落是绿色空间环境的基础,植物景观是绿色的主体,因此,应以乔木、灌木、草本花卉、藤本植物来有机结合,根据它们的种类和习性的相似性组成层次丰富而不芜杂,适合该地自然环境条件的人工园林植物群落,以发挥最佳生态效益。科研人员从园林植物的改善环境功能和叶面积指数关系入手,换算城市最佳效益结构为乔 灌木 草(含地被、绿篱)。这种种植结构可创造最佳生态效益,既节省土地,又在环境生态效益上产生最佳效果。

    2、绿化布局的集中与分散。我们知道,人类有安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等。现代化的住宅小区,更要注重居民的交流 、运动和休息,如何围绕小区绿地这一共享空间,组织一些有益的户外活动,丰富小区居民生活,密切人际关系,规划设计时就要考虑集中的中心绿地。但过度集中的中心绿地环境难以安静,感觉空旷,人员往来也复杂,在实际生活中管理不甚方便,无形中同小区内大多住户之间拉开距离。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绿化设计中还应考虑设计一些分散的团块绿地,形成一些相对安静的空间,利于小区住户休息和生活。

    3、绿化设计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住宅小区绿化不同于公园设计,在住宅小区和建设中,要注重实用功效和美学艺术。现代的情感与文化品位取向的生态化人居环境,因而在其景观效果表达上要结合人文内涵,创造出充满情趣的生活空间。在规划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居民要求,满足小孩嬉戏,老人活动、品茶、下棋以及居民体育锻炼、健身等。

    二、城市住宅小区的绿化设计与建设存在的问题

    住宅区绿地可分为公共绿地、组团绿地和宅旁绿地,它们有不同的功能和要求,设计时应有所侧重。现代住宅绿化环境及设计的现状。尽管现代住宅区发展迅猛,但在住宅小区的绿化设计,尚有不少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

    1、“为绿化而绿化”设计规划观念表现普遍。主要表现在一些住宅小区方案阶段粗糙的规划设计,这类方案仅仅满足符合规范或绿化法规条例的要求,但缺乏情趣、有人情味的可持久的绿化空间设计,有些住宅区的绿化甚至有拒人于园外的感觉,草坪、花坛、绿地景观被铁栅栏、围栏包围,这样的绿化虽然绝对化覆盖面积达标,但其绿化的实用功能却远远不能发挥它的作用。更与有主题的均好性绿化(即一方面,有中央庭院作为社区共享部分;另一方面,将绿色延伸到每一户的窗户外,或使住户能走入绿色,使之成为可享有的绿色)相违背。还有些城市规划中在市政广场、中心公园上很下功夫,对与城市居民关系最为密切,利用频率最高的住宅小区绿地空间却潦草马虎,应付了事。

    2、住宅小区绿化设计千篇一律,千园一图,毫无个性可言。大多数城市居民在使用过程发现他们的住宅区没有特色,识别性不强,以致来访的客人很难快准确找到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少小区都江堰市是一片草坪,中间点缀几棵苏铁、夏鹃或刺柏、红叶小檗镶边等,以致于缺乏个性,造成住宅区往往是一样的.植被,一样的空间布局形式,这显然没有充分考虑居民的心理需要。其实,开发商关注绿化环境时,不妨关注一下绿化环境的差异性,这样,可以使你开发的楼盘中脱颖而出,便于识别。

    3、绿化过分重视单一草坪,而忽略植物群落。在住宅小区的绿化上,目前有一种过分追求大面积草坪的倾向,单一大规模进行草坪建植,其实并不科学,草坪相对植物群落而言,观赏性强,但实用性弱,而且大范围的草坪养护及建植的费用都很高,会增加住宅小区内居民的经济负担。

    4、绿化设计与使用后的维护脱节。不少住宅区在正式投入使用后,由于我国物业管理尚起步,小区使用后因疏于管理和维护绿化好的环境遭到破坏而得不到及时维护,加上水、电供应及太阳能设施脱节,使居民的外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从而大大降低住宅小区环境的质量。

    三、提高城市住宅小区绿化设计质量的建议

    城市住宅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最接近居民,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绿地,它在改善居住区小气候和卫生条件,美化居住区环境和为城市居民创造室外休息活动场所等方面有显著作用。针对当前住宅小区的特点,应从几方面入手提高城市住宅小区绿化设计质量。

    1、统一规划设计,协调布局。住宅小区绿地种类多,有小区中心绿地、专用绿地、道路绿地、宅旁和院落绿地等,且规模不一、功能各异。在进行绿化景观设计时,应在统一考虑小区整体风貌的前提下,根据使用与功能要求,科学协调布置绿化景观,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化景观系统,并与城市整个自然绿化要保持统一。设计尽量做到“人性化、生态化、自然化”,步移景异,建设富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住宅小区园林绿化景观。

    2、植物品种、配植是园林绿化成功直接因素。小区园林绿化景观的植物可分为乔木、灌木、花卉、地被及草坪、藤本植物及水生植物等,应充分了解各种植物的特性再进行品种选择与搭配。品种选择要考虑植物色彩、花果期及时序,常绿树、落叶树,乔木、灌木,速生、慢生等因素。植物配植要有层次感,乔灌草的配植要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小区布局要求,合理配植高、中、低植物,宜将修剪整齐的植物配植在边际与外围,以构成多层次种植结构。另外,本土植物在当地有极强的生命力,抗病虫害能力强,降低养护成本,因此在选择上应优先考虑。为了避免小区绿化千篇一律,应推广应用一些适合居住区特点的植物新品种,以创造出“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

    3、因地制宜,合理利用,体现人性化。因地制宜是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适地造林,借景寓情才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精华所在。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少动土方,并适当保留原有的树木,这样可以减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并且显得朴实无华,真切自然。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还可适当选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自然起伏的多变地形比人工造平面整齐的地形更令人感到轻松、温馨与浪漫,更富有诗情画意。尽量避免过度注重外环境,迷恋热带海滨植物、盲目追求豪华水景布置等华而不实、高成本的设计。

    4、小区绿地是区内居民游憩、锻炼身体、休闲、交流的良好场所,因此,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因此,在设计时,居住小区内的草坪采用一些耐践踏的草坪,同时铺设一些卵石路、滩卵石之类小石头,让居民踏卵石按摩脚以锻炼身体;另外,树下点缀大的石头,可以让人休息小坐;绿地内设置儿童游戏场地和设施,如沙坑、滑梯、翘翘板、攀登架、转椅等,可以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使人们休闲、运动、交流等活动能融合在园林绿化景观中,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阳光雨露、鸟语花香,营造出一个优美、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性化设计。

    5、园林景观要与生活、文化相结合,讲求实用性。高质量优美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健康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如今,人们对住宅小区绿化的要求不再只是一两块草地,三四个花坛,而是要求高标准、高质量。首先,绿化面积要大于建筑面积的30%,其次在合理运用植物、园林小品、园路和铺装等前提下,特别要强调,在空间组织上达到一步一景,景随步移的效果。同时注意住宅园林景观要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提倡多元化,不要盲目效仿欧式风格的大门和护栏以及雕塑等,背离居民特有的生活与文化。住宅区园林绿化设计要符合实用性。儿童活动区内要树种树型丰富,色彩明快,比例恰当。一般采用生长健壮,少病虫害,树姿优美,无刺、无毒、无飞絮的树种。配置的方式要适合儿童的心理,色彩丰富,体态活泼,便于儿童记忆和辨认。老人活动区应选择高大乔木为老人休息处遮荫,为晨练、散步创造意境。又如停车坪采用多样式花架,种植藤木植物,既能折算百分之百绿化面积,又能起到保护汽车之功能,增添区域整体环境艺术效果。

    总之,城市住宅小区园绿化的设计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营造高质量的住宅小区自然生态环境,使居家与自然融为一体,使人们能获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在城市住宅小区绿化设计时要不断创新,设计出真正人性化、生态化和自然化的园林景观。

    小区绿化设计方案 (二)

    一、综合说明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山东某小区绿化工程

    2、工程地点:山东海龙开元小区院内。开元小区位于潍坊市寒亭区,北依古亭街,南至金河街,东靠白云路,西邻上港路。总用地11.5公顷,其中,绿化用地3.39公顷。现状用地为平地,地势平坦。

    3、施工现场现状:本工程施工现场业已具备“三通一平”,规划楼体已经形成,主要交通网业已铺设完毕,随时可以进入现场施工。

    (二)主要工程量:

    1、小区景观中的绿化、土建、装饰、小品等。

    2、喷灌、路灯、草坪灯、土方垃圾等。

    (三)编制依据:

    本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依照编制原则,及施工验收规范,以以下文件为编制依据:

    1、《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 82-99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5、《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6、《山东省植物志》

    7、《开元小区景观设计方案》

    8、《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开元小区绿化工程招标文件》

    9、本公司施工技术操作规程。

    (四)工程特点、难点:

    1、本工程为新式小区的景观绿化工程,施工项目齐全,施工面大,范围广,工期短。

    (1)土方工程:本工程内有土方的倒运、垃圾的外运。

    (2)绿化种植工程:乔木种植、花冠木的种植、灌木的种植、草坪的建植和养护,一应俱全。

    (3)绿化养护工程:本工程保修保活期为一年,对工程须作一级养护管理。

    (4)假山工程:本工程假山高3.8m,径2.2m.

    (5)园路工程:本工程园路有:彩色混凝土园路、鹅卵石园路、碎拼大理石园路、青石板园路、植草砖停车场、文化石园路、水泥彩砖园路、广场砖园路、花岗岩园路及混合拼花园路等多种作法。

    (6)园桥工程:本工程有四座小桥。桥虽小,但技术特点复杂。

    (7)园林小品工程:座凳共有四种式样,亭子三个,石桌凳五套,景石若干。

    2、本工程的难点有四条:

    (1)新工艺、新作法的推广应用:如彩色模压砼的应用。

    (2)工期短、范围广,工期仅为86天,同时又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是在冬季施工。

    (3)园路小品的作法花样较多、较复杂。

    (4)绿化方面:苗木品种多,又遇秋冬季施工,栽植难度大,成活率低。

    针对以上特点和难点,我公司专门在施工方案中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办法。

    二、开、竣工日期:

    开工日期:20**年10月1日

    竣工日期:20**年12月25日

    总工期:86天(日历天数)

    三、质量标准:优良

    四、施工方案:

    (一)现状考察:

    我公司在收到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投标邀请书后,于20**年9月21日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在现场召开了论证会,对本工程的特点及难点进行了分析、研究。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召开专题会:针对本工程的特点、难点进行分析、研究、论证,形成了针对本工程特点的施工方案。

    2、管理体系的落实:选调过硬的技术人员组织项目部,由总工程师监管,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层层把关、层层落实、各负其责、明确奖罚,形成一支技术过硬、精干的施工队伍。(具体管理体系见附图一)

    3、思想保证:围绕创优良工程这个主题,召开动员大会,奖罚分明,调动各方工作积极性。

    四、代表性的北美住宅有哪些风格?

    北美地域辽阔,而人口稀少,早期多为原始森林,只有土著居民在那里耕织、狩猎。后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移民到达北美,开发森林,建起了木屋,他们多以林业、矿业及渔业为主。因为北美木材丰富,用地宽裕,因此住宅多采用木结构及木维护材料,以单层、3/2层及2层为主,住宅周围均有大片绿地。

    到现代,随着人口增长,土地越来越紧凑,在市区或近郊开始发展组团式住宅群,也有的建造公寓式住宅,同时也开始向空间发展。

    北美气候冬季较寒冷,但由于三面临海,受海洋季风的影响,沿海某些地方冬天温度一般高于零度,由于夏季不热,因此住宅设计中主要考虑冬季保温措施,主要房间向阳,减少向北开窗户的面积并采用双层玻璃。

    北美自然景色优美,物产丰富,人们热爱自然,并注重生态平衡。在住宅周围种植各种花草树木,环境清新,人们习惯换鞋进屋,在住宅大门处均设有换鞋地方和衣柜。北美人热爱活动,周末时他们大多数都全家出游。

    北美人很讲究实用,因此在住宅设计方面注意使用方便,以及节能。选址的时候多选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较好的地方。

    住宅一般有两个车位的车库,并用来做储藏室和工作间。有的车库为半露天式。

    主人的衣服习惯于挂存,因此,房间中有大量衣柜,甚至在门厅、浴厕中都有衣柜。厨房和厕浴商品化程度高,并且一般在住宅竣工出售时这些设备就已完善。

    北美住宅很多都沿用过去的的壁炉形式。因为壁炉可以创造一种温馨气氛,因此,仍有不少住宅拿它来做装饰,并多采用煤气或电热设备来模仿那种炭在炉中燃烧的形式。

    北美建筑的传统为就地取材,多采用木结构、木装修、混凝土地基。屋面防雨材有油毡瓦、木板瓦及陶瓦3种。油毡瓦的色彩丰富,质轻,可以减少结构荷载,因而采用较多,一般可用10—15年。外墙装饰材料有砖、石、抹灰及木板4种,以石料最贵。由于当地环境清洁,外装修能长时间保持鲜艳色彩。

    住宅内部墙各采用纸面石膏板,表面油漆或贴墙纸。为取得良好的隔声效果,在楼板及隔墙内添加隔声及保温材料。室内地面多铺设地毯,也有采用拼花木地板。浴厕及厨房内则用塑料铺块或瓷砖铺地。

    住宅能源采用电及煤气两种,以电能为主。炊炉、洗漱、取暖、洗衣烘干等均用电热。住宅中设有一小锅炉间,多与洗衣房相连。为节约冬季取暖用电,卧室及北向房间开窗面积较小,门窗多为双层玻璃,周边镶嵌密封条。墙体、天花板、地板的构造缝也被严严实实堵住,以避免室内热空气进入结构,形成凝结水,同时也节约能源。

    现代建造的多数住宅还采用通风或空调系统,以更新室内空气和控制室温。有的住宅将电热系统安装在楼板内,形成舒适的冬季环境。

    坐落于花团锦簇优美环境中的北美住宅,造型十分讲究。由于欧洲遗民的历史传统,给北美带来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7种形式,科德角式、都铎式、乔治亚式、西班牙式、早期殖民地式、法兰西式及现代式。

    科德角风格科德角是美国麻萨诸塞州南部巴恩斯特布尔县的钩状半岛。为一沙质、由冰川造成的半岛。伸入至大西洋105千米,宽1.6~32千米,北部和西部与科德角湾为界,西为巴泽兹湾,南濒温亚德和南塔克特海峡。28千米长的科德角运河穿过半岛基部,将半岛与大陆分开,使纽约市和波士顿之间的船运距离缩短120千米多,形成大西洋沿岸水道的一部分。

    房子简洁小巧,易于建造、维修和改造。在20世纪前半叶是美国最普遍的住宅形式,现在形成的一层半住宅仍然是退休者及一般别墅常用的形式。传统的卧室设在一层,后来在楼上增加了卧室及浴室。外装修是白色木板墙及木百叶窗,檐口不加装饰,往往用红砖突出烟囱(现已多样化)。

    都铎风格是由15—16世纪英国式房子演化而来,最初是为有钱人家建造的,以后被广泛采用。其特点为有突出的交叉骨架山墙,也有2个或者3个的,砖石砌的大烟囱,并有装饰线脚。墙体采用砖石及抹灰等材料组合而成。喜用凸窗,用狭长的窗扇组成。双悬式或棱形窗也较普遍。入口用石料砌成拱形边框。半木料墙体造型,过去是和结构骨架一致,现在则成为纯装饰物了。

    这一风格因流行于英国都铎王朝而得名。这个时期大型的宗教建筑活动停止了,新贵族们开始建造舒适的府邸,在这种情况下,混合着传统的哥特式和文艺复兴风格的都铎式就应运而生。都铎式府邸建筑体形复杂起状,尚存有雉堞、塔楼,这些属于哥特风格;但其构图中间突出,两旁对称,已是文艺复兴风格。这一时期,还出现许多半木结构(halftimber或叫露木结构)的房屋,供小康人家居住。这种房屋内外墙均用木构架,而在构架之间填以砖或灰泥。漆成深色的木材和淡色墙面形成强烈对比,屋顶为陡峭的双面坡顶。这种房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常为游人所注目。英国艺术史上,喜欢用王朝或君王的名字命名近代艺术风格。除上面提到的都铎式外,还有詹姆斯式、乔治亚式和维多利亚式等。

    乔治亚风格这种形式在300年前的英国乔治王朝时期传入美国,并成为新兴的中产阶级显示荣耀的象征。这是一种有规律的、对称的立面处理,外型简洁,按开间排列门窗,一般采用五开间。厚重的大烟囱是移民生活取暖必不可少的,至少可设有一个大壁炉。

    新英格兰的早期乔治亚式建筑往往采用梁柱结构,外饰大板,以后采用砖墙,在一、二层之间有腰饰。在外墙顶部也常以齿饰与屋檐交接。坡顶上采用山墙头饰的老虎窗,窗为多格的双扇窗,在殖民时期均有白面窗扇,而现在不一定设了。入口用壁柱和山头加以强化,在门的两侧或上部嵌以采光窗。

    西班牙风格这是一种充分考虑阳光的布局。其样式朴实无华,缓坡的屋顶,对称的立面,拱及拱廊白色(或浅黄色、玫瑰色)抹灰墙面。红瓦屋顶为西班牙式的重要标志,现以轻质组合材料代替传统的重瓦,有半圆筒及S形两种瓦。

    西班牙建筑注重室内外的结合,有丰富的室外活动场地,如庭院、阳台、平台(室外就餐处)及喷泉等。西班牙式还喜欢采用铸铁栏杆和窗格,或用铸铁做拱廊。入口为木板门,用石料或砖做装饰。有装饰的烟囱顶部,有时还采用瓦屋顶以强化其效果。

    早期殖民地风格早期殖民时期生活艰苦,雪及寒冷是建房的主要问题。美国的移民们在马萨诸塞和弗吉尼亚并不住在原始的小木屋中,而是以他们熟悉的英国的建筑技术适应新的环境,采用梁柱结构,方盒式的房子,只有一间进深(以后则扩大了);较陡峭的坡顶及山墙,木板瓦,中间有一个巨大的烟囱;挑出的上层,这是来自英国的传统,往往在临街的一面挑出,可遮盖下部的街道;经过认真的设计与加工的木板门,菱形格子的窗子,早期窗洞很小,以后逐渐扩大。外墙早期采用垂直木板条,后来很快改成水平的,在南方则以砖墙更为普遍。

    在殖民时期,围炉取暖及做饭是唯一方式,到17世纪,厨房已完全成为家庭的中心。一个总是燃烧着的火炉兼炊炉使厨房形成乡村家庭的各功能区——温暖舒适的餐室、工作室及集聚处。现今的素特博克斯形式也是将厨房布置在中间偏后的地方,周围布置了大房间或大空间。

    法兰西风格法兰西式住宅在美国有悠久而光荣的历程。从18世纪移民时期到19世纪20—30年代流行,然后有一段时间停滞,到了20世纪70年代又兴旺了,直到现在还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当然由于时代的发展,现在式样越来越丰富,但仍保留法兰西住宅的一些特征:斜脊屋顶,砖墙,拱形门窗与老虎窗,侧翼与主屋直接相接相连,并保留了一些乔治亚式的细部。双折屋顶是17世纪法国建筑师昂普埃尔的创造,直到20世纪仍保留着这种传统。这种房子立体感强,结构匀称,另外室内空间较大,显得较宽敞。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法兰西式在美国的发展经过一段滞留,但后来它仍很快地扩散开来,成为北美人较为容易接受的住宅样式。

    现代风格到20世纪50年代,建筑师们开始寻求一种脱离美国传统形式的建筑样式,他们改变了过去精雕细刻的建筑细部,采用流畅的线条,多数为单层房子,也有一层半、两层及多层的住宅。既有坡屋顶也有平屋顶。建筑设计与环境规划结合起来,使室外与室内间相互渗透。

    现代派建筑的特点是简洁,避免传统的装饰。大挑檐形式系20年代由莱特等建造师首创,并成为现代派喜欢采用的形式之一。在一些住宅内梁兼有结构及装饰的作用,有时则单纯是装饰作用。

    现代派往往用一个或多个山墙与主山墙的屋顶垂或交叉,或是将山墙错位,再加上长短坡的变化,使得建筑的体型组合在简洁中富有变化。

    现代派自己更加灵活地运用材料对比,更注重住宅与周围环境景观的结合,力求减少室内外的差别。喜欢采用大玻璃窗,天窗、室内外铺地相连,室外休憩、就餐等。现代派建筑师成功地创造了多种形式的建筑,也改变和丰富了美国人的生活。

    别具一格的机器人建筑看到这个题目,你千万别以为是用机器人建成的房子,也别指望这房子具有机器人一样的功能。至于名字的由来,是因为这种建筑在外观上就象一个笨拙的机器人。它的始作俑者就是泰国著名建筑师朱姆赛依。

    朱姆赛依毕业于剑桥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后,他返回泰国开始创作。这一时期,他力图在作品中体现出现代性,从70年代后期开始,他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在一群无特色的建筑丛林的无文脉的环境下从事个人的创作。于是他的机器人建筑学便问世了。

    到目前为止,机器人建筑学的代表作品有两座。一是位于曼谷新商业区的机器人大厦,这是一幢20层高、建筑面积为2.3万平方米的银行大楼。1983年开始设计,1986年建成。它的建筑形象,只要一看照片便知。建筑体形在4,8,12,16及18层步步向内收缩,形成机器人的头颅、肩膀、腰身和双腿。东西两侧为实墙,但配上几个大螺栓为窗(其外径为3.8米,内径2米,用玻璃钢制成),既显示机器特色,又起到节能作用。顶层有两颗直径6米的大眼球,到了晚上可以由电脑控制一亮一暗,似乎奏出一曲机器人交响乐,亲善地向你眨眼,它对于夜航的飞机来说,又能起到导航的作用。头顶竖起两根16.8米的触角,那是通讯天线和避雷针。

    如果说,英国的汇丰银行以几亿美元之巨在香港建造了由高技派N·福斯特设计的52层高的大厦,显示了自身的经济实力,同时成为在香港一片高层石林中出类拔萃的城市形象的话,那么,朱姆赛依却以他的后高技派手法,为一批泰国新兴的青年银行家设计了一幢投资1000元(包括室内装修与绿化)的同样拔萃的新型建筑,它是亚洲新小龙的象征,不可谓不机智也。朱姆赛依的第二个机器人建筑,建在曼谷正在发万近郊区,叫作民族大厦,它11层高,7平方米,目前尚未完工,预计投资为350万美元,它与一号机器人不同,侧面是一片白墙面,上面刁竖细槽的窗口,颇像电脑中的芯片和线路,说明机器人差不多,虽是兄弟,却一文一武,各有特色,绝非像汽车,录音机那样,千篇一律。

    如果你认为仅仅是建筑的外形和外部像一个机器人,那么你错了。内部也不例外。大厦的室内设计,包括由泰国雕塑家设计的作品,以及由6家室内设计师共同创作的室内装修,特别是作成像电脑内线部那样的顶部线槽等,总体看来还是个名符其实的机器人呢!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呼伦贝尔住宅景观设计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


    推荐阅读:

    呼伦贝尔景观设计厂家排名(呼伦贝尔设计院)

    呼伦贝尔住宅景观设计(呼伦贝尔住宅景观设计)

    浙江哪里长白班工厂多(浙江长白班的工厂)

    芒果MCN抖音代运营怎么收费?.芒果MCN收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