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日本庭园三大风格(日本庭园三大风格特点)

    发布时间:2023-03-08 01:40:46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112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日本庭园三大风格(日本庭园三大风格特点)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日本庭园三大风格(日本庭园三大风格特点)

    一、日本三大皇家园林有哪些

    1、桂离宫

    2、修学院离宫

    3、仙洞御所

    【桂离宫】

    桂离宫,原名桂山庄。也因桂川在它旁边流过而得名。建筑从选址到景观规划,都追求简朴而接近自然。到20世纪,欧洲现代主义者视其为日本传统的精华。

    桂山庄建于日本元和六年(公元1620 年)。当时的主人是居住在京都八条的皇族桂离宫智仁亲王。正保二年(公元1645 年)由智仁亲王的儿子智忠亲王进行扩建。到明治十六年(公元1883 年),桂山庄成为皇室的行宫,并改称桂离宫,归当时的宫内省管辖。

    为了保护国家文化遗产,日本政府于1976 年聘请建筑专家和教授多人组成委员会,负责拟定方案,对桂离宫进行翻修。他们对建筑物实行大拆卸,用合成树脂对原建筑材料进行加固,然后重新组装,历时5年多,于1982年3 月才竣工。专家们估计,经过这次彻底整修,这座宫苑至少可以维持300多年。桂离宫的建筑和庭园布局,堪称日本民族建筑的精华,不少外国人认为,“日本之美”即以桂离宫为代表。

    【修学院离宫】

    修学院离宫位于日本京都市左京区比睿山麓,是日本三大皇家园林之一。 是1656年—1659年期间后水尾上天皇建於比睿山山下的大型山庄,修学院的建造由后水尾上皇所设计与指导,连模型都是他亲力亲为。园林始建于1655年,竣工于1699年。占地约54万5000平方公尺,由上、中、下三个茶屋(庭园)构成。茶屋立於幽雅的小池之畔,建筑和大自然浑然天成,巧妙绝伦。以修学院山为借景、宽阔的庭园以及优美的氛围,堪称日本具有代表性的景观。

    【仙洞御所】

    仙洞御所位于京都御所的东南,原为土御门殿京极殿的旧址,初期的建造是在永禄十二年左右,由织田信长进行规划,其后丰臣秀吉又进行了一些扩大修改,增加了一部分庭园,现在的庭园主要建造于江户初期至本期。历史上它被多次烧毁、重建、改造,最后形成今天这样一个优雅的庭园。

    二、

    三、日本三大名园之一,令人赞叹庭园景致,至少需要游览4次

    提到园林景致,大家可能会马上想起国内出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及一步一景的苏州园林。至于国外的园林景点,又会想起哪一个呢?会不会是日本的三大名园之一:兼六园。

    兼六园,位于日本石川县金泽市中心,与冈山市的后乐园及水户市的偕乐园合称“日本三大名园”。兼六园是江户时代的庭园代表,属于一种特别的池泉“回游式”庭园。

    兼六园是一个 历史 悠久的名胜,曾经过多任加贺藩主花费很长的时间适心建造,庭园内有多个别具特色的建筑物及园林造景,而且四季景致变幻迷人,深受当地县民及旅客的喜爱,庭园占地约11.7公顷,可看可拍的小景点多不胜数,不论何时游览都能够尽兴而归。

    “兼六”这个词是出自宋朝诗人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写道“洛人云,园圃之胜不能相兼者六,务宏大者,少幽邃;人力胜者,少苍古;多水泉者,难眺望。兼此六者,惟‘湖园’而已”。分别以“宏大、幽邃、人力、苍古、水泉、眺望”六种意境而形容一个佳好的园林需具备的特质。李格非又指出,能够兼备这六种景观的,只有“湖园”。

    在文政5年(1822年),奥州白河藩主松平定认为,该庭园与湖园的景观意境非常相近,兼具六胜,因为就命名为“兼六园”。

    日本庭园设计样式的集大成是回游式庭园,兼六园是日本回游式庭园的大作之一,与寺庙或宫殿书院的坐观式庭园不同,回游式庭园充分善用土地面积,一般会在庭园中心建造一个大水池,有几条散步道围绕池边,大家还可以看到堆砌的假山,池塘中有小岛、小桥、凉亭及点景石等等。

    游览回游式庭园基本上没有标准的路线,建议大家闲游穿梭在曲水、假山、花草树木间,身心融入园林中,才能真正欣赏庭园的全貌。

    1.霞之池

    霞之池是兼六园最出名的景点,位于兼六园的中央,园内最大的池塘。四周分布有蝾螺山、徽轸灯笼、虹桥、唐崎松及蓬莱岛等小景点,大家可以环绕池边慢步,体会六胜的意境。

    2.徽轸灯笼

    徽轸灯笼又称为琴柱灯笼,由石头打造而成,灯笼两脚分支,就如支撑古琴的琴柱,而日文的琴柱与徽轸发音相同,因此得名。徽轸灯笼可算是兼六园的象征物,大家在不少介绍兼六园的 旅游 杂志上都会看到徽轸灯笼。

    3.时雨亭

    加贺第五代藩主前田纲纪于1676年在这里建亭,时雨亭一度在废藩后被拆除。在2000年重新修建。大家可以进入亭内参观或品茶休憩,一定要品尝时雨亭特制生和果子,口味随季节而异,可以一边品尝抹茶与和果子,一边体会当藩主的心境。

    4.雪吊

    雪吊是兼六园一大特色之一,因为金泽地区每年冬天降雪量都很大,为免积雪压断树枝,会在庭园的唐崎松旁边以木头打桩,再拉着绳子,形成雨伞骨架的放射状。

    秋天可以观赏美丽的雪吊点灯,有如金光灿烂的巨型帐篷。

    兼六园四季皆有美景可看,若要完整欣赏兼六园的美态,至少要来四次吧!

    春樱

    每年春天都是日本赏樱的佳期,兼六园在每年的4月上旬左右免费开园让大家到庭园中赏樱,共约有400多株的樱花树,分布在庭园各处,当中更种植日本全国唯一的天然菊樱树,花瓣多达300片以上,盛开时就好似菊花,花瓣富有层次,由深红到粉红再渐变雪白。

    夏池

    兼六园的夏天换上碧绿的枝叶及清澈的流水声,大家定能感受那份活力。在池塘欣赏陆续开花的睡莲,四周还种植无数花卉。晚上,大家可以在园内的花见桥和鹡鸰岛附近观赏萤火虫,享受浪漫的仲夏夜。

    秋叶

    秋季的兼六园到处都醉人的景色,令人目不暇给。兼六园有“秋之七草”的美誉,指一个庭园内集齐七种秋季观赏的植物,兼六园的七草包括芒草、桔梗、葛花、女郎花、萩花、瞿麦及藤绔。当然,少不了满庭红叶的景象,不管是树上还是地上,都被枫叶所覆盖,亮丽夺目。

    冬雪

    以浪漫来形容冬天的兼六园最为贴切,漫天雪花飘散在庭园各处,在霞之池周边散步欣赏雪景,假山、小桥、树木都变得雪白无瑕,庭园充满幽静空灵的氛围。

    地址 :石川县金泽市兼六町

    开放时间

    六园(时雨亭除外)全年无休。

    3月1日至10月15日 7:00∼18:00 

    10月16日至2月底 8:00∼17:00 

    门票

    ・成人(18岁以上) 320日元 ・儿童(6-18岁) 100日元

    交通

    JR金泽车站有巴士前往兼六园,要快的话,也可乘坐的士(约10分钟)

    兼六园可算是日本庭院象征,如果喜欢园林风情,那是来金泽 旅游 不能错过的景点之一。因为不用跟随指定的路线,可以随心游览,让人觉得很放松,会很期待走过小桥或穿过假山后会是另一番怎样的景致。

    也许有人会特别喜欢某一个季节去 旅游 ,喜欢某一个季节的风景(我自己就偏爱秋天)。兼六园却会让人喜欢上每一个季节,让你看到每一个季节下,庭园美景变幻的魅力所在,让人想一再重游。

    的确,有些景点,到此不止一游。

    如果喜欢日式庭院景致,可以看看京都赏枫庭园《京都绝美赏枫庭园,一年只开放两次,等数小时就是为了拍一张照 》。

    四、请介绍一下日本幕府时期的庭院建筑

    文化创造的本质是发现、选择、吸收和创造。同处东亚的日本与中国有着一衣带水的特殊的地缘关系,在深受中国唐代建筑风格影响的同时,日本人以强烈的好奇心与对外来异质文化的宽容而非排斥地兼容吸纳,逐渐发展了自己的建筑特色。从神社到住宅府邸,从茶室到枯山水式的写意庭园,无不体现出这个岛国民族独特的创造力。尤其是日本传统建筑室内中所蕴涵的自然生态观,我们应从中寻到一些有益的启示。这里的“自然”,既包涵了自然的物质因素,也包涵了自然的精神因素,包括建筑室内空间中的自然品质、自然美及其暗含的哲理。

    一般来说,传统的住宅建造材料通常是该地区最容易获得的原料。石头资源丰富的欧洲与树木资源丰富的日本,其住宅建材的不同显然是由于自然条件不同的缘故。而日本的住宅由于结构体即为室内,这种建造法的原因导致了日本和式住宅与和式室内的关系密不可分、一脉相承。所以,日本的室内史即是住宅史,这与欧洲有着很大的不同,此亦是笔者在本文开头应特别指出的。

    一、日本传统建筑室内的演变

    日本的古代文化受到中国文化全面、深刻的影响而发展起来。日本最初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日本文字的产生和形成是在中国汉字传入日本后开始的。英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帕瑞克·纽金斯说:“当我们研究日本建筑时,我们发现,正如许多建筑艺术史实中所述,日本建筑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非常之大。”事实上,作为一种全新文化的注入,日本在公元1世纪时就已经接受了典型的中国南方建筑形式,尽管它存在不少缺陷,但由于适合日本群岛的环境气候条件,仍然被沿用下来。

    公元6世纪中叶,佛教自中国传入日本,同时也带去了中国传统的建筑技术与艺术,这其中就包括中国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技术、布局方式以及城市规划思想等(如日本古都奈良的建筑规划就与我国西安古城的布局几乎如出一辙),使日本建筑技术出现了飞跃。这时,日本一方面模仿中国建筑样式,另一方面将其与自己固有的文化加以融合,逐渐创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和样建筑”及“唐样建筑”,同时在居住建筑中逐渐形成了“寝殿造”、“书院造”等一些日本化的型制和“草庵风茶室”、“数寄屋”等一些具有浓厚日本格调的建筑类型。与中国建筑的宏大壮美相比,日本建筑更加洗练、优雅和素洁,更擅长表现建筑结构的构造美和材料的质感与色泽的美。此外,在用建筑表现自然美的构思和技巧上,日本建筑似乎也显得匠心独具。

    日本的建筑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早期——公元6世纪中叶至12世纪,即飞鸟、奈良、平安时代的建筑;中期——公元12世纪末至16世纪中叶,即镰仓、室町时代的建筑;近期——公元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即桃山、江户时代的建筑。而日本和式住宅的沿革大致经历了寝殿造、书院造、茶室、数寄屋等阶段。

    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住宅是天平年间建造的近江紫香乐宫的中纳言藤原丰成的板殿。在那里,用屏风、帘帷、幕布等来划分内部空间。室内实施了简单的装饰,配置了日用器具,同时设置了椅座与平座,公事时则使用御椅。

    约公元552年,佛教自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同时也带入了中国南北朝和隋唐的传统建筑技术与风格。从此,佛寺建筑成为日本的主要建筑,其影响遍及宫殿与神社。在飞鸟时代(公元593—709年),佛寺建筑的布局与形式各异,到奈良时代逐渐形成统一的风格,既有中国唐代建筑的明显特征,又在向有日本化的型制过渡。神社是具有典型日本风格的建筑类型之一,通常以正殿为主体。正殿一般为长方形或方形,木构架,底部架空,两坡顶,悬山造,正脊上横向安置着一排被称作“竖鱼木”的原木,脊的两端各有一对方木高高挑起,并相互交叉,被称为“千木”。神社内的柱子、板壁、栏杆等木构件处理成素面,木纹清晰,色泽柔和。在通往神社的大道上或围栏上,常设有一种被称为“鸟居”的大门,其形式为一对木柱上架设一根两端悬出的横梁,梁下又横穿又一根两端挑出的枋木。鸟居的形式虽然简单,但比例精妙,姿态朴拙而又轻逸,具有一种特别的冼练美。到平安时代(公元794—1184年),这个过渡基本完成,在佛寺建筑中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和样建筑,在贵族府邸中形成了“寝殿造”。 寝殿造形成于平安朝代后期,是仿效中国宫殿式建筑的住宅,其有寝所的内部空间除涂笼(泥墙小屋)外没有明确的区分,只在有活动时用屏风、帘帷等加以划分。而配置的必要的室内用品,则称之为“室礼”、“铺设”,榻榻米也仅在必要的场所铺设。

    从镰仓幕府时代(公元1185—1335年)到室町幕府时代(公元1335—1573年),日本地方势力兴起,宫殿、神社、佛寺、府邸逐渐推向全国。此时,日本建筑一方面继续受中国建筑的影响,同时又融入本民族的特色加以创造,日本住宅建筑也开始打破古老的文化,并形成了一种地上铺满榻榻米,顶棚被装修,有角柱、高低搁板与书院的固定建筑样式,这就是书院造建筑。“书院造”往往在一栋住宅的若干房间内择其一间,做坡屋书房并进行装饰,以适应僧人与武士的生活方式,其室内地板稍高于其它房间,并有香炉、烛台、花瓶成对的陈设在地板上。

    到安土桃山时代(公元1573—1602年),日本既有文化开始真正迈向近世文化,形成了以城郭建筑为代表的宏壮的文化,并形成了真正的书院造建筑。这时从中国传来的饮茶、品茶逐渐变成习惯,并在禅师倡导的品茶与斗茶下形成茶道,并成为日本人审美观的一种特有的综合艺术,并影响到书院造建筑,茶室遂大兴其道,其间又以草庵风茶室最为流行。草庵风茶室往往采用民居的泥墙草顶、落地格窗,并在周围设一个面积很小的高度写意的茶庭,将竹篱笆、“役石”(即步石)、石洗手盆(或涌泉、水井)、石灯笼(常以茶室主人的名字命名)等布置成淡雅、简朴的环境,还在通往茶室的路上种植树木,以茶道“和、静、清、寂”的精神为旨趣,意在陶冶情操,启迪性灵。此类茶室体形较小,若是单独建造,则常选取于山野之郊,依山傍水随形就势而筑;若是在住宅中辟出一隅而建,则多与野趣庭院相结合。它讲究动静之变,往往以一间单独的书斋为中心,气氛沉静、优雅、纯洁。取材与构造通常为木柱、泥壁、或毛竹做的窗棂,惯用带皮树干为木质构件。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产生了数寄屋式的住宅形式。“数寄”(日语音译)是指外面糊半透明纸的木方格推拉门,也有纸夹在双层木格中间的,最初由中国传人日本,既可用于分割室内空间,又可作为住宅的外墙。数寄屋是一种平台规整,讲究实用的日本田园式住宅,是取茶室风格的意匠与书院式住宅加以融合的产物,常用“数寄”分割空间,惯于将木质构件涂刷成黝黑色,并在障壁上绘水墨画,意境古朴高雅。在日本,闻名遐迩的桂离宫(公元1616—1661年建成)其建筑与庭院一体化,呈现出一种人工与自然之间相互渗透、互相融合的空间形式,突出地表现日本传统的建筑样式与幽雅美,是数寄屋式建筑的传世经典之作。与庭院协调的造型技法是日本住宅继承发展到今天的营造基础,数寄屋式的传统仍强烈的反映在当今的日本住宅建筑风格上。

    书院造与数寄屋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趋于结合,逐步演变成日本近现代和式住宅。

    到明治时代(公元1868—1911年),政府把日本置于与欧美近代国家并列作为目标,招聘外国建筑师建造西式建筑。因此,室内装饰逐渐采用了“西、日折衷”的形式。明治二十一年(1888年)建造的明治宫殿,为以后日本的建筑、装饰和家具界树立了一个双重结构的典范:公共部分用西洋式,对内部分用和式,使内外有别。至今,西式家具在日本仍然占据主流,而双重结构的做法也一直沿用至今。一般日本居民的住所,客厅、饭厅等对外部分是使用沙发、椅子等现代家具的洋室,卧室等对内部分则是使用榻榻米、灰砂墙、杉板、糊纸格子推拉门等传统家具的和室。“和洋并用”的生活方式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全西式”或“全和式”都很少见。

    二、日本和式住宅建筑的特点

    和式住宅多为“田”字形,南北朝向,外部四周设平台,台上设檐柱,形成回廊。其屋顶仿佛是一把撑起的大伞,人们即在伞下暗淡的阴翳中营造住宅。和室住宅的屋檐很宽,与气候、水土、建材等因素有关。由于不使用砖、水泥等,为了阻挡斜侵的风雨,伸长屋檐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和式住宅的分割多用推拉格子门(平滑移门),可开可闭,内外通透,不占空间,构造简单,而且墙、门、窗、围护结构、采光、通风多种功能合为一体。住宅的地板常高架于地面,一般比室外高600mm左右,有时悬空达1000mm,这样使底部通风从而可保持室内地面干燥。地板上铺设“榻榻米”(一种草编的席子),人们跪坐其上品茶、谈天论地。

    茶室是日本居住建筑中一类最具传统风格特征的住宅类型。

    它追求一种淡雅、清寂的趣向,体现了传统的禅宗精神。茶室最初与禅宗有关,禅师们常用饮茶来保持自己在打禅沉思时的清醒。茶室室内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榻榻米”那深色边框所限定的地坪的几何外形,以及木本色的柱子与房梁,以其清晰的线条勾划出室内空间的范围。茶室天花本身也是一种轻巧的木格子,上面铺着不加修饰的薄板。在空间划分上摈弃了曲线,这使得住宅在优雅、简洁方面有了一种几何美感。茶室中往往都设有壁龛,它作为室内的视觉主体与审美中心,用来挂装饰轴画和摆放装饰品等。壁龛里的地面是一高约100—200mm的地台,上面是低吊顶的天花。地台上设有一个矮的茶几,现在也有将之省去的。地台或茶几上通常陈列着一件重要的艺术品——或一个陶碗,或一束插花、一套茶具、一个香炉等,龛壁上则挂一幅有卷轴的字画。在这里,朦胧的画面与幽暗的壁龛十分的协调,寂寞、淡淡的阴影永远不变的静静的沉淀和笼罩在那里,给人一种虽在尘世之中,却又一尘不染,或又有似在尘世之外之感。

    为了模仿深山幽谷的气氛,使茶室表现出山村茅舍的特点,茶室中要选用各种自然材料:弯曲带皮的木柱,有节疤的更好;带树皮的木板;糊有土泥巴的篱笆墙;质地松软、剪切整齐的草屋顶;纸糊的格子门;还有不加斧凿的毛石做的踏步或茶炉架;用竹子做的窗棂、天花;粗糙的芦苇席做的隔断等等。最为考究的室内构件要数壁龛旁的柱子,要求有刚柔兼具的自然弯曲,苍劲古朴的天然纹理。因此,为求上品主人往往不惜重金以求之。

    在选用天然材料的同时,还十分注意充分利用材料的自然属性,如材料的质感、肌理、色彩以及不同的编结组合方式等来达到丰富细部处理的目的。在这样一个限制非常严格的区域中使用如此多样却又天然的材料,反映了一种欲以最少而获得最多的愿望。单独的主人入口与狭窄的客人入口,半透明的“数寄”式格子窗以及偶尔设置的天窗,是其与外部世界仅有的联系,这种私密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环境氛围,也达到了一种放松静思、超尘脱世的完美境界。

    在日本岛国的国土上,是一幅幅海滨、森林、丘陵与山岳交映变化的景色,而且随着四季的变化:春樱花、夏深绿、秋红叶、冬白雪,表现出绚丽多彩的景观。因此日本人对于自然有着与众不同的强烈意识和感受,他们热情的赞扬自然、歌颂自然、热爱自然,对自然的感觉十分敏锐。平原山川的景色、气候的细微变化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内心的喜悦之情。这一切形成了日本民族与众不同的自然生态观。

    在这种自然观理念指导下建造的建筑与营造的室内氛围,尤其是人们日常居住的住宅,在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都很注意:室内并不是从自然中分割或制造出独立于自然之外的一部分空间,也不是通过墙体把居住生活空间和外部环境之间加以界定,而是一种开放的、尽可能在自然中的生活方式,尽管它必须具有遮风避雨、防寒御暑的功能。在和室住宅中,人们将日本古典园林中的“枯山水”和“茶庭”用写意 的手法浓缩后引入室内,正是这种自然观的集中反映。

    在建筑总体上,和室建筑还力图避免沿纵轴方向对称以追求自然,不喜欢对抗自然的高大建筑,理想的住宅及室内不是希冀通过它来夸耀人的力量,而是要与自然协调,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着眼于温馨亲切的空间氛围。

    三、日本和式室内的特征

    日本建筑通常都非常简单,室内风格也是如此,但室内的细部设计却是颇费心机甚至殚精竭虑的。在非常有限的空间里,细节的变化极其丰富而复杂。被称为“隐居之所”或“城市中的山野隐居处”的和室,被认为是通往“冥想之路”的入口。在这里,通过简单与复杂的对立统一,为人们在虚饰繁杂的都市生活中创造出一片自然的天地。

    和室的设计,源自传统的日式住宅。故而它的地板、支柱、壁面和门的大小,都有平衡的比例。典型的和室,地上铺满榻榻米,采取跪座姿势较多,房中家具较少,移动方便,所以能随时可改变其用途。地面、墙壁、天花板也用木材、竹材等天然材料,让人有回归自然的亲切感 。

    和式室内的重要特征是视点低,也就是室内的家具都很矮,进门塌塌米,人们席地而坐。另外,日本室内风格中的造型比较明快。室内装饰简洁、变化不多,色彩较单纯,多以浅木本色。同时,日本人比较注重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在现代和式建筑中比较注意根据地区气候、地域风土来安排居室,使住宅努力追随大自然的阳光、风和绿色。在充满着木材纸张(糊于移门窗扇上)等天然材料的特殊气息所形成的氛围中,长方形的线条、自然的色调与植物柔和的色彩给人以幽静和美的感觉。

    和室中常把实用性的家具、陈设都布置于室内的中央,使自由空间的感觉得到更充分的体现。色泽柔淡的砂壁涂料涂饰于壁上,由于深深的屋檐与长长的回廊而使其远离日光。这样,无论在室内何处,我们都能欣赏到这朦胧的日光投射在昏黄色的墙壁上,似乎在勉强地维持着“落日的余辉”。阳光和阴影使白天的室内永远有一种下午时分的韵味和感觉,物体的视觉特征变得丰富起来,粗糙的表面也变得异常的柔和。和室室内很少采用人工照明,自然光由深深的屋檐下透过低矮的窗格,经地面的反射往往成为室内采光的唯一来源。和室室内人为的痕迹被减少到了最低限度,与自然更贴近。

    具体的说,日本和式室内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室内多用(平滑)推拉门扇分割空间,开闭自由方便;

    2、室内大量地使用木装修,如天花、隔断多为木质材料;

    3、室内地板多覆盖草编的席子,人们惯于在榻榻米上席地而坐,夜间则铺上寝具席地而卧;

    4、擅长表现室内饰材的质感与色泽的自然美,讲究构造美;

    5、室内环境色彩素洁、淡雅,陈设洗练;

    6、室内家具造型简洁,带有东方传统家具的神韵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日本和式建筑与室内所体现出的一种“自然、淡泊、雅静”的境界,或者说它所追求的一种自然生态观,乃是日本传统建筑室内特征的真正本质。今天,日本和式建筑室内也成为了人们暂时远离喧嚣尘世、舒缓身心压力、回归自然以求得片刻闲逸的乐土。

    在人类的设计思想经历了由“以机器为本”转向“以人为本”,直至今天的“以自然为本”的崭新的生态设计观,在经历了20世纪末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惨遭破坏的痛苦之后,开始追求“简略设计”(后现代主义新的设计文化观)、“简单生活”、“适度消费”,这与日本哲人、茶道鼻祖千利休(1522-1591年)所提倡的“简朴生活”的茶文化理念是极其相似的。赖特是享誉世界的一代建筑大师,其独特的“有机建筑”思想对现代建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其漫长的建筑设计生涯中他和东方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是日本和式建筑与自然环境的高度统一,曾对其创作思想与创作活动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说“日本的建筑……具有有机的特点”,它使用与人非常亲近的木材这种材料,其建筑不是表现和自然的对抗与对立;而是去努力表现与自然的统一与谐调;在建筑处理上注意每一个细节都和自然环境紧密地结合。而日本建筑室内中所凝聚的那种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则正与当代倡导的“生态设计”的主流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进入21世纪,在人们一改往昔贪图“奢华、享乐”而转向“崇尚自然、追求简朴(并非贫穷、简陋)”生活方式的今天,日本传统建筑与室内的独具的自然风格与形式,营造手法与细部处理,以及其中所深涵的哲理,一定会对现代建筑与室内环境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带来巨大的启示作用。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本庭园三大风格(日本庭园三大风格特点)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日本庭园三大风格(日本庭园三大风格特点)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推荐阅读:

    日本景观设计公司(日本景观设计公司STGA)

    日本服装设计大学排名前10(全球最好的服装设计学院)

    日本零浪费极简生活(零浪费的极简生活)

    女生做商务专员有前景吗

    海南医院景观设计报价(海南医院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