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新都花园景观设计(新都花园景观设计招标)

    发布时间:2023-03-08 02:07:54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51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新都花园景观设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新都花园景观设计(新都花园景观设计招标)

    一、有关世界名城作文急急急!!

    维也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18世纪以来成为欧洲古典音乐的中心,华尔兹舞曲的故乡。

    作为音乐名城,维也纳拥有众多的歌剧院、电影院,各式各样的音乐厅遍布全城。最显赫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建于1869年,是一座古罗马式建筑。这里曾经首演过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作品,19世纪欧洲所有著名歌剧作家的作品,都在这里上演过。1945年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1955年又按原来的样式重新建造。每年这里都有音乐比赛,是全世界的歌剧中心。

    漫步维也纳,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音乐对这个城市的影响。许多街道、公园、剧院、会议厅等都是以世界著名的音乐家的名字来命名的;不少著名音乐家的雕像矗立在花园里或广场上。在内环路的城市公园里,可以看到伟大的约翰·斯特劳斯正在聚精会神地演奏小提琴;沿着内环路,还会看到贝多芬、莫扎特等音乐大师的英姿。这些音乐大师都曾在这座音乐名城中度过多年音乐生涯。

    这座音乐名城还为音乐爱好者创造各种各样的条件。每年都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到这里深造、创作并从事演出活动。每当夏季,许多交响乐队走出音乐厅为人们演奏。优美的旋律把人们带到蓝色的多瑙河上,带到静静的维也纳森林里,带到高雅的艺术境界中……维也纳的城市布局层次分明,415平方千米的市区,分为"三环一带",即内城、外城、郊区和一条玉带般的多瑙河。内城街道狭窄,有许多政府机关和历史建筑物。

    19世纪在拆除城墙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环形马路(内环路),宽 50米,长4千米,沿街分布着现代化建筑群。外城是维也纳最繁华的商业区和主要的住宅区。外环路的南面和东面是工业区;西郊一直伸展到森林边缘,有众多的公园、宫殿和别墅,参天的山毛榉环绕城市,构成了闻名世界的"维也纳森林"。

    历史名城维也纳,一直是东、西欧的重要门户,波罗的海和亚得里亚海之间的交通孔道。除了纽约、日内瓦以外,它还是第三个驻有联合国机构的城市。

    南美巴黎--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在西班牙语中是"空气清新"的意思。

    这里本是拉普拉塔河口的一片草原,现在已成为南半球第一大都会。

    布宜诺斯艾利斯被一条从港口向西南方向流去的小河及环城公路围绕,全市街道宽阔整齐,街区像一个个方格图案,整个城市犹如一张棋盘,每两个十字路口之间都是相距100个门牌号 。这座有"南美巴黎"美称的城市,主要街道很像巴黎以凯旋门为中心的布局,以著名的"5.25 广场"为中心,许多著名大街都从广场延伸出去,呈辐射状。广场两侧,有被称为 "玫瑰宫"的总统府 。因为1810年5月25日在这里举行会议,宣布罢黜西班牙殖民总督,成立阿根廷革命政府,所以这个广场命名为"5.25"广场。

    从"5.25广场"向西至议会广场是市内最壮观的"7月9日大街"。

    这条为纪念1816年7月9日阿根廷独立而兴建的街道,宽达140米,街心有一条长达 1.6千米的绿化带。大街两旁排列着全城最豪华的摩天大楼 。

    街北有一座高72米的独立纪念碑,高耸入云,成为城市的标志。

    布宜诺斯艾利斯设有40多所大学,许多博物馆、图书馆、科学院以及文化体育设施,是南美洲的重要文化中心。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城市长年不脱绿装。当我国已是金秋季节时,这里春意正浓。

    机形新都--巴西利亚巴西利亚是巴西联邦共和国在1960年新建成的首都。谁能想到,这个拥有35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是在短短的三年之中建设起来的。在1957年以前,那里还是一片茫茫的荒原。

    巴西利亚位于高原中部的一片小平原上,水源丰富,气候宜人。

    它是根据全国评定的著名城市设计师卢西奥·阿科斯塔设计的蓝图建设起来的。

    整个城市就像一架飞向东方的飞机:飞机机头是"三权广场",即议会、总统府和最高法院所在地;机舱前部是"各部大厦广场",广场两旁林立着政府各部的办公大楼;机舱后部是会议厅、文教区、体育城、电视塔、公共汽车中心等;机尾是无污染的为首都服务的工业区和印刷出版区;长长的南北两翼是公寓区,在两翼与机舱联结处是商业、银行、旅馆区等。

    南、北两个人工湖,好似张开双臂拥抱着大半个城市,两岸是私人住宅和外国使馆区。

    巴西利亚没有任何古迹,但是它却拥有很多风格新颖、美观、实用的建筑物。如议会办公大楼是中间有天桥联结的两幢楼,呈大写H 形,意思是 "一切为了人"。众议院大厦像一只朝天的巨碗,表示这里是开放的。新都最美的建筑物是曙光宫。这座大厦的柱子打破了圆形或方形的陈规,有的像上长下短的菱角,有的似展翅欲飞的大雁。连人工湖上的桥的造型也很讲究,有的像一条薄薄的素带飘落在水面上。

    新都的住宅区由几座至11座公寓楼组成"方街"。每个"方街"内及其附近有托儿所、小学、体育场、电影院和诊疗所等,周围还有面包店、食品店、药房、洗衣房等。公路都是立体交叉的单行线,行车比较安全。

    新都虽然地处高原,土地是红色沙壤,旱季时风也很大,但看不到尘土飞扬。这主要是因为凡是空地,从广场到每家庭院,都覆盖着绿草,绿化区已占全市面积的60%,并且非常注意养护管理 。草地、树林和人工湖起了净化空气和调节气候的作用。

    在新城附近,目前已建立起8座卫星城,连同巴西利亚,人口已达120 万。卫星城的房租比巴西利亚便宜,物价也较低,所以人们愿意住到那里去。

    跨洲连洋的城市--巴拿马城美洲大陆中段的巴拿马地峡上,有一个"一河连两洋、一桥接两洲"

    的城市,这就是巴拿马城。

    很早以前,这里本是太平洋北岸海湾中的一个渔村,村中居住着当地的印第安人。1519年西班牙殖民者开始在这里建立城市。17世纪70年代,旧城被海盗烧毁,在原址以西重新树立起一座新城。1903年,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独立后,这座城市成为巴拿马共和国的首都。

    巴拿马地峡东、西两端较高,自两端分别向中部逐渐降低,中间的海拔只有84米。正是利用这种有利地形,从1881年起,就在巴拿马城附近,贯穿地峡南北开凿了巴拿马运河。运河开凿工程开始时由法国公司承包。

    法国公司破产后,1903年,美国通过《巴拿马运河条约》,取得了运河开凿权和"永久租借权"。后来,由于巴拿马政府和人民的反对,才改为到 1999年由巴拿马收回运河全部权益。

    巴拿马运河于1914年8月15日完工,1920年正式通航 。运河全长81.3 千米,宽150-304米,水深12.5米,可通4-4.5万吨巨轮。它南连太平洋,北接加勒比海,成为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重要国际航道,使两大洋沿岸的航程缩短了5兆米到10兆米多 。在巴拿马城西部的运河上,架设着一座 "美洲大桥",从南美洲过了桥便是北美洲。

    巴拿马运河通航后,巴拿马城的城市建设得到迅速发展,从事运河运输和为运河职工服务是城市的主要经济来源。

    美国最大的城市--纽约在美国的许多书刊封面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头戴花冕,右手高擎火炬,左手捧着《独立宣言》的女神像,这就是坐落在纽约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像。她是美国的象征。

    纽约地处美国东北部的哈得孙河河口,濒临大西洋。1609年,荷兰西印度公司的代表、美国人亨利·哈得孙最先看中了这个地方。

    1626年,荷兰人从当地的印第安人手中贱价买下了曼哈顿岛。1664年英国人占领了曼哈顿,把它改称为"纽约",英语的意思是"新约克",因英国原有"约克郡"。

    纽约是美国最大的城市和港口。它由曼哈顿、布朗克斯、布鲁克林、昆斯和里士满等五个相对独立的区组成,面积共达830平方千米。700多万居民大都是从世界各地来的移民和后裔,有荷兰人、英格兰人、爱尔兰人、意大利人、犹太人、阿拉伯人、华人和黑人等。著名的唐人街聚居着15万华人;这里的意大利人比威尼斯还多;走在嘈杂的街道上的行人,平均每 8人中就有5个是外国人或外国人的后裔;人们的肤色从白色到深黑,各种各样都有。

    位于市中心的曼哈顿区是纽约的工、商业中心,也是最繁华的地区。

    世界金融中心华尔街就在它的南端 。华尔街是一条只有540米长、11米宽的街道,可是两旁的摩天大楼,把街道遮得终年不见天日,走入街道如同进入峡谷。美国的垄断集团和各大银行都在这里设有中心据点,各主要证券交易所都在这里进行着大笔交易。曼哈顿的东河之滨还有一块不属于任何国家的"国际领土",这就是联合国总部的所在地。1951年在这块土地上建起了联合国城,主体是39层的联合国秘书处大厦,大厦北侧是联合国大会、安理会等的会议楼。

    纽约市内拥有众多的大学、博物馆、图书馆、科学研究机构和艺术中心,它也是世界最大的新闻出版中心。全市约有90种日报、 700 多种周刊,拥有全国最大的两家通讯社(美联社、合众国际社),出版的图书占全国出书总数的3/4。美国的三大广播网的总公司都设在纽约。市内高楼林立,大街上的小汽车川流不息。

    不设围墙的都城--堪培拉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是一个年轻美丽的城市。说它年轻,是因为它在 20世纪的20年代才开始兴建 ;1927年从墨尔本迁都到这里时不过5 000人左右。说它美丽,是因为它是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绿地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 85%,街道旁并排的树木、地毯似的草坪以及各式各样的花台、花圃,把整个城市装扮得千姿百态,分外妖娆。堪培拉市政府还规定,任何单位未获批准不得修建围墙,堪培拉由此而获得"不设围墙的都城"的称号。

    现在的堪培拉是一座布局新颖的现代化都市。市区所有街道都呈放射状向外伸展,市区建筑多式多样,有圆形、弧形、三角形、六角形等,绝大部分建筑都是二层楼房或平房。

    市区的东西方向有一条以城市设计者名字命名的格里芬湖,长 11千米,把整个城市划分为南北两区,湖畔耸立着议会大厦、联邦造币厂、国立大学、联邦科学院等建筑群。湖心有水柱高达137米的人工喷泉 。市中心区离湖稍远,这里的建筑一律为六角形,是市民们的文化娱乐中心。

    世界旅游胜地--日内瓦日内瓦在瑞士西南,风光明媚的日内瓦湖南端、罗讷河的出口处,碧水青山,雪峰皑皑,以绮丽风光著称于世,是全世界游人神往的地方。

    日内瓦的面积约为161平方千米,带有欧洲古典城市的特征 。

    罗讷河是一条贯穿全境的河流,它把市区一分为二:左岸是老城;右岸是新城区。

    建于小山顶的圣彼得教堂是老城的中心。它是12世纪留下的古迹,在中世纪晚期曾部分加以改建。教堂周围建筑拥挤,用鹅卵石铺成的街道十分狭窄,沿街有着古董店、钟表店、工艺品商店等,基本上保持了500年以前的旧貌。老城脚下的勃朗峰桥头,设置着一座举世闻名的花钟。这是一座十分别致的大钟,机件都安装在地下,只有时针和分针露出地面。钟面上的一切,如刻度、阿拉伯字、框架等全用鲜花组成,还有音乐报时装置。

    从老城越过勃朗峰桥就是新城区。新城区的街道宽阔整齐,到处是一幢幢现代化高层建筑以及栽有各种花卉的公园。沿街开设着许多新型商店,还有超级市场。联合国欧洲总部的万国宫就在新城区东北方的阿里阿纳公园内。这里原是孔雀园林,现在仍饲养着孔雀。

    沿着罗讷河走入日内瓦东北郊,就来到了令人向往的日内瓦湖。

    日内瓦湖又名莱蒙湖,是阿尔卑斯山区的最大湖泊。长72千米,宽8 千米,面积 580平方千米,形状略似新月。南岸有皑皑的雪峰,沿湖公园密布,一幢幢造型奇特的别墅掩映其间。

    日内瓦湖平均水深80米,最深处310米 。水色湛蓝,犹如翡翠铺成。

    湖中树立着一座高达130米的人工喷泉。湖区也是水禽的乐园 。群群白鸽在湖畔徜徉,5 000多只天鹅与海鸥、野鸭在湖中追逐嬉戏,呈现出一派和平宁静的气氛。这些水上"居民"受到日内瓦人的良好保护,也充分享受着和平的幸福。每当天鹅产卵季节,湖畔居民给它们送来了干草、棉花、海绵、塑料,供它们营建产房;如果"小宝宝"在早春降临,市民们给它们送来面包、蛋糕、牛奶等营养品;如果天鹅得了病,人们就会把它们抱到怀里,送进医院。

    日内瓦还是一座国际城市,全市30多万人口中,有1/3是外国人。许多国际会议在日内瓦召开,不少条约在这里签订,很多国际组织设在日内瓦。世界旅游胜地日内瓦,也是一个重要的国际舞台。

    北方威尼斯--斯德哥尔摩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位于瑞典东部梅拉伦湖注入波罗的海的湖口,由散落在湖海之间的22个岛屿和部分陆地组成,面积186平方千米 。城区水道纵横,几十座桥梁横跨海面、湖面,把各岛与陆地连接在一起。市内,古老的中世纪建筑与鳞次栉比的现代化高楼大厦相映成趣;蔚蓝的大海和迂回起伏的狭窄街道融为一体。整个城市犹如一幅充满水乡情调的油画。

    由于这座名城地处意大利之北的北欧,因而获得了"北方威尼斯"的称号。

    景色秀丽的斯塔斯岛(城市岛)是老城的所在地。这里有一片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建筑群。城北的皇宫建于18世纪,富丽堂皇的内室四壁有许多精美的浮雕。至今,皇宫卫队在每天中午仍按古老的传统为游客表演隆重的换岗仪式。

    老城之北便是市中心的塞尔格尔广场。广场中央有一个巨大的喷水池。

    池中屹立一根高约40米、由8万多块玻璃组成的大柱,在阳光和灯光交织中放出奇异的色彩。广场四周的国王街、皇后街和斯维亚大街是城市的最繁华商业区。这里的现代化气氛与古色古香的老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广场下面有着庞大的地下商场和地下铁路中心站,被人们称为"世界最长的地下艺术长廊"。与"以舟代步"的威尼斯不同,斯德哥尔摩的地下铁路穿过海底,四通八达,是当地的主要交通工具。中心站分上中下三层,各层可同时上下乘客。

    市中心西南国王岛东端,便是市政厅所在地 。市政厅的高达 105米的塔尖上的三个金色皇冠,是斯德哥尔摩的象征。在皇宫附近,还有着"中国宫"和"北海草堂"。北海草堂是一片中国式园林,是我国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国外时构筑的。

    斯德哥尔摩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除老城等名胜点外,在"动物园岛"

    上的斯康森公园内还有一座露天博物馆。这座博物馆集中了瑞典全国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农舍、教堂和风车等建筑物和工具。走进农舍,身穿各种民族服装的"女主人"会按传统方式向你表示欢迎,为你表演织布、编织,介绍有趣的风俗习惯。

    博览会之城--莱比锡莱比锡是德国十大城市之一,北距柏林165千米。面积141平方千米,人口约60万。

    莱比锡地处中欧交通要道,早在中世纪就是东西方贸易中心。

    1170年开始出现商业性的集市,这便是莱比锡博览会的前身。15世纪,莱比锡博览会已成为欧洲各国商品交换的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博览会的大部分设施被毁,商品交流一度停顿。战后在1946年又恢复举办。莱比锡博览会的展室面积共达35万平方米,每年举办两次:3月份的春季博览会,以工业产品和综合性产品为主;9月份的秋季博览会,重点展出轻工业品和各种消费品。

    莱比锡的图书出版印刷业很发达,也是一个有名的"书城"。早在15 世纪初,这里已是德语地区的出版印刷中心。目前,莱比锡已有 100多家设备精良的印刷厂,印刷质量举世闻名。在全市60多万居民中,从事印刷业的职工就达23 000多人 。莱比锡共有30多家出版社 ,全市每年出版书籍 1 400多种,2 000多万册。自1914年以来,莱比锡每年定期举行国际书籍展览会。国际书展在市中心展览大厦举行,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书商和出版社都云集于此,参加展出。

    莱比锡的居民酷爱音乐,差不多都会弹奏小提琴等乐器。这里是德国音乐会的发源地。

    "莱比锡"一词在古斯拉夫语中,意为"种有菩提树的地方"。市区、郊外,浓郁的菩提树处处可见。每当鲜花盛开季节,城中阵阵花香,沁人心脾。除国际博览会外,城内还有古皇宫、列宁旧居、季米特洛夫博物馆、莱比锡动物园等名胜古迹。

    本初子午线的诞生地--格林尼治在英国伦敦东南的泰晤士河南岸,有一处游览胜地--格林尼治。它是地球经线为本初子午线的诞生地。

    英国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创建于1675年。1884年,国际天文工作者在华盛顿的国际经度会议上作出决定,以经过格林尼治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并以格林尼治时间作为国际标准时间。从此,格林尼治就驰名于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伦敦灯光强度增加,加上空气浑浊,使天文台的工作受到影响。自1948年起,原来的天文台虽然已经迁移到了伦敦东南部苏塞克斯的赫斯特蒙苏,但是慕名到这里来访问的人还是陆绎不绝。

    原来的格林尼治天文台所在地,如今已辟为格林尼治公园。天文台原址就在公园中央的高地上,现已改为国家航海博物馆的一部分。

    走入公园,便可看到小径左侧有一座典雅的庭院,这便是天文台。庭院的大门右边的墙壁上,镶着一口银盘似的大钟。这座大钟安装于1851年,周围以罗马数字表示24小时,左上方有一个表示秒数的小圆盘。大钟上显示的时间,就是国际标准时间(格林尼治时间)。

    在子午馆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条镶嵌在大理石地面上的笔直的铜线,这就是世界闻名的本初子午线。铜线两边, 分别标着"东经"和"西经"

    字样。到此参观的人, 总喜欢跨在这条铜线上,双脚分别踏着东、西两半球,摄下一张珍贵的照片。本初子午线的一头伸到一座古老的二层楼房的墙脚边。墙上镶嵌着的铜牌中央也刻着一条线,上面写着:"世界本初子午线,北纬51度28分38秒2,经度零度零分零秒。"

    在众多的世界名城中,法国首都巴黎以其深厚的文化和独特的风采,

    享有"花都"之誉。

    巴黎位于法国盆地中央,城区横跨秀丽的塞纳河。它是以一个船形小

    岛--市岛为起点发展起来的,已有2千多年历史 。雄伟壮丽的巴黎圣母

    院就屹立在市岛中心,它建于12世纪,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

    如果把巴黎圣母院作为古老巴黎的象征,那么,矗立在塞纳河左岸的

    艾菲尔铁塔,便是现代巴黎的标志。这座以法国工程师、世界铜铁混凝土

    建筑的奠基人艾菲尔命名的铁塔建于1889年,堪称现代铁塔之祖。铁塔高

    达320米,相当于80层大厦那么高,站在塔顶可俯瞰巴黎全市风光。

    除了巴黎圣母院和艾菲尔铁塔之外,巴黎还有巴士底广场、协和广场、

    凯旋门、爱丽舍宫、凡尔赛宫等历史遗迹和艺术建筑。凯旋门坐落在巴黎

    市中心戴高乐广场中央,对面就是协和广场。它是拿破仑为了炫耀胜利而

    下令建造的。工程从1806年开始,历时30年才完成。凯旋门高达49.54 米,

    宽44.82米,厚22.21米,四面有门,内外墙布满了浮雕和巨型雕像,其中

    尤以浪漫主义雕刻大师弗朗索瓦·吕德的不朽杰作《马赛曲》最为著名。

    凯旋门前面的大街上的爱丽舍宫,也是法国的著名建筑。金碧辉煌的宫舍

    内,墙上挂着著名油画和名贵挂毯,室中陈设着古色古香的镀金精雕家具,

    以及各式各样的精致座钟,宛如一座博物馆。从1873年开始,爱丽舍宫已

    成为法国总统府。

    巴黎拥有60多座博物馆,70多家图书馆 ,60个剧场,200家电影院,

    15个音乐厅。博物馆中最负盛名的当推卢浮宫。它曾是法国历代王朝的王

    宫,现已成为法国美术博物馆。全馆有藏品40万件,其中包括《胜利女神》、

    《岩间圣母》等名画和雕像。巴黎的"街头艺术"也历久不衰。这里既有

    名闻全球的露天画廊,也有群众喜闻乐见的街头音乐会。许多青年学生和

    普通市民,常常自带乐器,到街头表演各种节目。

    二、介绍世界名城作文350

    花都--巴黎

    在众多的世界名城中,法国首都巴黎以其深厚的文化和独特的风采,

    享有"花都"之誉。

    巴黎位于法国盆地中央,城区横跨秀丽的塞纳河。它是以一个船形小

    岛--市岛为起点发展起来的,已有2千多年历史 。雄伟壮丽的巴黎圣母

    院就屹立在市岛中心,它建于12世纪,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

    如果把巴黎圣母院作为古老巴黎的象征,那么,矗立在塞纳河左岸的

    艾菲尔铁塔,便是现代巴黎的标志。这座以法国工程师、世界铜铁混凝土

    建筑的奠基人艾菲尔命名的铁塔建于1889年,堪称现代铁塔之祖。铁塔高

    达320米,相当于80层大厦那么高,站在塔顶可俯瞰巴黎全市风光。

    除了巴黎圣母院和艾菲尔铁塔之外,巴黎还有巴士底广场、协和广场、

    凯旋门、爱丽舍宫、凡尔赛宫等历史遗迹和艺术建筑。凯旋门坐落在巴黎

    市中心戴高乐广场中央,对面就是协和广场。它是拿破仑为了炫耀胜利而

    下令建造的。工程从1806年开始,历时30年才完成。凯旋门高达49.54 米,

    宽44.82米,厚22.21米,四面有门,内外墙布满了浮雕和巨型雕像,其中

    尤以浪漫主义雕刻大师弗朗索瓦·吕德的不朽杰作《马赛曲》最为著名。

    凯旋门前面的大街上的爱丽舍宫,也是法国的著名建筑。金碧辉煌的宫舍

    内,墙上挂着著名油画和名贵挂毯,室中陈设着古色古香的镀金精雕家具,

    以及各式各样的精致座钟,宛如一座博物馆。从1873年开始,爱丽舍宫已

    成为法国总统府。

    巴黎拥有60多座博物馆,70多家图书馆 ,60个剧场,200家电影院,

    15个音乐厅。博物馆中最负盛名的当推卢浮宫。它曾是法国历代王朝的王

    宫,现已成为法国美术博物馆。全馆有藏品40万件,其中包括《胜利女神》、

    《岩间圣母》等名画和雕像。巴黎的"街头艺术"也历久不衰。这里既有

    名闻全球的露天画廊,也有群众喜闻乐见的街头音乐会。许多青年学生和

    普通市民,常常自带乐器,到街头表演各种节目。

    巴黎的服装名闻世界,领导着世界服装的潮流。全市有几千家服装店,

    各国富豪纷纷前来定制衣服。在巴黎街头,很难碰到服饰相同的妇女,她

    们也为"花都"竞添风采。

    对称的古都--北京

    在直升飞机上鸟瞰北京,人们惊奇地发现,景山犹如一个人像,五官

    俱全,左右对称。

    古老的北京城是一座对称的城市。它以故宫为中心,从永定门、前门、

    天安门、午门、神武门、景山到地安门、钟楼、鼓楼和安定门,组成了一

    条中轴线。东四、西四等南北平行的大街,同一条条东西向的胡同纵横交

    错,分列在中轴线的两旁。因为对称,北京的道路也就很好辨认。许多象

    征封建时代帝王权力的重要建筑,也都整齐对称地分布在中轴线的周围。

    如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祭地的天坛和地坛,筑在轴线的南北两端的东侧;

    天安门的东边,有着皇室的太庙(现已改建为劳动人民文化宫),它的西边,

    都是祭神祈谷的社稷坛(现已辟为中山公园)。这种对称的格局在故宫的宫

    殿建筑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紫禁城内部,不仅殿堂建筑此起彼落,互相对

    应,甚至连道旁的石兽石栏,城边的角楼,屋脊上的雕刻,也都成双配对,

    相映成趣。整齐对称,构成了北京城市建筑上的独特风格和宏伟的气势,

    给人以稳重、博大、端庄的感觉。

    北京有着4 千多年的历史。辽代以后,是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都城。

    它集中地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名胜古迹很多。如故宫、景山、北

    海、中南海、颐和园、天坛、地坛、长城--八达岭、慕田峪长城、周口

    店中国猿人和山顶洞人遗址等。很多建筑物造型奇特,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思想。如天坛是一个圆丘,地坛却成方形,这正符合我国古代的"天圆地

    方"的说法。

    北京西倚太行,背靠燕山,东临渤海,面向华北平原,属温带大陆性

    气候,四季分明,春干、夏热、秋凉、冬寒。

    现在的北京市,有10个区,9个县,面积1 600平方千米,人口近千万。

    它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内高楼林立。车水马龙,非常繁华。

    北京的现代建筑,在布局上虽已不像过去那样恪守对称的陈规,但市政建

    设还是考虑到我国的传统风格。例如,以紫禁城为中心的环城地铁、二环

    路、三环路、四环路、五环路等,都是对称的。古老的北京城的中轴线及

    其延长线,正在被改建成南接京郑公路、北经亚运村,直达燕山奇峰的现

    代化中轴路。在世界上所有的城市中,北京仍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对称的城

    市。

    世界佛教之都--曼谷

    泰国有"黄袍佛国"的称号,全国有90%以上的人口信仰佛教。它的

    首都曼谷,是世界上佛寺最多的地方,有大小400 多个佛教寺院。漫步城

    中,映入眼帘的是巍峨的佛塔,红顶的寺院,红、绿、黄相间的泰式鱼脊

    形屋顶的庙宇,充满了神秘的东方色彩。每天早晨,全城香烟袅袅,钟声

    悠悠,磬声清脆动听,诵经之声不绝于耳。寺庙里的和尚、尼姑在街上慢

    慢行走,逐家化缘,成为曼谷街头的特有景观。

    曼谷众多的寺院中,玉佛寺、卧佛寺、金佛寺最为著名,被称为泰国

    三大国宝。玉佛寺是专供曼谷王朝历代王室举行宗教典礼和礼佛的地方。

    玉佛寺浮坛的墙上和寺四周的矮墙上,各嵌有一列绘着牡丹、莲花、小鸟

    图案的彩瓷。据说,这些彩瓷还是我国明朝航海家郑和第二次航海时带过

    来的。玉佛是由整块碧绿剔透的翡翠玉石雕刻而成的,高66厘米,宽48厘

    米,被供奉在黄金制成的宝座上面,价值连城。泰国人认为玉佛是镇国之

    宝,他的神灵威力无边,就连历届泰国政府的内阁组成之后,总理和全体

    内阁成员也都要到玉佛寺向玉佛宣誓效忠国家和国王。老百姓有升学、婚

    姻、生育、就业等切身大事,也都要去那祭拜祈祷。两个人打赌起誓,也

    都请玉佛作证。每到换季的时候,都要举行盛大仪式,由国王亲自为玉佛

    沐浴、更衣、更换头饰。

    卧佛寺里供奉的是一尊长48.7米、高12.2米的巨大卧佛,佛全身包金,

    占地面积有一座篮球场那样大,比四层楼还要高。卧佛是泰国不和睦不生

    育夫妇膜拜的偶像,这里经常能看到青年夫妇虔诚跪拜祈祷的场面。金佛

    寺里供奉的是一尊5 500 千克重的纯金大佛,它分为五个部件铸造,再拼

    装成为一个整体。

    曼谷不仅以寺院僧尼众多,寺院遍布而被誉为"佛教之都",而且事

    实上也确实为佛都:拥有32个成员国的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的总部就设在这

    里。

    "狮城"--新加坡

    当往来于南海和印度洋等地的船只一进入新加坡港,一眼就看到安德

    逊桥畔的狮头鱼身塑像高踞海滨,眼闪强光,口喷清泉,像是在向来客致

    意。这是新加坡的象征,1972年建立的旅游标志。

    在梵文中,新加坡就是"狮城"的意思。相传公元前1 150年,室利佛

    逝王国的王子盘那,率兵登上马来半岛南端的一个无名荒岛,最先碰到的

    是一头雄伟的狮子。后来盘那在岛上筑起了城墙,城名称为"僧伽补罗",

    也就是"狮城"的意思,谐音成了"新加坡"。

    如今,新加坡是城名,又是岛名,也是新加坡共和国的国名。港城新

    加坡,是新加坡共和国的首都,在共和国主岛新加坡的南部。港口区面积

    93平方千米,航道能终年保持深水位,是一个设施完善的优良自由港,也

    是东南亚最大的港口。市中心区在港口区东北、新加坡河口南北两岸,是

    行政机构的所在地,全市主要的商业、金融、通讯、船务等机构也都集中

    在此。

    新加坡距赤道线只有137千米,四周为海洋所环抱,一年之中全是夏季,

    气候炎热多雨,因有海风调节,人们并不感到闷热。境内既没有名山大川,

    也没有名胜古迹,但它却以宜人的气候,良好的市政建设和周到的服务,

    获得了"花园城"的称号,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中心。

    新加坡没有土著民族,现有居民都是外来移民,华人占居民的大多数,

    另外还有马来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英国人、日本人等。

    水都--威尼斯

    世界上有很多号称"威尼斯"的城市,如"东方威尼斯--苏州",

    "亚洲威尼斯--曼谷","北欧威尼斯--斯德哥尔摩"等等,可见威

    尼斯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威尼斯是意大利北部的一个著名水都,位于亚得里亚海海滨的一个新

    月形的泻湖中,四周为大海所环抱,只有西北角有一条长堤与陆上相通。

    "威尼斯"本是"最宁静的处所"的意思,建城迄今已有1 400多年的历史

    了。11-13世纪,威尼斯拥有强大的海军,独霸欧洲与东方的贸易。14世

    纪末叶全盛时,财富大大膨胀,商人、富豪、王侯、主教等竞相营建豪华

    的教堂、宫殿和府邸,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古迹。

    威尼斯是一座开门见水、以河为街的城市 。城中的170多条河道纵横

    交错,把陆地分割成110多个大小岛屿。长约3.2千米、宽37-70米的大运

    河,穿行在群岛之间。河道两岸排列着风格迥异的各式各样的建筑。许多

    建筑仿佛飘浮在波光粼粼的水上,有的小岛上的居民可以站在自家的房屋

    中,同对面岛上的"邻居"谈天。岛与岛之间有400多座桥梁相连 。石桥

    的形式多样,各具风姿,尤以市中心的里亚托桥和"叹息桥"最为著名。

    里亚托桥建于16世纪末年,是一座大理石独孔桥。桥长48米,宽22米,桥

    心有亭,两侧排满了小店铺。

    威尼斯也是一个以船代车的城市。这里的岛上不需用汽车,即使是国

    家元首来到这里,也必须弃车入市,乘船或步行。威尼斯的河道中有各种

    各样的船只,有水上的"公共汽车"--交通船;有私人"小汽车"--

    小型汽艇;有各种"水上商店"--售货船,还有救护艇、消防艇、垃圾

    船、娱乐船……有一种当地特有的小划船,名叫"贡多拉",平底,黑色,

    首尾尖尖翘起,站在右边用长桨划行。历史上最多时达到1万多只,现在仍

    被当作旅游船使用。为了不影响交通,威尼斯明文规定不准在河中游泳。

    多种多样的船只南来北往,穿梭于大小河道上,构成了水城特有的繁华景

    色。

    风景旖旎的威尼斯,又以古迹繁多著称。威尼斯市中心的圣马可广场,

    99米高的钟楼拔地而起。广场东侧的总督宫和圣马可教堂,雕塑精美,室

    内陈设富丽堂皇,是威尼斯古代建筑艺术的范例。

    1980年,我国江南水乡苏州已和威尼斯缔结为友好城市。

    雾都--伦敦

    英国首都伦敦,是一座古老而又现代化的城市。它不仅是历史文化名

    城和国际金融中心,更以"雾都"著称于世。

    伦敦大致可分为伦敦市和内、外伦敦三部分,由32个市(包括伦敦市)

    组成。这三部分总起来合称大伦敦,总面积1 605平方千米。面积仅为1.6

    平方千米的伦敦市,11-16世纪时曾是王宫所在地,现在成了银行、保险

    公司、股票经营和证券交易所的集中地。西区的白厅大街一带,是英国首

    相官邸和内阁各部以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白金汉宫所在地。因为这

    里富豪麇集,街市特别繁华。

    伦敦大学,伦敦博物馆,伦敦塔,伦敦桥,圣保罗大教堂,牛顿、达

    尔文、马克思、肖邦等名人的故居和墓地,格林尼治天文台,海德公园露

    天讲坛,这许许多多令人仰慕的地方,使伦敦在文化艺术上享有崇高的声

    誉。那些高矗云霄的摩天大楼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宫殿、教堂等建

    筑此起彼落,大小公园的绿地与五光十色的城市街道斑驳相同,更使伦敦

    具有典型的欧洲都市风光。

    伦敦也是世界著名的"雾都"。这里五天中就有一天是雾天。这里的

    雾常常弥漫不散,连续好几天,空中都是充满了白茫的小水滴。泰晤士河

    两岸的尖顶教堂,高层建筑都被掩盖起来,只剩下一些空中楼阁。大雾也

    给市民带来了麻烦。1952年12月5日发生的一次大雾,延续了4天多,家庭

    取暖中排出的煤烟,被浓雾笼罩着,久久不散。白天犹如黑夜,要点灯照

    明。市区交通停顿,居民感到胸闷,呼吸困难,白厅街的大理石建筑遭到

    腐蚀。

    伦敦的大雾和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大气污染有关。英国是大西洋中的一

    个岛国,而伦敦又处于英国东南部的一块盆地上。盆地的南北两侧是东西

    走向的山岭,泰晤士河自西向东穿过市区注入北海,市区离河口只有88千

    米。在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下,伦敦的气候温暖潮湿,属温带海洋

    性气候。秋冬季节,当西风把大西洋的水汽吹向陆地时,白天和晚上的温

    差比较大,盆地空气相对稳定,流动不畅,下层空气受冷以后,往往会形

    成漫天大雾,并且循环往复,久不消散。加上伦敦的工业和交通迅速发展,

    工矿企业和汽车排出的大量烟尘飘浮在空气中,变成了雾的凝结核,这也

    是促成大雾的一个原因。

    80年代以来,由于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伦敦

    上空的可见度已比过去有了提高,年平均日照数也大大增加。绝迹多年的

    小鸟又重新在伦敦上空翱翔了。

    立体都市--东京

    日本首都东京,位于关东平原南端,东南濒临东京湾。因隅田川、荒

    川等江河在附近出海,古地名就叫"江户"。1457年在此兴筑了一座江户

    城。1868年(明治元年),从西部京都迁都来此,遂改名东京。1943年扩大

    行政管辖范围,把东京改为东京都。日本的"都",相当于我国的直辖市。

    东京都的面积为2 100多平方千米,现有人口1 100多万人,其中市区800多

    万人。从东京沿东京湾向横滨方向延伸是日本的最大工业区--京滨工业

    区;从东京往东延伸至千叶县境内,为京叶工业区。

    历史上东京曾遭到两次重大的破坏。1923年关东大地震,江户时代的

    许多建筑毁于一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因发动侵略战争遭到报复

    性的轰炸,东京成为一片废墟。可是,转眼间三四十年过去了,幢幢高楼

    大厦拔地而起,地下铁道、高速公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东京都却以崭新

    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日本的中央政府机关都集中在市中心霞关一带。1968年落成的东京第

    一幢超高层建筑霞关大厦,犹如鹤立鸡群,特别显眼。从市中心的护城河

    透过一片松林,就是过去的江户城,天皇皇宫所在地。战后新建的宫殿共

    7栋,绿瓦白墙,茶褐色铜柱。皇宫一带深沟高阁,古城浓荫,还能领略到

    江户时代的风貌。在皇宫外苑大草坪的前方,却是一幢幢连绵起伏的现代

    化高楼大厦。市内最繁华的1.5千米长的银座大街两旁,高级商店和名牌老

    铺鳞次栉比,奇特的广告撩人耳目。入夜,五光十色的霓虹灯通宵达旦,

    成了有名的"不夜城"。

    东京是个人口密度很大的都市,地震对它是一个严重的威胁。进入70

    年代以来,城市建设正在向高空、地下发展,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立体都

    市。在霞关、新宿、池袋、涩谷等地,已经相继建成了不少超高层抗震大

    厦 。池袋地区兴建了一个"阳光城"。它的主体是一座高达240米的60层

    办公大楼。此外,还有9层的国际进口中心、12层的文化会馆和37层的"阳

    光王子饭店"。连接这4幢高层建筑的是200多家商店街,其余空地则开辟

    为广场和公园。"阳光城"的土地面积约为6万平方米,因为最大限度地加

    以利用,使用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这些"阳光大厦"都有强大的抗震、

    抗风能力,一切设施完全自动化,人们生活在这里就像置身于一座无所不

    包的小城市一样。

    东京的地下街建筑,最有名的要算"东京站"附近的八重州地下商店

    街了 。它是一个3层沉箱式钢筋水泥结构,就像把一艘航空母舰埋在地下

    一样 。总面积约14万平方米。第一层是有250多家商店的街道,凡是地上

    能买到的,这里也大体齐全;第二层是开阔的停车场;第三层安装空调、

    供水、供电等机械设备。像这样的地下街,在东京就有20多处。

    日本是个樱花的国家。每当阳春四月,东京上野公园和千岛渊等地的

    樱花怒放时,千树万树,像绯红的轻云一般,把这个现代化都市装扮得更

    加美丽。

    绿色首都--莫斯科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中心。玉带似的莫斯科河,

    自西向东,蜿蜒地经过列宁山下,向北绕过克里姆林宫南侧,然后折向南

    方流去。莫斯科也因河流而得名。

    仅次于巴黎的欧洲第二大城市莫斯科,是一座有800 多年历史的名城。

    它建立在7个高低起伏的山丘上,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蜘蛛网 。莫斯科的

    街道呈环形和放射形,一条条林荫大道,一环环自市中心向外延伸。繁华

    的大街两旁和新建的住宅区内,林立着式样各异、装饰多样的建筑。入夜,

    万家灯火映彻长空,克里姆林宫的红星放射出宝石般迷人的色彩。

    克里姆林宫和红场是全市中心。这所举世闻名的宫殿始建于1156年,

    它是历代沙皇的皇宫。宫殿中央,矗立着三座有名的天主教堂。光洁的白

    墙,协调的比例,俨如古代骑士头盔的圆顶,使这些建筑物显得雄浑大方。

    红场在克里姆林宫的东面。在俄语中,红场是"美丽的广场"的意思。

    它辟于15世纪末,本是个贸易市场。以后,沙皇政府经常在此发布政令,

    召集群众。十月革命后,红场成了举行庆祝活动的地方。曾经用黑色和红

    色大理石砌成的列宁墓,就在红场一旁的克里姆林宫宫墙下。

    莫斯科气温较低,以前树木很少,曾被称为"沙漠城市"。自1928年

    开始进行大规模绿化,建立了从市中心向郊外辐射的八条绿色林带。市内

    有很多大小公园和街心花园,还在市郊建立了11个自然森林区,过去曾一

    度绝迹的野鹿已繁殖到几万头。如今市区绿地面积已占总面积的40%,平均

    每个莫斯科人拥有绿地44平方米。生态环境的改善,美化了市容,调节了

    气候,使莫斯科摘掉了"沙漠城市"的帽子,成为全世界羡慕的绿色首都。

    沙漠古都--开罗

    非洲最大的城市开罗,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首都,也是著名的旅游

    城市。

    开罗位于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三角洲的顶部附近,东、南、西三

    面都被撒哈拉沙漠所包围,气候炎热干燥,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城市。公元

    969年,美洲大陆还没有被发现之前,开罗已是阿拉伯帝国法蒂玛王朝的国

    都了。"开罗"在阿拉伯文字中也就是"胜利"的意思。13世纪城市规模

    进一步扩大,成为远近的贸易、文化中心。

    开罗既有反映阿拉伯民俗传统风格的老城,也有按西方现代建筑风格

    建设起来的新城;现代文明与古老传统相互融合,彼此并存,是开罗的一

    大特色。

    与尼罗河平行的科尼奇大街是开罗的主要交通线,开罗的市区分布在

    尼罗河两岸。东岸,有着建于11-16世纪的老城,开罗的名胜古迹大都集

    中在这里,仅古迹就有400多处。其中有建于12世纪的萨拉丁城堡和许多著

    名的清真寺,还有具有阿拉伯古代风貌的大市场,市场上陈列着铜器、纺

    织品、地毯、琥珀、香料等物品,任人挑选、购买。老城区的房屋比较低

    矮,街巷狭窄,保持着古代风貌。

    尼罗河西岸,是19世纪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市区。新市区内高楼林

    立,187米的开罗塔高高地俯瞰着全城。在宽阔的新区马路上,到处奔驰着

    电车和汽车;而在老城的街道中,却不时可以看到古老的马车和沙漠特有

    的骆驼在往来。

    伊斯兰教是埃及的国教。开罗的500多万埃及居民中,穆斯林占80%以

    上。开罗全城分布着一千多座清真寺,寺顶的塔尖,好似满天星斗,点缀

    在城市上空。开罗这个沙漠古都因而又获得了"千塔之城"的称号。

    开罗西南郊的大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更使开罗成为令全世界游人非

    常神往的历史名城。

    七丘之城--罗马

    意大利首都罗马,位于国境中部的台伯河两岸。关于它的起源,有一

    段有趣的传说。相传罗慕洛斯和列慕斯是希腊战神马尔斯的一对双胞胎,

    出生后母亲被仇人杀死了,他俩被放在筐子里投入台伯河中。可是筐子并

    没有下沉,他俩被漂流到了岸边。一只母狼将他俩叼回去用狼奶喂养。后

    来给猎人拾去抚养,练就一身本领。他们长大后杀死了仇人,报了杀母之

    仇 。哥哥做了国王,在台伯河河边7座山丘之上建立起一座城堡,用自己

    的名字命名。"罗慕洛"念快了就变成"罗马"。所以罗马又称"七丘之

    城",现在的罗马城徽上还是用母狼喂孩子作图案。

    现在的罗马包括古罗马城和20世纪以来扩建的新市区。建于"七丘"

    之上的古罗马城,本是历史上盛极一时的罗马帝国的首都。公元4 世纪末,

    罗马帝国崩溃后,受到教会的庇护和教皇的统治,直到1867年才成为意大

    利的首都。

    被城墙环绕着的古罗马城,简直是一座巨大的历史博物馆。在宽广的

    帝国大道两旁,有着许多著名的广场、教堂和宫殿。三座凯旋门和两根凯

    旋柱,分别记载着曾经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的业绩。

    动人心魄的科洛塞奥竞技场,就建在市中心附近的一片盆地上。竞技

    场占地2万平方米,周长527米,围墙有57米高。四层高的建筑物用淡黄色

    的巨石砌成,外面看去呈圆形。这座宏伟的建筑建于公元1世纪,据说它是

    当年罗马帝国征服耶路撒冷后,为了显示盛大的武功,强迫8万名俘虏花了

    10年时间才建成的。场内有很多关锁狮、虎的地窖,竞技场、斗兽处设在

    场中心,周围能容纳5万人观看。据记载,竞技场开幕时,3 000名角斗士、

    5 000头雄狮、猛虎,在此进行生死搏斗,足足表演了100天。现在这座竞

    技场成了世界八大名景之一。

    梵蒂冈是罗马的城中之国,处于古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高地上。面

    积只有0.44平方千米,居民2 000人。它由天主教教会首领教皇统治,是全

    世界天主教徒的精神中心。城国中的圣彼得大教堂,圆顶距地138米,是罗

    马最高的天主教堂,在罗马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正像过去北京城中的建

    筑都不得超过紫禁城内的宫殿的高度一样,过去罗马的所有建筑都不允许

    超过圣彼得大教堂的圆顶高度。

    三、农家乐兴起的原因和表现

    农家乐,广泛分布于城市近郊以农业和乡村消费为特点的旅游、娱乐、休闲度假的场所总称,也是对近郊休闲度假方式的总称,为什么会兴起农家乐,以下就是我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农家乐兴起的原因

    “农家乐”旅游的雏形来自于国内外的乡村旅游,并将国内特有的乡村景观、民风民俗等融为一体,因而具有鲜明的乡土烙印。同时,它也是人们旅游需求多样化、闲暇时间不断增多、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和“文明病”、“城市病”加剧的必然产物,是旅游产品从观光层次向较高的度假休闲层次转化的典型例子。

    乡村旅游在国外已有30多年的历史,开展得比较成功的在部分是一些欧美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的旅游大国西班牙把乡村的城堡进行一定的装修改造成为饭店,用以留宿过往客人,这种饭店称为“帕莱多国营客栈”;同时,把大农场、庄园进行规划建设,提供徒步旅游、骑马、滑翔、登山、漂流、参加农事活动等项目,从而开创了世界乡村旅游的先河。以后,乡村旅游在美国、法国、波兰、日本等国家得到倡导和大发展。1996年,美国农村客栈总收入为40亿美元。1997年,美国有1800万人前往乡村、农场度假,仅在美国东部便有1500个观光农场,在西部还有为数众多的专门用于旅游的牧场。目前,法国有1.6万多户农家建立了家庭旅馆,推出农庄旅游,全国33%的游人选择了乡村度假,乡村旅游每年接待游客200万,能给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入,相当于全国旅游收入的1/4。在欧美国家,乡村旅游已具有相当规模,并已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国内,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在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指导下应运而生,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目前我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开发均向融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其中国内游客参加率和重游率最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以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

    由此可见,农家乐旅游是乡村旅游的一种形式,它是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

    我国农家乐最初发源于四川成都,具体位置有都江堰市的青城山,郫县、温江等说。后来发展到整个成都平原,四川盆地,直至全国。真正以“农家乐”命名的乡村旅游始于1987年在休闲之都——成都郊区龙泉驿书房村举办的桃花节。这次桃花节把农事活动、乡村田园风光,乡土 民俗 文化 ,乡村民居和聚落文化与现代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

    农家乐的表现

    1.农家园林型。以郫县友爱乡农科村、温江县万春镇等西部川西坝子农家民俗旅游为代表。这里位于 “国家生态示范区”内,是享誉全国的花卉、盆景、苗木、桩头生产基地,“农家乐”发端于此。它荟萃着川西平原农家休闲旅游的主要特色,展现着“农家乐”的巨大魅力。

    2.花果观赏型。以龙泉驿的书房村、工农村、桃花沟、苹果村等东郊丘陵的农家果园游乐为代表。龙泉山果品远销全国乃至海外,果品收入是龙泉驿区的经济支柱。但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以春观桃(梨)花、夏尝鲜果的花果观光旅游,使其旅游收入已经大大超过果品收入;卖果不如卖花,让人先饱眼福,后饱口福,有些游客还预约带上家人和小孩前来亲身体验自己亲手到树上去采摘,这样感觉花果又新鲜又体验一种乐趣而合乐而不为呢,它反映了人们消费观念的嬗变。龙泉山水果在提高其科技含量之后又着力提高其文化含量,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观光农业,开启了宜林山区发家致富的新思路。

    3.景区旅舍型。以远郊区都江堰的青城后山、蒲江县的朝阳湖、彭州市的银厂沟、大邑县的西岭雪山等自然风景区为代表。低档次农家旅舍价格低廉,游客感觉仿佛把自己的家搬到了风景区,花费居家度日的钱,享受景区的自然环境,景区“农家乐”因而受到中低收入游客的欢迎。

    4.花园客栈型。以新都县农场改建的泥巴沱风景区、邛崃市前进农场改建的东岳渔庄等为代表。把农业生产组织转变成为旅游企业,把农业用地通过绿化美化,使之成为园林式建筑,以功能齐全的配套设施和客栈式的管理,使之成为在档次上高于“农家乐”低于度假村的一种休闲娱乐场所。向现代化谱写上光彩的一笔。

    5.美食购物型。以苏州阳澄湖莲花岛旅游风景区,利用阳澄湖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闻名海内外的阳澄湖大闸蟹为特产座上宾。把渔业生产转化为旅游模式,和美食模式。使之不同于一般的农家乐。

    6、包吃包住型。

    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向往乡村生活,喜欢在乡村住上段时间,修生养性还不失乐趣。苏州西山岛上的农家乐推出“包吃包住”的打包项目,让你在西山岛享受尊贵待遇,也免去出游中的一些琐事,让此次旅游轻松又快乐。

    这是一项农家乐近几年吸引人气的服务项目,苏州太湖西山农家乐包吃包住这项服务比较实惠,包吃包住这项服务套餐很受游客欢迎。农家乐包吃包住标准按人头收费的,每人交出多少钱给老板,老板会安排您一日三餐的餐饮和住宿,当热您所吃的菜都是有店家安排的,如果您还想吃 其它 菜肴可以另外点菜哦,不过另外点菜是要另外加钱的哦。

    包吃包住是指:早、中、晚三餐+住一晚,一般为10人以上,10人以下采用住宿、餐饮分开计算,当然也有部分农家乐也搞特殊情况。采用包吃包住的方式相对团队是比较合算的,也便于组团AA制。但是包吃包住若使用空调是需要收费的一般为24小时10元一人。

    农家乐发展出现的问题

    1.食品安全问题突出。

    不少旅游者比较乐于成群结队或结伴在旅游中选择“吃农家饭、品农家茶”。一些旅游者甚至现场购买“农家乐”里还在 饲养 的猪、羊、狗、鸡、鸭等畜禽,要求现场宰杀后烹饪。这种做法实际上隐藏着不少问题,现场宰杀的畜禽几乎是没有经过检验检疫部门的检疫,其中暗藏的疾病游客和经营者是无法分辨出来的。而“农家乐”中的厨房、碗筷也缺乏正规的消毒 措施 ,没有卫生防疫部门的监管,很难达到与城镇餐馆相提并论的消费要求和卫生标准。有的经营点甚至还出售明令禁止销售的保护野生动物,如野猪、蛇类、青蛙等动物。

    2.景区安全令人担忧。

    由于大部分的“农家乐”点规模少、基础设施落后,大部分乡村游客旅游归来后,都在抱怨景区停车难,停车场缺乏安全保卫人员和措施。“农家乐”不少景区是村集体或私营业主自行开发的,旅游景区的设置、安全设施的规划甚至连最基本的导向指示牌也没有,让游客进入其中就像是无头苍蝇瞎转悠,人流量大的时候特别危险。有的“农家乐”点连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注意事项也没有,有的游客甚至还被狗咬伤、猫抓伤的现象发生。

    3.服务有待提升。

    点的茶半个小时都上不来,车被堵住个把小时也找不到堵车的车主,有的甚至连固定停放车辆的位置也没有,大部分都是依路停靠和随意停放。“农家乐”发展虽有五年左右的时间了,但服务提升依然是最大难题,服务“短腿”日渐凸现。据调查统计:国际旅游业界公认,超过80%的旅游利润来自“回头客”。

    农家乐要怎么发展

    1.组织推动。

    包括景区推动,以重点旅游景区为核心,带动、辐射和吸收周边乡村的农民参与旅游的接待和服务。

    2.政府推动。

    由政府主导进行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投入资金,开发核心景区景点,吸收社会资金投入,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

    3.公司推动。

    即“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出台优惠政策,引进有经济实力和市场经营能力的企业,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指导、组织农民开展地方风情、渔耕文化、农耕文化等旅游活动。

    4.精心规划,强化监管。

    注重整体性和连续性,充分考虑地方的自然风貌及特点和文化特性。同时监管好每一个乡村旅游、农家乐等的细枝末节,强化对旅游从业人员和乡村旅游集体的培训、 教育 ,提高其服务素质和水平,提升服务品牌和形象。

    5.突出特点和自身优势。

    比如突出乡村的地域风情、 传统文化 优势,挖掘古村、古镇、古迹、 典故 等文化内涵;突出体现地域特点,在建筑、饮食、生活、农耕乃至旅游活动的设计等方面,尽可能地体现出地域风情、风貌、生活习俗等特色。同时,还要着重考虑突出绿色、环保、休闲、娱乐等特点。

    农家乐的原因相关 文章 :

    1. 农家乐策划书范文3篇

    2. 农家乐创业策划书

    四、阿房宫争议-阿房宫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这一点无需质疑。

    要问中国的宫殿建筑中,谁最著名、谁最难忘,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非阿房宫莫属。要问中国谁的作品,最受欢迎、最让人最感动,答案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唐代杜牧撰写的《阿房宫赋》。不管什么人,凡是读过《阿房宫赋》的,都被杜牧那种深邃的意境所陶醉和感染. 在汉代人撰写的《三辅黄图》这本书中,说过阿房宫是“ 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丽山八十余里”的话,所以,杜牧就依此为据说了:阿房宫“覆压三百里”的话;毛泽东也以此为凭,说过“阿房宫三百里”的话;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李毓芳先生,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工作,结果在阿房宫前殿遗址的西侧,发现一处大型的、精致的“秦上林苑”的景观园林建筑遗址,认定那就是当年阿房宫里的“后花园”。她明确地告诉世人:“这个秦阿房宫后花园的占地面积,比现在整个上海市区面积还要大得多”。2004年上海市建成区占地,达到了780平方公里,阿房宫的后花园都大到这个程度,想必阿房宫主体宫殿占地,也一定是很大的.应该说,秦阿房宫和历代帝王的宫殿建筑相比,显然是高出好几个挡次的,它应该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两千多年以前中国建筑最高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是古代聪明智慧的建筑工匠们,用自己的血泪、才华和奉献精神,最后凝结而成的劳动结晶。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有关阿房宫的历史真相,已经完全,彻底、全部都被人们弄得清清楚楚了。实际情况是,通过各种途径找到的、涉及阿房宫的资料实在太多,多得己经让人真假难辨了。《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着兴建阿房宫的时间是公元前212年,在《史记•六国年表》中却记载着,秦始皇是公元前219年建造了阿房宫。可见,对建造阿房宫的时间,就出现了矛盾:前者只有两年时间,后者只有10年时间,问题恰恰就在这里。难道秦始皇能在这么短的一点时间内,建起一座规模宏大的“周袤三百里”的阿房宫来吗?两年建成阿房宫,岂不就变成神话了?遗憾的是,2000多年以来却很少有人,从建筑学和工程技术这个角度,对阿房宫建设的完整历史,进行过合乎逻辑的研究和思考。一提起阿房宫,人们都以为那是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研究的领域。阿房宫就其整体而言,是建筑学、建筑史上的问题,是工程技术研究的问题,一些不懂建筑学、不懂建筑史、不懂工程技术的先生,最好不要前来指手划脚、杜撰各种奇谈怪论。应该说,历史上所有的宫殿建筑,无一不是出自于建筑学家之手,出自于建筑工匠之手,他们才是古代建筑精华的创造者、见证者,他们对于古代建筑拥有最大的发言权。一旦古代建筑文字记载与工程技术界限,互相发生矛盾、对峙之时,显然建筑学家的意见是要占据上风的。首先,《史记》等史料记载的以“两年、或者10年时间”,要去建造方圆“三百里”的阿房宫,使之成为一座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帝王宫殿,只要稍有一点理性、或者有一点建筑常识的人,就一定会感觉到这是一件绝对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人们如果坚信《史记》记载的可靠性和权威性,那么首先就要去彻底否定“三百里”记载的虚伪性和武断性;相反,现在经过了考古部门的实地调查,证实了阿房宫的后花园,要比整个上海市区的面积还要大,就足以说明“两年、或者10年时间”建成阿房宫的史料,才有必要进行彻底地否定。看来,“两年、或者10年时间”和“三百里”阿房宫建设规模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是没有任何调和余地的.历史上的阿房宫,早就已经被时间吞没了。当时的建筑工匠们,虽然都是聪明绝顶、技艺精巧、才思过人,但在当时他们大部分都是刑余之人,社会地位非常卑下,文化低、识字少,又不谙传言,所以对于阿房宫建筑本身,并没有为后人留下可供追思的片言只字,实际上,“三百里阿房宫”的建设规模,单从字面上去看,确实是要让全世界的人惊讶的。它比人们所知古今中外的任何一处宫殿、任何一座城市的占地面积都要大得很多。既然如此,可以回过头去全面地考察一下,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历朝历代哪一个特大的城市,哪一座特大的帝王宫殿,只用短短的几年时间,就能够全部建成、并且能够投入使用的? 1955年第4期《考古通迅》上的《燕下都发掘品的初步整理与研究》一文可知:战国时期燕下都庞大的宫殿建筑,自燕昭王开始,前后用了80多年的时间,仍然未能全部建成。西汉茂陵邑用了52年的时间, 那座驰名中外的“万园之园, 历经了五代帝王前后用了150多年的时间. 法国的凡尔赛宫经历了400多年时间, 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 总共耗时302年。建筑的本身,不是一种虚幻之物,更不是文人学士们奇思妙想之物,它是人类在漫长的生存道路上,不断形成的一种既看得见、又摸得着的工程实体。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从原始社会直到当代,建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都是缓慢的、渐进式的,都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建筑技术,后代建筑能超越前代,前代建筑不能超越后代,这种建筑法则,任何人都是无法违背和抗拒的。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对各种宫殿建筑工期的对比研究,就可以得出结论说,仅用“两年、乃至10年时间”,要完成“三百里阿房宫”工程的建设,那是一点可能性都没有的。为什么历代帝王建造宫殿,往往要耗用几十年、上百年、乃至几年百年的时间呢?这是因为:帝王下令建造的宫殿,无一不是最高等级的建筑,它体量宏大、奢侈豪华,目的在于彰显封建帝王的威严。汉代宰相萧何纵容汉高祖刘邦说,建造帝王宫殿“非壮丽无以重威”,意思是帝王享用的宫殿,都必须是最好、最宏伟的建筑。为此,在它的建设过程中,必须选择最好的风水宝地,必须进行最严整的规划布局,必须砍伐最大的梁柱木料,必须采用最先进的施工技术,调集最优秀的建筑工匠。总之,一切都必须是最好的。然而,选址问题、规划问题、设计问题、施工问题,只要下一道圣旨都是可以办到的,唯独砍伐工程所需巨木这个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顺利解决的。建造阿房宫需要什么样的木料呢?《汉书•贾山传》里说得很清楚:“阿房宫之殿,高数十仞”,秦汉时期,五尺六寸为仞,一尺为0.23米,可见阿房宫主殿的木柱,既粗又高。可知这些巨木,并不是什么地方都有的,阿房宫的木料,是从四川的深山老林之中砍伐而来的。伐木的地方找准了,伐木的情况又如何?这些地方,可不是交通方便的一马平川,走车、走马、走人,都无多大障碍。千年巨木都在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中,群山峻岭,其险无比,虎豹巨蟒,出没其间,督办官员和伐木工人,冒险进山,大多都要丢掉性命,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在《同治重修圆明园史料》一书中,曾经说过:“历来营建大役,首重采料。大木所需梁柱斗拱,数量最众,采集不易,为自来大工最困难之事,入山伐木,非数载不能出山”。这是后世明清两代,进山伐木的艰难情景,秦时的伐木就更奇险了。要将采伐下来的巨材,从川西运往秦都咸阳,又是一种什么情况呢?世人都知道,川蜀之地,跬地皆山,素称崎岖;川陕之间,秦岭横断,悬崖深涧,人力难施。如果要从蜀道入陕,那就要完全陷入绝境了:因为这里只是山间小道,而且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根本不容许万斤重的巨木,从此通过。由此可见,四川木料是先经大小河川,流入长江到达湖北平坦地带,上岸后往北穿过河南,经洛阳向西过崤山、函谷、潼关,最后运到咸阳工地。人们不要以为,巨木运到了咸阳之后,就能够立即派上用场的。因为,从密林深处砍伐下来的木料,经过大江大河不断地漂流,沿途又遭受风雨冰霜的无情侵袭。总而言之:它们还是一种名符其实的“原木、生木”。 所谓的生木,指的是仍然含有大量木质生命成分的、含水量超标而不能正常使用的活性木材。木材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是各种菌类繁殖、生长必需的营养品,如果生木不事先采取有效的排菌、除菌措施,不进行进行干燥处理,使木材的含水率,降低到18%以下的标准,那么菌类还能够继续生存,还能使木质逐渐腐朽。对于建筑工程以及日常用品来说,生木是不能使用的。木材的这种使用特性及其变化的趋向,人们只有承认它、适应它,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采取措施克服它,否则是要受到自然规律惩罚的。无论是谁,如果用生木,制作家具、做成门窗、建造宫殿,是非出问题不可的。北京的天安门城楼,是广场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也是当前国家各项庆典活动的中心。这一座始建于公元1651年的宏伟建筑,原来高度33.7米,它在1970年进行重修时,被加高到34.7米,那时什么工作都要表决心、搞献礼,为了赶进度,就匆忙地使用了一部分尚未达到干燥标准的木料,结果是工程完工了,油漆做好了,彩画上去了,可是过不了多长时间,便产生了严重扭曲和变形的现象。这下子怎么办?1984年只好将城楼围起,以秘密作业的方式,全部拆掉重建。其实,“生木”的这种特殊性能,以及它在建筑上所具有的各种各样的破坏性作用,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已经被世人认识和掌握了。《韩非子•外储说》中就明确地记载古代有一位叫虞庆的人,坚持要用生材去盖屋,工匠告诉他,用易挠的生材去盖屋,日后必定是要被严重毁坏的,虞庆不听,最后房屋倒塌了。吕不韦是秦始皇的宰相,让他用两年左右时间伐木、用生木去建造秦宫,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经过千辛万苦运到京城来的木料,应该怎么去进行处理,首先将原木剥去树皮,浸入到水质清澈的河里或清水引入的水池中,使得树木中所含的可溶物质、以及一部分树脂、油质都能渗出、溶解,与此同时也将树木中的各种菌类全部浸出。然后,再按照树径的大小分类堆放,经过数年的风干作业,让木材达到使用的要求。或者清除木材表面的木屑和污物,按照材种、规格、干湿程度,分别搬运到空旷的干燥场地,进行“堆码”,木材经过3年、甚至5年以上的日晒、风吹,使其慢慢地自然干燥。历史上,由于木料的严重匮乏,而影响宫殿建设工程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比如,在明代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被焚毁的北京故宫的三大殿,就因为木材的缺乏,而迟迟不能进行恢复重建,直到陆澹在天津找到1000根楠木,三大殿才有条件动工建设。可以说,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个朝代,不热衷于大规模地修建宫殿的,也没有哪一位国君帝王,不倾心于大兴土木工程的。可以说,几乎任何一次改朝换代,总是伴随着新的宫殿取代旧的宫殿而发生的。从这一个角度去看:古代许多重大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过程,都和宫殿建设密切相关,这里也包括一部真正的建筑和建筑技术的发展史。我国历史上,每当改朝换代的时刻,大多数的得胜者,为什么非要烧掉、要掉拆前朝宫殿不可呢?这是有其深刻原因的:其一,多数统治者在掌权初期,都是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都要不遗余力地殚耗全国民力,去兴建金碧辉煌的宫殿,以便日后史书中有其光辉的一页,让自己也能流芳百世。其二,宫殿建筑本身,是至高无上的皇权、王气的象征,具有一种强烈的政治性和时代性,有深重的阶级烙印;新王朝的诞生,也必须“新桃换旧符”,建造新宫这是新君即位的头等大事。其三,由于前后两朝的君王,经常属于不同的民族,由于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礼仪习俗,就需要有不同功能的各类宫廷建筑,所以按照新朝的治国理念、建筑制度,再去重新建造自己的新都和新宫,具有一种历史的普遍性和必然性。但是,紧接着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立即就摆在新君的面前了:要烧掉前朝的宫殿、拆掉前朝的宫殿,那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然而再要去建造本朝的宫殿,可就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了,尤其是将前朝的宫殿全部焚毁、拆除之后,那么新建王朝的主政者们,自己又该到哪里去安身呢?因为新的宫殿,不可能在很短时间之内建成。更重要的是:新君即位总要有一个比较宏伟、庄严的场所,去接受朝贺,进行听政,发布诏令吧!大批后宫嫔妃,总要有一处歇息之地吧!所以还必须留下一部分前朝宫殿,作为新朝宫殿建成之前的过渡之用。清朝在北京建都之后,明代故宫被焚毁了,皇帝只得在太和门里听政、赐宴、颁布大赦令。据说,康熙以前的清朝皇帝都是在此处理朝政的,太和殿竣工后,它就成为一座正门了。如果历朝历代的帝王,有充足的木料储备,那么新的宫殿(包括陵墓上的宫殿),随时可以开工建设。如果自己没有可靠的木料储备,那么拆除前朝宫殿,选择可以利用的梁柱木料,就成为新朝宫殿的木料来源。另一方面,秦国早年的都城,也经常变化迁徙,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旧式秦宫,逐渐被淘汰、被拆除,大量木料可以重复利用。其实,秦国早从秦惠文王开始,就在川蜀之地进行采伐,因此聚积起来的木料就越来越多,为日后建造众多秦代宫殿,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秦朝灭亡后,大量剩余木料留绐汉代,这就是汉朝的丞相萧何,能在很短时间内,建起一批汉代宫殿的天大秘密。历史上所有的宫殿建筑,凡是史料记载中说它,只用短短几年时间建成的,实际上都有着这样一个坚实的、可靠的工程技术背景。那么,在“三百里阿房宫”范围以内,除了人们熟知的阿房前殿之外,倒底还有哪一些秦国建造起来的大宫殿呢?请看:《三辅黄图》记载着:“萯阳宫,秦文王造,在今户县西南二十三里”;《玄中记》记载着:“长安宫----秦文公造,面四百里,南至终南山”。另外,《三秦记》一书记载着:“霸城宫----秦穆公筑为宫,因名霸城。”《秦会要订补》一书记载着:“信宫、极庙----在渭河南岸;宜春宫----在长安县东南;长杨宫----在上林苑中;华阳宫----秦太子柱宫,在长安城内;步高宫、步寿宫----在临潼县内;长乐宫、兴乐宫----在渭河以南,与咸阳宫隔水汉而相望;钟宫----在户县东北二十五里;”。舆宫----《三辅旧事》一书记载着:“秦于渭南有舆宫,渭北有咸阳宫,秦昭王欲通二宫,造横桥”。 很显然,经过历代秦王的不断努力,在秦都咸阳的渭河南岸,土木之役,益为骄侈,斤斧之声,岁月不息,使得“横桥”以南各座巨大的宫殿,互相之间,早已连成一片。在秦始皇即位之前,阿房前殿也已经大体建成,否则也不会出现杜牧《阿房宫赋》中,有的宫妃苦苦等待了36年,也见不到秦始皇一面的真实场景。尽管,在秦始皇、秦二世时期,阿房宫里面有的部分,仍然在进行施工,这只是进行一些新工程的增建、扩建、改造而己,它们一点也不影响阿房前殿主体工程,早就己经完工的基本事实。在《三辅故事》一书上,本来就非常具体地记载着“秦上林苑中,作离宫别馆,一百四十六所。”这一百四十六座秦国的离宫别馆,加上十分庞大的阿房前殿工程,这大概就是秦“三百里阿房宫”全景式的鸟瞰图吧!在班固的《汉书•五行志》中,就有“秦惠文王初都咸阳,广大宫室,……复起阿房,未成而亡”的记载;在《三辅黄图》中,也有“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宫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的明确记载;在朱杰勤所著的《秦汉美术史》一书中,载有“阿房之初,亦开端于秦惠文王(名驷)时”的观点;郭沫若先生在《十批判书》书之中,也说过“阿房宫,惠文王造”的话。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编写的《中国建筑史》一书中,也明确地提到了“秦阿房宫,本秦惠文王所造,未成而亡”的史料。由阎文儒先生撰写的《西京胜迹考》一书中,也指出了“阿房宫之建,始于秦惠文王”的事实。有这么多的经典史料和权威论著,都将秦阿房宫、或者阿城的开始建造的时间,从原来的秦始皇时期,一直向前大幅度地推移,推移到了秦惠文王的时期,看来这是完全符合历史真实情况的,这一种具体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延长,是阿房宫进行大规模建设,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当然,在地域广阔的阿房宫遗址上,如果能够找到属于秦惠文王时期、或者早于秦始皇时期遗留下可靠物证的话,那就可以形成阿房宫“新说”自成体系的证据链。这一些系统材料,经过人们不断地努力,终于全部都被找到了。

    作为阿房宫考古队队长的李毓芳,在对阿房宫遗址进行5年的考古挖掘之后,除了找到一个高大的夯土台基之外,始终没有发现一点有如瓦当之类的秦代建筑痕迹,也没有发现任何一点被烧毁后留下来的炭迹、灰烬、红土和结土块等。为此李先生坚定地认为:所谓阿房宫工程,在两年的时间中,台基上的木结构宫殿,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施工建设,因此阿房宫充其量只是一处“半拉子”的工地而已。她说:如果秦始皇当初建造了阿房宫,建筑规模一定是非常宏大的,如果它真的被项羽烧毁的话,那么烧毁之后遗留下来的文化堆积,到底都跑到哪里去了?可以肯定,李毓芳所说“根本就没时间进行施工”的这一句话,应该是画龙点睛,真正点出问题的要害和核心了。李毓芳先生论证秦始皇并未建成阿房宫的理由只有两条:一是,认为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记载的修建阿房宫的时间实在太短,与阿房宫规模宏大的工程建设正常所需的施工工期,形成的反差实在太大;二是,在阿房宫前殿夯土遗址的发掘过程之中,没有发现任何一点被焚烧过的木炭、红烧土、砖瓦等文化堆积层,找不到任何一点可以证明确实进行过宫殿建设的遗留物。然而,李毓芳先生应该清楚醒地认识到:世界是很复杂的,历史也是复杂的。如果阿房宫确实是存在的话,这就是讨论问题的最大出发点,秦始皇自己建不起来,不等于其他人建不起来。在阿房宫遗让址上,找不到木炭、灰烬、红烧土,只能证明阿房宫没有被火焚,而不能证明阿房宫根本就没有建成。从秦惠文王即位(公元前337年)开始,到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结束,这中间相隔了125年之久,如果能够有效利用这一段时间,要去进行大规模的阿房宫建设,从施工工期这个角度看,完全是不成问题的。李毓芳先生自己都说过:“在北起渭河,南至秦岭,东端到达蓝田县,西边延伸到周至县的整个秦上林苑工程,已经得到了考古发掘的证实”,而所有这些都是由秦惠文王时期开始建造起来的。李先生在有关材料中更加明确地指出:在阿房前殿遗址西侧发现的一处大型的、精致的秦上林苑建筑遗址,就是当年阿房宫当中的后花园,而且这一个后花园的占地范围,实在要“比整个上海都还要大得多。”一个严肃的问题被人们提了出来:中国历朝历代,有谁见过置主体建筑工程不顾,而先搞什么后花园的?李毓芳先生一方面确认有一个已经建成的、比上海市区占地都大的阿房宫后花园,另一方面却一口咬定,根本就不存在一座阿房宫主要的朝宫正殿,难道这样一种缺乏理智的判断和理解,是符合最起码的逻辑观念的吗?自己明明说这是阿房宫的后花园,连阿房宫的正殿都没有建造起来,那么先去建造后花园,又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呢?如杲阿房宫的主体根本就不存在,那么李先生率领的考古队,有什么资格称之为阿房宫考古队呢?任何大工程,都有主体工程和辅助工程之分,施工时总要讲究顺序,古代宫殿建设“前朝、后寝、后花园”的主次结构和施工组织方法,什么时候被人颠倒过来了?颠倒过来后,难道帝王们大概都得在大树底下安寝、都得在湖石推成的山洞中上朝了?因为李毓芳先生说朝宫正殿根本没建造!不要以为这只是一个天大的玩笑,如果阿房宫主体建筑确实未建,而在后花园里面,却是一派热闹非凡的情景,这哪里是一个正常的泱泱大国的朝廷,而分明就像是一个大马戏团嘛!作为一位国家顶级的考古学权威人士,李毓芳先生难道不应该对这种有后花园、而无朝宫正殿工程的奇特现象,去认真地做一番合情合理、有根有据的交待和解释吗?人们有正当的理由认为:既然阿房宫的后花园都完工了,那么它的主体宫殿、亦即规模巨大的阿房前殿、以及与它有关的一系列配套建筑工程,就没有任何理由不去首先进行施工建设,它们还必须在后花园建成之前就竣工、就正式投入使用,进而使其具有帝王宫殿的全部功能。如果整个工程由秦惠文王、秦宣太后开始并且一直进行下去,应该是有条件将它们全部建成的。为什么说,阿房宫并没有被项羽焚烧呢?原因是,项羽的造反有他自己的目标,他打进咸阳的首要目的,是要得到像秦始皇那样的绝对统治大权,是要得到秦朝府库里面的珍宝器玩和充满后宫的绝代佳人。所以,当他统帅四十精锐大军,开进咸阳杀掉了秦代三世皇帝子婴之后,确实一把火焚烧了渭北的咸阳宫,以及北阪地区的宫殿,也烧掉了渭河以南阿房宫范围内大部分的宫殿,早年他的家族。大多都惨死于秦始皇暴政,他兵进秦都咸阳报了自己的血海深仇。但是,他不能烧掉秦始皇的阿房前殿,因为亲自登上皇帝的宝座,是他最高的政治追求,是他实现当年会稽立志“取代”秦始皇的主要目标。如果不在秦始皇这座豪华宫殿,举行自己的登位大典,是不能体现已经取得最高统治权的;如果不在这富所堂皇、高贵神圣的宫殿中,去分封刘邦等几十位诸侯王,是不能充分显示他“西楚霸王”超人“霸气”的。作为霸气十足的项羽,登位时要有宏大宫殿的依托,为此保留一部分秦代宫殿,是一件必然的事情。另外作为被封的几十位诸侯王,如刘邦等人在咸阳活动期间,也需要保留几十座秦代的宫殿建筑。秦都咸阳以渭河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渭河南岸“三百里阿房宫”范围内的秦宫,到底是否都被项羽焚毁了?到底有没有留下一部分宫殿下来呢?这里可以告诉大家,秦末确实有很多宫殿没有被烧掉,确实是有很多秦代的宫殿,是被完整地保留下来了。请看《西汉会要》第65卷的有关材料:“汉长乐宫”,本为秦之兴乐宫,《三辅旧事》称,(刘邦)迁都长安,先修秦旧宫以居之;“汉林光宫”,本为秦离宫;“汉萯杨宫”,秦惠文王造。更为重要的是,连阿房前殿竟然也被保留下来了。请看:《魏书•高祖纪》记载:“二十一年四月戊寅,幸未央殿、阿房宫”。这是说:北魏孝文帝,在公元497年,怀着对秦阿房宫、汉未央宫的仰慕之情,特地从洛阳千里迢迢前来“巡幸”,这说明阿房宫仍然还是存在的!如果当时的阿房宫,像李毓芳说的那样,只是一个荒芜不堪的夯土台基的话,甚至根本没有建成的话,那么孝文帝前来仅仅是看土堆来的吗?来看这个土堆到底有什么实际意义呢?秦始皇陵的土堆比它高得多了,为什么不去看呢?如果真有一座规模巨大的阿房宫,那么他前来视察,才是完全值得的事情。在他看了之后,可以派工匠人前来实测,制作成建筑模型,备好建筑材料之后,就能够按照阿房宫的式样,在自己的都城中仿建进行。这种实地考察的建筑营造经验是常见的,也是北魏孝文帝所熟知的。《魏书•蒋少游传》明确地记载着:“平城将营太庙太极殿,遣少游诣洛量准魏晋基址。少游为太极立模范,与董尔、王遇等参建之,皆未成而卒”。古代工程设计的“立模范”,就是为宫殿设计而制作的立体模型。北魏时期的孝文帝,要在平城要建造一座宏大的太极殿,由于中国古代没有真正的施工图纸,只好派遣著名工匠蒋少游等人,到洛阳去量准魏晋时期遗留下的宫殿尺寸,制作成立体的建筑模型之后,再带回到京城内依样仿建。非常凑巧的还是,在后期存在的阿房宫中,也曾经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根据《晋书•刘曜载记》记载可知,前赵时期的皇帝刘曜“徙都长安,诛库彭等五十人于阿房,……拟阿房而建西宫,模琼楼而建凌霄”。意思是:当上皇帝的刘曜,当时有一个大胆的规划和设想:这就是想要按照阿房宫的建筑式样,选择新址之后,再去重新建造自己本朝的西宫。如果阿房宫只是一个简单的夯土大台基的话,如果台基上面根本没有宏大土木建筑的话,那么它又是什么东西,可以被后世帝王进行仿建的呢!秦始皇用两年的时间建造前殿,固然不可凭信;然而,以阿房前殿上找不到灰烬、红烧土为由,就去否定阿房宫曾经建成的事实,也是站不住脚的。一个古代遗址,判断它是否毁于一场大火,这要从很多方面去进行考察和论证。如果是毁于一场大火,而遗址本身又是深埋于地下的、或者地处低洼之地的,经过了千百年时间的地层堆积演变,一旦遗址被后人揭开之后,是应该找到众多火焚之后留下木炭、灰烬和红烧土的,秦俑一号坑里面有大量的木炭、灰烬和红烧土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如果是毁于一场大火,而遗址的本身,又是地处高地、高坡之上,众多被火焚的木炭、灰烬、红烧土,经过很长时期的风吹雨淋,很容易从高处流失、或者移动到别处,再经过千百年的各种变化,到它原来这个遗址之上,恐怕就很难找到什么木炭、灰烬和红烧土之类的遗留物。阿房前殿即使当时遭到火焚,也由于地势实在太高,即使留下这一类东西,可能也早就损失殆尽了。另外一种情况是,阿房前殿即使当时遭到火焚,如果留下了很多木炭、灰烬和红烧土之类的东西,两千多年以来生活在遗址上的农民,凡是有实用价值的木炭,早就被人悉数悉数取走了;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红烧土,在农田耕作的过程之中,也早就被耕作土虽清除出去了。至于木结构部分,火焚之后产生的灰烬,就更难长期保留下来,白居易在《寓意诗》之中说过,“一朝为灰烬,柯叶无孑遗”,一座宫殿遭到焚毁之后,过了若干年再去看,估计什么东西都不可能找到了。由于阿旁房前殿位置的特殊性,在自然流失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当年任何火焚的痕迹,无论如何都是不可能保留到二十一世纪来的。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新都花园景观设计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推荐阅读:

    新都民宿景观设计(新都民宿景观设计图)

    新都景观设计(新都景观设计公司排名)

    新都花园景观设计(新都花园景观设计招标)

    山东水帘喷泉景观设计单位(山东水帘喷泉景观设计单位招聘)

    怎样把自己的产品推出去(怎样把自己的产品推出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