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西亚的留学生占比(在马来西亚的留学生占比有多少)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在马来西亚的留学生占比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留学、移民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马来西亚苏丹依德理斯教育大学怎么样?
马来西亚苏丹依德理斯教育大学也就是马来西亚师范大学,也可称为马来西亚第一教育大学,英文简称UPSI,是国立大学,又是皇家大学,1922年建校,位于霹雳州丹绒马林,目前两个校区,在校生有3万人左右,本科50多个专业,硕博研究生200多个专业对华招生,学历受中国教育部承认。
目前硕博专业学生多为我国高校脱产学习的教师,师范类专业对口性强,国内认可度高,回国入职高校,评职称,享受海归人才引进待遇都没有问题。
到于毕业,其实这些要靠自己的努力,正规高校都有严格的毕业要求和流程,只要按着规定来,自身努力了,就毕业了。对于那些保证毕业的学校,估计你也不敢去,也不靠谱,花钱买文凭的高校的文凭也没有多少价值。
目前学校中国学生数量还可以,留学生占比不高,对于想学习的同学,是个好消息。教师们很负责,凌晨二三点还在给学生们批改、布置作业,从这一点儿也保证了大学的学习效果。
苏丹依德理斯教育大学在大马当地是包分配的高校,当地学生竞争很激烈,如果拿中国高校比,相当于马来西亚版的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它对马来西亚的国民教育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体系的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苏丹依德理斯教育大学对中国学生的吸引力很大,本科费用和国内本科差不多,硕士博士的学制短,硕士1.5年,博士2年,费用适中,可实现本硕博连读,或者充当去欧美名校的跳板。
对于语言,可以读大学英文语言班。每年2月和9月是专业开学季。
目前申请可以通过市场各机构,也可以通过苏丹依德理斯教育大学中国办公室,不要轻易相信DIY,以免弄得个无学可读和财产损失的下场。
有啥问题可以看下大学中文网www.upsiedu.cn,当然也可以看下英文网www.uspi.edu.my
找对方向,找对渠道,自己不贪,以“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为导向,选择自己合适的学校吧。希望以上回答能帮到你。
二、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各国的华人来中国留学生的数量一般多不多?
来的还是比较多的,因为我研究生是在云南上的,亚洲的我们回家的边界小国还是很喜欢上我们中国来留学的,最起码我研究生阶段还是挺多的。同理感觉这些国家也是比较多的。
三、马来西亚华人未来怎么办
马来西亚固执偏激封闭,很难发展下去的。
,马来西亚的人口结构中,华人所占比例正在逐年减少。根据马来西亚最大的独立智库“亚洲策略与领导研究院”的统计数据,如果该国目前的外向移民趋势不变的话,到2030年,马来西亚华人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将从1957年的38.2%下降到19.6%。若此数据属实,那么是何原因导致华人纷纷离开马来西亚?对此,记者采访了几位马来西亚华人,听他们讲述在马来西亚的真实生活以及出走原因。
华裔在马人口占比下降近20%
目前在北京工作的马来西亚华人邱先生向记者证实了美国媒体的报道。他说:“根据马来西亚统计局最新的数据,马来西亚现有人口约3100万,其中华人比例约为20%多,也就是七八百万左右人口,而之前所占比例在40%左右,相较之下,华人确实减少了。”
目前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的大三学生邓世轩,是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人留学生,在马来西亚留北京学生会中担任副主席。据邓世轩介绍,马来西亚是多元种族的国家,虽然拥有不少的多元社区,但华巫印(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的简称)很多时候不是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社区,而是形成以单一族群为主的个别社群。这是随着各族群的生活习惯自然形成的,有历史因素。
邓世轩说:“如马来人除了在城市生活以外,大部分集中在乡村或城市边缘地带,主要是因为在殖民时代马来人多数务农。而当时的华人移民多数经商及做苦力,于是在华人占多数的城市或生活区渐渐发展起了城镇式的社会,开始了买卖生活必需品的商业活动,所以现今华人一般集中在城市,华人同时也是国家城镇建设的参与者。”
邓世轩还谈到生活中马来人和华人之间的相处。“大家也会互相买卖交流,但不会干涉对方的生活,或许在政治层面上大家的争议会比较大,如对伊斯兰法的认同及土著权益的态度。”
华人族群福利遭差别对待
曾在中国传媒大学留学的马来西亚华人女孩铭霓,目前在北京工作。她说,“确实有感觉到华人比例在慢慢降低,身边人也有移民的倾向。”当被问及原因,铭霓坦言称,“虽然华人在马来西亚的生活还不错,但族群福利上会被差别对待。除了马来人,其他族群常会被政府的一些政策打压。比如教育方面,像国立大学,马来族群能考进的几率比较大。他们会有很多政府补贴,然而其他族群并没有。”
铭霓对记者说,这种差别对待的现象在马来西亚被称为“固打制”。记者了解到,“固打制”,是指在教育方面实行以马来人利益为主的种族配额制。“马来西亚政府的大部分海外升学奖学金颁发给马来人。在公立大学招生方面,马来西亚当局也是以种族政策和‘固打制’为由,将专业领域如医科、工程系、法律、药剂系及生物科技等分配给马来人,华裔优秀生纵然成绩显著,也不一定能顺利进入理想的大学。”
已经于2015年移民至澳大利亚的马来西亚华人林思霆,对记者谈起她当初离开马来西亚的原因。“国家对待华人的制度不公平、不公正。教育方面,在马来西亚进入大学是有限制的,如果有100个学位,马来人不管成绩如何都可以占有70个名额,剩下30个名额给华人和印度人。为了孩子只好移民澳大利亚,我不想我的孩子被不公平对待,我们可以一起竞争,但是在马来西亚,是看肤色的。”除此以外,林思霆说,“政治方面,所有的政府高级职位也多是保留给马来人,当局还利用种族和宗教分离人民。经济方面,经商也必须保留一定的股份给马来人,以前是30%,现在是51%,才可以发营业许可证。”
林思霆说,“我的祖先从中国南下南洋,到马来西亚落地生根,到我们移民澳大利亚,追求的是更好的生活。”
专家分析:“马来人优先”的思想仍根深蒂固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许利平分析称,马来西亚华人比例在逐年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1957年建国初期,马来西亚的华人和马来人的人口比例是不相上下的。而华人比例出现逐年下降的原因,一是华人的出生率相较其他种族更低,像马来人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到四个孩子,甚至十几个孩子,这就造成华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越来越低。
第二个原因是,马来西亚政府实行的“固打制”,要求按照种族比例来录取大学生,给马来人很大的优待,导致华人去国外追求更好的教育,继而在国外工作并移民定居。
第三个原因,虽然马来西亚政府取消了以马来人优先的新经济政策,但马来人优先的思想在马来西亚还有广泛的社会根基。这些因素导致越来越多的华人选择外向移民。
许利平称,华人比例下降是个客观规律,而且这一趋势还将持续,未来十年还会继续下滑。
马来西亚吉隆坡唐人街(来源于人民网)
没有华裔,马来西亚不会有今天的面貌
马来西亚,这个和我们相隔不远、面积不大的国家,和中国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马来西亚华人的移民史可追溯至汉代,唐宋时中国和马来群岛已有频繁的商业活动和文化交流,元代时已有华人在当地定居的明确记载。到了明代,郑和下西洋时曾多次在马六甲停留。至今,作为马来西亚的一个州,马六甲仍然保留有大量与郑和有关的遗迹。一些华人因为和当地人通婚,开始在马六甲定居,渐渐受马来文化影响,繁衍开来,但依然保留了华人的很多风俗仪式。此时开始,华人开始在马六甲形成聚落定居,逐渐成为马来西亚的重要民族。
在马来西亚,华社通过中小企业为马来西亚经济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部分最有名的大企业都来自华人。2009年,华社研究中心出版了《勤俭兴邦—马来西亚华人的贡献》一书,书中详尽地讲述了一代代华人为马来西亚做出的贡献。书中写道,“华人先辈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大胆开发锡矿、拓展农耕地、建立村镇及塑造井然有序、充满活力的社会,促使马来半岛各土邦逐渐繁荣起来。至独立时,绝大部分华人已落地生根并安分守己地以这个国家为安身立命之地了。”
马来西亚华人不仅搭建了中马交流的桥梁,而且在加强中马经贸合作、促进对华投资、增进中马民间交流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其中较为知名的马来西亚华人企业家有“U盘之父”潘健成,现任群联电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享有“酒店大王”和“亚洲糖王”之称的郭鹤年,是马来西亚最杰出的企业家。2012年12月12日,郭鹤年曾获得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
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曾经表示,没有华裔社群,马来西亚不会有今天的面貌;没有华裔社群的支持,马来西亚的未来是没有希望的。
四、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各国的华人来中国留学生的人数一般多不多?
南华人还是非常多的。
以上就是关于在马来西亚的留学生占比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