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敦煌飞天景观设计公司(敦煌飞天景观设计公司招聘)

    发布时间:2023-03-08 15:56:05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110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敦煌飞天景观设计公司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行业最低价)

    文章目录列表:

    敦煌飞天景观设计公司(敦煌飞天景观设计公司招聘)

    一、敦煌的简介

    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点。全市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旅游服务业次之。“两关遗迹、千佛灵岩、危峰东峙、党水北流、月泉晓彻、古城晚眺、绣壤春耕、沙岭晴鸣”被称为“敦煌八景”。敦煌、平遥、凤凰古城、九寨沟与乌镇、丽江古城、水墨婺源和新疆布尔津白哈巴村共同评为蜜月必去中国最美的八个小镇。

    1.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下,因地处莫高镇而得名。它是中国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艺术石窟。分布在鸣沙山崖壁上三四层不等,全长一千六百米。现存石窟492个,壁画总面积约45000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2. 鸣沙山,位于敦煌市南郊七公里处。古代称神沙山、沙角山。 鸣沙山,因沙动有声而得名。古称“沙角山”、“神沙山”。山有流沙积聚而成,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最高海拔1715米。“沙岭晴鸣”为敦煌“八景”之一。

    3. 月牙泉,被鸣沙山环抱,长约150米,宽约50米,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在鸣沙山下,景区内的罗布麻、枸杞等药材很多,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彻”。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 月牙泉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

    4. 雅丹地貌,敦煌雅丹地貌(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地处敦煌西200公里处,分布区长宽各10公里,土丘高大,多在10~20米,长200~300米。又名三陇沙的地名始见于汉代,位置在古玉门关外,丝绸之路北线由此通过。三陇沙雅丹地貌,其走向与盛行的西北风向垂直,而与山地洪水流的方向一致,和玉门关形成敦煌第二大景区,因其怪异特点,故有魔鬼城。

    5. 敦煌古城,位于敦煌市至阳关公路的南侧大漠戈壁,距市中心25公里。是1987年为中日合拍大型历史故事片《敦煌》,而以宋代《清明上河图》为蓝本,仿造沙洲古城设计建造而成,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敦煌古城的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西域风情,城开东、西、南三门,城楼高耸;城内由高昌、敦煌、甘州、兴庆和汴梁五条主要街道组成,街道两边配以佛庙、当铺、货栈、酒肆、住宅等,敦煌古城再现了唐宋时期西北重镇敦煌的雄姿,被称为中国西部建筑艺术的博物馆。

    6. 玉门关,又称小方盘城,建于公元前111年左右。为丝绸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位于敦煌城西北90千米处戈壁滩中。关城为正方形,黄土垒就高10米,上宽3米下宽5米的城墙保存完好,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面积633平方米,西北各开一门。

    7. 阳关,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外的阳关镇境内,为汉武帝开辟河西,“列四郡,据两关”的两关之一,自古为丝绸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经关卡,西部边境之门户。唐代诗人王维“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使阳关名扬千古。

    8. 三危山,旅游区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三危山东西数十里,其“三峰耸立、如危欲堕,故云三危”。三危山古代又称碑羽山、神羽山,从敦煌绿洲看,隐三峰崇之,如危欲坠,而得名三危。敦煌人称三危山为坐镇敦煌第一山,清代敦煌八景将三危山列为敦煌第一景,称做“危峰东峙”。三危山为敦煌第一圣境,在地方志中被列为敦煌八景之首,曰:“危峰东屹”。

    二、敦煌不是有天降自然景观吗

    印度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度在世人眼中是神圣妙域之地,这与其多样的自然山水有极大的关系。印度境内既有终年封雪的高山峻岭、茂密的丛林草原,也有落日孤烟的苍凉沙漠以及土地膏腴、水土丰沛的平原。由于地域环境的多样化,印度的神话和宗教也显得非常的丰富多彩。在这里,印度的人和神要感激的是养育他们生命和精神的高山与大河。中国西藏境内喜马拉雅山是印度人心目中的圣地,据说是印度诸神之王毗湿奴降临的地方。印度河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的怀抱中成长,它汇合了无数的冰川和雪山化成的明澈之水,穿过高山,走过平原,最后奔向浩瀚的大海,奔向生命的归宿,映衬的则是辉煌灿烂的历史文明进程。

    印度河平原可谓是人间少见的净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平原,印度河平原是印度历史最悠久和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方。在印度河流域中形成的印度河文明是古代的农耕文明。一些考古专家在公元前2300年的印度河文明的遗址,发现了一些独特的印章。另外也在波斯湾的巴林岛上发现了来自印度河流域的遗迹。那个时候,人们种植许多麦子以及紫花豌豆、甜瓜、芝麻、椰枣和棉花等,还饲养了牛、马、狗等家畜。一些家畜如牛在印度的神话中是非常尊贵的,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神的象征意义。

    印度河流域的城市文明,主要体现于公元前26世纪到公元 前16世纪的哈喇帕和摩亨佐-达罗两座城市中。两座城市是当时的达罗毗荼人建造的,哈喇帕城是经过系统的规划设计的,呈格子型一样的布局,包括了下城和卫城两个部分,贵族住在卫城里,平民则住在下城中,一条宽阔的大街南北方向地穿过整座城市。在哈喇帕城里,基本上住的是奴隶和手工艺制作者。哈喇帕城最多的时候有3万人居住。

    与哈喇帕域相比,摩亨佐·达罗城显得更加雄伟,面积约有1平方公里,高台上建造的卫城是给贵族居住的,建有祭祀时沐浴净身的浴池和商议重大决策的会议室以及能容纳很多粮食的粮仓等,城市的功能发挥得非常充分。考古学者在这里挖掘出的一些印章上,发现了一些神牛和三头兽以及三面神人等形象,从中可以找到印度原始的神话宗教以及图腾崇拜的痕迹。

    印度河流域辉煌的城市文明曾经遭到了洪水的破坏,毁灭的原因至今还是个难解之谜。考古学专家们推测,很可能是因为这里的地下火山活动频繁,许多泥浆和沙子从地下涌出来,将河道堵塞死了,因此导致水位上涨,结果摩亨佐·达罗城淹没了。摩享佐·达罗城共有五次以上的淤泥积累,所以城市难逃被毁灭的命运。

    印度神话以其奇谲瑰丽的想象力,资料保存的完整性,神仙体系的庞杂性在世界神话体系中独树一帜,不过说起印度神话,很多中国人还是很陌生的,比如印度教的三大主神梵天,湿婆,毗湿奴,很多人就不是很了解。当然,印度神话显然太过于庞杂了,比如说,梵天是印度教的主神,世界创造者,但是在佛教神话中,居然是护法神之一,同样是梵天,身份的沉降不由得让人感到困惑,而很多涉及印度神话的作品则是大杂烩,一锅端,就好比关公战秦琼。

    那么,印度神话究竟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其实印度神话有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其神话具有时代性,很多神不是固定不变的,由于王朝的更替,民族的兴衰,一个先前民族崇拜的的神到了后一个民族那儿便失宠了,因此很多神明既有继承关系又有并列关系,甚至是以前的“自我”与后来的“自我”并列,这个特点也就是印度神话中的“轮回”,这是印度文明最显著的特征,也是其最迷人之处。

    印度神话最早的阶段是吠陀神话,吠陀神话中国的主神叫做因陀罗(Indra),他是主神,同样也是雷神和战神,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这是雅利安人信奉的神,因为北欧神话中,同样是雷神和战胜的奥丁也是主神,但是因陀罗很快就没有了地位,随着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前身)的开展,所崇拜的神逐渐发生了变化,吠陀神话中火神阿耆尼(Agni)演变成创造神梵天(Brahma),而凶猛异常的楼陀罗(Rudra)演变成破坏神湿婆(Shiva),再加上原先的守护神毗湿奴 (Visnu)成为了婆罗门教的三大主神,而原先吠陀神话中的神明大多被保留下来,但是几乎都降级了,比如说“主神”因陀罗,只保留雷神的称号,战神之名被湿婆之子鸠摩罗继承。

    那么到了反婆罗门教的佛教时期,情况会如何呢?佛教本来没有神明,后来到了大乘佛教时期,不管是吠陀神话还是婆罗门神话中的神明,一股咯全部继承,但是,还是要全部降级,于是就形成了佛,菩萨,罗汉,伽蓝,护法神的神仙体系,比如说吠陀神话与婆罗门教神话中的因陀罗,梵天,湿婆在佛教神话中分别叫做“帝释天”、“大梵天”和“大自在天”,他们的地位最低,只是保卫佛的护法,这些护法神多是以前印度神话中的神明,佛教经典《法华经》里面就说,在灵山会上,佛讲法,结果天上落下花雨,听讲的天龙八部们都被感动了,全部皈依佛门,这当然只是佛教的一种斗争手段罢了,把对方的经理全部变成了保安。

    由于佛教神话太过于庞杂,因此我只选取护法神中的“天龙八部”来说明,佛教神话中的天龙八部由于被旧派武侠小说家朱贞木的《罗刹夫人》,尤其是新派武侠作家金庸的《天龙八部》所渲染,已经被很多人熟知,金庸用天龙八部比喻世间众相,世事百态,那么天龙八部是哪八部呢?它又怎么会对中国文化有那么大的影响呢?

    天龙八部,官方的词典解释是:“天龙八部是天众、龙众、夜叉、阿修罗、迦楼罗、乾闼婆、紧那罗、摩呼罗迦八类佛教的护法神,以“天众”和“龙众”为首,故称“天龙八部”“,这里要解释的是天龙八部中的“八部”是“众”,也就是说他们不是8个神,而是八类神,比如夜叉,就是一类神的种族名称,就好像中国的龙是一个神族一样。

    那么天龙八部对于中国文化有哪些影响呢?它又是怎么不知不觉影响了中国文化?事实上,如果说天龙八部大家还有点陌生,那么下面的这些已经完全渗透进入中华文化的血液,大家一定不会觉得陌生。

    比如说天龙八部中的“天众”,也就是天神,叫做“二十诸天”,这些神明大多来源于印度教神话,后来被佛教吸取,成为佛教的护法神,其中“四大天王”在民间比较出名,还被中国的道教吸收成为神仙,“二十诸天”里面的夜叉族首领金刚密迹与散脂大将,他们在中国的文化中合称“哼哈二将”,还有一位不得不提,那就是著名的“韦陀天神”,他的原型是印度教主神湿婆之子鸠摩罗,他年纪尚轻,却率领众神将魔众击溃,因此成为战神,明朝著名神魔小说《封神演义》提到过这些神话,但是在《封神演义》中,他们都被中国化了,而且《封神演义》中燃灯佛,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全部变成了“道长”,这也是道教文化对于佛教文化的影响了,此外天龙八部中的神鸟迦楼罗,龙族纳迦对中国的凤文化,龙文化也有很大的影响,还有就是香神乾闼婆与乐神紧那罗了,但是在叙述这些之前,我们先来说说中国的本土道教神话。

    二.中国本土神话,蓬莱神话与道教传说

    关于中国神话,中国人可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关于盘古,伏羲,女娲这些神话人物大家都很熟悉了,姑且不论是不是受到其他神话的影响,这些文化早就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国神话与其他神话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神话不以故事见长,而是以地理见长,古代的《山海经》《博物志》等书记载的大多不是故事片段,而是地理风物,久而久之,那些神话故事就稀少了,而像《山海经》,鲁迅说它是古之巫书,里面记载的故事还比不上《淮南子》《吕氏春秋》来得丰富,虽然《淮南子》《吕氏春秋》引用故事的本意只是为了说道理,并不是为了记载神话,无意之中为后世保留了很多资料。

    如果说印度神话经历了吠陀神话,印度教神话(婆罗门教前身)和佛教神话这三个纵向阶段的话,那么中国神话可以说是由横向的两个区域组成的,顾颉刚说,中国神话可以分为西羌的昆仑神话和青齐的蓬莱神话,茅盾则认为是分为中原,百越以及荆楚神话,也有人认为楚神话与羌族昆仑神话本是一个系统,各种观点,莫衷一是。

    中国神话中,楚国神话多保留在《楚辞》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火凤凰便是楚国的图腾(楚人崇拜鸟与火),而西羌的昆仑神话则多保留在《山海经》中,里面的昆仑山高耸云天,下面是一个叫做“弱水”的河流与万丈深渊,在它四周环绕着火山,火焰映照着昆仑山,昆仑山上有西王母和九天玄女等等,不过这个昆仑山不是今天的“昆仑山”,今天的昆仑山是汉武帝根据张骞出使西域后再根据神话命名的。

    在这里,我选择中国神话中的蓬莱神话来说明,蓬莱神话兴起后就取代了昆仑神话,从那以后的仙境不再是昆仑,而是蓬莱了,“蓬莱”这个名字来自于战国时代,意思是“水中海草随波飘动”。有人认为蓬莱神话不是神话,而是仙话,它是神仙信仰的产物,并且是后来道家思想的先声。

    《史记》中记载燕昭王,齐宣王,秦始皇,汉武帝都曾经派人“入海求仙”,这是由于乱世征战而激发的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海山三神山,曰蓬莱,方丈,瀛洲,其传在渤海中”,齐人徐福后来真的被秦始皇派出海寻找仙山了,一说去了日本,其中真伪有待于专家研究了。而瀛洲在东方朔的《十洲记》中也有记载,里面说“瀛洲在东海中,地方四千里,上生神芝仙草,有玉酒,令人长生,洲上多仙家,风俗似吴人,山川如中国也”,从这个记载来看,这个瀛洲倒真的有点像绳纹时代的日本了,这说明“海外寻仙”并不是一种空想,只是由于航海技术限制未达成目的,比如汉武帝四处寻找仙山,但是毫无结果,于是他专门在皇宫建造了一座人工的太液池,里面造了蓬莱瀛洲等假山聊以自慰。

    那么蓬莱神话与道教又有何关系?首先要说明的是,道教不等于道家,道家是老庄在春秋战国产生的思想,但是道教却是一直到东汉的时候才由张角,张宝,张道陵(张天师)分别创立,所以道教的出身不好,发源于农民起义,而且其一出生便带有“野狐禅”的味道,所以道教的神谱极为复杂,有“三清”和“四御”,又有很多民间信仰,甚至包括了温琼,关羽,赵公明,八仙,还有雷公电母,风伯雨师,也是说是囊括了古代方士巫术,鬼神崇拜以及民间信仰的大杂烩。

    道教后来被陶弘景,葛洪,寇谦之等人系统化,得到统治阶级认可和提倡,但是道教的思想并未有多少变化,其主要的思想便是“出世”,即通过修炼达到“逍遥自在”的境界,即“羽化登仙”,后来的道教有提倡外炼丹药的,内修精气的,但都离不开这个原则,这里可以看出,道教对于道家有很多继承,比如说庄子曾经就在《逍遥游》中描述了逍遥自在的愿望,并且羡慕“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他认为人可以飞翔,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这也是现在很多仙侠小说的来源。

    所以道教神话乍一看特别复杂,其实简单说来就是一句话“成仙”,神仙在道教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下面就来说说道教的神仙。

    三.姑射山人,羽人与飞仙

    道家不等于道教,但是道教对于道家思想有很多的传承,比如《庄子》汪洋恣肆,里面奇谲瑰丽的想象力可谓震古烁今,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这个姑射山人便是一个仙子,而且庄子还详细地描述其相貌,肌肤像冰雪一样地白,一般而言,大家把姑射山人当做一个仙女,大家是出于其“肌肤似冰雪“的描写,不过说起来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姑射山人其实是一个男性的仙人。

    在先秦时代,关于神仙描述很多,而且仙人大多等同于“羽人”,羽人长什么样子?《山海经》就描述了羽人,他们有一对翅膀,大多住在山洞里,悠闲自得地在空中飞翔,在汉魏古墓中有很多表现羽人的壁画,因此,飞仙多画在墓室壁画中,象征着墓室主人的灵魂能羽化升天。

    道教后来吸收了这种形象,由于得道意味着“羽化登仙“,所以道教的仙人也就是羽人,《天仙品》说:“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云飞仙”,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人是可以通过修炼得道成仙的,《淮南子》记载有人炼丹药成仙了,结果他家的鸡犬吃了丹药也成了仙,所谓的成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由此而来。

    由于能够修炼成仙者大多都是德高望重的人,所以仙人一般还要有很长的胡子,这一点说起来这有点违背道家的“逍遥”了,庄子说,列子御风而行,根本不需要任何翅膀羽翼,后世的道家显然没有超脱到这种地步。

    所以这个时候的仙人是长翅膀的大胡子老头,而对于仙女却描述的极少,其实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也极少有对于仙女的描写,比如《山海经》里只说了西王母,魃等几位女神,还有一位便是“九天玄女“,有人认为九天玄女是以殷商图腾玄鸟为原型的,但是这个女神到底长什么样子,道家以及中国古代的神话著作都没有加以描述,倒是曹植在《洛神赋》中描述了洛神甄宓成仙的场景:“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曹植笔下的洛神能像天鹅一样飞翔,像游龙一样腾跃,向被风吹起的雪花一样流光飞舞,像轻云遮蔽住了月亮,曹植接着详细描述了洛神的外貌:“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曹植对于洛神的外貌描述地如此具体,说明以前那些“羽人“的形象已经不适合文学了,必须要有新型的仙人仙女来替代了,按理说曹植不应该是道教教徒,因为魏晋时代道教还和农民起义有着瓜葛,不过曹植是魏晋玄学中人倒是史实,玄学是一种崇尚黄老的思想流派,曹植思想受老庄影响,也是有可能的,他笔下“凌波微步”的洛神虽然只是“翩若惊鸿”的一瞥,却令人永生难忘。

    魏晋南北朝时代,由于佛教的兴盛,“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当时的道家就吸收了很多佛教的思想,佛教神话中神仙飞行是不需要翅膀的,所以在南齐丹阳古墓出土的壁画中,仙人首先没有了翅膀,有点像今天腾云驾雾的仙人了,魏晋南北朝众多作家也开始了神游太虚的幻想,比如葛洪“仙童仙女来侍,飞行轻举”的的轻妙飘然,这个时候,羽人,翅膀,白胡子老头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思想真正开始“逍遥游”。

    而《神仙传》中刘晨,阮肇山中遇仙的故事也说明了人们对于仙女的幻想,刘晨,阮肇去天台山采药,突然迷路,于是翻过了一座山,来到了小溪边,看到两位仙女,仙女招待了他们,他们在里面逍遥了十日,后来思乡心切,仙女便指路他们回去,回去以后已经过去十年了,这个故事是很出名的,后来被多次引用,比如刘禹锡说“到乡翻似烂柯人”,张文成也写成《游仙窟》,直接化用了里面的情节,所以偶遇仙女是很美妙的事情,如果在山中遇到一个长着翅膀的白胡子老头未免太煞风景了。

    南北朝时代,仙人已经褪去了翅膀,博衣宽带,自由翱翔于空中,在南朝的丹阳古墓中出现了这种仙人,但是他们大多还是男性,而且也并不十分美丽,所以到了南北朝,中国的飞仙正式成型了,那么这些飞仙和敦煌石窟中的飞天又有什么关系呢?

    仙侠小说

    四.乾闼婆、紧那罗与飞天

    刚才我们说到了道教中的仙人,其实印度神话中也有仙人这一说法,但是他们更有点像中国的隐士而不是神仙,在神话《摩诃婆罗多》中,最受尊重的仙人之一众友仙人在修行的时候,主神因陀罗(即佛教神话中的帝释天)要考验其定力与虔诚,就派天女弥那迦去引诱他,企图破坏他的修行,但是众友仙人不为所动,经受住了考验,最终靠苦行成为了梵仙,不过这种仙人与中国的仙人不一样,这种仙人大多是苦行者。

    这个被因陀罗派去引诱仙人的天女弥那迦便是吠陀神话中的apsaras,她们常常出现在苦行者面前,以自己妖媚的姿态引诱那些持戒苦修的人。

    那么再来说说乾闼婆,在吠陀神话中,乾闼婆是一种以香味为食物的男性神,由于其食香,因此全身散发异香(男性神总感觉怪怪的),这个神还有一个译名,叫做犍陀罗,也就是中亚著名的犍陀罗艺术(希腊化的印度艺术)的主角,因陀罗一旦需要他们了,就焚香,他们就来表演节目,为众神在宫殿里奏发缥缈变幻的音乐,由于他们有种“天使”的意味(为神服务,被神召唤),所以在吠陀神话中,他们是天女apsaras的丈夫,天使配天女,也算绝配,不过他们和天使不一样的是他们是没有翅膀的。

    但是正如我在第一节所说,印度神话是很庞杂的,如果你不知道它有三个分期,你就会感到困惑,事实上,乾闼婆后来被佛教吸收进了“天龙八部”,于是佛教神话就说乾闼婆与紧那罗才是夫妻,这两族的人互为夫妻,共同飞在天上,这就造成了很大的混乱,有如今天的“重婚罪”了。

    那么紧那罗又是一种什么神?唐朝的《慧琳音义》说:“紧那罗,音乐天也。有美妙音声能作歌舞,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此天女多与乾闼婆天为妻室也”,也就是说女性紧那罗在佛教神话中取代了apsara成为了天女,而在东南亚,紧那罗则变成了半人半鸟的形状,与印度神话中的妙音鸟合二为一了,妙音鸟,又叫迦陵频伽,《正法念经》说:“山谷旷野,多有迦陵频伽,出妙声音,若天神若人,紧那罗无能及者”意思是虽然紧那罗是歌神,但是还是比不上妙音鸟,不过这也说明紧那罗歌声的美妙,以至于被拿来作比较。

    由此可见,紧那罗是歌神,男的长着马的头,女的则相貌极美(看来女的不长着马头),他们演奏音乐,善于歌唱,女性紧那罗成为天女,与男性的乾闼婆为夫妇,共同飞翔于空中。

    事实上,乾闼婆与紧那罗在佛教神话中便被合称为“飞天”(Flying Apsaras),佛经说,飞天居住在须弥山南金刚窟,采集百花,向人间洒下漫天花雨,传到中国文化中便被叫做“天女散花”,这个佛教神话中的“飞天”很明显来自于吠陀神话中的“天女”。

    那么敦煌飞天是怎么来的?飞天又是怎么“飞”到甘肃敦煌的呢?原来在五胡乱华时期,虽然中原战乱纷争,但是凉州却在张氏的前凉国治理下保持着和平,保留了很多汉文化,后来前秦灭前凉,统一了北方,而敦煌莫高窟便是在前秦的时候开凿的,从此,飞天便在敦煌落了户,敦煌飞天也就是画在石壁上的飞神。但是这个时候敦煌石窟壁画上的飞天还带有印度特色,没有中国化,不易被中国人接受,比如这个时候的飞天大多为男性,而且形貌也并不美,很多男飞天瘦骨清相,显示出某种印度苦行僧的模样,当然让人看了觉得乏味。

    后来到了唐朝,由于三教合流,道教吸收了佛教的飞天,就形成了天花旋转,不长翅膀,不生羽毛,凭借着舞带而凌空飞舞,有如朵朵香花漫天飘扬的 “天外飞仙”,也就是现在敦煌石窟中的“飞天”,而且唐朝飞天大多为女性,男性飞天在以后就逐渐消失了,这点和日本不一样,日本的飞天既有男性,又有女性,女性的飞天叫做TENNYO 天女 (てんにょ)。

    因此飞天是印度文化,中国文化共同孕育的。印度文化中的天女,佛经说,飞天居住在须弥山南金刚窟,采集百花,向人间洒下漫天花雨,点缀在山林草树之间,传到中国文化中便被叫做“天女散花”,不过这个“飞天”更像是欧洲的天使,长着翅膀。

    而中国道教文化中也有“飞仙”, 轻妙飘然,御风而行,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看来中国的“飞仙”不需要翅膀也能飞行,是真正的“逍遥游”。这两类仙人原本风马牛不相及,到了唐朝,由于三教合流,道教吸收了佛教的飞天,就形成了天花旋转,不长翅膀,不生羽毛,凭借着舞带而凌空飞舞,有如朵朵香花漫天飘扬的 “天外飞仙”,也就是现在敦煌石窟中的“飞天”了。

    那么佛教神话中的飞天与道教神话中的飞仙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呢?

    五.印度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以及原因探析

    说飞天,飞仙相互影响之前,先来说说阎罗王的传说,很多人不知道,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来源的阎罗王其实来源自印度神话中的阎摩。

    阎摩在吠陀神话中是太阳神之子,后来成为了死神,传入中国之后,形成中国传说中的阎罗王,掌管阴间,但是他也吸收了很多中国特色的文化,比如与道教和鬼神信仰融合,演化出一个 “十殿阎罗王”之说,包括包拯等人都在他手下坐镇,而中国又在地府加入了“奈何桥”“孟婆汤”“判官”“无常”等特色,可以说,阎罗王是一个混血产物,不仅有印度文化的因素,也有很多中国本土文化的因素,可见很多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中华文化却有着印度的血缘,这个血缘是如此之深,以至于我们居然浑然不觉。

    因此佛教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特别巨大,比如隋文帝杨坚出生于佛寺,小名那罗延就是印度教主神毗湿奴的一个别名,意为金刚,毗湿奴还曾化身大鱼,佛经说:“海中有大鱼,身长四千里者”,这一点和庄子的鲲不知其几千里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也要说明的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中国古代神话已经有了漫长的发展历史,山海经,蓬莱神话,海上仙人,羽人,这些都是佛教飞天在中国生根发芽的土壤,佛教神话从道教神话中汲取了仙女,衣袂飘飘,轻盈飞舞等特点,而道教神话也从佛教神话中吸收了不生翅膀,不长羽毛,凌空翱翔等特征,正是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相互融合,才形成了隋唐文化的发达,也正是印度飞天与江南飞仙相融合,才形成了敦煌的飞天壁画,所以敦煌飞天是印度佛教文化,西域文化,中原道教文化共同孕育的。

    经过佛道混血后的仙人,既有凌空飞舞的潇洒飘逸,又有御风飞行的轻妙飘然,在唐朝,仙人更是成了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角色,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唐传奇中的仙人可以说是既有飞天特征,又有飞仙因素,到了明朝《封神演义》的时候,哼哈二将,四大天王都已经中国化, 成了郑伦,陈奇,魔家兄弟了。

    因此,印度文学对中国文学有如此巨大的影响,一方面是中国文化中与之相通之处是得印度神话更容易被中国人接受(其他比如基督教原罪观点就不易被中国人接受),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印度文化之独特魅力,尤其是佛教的博大精深。

    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之处不胜枚举,比如胡适先生考证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的原型是《罗摩衍那》中的神猴阿努曼,理由是都神通广大,都忠心护主,但是鲁迅不同意,说孙悟空的原型应该是江淮传说中的“无支祈”,他在《太平广记》中找到了它的记载,是一只猿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后来被大禹镇压在淮阴龟山脚下,应该说胡适和鲁迅考证得都对,事实上,吴承恩可能综合了这两种形象,共同创作了孙悟空这个角色,从这方面来说,孙悟空是印度阿努曼和江淮无支祈的混血儿。

    前面说到了毗湿奴,他的坐骑可是赫赫有名的,即“迦楼罗”,迦楼罗是毗湿奴的坐骑,是一只五彩的金翅鸟,头上有一颗如意珠,由于其吞食毒龙,最终毒发自焚,只剩一个纯青琉璃心,迦楼罗是忠心的象征。

    迦楼罗传入中国以后,与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动物,叫做“大鹏金翅鸟”,事实上,对于鲲,也不是庄子想出来的,而是齐国的一本古书上记载的,叫做《谐》,据说作者是东阳无疑,可见鲲是青齐神话,即蓬莱神话里的,而“鹏”是“凤”的古字,凤凰是楚国图腾,火凤凰是荆楚神话里的。所以鲲鹏是庄子混合了齐国神话与楚国神话的产物,本身是混合体。而且鲲鹏与道家阴阳鱼也相吻合,北冥为水,大鱼便生活在那里(青齐神话的鲲),南冥则为火,火鸟便生活在南方(荆楚神话的鹏),庄子将两者合二为一,便是北冥之鱼徙至南冥了。由于中国的鹏是火凤凰,而迦楼罗是金翅鸟,所以,两者融合变成了大鹏金翅鸟,一个例子便是《说岳全传》中的岳飞,里面说金兀术是赤须龙转世,而岳飞是大鹏金翅鸟转世,《庄子》笔下的大鹏,挥动翅膀,便“水击三千里”,而佛教神话天龙八部之一的金翅鸟迦楼罗则专门吃龙,所以岳飞也是金兀术的克星,但是龙有剧毒,久食必亡,所以佛经中的金翅鸟迦楼罗最终毒发身亡,自焚而死,只留下一颗青色琉璃心,这个大鹏金翅鸟便是中国本土的大鹏与印度神话的金翅鸟相融合的产物,庄子笔下的大鹏,神圣高洁,力大无比,印度神话的金翅鸟,则嫉恶如仇,英雄威猛,金翅鸟最终毒发身亡,也暗示了岳飞一生的命运,其带上了天命意味,所以单纯说岳飞是金翅鸟还是大鹏都是毫无意义的,此两者已经合二为一。

    这说明了佛教和道教的融合,相互取长补短,还有一种是佛教文化融入了道教中,比如道教吸收了佛教神仙“四大天王”等等,最出名的例子就是道教的“中元节”,它源自佛教的“盂兰盆节”,是关于目连救母的,后来在中国成为了传统节日鬼节,而“放河灯”等习俗也都被保留在其中了。当然也有道教文化融入佛教中,比如武圣关羽在道教中位列“真武大帝”后,也进入了佛教,成为伽蓝神。

    所以,印度文化对中国文化影响巨大,一方面在于印度文化本身的博大精深,另外一方面在于中华文化的兼容并蓄,当然,印度文化本身有许多与中国文化很相似,或者容易被中国人接受之处,这也是其对中国有影响的原因。

    但是也必须要说明的是,为什么中华文化独树一帜,而没有成为印度文化的子文化?就是因为我们在兼容并蓄其他文化的同时,还保留了自己文化的特色,从《山海经》到《淮南子》《楚辞》,再到六朝志怪,唐宋传奇,明清小说,可以说中华文化一直坚守着自己的根,就算吸收了飞天我们还有飞仙,就算吸收了阿努曼我们还有无支祈,就算吸收了金翅鸟我们还有大鹏,同时,我们也吸收了很多外来的文化壮大自己,所以我们的文化才能延续数千年而不断绝,这就是我写这篇论文的意义所在,鲁迅说,拿来主义,拿来,为我所用,也不要忘本,这才是真正的文化之道。

    三、敦煌有哪些有名的景点?

    敦煌有名的景点有:

    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的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中国西部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的崖壁上。这里全年日照充足、干燥少雨、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石窟南北长1600余米,上下共五层,最高处达50米。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余平方米,彩塑2415身,飞天塑像4000余身。莫高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与山西云岗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地  址:敦煌市东南

    开放时间:9:00-17:00

    门票信息:旺季(5月-10月)内宾160元,外宾180元(其中20元为讲解费),淡季(11月-次年4月)内宾80元,外宾100元。莫高窟平时也会有特窟开放,一般需另交费150-200元不等。

    天下沙漠第一泉---月牙泉

    鸣沙山下有一泓清泉——月牙泉。由于地下渗水以及空气动力等原因,虽然常年风沙侵蚀,泉水依然碧波荡漾,水声潺潺,出现了沙漠与清泉相伴为邻的奇景。月牙泉边,白杨亭亭玉立,垂柳舞带飘丝,沙枣花香气袭人,丛丛芦苇摇曳,对对野鸟飞翔,风景如诗如画。泉南岸台地上原建有娘娘殿、龙王宫、药王洞、玉泉楼、雷音寺等雕梁画栋、勾心斗角的大片古建筑群。

    地  址:敦煌市南郊

    开放时间:旺季7:00-22:00,淡季8:00-19:00

    门票信息:旺季(5月-10月)120元,淡季(11月-次年4月)60元。骆驼骑乘、滑沙参考价10元,滑翔机200元每次。

    敦煌响沙---鸣沙山

    鸣沙山绵延40多公里,南北广布20多公里,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敦煌城南,其山体由流沙堆积而成,远远望去,峰峦高低起伏,如刀削斧劈,景色奇丽,蔚为壮观。当游人从山顶下滑时,就会听到咚咚咚的响声,似敲锣打鼓,又像笙笛吹奏,令人动魄惊心而又玩味无穷。鸣沙山的沙是五色的。如果你掬沙细看,就会发现山上的沙粒有红、黄、绿、白、黑五种颜色,晶莹闪亮,五彩缤纷,是鸣沙“三宝”之一。

    国家地质公园魔鬼城---雅丹地貌

    敦煌雅丹地貌,土质坚硬,呈浅红色。东西长约15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与青色的戈壁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引人注目。进入雅丹,遇到风吹,鬼声森森,夜行转而不出,当地人们俗称雅丹为“魔鬼城”,其整体像一座中世纪的古城堡。

    敦煌的雅丹地貌的形成时间之久远,地貌之奇特多样,规模之大,艺术品位之高,堪称世界仅有的大漠地质博物馆。不同的时间进入雅丹地貌群,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清晨走进雅丹地貌,旭日东升时,登高远眺,点点朝霞,金光四射,气象万千;中午走进雅丹地貌,头顶太阳高照,身边怪影重重,千奇百怪的雅丹群中,仿佛处处青烟缭绕;傍晚进入雅丹群中,巨大的红日悠悠西沉,身边徐徐清风,头顶霞光灿烂,给人美的享受。

    地  址:敦煌市西北约180公里处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50元,坐观光车需另交费20元。

    四、作文美好陇南800字

    我美丽的家乡成县,一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是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我长大,是她暗暗地呵护着我,是她无微不至地照护我。瓯北,有的不光只是丰富的物产,还有迷人的景色,还有那些高耸如云的建筑物更是美不胜收,不同季节有着不同的景色,春、 夏、秋、冬、各具一色,独具匠心。

    春天,阳光暖洋洋地照在脸上,使人陶醉。春天的太阳像个温暖的炉子,照在绿色的大地上,金光粼粼。春天的白云也格外多姿,像奔腾的小马,像翻滚的浪花,又像春姑娘那白净的脸……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指着你的脸颊,使人感到舒爽,心旷神怡。春风吹过大地,大地变绿了;春风吹过大树,树叶轻轻摇动;春风吹过瓯江河面,河面上就泛起微波……春天的空气格外清新,带着春天的气息,它能使你去掉烦恼和杂念,它能使你消除疲劳,增添力量。

    夏天,一直酷暑的天气,白天,太阳高悬在天空,活像一个大火球,炽热、耀眼,太阳像烧焦了似的,一切生物都好像在蒸笼里,闷热难忍。树木花卉低下了头,小草趴在地上。小狗伸着舌头,喘着粗气,躺在屋檐下。傍晚,江滨公园的一块块空地,变成老年们的舞台。瞧,他们随着动听的音乐,兴致勃勃地跳着自己编排的舞蹈呢。一些年迈的老爷爷老奶奶尽管手脚跟不上节奏,但还是有滋有味地跳着,跳得那么地认真、那么地一丝不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神情。他们是在享受美好生活带来的欢乐呢!夏天的江滨公园已成为我们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你看,稻田里,一望无际金黄的浪,农民伯伯正在高兴的收割;果园里,熟透了的并十分饱满的水果正在枝头对你欢笑,等着人们来采栽。天空湛蓝湛蓝的,天空下是一片金黄的景象,麦子是黄的,树叶也是黄的,一阵秋风吹来,叶子从树上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一片一片的树叶离开大树妈妈的怀抱,独自一人“旅行”,有的像一条条小船,有的像一块块金币,有的像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起舞,好看极了。

    冬天的景色也很美,我最喜欢的是下雪的时候。雪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洒落在大地上,好像给大地盖上了厚厚的棉被。雪挂在树梢上,好像给树木披上了洁白的大衣。雪落在屋顶上,就像给房屋戴上了一顶可爱的白线帽子。下雪可是千载难逢的,好几年才下一次雪(最让我难忘的是我六岁时那场雪)。那次下雪我和妈妈就在公园里四处游玩,看到许多小朋友正在打雪仗,堆雪人,我和妈妈当然也在打雪仗,妈妈的眼法可真准,一砸一个中,我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打得妈妈落花流水,我们一直玩了很长时间,直到快天黑,我们才松了一口气,然后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家。

    这就是我生活的地方,这就是我的家乡。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她还将变得更加美好。

    我的家乡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我爱我的家乡——成县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敦煌飞天景观设计公司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


    推荐阅读:

    文创产品的意义(敦煌文创产品的意义)

    敦煌飞天景观设计公司(敦煌飞天景观设计公司招聘)

    最火的ip形象(比较火的ip形象)

    追梦人繁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