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大学读博士费用(芝加哥大学读博士费用高吗)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芝加哥大学读博士费用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留学、移民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在英国剑桥大学读博士生要读几年?费用?(我家境不是很好)
如果让我重做一次研究生----王泛森
王泛森,1958年10月25日生,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本科(1980)和硕士(1983),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博士(1993)。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中央研究院院士。
这个题目我非常喜欢,因为这个题目,对大家多少都有实际的帮助。如果下次我必须再登台演讲,我觉得这个题目还可以再发挥一两次。我是台大历史研究所毕业的,所以我的硕士是在台大历史研究所,我的博士是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取得的。我想在座的各位有硕士、有博士,因此我以这两个阶段为主,把我的经验呈现给各位。我从来不认为我是位有成就的学者,我也必须跟各位坦白,我为了要来做这场演讲,在所里碰到刚从美国读完博士回来的同事,因为他们刚离开博士生的阶段,比较有一些自己较独特的想法,我就问他:「如果你讲这个问题,准备要贡献什么?」结合了他们的意见,共同酝酿了今天的演讲内容,因此这里面不全是我一个人的观点。虽然我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都出版了,但不表示我就是一个成功的研究生,因为我也总还有其它方面仍是懵懵懂懂。我的硕士论文是二十年前时报出版公司出版的,我的博士论文是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的。你说有特别好吗?我不敢乱说。我今天只是综合一些经验,提供大家参考。
一、研究生与大学生的区别
首先跟大家说明一下研究生和大学生的区别。大学生基本上是来接受学问、接受知识的,然而不管是对于硕士时期或是博士时期的研究而言,都应该准备要开始制造新的知识,我们在美国得到博士学位时都会领到看不懂的毕业证书,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我问一位懂拉丁文的人,上面的内容为何?他告诉我:「里头写的是恭喜你对人类的知识有所创新,因此授予你这个学位。」在中国原本并没有博硕士的学历,但是在西方他们原来的用意是,恭贺你已经对人类普遍的知识有所创新,这个创新或大或小,都是对于普遍的知识有所贡献。这个创新不会因为你做本土与否而有所不同,所以第一个我们必须要很用心、很深刻的思考,大学生和研究生是不同的。
(一)、选择自己的问题取向,学会创新
你一旦是研究生,你就已经进入另一个阶段,不只是要完全乐在其中,更要从而接受各种有趣的知识,进入制造知识的阶段,也就是说你的论文应该有所创新。由接受知识到创造知识,是身为一个研究生最大的特色,不仅如此,还要体认自己不再是个容器,等着老师把某些东西倒在茶杯里,而是要开始逐步发展和开发自己。做为研究生不再是对于各种新奇的课照单全收,而是要重视问题取向的安排,就是在硕士或博士的阶段里面,所有的精力、所有修课以及读的书里面都应该要有一个关注的焦点,而不能像大学那般漫无目标。大学生时代是因为你要尽量开创自己接受任何东西,但是到了硕士生和博士生,有一个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完成论文,那篇论文是你个人所有武功的总集合,所以这时候必须要有个问题取向的学习。
(二)、尝试跨领域研究,主动学习
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跨越一个重要的领域,将决定你未来的成败。我也在台大和清华教了十几年的课,我常常跟学生讲,选对一个领域和选对一个问题是成败的关键,而你自己本身必须是带着问题来探究无限的学问世界,因为你不再像大学时代一样泛滥无所归。所以这段时间内,必须选定一个有兴趣与关注的主题为出发点,来探究这些知识,产生有机的循环。
由于你是自发性的对这个问题产生好奇和兴趣,所以你的态度和大学部的学生是截然不同的,你慢慢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是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并学会悠游在这学术的领域。我举一个例子,我们的中央研究院院长李远哲先生,得了诺贝尔奖。他曾经在中研院的周报写过几篇文章,在他的言论集里面,或许各位也可以看到,他反复提到他的故事。他是因为读了一个叫做马亨教授的教科书而去美国柏克莱大学念书,去了以后才发现,这个老师只给他一张支票,跟他说你要花钱你尽量用,但是从来不教他任何东西。可是隔壁那个教授,老师教很多,而且每天学生都是跟着老师学习。他有一次就跟那个老师抱怨:那你为什么不教我点东西呢?」那个老师就说:「如果我知道结果,那我要你来这边念书做什么?我就是因为不知道,所以要我们共同探索一个问题、一个未知的领域。」他说其实这两种教法都有用处,但是他自己从这个什么都不教他,永远碰到他只问他「有没有什么新发现」的老师身上,得到很大的成长。所以这两方面都各自蕴含深层的道理,没有所谓的好坏,但是最好的方式就是将这两个方式结合起来。我为什么讲这个故事呢?就是强调在这个阶段,学习是一种[self-help],并且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self-help],而不能再像大学时代般,都是纯粹用听的,这个阶段的学习要基于对研究问题的好奇和兴趣,要带着一颗热忱的心来探索这个领域。然而研究生另外一个重要的阶段就是Learn how to learn,不只是学习而已,而是学习如何学习,不再是要去买一件很漂亮的衣服,而是要学习拿起那一根针,学会绣出一件漂亮的衣服,慢慢学习把目标放在一个标准上,而这一个标准就是你将来要完成硕士或博士论文。如果你到西方一流的大学去读书,你会觉得我这一篇论文可能要和全世界做同一件问题的人相比较。我想即使在台湾也应该要有这样的心情,你的标准不能单单只是放在旁边几个人而已,而应该是要放在领域的普遍人里面。你这篇文章要有新的东西,才算达到的标准,也才符合到我们刚刚讲到那张拉丁文的博士证书上面所讲的,有所贡献与创新。
二、一个老师怎么训练研究生
第二个,身为老师你要怎么训练研究生。我认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训练,哪怕是自然科学的训练,到研究生阶段应该更像师徒制,所以来自个人和老师、个人和同侪间密切的互动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跟大学部坐在那边单纯听课,听完就走人是不一样的,相较之下你的生活应该要和你所追求的知识与解答相结合,并且你往后的生活应该或多或少都和这个探索有相关。
(一)善用与老师的伙伴关系,不断Research
我常说英文research这个字非常有意义,search是寻找,而research是再寻找,所以每个人都要research,不断的一遍一遍再寻找,并进而使你的生活和学习成为一体。中国近代兵学大师蒋百里在他的兵学书中曾说:「生活条件要跟战斗条件一致,近代欧洲凡生活与战斗条件一致者强,凡生活与战斗条件不一致者弱。」我就是藉由这个来说明研究生的生活,你的生活条件与你的战斗条件要一致,你的生活是跟着老师与同学共同成长的,当中你所听到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带给你无限的启发。回想当时我在美国念书的研究生生活,只要随便在楼梯口碰到任何一个人,他都有办法帮忙解答你语言上的困难,不管是英文、拉丁文、德文、希腊文……等。所以能帮助解决问题的不单只是你的老师,还包括所有同学以及学习团体。你的学习是跟生活合在一起的。当我看到有学生呈现被动或是懈怠的时候,我就会用毛泽东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来跟他讲:「作研究生不是请客吃饭。」
(二)藉由大量阅读和老师提点,进入研究领域
怎样进入一个领域最好,我个人觉得只有两条路,其中一条就是让他不停的念书、不停的报告,这是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最快,又最方便的方法,到最后不知不觉学生就会知道这个领域有些什么,我们在不停念书的时候常常可能会沉溺在细节里不能自拔,进而失去全景,导致见树不见林,或是被那几句英文困住,而忘记全局在讲什么。藉由学生的报告,老师可以讲述或是厘清其中的精华内容,经由老师几句提点,就会慢慢打通任督二脉,逐渐发展一种自发学习的能力,同时也知道碰到问题可以看哪些东西。就像是我在美国念书的时候,我修过一些我完全没有背景知识的国家的历史,所以我就不停的念书、不停的逼着自己吸收,而老师也只是不停的开书目,运用这样的方式慢慢训练,有一天我不再研究它时,我发现自己仍然有自我生产及蓄发的能力,因为我知道这个学问大概是什么样的轮廓,碰到问题也有能力可以去查询相关的资料。所以努力让自己的学习产生自发的延展性是很重要的。
(三)循序渐进地练习论文写作
到了硕士或博士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完成一篇学位论文,而不管是硕士或博士论文,其规模都远比你从小学以来所受的教育、所要写的东西都还要长得多,虽然我不知道教育方面的论文情况是如何,但是史学的论文都要写二、三十万字,不然就是十几二十万字。写这么大的一个篇幅,如何才能有条不紊、条理清楚,并把整体架构组织得通畅可读?首先,必须要从一千字、五千字、一万字循序渐进的训练,先从少的慢慢写成多的,而且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训练到可以从一万字写到十万字。这么大规模的论文谁都写得出来,问题是写得好不好,因为这么大规模的写作,有这么许多的脚注,还要注意首尾相映,使论述一体成型,而不是散落一地的铜钱;是一间大礼堂,而不是一间小小分割的阁楼。为了完成一个大的、完整的、有机的架构模型,必须要从小规模的篇幅慢慢练习,这是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因为受计算机的影响,我发现很多学生写文章能力都大幅下降。写论文时很重要的一点是,文笔一定要清楚,不要花俏、不必漂亮,「清楚」是最高指导原则,经过慢慢练习会使你的文笔跟思考产生一致的连贯性。我常跟学生讲不必写的花俏,不必展现你散文的才能,因为这是学术论文,所以关键在于要写得非常清楚,如果有好的文笔当然更棒,但那是可遇不可求的,文彩像个人的生命一样,英文叫style, style本身就像个人一样带有一点点天生。因此最重要的还是把内容陈述清楚,从一万字到最后十万字的东西,都要架构井然、论述清楚、文笔清晰。我在念书的时候,有一位欧洲史、英国史的大师Lawrence Stone,他目前已经过世了,曾经有一本书访问十位最了不起的史学家,我记得他在访问中说了一句非常吸引人注意的话,他说他英文文笔相当好,所以他一辈子没有被退过稿。因此文笔清楚或是文笔好,对于将来文章可被接受的程度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内容非常重要,有好的表达工具更是具有加分的作用,但是这里不是讲究漂亮的style,而是论述清楚。
三、研究生如何训练自己
(一)尝试接受挑战,勇于克服
研究生如何训练自己?就是每天、每周或每个月给自己一个挑战,要每隔一段时间就给自己一个挑战,挑战一个你做不到的东西,你不一定要求自己每次都能顺利克服那个挑战,但是要努力去尝试。我在我求学的生涯中,碰到太多聪明但却一无所成的人,因为他们很容易困在自己的障碍里面,举例来说,我在普林斯顿大学碰到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就是没办法克服他给自己的挑战,他就总是东看西看,虽然我也有这个毛病,可是我会定期给我自己一个挑战,例如:我会告诉自己,在某一个期限内,无论如何一定要把这三行字改掉,或是这个礼拜一定要把这篇草稿写完,虽然我仍然常常写不完,但是有这个挑战跟没这个挑战是不一样的,因为我挑战三次总会完成一次,完成一次就够了,就足以表示克服了自己,如果觉得每一个礼拜的挑战,可行性太低,可以把时间延长为一个月的挑战,去挑战原来的你,不一定能做到的事情。不过也要切记,硕士生是刚开始进入这一个领域的新手,如果一开始问题太小,或是问甫订颠寡郯干奠吮订经题大到不能控制,都会造成以后研究的困难。
(二)论文的写作是个训练过程,不能苛求完成精典之作
各位要记得我以前的老师所说的一句话:「硕士跟博士是一个训练的过程,硕士跟博士不是写经典之作的过程。」我看过很多人,包括我的亲戚朋友们,他之所以没有办法好好的完成硕士论文,或是博士论文,就是因为他把它当成在写经典之作的过程,虽然事实上,很多人一生最好的作品就是硕士论文或博士论文,因为之后的时间很难再有三年或六年的时间,沉浸在一个主题里反复的耕耘,当你做教授的时候,像我今天被行政缠身,你不再有充裕的时间好好探究一个问题,尤其做教授还要指导学生、上课,因此非常的忙碌,所以他一生最集中又精华的时间,当然就是他写博士、或是硕士论文的时候,而那一本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但不一定要刻意强求,要有这是一个训练过程的信念,应该清楚知道从哪里开始,也要知道从哪里放手,不要无限的追下去。当然我不是否认这个过程的重要性,只是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论文的完成当成一个目标,不要成为是一种的心理障碍或是心理负担。这方面有太多的例子了,我在普林斯顿大学念书的时候,那边旧书摊有一位非常博学多文的旧书店老板,我常常赞叹的对他说:「你为什么不要在大学做教授。」他说:「因为那篇博士论文没有写完。」原因在于他把那个博士论文当成要写一本经典,那当然永远写不完。如果真能写成经典那是最好,就像美丽新境界那部电影的男主角John Nash一样,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博士那二十几页的论文,不过切记不要把那个当作是目标,因为那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应该要坚定的告诉自己,所要完成的是一份结构严谨、
论述清楚与言之有物的论文,不要一开始就期待它是经典之作。如果你期待它是经典之作,你可能会变成我所看到的那位旧书摊的老板,至于我为什么知道他有那么多学问,是因为那时候我在找一本书,但它并没有在旧书店里面,不过他告诉我:「还有很多本都跟他不相上下。」后来我对那个领域稍稍懂了之后,证明确实如他所建议的那般。一个旧书店的老板精熟每一本书,可是他就是永远无法完成,他梦幻般的学位论文,因为他不知道要在哪里放手,这一切都只成为空谈。
(三)论文的正式写作
1.学习有所取舍
到了写论文的时候,要能取也要能舍,因为现在信息爆炸,可以看的书太多,所以一定要建构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树,首先,要有一棵自己的知识树,才能在那棵树挂相关的东西,但千万不要不断的挂不相关的东西,而且要慢慢的舍掉一些挂不上去的东西,再随着你的问题跟关心的领域,让这棵知识树有主干和枝叶。然而这棵知识树要如何形成?第一步你必须对所关心的领域中,有用的书籍或是资料非常熟悉。
2.形成你的知识树
我昨天还请教林毓生院士,他今年已经七十几岁了,我告诉他我今天要来作演讲,就问他:「你如果讲这个题目你要怎么讲?」他说:「只有一点,就是那重要的五、六本书要读好几遍。」因为林毓生先生是海耶克,还有几位近代思想大师在芝加哥大学的学生,他们受的训练中很重要的一部份是精读原典。这句话很有道理,虽然你不可能只读那几本重要的书,但是那五、六本书将逐渐形成你知识树的主干,此后的东西要挂在上面,都可以参照这一个架构,然后把不相干的东西暂放一边。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你不可能读遍天下所有的好书,所以要学习取舍,了解自己无法看遍所有有兴趣的书,而且一但看遍所有有兴趣的书,很可能就会落得普林斯顿街上的那位旧书店的老板一般,因为阅读太多不是自己所关心的领域的知识,它对于你来说只是一地的散钱。
3.掌握工具
在这个阶段一定要掌握语文与合适的工具。要有一个外语可以非常流畅的阅读,要有另外一个语文至少可以看得懂文章的标题,能学更多当然更好,但是至少要有一个语文,不管是英文、日文、法文……等,一定要有一个语文能够非常流畅的阅读相关书籍,这是起码的前提。一旦这个工具没有了,你的视野就会因此大受限制,因为语文就如同是一扇天窗,没有这个天窗你这房间就封闭住了。为什么你要看得懂标题?因为这样才不会有重要的文章而你不知道,如果你连标题都看不懂,你就不知道如何找人来帮你或是自己查相关的资料。其它的工具,不管是统计或是其它的任何工具,你也一定要多掌握,因为你将来没有时间再把这样的工具学会。
4.突破学科间的界线
应该要把跨学科的学习当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是跨学科涉及到的东西必须要对你这棵知识树有助益,要学会到别的领域稍微偷打几枪,到别的领域去摄取一些概念,对于本身关心的问题产生另一种不同的启发,可是不要泛滥无所归。为什么要去偷打那几枪?近几十年来,人们发现不管是科学或人文,最有创新的部份是发生在学科交会的地方。为什么会如此?因为我们现在的所有学科大部分都在西方十九世纪形成的,而中国再把它转借过来。十九世纪形成这些知识学科的划分的时候,很多都带有那个时代的思想跟学术背景,比如说,中研院的李院长的专长就是物理化学,他之所以得诺贝尔奖就是他在物理和化学的交界处做工作。像诺贝尔经济奖,这二十年来所颁的奖,如果在传统的经济学奖来看就是旁门走道,古典经济学岂会有这些东西,甚至心理学家也得诺贝尔经济奖,连John Nash这位数学家也得诺贝尔经济奖,为什么?因为他们都在学科的交界上,学科跟学科、平台跟平台的交界之处有所突破。在平台本身、在学科原本最核心的地方已经search太多次了,因此不一定能有很大的创新,所以为什么跨领域学习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常常一篇硕士论文或博士论文最重要、最关键的,是那一个统摄性的重要概念,而通常你在本学科里面抓不到,是因为你已经泡在这个学科里面太久了,你已经拿着手电筒在这个小仓库里面照来照去照太久了,而忘了还有别的东西可以更好解释你这些材料的现象,不过这些东西可遇而不可求。John Nash这一位数学家为什么会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什么他在赛局理论的博士论文,会在数十年之后得诺贝尔经济奖?因为他在大学时代上经济学导论的课,所以他认为数学可以用在经济方面来思考,而这个东西在一开始,他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用处。他是在数学和经济学的知识交界之处做突破。有时候在经济学这一个部分没有大关系,在数学的这一个部分也没有大关系,不过两个加在一起,火花就会蹦出来。
5.论文题目要有延展性
对一个硕士生或博士生来说,如果选错了题目,就是失败,题目选对了,还有百分之七十胜利的机会。这个问题值得研一、博一的学生好好思考。你的第一年其实就是要花在这上面,你要不断的跟老师商量寻找一个有意义、有延展性的问题,而且不要太难。我在国科会当过人文处长,当我离开的时候,每次就有七千件申请案,就有一万四千个袋子,就要送给一万四千个教授审查。我当然不可能看那么多,可是我有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看申诉。有些申诉者认为:「我的研究计画很好,我的著作很好,所以我来申诉。」申诉通过的大概只有百分之十,那么我的责任就是在百分之九十未通过的案子正式判决前,再拿来看一看。有几个印象最深常常被拿出来讨论的,就是这个题目不必再做了、这个题目本身没有发展性,所以使我更加确认选对一个有意义、
有延展性、可控制、可以经营的题目是非常重要的。我的学生常常选非常难的题目,我说你千万不要这样,因为没有人会仔细去看你研究的困难度,对于难的题目你要花更多的时间阅读史料,才能得到一点点东西;要挤很多东西,才能筛选出一点点内容,所以你最好选择一个难易适中的题目。我写过好几本书,我认为我对每一本书的花的心力都是一样,虽然我写任何东西我都不满意,但是在过程中我都绞尽脑汁希望把他写好。目前为止很多人认为我最好的书,是我二十几岁刚到史语所那一年所写的那本书。我在那本书花的时间并不长,那本书的大部分的稿子,是我和许添明老师同时在当兵的军营里面写的,而且还是用我以前旧的笔记写的。大陆这些年有许多出版社,反复要求出版我以前的书,尤其是这一本,我说:「不行。」因为我用的是我以前的读书笔记,我怕引文有错字,因为在军队营区里面随时都要出操、随时就要集合,手边又没有书,怎么可能好好的去核对呢?而如果要我重新校正一遍,又因为引用太多书,实在没有力气校正。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呢?我后来想一想,那本书之所以比较好,可能是因为那个题目可延展性大,那个题目波澜起伏的可能性大。很多人都认为,我最好的书应该是剑桥大学出的那一本,不过我认为我最好的书一定是用中文写的,因为这个语文我能掌握,英文我没办法掌握得出神入化。读、写任何语文一定要练习到你能带着三分随意,那时候你才可以说对于这一个语文完全理解与精熟,如果你还无法达到三分的随意,就表示你还在摸索。
回到我刚刚讲的,其实每一本书、每一篇论文我都很想把它写好。但是有些东西没办法写好,为什么?因为一开始选择的题目不够好。因此唯有选定题目以后,你的所有训练跟努力才有价值。我在这里建议大家,选题的工作要尽早做,所选的题目所要处理的材料最好要集中,不要太分散,因为硕士生可能只有三年、博士生可能只有五年,如果你的材料太不集中,读书或看资料可能就要花掉你大部分的时间,让你没有余力思考。而且这个题目要适合你的性向,如果你不会统计学或讨厌数字,但却选了一个全都要靠统计的论文,那是不可能做得好。
6.养成遵照学术格式的写作习惯
另一个最基本的训练,就是平时不管你写一万字、三万字、五万字都要养成遵照学术规范的习惯,要让他自然天成,就是说你论文的脚注、格式,在一开始进入研究生的阶段就要培养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部份,如果这个习惯没有养成,人家就会觉得这个论文不严谨,之后修改也要花很多时间,因为你的论文规模很大,可能几百页,如果一开始弄错了,后来再重头改到尾,一定很耗时费力,因此要在一开始就养成习惯,因为我们是在写论文而不是在写散文,哪一个逗点应该在哪里、哪一个书名号该在哪里、哪一个地方要用引号、哪一个要什么标点符号,都有一定的规定,用中文写还好,用英文有一大堆简称。在1960年代台湾知识还很封闭的时候,有一个人从美国回来就说:「美国有个不得了的情形,因为有一个人非常不得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得了,他说:「因为这个人的作品到处被引用。」他的名字就叫ibid。所谓ibid就是同前作者,这个字是从拉丁文发展出来的,拉丁文有一大堆简称,像et.al.就是两人共同编的。英文有一本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就是专门说明这一些写作规范。各位要尽早学会中英文的写作规范,慢慢练习,最后随性下笔,就能写出符合规范的文章。
7.善用图书馆
图书馆应该是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地方,不必读每一本书,可是要知道有哪些书。我记得我做学生时,新进的书都会放在图书馆的墙上,而身为学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把书名看一看。在某些程度上知道书皮就够了,但是这仍和打计算机是不一样的,你要实际上熟悉一下那本书,摸一下,看一眼目录。我知道现在从计算机就可以查到书名,可是我还是非常珍惜这种定期去browse新到的书的感觉,或去看看相关领域的书长成什么样子。中研院有一位院士是哈佛大学信息教授,他告诉我他在创造力最高峰的时候,每个礼拜都到他们信息系图书室里,翻阅重要的信息期刊。所以图书馆应该是身为研究生的人们,最熟悉的地方。不过切记不重要的不要花时间去看,你们生活在信息泛滥的时代,跟我生长在信息贫乏的时代是不同的,所以生长在这一个时代的你,要能有所取舍。我常常看我的学生引用一些三流的论文,却引得津津有味,我都替他感到难过,因为我强调要读有用、有价值的东西。
8.留下时间,精致思考
还要记得给自己保留一些思考的时间。一篇论文能不能出神入化、能不能引人入胜,很重要的是在现象之上作概念性的思考,但我不是说一定要走理论的路线,而是提醒大家要在一般的层次再提升两三步,conceptualize你所看到的东西。真切去了解,你所看到的东西是什么?整体意义是什么?整体的轮廓是什么?千万不要被枝节淹没,虽然枝节是你最重要的开始,但是你一天总也要留一些时间好好思考、慢慢沉淀。
conceptualize是一种非常难教的东西,我记得我念书时,有位老师信誓旦旦说要开一门课,教学生如何conceptualize,可是从来都没开成,因为这非常难教。我要提醒的是,在被很多材料和枝节淹没的时候,要适时跳出来想一想,所看到的东西有哪些意义?这个意义有没有广泛连结到更大层面的知识价值。
傅斯年先生来到台湾以后,同时担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所长及台大的校长。台大有个傅钟每小时钟声有二十一响、敲二十一次。以前有一个人,写了一本书叫《钟声二十一响》,当时很轰动。他当时对这二十一响解释是说:因为台大的学生都很好,所以二十一响是欢迎国家元首二十一响的礼炮。不久前我发现台大在每一个重要的古迹下面竖一个铜牌,我仔细看看傅钟下的解释,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傅斯年当台大校长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人一天只有二十一个小时,另外三小时是要思考的。」所以才叫二十一响。我觉得这句话大有道理,可是我觉得三小时可能太多,因为研究生是非常忙的,但至少每天要留个三十分钟、一小时思考,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学习跳到比你所看到的东西更高一点的层次去思考。
9.找到学习的楷模
待续。。。
二、本人目前已工作两年,现想出国留学学习法律,想问一下美国法律专业的基本情况与费用,
一、首先来了解下这三种学位的关系
(一)申请 J.D. 学位的要求
拥有法学学士学位的中国学生有LSAT&TOEFL
拥有任意本科学位的美国学生有LSAT 成绩
拥有任意本科学位的中国学生 LSAT&TOEFL 成绩
(二)拥有法学学士学位的中国学生具有托福成绩可申请LLM学位继续进修可申请S.J.D.
二、美国本科专业的法学专业课程设置——纽约大学( Corporation Law为例)
Core Business Courses
All students must enroll in at least 4 credits within this group:
1.Accounting for Lawyers (LW.10007 - 2 or 3 credits) 法务会计
2.Bankruptcy (LW.11460 - 3 or 4 credits) 破产法
3.Corporate Bond Contracts and Credit Agreements (LW.11216- 4 credits) 公司债券合同和信贷协议
4.Corporate Finance (LW.11461 - 3 credits) 公司金融
5.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LW.10327 - 2 or 3 credits) 企业并购
6.OR Negotiating Corporate Transactions (LW.11158 - 2 credits) 企业交易谈判
7.OR Cross Border Mergers & Acquisitions (LW.12059 - 2 credits) 跨境兼并与收购
8.Survey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LW.10322 - 3 or 4 credits) 证劵监管调查
课程设置总结
?专业必修课程一般是两门:美国法律介绍和写作入门指导(维克森林大学四门);
?General 项目,无固定课程设置,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修够相应学分方可毕业;
?Specialized 项目,需要在相关方向选择所需学分,其余课程选修;
?Course 方向,修够学分即可;
?Thesis 方向,需要学习写作课程,做相关研究,修完相应的学分并需完成论文方可毕业。
三、2015年美国法学院TOP20
1、Yale University耶鲁大学
2、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学
3、Stanford University斯坦福大学
4、Columbia University哥伦比亚大学
5、University of Chicago芝加哥大学
6、New York University纽约大学
7、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宾夕法尼亚大学
8、University of Virginia弗吉尼亚大学
9、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10、Duke University杜克大学
11、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12、Northwestern University西北大学
13、Cornell University康奈尔大学
14、Georgetown University乔治城大学
15、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16、Vanderbilt University范德堡大学
17、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18、Emory University埃默里大学
19、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乔治华盛顿大学
20、University of Minnesota—Twin Cities明尼苏达大学
四、美国本科专业之法学专业就业前景
1、在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党政管理、纪检监察、企业管理、合同管理、法律事务管理。
2、在立法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从事党政管理、纪检监察、政策法规制定和实施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行政执法等工作。
3、在公、检、法、司等司法机关从事治安管理、案件侦查、法律监督、审判、监狱管理等工作,担任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人民警察等。
4、在律师事务所、公证处、仲裁机构和其他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担任律师、公证员、仲裁员、企业事业法律顾问等。
5.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法律教学与研究工作。
美国的法学院提供3种学位:J.D。(法学博士)、L.L.M。(法学硕士)、和S.J.D。(法科学博士)。J.D。是美国法学院最主要的学位,美国本地学生本科毕业之后,如果希望将来能成为律师或者进入司法机关工作,那么他们通常会选择J.D。学位。L.L.M学位通常是提供给那些在美国以外的国家、获得法律本科学位的外国学生就读的硕士学位,它的教学目的是让外国学生了解、熟悉美国的法律体系。至于那些对法律学术研究感兴趣的本国或外国学生,他们通常会选择S.J.D学位。
虽然美国法学院的学生戏称自己过的是地狱般的生活,但是一旦顺利地从顶尖法学院毕业,同时通过律师资格考试,收入非常可观。一般从美国排名前30法学院毕业的J.D。学生平均起薪达到10万美元以上,即使是排名相对靠后的法学院学生也能在毕业后找到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
相对于J.D。学生,就读L.L.M学位的中国学生绝大多数会回国工作,在国内律师市场,凭借着美国法学院的硕士学位、美国律师考试资格证(一般L.L.M专业的学生只能参加纽约州、加利福尼亚州等部分州的律师资格考试),他们同样能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
S.J.D专业的美国留学本科学生毕业后通常会选择去高校从事法律教学工作,收入与高校收入体系持平。
三、请教大虾,关于芝加哥大学和宾夕法尼亚
依美国在台协会数据显示,PennState是华人人数最多的前十五所学校之一。现任教育部常务次长(台湾)杨朝祥博士就是PennState教育学院毕业的。一九九一年十一月初并曾来PennState接受杰出校友奖。另外名作家、科学家,在波士顿大学任教的陈之藩博士也是本校校友。其余著名华人校友包括宋春山化学家陈龙庆材料科学学者刘嘉威统计学家侯学煜植物学家中国植物学奠基人尚永丰生物化学专家天津医科大学校长陈爱民原四川大学副校长张天立博客来网络书店创人杨朝祥台湾教育部次长魏坤琳心理生物学家,北京大学副教授韩禄伯宗教学者卡罗尔·亚博拉姆:著名电影制作者,《意外的人生》创作人。皮博迪奖获得者。约翰·阿奎斯特:生物学家,成功为奶牛人工受精,获得狼基金奖。约翰·阿米奇:前NBA运动员,现为BBC和SKY的体育评论员。约翰·安妮斯顿:演员。詹妮弗安妮斯顿的父亲。在电视剧《我们的日子》中扮演过齐利亚奇斯。霍尔斯·阿森福尔特三世:1952年奥运会3000米越野跑金牌得主。凯利·阿约蒂:新罕布什尔州驻国会参议员。亚力松·贝佛:2010年冬奥会3000米速滑铜牌得主。保罗·贝尔:戴尔公司董事长。冬贝里·沙里奥:电视剧制作人,作品有《海军罪案调查处》,《JAG》,《量子跃迁》,《麦琳探案》等。
保罗·伯格: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在斯坦福大学任教。托德·布莱克里奇:著名橄榄球运动员、分析员。桂安·布拉佛德:第一个黑人宇航员。罗斯科·布雷迪:著名神经学家。在国家健康中心工作。吉姆·布罗德赫斯特:Eat’NParkHospitality集团的CEO。本吉·布朗克:喜剧演员。霍华德斯特恩秀的创作人。达尔·布朗:《纽约时报》最畅销军事作家。瑞恩·布尔:导演、编剧。宾州超自然社团创始人。泰·布里尔:演员。出演《摩登家庭》。玛格丽特·卡尔森:时代杂志第一位女性专栏作家。罗伯特·森克尔:宇航员,航天飞机技师。名楚.T:前列腺特异体抗原的发现者。纽约州立大学的荣誉教授。玛丽·艾伦·克拉克:1992年和1996年奥运会两次获得10米跳水铜牌。汤姆·克拉克:耐克公司前总裁。卢·D·安布鲁西欧:希尔斯公司CEO。查理·登特:共和党议员。史蒂芬·德索查:电影剧作家。作品有《致命武器》,《48小时》,《龙胆虎威》等。麦克·道伊尔:民主党议员。本·费勒:美联社白宫记者。格里格里·福布斯:天气预报台首席气象研究员。芭芭拉·富兰克林:前美国商务部部长。阿兰·佛斯特:历史小说家。擅长间谍小说。简·乔治:国家级儿童作家。
霍华德·戈登:现代卫星海洋学创始人。杰克·汉姆:著名橄榄球运动员。弗兰克·哈里斯:著名橄榄球运动员。迪克·霍克:著名橄榄球教练。凯特·胡敦:著名地质学家。加州理工学院地震研究者。詹姆斯·吉米诺:迪斯尼频道的创始人。基根·麦克肯:《动物星球》主持人。卡特兰德·拉夫:教育台CEO。斯坦·拉坦:皮博迪奖得主。布鲁斯·劳埃德:美国前总统卡特、里根和老布什的心脏护理医生。乔尔·米尔:阿酷天气预报的创始人。克里斯蒂娜·马松:1984年奥运会曲棍球铜牌得主。大卫·毛瑞尔:作家。《第一滴血》作者。海瑟拉·里克:NASA飞行指挥员。迈克·尚恩:蒙特利尔奥运会400米跨栏银牌得主。帕里西亚·米尔兹:阿彻丹尼尔米德兰公司总裁兼CEO。吉格梅·亭里:不丹政府政党首脑。哈里·哈特利爵士:原康涅狄格大学校长。理查·德赫尔曼:原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校长。大卫·霍奇:原迈阿密大学(牛津)校长。霍伯特朗·吉内特:原杜兰大学校长。彼得·麦克杜德:圣巴巴拉城市学院校长。詹姆斯·毛瑟: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校长。曼努尔依·班纳:德州农工大学校长。斯坦利·艾肯伯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校长威廉·理查德森:原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校长。
斯蒂芬·乔司: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分校校长。斯蒂文·里斯:爱荷华州立大学校长。沙龙·西维特:博兹瓦纳大学校长。德怀特·史密斯:原夏威夷太平洋大学校长、丹佛大学校长。约翰·布里斯:贝洛伊特学院校长。格里高利·吉尔弗洛:原爱荷华州立大学校长。乔·戈:威斯康辛大学校长。佛兰斯·科尔多瓦:原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校长、普渡大学第一任女校长。加里·弗兰斯:伯利兹大学校长。格拉汉姆·斯潘尼尔(施博闻):原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校长、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校长。
成绩要求
芝加哥大学留学录取分数线完全没有一个硬性要求,但是也有一个衡量标准,
托福成绩要求: 100
雅思成绩要求: 7
IELTS单科要求每项7
是否需要SAT或ACT成绩:需要
SAT成绩要求:
SAT 总分:2140-2380
SAT 阅读:720-800
SAT 数学:720-800
SAT 写作:700-780
ACT最低分数
ACT 总分 32
ACT 英语 18
ACT 数学 18
GPA成绩
新生平均
更多关于美国留学内容可以在这里了解。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5801 S Ellis Ave, Chicago, IL 60637
1.芝加哥大学奥德赛奖学金
年家庭收入低于$90,000的学生会得到芝加哥大学赞助,帮助减少或减免联邦学生贷款任务。
感谢一位非常慷慨的匿名男校友赞助了100万美金的奖学金,现在能够为许多学生提供更加具有竞争性的财政一揽子资助。奥德赛项目让更多普通背景的学生追求学校必须提供的东西而不需担心为支付贷款而工作。希望得到联邦学生贷款、年家庭收入低于75000美金的学生可以用奥德赛奖学金来代替。希望得到联邦学生贷款、年家庭收入在75000至90000美金之间的学生,他们中的一半人可以用奥德赛奖学金来代替。为了得到此以需要为基础的大学基金奖学金,你必须申请以需要为基础的奖学金。
2.芝加哥大学许诺奖学金
是一项为芝加哥高中学生的学院未来进行的突破性投资。
此项奖学金是芝加哥大学为帮助芝加哥高中生增加学院入学和准备做出的许诺。在芝加哥读高中且被芝加哥大学录取的芝加哥居民可以不用进行任何资助一揽子贷款计划就进入学校学习。所有贷款都会用赞助资金来代替,无需偿还。此奖学金还包括招生学院计划,指导芝加哥高中生迈向优秀的四年教育机构,以及帮助辅导、准备、实习和其他事项。
3.芝加哥大学优秀奖学金
典范学生可以接受为期四年的优秀奖学金。
此项奖学金是国内最为悠久的奖学金之一,是根据学生出色的学院及课外成就、优秀的领导能力、对社区所做贡献颁发给申请者的奖学金。此行奖学金是由院系委员会和校园招生办公室确认,不用考虑财政需要,确保为本科生四年的学习提高奖学金。
要想获得此奖学金,只要检查普通申请栏的盒子“你想申请优秀奖学金吗?” 所有的第一年新生都有资格申请;但是转学生没有此资格。在4月下旬根据滚动原则会对获奖者进行通知。请注意只有获奖者才会得到通知。
4.芝加哥大学警政与消防奖学金
表现活跃的芝加哥警政和消防学生可以获取全日制的奖学金。
要得到全日制奖学金,候选人必须符合芝加哥大学入学的资格,且必须是宣誓的芝加哥警政或消防人员的孩子(或法律上收养的孩子),且在他们的学院生涯中,其父母继续在工作岗位上表现活跃。如果父母因公殉职,他们同样有资格获取奖学金。每位获奖者都能获得四年本科学习的全额奖学金(12个学院季度),如果他们在学业中表现令人满意的话。
5.芝加哥大学公共学院奖学金
芝加哥大学为考上了芝加哥大学学院的芝加哥公共学院的部分研究生提供四年的全额奖学金。奖金颁发对象是有潜力为学院、课外以及校园社区生活中做贡献的优秀学生。财政需要并不影响招生的决定。芝加哥为所有的CPS申请者减免申请费用。
6.芝加哥大学特许学校奖学金
芝加哥大学为考上了芝加哥大学学院的芝加哥公共学院的部分研究生提供四年的全额奖学金。奖金颁发对象是有潜力为学院、课外以及校园社区生活中做贡献的优秀学生。财政需要并不影响招生的决定。芝加哥为所有的CPS申请者减免申请费用。
7.芝加哥大学国家优秀最终奖
通过三种途径颁发国家优秀最终奖:国家优秀公司、赞助公司或芝加哥大学。如果你是竞争的决胜者,那么你只需要向国家优秀奖学金公司报告你的第一选择学校是芝加哥大学就可以了。获得奖金的金额为2000美元,可以连续获得4年的奖学金。
8.芝加哥大学外部奖学金
鼓励大家申请学校以外机构的奖学金。最常用的奖学金搜索资源是Fastweb()。一旦你得到通知收到了学校外机构的优秀奖学金,必须向学院资助办公室报告。非学校的奖学金会减少学生夏季收入、学期收入以及学生贷款。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说,芝加哥大学是他最好的投资。这所学校创建之后,仅用了20多年的时间,就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之列哈里·劳埃德·霍普金斯简介,并且是全美大学中拥有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学校。前任校长曾自豪的说:芝加哥大学“除了卓越,没有其他”。
性质:私立、综合性大学
位置:美国、伊利诺州、芝加哥市
成立时间:1891年
组成机构:生命科学学院、人文学院、应用科学学院与社会科学院
校训:提升知识、以便充实人生
当今风采
顶尖级的商学院
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建于1898年,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商学院之一,也是世界最优秀的商学院之一。
在2006年的《商业周刊》全美商学院排名中,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排名第一,有6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商学院任教。更重要的是,芝加哥大学商学院也是唯――个在亚洲设立分校的美国顶尖商学院。
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率先采用学系式方法进行商业研究,其方法已经获得其他商学院所效仿。芝加哥大学商学院闻名世界,主要在于它拥有国际知名的教学人员,并且在多项领域拥有强大实力,包括金融、策略、国际商业、企业领导、市场行销及其创新的EMBA课程。
独一无二的学术氛围
芝加哥大学除了优秀学者对学校的贡献外,还有一些很好的传统,它保证了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芝加哥大学不会告诉学生应该思考什么内容,而是引导学生应该如何思考。
大比例的研究生为芝加哥大学创造了一种十分浓烈的学术气氛,而本科生也毫不逊色,和那些小规模高标准的文理学院类似,芝加哥大学的学生也享受着类似的利益,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教师接触,也有机会接受更多形式多样的课程。与此同时,芝加哥大学的文理学院存在于一所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之内。在芝加哥大学,很多给小班级授课的教授往往都是该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他们对于创造并分享新思想充满了热情,并且致力于突破研究领域内那些为人所熟知的界限。芝加哥大学把两种迥然不同的制度的优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这种独一无二的学术氛围。
除了卓越,别无其他
曾任芝加哥大学校长的马克斯·马森曾经说过:芝加哥大学“除了卓越,别无其他”。的确,芝加哥大学几乎每一科都好,人类学地球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专业在美国大学的相应领域排名中均居前10名。学校的法学院居全美第六,经济系更是全球闻名。2007年在全美大学综合排名中居第九,学术声誉排名第四,曾获全美十大盟校美名。
排名第三的图书馆
亨利·比歇尔指出:“图书馆不是奢侈品,而是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芝加哥大学的图书馆拥有多达600万册以上的藏书及数百万卷的手稿和档案。在芝加哥大学图书馆中,建立于1936年的远东图书馆,其藏书量仅次于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图书馆,在美国大学图书馆中排名第三。并且从1996年2月起,该校的里根斯坦图书馆哈里·劳埃德·霍普金斯简介,以每年94000册的容量增加藏书量,令该校图书馆的藏书量飞速增加。
录取标准
国际学生申请芝加哥大学的程序和美国本土学生的申请程序是一样的。可以通过邮寄和网上在线两种申请方式。申请时需提交最高学历公证、成绩公证件(平均成绩不低于85分)。申请本科时,需有SAT推理测试或ACT成绩,新托福不低于100分,老托福成绩不低于600分,雅思总分7分以上(每项都要达到7分)。申请研究生的GBE成绩不低于1100分,申请商业管理类专业研究生GMAT成绩不低于640分。另外,还需提交个人陈述、2封推荐信。如果申请艺术类课程,需提供个人作品集。
芝加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简称“芝大”(UChicago),位于美国国际金融中心芝加哥,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常年位列各个大学排行榜世界前十。这里诞生了“芝加哥经济学派”(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等以人文社科为主的众多芝加哥学派,走出了世界超过30%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世界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最重要的研究教学中心之一。而从曼哈顿计划开始大批科学家汇集于此,在“原子能之父”费米的领导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台核反应堆(“芝加哥一号堆”,Chicago Pile 1)、成功开启人类原子能时代,并创立了美国第一所国家实验室阿贡国家实验室和之后著名的费米实验室,进而奠定了芝大在自然科学界的重要地位。
肯定很好啊.如果你问是通过哪家公司走比较好,我推荐啄木鸟,专做美国的.专业
芝加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UChicago)位于美国国际金融中心芝加哥,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这里诞生了“芝加哥经济学派(Chicago School of Enocomics)”等以人文社科为主的众多芝加哥学派,走出了世界约40%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是世界经济学研究的中心之一。而从曼哈顿计划开始,大量科学家汇集于此,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控核反应堆并成功开启人类原子能时代,创立了美国第一所国家实验室阿贡国家实验室和之后著名的费米实验室,进而奠定了芝大在自然科学界的重要地位。
芝加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简称“芝大”(UChicago),位于美国国际金融中心芝加哥,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常年位列各个大学排行榜世界前十 [1-6] 。这里诞生了“芝加哥经济学派”(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等以人文社科为主的众多芝加哥学派 [7] ,走出了世界超过35%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8] ,是世界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最重要的研究教学中心之一[8-10] 。而从曼哈顿计划开始大批科学家汇集于此,在“原子能之父”费米的领导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台核反应堆(“芝加哥一号堆”,Chicago Pile 1) [11-14] 、成功开启人类原子能时代 [15] ,并创立了美国第一所国家实验室阿贡国家实验室和之后著名的费米实验室[16-17] ,进而奠定了芝大在自然科学界的重要地位。
芝加哥大学1890年由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创办,素以盛产诺贝尔奖得主而闻名。截至2017年,共有97位诺贝尔奖得主在芝大工作或学习过,位列世界第四 [18]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李政道、崔琦均在芝加哥大学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华裔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曾在芝大担任化学教授。另有9位菲尔兹奖得主(世界第七) [19] 、4位图灵奖得主(世界第九) [20] 以及22位普利策奖得主 [21] 在芝大工作或学习过。美国第44任总统奥巴马曾长期在芝大法学院任教(1992-2004年) [22] 。
2017-18年度,芝加哥大学位列US News美国大学本科第3 [23] ,在QS世界大学排名 [6] 及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均位列世界第9 [5] ,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 [4] 位列世界第10、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位列世界第14 [3] 。
四、申请美国大学读博士该如何办理呢?
想读美国大学博士学位,应该如何申请?申请美国大学博士学位需要什么条件呢?本文将详细介绍美国留学如何申请美国大学博士学位。
每年美国大学都会招收一部分国际学生来读博士,这些大学还将为中国学生提供全额的奖学金。
美国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得最好的国家。因此,博士教育成为高等教育中的重点,其成功的博士教育体系得到世界的公认,并培养出大批的顶尖科技人才。高等教育特别是博士教育依靠的是大师。但是,美国大学博士生导师的主要工作是从事科研,很难顾及到招生。同时,作为美国大学的金字塔,各个专业博士生数量并不多。如果通过互联网发布招生计划,肯定会收到数以千计的申请。筛选合适的申请人势必增加了博士生导师及院系的负担。所以,美国大学更愿意通过中介机构帮助进行筛选。只要说明录取标准,便授权中介机构进行预评估,缩短海量选拔的过程。
据介绍,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通过教育国际化吸引了大批国际人才。其中,美国的多元文化在博士层面得到充分体现。因此,攻读美国大学的博士学位肯定会对个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计划到美国读博士的国内学生而言,首先,需要在学业、专业、语言等学术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其次,在申请过程中必须明确选择目标,力求做到学校、专业和导师三位一体综合考虑;第三,在准备申请材料的时候,不能迷信成绩,还要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等非学术方面的特质。
申请美国大学博士学位需要技巧,一名国内学生计划申请芝加哥大学某专业的博士学位。但是,在向当地华人教授请教的时候,华人教授表示,从博士生导师的名字来看应该是位印裔教授。通常情况下,印裔教授对于亚裔特别是中国学生招收名额非常有限。因此,建议这名国内学生申请了其他更适合的专业。事实上,寻找业内人士帮助选择院校、专业和导师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目前,美国大学有很多中国教授协会。其中,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华人教授人数达到100多人。这些教授都愿意为国内申请人特别是博士学位申请人提供合理的留学申请建议。
国内学生申请美国大学博士学位的材料一定要考究,不要出现语法错误。同时,申请材料的内容一定要实话实说,并一定要讲充分。因此,最好请专业人士帮助审定一下。美国大学授权国内留学中介机构招收博士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提高国内学生申请美国大学博士学位的成功率。
以上就是关于芝加哥大学读博士费用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芝加哥大学公共政策硕士录取难度(芝加哥大学公共政策硕士录取难度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