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学院菲律宾博士(经济管理学院菲律宾博士招生简章)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经济管理学院菲律宾博士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国,留学、移民相关业务请拨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一、菲律宾总统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个人经历
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Gloria Macapagal Arroyo) 1947年4月5日生于菲律宾班诗兰省,是菲律宾前总统迪奥斯达多·马卡帕加尔的女儿。她曾就读于阿桑普申中学。1968年到华盛顿乔治敦大学学习,与克林顿是同班同学。回国后,阿罗约继续深造,先后获得马尼拉大学协会经济学硕士学位和菲律宾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毕业后,阿罗约曾在大学里任教。
1986年2月,马科斯下台后,阿罗约进入新总统阿基诺夫人的内阁,担任贸易和工业部的副部长。从1988年到1990年,她掌管纺织服装出口局。阿罗约1992年和1995年两度当选参议员,曾任贸工部副部长。1998年5月当选为副总统,兼任社会福利与发展部长,她是在2001年1月20日菲律宾叛乱中接替前总统担任总统职务的。最高法院一致认同她的就任。2001年1月就任菲律宾第14任总统。在2004年5月举行的大选中获胜连任总统,6月30日宣誓就职。
阿罗约的丈夫何塞·米格尔·图亚松·阿罗约是一名律师和商人,他们有三个子女。
阿罗约曾多次访华。2001年于10月以总统身份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004年9月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她是菲第二位女总统,也是前总统奥斯达多·马卡帕加尔的女儿。她曾就读于华盛顿乔治敦大学,有金融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与克林顿是同班同学。
她是在2001年1月20日菲律宾叛乱中接替前总统担任总统职务的。最高法院一致认同她的就任。
二、请问去菲律宾留学,哪所大学好呢
一、去菲律宾留学,菲律宾大学最好。
菲律宾大学,世界排名第374位;菲律宾国内排名第1。
二、菲律宾大学,于1908年创办的,实际上是依靠美国人为菲律宾人开办的一所大学。该校的第一任校长是美国人默里·巴特利特博士。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现已是菲律宾规模最大的国立综合性大学。
在全校3270名教师中,有教授463名,副教授527名,讲师1,134名,助教1,141名。在教师总人数中迪利曼分校兼大学本部的教师达1450名,马尼拉分校、米沙鄢分校和洛斯巴尼奥斯分校的教师人数分别为546人、456人和818人。
在菲律宾大学的4个分校中,马尼拉分校以医学为主,洛斯巴尼奥斯分校以农林学校为主,米沙鄢分校以渔业和水产养殖等专业为主,而迪利曼分校学科齐全是一所含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经济管理科学在内的综合性大学。
三、菲律宾的大学都有哪些专业?
建校之初,全校仅有两个教学单位,即1908年成立的美术学院和农学院。1910年,菲律宾医科学校(成立于1907年)并入菲律宾大学,并于1923年扩大为医学院。 在建校后的头10年内,该校先后建成了医学系、工程学院、教育学院、音乐学院、法学院、文学系、兽医学系等7个院系,第二任校长是菲律宾人伊格纳西奥·比利亚莫尔(Ignacio Villamor)。他重视课程设置,希望建立一支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均有竞争性的教师队伍,并逐步使他们菲律宾化。 菲律宾大学在第四任校长拉斐尔·帕尔马(Rafael Palma)执政期内(1923-1934年)发展较快。校长积极维护学术自由,但反对把大学办成与世隔绝的象牙塔。 1941年12月,菲律宾被日本占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该校校舍遭到破坏,正常的教学活动受到极大影响,当时只有部分院系开课。 1945年6月,比恩韦尼多·M·冈萨雷斯博士(Bienvenido M Gonzalez)再次当选为校长后(他曾于1939年起担任第六任校长,1943年被迫辞职),开始制定搬迁校址计划。1948年12月,即在校庆40周年时,设在马尼拉市的菲律宾大学除医学院和卫生研究所外,全部迁至大马尼拉市的另一个重要城镇奎松市的迪利曼。 1953年,该校根据克拉克空军基地(全国最大空军基地)的要求,共同设立菲律宾大学克拉克空军基地学院。现开设3个本科生专业和3个研究生专业。 1968年,菲律宾大学已拥有28个学院(分散在3个校园内)和5个地方性学院(其中碧瑶学院规模最大,自1961年重新组建后,先后开设9个本科专业和两个硕士学位专业)。 1972年11月20日,当时的共和国总统马科斯下令对菲律宾大学进行重大改组,旨在将该校办成全国一流大学,同时实施统一和分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部分学术机构获得自主权。第十一任校长萨尔瓦多·P·洛佩斯(Salvador P Lopez)博士于1969年上任后积极推行民主协商制,扩大教学和科研设施,增加教职工薪金,建立助学金制度,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1973年1月1日,大学董事会正式批准成立第一个分校——洛斯巴尼奥斯分校,具体落实分散管理和分校自治的机构改革方案。该分校在马尼拉以南80公里处,那里是菲律宾主要农业区和全国最大的森林自然保护区,是开展农林专业教学和科学实验的最佳地区。 1977年,大学董事会决定在马尼拉市建立保健科学中心,1979年,菲律宾大学马尼拉分校正式成立。马尼拉校园和迪利曼校园位于首都区,因此,教学和科研以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医学为主。同年5月,第三个分校——米沙鄢分校宣布成立,该分校位于马尼拉东南,是渔场和水产养殖基地,因此侧重开办渔业、水产业等专业。这种因地制宜的办学方针既有利于地方和国家的经济发展,也适应各地青年的入学要求。 菲律宾大学于1979年同邦板牙省政府签署实施推广教计划,在该省省会圣费尔南多市招收本科生117名,研究生40名,本科生专业包括经济学、工商管理、心理学,硕士生专业是管理学。 1982年4月26日,既是分校又是总部所在地的迪利曼校园正式建成。 1984年,第二个推广教学点在奥隆加波市开设管理硕士学位专业。
编辑本段师生
截止1990-1991学年,菲律宾大学(共4个分校)共拥有51个学院,在校学生人数达33,800名。 在菲律宾,大学教师一般分为4级: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而菲律宾大学却增设“大学教授”这一特级教授职衔。在全校3,270名教师中,“大学教授”5名,教授463名,副教授527名,讲师1,134名,助教1,141名。在教师总人数中迪利曼分校兼大学本部的教师达1450名,马尼拉分校、米沙鄢分校和洛斯巴尼奥斯分校的教师人数分别为546人、456人和818人。 菲律宾大学的学生分正式和非正式两大类,前者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后者包括非学位生、跨校注册生和特殊学生。在全校33,800名学生中有27,177名本科生,5,918名研究生,705非正式学生。其中包括646名外国留学生。此外还有1,112名非正式外国留学生,他们大多数来自美国、英国、日本、韩国、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孟加拉国、伊朗和图书资料方面,均居第一位。 迪利曼分校是菲律宾大学总部所在地,校园占地493公顷。全校共有51个学院,其中27个可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而迪利曼拥有的可授予学位的学术机构达23个。 该分校1990-1991学年的注册学生为18,010名,约占全校学生总数的53%,其中本科生13,800人,研究生3,670人,非正式生540人。 该分校同期的各类教师达1,450名,占全校教师总数44%强,而且高水平教师居多数。现以1989年年中的统计数为例,在所有教员中,大学教授2名,教授381名,副教授455名,助教401名,教员177名。在这些教师中,332人(在总数中所占百分比为23.44%)获博士学位,624(44.07%)有硕士学位,447人(31.57%)获学士学位,13人(0.92%)有其他学衔。除此之外,还有526名兼职教师,其中171人为教授级讲师,174人是高级讲师,179人为讲师,两人为客座教授。迪利曼分校还有3,042名辅助教职人员,其中2,508人从事科学研究和推广教育,534人为专业人员。
编辑本段图书馆
迪利曼分校图书馆是全国第一大图书馆,由中心图书馆、21个学院图书馆和5个独立图书馆组成。1990年12月的馆藏图书达76.9万册、杂志14900种。而菲律宾大学同期馆藏图书量为116万册,马尼拉分校有图书12.5万册,米沙鄢分校为8.4万册,洛斯巴尼奥斯分校的图书拥有量为18.2万册。
编辑本段学科
如前所述,在菲律宾大学的4个分校中,马尼拉分校以医学为主,洛斯巴尼奥斯分校以农林学校为主,米沙鄢分校以渔业和水产养殖等专业为主,而迪利曼分校学科齐全,本身就是一所含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经济管理科学在内的综合性大学。 迪利曼分校的23个有学位授予权的学术单位是菲律宾大学的缩影,并设有92个本科生专业和112个研究生专业,以下是这些机构的简况。
美术学院
和菲律宾大学同时诞生,除开设美术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两个专业外,还设有绘画、雕刻和视象传播学(Visual communication)等3个毕业证书专业。
工程学院
创建于1910年,规模较大,9个学士学位专业是:计算机科学、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大地测量工程、工业工程、机械工程、冶金工程和矿业工程;9个硕士学位专业是: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功工程、能源工程、环境工程、工业信息系统、机械工程、冶金工程和水力资源;博士学位专业是工程学哲学博士专业;另外还设有水力资源和工业工程毕业证书专业。
法学院
成立于1911年,1981年底和法学中心等学术机构建立法学联合体(下设政体与法律改革研究所、人权研究所、司法管理研究所和国际法学研究所)。该院的两个专业直接培养法学学士和法学硕士。
音乐学院
建于1916年,当时取名音乐学校,1968年起正式以学院建制。开设的学士、硕士学位专业分别有作曲、乐器、音乐教育、音乐学、声学,此外学士学位专业分别有作曲、乐器、音乐教育、音乐学、声学,此外学士学位专业还包括指挥,硕士学位专业包括音乐理论。音乐毕业证书专业有音乐、音乐艺术创作与表演。
教育学院
成立于1918年,本科生专业主要培养中小学师资;硕士学位专业包括教育学、教育艺术等,博士学位专业包括教育学和教育哲学。
商业管理学院
其前身是1929年成立的商业管理学校,商学士专业开办了1916年(当时由人文科学学院的经济学系主办)。两个本科生专业培养商业管理学士、商业管理与会计学士,同时还开设商业管理硕士、博士学位专业。
统计中心
1953年根据菲律宾政府和联合国签订的有关协议创办,现开设统计学学士、硕士和博士3个学位专业。
劳工与劳资关系学院
前身是1954年成立的劳工与劳资关系学校。除开设劳资关系毕业证书专业外,还设有4个硕士学位专业方向:比较劳资关系、人力资源开发,劳工—管理关系、劳工政策与管理。
行政管理学院
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行政管理研究所,现开设行政管理学士、硕士、博士及专业学位等专业。
建筑学院
建筑学专业于1956年在工程学院开办,1959年,艺术与建筑学学校成立后开设艺术与建筑学两大专业,1970年建筑学院独立建院。两个本科生专业培养建筑学士和园林建筑学士,还与家政学院共同开办室内设计学士学位专业。
家政学院
成立于1961年,7个学士学位专业是:室内设计、服装工艺、社区营养、食品工艺、家政学、饭店餐馆管理、家庭生活与儿童开发;5个硕士学位专业包括家庭生活与儿童开发、食品服务管理、家政学、食品科学和营养学;3个哲学博士学位专业方向是食品科学、家政学和营养学。
图书馆研究所
创办于1961年,但1941年由当时的人文科学学院开设图书馆学专业,1916年开始颁发学士学位,1962年始授予硕士学位。3个图书馆学专业培养图书馆管理员、学士和硕士。
经济学院
成立于1965年,1974年菲律宾政府创办经济开发中心后,大力资助经济学院的教学、研究和培训工作。两个本科生专业培养商业经济学士和经济学士,研究生专业则培养经济学硕士、经济学哲学博士。
大众传播学院
根据菲律宾共和国第4379号法令创办于1965年,现开办传播艺术学士与硕士学位两个专业以及传播学哲学博士学位专业。
城市与地区规划学院
1965年成立时定名为规划研究所,1974年更名为环境规划研究所,1983年取现名。该院主要从事研究生教育,设城市与地区规划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专业。
亚洲研究中心
根据菲律宾共和国第5334号法令创办于1968年,其前身是1955年成立的亚洲研究所,自1967年起成为研究生教育和基础研究机构,同时也是共和国总统办公室领导的特殊研究中心的成员。开设两个硕士学位专业,即菲律宾研究(含官僚政治、外交关系、社会与文化等3个专业方向)和菲律宾研究艺术(3个专业方向同前),以及菲律宾研究哲学博士专业(3个专业方向同前)。
社会工作与社区开发学院
成立于1969年,社会工作和社区开发两个专业可授予学士、硕士学位和毕业证书。
伊斯兰教研究所
根据菲律宾共和国总统1973年11月2日颁发的法令而成立,现设伊斯兰研究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两个专业。
人体动力学学院
(College of Human Kinetics)为适应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舞蹈、娱乐等事业之需于1976年成立。体育教育专业可授予学士、硕士学位和毕业证书,另设舞蹈、运动两个毕业证书专业。
亚洲旅游业研究所
成立于1976年,以适应企业经理、教育者、规划者、研究者以及旅游部门的需要,主要开设旅游科学学士学位专业。
艺术与文学院
是1983年10月从原文理学院分离出的3个学院之一,开设的12个本科生专业是:艺术研究、比较文学、英语、英语研究、菲律宾语、菲语研究、菲律宾文学、西班牙语、戏剧艺术、戏剧语言、(Speech-drama)、欧洲语言(包括德语、俄语、意大利语、德语和西班牙语)、硕士学位专业方向是:艺术史、比较文学、英语研究、菲律宾语、菲律宾文学、菲语研究、西班牙语、戏剧语言和戏剧艺术;而哲学博士学位的专业方向则包括比较文学、英语研究、菲律宾语、西班牙文学。
理学院
是1983年10月从原文理学院分离出的3个学院之一,是全国自然科学和数学中心,宗旨是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亚洲教学与科学中心。理学院下设全国物理学研究所、全国地质科学研究所、海洋科学研究所、生物学研究所、自然科学研究所(除开除研究外,还从事推广教育)、数学研究室、气象学与海洋学研究室,并设有3个课题组(环境科学、科学与社会、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工艺学)。院内开设7个学士学位专业(生物学、化学、地质学、教学、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工艺学,同时还与工程学院合开计算机科学学士专业),12个硕士学位专业(应用数学、生物学、化学、物理海洋学、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工艺学),以及8个哲学博士学位专业方向(生物学、化学、地质学、海洋科学、数学、气象学、物理学、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工艺学)。
社会科学与哲学学院
是1983年10月从原文理学院分离出来的3个学院之一。该学院开设的8个学士学位专业是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科学、哲学、语言学、历史、考古学;10个硕士学位专业除8个与学士学位专业相同外,另外人口统计学和国际研究;7个哲学博士学位专业包括考古学、历史、语言学、菲律宾研究,心理学、社会学、政治科学。
学术机构
迪利曼分校还拥有9个学术机构:菲律宾大学法学中心(成立于1963年)、地方政府中心(1963年)、大学计算机中心(1966年)、小企业研究所(1966年),菲律宾大学电影中心(1976年)、第三世界研究中心(1977年)、全国工程学中心(1978年)、大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1985年)、大学妇女研究中心(1988年)。
编辑本段其它机构
该分校内还设有大学出版社、大学印刷厂、豪尔赫·巴尔加斯艺术博物馆、大学剧院、大学体育场等辅助机构。 菲律宾大学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董事会,校长和分校校长均由董事长由大学校长兼任。菲律宾大学现任校长是1987年9月1日就职的第十五任校长何塞·V·阿布埃瓦(Jose V Abueva)。 菲律宾大学的行政管理机构由校长和5位副校长以及秘书组成,各副校长分别主管学术事务、公共事务、行政事务、发展与开发、计划与财政等部门。
编辑本段研究机构
菲律宾大学的研究工作几乎涉及人类思想及其活动的所有领域。每个学院都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既有研究机构承担的项目,又有师生共同参加的研究课题。其中值得特别介绍的研究机构如下:
经济研究中心
隶属经济学院,除开展经济学传统研究项目外,还特别注重研究诸如就业、收入分配、健康与营养、教育、人口等重大社会问题。为推动研究工作,该中心每周举办一次讨论会,由教师、研究生和特约人员讨论研究成果或正在进行的课题。
全国水力资源研究中心
根据政府水力资源局倡议成立于1973年,主要开展两方面的工作;根据物理和数学模型研究结果为规划和设计部门提供建议和咨询;加强基础研究并扩大自身的科学评估能力。该中心的室内模型实验大楼占地3500平方米,大型模拟室实验常在野外进行。除了主要的科研工作外,该中心还为工程学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水力资源课程,为政府机构提供培训,并承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的地区性培训。
工业研究中心
根据校董事会1954年10月的决议而创办,最初由工程学院管辖,1978年成为全国工程学中心成员。该中心主要职能是:为工业界解决技术难题;为工业部门提供特殊研究和技术开发;开发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品和生产工艺;提供各类技术服务(如对材料、设备和生产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标准的测试)。
自然科学研究所
成立于1983年,是全国生物学、化学、数学、气象学与海洋学等领域的研究中心,后来又将研究范围扩大至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工艺学、环境科学、应用数学和材料科学。1990-1991学年正在开展的研究项目达49个,此外还开展推广教育、咨询、培训等工作。
大学妇女研究中心
通过跨学科的调查研究,唤醒全社会重视和关心妇女问题(如性别歧视),寻求男女机会平等、教育平等、晋升平等的途径。
其它
菲律宾大学作为菲律宾国著名大学之一,除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外,还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各类服务,如政策论证与研讨,人类智力开发、咨询服务等。该校学者和研究人员曾于1988年参与了一项“国家现状”的科研项目,旨在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方面的状况进行实事求是和权威性的评价,使国民了解和认识现状,为国家1987年新宪法提出的目标而奋斗。
编辑本段学生团体
菲律宾大学共有200个学生组织,既有学术机构、文化团体、社会服务社,也有联谊会(分兄弟会和姐妹会)、寄宿协会、体育团体。而学生会机构最大,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学生会由主席、副主席、12名会员以及各学院学生团体代表若干人组成,下设学院学生会分会。全校有30-40%的学生参加上述各类学生组织。 在各类学生团体的组织和领导下,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多彩。 《菲律宾大学》(周报)在迪利曼分校出版,完全由学生资助和编辑发行。该报创刊于1910年,当时取名《大学新闻》。 菲律宾大学作为菲律宾大学体育协会、全国女大学生体育协会成员,经常与其他大学组队参加东南亚体育运动会和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各类比赛并取得名次,如篮球、女子体操、游泳、排球、射击、举重和田径项目。 菲律宾大学舞蹈队曾在国内国际舞蹈比赛中获奖,表演项目包括现代舞、菲律宾民族舞、爵士舞和古典舞。 大学合唱团自1962年成立以来,曾先后在亚洲、北美洲(美国和加拿大)和欧洲许多国家巡回演出并受到欢迎。演出节目有歌剧、小歌剧、民歌、古典歌曲、爵士乐歌曲、美国音乐会、音乐晚会等。 菲律宾青年乐团既是演出团体又是培训机构(招收7-24岁的青少年参加乐团强化培训,效果较好),该团曾在本国和部分亚洲国家巡回演出。 其他重要文娱团体还有大学吉他演出队、大学交响乐园、戏剧团、室内音乐乐队等。
四、经贸研究的问题
校训严谨为师:取自韩昌黎之《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之大者,为使其徒尽其所能。老师应当以教授学生做人为己任,先正其身,严谨而为之。
勤奋为学:学生学习乃天经地义之事,欲兴我中华或实现矢志之梦想,应以勤奋为学为根基,所谓天道酬勤,学习之事不能容半点虚伪与骄傲之心,当勤勉而为之。当谨记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自勉。
诚信为人:信乃做人之本,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做事做人之基本原则乃诚信也。
[编辑本段]【学校校区】
河北经贸大学校本部(北校区)位于省会石家庄市区北侧的滹沱河生态景观区,环境优美,清新宜人。周边高校众多。例如东边的河北体育学院、河北政法学院,西面的河北传媒学院,河北大学人民武装学院、石家庄外经贸职业学院等等。南校区和校区都位于石家庄市红旗大街,东校区位于石家庄市槐北路。
[编辑本段]【学校概览】
荷花学校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分北、南、东、西四个校区办学,北校区为校本部,主要举办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南、西校区为独立二级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东校区举办成人继续教育。
学校校园占地3400多亩,校园内林木参天,碧水荡漾,绿草如茵,曲径蜿蜒,有花园式校园之称;校本部周围55平方公里的区域属石家庄市“滹沱河生态开发工程”范围,随着工程实施,这里将形成一个环境优美的生态景观区。
学校实行二级管理,设有15个本科学院和4个教学部。另设有研究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独立二级学院)。现有本科专业47个,涵盖经、管、法、文、理、工六个学科门类。拥有2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008年,河北经贸大学有5个专业获准进入本科一批招生,这五个专业分别是:会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物流管理。
学校面向河北、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南、浙江、湖北、 湖南、云南、甘肃、江西、四川、海南、安徽、广西、新疆等22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3000余人、硕士研究生540人,另有继续教育学生24000人。
学生学校有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余人。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560余人,占教师总数的55.5%。教师中有博士和在读博士170余名,硕士545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1%。教师队伍中还有一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省管优秀专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社科优秀青年专家等。
2006年3月,教育部袁贵仁副部长来该校视察,领导亲切关怀,在听取了学校汇报后,用“三个难得”对学校工作表示肯定:一是学校定位准确很难得。学校培养经世致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社会的需要,很有自己特色;二是在本科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很难得。作为一个地方院校能获得优秀成绩很不容易,说明学校整个基础工作很扎实,成绩很突出;三是有3400多亩土地很难得。学校的校园面积大,环境优美,这对学校以后的发展非常有利。
河北经贸大学自创办以来,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美化校园环境。新落成的教学综合楼占地80 亩 , 建筑面积42000㎡, 能同时容纳16000 名学生上课;建有别墅式博士楼,为高层次人才引进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和工作设施 ; 拥有先进的计算机房、语言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学术报告厅等现代化教学条件,校园网与国际互联网连通,基本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息化; 各校区均配有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馆藏图书136万册,国内外报刊上千种; 新规划的建筑面积36000 平方米的校本部图书馆已开工建设,预计2006 年投入使用; 建有标准化体育运动场和设施精良的大学生活动中心; 校园绿树成荫、景色宜人, 是办大学的理想之所。
学报河北经贸大学教学管理规范严格。为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 我们始终把培养适应河北省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任务。
在培养目标上,该校定位于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 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具备宽厚的学科基础,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能够在相关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及管理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通过在该校深造学习,学生可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完善的人格和一定的协调组织能力;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技能 ;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对外交流的初步能力; 熟悉相关行业的方针、政策与法规,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趋势和应用前景,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掌握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 的基本方法 ,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自我发展能力。
为保证上述培养目标的实现,学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在教学管理上实行学分制,使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课,自主选择任课教师, 自主安排学习进度,自己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并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成长规划。为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获得较宽厚的基础知识和外语、法学、计算机、管理学等有关专业的基本知识,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提高学生的择业竞争力,该校还积极推进第二学士学位制和主辅修制。学有余力的本科生在校期间可以修读第二学士学位或辅修第二专业。为保证学生基础厚、知识宽、能力强、素质高 , 该校实行 " 平台 +专业方向模块 " 的培养方式。即在培养方案中,首先设置学科平台, 再根据社会需要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学生完成平台中的内容后 , 可根据社会需要及本人志愿和专长选择专业方向。这样,既通过平台保证了学生的 " 宽口径、厚基础 ", 又通过专业方向使学生直接与社会相连, 增强了学生的适应能力。为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该校开设了虚拟选修课,该课程不列入教学计划,不给学时,学生可根据个人志趣自行安排。取得经认定的成绩 , 即可取得相应的选修课学分。
教学楼在教学改革的重点选择上,该校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改革方向。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明确以 " 学 " 为主 ," 教 " 为 " 学 " 服务的指导思想。并把调动 " 两个积极性 " 作为改革的重点。即采取措施调动教师的教学投入与教学改革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改革的突破口方面 , 该校强调院系特色。学生试点班、教师挂牌上课、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电化教学、方法论教学、专业结构、专业内涵的调整与改造等项改革将坚韧不拔 地坚持下去 , 不断提高水平 , 并成为该校教学上的特色。
为提高教学质量 , 进一步进行规范化管理 , 该校建立了完备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管理规范方面 , 建立了一系列管理制度 ; 在监控体系方面 , 建立了专家督导制度、领导同行听课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学生评课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教学示范推广制度和对教学事故查处制度等。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 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河北经贸大学历来十分重视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 与美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 比利时、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的大学建立了广泛的校际联系 , 互派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 , 互派留学生联合培养人才。学校长年聘有外籍教师担任教学工作。
学校构建了奖、贷、助、补多位一体的奖学、助学措施 , 并常年设有 600 多个勤工助学岗位 , 以奖励优秀学生和资助生活困难学生。学校重视校风学风建设 , 坚持以理想 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公民道德建设为重点、以素质创新教育为主线 , 形成了全校积极向上、文明高雅的育人环境。
以上就是关于经济管理学院菲律宾博士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