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隐喻型景观设计案例(隐喻型景观设计案例分享)

    发布时间:2023-03-10 06:38:01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94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隐喻型景观设计案例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创意岭作为行业内优秀的企业,服务客户遍布全球各地,相关业务请拨打电话: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录:

    隐喻型景观设计案例(隐喻型景观设计案例分享)

    一、欧式景观特点有哪些?欧式别墅庭院景观设计风格特点

    欧式景观特点有哪些?欧式的特点是修剪灌木和纪念喷泉;别墅庭园和空间来建造日晷、神龛、来供小鸟戏水的柱盆、花草容器等装饰物。这类别墅庭园很少使用色彩,花坛里种颜色单一的同种植物。园木多数为观叶类、灌木类和树木。花坛略带色彩,花草也用得十分稀少,欧式别墅庭院构筑物比较复杂,圆柱、雕像、凉亭、观景楼

    欧式景观特点有哪些?欧式的特点是修剪灌木和纪念喷泉;别墅庭园和空间来建造日晷、神龛、来供小鸟戏水的 柱盆 、花草容器等装饰物。这 类别墅 庭园很少使用色彩,花坛里种颜色单一的同种植物。园木多数为观叶类、灌木类和树木。花坛略带色彩,花草也用得十分稀少,欧式别墅庭院 构筑物 比较复杂,圆柱、雕像、凉亭、观景楼、方尖塔和装饰墙;而活动长椅被广泛使用,通由木料制成或者不上漆或者涂上一层白漆,也可以涂上一层淡绿漆。下面介绍欧式景观特点有哪些?欧式别墅庭院景观设计风格的特点是什么?

     欧式景观特点有哪些?

     1、欧式别墅设计善于利用饰品巧装饰花园

     花园有敞开式布局的,与社区景观一一呼应,风格易协调,花园大部分由社区统筹管理,方便 业主 ;围合式的花园,就是独门独院,由业主自行打理。不少业主注重私密性,无论是哪种花园,都会有意无意地把它围起来,划分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一般花园分割是通过绿篱植物,这种植物生命力强,种类丰富,可根据主人的喜好有多种选择,选择的绿篱比较低矮,社区景观依然可以尽收眼底。当然,木制或铸铁制成的栅栏,也是运用广泛的分割材料,欧式风格的花园中应用多,欧式花园的面积大,栅栏的安装、使用与维护都方便,所以受青睐。

     2、豪华别墅花园风格设计的谨慎

     现代豪华欧式别墅设计越来越注重别墅的花园设计和花园终效果的实现,园林网还收集了一些别墅景观设计案例。人们漫步在花园青石路上,感受着周围一草一木的芳香,聆听着周围小生灵发出的吵闹声,累了即可 香樟树 下,有便捷休息椅子而坐。远离城市喧嚣,享受幽静生活。这才是真正打造 别墅花园设计 所要实现的高品质生活。在设计时注重人与自然的整合,还是融合东西方造园理念和手法里的元素,但一定要确定的是,既要自己喜欢,并且能与社区的整体风格相协调。真正打造属于大家享受生活的舒适区域。

     欧式别墅庭院景观设计风格的特点是什么?

     1、要注意的是新古典式的欧式庭院有别于庄严雄伟的古典庭院,往往是将欧洲古典装饰元素细腻化和人性化,如封面案例中用混凝土的 罗马柱 搭配木质材料的花架,用软硬结合来达到自然化和新鲜的感觉。 雕塑 喷泉、罗马柱、壁泉等是这种风格的主要元素是 庭院设计 时应该注意的。

     2、西式别墅庭院设计与中式别墅庭院设计的一大区别,就是草坪的运用。运用植物来装饰地面就如同在屋内铺 地毯 一样,可以使环境变得更舒适,并给人们提供和谐的游玩和休憩场所,在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后花园里,大片草坪所营造的休闲氛围不可或缺。一般来说,铺地植物不仅适用于水平地面,还适用于岸边和坡地,其中分为两类,一种是有弹性的,可供人行走,一种是纯观赏类的。草地是佳的地被植物,的草种经过精心的修剪和养护,可以成为细腻光滑的中性铺地材料,设计草地时应考虑是否有树阴、灌溉情况和修剪程度。供选用的草包括能适合高温干燥气候的狗牙根及适合温和气候的酥油草等。

     3、注意庭院小品的软硬分工庭院小品可以分为硬景和软景,其中雕塑、壁饰、庭院建筑等属于硬景,而各类植物则属于软景,西式庭院对水的运用和植物的选择不同于中式庭院。一般来说,西式庭院对水的运用会规则一些,形式多为喷泉、壁泉和水池,点睛之笔多在喷口的细节处。基本不用竹子。在西式别墅庭院景观设计中常用棚架、花架、 拱 廊、眺望台或凉亭等建筑小品带来视觉的享受,在视线范围内,矩形或拱形的 框架 能使人更专注于庭院远景。

     当今无论是在大城市的建筑还是海边建筑,都离不开欧式建筑风格的踪影。欧式建筑的盛行主要是由于欧式建筑的华丽精美。随着各地的建筑文化进入我国,我国的建筑设计行业也在不断地创新和调整,随着中欧交往的日益频繁, 欧式风格建筑 越来越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在我国各地欧式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的破土而出。以上就是对欧式景观特点有哪些?欧式别墅庭院景观设计风格的特点是什么?的介绍了。

    二、概念设计的案例

    金州渤海湾旅游区建筑风格景观概念设计

    坐落于滨海区域的大连歌剧院采用海螺的景观设计主题,建筑向天空螺旋伸展,高低错落,充分利用其滨海亲水的地理位置,如伸向大海的台阶,建筑内部引入水体景观,形成歌剧院由海中而生的意象,与自然天衣无缝,再加上沸腾的天际线的处理,使之成为大连海滩第一标志建筑,无论是海上远眺建筑,还是在建筑中俯瞰大海,皆能获得过目不忘的审美效果。

    景区景观设计结构是有肌理分析关系的有机延续,是一种大环境下的有机生长。渤海湾历史沉积的地貌特征,使它自然的分成了四个肌理地块,海面与沙滩在视觉、感觉、听觉等一系列感受上有着不相融合的特征,后期建设要人为地找到一个平衡点,旅游规划设计项目组采用贝壳的形式演变而成,象征着大连沿海城市的地理区位,其室内具有大跨度的空间,其中的表演舞台由一座玻璃钢圆形结构罩住,造成舞台虚幻的双层空间的室内效果,也使人能联想到贝壳中有一粒晶莹剔透的珍珠,波浪的涌动,大海的跳跃,惬意的线条,给购物游乐区平添一份喜悦的气氛,建筑以波浪线的组合旋转配以明亮的现代材质,形成了本区的视线焦点。

    隐喻型景观设计案例(隐喻型景观设计案例分享)

    三、关于西方任一时期造园艺术的文章或知识!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造园手法浅析

    来源:《中外景观》 作者:温馨

    【摘 要】:文艺复兴景观设计较以前有了一个新的特征:那就是人工景观强调与自然环境融合而不是隔绝。在大前提下,贵族庄园就山顶跌级而建,将绿色尽纳眼中,氛围愉悦轻松。同时,在园林线路中安排一系列象征题材装置小品,充满了各种意味隐喻。所有这些对英国18世纪风景园大师威廉.肯特有重要的影响,为英国如绘式风景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现代造园提供了极好范例。

    【Abstract】: The new character of the renaissance terrace garden has a new trait compare to the former design-the man-made landscape high lights the combination, but not isolation, of nature. In this precondition, the aristocratic villa built step by step, including green into full of sights to create an easy atmosphere. At the same time, a series of symbolized-topic establishments which contains full of metaphorical means was arranged in the garden routes. All of which influenced 18 century landscape architect Villiam Kent, founded the base for England picturesque garden development and provided the perfect example to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关键词】:文艺复兴;台地园;自然;绿色;象征性;威廉.肯特;意大利风

    【keywords】:Renaissance;terrace garden;nature;green symbolization;William Kent; Italian Style

    中世纪,在西罗马帝国陨落后,欧洲文明变得更加区域化,这些国家的土地没有中央集权,很多首府隅于城墙内,整个城镇的经济和社会系统带有封建社会的特征。但是在这之后,当世界景观史发展到文艺复兴这一页时,人们的世界观的转变了,相对于中世纪人们更强调经营内在的天堂园的视觉景观来说,文艺复兴的景观设计开始变成全新的基于广泛的、更加自信的人类权力的观点之上的台地园。就文艺复兴的台地园来说,两个重要的特征:分别是融入绿色全景来结合人工自然,以及无所不在的隐喻。

    一、融入绿色全景 结合人工自然

    强调外部观念的景观设计发展始于文艺复兴这个人类社会的真实和神的理想世界开始分离的时期。虽然相对发展缓慢,却宣告着一个伟大时代的到来。中世纪代表禁欲的围城打开了。景观设计中虽然还有墙,但它的作用已不仅仅是强调保卫,更多的是强调在轴线规划之下的对于空间的介入和强调墙的边界线到地平线的扩张,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新柏拉图哲学家Plotinus指出所有的创造能散发神性,并伴随着精神的神秘统一。他的哲学认为,传递、任职、创造的文化机构矗立在低处的地球和高处的神灵之间的中部。他的爱和亵渎的哲学观影响了当时的艺术家使得传递了纯粹理念的美到了现实的世界,有数学观念的理性比例和和谐的工程。

    于是,在整体的科学技术和人文发展的大氛围下,静态中世纪的循规蹈矩的禁闭宇宙观念逐渐被更加轻松开放的和亲密与自然对话的空间所颠覆。

    就15世纪中叶设计的菲耶索莱镇(Fiesola)的美第奇台地庄园(Villa Medici)(图1)来说,家族的显赫使得所有新的设计能够思想广泛甚至超越地融入当中。也许在当时这个庄园的设计带有某种探讨性,但却不经意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造园范式,影响了之后的设计。层层台地提供了全景观赏的最佳位置,山下景色一览无遗。人与自然的对话如此亲切,使得视觉上的享受化为了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感。

    而在之后16世纪设计的最经典的文艺复兴台地园——埃斯特庄园(Villa Este) (图2)中,台地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利用,除了与自然相融之外。最富有自然灵性的水也引入园中,以富有表现力的形式结合着自然和人工。

    另外,种植奇珍异木也成为了当时一个时尚。在中心主园,修剪过的灌木丛排列成一些几何的形状,与水果树和一些草地共同组成了一些有序独立的空间,使空间更加生动有趣。在上部台地一直到山顶的地方,侧面缩短形成了一个梯形。种植着柏树、杉树、橡树和月桂树并立连续结合着一些常青灌木。这些树木排列稍显无序和野趣,并且坡道和自然之间没有过渡区域。但下部的有序并置植物的软化作用使得顶部的树木显得并不那么突兀。这些都是台地园的一个人工设计特征。

    在整个文艺复兴社会背景下,正是由于人工设计中将绿色植物和自然全景引入,使得文艺复兴的台地园相对来说更加具有轻松的乡村田园生活氛围,并开创了一个新的清新时代。

    二、无所不在的隐喻

    1.神灵及宗教题材的吉祥寓意

    人文主义者对古典神话的兴趣为艺术家提供了题材,同时设计师又把这些素材叙述般地应用在行走线路中,在园林的路线中以成组和虚拟场景组合的形式并结合一系列插图陈述出现。

    与古老的前辈一样,文艺复兴别墅的主人希望密林成为由雕塑代表的河神、山林水泽女神、森林之神、畜牧之神、黛安娜和维纳斯的场来之地。表达着主人对健康、美丽、富饶等吉祥美好愿望的追求。

    在卡斯特罗镇(Castelo)的另一个美第奇庄园中,能够看见囚入石中的的河神在山上俯视整个佛罗伦萨来表达城市的自然背景,河神的柔软、丰满和性感的身体,温柔的面容象征带来了整个区域富饶。

    由尼可洛.特里波洛在美第奇庄园创作的《丰饶角》(cornucopia)大理石雕塑,表现了西方艺术中著名的象征物——丰饶角。在古希腊神话中,丰饶角原来是山羊阿玛尔特亚的一只角。在众神之父宙斯年幼的时候,阿玛尔特亚曾经用自己的乳汁将他喂养大,作为回报,宙斯赐予阿玛尔特亚富有魔力的山羊角,无论它想要什么,都可以从这只角中得到。在西方艺术中,丰饶角象征富饶和丰产,里面装满了鲜花、果实和谷物,常常与丰饶角一起出现的,是罗马女神佛图讷,这位掌管命运的女神手里拿着丰饶角,象征着和平、仁慈和幸运。

    另外,朗特别墅(Villa Lante,1573) (图3)的丛林唤起了人们对还进时代神话回忆——《旧约》中所说的类似的另一场惩罚型洪水。在这个古老的传说中,人类的邪恶令朱庇特发怒,决定用洪水毁灭人类,洪水非常之大,甚至可以看到海豚在森林中游动。最后只有两个有道德的人存活下来,他们的子孙后代必须勤劳耕作,才可以使土地结出果实。

    园林中常见的文学主题包括:黄金时代、极乐世界、朴质的美德、主管爱之园的维纳斯、阿波罗、缪斯、希腊神话中部之山,以及执行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或受到狡诈魔法袭击的善良的英雄。

    2、对庄园主人的歌功颂德

    增加花园的的文学性是文艺复兴园林构图发展的另一个更为明显的动机:园子的主人通过象征的手法使其声望得以扩大,这种象征常暗含着园主人正运用他的权力做善事。

    在朗特庄园中,伯拉蒙特(Bramante)的轴线设计与极具想象力的水的应用相结合,形成一种经典的表达,并且也设置了大量含有隐喻意味的雕像——把人文主义知识与个人荣誉、家族骄傲结合起来。花园清楚地展示了主人的美德:他使周围的土地更为肥沃,并且在古代文明的传统中,他是能使人类的精神达到最高境界的艺术的保护人。主教设计的小龙虾——是与家族名字相匹配的一个双关语,该图案在花园中的一再出现,暗示着主教的成就。

    三、对18世纪英国风景园的影响 ——威廉.肯特的意大利风

    18世纪英国自然是风景园的出现,改变了欧洲有规则式园林统治的长达千年的历史,这是西方园林艺术领域内一场极为深刻的革命。当时欧洲大陆兴起了诺特式造园热时,英国虽然也受到影响,但影响程度明显小于其他国家。究其自然原因:一是英国地形丘陵起伏,建平展的花园动用土方大;二是英国多于潮湿,植物修建整形成本太大;三是畜牧业明显地改变了英国的乡村景观和风貌。

    这一阶段涌现了大批对英国风景式园林产生巨大影响的设计师,其中——威廉.肯特(Villiam Kent)是真正摆脱了规则式园林的第一位造园家,创造出了一条新路,成为真正的自然风景园的创始人。他在院中摒弃了绿篱、笔直的园路、行道树、喷泉等,而欣赏树冠潇洒的孤植树和合树丛。他还善于以十分细腻的手法处理地形。经他设计的山坡和谷底,高低错落有致,令人难以觉出人工刀斧的痕迹。他认为风景园的协调、优美是规则式园林无法体现的。肯特认为,新的造园准则即完全模仿自然、再现自然,而“自然是厌恶直线的”,这就是肯特造园思想的核心。

    更让肯特出名的,是肯特在园林设计中广泛运用的意大利风。采取罗马风格除了英格兰本身自然情况的影响之外,更重要的是从政治上看,法国的园林形势与专制制度有关,而18世纪时有较多民主思想和要求的英国人来说,法国园林逐渐地不能被接受了。所以英国的园林设计尽量摆脱法国园林的奢侈,转到寻求巴洛克以前的时代,意大利简朴单纯的设计形式。

    现在一致得到承认的是肯特对斯陀(Stowe Garden)(图4)天堂园的贡献——对园内两栋建筑采用了简朴的设计。斯陀园中哥特式的教区建筑的圆形穹顶古罗马风格建筑形式,系列柱廊、维纳斯神庙、文艺复兴时期半圆形室外坐椅,甚至还有从罗马马第美别墅中发展而来的木头桥,这些形式和纪念物都有一种神话祈祷的含义,如在梦境中。

    除了采取意大利的风格元素之外,肯特还在英国园林中寻找意大利时期建筑和园林设计中的空间手法,比如罗马的神庙设计中会故意设计让行者环视周围景观,所以,在洛夏姆园(Rousham Garden)(图5)的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肯特设计的立柱长廊,透过这些长廊,可以俯视周围的风景,这容易让我们在联想到意大利台地园空间设计的手法,这同样是肯特获得成功名望所在。

    因此,肯特的设计中,透视空间组织是美学和戏剧性的结合。这些完全自然的风景结合意大利风格的建筑形成了英国园林的初期设计的典型风格,它受到了英国上下的普遍认可,为接下来的园林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铺垫。文艺复兴的自然、开放和象征至今仍是我们造园的一个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 Roges, Elizabeth Barlow. Landscape Design: A Culture and Architecture History. New York: Harry Abrams, 2001. 第133-148页 第232-247页

    [2] Lazzaro, Claudia. “cosimo de’ Medici’s Little Tuscany at Castello.” The Italian Renaissance Garden: Form the Convention of Planting, Design, and Ornament to the Grand Gardens of Sixteenth-century Central Ital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0, 第167-188页

    [3] 意大利贝利尼博物馆

    文艺复兴艺术2004.12 导言

    [4] Rainey, Reuben. “The Garden as Myth: the Villa Lante at Bagnaia.” Union Quanterly Review. Fall, 1981

    [5] Hunt, John Dixon. “Sense and Sensibility in the Landscape Designs of Hunphry Repton.” Gardens and the picturesque: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ambridge, MA: MIT Press, 1992, 第139-168页

    [6] 游泳主编,园林史,北京 :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2 第231-236页

    【作者简介】:

    温馨 ,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

    节选自《中外景观》

    四、迷幻之境———视错觉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陈伟祺

    摘 要:人们常说“眼见为实”,然而在生活中,人们常常受到自己眼睛的欺骗,所看到的影像与客观事物不同,这被称作视错觉。在设计时,可以利用视错觉进行视觉矫正,使之在视觉感官上更加合理,也可以利用视错觉营造复杂的视觉效果,以提高设计作品的趣味性,为设计效果添砖加瓦。本文从视错觉的应用出发,梳理适合景观设计所应用的视错觉设计手法,以供景观设计师参考。

    1 视错觉的概念、起源及分类

    视错觉就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适当的参照所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视错觉产生的逻辑原因主要是判断上的错误,对距离或深度的错误估计会导致视错觉。生物学家冯特研究发现,视网膜成像方式是引发视错觉的主要原因。当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瞳孔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物象,它实际是一个二维的影像。二维的物象经过一系列神经活动,在视觉中枢转换成大脑认识的景象。在这个过程中,大脑的主观经验,如“角度感”、“形象感”、“立体感”使这些景象“三维化”。当不同的客观物体在视网膜上呈现的物象相似时,大脑主观经验对其进行相同的处理,导致视错觉的出现,例如一张二维的透视图会产生三维的感觉。人类很早就意识到视错觉的存在,并且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视错觉。例如,古希腊的神庙,其屋顶向两边坡,在这样从地面上看屋顶是平的;如果采用平屋顶,看起来中间会有下凹感。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卡姆斯和普罗泰戈拉(约公元前5世纪前后)是最早研究视错觉的学者。埃皮卡姆斯认为人的感官是造成视错觉的主要原因,而普罗泰戈拉则认为环境是造成视错觉的主要原因。亚里斯多德综合了埃皮卡姆斯和普罗泰戈拉的观点,他说:“我们的感觉是可信的,但他们容易上当受骗。”柏拉图认为感官需要头脑的帮助去了解所看到的事物,他说:“是眼睛要和头脑一起工作。”

    中国古代对视错觉的观察也很早,《列子·汤问》中有《两小儿辨日》,就是对高度视错的阐述,但没有剖析其产生的原因。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收分也是对视错觉的应用。1826年,心理学家约翰内斯·穆勒写了关于视错觉的两本书,他是第一个提出“视错觉”一词的人。1854年,另一位心理学家J.J.欧佩尔在约翰内斯·穆勒的研究基础上写了一篇论文,提出视错觉的相关理论,并附有10页的线错觉图,其中一种最有名的一种被称为穆勒莱尔错觉(MuEllErlyErillusions)。同一时期,物理学家、生理学家赫尔曼·冯·亥姆霍兹写了《生理光学手册》,解释了认知错觉的产生机理:事物的影像与人对外界事物的固有观念产生差异,造成了视错觉。自此,视错觉开始为人们所认识。1915年漫画家W.E.希尔发表了一张漫画,图中时而出现一个年轻少女的形象,时而出现一个年老妇人的形象,这是首个有意识地利用视错觉进行创作的作品。到二十世纪中期,约瑟夫.博斯、马塞尔.杜桑、萨尔瓦多.达利和M.C.埃舍尔等艺术家尝试用视错觉进行艺术创作,形成了视错艺术(oParT)。视错觉可以分为几何错视、生理错视和认知错视。

    几何错视:主要是对图形的大小、角度、长度、面积等方面的错误知觉。(图1)a.艾宾豪斯错视(EbbingHausillusion):中间两个圆形面积相等,但是感觉被小圆包围的圆形面积较大;b.赫林错视(HEringillusion):两条平行线在发射线的干扰下产生弯曲错觉;C.菲克错觉(fiCkillusion):水平线与垂直线等长,但是由于水平线被垂直线分割,使得在视觉感知上认为垂直线更长;d.波根多夫错视(PoggEndorffillusion):一条倾斜线被平行线打断后,产生位移错觉;E.缪勒.莱尔错觉(MuEllErlyErillusion):中间线条相等,但是由于受到箭头的影响,右面的直线看起来更长,显然向外的箭头具有视觉延展的功效。

    生理错视:人的感觉器官在接受过久的刺激后会形成补色及视觉残像的生理错视,另外因为视觉疲劳而产生的视觉暂留现象也属于生理错视。赫曼方格(HErManngridillusion)是生理错视的代表作品,由于视错觉使人们感觉网格间的白色区域呈现出灰色的色点。

    认知错视:可以分为大小错视、高度错视和图底反转。1)大小错视:近大远小是由于视错觉引起的,随着观察距离的增大人们感觉物体变小,这是由于视网膜上物象的缩小,而非所视物体本身缩小。由此可能引起该物体后退的视觉感受,但物体实际上是保持不变的。2)高度错视:舒尔曾有关于月亮错觉的调查,即物体大小的恒常性会受到高度的影响。月亮在地平线上看起来较大,而在天顶时看起来较小。如果用大小恒常性来解释这一现象,水平方向比垂直方向对物体恒常性更为有利[1]。垂直方向所产生的错觉与仰角的大小和距离息息相关。在设计时如果观察者和物体之间仰角大、距离远,为了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以及正确的传递设计意图,可以适当加大物体上部尺寸,以减少由视错觉所带来对物体信息的误读。3)图底反转:图和底的正负关系可相互反转,即当视觉停留在图形时背景退后,当视觉停留在背景时图形退后成为背景。通常图和底的份量相当,轮廓线相互借用。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图底反转关系的经典之作是鲁宾之杯,这种边缘线公用的形式会使人产生视错觉,同时也使得物体具有多义性。

    2 视错觉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在艺术设计领域,很多设计作品充分地利用视错觉为设计服务,实现特殊的视觉效果。目前在平面设计、建筑设计、雕塑设计、绘画艺术等领域视错觉都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在景观设计领域,视错觉应用的案例却屈指可数。下面介绍视错觉在景观设计中可应用的方面,以供景观设计师参考。

    2.1 运用透视视错觉进行视觉矫正

    通常是运用透视原理对所设计的三维物体可能会发生视觉变形的部分进行相应的视觉矫正,使之符合视觉观察的基本规律。也可以利用透视视错觉原理更好的达到设计目的。假定物体为长方体,在垂直方向,如果希望消减透视所带来的物体变形,可以采用倒四棱锥,即适当加大上部尺寸。反之,如果希望加大透视感,可以采用正四棱锥,即减小物体上部尺寸。在水平方向,观察者在梯形短边方向会消减透视感,使其呈现的形状接近于长方形。而如果处于长边方向观看会增强透视感,加大景深。例如四川的乐山大佛,为了满足人们从下部观赏比例正常,扩大了头部的比例,使头与身体的比例为1∶3,而正常人呈坐姿时比例为1∶5。米开朗基罗的著名雕塑作品《大卫》,作品加基座的高度为5.5米,远远超出均值为1米6左右的视高,为了满足人们从下部观看作品时比例正常,所以夸大了头部、上身以及两臂的尺寸,但是如果平视会感觉大卫的身体比例不符合欧洲人的审美标准。在广场设计时,米开朗基罗也运用了视错觉原理进行透视调整,罗马市政广场平面形状为梯形,从人们进入广场的方向看,由于透视的原理所以视觉感觉其形状为长方形。法国凡尔赛宫轴线为3公里,在轴线上设置有很多的水池,为使从宫殿方向看水池尺寸适合,采用了尺寸依次放大方法,这样就解决了由于透视引起的末端水池过小的问题。

    2.2 运用视错觉原理形成迷幻空间

    运用材质的反射或折射可以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使死气沉沉的空间注入新鲜的活力。尤其是物体进行多重反射时,会形成迷幻性空间。镜面不锈钢和镜面等具有反射功能的材质是景观设计中常用的材质,在设计时如果希望达到特殊的视觉效果,可以考虑设置的数量、体量和角度,通过几者关系的配合来达到设计目的。同时镜面在视觉上也能起到扩大空间、延伸空间的效果。玛莎施瓦茨在2011年西安园艺世博会大师园中设计了一个35x35M的迷宫园,里面重复运用了代表古城西安的设计元素———拱门。通过拱门的横向排列构成了线性元素,这些线性元素采用不规则夹角的构成方式分布在场地中,人们可以穿行其中。在走廊的端部玛莎施瓦茨采用了镜面材质,形成了走廊无限延伸的视觉效果。在尽端所形成的三角形空间里全部运用了镜面材质,内部种植有常绿的地被植物和几颗柳树,由于镜面的反射作用,产生步入柳树林的视错觉。MoniCabonviCini设计的公共艺术作品透明的洗手间,使用单面镜面材质进行四面包裹。从外面看完全溶于环境并反射环境,形成类似于“消隐”的建筑。HarlEquin广场是哈格里夫斯在美国的一个设计项目,广场位于两个低层玻璃幕的建筑中间,内部设计了多个镜面不规则体。地面铺装采用了黑白的菱形格图案,整体设计灵感来自于毕加索的绘画。黑白格铺装外加大面积镜面材质的反射使整个空间产生一种迷幻性的视觉效果。

    水是景观设计的主要元素之一,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水景都被广泛使用。中国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说,水的动与静皆具魅力,动水如溪流、瀑布等会使空间生机勃勃,静水面具有与镜面相似的功能———形成水中倒影,能够很好的实现视觉的延伸,使建筑或景观与水中倒影融为一体。明代计成曾描述:“池塘倒影,拟入鲛宫”[2]。苏州拙政园的倒影楼和塔影楼与水中倒影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同时也增加的空间的层次,丰富了园林空间。国家大剧院的建筑造型是半椭圆球体,通过与水面倒影的结合形成完整的“鸭蛋”造型。

    2.3 运用视错觉形成虚空间

    虚中见实也是视错觉的一种表现方式,而虚空间在视觉和心理感知上却是相对独立的空间。从行为心理学角度来看,虚空间的设计满足了人们对安全感的需求。大而空旷的空间会使人无所适从,如果对空间进行合理划分,形成尺度适中的小空间,空间分而不隔,相互渗透,会增加空间的亲切度。玛莎施瓦茨在HudPlaZa的设计中,运用了多个圆形的檐棚设计,地面也运用了直径为30英尺的圆形草丘以及圆形的铺装与之相呼应,使广场空间在竖向和平面上形成多个尺度宜人的虚空间(图2)。劳·海尔普林事务所设计的伊拉.凯勒水景广场,通过地面的高差处理出部分下沉空间,这部分空间在瀑布、水台、水面等元素的组合中形成了生动、活泼又相对独立的空间。矶崎新的筑波科学城中心广场也是通过下沉空间的处理方法打破了原有空间的平淡无奇。由此可见,下沉空间、抬高空间、廊架、地面材质的变化等处理手法都会形成虚空间,从而增加空间的亲切度。

    2.4 运用视错觉原理增加设计生动性

    如何增加设计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使其具有吸引力?这应该是在注重人性化设计的今天值得研究的课题。一个好的设计不仅仅要符合传统意义的设计标准,还应该具有独特性。不能说所有的设计都要运用视错觉来增加其吸引力和可视性,只能说是提供了一种解题思路。在平面设计或广告设计等其他艺术设计领域,通过视错觉来增加设计趣味性的案例不胜枚举,这类作品通常运用视觉刺激和延长解读来达到宣传商品或传递信息的目的。例如福田繁雄的设计招贴作品,巧妙的利用黑白关系,形成正形男人的腿与负形女人的腿公用边缘线,两者之间虚实互补,相互依存。运用视错觉原理有时可以实现以假乱真的效果,从而增加艺术的趣味性。古典文化时期有关错觉的一个著名的故事说明了这一点:“宙克西斯画出的葡萄几乎乱真,骗得鸟儿纷纷前来啄食。巴尔拉修把对手邀至自己的画室,让他观看自己的作品。宙克西斯迫不及待的要把画板的帘子掀开,这时才发现帘子不是真的,而是画上去的”[3]。可见,人们的视觉是具有欺骗性的,眼见不一定“为实”。3d绘画大师kurTWEnnEr的街头作品也运用了视错觉原理,他由古典穹顶壁画变形所引起的高度错觉获得灵感,以透视原理在水平面上创造了独特的立体绘画形式,通常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艺术作品作为绘画题材,让过往的人们忽然有种时空穿越的感觉,使人耳目一新。

    詹克斯的宇宙思考花园运用了变形的棋盘格,两个曲线变形的棋盘格汇聚为一点,形成了视觉的流动性。在2008年中国奥运会的雕塑作品《无极》中,视错觉表达的更加充分。这个作品参考了中国传统的太极图案,同样运用了变形的网格来表现,在距离中心同心圆越近的位置网格越小,反之越大,这样增大了空间的透视感和流动性。big事务所的作品suPErkilEn公园设计,汇集了60个国家优秀的设计作品在公园中进行展示。在地面设计上使用了流动的曲线,在遇到展示作品时曲线采用了绕行的方式,曲线时而稀疏,时而密集,使得原本普通的展示空间显得活力而动感(图3)。

    2.5 色彩视错觉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视错觉所影响的领域不仅仅在形象上,在色彩上也会产生视错觉,主要表现在色彩的生理错觉和色彩的心理错觉。色彩心理错觉主要表现在:色彩温度错觉、色彩重量错觉、色彩面积错觉、色彩感官错觉、色彩距离错觉。经测试置身于红色的房间内所感觉的温度比实际温度有所提高,血液循环速度加快;反之如果处于蓝色的房间内所感觉的温度会比实际温度有所降低,而且血液循环的速度也会变缓,由此可见色彩会使人对温度产生错觉。同时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在设计时应该充分的利用色彩的心理感受为设计服务。在绘画、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等领域色彩视错觉运用更加普遍。例如蒙克的绘画作品《呐喊》,为了更好的传递主题呐喊,除了人物形象的表达外,在色彩上也运用了红色表现天空、蓝色表现地面,使得压抑低沉的氛围传递得更加充分。

    景观设计由于材料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在色彩视错觉方面应用案例不是很多。玛莎施瓦茨在日本岐阜kiTagaTa公寓的景观设计中,有四块小的方形空间,表达春、夏、秋、冬四个主题。除了空间中的其他元素表达主题外,色彩也起到很大作用,玛莎.施瓦茨使用绿色、红色、橙色、蓝色来分别对应春夏秋冬,运用色彩的视错觉使处于空间的人更好的体会到相应的主题。巴拉甘的饮马槽景观设计作品运用了蓝色、黄色等鲜亮明快的色彩,分别象征了天空和太阳。这些明快色彩的加入,无疑也增加了空间的吸引力。

    3 结语

    视错觉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通常会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景观设计师应了解视错觉及其应用方式,以突破常规设计手段,营造特殊的艺术效果。这样既可以吸引更多的人驻足停留,同时又可增加空间的魅力。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隐喻型景观设计案例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如有疑问,可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推荐阅读:

    隐喻型景观设计特点(隐喻型景观设计特点是什么)

    隐喻型景观设计理念(隐喻型景观设计理念是什么)

    景观设计隐喻内涵是什么(景观设计隐喻内涵是什么)

    卡通人物制作软件(卡通人物制作软件手机版)

    感知能力差的表现(感知能力差的表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