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页
SERVICE 服务产品
XINMEITI 新媒体代运营
CASE 服务案例
NEWS 热点资讯
ABOUT 关于我们
CONTACT 联系我们
创意岭
让品牌有温度、有情感
专注品牌策划15年

    杭州特色文化元素(杭州特色文化元素演讲稿)

    发布时间:2023-03-18 06:56:45     稿源: 创意岭    阅读: 683        问大家

    大家好!今天让创意岭的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杭州特色文化元素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开始之前先推荐一个非常厉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键生成原创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论文、代码、作文、做题和对话答疑等等

    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内容,越精准,写出的就越详细,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线网页版、PC客户端

    官网:https://ai.de1919.com

    本文目录:

    杭州特色文化元素(杭州特色文化元素演讲稿)

    一、杭州宋城特色

    杭州宋城特色:一、杭州宋城仿宋代风格建造,主体建筑依据北宋画家张择端的长卷《清明上河图》而建,并按照宋书《营造法式》建造,还原了宋代都市风貌;二、杭州宋城是杭州市第一个反映两宋文化内涵的主题公园;三、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是宋城的灵魂,与拉斯维加斯的O秀、巴黎红磨坊并称“世界三大名秀”。

    杭州特色文化元素(杭州特色文化元素演讲稿)

    杭州宋城游玩攻略

    杭州宋城是以南宋临安为模板打造的文化旅游主题公园;虽然是一座人工的古城,但这里再现了临安的繁华与富庶,游客能够看到很多宋代经典的故事;而城内的人也多以古代造型示人,更像是一场大型的COSPLAY秀。

    杭州特色文化元素(杭州特色文化元素演讲稿)

    开放时间: 10:00-18:00;

    交通指南:

    游客可经秋石高架、复兴路、虎跑路、梅灵南路、钱江一桥(钱塘江大桥)前往之江路,再往转塘方向即可到达;

    温馨提示:

    1、1.2米---1.5米(不含1.5米)的儿童、现役军人、残疾人、30年教龄持有荣誉证书的教师、70周岁以上的老人凭本人有效证件可购买优惠票;

    2、为确保安全,公园可能遇恶劣天气、特殊活动、游客过多、设备故障、日常检修等原因调整部分设备和表演的时间或闭园,以当天公告为准。

    二、杭州有哪些民间艺术

    龙灯 富阳民间舞龙,源流较早。直至民国,历代民间舞龙旨在祈雨、消灾、迎祥、喜庆,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解放后,意识更新,舞龙成为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每逢春节等重大节日或喜庆日子,以村为单位自发组织舞龙队伍,在城乡各地尽情节严重欢舞。舞龙计有板龙、兜水龙、柴箍龙三类。板友多见于富春江南岸,江北以兜水龙、柴箍龙居多.富春江两岸的龙灯,均戴王冠,俗称”华盖”,为富春江龙灯的一大特色。

    板龙 又名桥龙,长度以节计,每节约2米,一般数十节,最长至400余节。每节均以木板为底托,上用竹篾扎成弓形,外糊彩纸,画以鳞甲,内点红烛,形似弓桥,称龙身。龙身上缀以彩饰,可分为花龙、故事龙、走马龙、带子龙。板龙龙头高达两米,内有烛灯,夜间游艺机行,龙眼光芒四射,十分壮观。板龙只能盘行,行进时伴以欢快的梅花锣鼓。兜水龙,又名拷草龙,一般十余节(奇数),总长10~20米不等。每节均以竹篾扎成外壳,糊以彩纸,绘以鳞甲,中空,以烛为灯,节交流电以布相连,称龙衣。挥舞自如,灵活多变。柴箍龙长短不一,头尾与兜水龙相同。龙身骨架是直径约20~30厘米的竹箍,用绳索连接,外糊彩纸,按一定等距,撑以竹竿。舞弄起来,翻腾起伏,伸缩自如,形象逼真。因以竹制作,龙身不能点灯,宜白天舞。

    竹马 富阳跳竹马活动分布很广,主要有龙门竹马,渌渚汪家竹马。制作以竹篾扎成马状骨架,外糊彩纸,马头则用硬纸裱糊。一般三匹为一堂,八匹为一群,最多可达5~6群,多由青少年男子装扮成古戏中的文官武将,骑着竹马,上场舞跳。在锣鼓声中,竹马随马夫令旗起舞,排出“剪刀”“四角”等阵式。

    跳仙鹤 为富阳场口徐姓宗族特有的艺术品种,起源于清乾隆年间。仙鹤象征长寿,跳仙鹤意在保平安。1954所,老艺人徐金茂在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上演出“跳仙鹤”。1979年,富阳县文化馆组织力量,重新进行发掘整理,并以“鹤蚌舞”形式赴杭州公演,获省优秀民间艺术奖。“仙鹤”以竹篾为主体架,外缝白布,布面排上白纸苏,扎成鹤形.舞者穿黑裤、黑色带趾高统布袜连黑鞋,裤脚赛入布袜,以示鹤脚。人弯腰至90度到120度,置道具于背,双手分别操纵鹤头、翅膀进行表演。“跳仙鹤”一般是单人演出,伴以仪仗队和梅花锣鼓队,舞者两侧有4人各掌一盏油松灯或大灯笼。“跳仙鹤”主要动作有行进、洗毛、啄食、展翅等。舞者须“背得牢”,“脚下稳”,有潇洒超群形态。

    白象狮舞 富阳舞独大多系绿毛文狮子。其中新登区渌渚镇的狮子绿绿毛采用高山上的狮毛草(药名过山龙)扎成,不褪色,不掉毛。白象独舞是富阳的又一大特色,由龙羊区南新乡何姓民众表演。在狮群中夹一白象,白象以竹篾扎成骨架,外蒙白布,上粘白毛,两位舞者居白象“身”内,舞时双手操纵两耳及鼻,随狮子共舞。狮子翻滚跳跃,白象步履稳重,相映成趣。

    民间音乐

    “古亭锣鼓”始于南宋,原出宫廷,主要活动于场口一带。分古亭与乐队两部分,古亭为三层四角栾,飞檐翘角,前后开门,四面有窗,上两层四角垂挂角灯。亭高2~3米左右,1米见方大小,中空燃灯,古亭以紫竹为架,糊以绸、绢。门上有匾,书“武城遗风”。柱上有联,制作极为精致、乐队随后,或进或退,或颤或停,均伴以悠气扬的乐曲。1953年,富阳县举行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场口的古亭锣鼓获奖。1954年,县文化馆将青江口、场口、真佳溪三个锣鼓队合拼成一副古亭锣鼓,参加建德专区民间音乐舞蹈调演

    三、杭州西湖的人文特色是怎样的?

    西湖与佛教、道教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长远的历史中,各种宗教团体和道观佛寺聚集在西湖及周边群山之中,增添了西湖浓厚的宗教色彩。这其中尤以吴越国时期为鼎盛。当时各代国王热心佛学,在西湖周围兴建许多寺庙、宝塔、经幢和石窟。

    杭州特色文化元素(杭州特色文化元素演讲稿)

    如今,保俶塔和重建后的雷峰塔仍是西湖风光的代表性景点,而拥有中国室内最大木雕坐式佛像的灵隐寺更是西湖各收费景点中最受欢迎的观光点之一。

    文学作品

    西湖以其湖光山色和深厚人文底蕴,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眷顾,因此在文学方面也留下了诸多名篇和典籍。《武林掌故丛编》、《西湖梦寻》、《西湖集览》与新旧《西湖志》、《湖山便览》等记载了大量关于西湖和古代杭州的史迹掌故。另外,近现代众多作家也与西湖结缘。在诗词方面,白居易、苏轼、柳永、杨万里、林逋、徐志摩、胡适等诗人留下了无数佳句;在散文方面,张岱、鲁迅、俞平伯、郁达夫、宗璞等名家则写下了众多名篇。以下例举部分与西湖紧密关联的文学作品。

    楹联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黄文中《孤山西湖天下景亭》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徐氏女《岳王庙》

    杭州特色文化元素(杭州特色文化元素演讲稿)

    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陈曾洛《西泠桥畔慕才亭》

    我忆家风负梅鹤;天教处士领湖山。——林则徐《放鹤亭联》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俞樾《九溪十八涧》

    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董其昌《飞来峰下冷泉亭》

    诗词(节选名句)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白居易《春题湖上》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忆江南,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江南忆》

    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万家掩映翠微间。处处水潺潺。——潘阆《忆余杭》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望海潮》

    杭州特色文化元素(杭州特色文化元素演讲稿)

    散文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白居易《冷泉亭记》

    “君子之泽,岂独五世而已,盖得其人,则可至于百传。尝试与子登孤山而望吴越,歌山中之乐而饮此水,则公之遗风余烈,亦大见于斯泉也。”——苏轼《六一泉铭》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袁宏道《春游西湖》

    “西湖尤有土产一样,名曰刺菱儿,童子以划船采取,剥而卖之。形同菱角,大如蚕豆,其味鲜美,此亦世所仅有之物也。”——范祖述《西湖探梅》

    “那时我惟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后来我长大了,到杭州,看见这破破烂烂的塔,心里就不舒服。”——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

    “西湖就像是一位“二八佳人体似酥”的狐狸精,所以杭州决出不出好子弟来。”——郁达夫《杭州》

    “论山水的秀丽,西湖在世界上真有位置。那山光,那水色,别有一种醉人处,叫人不能不生爱。”——徐志摩《丑西湖》

    “西湖的盛大,归拢来说,在于它是极复杂的中国文化人格的集合体。”——余秋雨《西湖梦》

    小说

    《西湖二集》,(明·周楫编纂)

    《再生缘》,陈端生著

    《茶人三部曲》,王旭烽著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冯梦龙《警世通言》收录

    戏剧

    《玉禅师》,徐渭著,取材于《西湖游览志》

    《雷峰塔传奇》,蕉窗居士撰

    《义妖传》(弹词),著者不明

    美术

    两宋时期,皇家画院的发展达到空前繁荣的程度。而作为南宋首都之杭州,也集中了一批优秀的山水画家。这些画家对于近在眼前的西湖也留下了众多名作。以下列举部分名画家及其作品: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西湖山水画卷;

    夏圭:《西湖柳艇图》;

    李嵩:《西湖图》;

    陈清波:《断桥残雪图》、《雷峰夕照图》等;

    王原祁:《西湖十景图》;

    董浩:《西湖十景图》。

    由于吴越国及其他各代对佛教大力尊崇,西湖周边群山中多有庙宇古刹和佛像石刻。最著名的当数飞来峰石刻群、烟霞洞造像、慈云岭造像和天龙寺造像等。

    近代以来的中国美术史上,西湖也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中国大陆唯一一个美术学国家重点学科所在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承认学历的中国大陆美术院校——中国美术学院就诞生于西湖湖畔,而名画家如丰子恺、潘天寿、黄宾虹、刘海粟、林风眠、陆俨少、赵无极等都在西湖边长期生活作画。位于孤山一侧的著名金石篆刻团体西泠印社也聚集了一大批兼通金石美术书法的大师级艺术家,如吴昌硕、沙孟海、王个簃、程十发、赵朴初等。

    民间传说

    西湖自古以来便流传着许多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和《苏小小》。白蛇传中的“断桥相会”、“白娘子被压雷峰塔”等情节与西湖十景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传说中梁祝的爱情故事发生在西湖边的万松书院。另外,杭州还流传岳飞、济公、乾隆下江南、杨乃武与“小白菜”等大量民间故事和《初阳台》、《双投桥》、《东坡肉》、《葱包桧儿》、《十八棵御茶》等传说。

    四、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具有哪些特征

    西湖,是自然美人文美完美结合的典范

    问:西湖文化景观遗产突出的普世价值是什么?

    答:这次西湖申遗以西湖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西湖文化景观由西湖自然山水、“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征、“两堤三岛”景观格局、“西湖十景”题名景观、西湖文化史迹、西湖特色植物6大要素组成。它是中国历代文化精英秉承“天人合一”哲理,在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绘画美学、造园艺术和技巧传统背景下,持续性创造的“中国山水美学”景观设计最经典作品,展现了东方景观设计自南宋以来讲求“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在9-20世纪世界景观设计史和东方文化交流史上拥有杰出、重要的地位和持久、广泛的影响。

    西湖是一个自然湖,更是一个人文湖,是人与自然长期良性互动的产物。西湖本质上是一个不断演进、始终活着的文化自然形态。它的自然美折射出中国传统哲学、美学、人文、建筑等诸多文化理念,而它的人文美则渗透了许多自然的、物候的意象。

    一千多年来西湖一直保持着历史的原真性,其基本元素和符号既没有被湮灭,也没有被改变,始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可以说,西湖是历史上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审美实体,是东方审美体系中最具经典性的文化景观。西湖的唯一性和独特性,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表达,就是与世界上以自然景观著称的湖泊相比,西湖的人文景观是最多的;与世界上以人文景观著称的湖泊相比,西湖的自然景观是最美的。西湖是自然美与人文美完美结合的典范。

    保护西湖,从古到今都没断过

    问:杭州市在保护西湖文化景观遗产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答:西湖的兴衰史,首先是一部杭州人民和历代先贤保护、建设西湖的历史。像唐代的李泌、白居易,吴越国的钱镠,北宋的苏东坡,明代的杨孟瑛,清代的李卫等,都对保护西湖作出了很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历届杭州市委、市政府都把保护西湖作为重要使命,在西湖的保护、建设和管理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迈入新世纪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把保护西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世界遗产保护准则的要求,使西湖的自然人文生态得到了更好地保护和修复。

    一是优化城市布局。杭州按照“保老城、建新城”的理念和“两疏散、三集中”的思路,使西湖得到了更好地保护,使历史文化名城得到了更好地保护,在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找到了最佳平衡点和最大“公约数”,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二是实施综合保护。迈入新世纪以来,杭州围绕“保护西湖、申报世遗”目标,连续10年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通过综保工程,环西湖沿线全线贯通,环湖公园景点和博物馆全部免费开放,充分体现了“还湖于民”;通过综保工程,实现西湖水“一月一换”,水质得到了全面改善,景区公共绿地新增100多万平方米,原有生物种群、结构及其功能特征得到保护,自然生态得到修复;通过综保工程,保护修缮、恢复重建了180多处自然和人文景观,恢复西湖水面0.9平方公里,杭州的历史文脉得以延续,“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格局得以保护,“一湖两塔三岛三堤”的西湖全景重返人间,西湖变得更生态、更亲民、更有文化、更有品质。

    保护西湖不仅是杭州城市管理者的历史责任,更是800多万杭州人和“新杭州人”的历史责任。杭州的许多历史文化遗产,都是在专家和市民的呼吁下保护下来的。

    申遗成功,杭州美誉度更上层楼

    问:西湖申遗成功对杭州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西湖申遗成功,是西湖两千多年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纵观5000年杭州建城史、2000多年西湖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杭州倚湖而兴、因湖而名、以湖为魂。没有西湖,杭州的兴盛就失去了依托,“人间天堂”的美誉就失去了内涵,历史文化名城就失去了“根”和“魂”,西湖的普世价值已深刻地体现在杭州城市的发展长河之中,充分体现在杭州文脉的发展嬗变之中。

    近年来,西湖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唯一的缺憾就是尚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西湖申遗成功,实现了杭州市和浙江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圆了杭州老百姓的“世纪之梦”,必将极大地提升杭州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为更好地保护西湖2000年历史连续性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西湖是目前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湖泊类文化遗产之一。与这些湖泊类文化遗产相比,西湖文化景观显示出独一无二的特征。

    西湖申遗成功

    huangliwang:西湖你要更美!生活在杭州我感觉还是幸运滴。

    丁勇同学:西湖,并非只有风花雪月,更有着厚重的人文历史!

    吉树2010:西湖申遗成功了,这当然是好事。从去过的印象来看,西湖现在少了一分宁静和悠闲,多了不少商业化带来的浮躁和喧嚣。下次再去,一定要避开旅游人群,在清晨或者晚上去领略西湖的美。

    茜茜她爹:其实,成功或不成功,西湖就在那里,不影响她的美丽。

    Sabrina-傅:亲爱的西湖,爱上你不过几个年头,但其实,我已经在你身边成长20余载。每一次走近你,都被你淡妆浓抹惊艳到。那天,我说:其实申遗什么的不过是又多了个名分,但你的地位在每个与你相识的人的心中,都毫不动摇。最爱南山梧桐。

    左撇子也有笨蛋:啊啊啊啊恭喜恭喜好想去西湖转悠转悠啊

    neko1224:西湖申遗成功,实至名归!

    肉肉HZ_roro:西湖申遗成功,是件好事,但希望杭州不要走上其他某些地方的老路,杭州自有杭州的美好。

    舒中胜:为官杭州者,有三件事功德无量。一是西湖一圈基本打通;二是西湖周围景点不收门票;三是西湖西进多了道风景。西湖申遗若成功,我希望灵隐的香火钱继续,但外面这道门票是不是可以免收了?

    蓝色奇米:不经意间发现原来外面在下雨了呢……同时亦得知西湖申遗成功了……祝福这个美丽的水潭吧,个么……同时杭州估计会越来越热闹啦……

    八只爪的八爪鱼:那么西湖申遗是成功呢?成功呢?还是成功呢?哈哈,小酒喝起,小菜点起。

    在海一方的BOLG:好多年没去西湖了,真想她呀! ——看到老药渣的博文《西湖申遗特辑(上)》有感而发的评论。

    尚禾岳涛:西湖最终还是成为世界的。

    让西湖成为世界的公园

    申遗成功后,西湖将继续免费吗?面对“才闻申遗声,已见涨价来”的热潮,西湖能独善其身吗?两三年来,提出这个问题的国内媒体至少数十家。

    今天,杭州市郑重给出答案,要为民族和人类保管好西湖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为子孙后代留下这笔宝贵财富,真正做到上无愧于祖宗、下无愧于后代:“我们要让西湖再活一个2000年。”杭州西湖申遗办郑重承诺“六不”:“还湖于民”目标不改变、门票不涨价、博物馆不收费、土地不出让、文物不破坏、公共资源不占用。

    “申遗”的本义是为了保护,获得世界遗产的名号,是荣誉,更是义务与担当。如果单一地从经济利益考量,保护让位于开发,野蛮地破坏自然生态,这种短视的行为就明显违背了“申遗”的初衷。

    杭州市表示,西湖风景区已走过免费开放的第9个年头,杭州市旅游总收入从2002年的114.76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000多亿元,涨幅8倍以上,进入良性循环的旅游经济给西湖免费开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今后,杭州将继续坚持“还湖于民”目标不改变,坚持“免费开放西湖”不改变,让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更好地亲近西湖、感受西湖,使西湖成为世界人民的大公园。

    西湖是杭州的西湖、中国的西湖、世界的西湖。自2002年开始,杭州实行“西湖免费开放”,迄今已免费开放的公园景点共130余处,成为中国第一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家不收门票的5A级景区。

    西湖的公共资源,绝不允许占用

    “西湖及其周边地区的每一方湖面、每一寸岸线、每一块绿地、每一处设施、每一个景观,都是极其宝贵的公共资源,都要让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共享。”

    杭州市承诺,将建立健全西湖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管理制度,绝不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西湖的公共资源,实现公共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

    另外,西湖申遗办表示,对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土地,杭州市将严格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要求,严格保护好土地资源,绝对不搞经营性出让,坚决制止房地产开发项目,禁止在西湖风景名胜区内设立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

    西湖要再活一个2000年

    西湖申遗办还承诺文物不破坏、博物馆不收费。

    申遗是手段,不是目的。申遗的目的是保护西湖、造福后代、让西湖再活一个2000年。杭州西湖申遗办负责人强调。

    西湖申遗成功标志着杭州进入了“后申遗时代”。保护西湖始终是西湖的永恒主题,是“后申遗时代”的第一位工作。

    杭州将以西湖成功申遗为契机,严格按照世界遗产保护的要求,自觉遵守世界遗产保护公约,制定执行《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条例》,组织实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规划》,坚持“保护第一、应保尽保”,为民族和人类保管好西湖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为子孙后代留下这笔宝贵财富,真正做到上无愧于祖宗、下无愧于后代,当好历史文化遗产的“薪火传人”。

    十年保护获得新生

    自古以来,西湖保护和发展的历史,都是人与自然良性互动的完美结合。从唐代到清末,对西湖较大规模的疏浚治理共有23次,较著名的有白居易、苏轼、杨孟瑛主持的几次疏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保护与发展、旅游业与工业这两对矛盾长期困扰着杭州的发展,影响着对西湖的保护。从2001年开始,杭州按照“申遗”目标,每年启动一次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十年来对西湖的“东南西北中”进行了全方位的保护和整治。

    西湖南线各大公园打通,形成了“十里环湖景观带”。龙井八景修复,慧因高丽寺重现,南宋官窑博物馆扩建,八卦田遗址得到保护,还有飞来峰石刻造像、天龙寺造像、雷峰塔遗址、龙井寺、于谦墓(祠)、俞曲园墓、大麦岭苏东坡摩崖题记……西湖自然和历史原貌逐步恢复。据统计,十年来共恢复、重建、修缮了西湖景区180余处自然和人文景点。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称,力求做到无一景无来历,无一物无出处,无一题无依据。

    据统计,十年西湖综保工程,景区公共绿地新增100多万平方米,累计拆除违章违法建筑以及没有保留价值的建筑58.5万平方米,恢复水面0.9平方公里,完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三次大规模的西湖疏浚工程。西湖的平均水深由疏浚前的1.65米增加到2.5米;西湖的年配水量达1.2亿立方米,湖水实现一月一换;西湖水透明度从以前的50厘米提高至73厘米。“一湖两塔三岛三堤”的西湖全景重返人间,整个西湖的湖面格局重现300年前明朝中叶时期的状况。

    杭州还建立了西湖文化景观实时监测管理中心,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强化对景区的实时监控,并建立快速反应处理机制,使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每一寸地面、每一个时点都处在严密、有效的管理之下;建立西湖文化景观预警监测信息管理平台,制订遗产各组成要素的监测管理标准,开展全方位监测管理,建立预警机制。

    西湖之美 属于人民

    “浓妆淡抹总相宜”、为历代中国人心驰神往的西湖美景,如今通过世界遗产名录的平台走入世界的视野。

    西湖之美,属于人民。尽最大可能尊重和满足人的需求,是西湖保护工程以及“申遗”的重要目标。杭州在综保工程启动之初就提出,要“还湖于民”,还湖于游客。

    西湖环湖公园经过整治、修复后全线打通,24小时全天候免费开放。没有围墙、不收门票。西湖美景成为人人能享受、人人能消费的公共产品。日暮晨昏,老年人在西湖边晨炼,年轻人在柳荫中谈情说爱,学生在长椅上读书,儿童在绿地上玩耍,无论贫富,无论什么身份,何种“阶层”,都能在自由自在地亲近西湖,感受西湖的魅力。

    65岁的上城区居民陈阿姨告诉记者,退休十年来,她没事儿就带上干粮和水,到西湖边消磨整整一天,和票友们唱越剧、唠家常,“感觉没有比这样的生活更幸福的了”。

    西湖风景区各大公园增设了各类便民服务设施。综保工程共增加亲水平台30余处;新修方便市民和游客的游览的林间小路和山径100余条计200余公里;增设完善了大量标识标牌和人性化的景点说明牌,新增园椅上千张,电话亭百余处。残疾人通道几乎覆盖了城市园林的每一个角落。人、城市和自然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

    12年申遗路,景区原住民没有受到打扰和损失,炒茶传统和生活习俗得以保留和延续。各个村庄逐步发展成以龙井茶为特色的农家茶楼、农家餐饮、自助旅社等旅游休闲产业区。越来越多的农户在从事相关经营中快速致富。

    王国平说,西湖不仅仅属于杭州,更不仅仅属于今天这一代人,我们只是受民族委托、受后人委托的历史遗产“保管人”,要以西湖成功申遗为新的起点,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好这一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让西湖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更好地为世界所知,为世界人民服务。

    杭州进入了“后申遗时代”

    六大承诺保护西湖

    申遗结果出炉后,浙江省委、省政府和杭州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给代表团发来贺信。

    在大会现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西湖申遗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国平高兴地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说,今天,在杭州5000年建城史上,将是值得纪念的一天,西湖申遗终于成功了。此次此刻,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借此机会,请允许我代表中共杭州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衷心感谢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家有关部委,衷心感谢关心支持西湖申遗的中央领导,衷心感谢帮助指导西湖申遗的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衷心感谢为西湖申遗打下扎实基础的杭州市老领导、老同志,衷心感谢为西湖申遗献计出力的海内外专家学者,特别要衷心感谢为西湖申遗作出无私奉献的800多万杭州人、新杭州人,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是西湖申遗的无名英雄、保护西湖的最大功臣。

    王国平说,申遗不是目的,保护西湖、造福后代才是目的。我们要借助西湖申遗成功的东风,更有效地保护好西湖。西湖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已经存活了2000年。西湖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保护西湖的历史。保护西湖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我们将继续秉承“保护第一、应保尽保”的理念,兑现六大承诺:“还湖于民”目标不改变,门票不涨价,博物馆不收费,土地不出让,文物不破坏,公共资源不侵占。我们相信,杭州将会一诺千金,兑现自己的承诺。因为我们深知,西湖是杭州的,更是中国的、世界的。我们将以西湖成功申遗为新的起点,更加努力地保护西湖这个杭州城市的“根”与“魂”,把自然景观更加美丽、人文景观更加丰富的“东方文化名湖”传承给后代,让西湖再活一个2000年。

    以上就是关于杭州特色文化元素相关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如有更多相关问题,您也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咨询,客服也会为您讲解更多精彩的知识和内容。


    推荐阅读:

    杭州旅游景观设计理念(杭州旅游景观设计理念有哪些)

    杭州设计师酒店有哪些

    杭州口碑好的电商有哪些公司(杭州电商公司排名榜)

    最新嗨曲排行榜(最新嗨曲排行榜酒吧网易云)

    店铺运营管理三要素(店铺运营管理三要素包括)